fbpx
维基百科

平等主義

平等主義(英語:egalitarianism;法語:égalitarisme),又譯平權思想,簡稱平權,指的是一種主張全人类都應該平等的学说[1][2]。平等主義要求一個社會必須給予所有人平等的政治權力,人們所受的法律管束、社會保障也應該一致。

定義 编辑

 
大衛·阿貝勒英语David Aberle於1966年提出的社會運動的分類

英文中“平等主義(egalitarianism)”的詞源是法文的“égalitarisme”,它的意思就是“平等”[3][4]

平權思想是政治哲學中一個非常廣泛的流派,它同時屬於自由主義社會主義神学这三方面。平等主义学说是一个超越派别的理念,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是保守派还是进步派都有大批人坚定的执行平權思想,并以此为政治目标。平等主義學說是建立在“社會平等”和“法律平等”的基礎上的,它主張用立法的方式竭盡所能的保障人們平等[5]。在社會和法律裏保障平等之後,就應該在“價值觀”和“道德”中加入平等的重要性,以便讓這個社會的人在兒童時期就能覺醒到平權意識[6]

如今的平等主義学说包括萬象,大多數現代的社會運動都是從平權这个概念中誕生出來的,比较有名的平权学说有女性主義啟蒙運動公民權利和國際人權等[7]。所有平权思想都在倡导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政府不能因為一個人的性別性取向種族經濟階級信仰而偏袒他或迫害他。在民主國家,平等主義的核心內容是創造一個機會平等、起點平等、規則平等的社會,但在平等的基础上允许人们进行有限竞争,只要这个竞争不动摇到平等的根本就不会受到任何限制。而在共产国家则是強迫每个人都要遵守絕對平等,并還要消灭一切阶级差异、思维差异、自然差异,政府對违反共產主義学说的人也會進行徹底的同化政策。不管在哪种国家,平權思想一般都包括社會保障社會福利法律權利政治權利公民權利、經濟權利以及動物權利这几个范围。

平等和平均的區別 编辑

平等(equality)不等於平均(average),平均主義也是一種理論,多附屬於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思維之下,而“平等”的思維範圍遠比“平均”大。在英文中,平等主義被翻譯為“egalitarianism”,平均主義被翻譯為“average thought”,前者更為理論化、有道德包容,而後者則是像科學實驗一樣理性中立。

古早的平均主義者認為一個人無論在經濟政治社會上取得多大的成就,都需要強制性的分出一部份勞動成果給其他人,這和共產國家的做事模式非常雷同。而現代的平均主義者者沒有那麼極端,他們在分配平均的時候,會考慮到每個人的“機會成本”,如果一個人天生有更多的機會,那他才需要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因為他能夠輕而易舉的再次獲得這些;而那些天生劣勢的人則可以完全不用分享,因為他們光是從事勞動生產工作就已經精疲力竭了。而與此同時,在講到“權力、道德”的時候,平等主義者更加傾向設立法律,並且用新聞、政府公告、網絡資訊方式鼓勵告訴弱勢者可以和強勢者做一樣的事情;而平均主義者則是直接奪走強勢的權力,進行再分配,從原本的權力那裡分出一半給弱勢者。

從本質上講,平均主義會產生是因為這個社會極度不公平,人們從互相交易中得到的東西全都不同,且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每個人只能憑藉投胎運氣等因素獲得收益。這些不公平既使用盡了一輩子的努力也無法改變,弱勢者永遠無法翻身,導致了這個社會出現了一大批渴望“平均”而不是“平等”的人。平等,或者平權心理是人類天生就有的,但是平均的心理是人類後天在遭受痛苦後形成的[8]

平等和公平的區別 编辑

平等公平也是不同的概念,平等的英文是“equality”,公平的英文是“fair”。公平是一個純粹的“道德概念”,而且每個人對公平的感受都不同。例如明明這個人吃虧了,但如果他沒有生氣、沒有覺得任何不對、甚至毫不在意的话,那也可以算作公平,但这就不能算作平等。平等主義是個“法律概念”,有單一標準,對所有東西都一視同仁;而公平是有雙重標準的,既使在客觀上吃虧,但如果當事者不覺得自己有吃虧,那也可以構成公平。真正的平權是不會偏袒得利者的,但也不會偏袒吃虧者,就是做到絕對的平等;而公平主義則更多的是“提倡懲罰得利者、獎勵吃虧者”,主要在心理感受上讓受害人感到舒服,但不一定真的要把這些行為變成一條法律,強迫所有人遵守。

阿特拉斯運動被認為是現代公平主義最積極的倡導者,他們認為一個社群內的人都應該得利,在這個誰群內,每兩個人都可以達成雙贏[9]。同時,“公平主義”這個術語現在已被用為“Telosa哲學”的一部份,在這份哲學的支持者Marc Lore提議在美國建造的一個非共產主義的烏托邦,在烏托邦內實行公平主義。

自由主义的平等 编辑

幾乎所有涉及“公平、正義”概念的政治思想都可以被視為“平權思想”的衍生形態,其中一些特別大的流派還能二次衍生出更多的小流派,例如共產主義、法律平等、運氣平等、政治平等、性別平等種族平等機會平等和基督教平等主義。雖然平等主義常見的形式是政治,但其實平等主義也是一種極為悠久的哲學理念,歷史中的多個古代文明都曾涉及過這個理念[10]

法律型平等主義 编辑

要有平等主義,就必須先制定“容許平等”的法律,該觀點的源頭是歐洲自由主義思想,這影響了後面所有的平等主義思潮誕生。

自由主義者們先是透過革命推翻了原本的獨裁者,再制定公共政策來不斷提升被統治人民的權力,同時還為那些民智未開的人民們提供公民教育。久而久之,這個國家的人就會自動覺得“平等”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平等”和“自由”的雙重推動下,成熟的民主社會才得以誕生[11]

人人平等 编辑

《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和《美國憲法》是最早涉及平等概念的兩部文獻,但是因為英文的文法關係,這兩個文獻中很多都用“men”指代「人類」,但是“man”同時又有“男人”的意思,所以會產生歧義。雖然這從現代的眼光來看有點性別不平等,但是當時的大部份國家還在使用奴隸制,英美兩國的平權法案已經是非常進步的了。《英國權利法案》中甚至提到了何為“叛國罪”,並且嚴厲禁止任何人用“叛國”之名抹黑別人,保障了被統治者不會被統治者任意五險。而《美國憲法》則在另一方面進步,在《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中,規定了各種種族的國會代表人數比例,以強制的方式保證了弱勢群體能進入國會參政。

英國的法律對“人類”一詞沒有確切定義,但是美國的有。《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中使用了無關男女的「person(人)」一詞,且規定「未經正當的法律程序,任何州、任何政府、任何人都不可以剝奪其他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每一個站在美國州土地上的人類都會平等的受到該州法律約束」。

性別平等 编辑

大部份平等主義者和女性主義者是高度重合的,她們不僅要保護女性的權利,也要保護受異性戀霸權之害的同性戀者的權利,以及被大男子氣概所壓抑的男性的權利。平等主義者尋求提升一切女性男性、跨性別、性傾向、以及性別多元者的權利。

小部份平權主義者認為“女權”和“男權”這兩個中文翻譯太過強硬,故想用別的詞彙代替。一開始,他們用的中文詞是「兩性平等」,但由於“兩性平等”只涉及“生理男性”與“生理女性”,而忽略了跨性別、雙性人等,故現在以更全面的“性別平等”取代。“性別平等”或“性別平權”主要是追求在法律上給與不同性別相同的待遇,因為中國經常把“女性主義”翻譯成“女權”,由此產生“女權是特權、是壓迫男性”的錯誤印象,而「性別平等」一詞則可以直接迴避掉這個謬誤。

種族平等 编辑

平等主義者通常在譴責平權法案的差別待遇成分跟一般民眾的立場一樣認為真正的平等是旨在平等的过程跟结果。

和女性主義、平權的問題一樣,支持“黑人平權、消滅白人特權”的人在今天也故意不說黑人,而採用“種族平等”的說法。大量的平等類詞彙完善了“幫助弱勢群體的理論”,並且在文字上讓這些理論顯得不再有針對性,這些都加速了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的滅亡。

