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小榄菊花会

小榄菊花会中国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特有的民间传统花会,乡民在菊花会举办期间展示各式菊花,文人在菊花会上把酒吟诗、赏菊画菊,期间还有菊花戏上演。小榄一直享有“菊城”的美称,早在南宋,便有小榄人开始种菊,明朝已有不少人善于作盆栽的菊艺。1736年,小榄的一些文人举行了比试各家菊艺的“菊试”,这成了菊花会最早的雏形。1782年,小榄举行了首次的菊花会。现在每隔60年,逢中国传统干支纪年的甲戌年都将举行一次盛大的菊花大会,大会期间会每年或数年举行一些小型的菊花会。1994年的菊花会是离现在最近的一次菊花大会,吸引了800万游客前来参观。2006年,小榄的菊花会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榄菊花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中山市
分类民俗
序号492
编号项目X-44
小榄镇举行

历史传说 编辑

相传在南宋咸淳年间,失势的皇贵妃胡妃(另一说为苏妃)逃出皇宫,隐居在广州府的南雄珠玑巷。后来消息走漏,咸淳九年(1273年),当时的皇帝宋度宗为追究此案,扬言要屠村灭口,于是发生南雄珠玑巷居民避祸南迁之役。咸淳十年甲戌(1274年)珠玑巷有部份难民逃至珠江支流西江江畔的顺德县,以打鱼为生。相传当时有一“通天桥”,连接顺德与香山县小榄。渔民都到对岸的“大榄”和“小榄”两个丘陵上休憩、晒网。时值秋高气爽,月白风清,渔民见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黄菊遍野,溢香流金,景物宜人,认为是上天赐予的福地,于是在这片黄花盛开的地方开村垦荒,建立家园,逐渐繁衍。从此,小榄人便与菊与花结下不解之缘。因为这段历史,菊花在小榄成为一种图腾,一种象征。

小榄菊花文化的酝酿 编辑

所灭之后,战乱频繁。及元至明代,民困稍苏。小榄的名门望族者,应试科举,踏上仕宦官途。荣归故里者,多建府第辟园囿,以养花艺菊为乐。到了明代,小榄艺菊之风已盛,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据当时在南京城朝廷任礼户两部尚书的小榄人李孙宸所撰之《两榄风景地势图说》文,已有“五松六路三丫水,洞梅花十二桥,岁岁菊花看不尽,诗坛酌酒赏花村”的赞美之句,足以说明那时的小榄人已好艺菊,每年菊花盛放之时,聚集三五知已,酌酒赏花,籍此遣兴已成习惯。

至清军入关,烽火又复四起,小榄亦难逃厄运,民不聊生。清康熙年间,社会逐渐稳定,小榄民间的菊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栽培上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等有了一套系统经验。此时已开始从上海、江南等地引入新种,使品种花色增多,乡中一些绅商官吏之家,闲情逸志之士,则效法陶潜寄怀东篱,艺菊之风业更盛于昔。此时,小榄已得称“小柴桑”之美誉。

菊花会前身 编辑

清朝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榄乡有一赛菊之举。是年霜降以后,乡内李姓和何姓祠堂前盖搭花棚,置菊场,列名花,各姓氏中的文人雅士为菊花取名吟诗作对,品评吟咏,推魁首,别等第,按序颁奖。评菊以“三不”为标准,即不脱裙(叶)、不交枝、不跪脚。立菊技艺已为运用,以“三丫六顶”为式,品种则以“一捧雪”为极。试毕则分别次第奖给纱、缎巾、扇等物品。此即所谓的“菊试”(据清道光年间《香山县志》载,菊试就是在菊花“盛开时,集乡人所植名种,设赏格,评高下”)。品菊试期间,还请戏班在花场内的戏棚演戏,非常热闹。

乾隆五年(1740年)后,“一捧雪”几濒失传,而菊试亦不复举行,继而以各姓氏宗族为主,与庙宇、坊社结成各“菊社”。去评试之习,步前贤“以文会友”之遗风,每过重阳,移佳菊于社所,“联二三知己,倾樽篱下,索句花前”(见《香山县志》)。关于菊社,清代小榄人何大佐(字章民,号力斋,为明末名宦何吾驺之孙)在《榄屑》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菊社者,不先期而檄,不分币以酬,与菊试不同,惟集裁菊同志友,将所有之佳妨,移至社所,星罗棋布,炉香屏画,晨夕相对,或饮酒赋诗,或按乐度匀曲,其兴转剧,夜则灯烛辉煌,至晓方灭,观者忘倦,远客骚人逸士,每至菊节,常拿舟而至,题咏甚多。散社后,有索花为赠者,满船载而去。”之后会无常期,或十载或二十载举行而不定。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年),各姓菊社联合首办十年一届的“黄华会”,将原日之菊社变作菊会参展之小团体,据《香山县志》,是届乃小榄菊花会之“初会”。当时榄乡各姓俱有摆设,各姓菊场不仅搭架摆菊,而且广搭花台、花楼、花桥,还演戏助兴,仅演戏就有十余台。夜间则张灯结彩,通宵达旦,参观者甚众。当时的香山县令彭竹林曾为小榄菊会给予“榄市花期韵欲仙”赞誉。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再会,第二届“黄华会”规模比初会更大。

