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工業化

工業化industrialization)是人類社會由前工業(累積資本速度緩慢的農業畜牧業經濟)到工業狀態的社會經濟改變過程(見前工業社會)。此一社會及經濟改變與技術創新有很密切關係,尤其是大規模量產和冶金學的進步。狹義的工業化有代表性的是《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中的定義,製造業和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及其就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

从1800年以来收入水平的上升看工业化的影响。该图显示了第一世界国家(灰色;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和第三世界国家(红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在1750年至1900年之间以1990年美元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1]
1860年時,德國伊爾默瑙的一家工廠
2011年日本青森縣八戶市第一工業港

概論

明確的工業化開始於工業革命,其發生於18世紀和19世紀的大不列顛島之後往歐洲迅速擴散。

工業化最基本的特徵是非農業就業人口的急速增加,越來越多人脫離自己生產糧食與必需品的佃農、小農經濟生活,進入城市的工廠,大機械的出現引導走向所有生活中的用品皆專業化規模化製造,依靠大規模交易和機械化運輸工具達成分工社會,之後這種專精化會形成各種領域的專家,許多人一生的時間都在一個很小的領域工作鑽研從而發明創新突破,帶動整個社會的生活品質飛速提高,當整個社會農業人口低於一半居少數時可以看做工業化成效開始,當農業人口低於1/4時便是工業化社會。這種社會的額外好處是製造業產品通常能夠長期保存運輸不會壞(相對於農產品),[2]從而能出口賺取別國財富,導致一國財富累積。

工業化發展元素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文一認為,一個社會成功大規模工業化的要素光引進一些科技是不夠的,最重要是政治穩定、社會信任、基礎設施。任何社會不論用什麼方式只要達成這三點都能有較好工業化成果,如果以上的三要素受到破壞[3],不論是什麼政治模式、什麼宗教與文明型態,結果都是工業化停滯甚至衰弱。現在很多未開發或開發落後國家,[4]可能三種中做到了一兩樣,但是無法全俱備而導致失敗或落後。

問題

工業化造成了它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當代的病因包含有噪音、空氣、水污染營養不良、危險機械、不人性化工作、孤立、貧窮無家可歸藥物濫用工業國家中的經濟、社會、政治及文化因素有如病原體一般,不斷地影響其健康,工業化已變成了全球的主要議事議題。

工業化亦和某些形式的哲學改變有關,和人們看待自然的角度有關;儘管此一哲學上的改變是導因於工業化或者相反,還是個很有爭議性的話題。

参考文献

  1. ^ Paul Bairoch. Economics and World History: Myths and Paradox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95 [2018-08-13]. (原始内容于2017-10-12). 
  2. ^ Kemp, Tom (1993) Historical Patterns of Industrialization, Longman: London. ISBN 0-582-09547-6
  3. ^ 文一:破解偉大的中國工業革命之謎. [2017-06-26]. (原始内容于2021-03-12). 
  4. ^ 觀察者網-教授文一論工業化. [2017-06-26]. (原始内容于2021-03-14). 

参见

工業化,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08年8月3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 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industrialization, 是人類社會由前工業, 累積資本速度緩慢的農業畜牧業經濟, 到工業狀態的社會及經濟改變過程, 見前工業社會, 此一社會及經濟改變與技術創新有很密切關係, 尤其是大規模量產和冶金學的進步, 狹義的有代表性的是,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 中的定義, 製造業和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及其就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 从1800年以来收入水.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08年8月3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 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工業化 industrialization 是人類社會由前工業 累積資本速度緩慢的農業畜牧業經濟 到工業狀態的社會及經濟改變過程 見前工業社會 此一社會及經濟改變與技術創新有很密切關係 尤其是大規模量產和冶金學的進步 狹義的工業化有代表性的是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 中的定義 製造業和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及其就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 从1800年以来收入水平的上升看工业化的影响 该图显示了第一世界国家 灰色 欧洲 美国 加拿大 日本 和第三世界国家 红色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在1750年至1900年之间以1990年美元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购买力平价 1 1860年時 德國伊爾默瑙的一家工廠 2011年日本青森縣八戶市第一工業港 目录 1 概論 2 工業化發展元素 3 問題 4 参考文献 5 参见概論 编辑明確的工業化開始於工業革命 其發生於18世紀和19世紀的大不列顛島之後往歐洲迅速擴散 工業化最基本的特徵是非農業就業人口的急速增加 越來越多人脫離自己生產糧食與必需品的佃農 小農經濟生活 進入城市的工廠 大機械的出現引導走向所有生活中的用品皆專業化規模化製造 依靠大規模交易和機械化運輸工具達成分工社會 之後這種專精化會形成各種領域的專家 許多人一生的時間都在一個很小的領域工作鑽研從而發明創新突破 帶動整個社會的生活品質飛速提高 當整個社會農業人口低於一半居少數時可以看做工業化成效開始 當農業人口低於1 4時便是工業化社會 這種社會的額外好處是製造業產品通常能夠長期保存運輸不會壞 相對於農產品 2 從而能出口賺取別國財富 導致一國財富累積 工業化發展元素 编辑此章節需要提供更多來源 否則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文一認為 一個社會成功大規模工業化的要素光引進一些科技是不夠的 最重要是政治穩定 社會信任 基礎設施 任何社會不論用什麼方式只要達成這三點都能有較好工業化成果 如果以上的三要素受到破壞 3 不論是什麼政治模式 什麼宗教與文明型態 結果都是工業化停滯甚至衰弱 現在很多未開發或開發落後國家 4 可能三種中做到了一兩樣 但是無法全俱備而導致失敗或落後 問題 编辑工業化造成了它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當代的病因包含有噪音 空氣 水污染 營養不良 危險機械 不人性化工作 孤立 貧窮 無家可歸和藥物濫用 工業國家中的經濟 社會 政治及文化因素有如病原體一般 不斷地影響其健康 工業化已變成了全球的主要議事議題 工業化亦和某些形式的哲學改變有關 和人們看待自然的角度有關 儘管此一哲學上的改變是導因於工業化或者相反 還是個很有爭議性的話題 参考文献 编辑 Paul Bairoch Economics and World History Myths and Paradox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95 2018 08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0 12 Kemp Tom 1993 Historical Patterns of Industrialization Longman London ISBN 0 582 09547 6 文一 破解偉大的中國工業革命之謎 2017 06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2 觀察者網 教授文一論工業化 2017 06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4 参见 编辑现代化 全球化 機械化 工業化農業 去工業化 世界是平的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工業化 amp oldid 7555399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