社會主义的平等 编辑

社會主義的平等主要表現在“塑造出平等的文化”,雖然社會主義也提倡用法律保障平等,但社會主義者比自由主義者更進一步;自由主義認為設置了平等的法律就算完成目標,但社會主義者則是想把平等的思維模式變成整個社會的“邏輯基礎”,让這個社會裏的人在“有平權思維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活动[12][13][14]

但不同的社会主义学说對“平等該如何立法”卻没有共识,它们全都都有着不同的阐述,甚至有很多社会主义理论是互相相反、互相矛盾的。平等主義在19世纪~20世纪的200年中已经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但在1990年代苏联解体后则迅速分家,尤其“自由社會主義左翼自由主義進步主義”更是和传统社会主义不同[15] 。其中的社会自由主义已經在北欧西欧北美洲等地球最发达的地方發展成熟,并衍生出一系列的新理论。更廣泛的平等主義学说包括“共產主義马克思主义、和社會無政府主義”,这三类不一定能获得全球人类的认可,甚至会被认为是独裁主义而非平等主义。另外,社会主义的平等比起在法律上,更重视在經濟上平等,如果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已经能达到平等,并且让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话,那就没有必要专门为平等开设一条法律。

最後,社会主义思想并不等於“平均主义”或“反平均主義”,这几个概念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16],它们时常结合在一起,但小部份时候也会分离;同时“精英主義[17]”虽然是平均主义的反义词,但精英主义也有可能存大量存在於共产主义中。

經濟平等 编辑

經濟平等的思维最早出現代古代中國,即中國春秋時代墨家農家,但那時候僅僅提到經濟平等,對政治平等、法律平等毫無描述。墨家和農家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政策需要建立在“农民平等”的基础上,如果农民之间没有压迫欺凌,那他们就能专心的钻研种植粮食的技术,而一个国家如果有取之不尽的粮食给自己的国民吃,那这个国家就会自动变得强大[18]

在社會主義的理论中“生產資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社会主义者认为“谁控制了生产资料、谁就有更高的地位”,所以他们会千方百计的“限制生产资料流向特定人群”。因為在古早的社會主义理论中认为“所有權”是个资本主义的概念,所以当时社会主义者会想把工業產生的超额商品从老板手中拿过来,并且分配给需要帮助的穷人[19]。而在较为新颖的社会主义理论中,认为“裂解生产资料”的方式是永远行不通的,社会主义应该用非暴力的、非强制的,也就是和平的、温和的方式进行,它们提倡“用引导的方式”让弱势群体觉醒[20]。儘管社会主义之祖,經濟學家卡爾·馬克思被認為是平等主義和平均主义的双重结合者,但馬克思完其实不屬於共产主义者。马克思所写的共产主义,只是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乌托邦社会”,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但不是一个具体的理论。而苏联版本的共产主义理论则和马克思理论不同,它完全避開了“道德”的作用,完全不信任“拥有生产资料的人会有道德、会对受害者产生同理心”,并鼓励用暴力手段消灭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这些激进思想让马克思主义信徒在21世纪之後越来越失去影响力[21]

美國經濟學家約翰·羅默對社會主義提出了新觀點,这些观点影响了後世的自由社會主義左翼自由主義進步主義的发展。羅默直接批判了馬克思主義的“复杂性”,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以及共产主义“不断发明新词汇、不断创造新概念”的作风正是摧毁平等的最大原因;这些新词汇、新概念的发明者掌握了“思想上的生产资料”,他们还自诩为平等的模范,但其实那些不知道新概念的人的思维永远会慢于已经知道的人,等不懂的人理解成功了,社会上真正有用的生产资料已经被“新词发明者”夺走了;共产国家在全世界的失败和恶评均是源自于此。同时,在现代的自由社會主義左翼自由主義進步主義喜欢將社會主義裏的各种理论简单化,转化为小学生也能理解的简单文字,并且用“分配正義”一词代替“生产资料”以方便不懂的人理解。民主国家的左派经常根據分配正義的原則,多多对第一次听到社会主义的人提到“工资日常花费、付出和所得要成正比、各取所需(Each takes what he needs)”等概念,企图用更加简单易懂的词汇唤醒被压迫的弱势群体。

以目前的局势来说,平等主義者越来越和社會主義脱离,甚至许多左翼政党已经不会说自己是社会主义了,只会说自己是平权的拥护者[22]

生命平等 编辑

尽可能的爱护“非人動物”,許多哲學家,包括 Ingmar Persson[23],Peter Vallentyne[24],Nils Holtug[25],Catia Faria和Lewis Gompertz[26],認為平等主義意味著必須考慮非人類動物的利益也考慮在內。哲學家奧斯卡·奧爾塔進一步認為,平等主義意味著拒絕物種歧視,停止剝削非人類動物並幫助在大自然中受苦的動物[27]。此外,奧爾塔認為非人類動物應該優先考慮,因為它們的狀況比人類更糟[28]

生命平等所指的是包含人類在內一切生命皆是平等的,此一思想是由「人人平等」向上延伸所產生,不只是人類之間不應相互欺凌,而是進一步將一切生命皆看待似人類一般以平等心相對待,其立場才是對於生命真正的愛與尊重。[來源請求]

宗教和靈性的平等 编辑

佛教的平權 编辑

在宗教領域最先覺醒“平權思想”的國家是古代印度,即現代的印度共和國,在2500年前的西元前6世紀就已經出現這種思想了,它的名字叫“佛教[29]”。

佛教是一種“修改印度教部份教義”而來的宗教,兩者相同之處也有很多,且皆以“平等”為論點[30][31]。印度教主張“人生而不平等”,人類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階級,其中婆羅門為最高階級,首陀羅為最低階級。一個人一輩子都沒法改變自己階級,所以只能透過平時行善事來洗清自己的業障、累積福報,在死亡時,宇宙會自動根據這個人的福報讓他投胎到更加高級的階級。而高階級的人也不能懶惰,必須每天吃素、唸經,以維持自己的福報,如果不努力,那下輩子也會被宇宙投胎成低階級,以示懲罰[32]

而佛教則完全否認印度教的這個四個階級不平等之說,主張“四姓平等,人人皆可成佛”,不以“下輩子再快樂”為最終目標,而以“這輩子的解脫”為目標[33] 。佛教的教主釋迦摩尼曾是印度教中的第二階級剎帝利,他同時享受了身為高階級的好處,但又對不平等的等級制度產生疑惑。在深入研究印度教的教義後,釋迦摩尼認為只有其中的幾個點是對的,其餘是錯誤的,並提出了他自己的新看法,這些新看法越來越多時就自動變為一種新的宗教“佛教[34]”。

佛教和印度教的不同有許多,例如:印度教主張宇宙一切的起源、以及宇宙的最高奧義是「」,印度教信徒那麼努力的吃素、幫助別人,就是為了要達到永久快樂的“梵我合一”的境界,和整個宇宙融合為一體。但是佛教則主張「諸行無我」,佛教徒不一定要變得和佛祖一樣大徹大悟、超凡脫俗,也沒有強制要吃素修行,佛教認為一個人應該根據自己在現實中遇到的苦難,隨時調整自己的人生目標[35]。佛教的教義主張宇宙沒有本體,所有生命的本質都是“空”的,人類需要自己給自己的生命的定下一個意義,但無意義的活著也行。而印度教則是嚴格區分四個階級,每個階級需要完成的人生目標各不相同,並且嚴厲反對漫無目的、像行屍走肉一樣的生活,既使是最高的婆羅門階級也不能偷懶;正是因為一輩子都沒法改變階級,所以才需要進行“苦修靈修和樂行”,用這種勞逸結合的方式填補自己一生,讓自己的一生變得更圓滿[36][37][38]

基督教的平权 编辑

1957年,美國的馬丁路德金在一本反對種族隔離的小冊子中引用了《加拉太書》3章28節中說的「不分猶太人希臘人奴隸自由人、男性、女性,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39]”。他寫道:“種族隔離是對我們在基督裡的團結的公然否認[40] 。”他也在1963年「我有一個夢想」演講的結尾處提到了這句話[41] 。這節經文被引用來支持對基督教的平等主義解釋[42]