甲戌菊花大会 编辑

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年),是年黄华会之会众,以祖辈自南雄珠玑巷来小榄时为甲戍之年,而明年正值甲戍,倡以黄华会扩大活动,集十姓菊社在全乡举行。

因而嘉庆十九年甲戍(1814年)为纪念开村而举办首届菊花大会,并定以后逢甲戍年为小榄菊花大会之期,即距一甲子(六十年)为一届。这便是流传至今的小榄“甲戌菊花大会”。是届,大小二榄,菊社花市,星罗棋布,三千花圃,十二琼楼,舟楫穿梭,人流簇金。据当年《菊经答记》记载:“自榄之东评海面,一路漂回至海洲,锦帆画桨;络绎不绝,客试推蓬露顶一观,绝十二琼楼,宛人天外,而乘航至者,真似海岛浮山来赴餐英会也。”《香山县志》亦云:“四方来观一次,虽农夫收竖,从芳酸中行亦旋改其面目。”所列者佳菊72名种。

同治十三年甲戍(1874年),人们依例举行第二届小榄菊甲戌花大会。当年菊会,由何、李、麦三大宗族联合组成,规模比上届更大。适值同治皇帝崩,借口国丧,禁止鼓乐,无梨园助兴。为增加热闹气氛,大会于九九重阳,集各地文人雅士,举办大型“斗菊筵”,开筵征诗,以壮其盛。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亦按六十年一届举办第三届小榄甲戌菊花大会。当时,正值日本侵华,东北沦陷,国难当前,且农村不景,经济萧条,曾拟停办。但乡人多认为盛会难逢,仍群策群力,最后如期举行。此次,在全镇分东西南北中五区同时展出,花街柳巷,群卉纷陈。各氏族以及各坊、庙、社等共有花棚廿四、花楼花街各十二、景棚花桥各八处、花塔六座、菊艺场九、戏棚十一;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省港小榄同乡会游艺场、老人健康比赛、征诗征联、农业展览、日夜“水色”、“鱼灯”游行等。远近而来参观者达百万众,无不交口赞赏。因而有“人生能阅历两届,诚属难能可贵”之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之菊会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认为菊花会要六十年一届实在为时太久,于是改为十年一届。1959年,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之建成,小榄举办共和国成立后首届菊会。一些报刊连日大篇幅报道了菊会盛况,誉小榄为“菊城”,自此“菊城”之称就广为流传。

共和国后第二届菊花会因十年动乱未能于1969年如期举行,后改于1973年举行。此届规模较少,少有传统名菊参展。但小榄人发挥创新精神,大立菊之基础上,首创各种造型菊艺,以立体与浮塑砌作艺术形式,塑造出飞禽走兽及虫鱼、人物造型数十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当然少不了政治插曲。菊砌精品“天女散花”,遭极左思潮者诬为“复旧”,横加斥责。幸在展出前夕,经当时省长陈郁看后,热情支持,始如期展出。此次花展,据入场统计,突破一百万人次,创往届最高纪录。

1979年举办之菊会,花场跨大小二榄,仿拟传统景色五十处。当时有中央级、省级以及香港的传媒到小榄采访播导此次盛会。小榄人热情接待海外人士,乃“黄华传友谊,盛会叙乡情”,乘着改革之风的菊花会,为小榄在新时期腾飞揭开序幕。

1989年,镇上正处在城镇建设高潮中,菊会未作扩大活动,只按往常一年之“秋菊欣赏”形式展出,亦有一些创新内容。

第四届甲戌菊花大会 编辑

1994年11月17日至12月5日,正是小榄传统的第四届甲戌菊花盛会之期,为承先启后,顺应民意,1992年2月小榄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出了决议,决定以三年时间筹备,把1994年第四届菊花大会办成以菊花为主题的大型文化艺术节。

此次盛会,分三个展区、四个展场、五条马路、景点 198个,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展出各种菊花82万多盆,菊花品种1568个。在展出的704盆大立菊中,单株着花1027朵(18圈)以上的有113盆。而其中两盆大立菊王分别是43圈的“白牡丹”(品种名),单株着花5677朵和42圈的“绿衣红裳”(品种名)单株花5419朵,均刷新了基尼斯世界大立菊单株着花数的最高记录。(目前基尼斯官网的纪录是2011年11月4日的4351朵[1])除大立菊技术外,值得一提的还有造型菊嫁接技艺与菊花吊扎技艺。本届菊会之嫁接菊有分层塔形“高接菊”,以一株嫁接多个品种,每品种一层,成塔状,一般为8-10层。有老茎苍劲的嫁接盆景菊(桩菊)。此外,有四盆半球型嫁接菊,每盆单株嫁接60个菊花品种,并以大立菊扎形方式成五圈,花91朵,60个品种喻意小榄菊花大会60年一届。一株菊花嫁接60个品种而开放一致,可堪称菊艺中之珍品。本届菊会展出的菊花吊扎造型,既有传统的平面文字,图案表扎及菊壁(斜面模纹壁),亦有集电动、灯光、声响于菊艺的立体艺术景组,既有精致的人物、龙、凤等扎作,亦有粗犷的色映菊砌组合。整个菊会,共展出菊扎、菊砌题材造型景点134组。