根據雅各布斯·M·沃斯特(Jakobus M. Vorster)的說法,神學家爭論的核心問題是,關於教會關係的聲明是否可以轉化為所有人類關係的基督教倫理規範[43]。沃斯特認為它可以,而這節經文為促進人權和平等提供了基督教基礎,這與他認為是由人類罪惡造成的「父權制種族主義剝削」形成鮮明對比[43] 。卡琳‧諾伊特爾(Karin Neutel)指出,有些人如何應用保羅聲明的哲學來涵蓋性、健康和種族,她說:「(最初的)三對在第一世紀一定與今天的附加類別一樣相關。” 她認為這首詩指向一個烏托邦國際化社區[41]

伊斯蘭教的平權 编辑

《古蘭經》第 49章 13節說:「人類啊,我確實從男性和女性中創造了你們,並使你們成為民族和部落,以便你們彼此認識。確實,在安拉看來,你們中最高貴的人是最尊貴的人。」你們是正義的。安拉確實是全知的、全知的[44]」。穆罕默德呼應了這些平等主義情緒,這些情緒與前伊斯蘭文化的做法相衝突。伊斯梅爾·普納瓦拉(Ismail Poonawala)對路易絲·馬洛(Louise Marlow)的《伊斯蘭思想中的等級制度和平等主義》進行了評論 認為阿拉伯帝國鞏固權力和管理國家的願望反而導致了《古蘭經》和先知中不再強調平等主義教義[45]

對平等主義的批判 编辑

無政府主義觀點 编辑

亞歷山大·伯克曼、湯普森的理論認為,平等主義屬於一種較為緊密的“無政府主義”,但不如正統的無政府主義那樣鬆散。平等主義違反了下列任何一個觀點,例如等級制度個人主義宿命論、自治論或獨裁制度,要達到平等主義,必須社會中的大部份人又能抵抗權力的誘惑、又不信神仙天命、又要有民主意識,這極度困難,且不穩定。如果要實現真正的平等主義的世界,那麼用“小政府”的模式絕對不可能達成,因為懶惰自私、眼界狹小的人類佔據人類的大多數,但不強制教育這些人,就永遠無法讓人們覺醒出平權心理。

而如果陷入了“大政府”的模式,則又會淪為共產國家一樣的集權社會,因此平等主義有自相矛盾之處。根據這個理論,極度有才華的人是平等主義的最大受害者。他們就算擁有超越常人的才華,也會要等待大部份愚笨的人覺醒平權心理,這等待的時間中就毫無意義的浪費了自己的生命。但也有好處,這個有才華的人如果遇到的是極度個人主義的社會,那他自己是能活得很好,但他死後,他的“個人型才華”不可能永久存在;而平權社會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平等主義者會把這些好的才華、想法、創意全都寫進教科書,用義務教育的方式讓全社會的小孩學習。這樣,這個有才華的人的一切知識就達到了“永恆”[46]

因此,無政府主義者認為“平等主義”不夠全面,無法解決小政府和大政府之間的平衡,而“無政府主義”恰恰可以包容人類的懶惰、愚笨、沒有才華、沒有道德,而有才華的人特能發揮自己的本領。亞歷山大·伯克曼(Alexander Berkman)提出,「在無政府社會中,俱有相同智商和道德觀的人為了開心而會自動聚集在一起,而不滿意的自己團體人則可以隨時退出。無政府主義也能契合“宿命論”和“等級制”。如果一些人,他就是相信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並且相信命運在掌控他,那平權社會會拯救他,而無政府社會則會讓他自生自滅。信奉有等級制、階級制度才能穩定,沒有這些社會會亂套的人也是如此,這些人在無政府社會中自行組成一個小的等級社會團體即可。無政府社會之下可以包容所有類型的團體,但平權社會不能[47]。”

同樣屬於無政府主義的風險文化理論主張,與平等主義相反的概念不是個人主義,而是宿命論[46]。平權預設了每個人都可以正向的、樂觀的、提升的,就算原本不是也可以透過個人努力而變得是;而宿命論則預設了每個人的好運和倒霉全是上天註定的,永遠無法更改[46]。此理論區分了等級主義者,他們對規則和群體都持正面態度。以及平等主義者,他們對群體持正面態度,但對規則持負面態度。從定義上來說,這是伯克曼提到的無政府主義平等的一種形式。因此,平等主義社會的結構是透過合作和隱含的同儕壓力而不是透過明確的規則和懲罰來維繫的[46]

馬克思主義觀點 编辑

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相信,國際無產階級革命將帶來純粹的社會主義國家,最終進入社會發展的共產主義-烏托邦社會,這是一個建立在“生產資料共同所有權”的基礎上的,號稱是一個無階級、無國家、無金錢、人道的社會。生產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則。馬克思主義拒絕了“階級”之間更大平等意義上的平均主義,明確地將其與基於工人和生產財產所有者之間的劃分而廢除階級的社會主義概念區分開來。倫·伍茲發現,馬克思的無階級觀點並不是社會服從於普遍利益,例如普遍的平等觀念,而是創造條件,使個人能夠追求自己的真正利益和願望,使得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社會觀念變得徹底個人主義[48]

儘管他的立場經常與分配平等主義混淆或混為一談,在分配平等主義中,只有生產產生的商品和服務才按照概念上的平等進行分配,但馬克思避開了整個平等概念,因為它是抽象的和資產階級的,而是更傾向於關注更具體的原則,例如反對派。基於唯物主義基礎和經濟邏輯的剝削[49]

菁英主義觀點 编辑

莫瑞·羅斯巴德在其著作《平等主義是對自然的反抗及其他論文》的文章中指出,平等主義理論總是會導致國家主義控制的政治,因為它建立在對現實本身的本體論結構的反抗之上[50]

羅斯巴德認為,個人在能力、天賦和特徵上自然是不平等的。他認為,這種不平等不僅是自然的,而且對一個正常運作的社會來說也是必要的。在他看來,人們獨特的品質和能力使他們能夠以不同的方式為社會做出貢獻[50]。平等主義是一種錯誤的嘗試,試圖將人為的平等強加於個人,最終導致社會崩潰。他認為,試圖透過政府政策或其他手段強制平等會扼殺個人自由,並阻止人們追求自己的利益和熱情[50]。此外,羅斯巴德還認為平等主義植根於對那些比其他人更成功或更有才華的人的嫉妒怨恨。他認為這是一種破壞性力量,會導致平庸文化,阻礙人們追求卓越[50]

相關條目 编辑

引用資料 编辑

  1. ^ Robertson, David. The Routledge Dictionary of Politics. Routledge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2007: 159. ISBN 978-0-415-32377-2. 
  2. ^ Egalitarianism.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7 June 2023. 
  3. ^ Definition of equalitarianism. The Free Dictionar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9. 
  4. ^ equalitarianism. Dictionary.com Unabridged. Random House. [7 May 2018]. 
  5. ^ egalitarian. Dictionary.com Unabridged. Random House. [7 May 2018]. 
  6. ^ Egalitarianism.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19. 
  7. ^ Egalitarianis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22-10-06] (英语). 
  8. ^ Whaples, Robert M. Egalitarianism: Fair and equal? New thinking on egalitarianism (PDF). The Independent Review. Summer 2017. 
  9. ^ The Equitist Manifesto, Geneva, July 2022
  10. ^ Arneson, Richard, Egalitarianism, Zalta, Edward N. (编),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ummer 2013,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13 [2022-06-18] 
  11. ^ Rosales, José María. Liberalism, Civic Reformism, and Democracy. 20th World Congress on Philosophy: Political Philosophy. 12 March 2010. 
  12. ^ Socialism. The Free Dictionary. [27 January 2020]. 2. (Government, Politics & Diplomacy) any of various social or political theories or movements in which the common welfare is to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 
  13. ^ Sherman, Howard J.; Zimbalist, Andrew. Comparing Economic Systems: A Political-Economic Approach. Harcourt College Pub. 1988: 7. ISBN 978-0-15-512403-5. Pure socialism is defined as a system wherein all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are owned and run by the government and/or cooperative, nonprofit groups. 
  14. ^ Rosser, Mariana V.; Rosser, J. Barkley. Comparative Economics in a Transforming World Economy . MIT Press. 23 July 2003: 53. ISBN 978-0-262-18234-8. Socialism is an economic system characterised by state or collective ownership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land, and capital. 
  15. ^ Badie,Berg-Schlosser & Morlino (2011), p. 2456: "Socialist systems are those regimes based on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y of socialism, which advocates public ownership and cooperative management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16. ^ Sidanius, Jim; et al. Social dominance orientation, anti-egalitarianism and the political psychology of gender: An extension and cross-cultural replic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0, 30 (1): 41–67. doi:10.1002/(sici)1099-0992(200001/02)30:1<41::aid-ejsp976>3.0.co;2-o. 
  17. ^ Antonyms for egalitarian. English Thesaurus. [28 September 2018]. 
  18. ^ Denecke, Wiebke. The Dynamics of Masters Literature: Early Chinese Thought from Confucius to Han Feizi.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38. 
  19. ^ Horvat (2000), pp. 1515–1516: "Just as private ownershrvat 200ip defines capitalism, social ownership defines socialism.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socialism in theory is that it destroys social hierarchies, and therefore leads to a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egalitarian society. Two closely related consequences follow. First, every individual is entitled to an equal ownership share that earns an aliquot part of the total social dividend...Second, in order to eliminate social hierarchy in the workplace, enterprises are run by those employed, and not by the representatives of private or state capital. Thus, the well-known historical tendency of the divorce between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is brought to an end. The society—i.e. every individual equally—owns capital and those who work are entitled to manage their own economic affairs."
  20. ^ Egalitarianism.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16 August 2002 [20 November 2013]. 
  21. ^ O'Hara, Phillip. Encyclopedia of Political Economy 2. Routledge. 2003: 71. ISBN 978-0415241878. In order of increasing decentralisation (at least) three forms of socialised ownership can be distinguished: state-owned firms, employee-owned (or socially) owned firms, and citizen ownership of equity. 
  22. ^ Roemer, John. Socialism vs Social Democracy as Income-Equalizing Institutions. Eastern Economic Journal. 2008, 34 (1): 14–26. S2CID 153503350. doi:10.1057/palgrave.eej.9050011. 
  23. ^ Persson, I. A basis for (interspecies) equality. Cavalieri, P.; Singer, P. (编). The Great Ape Project. New York, NY: St. Martin’s Press. 1993: 183–193. 
  24. ^ Vallentyne, P. Of mice and men: Equality and animals. Journal of Ethics. 2005, 9 (3–4): 403–433. S2CID 13151744. doi:10.1007/s10892-005-3509-x. hdl:10355/10183 . 
  25. ^ Holtug, N. Equality for animals. Ryberg, J.; Petersen, T.S.; Wolf, C. (编). New Waves in Applied Ethics.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1–24. 
  26. ^ Faria, C. Equality, priority and nonhuman animals. Dilem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thics. 2014, 14: 225–236. 
  27. ^ Gompertz, L. (1997 [1824]) Moral inquiries on the situation of man and of brutes, London: Open Gate.
  28. ^ Gompertz, L. (1997 [1824]) Moral inquiries on the situation of man and of brutes, London: Open Gate.
  29. ^ Siderits, Mark. Buddha.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19 [22 October 2021]. (原始内容于21 May 2022). 
  30. ^ (PDF), International Bulletin of Missionary Research, January 2015, 39 (1): 28–29 [2015-05-29], S2CID 148475861, doi:10.1177/2396939315039001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5 May 2017) –通过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 
  31. ^ Malikov, Aladdin. History, Beliefs and Sects of Buddhism. Elm və Həyat journal. 2022. doi:10.13140/RG.2.2.12273.35689 (阿塞拜疆语). 
  32. ^ "Buddhism". (2009). I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Retrieved 26 November 2009, fro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Library Edition.
  33. ^ Donner, Susan E. Self or No Self: Views from Self Psychology and Buddhism in a Postmodern Context. Smith College Studies in Social Work. April 2010, 80 (2): 215–227 [8 November 2020]. S2CID 143672653. doi:10.1080/00377317.2010.486361. 
  34. ^ Avison, Austin. Delusional Mitigation in Religious and Psychological Forms of Self-Cultivation: Buddhist and Clinical Insight on Delusional Symptomatology. The Hilltop Review. October 4, 2021, 12 (6): 1–29 [11 November 2021]. (原始内容于31 March 2022) –通过Digital Commons. 
  35. ^ White, David Gordon (编). Tantra in Practic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21 [8 July 2015]. ISBN 978-0-691-05779-8. (原始内容于11 January 2023). 
  36. ^ Gethin (1998),第27–28, 73–74頁.
  37. ^ Harvey (2013),第99頁.
  38. ^ Powers (2007),第392–393, 415頁.
  39. ^ (NIV) - Galatians 3:28 NIV - Biblia.com. biblia.com. [4 October 2020]. 
  40. ^ " For All . . . A Non-Segregated Society," A Message for Race Relations Sunday. The Martin Luther King, J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stitute. Stanford University. 10 February 1957 [22 August 2020] (英语). 
  41. ^ 41.0 41.1 Neutel, Karin. Galatians 3:28—Neither Jew nor Greek, Slave nor Free, Male and Female. Biblical Archaeology Society. 19 May 2020 [22 August 2020] (英语). 
  42. ^ Buell, Denise Kimber; Hodge, Caroline Johnson. The Politics of Interpretation: The Rhetoric of Race and Ethnicity in Paul.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2004, 123 (2): 235. ISSN 0021-9231. JSTOR 3267944. doi:10.2307/3267944. 
  43. ^ 43.0 43.1 Vorster, Jakobus M. The Theological-Ethical Implications of Galatians 3:28 for a Christian Perspective on Equality as a Foundational Value in the Human Rights Discourse. In die Skriflig / In Luce Verbi. 2019, 53 (1): 8. doi:10.4102/ids.v53i1.2494 . 
  44. ^ The Quranic Arabic Corpus - Translation. corpus.quran.com. [30 December 2019]. 
  45. ^ Poonawala, Ismail. Reviewed Work: Hierarchy and Egalitarianism in Islamic Thought by Louise Marlow. Iranian Studies. Summer 1999, 32 (3): 405–407. JSTOR 4311272. S2CID 245659108. doi:10.1017/S0021086200002759. 
  46. ^ 46.0 46.1 46.2 46.3 Thompson; et al. Cultural Theory . 1990. [需要完整来源]
  47. ^ Berkman, Alexander. What is Anarchism?. : 164–165. [需要完整来源]
  48. ^ Woods, Allen. Karl Marx on Equality. (PDF).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12 September 2014]. ISBN 9780199685530. doi:10.1093/acprof:oso/9780199685530.001.00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9 November 2015). Marx thinks the idea of equality is a vehicle for bourgeois class oppression, and something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communist goal of the abolition of classes. ... A society that has transcended class antagonisms, therefore, would not be one in which some truly universal interest at last reigns, to which individual interests must be sacrificed. It would instead be a society in which individuals freely act as the truly human individuals they are. Marx's radical communism was, in this way, also radically individualistic. 
  49. ^ Nielsen, Kai. Rejecting Egalitarianism. Political Theory (SAGE Publications). August 1987, 15 (3): 411–423. JSTOR 191211. S2CID 143748543. doi:10.1177/0090591787015003008. 
  50. ^ 50.0 50.1 50.2 50.3 Rothbard, Murray N. Egalitarianism as a revolt against nature, and other essays 2nd. Auburn, Ala.: 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 1974 [17 February 2023]. ISBN 0-945466-23-4. 

外部鏈接 编辑

  •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 . [30 Dec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January 2017). 
    • . [15 Jul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July 2014). 
  •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 Arneson, Richard. Egalitarianism.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02. 
    • Gosepath, Stefan. Equality.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07. 
    • Arneson, Richard.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02. 
  • Lepowsky, Maria. .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December 2007). 
  • The Equality Studies Centre. 
  • Twin Oaks Intentional Community. 
  • Federation of Egalitarian Communities. 
  • A gender-egalitarian publication (this link appears to be dead 2005-12-22)
  • Feminist4Fathers - "Equal means equal. How hard is that to understan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hared Parenting Wor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Vision 4 Children ... "Now is the time and we are the peop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平等主義, 英語, egalitarianism, 法語, égalitarisme, 又譯平權思想, 簡稱平權, 指的是一種主張全人类都應該平等的学说, 要求一個社會必須給予所有人平等的政治權力, 人們所受的法律管束, 社會保障也應該一致, 目录, 定義, 平等和平均的區別, 平等和公平的區別, 自由主义的平等, 法律型, 人人平等, 性別平等, 種族平等, 社會主义的平等, 經濟平等, 生命平等, 宗教和靈性的平等, 佛教的平權, 基督教的平权, 伊斯蘭教的平權, 對的批判, 無政府主義觀點, 馬克思主義觀點,. 平等主義 英語 egalitarianism 法語 egalitarisme 又譯平權思想 簡稱平權 指的是一種主張全人类都應該平等的学说 1 2 平等主義要求一個社會必須給予所有人平等的政治權力 人們所受的法律管束 社會保障也應該一致 目录 1 定義 1 1 平等和平均的區別 1 2 平等和公平的區別 2 自由主义的平等 2 1 法律型平等主義 2 2 人人平等 2 3 性別平等 2 4 種族平等 3 社會主义的平等 3 1 經濟平等 3 2 生命平等 4 宗教和靈性的平等 4 1 佛教的平權 4 2 基督教的平权 4 3 伊斯蘭教的平權 5 對平等主義的批判 5 1 無政府主義觀點 5 2 馬克思主義觀點 5 3 菁英主義觀點 6 相關條目 7 引用資料 8 外部鏈接定義 编辑 nbsp 大衛 阿貝勒 英语 David Aberle 於1966年提出的社會運動的分類英文中 平等主義 egalitarianism 的詞源是法文的 egalitarisme 它的意思就是 平等 3 4 平權思想是政治哲學中一個非常廣泛的流派 它同時屬於自由主義 社會主義和神学这三方面 平等主义学说是一个超越派别的理念 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 是保守派还是进步派都有大批人坚定的执行平權思想 并以此为政治目标 平等主義學說是建立在 社會平等 和 法律平等 的基礎上的 它主張用立法的方式竭盡所能的保障人們平等 5 在社會和法律裏保障平等之後 就應該在 價值觀 和 道德 中加入平等的重要性 以便讓這個社會的人在兒童時期就能覺醒到平權意識 6 如今的平等主義学说包括萬象 大多數現代的社會運動都是從平權这个概念中誕生出來的 比较有名的平权学说有女性主義 啟蒙運動 公民權利和國際人權等 7 所有平权思想都在倡导同一件事情 那就是政府不能因為一個人的性別 性取向 種族 經濟 階級 信仰而偏袒他或迫害他 在民主國家 平等主義的核心內容是創造一個機會平等 起點平等 規則平等的社會 但在平等的基础上允许人们进行有限竞争 只要这个竞争不动摇到平等的根本就不会受到任何限制 而在共产国家则是強迫每个人都要遵守絕對平等 并還要消灭一切阶级差异 思维差异 自然差异 政府對违反共產主義学说的人也會進行徹底的同化政策 不管在哪种国家 平權思想一般都包括社會保障 社會福利 法律權利 政治權利 公民權利 經濟權利以及動物權利这几个范围 平等和平均的區別 编辑 平等 equality 不等於平均 average 平均主義也是一種理論 多附屬於馬克思主義 共產主義的思維之下 而 平等 的思維範圍遠比 平均 大 在英文中 平等主義被翻譯為 egalitarianism 平均主義被翻譯為 average thought 前者更為理論化 有道德包容 而後者則是像科學實驗一樣理性中立 古早的平均主義者認為一個人無論在經濟 政治和社會上取得多大的成就 都需要強制性的分出一部份勞動成果給其他人 這和共產國家的做事模式非常雷同 而現代的平均主義者者沒有那麼極端 他們在分配平均的時候 會考慮到每個人的 機會成本 如果一個人天生有更多的機會 那他才需要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因為他能夠輕而易舉的再次獲得這些 而那些天生劣勢的人則可以完全不用分享 因為他們光是從事勞動生產工作就已經精疲力竭了 而與此同時 在講到 權力 道德 的時候 平等主義者更加傾向設立法律 並且用新聞 政府公告 網絡資訊方式鼓勵告訴弱勢者可以和強勢者做一樣的事情 而平均主義者則是直接奪走強勢的權力 進行再分配 從原本的權力那裡分出一半給弱勢者 從本質上講 平均主義會產生是因為這個社會極度不公平 人們從互相交易中得到的東西全都不同 且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每個人只能憑藉投胎 運氣等因素獲得收益 這些不公平既使用盡了一輩子的努力也無法改變 弱勢者永遠無法翻身 導致了這個社會出現了一大批渴望 平均 而不是 平等 的人 平等 或者平權心理是人類天生就有的 但是平均的心理是人類後天在遭受痛苦後形成的 8 平等和公平的區別 编辑 平等和公平也是不同的概念 平等的英文是 equality 公平的英文是 fair 公平是一個純粹的 道德概念 而且每個人對公平的感受都不同 例如明明這個人吃虧了 但如果他沒有生氣 沒有覺得任何不對 甚至毫不在意的话 那也可以算作公平 但这就不能算作平等 平等主義是個 法律概念 有單一標準 對所有東西都一視同仁 而公平是有雙重標準的 既使在客觀上吃虧 但如果當事者不覺得自己有吃虧 那也可以構成公平 真正的平權是不會偏袒得利者的 但也不會偏袒吃虧者 就是做到絕對的平等 而公平主義則更多的是 提倡懲罰得利者 獎勵吃虧者 主要在心理感受上讓受害人感到舒服 但不一定真的要把這些行為變成一條法律 強迫所有人遵守 阿特拉斯運動被認為是現代公平主義最積極的倡導者 他們認為一個社群內的人都應該得利 在這個誰群內 每兩個人都可以達成雙贏 9 同時 公平主義 這個術語現在已被用為 Telosa哲學 的一部份 在這份哲學的支持者Marc Lore提議在美國建造的一個非共產主義的烏托邦 在烏托邦內實行公平主義 自由主义的平等 编辑幾乎所有涉及 公平 正義 概念的政治思想都可以被視為 平權思想 的衍生形態 其中一些特別大的流派還能二次衍生出更多的小流派 例如共產主義 法律平等 運氣平等 政治平等 性別平等 種族平等 機會平等和基督教平等主義 雖然平等主義常見的形式是政治 但其實平等主義也是一種極為悠久的哲學理念 歷史中的多個古代文明都曾涉及過這個理念 10 法律型平等主義 编辑 要有平等主義 就必須先制定 容許平等 的法律 該觀點的源頭是歐洲的自由主義思想 這影響了後面所有的平等主義思潮誕生 自由主義者們先是透過革命推翻了原本的獨裁者 再制定公共政策來不斷提升被統治人民的權力 同時還為那些民智未開的人民們提供公民教育 久而久之 這個國家的人就會自動覺得 平等 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在 平等 和 自由 的雙重推動下 成熟的民主社會才得以誕生 11 人人平等 编辑 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 和 美國憲法 是最早涉及平等概念的兩部文獻 但是因為英文的文法關係 這兩個文獻中很多都用 men 指代 人類 但是 man 同時又有 男人 的意思 所以會產生歧義 雖然這從現代的眼光來看有點性別不平等 但是當時的大部份國家還在使用奴隸制 英美兩國的平權法案已經是非常進步的了 英國權利法案 中甚至提到了何為 叛國罪 並且嚴厲禁止任何人用 叛國 之名抹黑別人 保障了被統治者不會被統治者任意五險 而 美國憲法 則在另一方面進步 在 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 中 規定了各種種族的國會代表人數比例 以強制的方式保證了弱勢群體能進入國會參政 英國的法律對 人類 一詞沒有確切定義 但是美國的有 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 中使用了無關男女的 person 人 一詞 且規定 未經正當的法律程序 任何州 任何政府 任何人都不可以剝奪其他人的生命 自由或財產 每一個站在美國州土地上的人類都會平等的受到該州法律約束 性別平等 编辑 主条目 女性主義和性別平等 大部份平等主義者和女性主義者是高度重合的 她們不僅要保護女性的權利 也要保護受異性戀霸權之害的同性戀者的權利 以及被大男子氣概所壓抑的男性的權利 平等主義者尋求提升一切女性 男性 跨性別 性傾向 以及性別多元者的權利 小部份平權主義者認為 女權 和 男權 這兩個中文翻譯太過強硬 故想用別的詞彙代替 一開始 他們用的中文詞是 兩性平等 但由於 兩性平等 只涉及 生理男性 與 生理女性 而忽略了跨性別 雙性人等 故現在以更全面的 性別平等 取代 性別平等 或 性別平權 主要是追求在法律上給與不同性別相同的待遇 因為中國經常把 女性主義 翻譯成 女權 由此產生 女權是特權 是壓迫男性 的錯誤印象 而 性別平等 一詞則可以直接迴避掉這個謬誤 種族平等 编辑 平等主義者通常在譴責平權法案的差別待遇成分跟一般民眾的立場一樣認為真正的平等是旨在平等的过程跟结果 和女性主義 平權的問題一樣 支持 黑人平權 消滅白人特權 的人在今天也故意不說黑人 而採用 種族平等 的說法 大量的平等類詞彙完善了 幫助弱勢群體的理論 並且在文字上讓這些理論顯得不再有針對性 這些都加速了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滅亡 社會主义的平等 编辑社會主義的平等主要表現在 塑造出平等的文化 雖然社會主義也提倡用法律保障平等 但社會主義者比自由主義者更進一步 自由主義認為設置了平等的法律就算完成目標 但社會主義者則是想把平等的思維模式變成整個社會的 邏輯基礎 让這個社會裏的人在 有平權思維的基础上 进行文化活动 12 13 14 但不同的社会主义学说對 平等該如何立法 卻没有共识 它们全都都有着不同的阐述 甚至有很多社会主义理论是互相相反 互相矛盾的 平等主義在19世纪 20世纪的200年中已经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 但在1990年代苏联解体后则迅速分家 尤其 自由社會主義 左翼自由主義和進步主義 更是和传统社会主义不同 15 其中的社会自由主义已經在北欧 西欧 北美洲等地球最发达的地方發展成熟 并衍生出一系列的新理论 更廣泛的平等主義学说包括 共產主義 马克思主义 和社會無政府主義 这三类不一定能获得全球人类的认可 甚至会被认为是独裁主义而非平等主义 另外 社会主义的平等比起在法律上 更重视在經濟上平等 如果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已经能达到平等 并且让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话 那就没有必要专门为平等开设一条法律 最後 社会主义思想并不等於 平均主义 或 反平均主義 这几个概念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16 它们时常结合在一起 但小部份时候也会分离 同时 精英主義 17 虽然是平均主义的反义词 但精英主义也有可能存大量存在於共产主义中 經濟平等 编辑 經濟平等的思维最早出現代古代中國 即中國春秋時代的墨家和農家 但那時候僅僅提到經濟平等 對政治平等 法律平等毫無描述 墨家和農家認為一個國家的經濟政策需要建立在 农民平等 的基础上 如果农民之间没有压迫欺凌 那他们就能专心的钻研种植粮食的技术 而一个国家如果有取之不尽的粮食给自己的国民吃 那这个国家就会自动变得强大 18 在社會主義的理论中 生產資料 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社会主义者认为 谁控制了生产资料 谁就有更高的地位 所以他们会千方百计的 限制生产资料流向特定人群 因為在古早的社會主义理论中认为 所有權 是个资本主义的概念 所以当时社会主义者会想把工業產生的超额商品从老板手中拿过来 并且分配给需要帮助的穷人 19 而在较为新颖的社会主义理论中 认为 裂解生产资料 的方式是永远行不通的 社会主义应该用非暴力的 非强制的 也就是和平的 温和的方式进行 它们提倡 用引导的方式 让弱势群体觉醒 20 儘管社会主义之祖 經濟學家卡爾 馬克思被認為是平等主義和平均主义的双重结合者 但馬克思完其实不屬於共产主义者 马克思所写的共产主义 只是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 乌托邦社会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 但不是一个具体的理论 而苏联版本的共产主义理论则和马克思理论不同 它完全避開了 道德 的作用 完全不信任 拥有生产资料的人会有道德 会对受害者产生同理心 并鼓励用暴力手段消灭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这些激进思想让马克思主义信徒在21世纪之後越来越失去影响力 21 美國經濟學家約翰 羅默對社會主義提出了新觀點 这些观点影响了後世的自由社會主義 左翼自由主義和進步主義的发展 羅默直接批判了馬克思主義的 复杂性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以及共产主义 不断发明新词汇 不断创造新概念 的作风正是摧毁平等的最大原因 这些新词汇 新概念的发明者掌握了 思想上的生产资料 他们还自诩为平等的模范 但其实那些不知道新概念的人的思维永远会慢于已经知道的人 等不懂的人理解成功了 社会上真正有用的生产资料已经被 新词发明者 夺走了 共产国家在全世界的失败和恶评均是源自于此 同时 在现代的自由社會主義 左翼自由主義和進步主義喜欢將社會主義裏的各种理论简单化 转化为小学生也能理解的简单文字 并且用 分配正義 一词代替 生产资料 以方便不懂的人理解 民主国家的左派经常根據分配正義的原則 多多对第一次听到社会主义的人提到 工资 日常花费 付出和所得要成正比 各取所需 Each takes what he needs 等概念 企图用更加简单易懂的词汇唤醒被压迫的弱势群体 以目前的局势来说 平等主義者越来越和社會主義脱离 甚至许多左翼政党已经不会说自己是社会主义了 只会说自己是平权的拥护者 22 生命平等 编辑 尽可能的爱护 非人動物 許多哲學家 包括 Ingmar Persson 23 Peter Vallentyne 24 Nils Holtug 25 Catia Faria和Lewis Gompertz 26 認為平等主義意味著必須考慮非人類動物的利益也考慮在內 哲學家奧斯卡 奧爾塔進一步認為 平等主義意味著拒絕物種歧視 停止剝削非人類動物並幫助在大自然中受苦的動物 27 此外 奧爾塔認為非人類動物應該優先考慮 因為它們的狀況比人類更糟 28 生命平等所指的是包含人類在內一切生命皆是平等的 此一思想是由 人人平等 向上延伸所產生 不只是人類之間不應相互欺凌 而是進一步將一切生命皆看待似人類一般以平等心相對待 其立場才是對於生命真正的愛與尊重 來源請求 宗教和靈性的平等 编辑佛教的平權 编辑 在宗教領域最先覺醒 平權思想 的國家是古代印度 即現代的印度共和國 在2500年前的西元前6世紀就已經出現這種思想了 它的名字叫 佛教 29 佛教是一種 修改印度教部份教義 而來的宗教 兩者相同之處也有很多 且皆以 平等 為論點 30 31 印度教主張 人生而不平等 人類分為婆羅門 剎帝利 吠舍 首陀羅四個階級 其中婆羅門為最高階級 首陀羅為最低階級 一個人一輩子都沒法改變自己階級 所以只能透過平時行善事來洗清自己的業障 累積福報 在死亡時 宇宙會自動根據這個人的福報讓他投胎到更加高級的階級 而高階級的人也不能懶惰 必須每天吃素 唸經 以維持自己的福報 如果不努力 那下輩子也會被宇宙投胎成低階級 以示懲罰 32 而佛教則完全否認印度教的這個四個階級不平等之說 主張 四姓平等 人人皆可成佛 不以 下輩子再快樂 為最終目標 而以 這輩子的解脫 為目標 33 佛教的教主釋迦摩尼曾是印度教中的第二階級剎帝利 他同時享受了身為高階級的好處 但又對不平等的等級制度產生疑惑 在深入研究印度教的教義後 釋迦摩尼認為只有其中的幾個點是對的 其餘是錯誤的 並提出了他自己的新看法 這些新看法越來越多時就自動變為一種新的宗教 佛教 34 佛教和印度教的不同有許多 例如 印度教主張宇宙一切的起源 以及宇宙的最高奧義是 梵 印度教信徒那麼努力的吃素 幫助別人 就是為了要達到永久快樂的 梵我合一 的境界 和整個宇宙融合為一體 但是佛教則主張 諸行無我 佛教徒不一定要變得和佛祖一樣大徹大悟 超凡脫俗 也沒有強制要吃素修行 佛教認為一個人應該根據自己在現實中遇到的苦難 隨時調整自己的人生目標 35 佛教的教義主張宇宙沒有本體 所有生命的本質都是 空 的 人類需要自己給自己的生命的定下一個意義 但無意義的活著也行 而印度教則是嚴格區分四個階級 每個階級需要完成的人生目標各不相同 並且嚴厲反對漫無目的 像行屍走肉一樣的生活 既使是最高的婆羅門階級也不能偷懶 正是因為一輩子都沒法改變階級 所以才需要進行 苦修 靈修和樂行 用這種勞逸結合的方式填補自己一生 讓自己的一生變得更圓滿 36 37 38 基督教的平权 编辑 主条目 基督教平權 1957年 美國的馬丁路德金在一本反對種族隔離的小冊子中引用了 加拉太書 3章28節中說的 不分猶太人 希臘人 奴隸 自由人 男性 女性 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 39 他寫道 種族隔離是對我們在基督裡的團結的公然否認 40 他也在1963年 我有一個夢想 演講的結尾處提到了這句話 41 這節經文被引用來支持對基督教的平等主義解釋 42 根據雅各布斯 M 沃斯特 Jakobus M Vorster 的說法 神學家爭論的核心問題是 關於教會關係的聲明是否可以轉化為所有人類關係的基督教倫理規範 43 沃斯特認為它可以 而這節經文為促進人權和平等提供了基督教基礎 這與他認為是由人類罪惡造成的 父權制 種族主義和剝削 形成鮮明對比 43 卡琳 諾伊特爾 Karin Neutel 指出 有些人如何應用保羅聲明的哲學來涵蓋性 健康和種族 她說 最初的 三對在第一世紀一定與今天的附加類別一樣相關 她認為這首詩指向一個烏托邦國際化社區 41 伊斯蘭教的平權 编辑 古蘭經 第 49章 13節說 人類啊 我確實從男性和女性中創造了你們 並使你們成為民族和部落 以便你們彼此認識 確實 在安拉看來 你們中最高貴的人是最尊貴的人 你們是正義的 安拉確實是全知的 全知的 44 穆罕默德呼應了這些平等主義情緒 這些情緒與前伊斯蘭文化的做法相衝突 伊斯梅爾 普納瓦拉 Ismail Poonawala 對路易絲 馬洛 Louise Marlow 的 伊斯蘭思想中的等級制度和平等主義 進行了評論 認為阿拉伯帝國鞏固權力和管理國家的願望反而導致了 古蘭經 和先知中不再強調平等主義教義 45 對平等主義的批判 编辑無政府主義觀點 编辑 亞歷山大 伯克曼 湯普森的理論認為 平等主義屬於一種較為緊密的 無政府主義 但不如正統的無政府主義那樣鬆散 平等主義違反了下列任何一個觀點 例如等級制度 個人主義 宿命論 自治論或獨裁制度 要達到平等主義 必須社會中的大部份人又能抵抗權力的誘惑 又不信神仙天命 又要有民主意識 這極度困難 且不穩定 如果要實現真正的平等主義的世界 那麼用 小政府 的模式絕對不可能達成 因為懶惰 自私 眼界狹小的人類佔據人類的大多數 但不強制教育這些人 就永遠無法讓人們覺醒出平權心理 而如果陷入了 大政府 的模式 則又會淪為共產國家一樣的集權社會 因此平等主義有自相矛盾之處 根據這個理論 極度有才華的人是平等主義的最大受害者 他們就算擁有超越常人的才華 也會要等待大部份愚笨的人覺醒平權心理 這等待的時間中就毫無意義的浪費了自己的生命 但也有好處 這個有才華的人如果遇到的是極度個人主義的社會 那他自己是能活得很好 但他死後 他的 個人型才華 不可能永久存在 而平權社會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平等主義者會把這些好的才華 想法 創意全都寫進教科書 用義務教育的方式讓全社會的小孩學習 這樣 這個有才華的人的一切知識就達到了 永恆 46 因此 無政府主義者認為 平等主義 不夠全面 無法解決小政府和大政府之間的平衡 而 無政府主義 恰恰可以包容人類的懶惰 愚笨 沒有才華 沒有道德 而有才華的人特能發揮自己的本領 亞歷山大 伯克曼 Alexander Berkman 提出 在無政府社會中 俱有相同智商和道德觀的人為了開心而會自動聚集在一起 而不滿意的自己團體人則可以隨時退出 無政府主義也能契合 宿命論 和 等級制 如果一些人 他就是相信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 並且相信命運在掌控他 那平權社會會拯救他 而無政府社會則會讓他自生自滅 信奉有等級制 階級制度才能穩定 沒有這些社會會亂套的人也是如此 這些人在無政府社會中自行組成一個小的等級社會團體即可 無政府社會之下可以包容所有類型的團體 但平權社會不能 47 同樣屬於無政府主義的風險文化理論主張 與平等主義相反的概念不是個人主義 而是宿命論 46 平權預設了每個人都可以正向的 樂觀的 提升的 就算原本不是也可以透過個人努力而變得是 而宿命論則預設了每個人的好運和倒霉全是上天註定的 永遠無法更改 46 此理論區分了等級主義者 他們對規則和群體都持正面態度 以及平等主義者 他們對群體持正面態度 但對規則持負面態度 從定義上來說 這是伯克曼提到的無政府主義平等的一種形式 因此 平等主義社會的結構是透過合作和隱含的同儕壓力而不是透過明確的規則和懲罰來維繫的 46 馬克思主義觀點 编辑 卡爾 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相信 國際無產階級革命將帶來純粹的社會主義國家 最終進入社會發展的共產主義 烏托邦社會 這是一個建立在 生產資料共同所有權 的基礎上的 號稱是一個無階級 無國家 無金錢 人道的社會 生產和 各盡所能 按需分配 的原則 馬克思主義拒絕了 階級 之間更大平等意義上的平均主義 明確地將其與基於工人和生產財產所有者之間的劃分而廢除階級的社會主義概念區分開來 倫 伍茲發現 馬克思的無階級觀點並不是社會服從於普遍利益 例如普遍的平等觀念 而是創造條件 使個人能夠追求自己的真正利益和願望 使得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社會觀念變得徹底個人主義 48 儘管他的立場經常與分配平等主義混淆或混為一談 在分配平等主義中 只有生產產生的商品和服務才按照概念上的平等進行分配 但馬克思避開了整個平等概念 因為它是抽象的和資產階級的 而是更傾向於關注更具體的原則 例如反對派 基於唯物主義基礎和經濟邏輯的剝削 49 菁英主義觀點 编辑 莫瑞 羅斯巴德在其著作 平等主義是對自然的反抗及其他論文 的文章中指出 平等主義理論總是會導致國家主義控制的政治 因為它建立在對現實本身的本體論結構的反抗之上 50 羅斯巴德認為 個人在能力 天賦和特徵上自然是不平等的 他認為 這種不平等不僅是自然的 而且對一個正常運作的社會來說也是必要的 在他看來 人們獨特的品質和能力使他們能夠以不同的方式為社會做出貢獻 50 平等主義是一種錯誤的嘗試 試圖將人為的平等強加於個人 最終導致社會崩潰 他認為 試圖透過政府政策或其他手段強制平等會扼殺個人自由 並阻止人們追求自己的利益和熱情 50 此外 羅斯巴德還認為平等主義植根於對那些比其他人更成功或更有才華的人的嫉妒和怨恨 他認為這是一種破壞性力量 會導致平庸文化 阻礙人們追求卓越 50 相關條目 编辑公平正義 平等 性別平等 種族平等 生命平等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機會平等 無條件基本收入引用資料 编辑 Robertson David The Routledge Dictionary of Politics Routledge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2007 159 ISBN 978 0 415 32377 2 Egalitarianism Merriam Webster Dictionary 7 June 2023 Definition of equalitarianism The Free Dictionar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9 equalitarianism Dictionary com Unabridged Random House 7 May 2018 egalitarian Dictionary com Unabridged Random House 7 May 2018 Egalitarianism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19 Egalitarianis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2022 10 06 英语 Whaples Robert M Egalitarianism Fair and equal New thinking on egalitarianism PDF The Independent Review Summer 2017 The Equitist Manifesto Geneva July 2022 Arneson Richard Egalitarianism Zalta Edward N 编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ummer 2013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13 2022 06 18 Rosales Jose Maria Liberalism Civic Reformism and Democracy 20th World Congress on Philosophy Political Philosophy 12 March 2010 Socialism The Free Dictionary 27 January 2020 2 Government Politics amp Diplomacy any of various social or political theories or movements in which the common welfare is to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 Sherman Howard J Zimbalist Andrew Comparing Economic Systems A Political Economic Approach Harcourt College Pub 1988 7 ISBN 978 0 15 512403 5 Pure socialism is defined as a system wherein all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are owned and run by the government and or cooperative nonprofit groups Rosser Mariana V Rosser J Barkley Comparative Economics in a Transforming World Economy nbsp MIT Press 23 July 2003 53 ISBN 978 0 262 18234 8 Socialism is an economic system characterised by state or collective ownership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land and capital Badie Berg Schlosser amp Morlino 2011 p 2456 Socialist systems are those regimes based on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theory of socialism which advocates public ownership and cooperative management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Sidanius Jim et al Social dominance orientation anti egalitarianism and the political psychology of gender An extension and cross cultural replic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0 30 1 41 67 doi 10 1002 sici 1099 0992 200001 02 30 1 lt 41 aid ejsp976 gt 3 0 co 2 o Antonyms for egalitarian English Thesaurus 28 September 2018 Denecke Wiebke The Dynamics of Masters Literature Early Chinese Thought from Confucius to Han Feizi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38 Horvat 2000 pp 1515 1516 Just as private ownershrvat 200ip defines capitalism social ownership defines socialism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 of socialism in theory is that it destroys social hierarchies and therefore leads to a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egalitarian society Two closely related consequences follow First every individual is entitled to an equal ownership share that earns an aliquot part of the total social dividend Second in order to eliminate social hierarchy in the workplace enterprises are run by those employed and not by the representatives of private or state capital Thus the well known historical tendency of the divorce between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is brought to an end The society i e every individual equally owns capital and those who work are entitled to manage their own economic affairs Egalitarianism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16 August 2002 20 November 2013 O Hara Phillip Encyclopedia of Political Economy 2 Routledge 2003 71 ISBN 978 0415241878 In order of increasing decentralisation at least three forms of socialised ownership can be distinguished state owned firms employee owned or socially owned firms and citizen ownership of equity Roemer John Socialism vs Social Democracy as Income Equalizing Institutions Eastern Economic Journal 2008 34 1 14 26 S2CID 153503350 doi 10 1057 palgrave eej 9050011 Persson I A basis for interspecies equality Cavalieri P Singer P 编 The Great Ape Project New York NY St Martin s Press 1993 183 193 Vallentyne P Of mice and men Equality and animals Journal of Ethics 2005 9 3 4 403 433 S2CID 13151744 doi 10 1007 s10892 005 3509 x hdl 10355 10183 nbsp Holtug N Equality for animals Ryberg J Petersen T S Wolf C 编 New Waves in Applied Ethics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1 24 Faria C Equality priority and nonhuman animals Dilem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thics 2014 14 225 236 Gompertz L 1997 1824 Moral inquiries on the situation of man and of brutes London Open Gate Gompertz L 1997 1824 Moral inquiries on the situation of man and of brutes London Open Gate Siderits Mark Buddha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19 22 Octo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May 2022 Christianity 2015 Religious Diversity and Personal PDF International Bulletin of Missionary Research January 2015 39 1 28 29 2015 05 29 S2CID 148475861 doi 10 1177 239693931503900108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5 May 2017 通过Gordon 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 Malikov Aladdin History Beliefs and Sects of Buddhism Elm ve Heyat journal 2022 doi 10 13140 RG 2 2 12273 35689 阿塞拜疆语 Buddhism 2009 In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Retrieved 26 November 2009 fro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Online Library Edition Donner Susan E Self or No Self Views from Self Psychology and Buddhism in a Postmodern Context Smith College Studies in Social Work April 2010 80 2 215 227 8 November 2020 S2CID 143672653 doi 10 1080 00377317 2010 486361 Avison Austin Delusional Mitigation in Religious and Psychological Forms of Self Cultivation Buddhist and Clinical Insight on Delusional Symptomatology The Hilltop Review October 4 2021 12 6 1 29 11 Novem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31 March 2022 通过Digital Commons White David Gordon 编 Tantra in Practic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21 8 July 2015 ISBN 978 0 691 05779 8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anuary 2023 Gethin 1998 第27 28 73 74頁 sfnp error no target CITEREFGethin1998 help Harvey 2013 第99頁 sfnp error no target CITEREFHarvey2013 help Powers 2007 第392 393 415頁 sfnp error no target CITEREFPowers2007 help NIV Galatians 3 28 NIV Biblia com biblia com 4 October 2020 For All A Non Segregated Society A Message for Race Relations Sunday The Martin Luther King J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stitute Stanford University 10 February 1957 22 August 2020 英语 41 0 41 1 Neutel Karin Galatians 3 28 Neither Jew nor Greek Slave nor Free Male and Female Biblical Archaeology Society 19 May 2020 22 August 2020 英语 Buell Denise Kimber Hodge Caroline Johnson The Politics of Interpretation The Rhetoric of Race and Ethnicity in Paul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2004 123 2 235 ISSN 0021 9231 JSTOR 3267944 doi 10 2307 3267944 43 0 43 1 Vorster Jakobus M The Theological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Galatians 3 28 for a Christian Perspective on Equality as a Foundational Value in the Human Rights Discourse In die Skriflig In Luce Verbi 2019 53 1 8 doi 10 4102 ids v53i1 2494 nbsp The Quranic Arabic Corpus Translation corpus quran com 30 December 2019 Poonawala Ismail Reviewed Work Hierarchy and Egalitarianism in Islamic Thought by Louise Marlow Iranian Studies Summer 1999 32 3 405 407 JSTOR 4311272 S2CID 245659108 doi 10 1017 S0021086200002759 46 0 46 1 46 2 46 3 Thompson et al Cultural Theory nbsp 1990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需要完整来源 Berkman Alexander What is Anarchism 164 165 需要完整来源 Woods Allen Karl Marx on Equality DRAFT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Each Studies on Freedom Right and Ethics in Classical German Philosophy PDF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12 September 2014 ISBN 9780199685530 doi 10 1093 acprof oso 9780199685530 001 0001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9 November 2015 Marx thinks the idea of equality is a vehicle for bourgeois class oppression and something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communist goal of the abolition of classes A society that has transcended class antagonisms therefore would not be one in which some truly universal interest at last reigns to which individual interests must be sacrificed It would instead be a society in which individuals freely act as the truly human individuals they are Marx s radical communism was in this way also radically individualistic Nielsen Kai Rejecting Egalitarianism Political Theory SAGE Publications August 1987 15 3 411 423 JSTOR 191211 S2CID 143748543 doi 10 1177 0090591787015003008 50 0 50 1 50 2 50 3 Rothbard Murray N Egalitarianism as a revolt against nature and other essays 2nd Auburn Ala 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 1974 17 February 2023 ISBN 0 945466 23 4 外部鏈接 编辑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Egalitarianism 30 Dec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January 2017 Moral Egalitarianism 15 Jul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July 2014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Arneson Richard Egalitarianism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02 Gosepath Stefan Equality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07 Arneson Richard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Metaphysics Research Lab Stanford University 2002 Lepowsky Maria Fruit of the Motherland Gender in an Egalitarian Societ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December 2007 The Equality Studies Centre Twin Oaks Intentional Community Federation of Egalitarian Communities The Gender Issues Zine A gender egalitarian publication this link appears to be dead 2005 12 22 Feminist4Fathers Equal means equal How hard is that to understan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hared Parenting Work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ision 4 Children Now is the time and we are the peopl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Post Liberal Feminist Condition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平等主義 amp oldid 7938449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