此次盛会吸引了国内和来自23个国家、地区的游客600多万人次。

参考资料 编辑

  • 蕭鳳霞:〈傳統的循環再生──小欖菊花會的文化、歷史與政治經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萧凤霞:〈文化活动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关于中山小榄菊花会的考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 ^ https://www.guinnessworldrecords.com/world-records/most-chrysanthemum-blooms-on-a-single-stem

小榄菊花会,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3月9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是中国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特有的民间传统花会, 乡民在菊花会举办期间展示各式菊花, 文人在菊花会上把酒吟诗, 赏菊画菊, 期间还有菊花戏上演, 小榄一直享有, 菊城, 的美称, 早在南宋, 便有小榄人开始种菊, 明朝已有不少人善于.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3月9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小榄菊花会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小榄菊花会是中国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特有的民间传统花会 乡民在菊花会举办期间展示各式菊花 文人在菊花会上把酒吟诗 赏菊画菊 期间还有菊花戏上演 小榄一直享有 菊城 的美称 早在南宋 便有小榄人开始种菊 明朝已有不少人善于作盆栽的菊艺 1736年 小榄的一些文人举行了比试各家菊艺的 菊试 这成了菊花会最早的雏形 1782年 小榄举行了首次的菊花会 现在每隔60年 逢中国传统干支纪年的甲戌年都将举行一次盛大的菊花大会 大会期间会每年或数年举行一些小型的菊花会 1994年的菊花会是离现在最近的一次菊花大会 吸引了800万游客前来参观 2006年 小榄的菊花会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榄菊花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分类民俗序号492编号项目X 44在小榄镇举行 目录 1 历史传说 2 小榄菊花文化的酝酿 3 菊花会前身 4 甲戌菊花大会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之菊会 6 第四届甲戌菊花大会 7 参考资料历史传说 编辑相传在南宋咸淳年间 失势的皇贵妃胡妃 另一说为苏妃 逃出皇宫 隐居在广州府的南雄珠玑巷 后来消息走漏 咸淳九年 1273年 当时的皇帝宋度宗为追究此案 扬言要屠村灭口 于是发生南雄珠玑巷居民避祸南迁之役 咸淳十年甲戌 1274年 珠玑巷有部份难民逃至珠江支流西江江畔的顺德县 以打鱼为生 相传当时有一 通天桥 连接顺德与香山县小榄 渔民都到对岸的 大榄 和 小榄 两个丘陵上休憩 晒网 时值秋高气爽 月白风清 渔民见这里土地肥沃 气候温和 黄菊遍野 溢香流金 景物宜人 认为是上天赐予的福地 于是在这片黄花盛开的地方开村垦荒 建立家园 逐渐繁衍 从此 小榄人便与菊与花结下不解之缘 因为这段历史 菊花在小榄成为一种图腾 一种象征 小榄菊花文化的酝酿 编辑自宋被元所灭之后 战乱频繁 及元至明代 民困稍苏 小榄的名门望族者 应试科举 踏上仕宦官途 荣归故里者 多建府第辟园囿 以养花艺菊为乐 到了明代 小榄艺菊之风已盛 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 据当时在南京城朝廷任礼户两部尚书的小榄人李孙宸所撰之 两榄风景地势图说 文 已有 五松六路三丫水 洞梅花十二桥 岁岁菊花看不尽 诗坛酌酒赏花村 的赞美之句 足以说明那时的小榄人已好艺菊 每年菊花盛放之时 聚集三五知已 酌酒赏花 籍此遣兴已成习惯 至清军入关 烽火又复四起 小榄亦难逃厄运 民不聊生 清康熙年间 社会逐渐稳定 小榄民间的菊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在栽培上对菊花的整形摘心 养护管理等有了一套系统经验 此时已开始从上海 江南等地引入新种 使品种花色增多 乡中一些绅商官吏之家 闲情逸志之士 则效法陶潜寄怀东篱 艺菊之风业更盛于昔 此时 小榄已得称 小柴桑 之美誉 菊花会前身 编辑清朝乾隆元年丙辰 1736年 榄乡有一赛菊之举 是年霜降以后 乡内李姓和何姓祠堂前盖搭花棚 置菊场 列名花 各姓氏中的文人雅士为菊花取名吟诗作对 品评吟咏 推魁首 别等第 按序颁奖 评菊以 三不 为标准 即不脱裙 叶 不交枝 不跪脚 立菊技艺已为运用 以 三丫六顶 为式 品种则以 一捧雪 为极 试毕则分别次第奖给纱 缎巾 扇等物品 此即所谓的 菊试 据清道光年间 香山县志 载 菊试就是在菊花 盛开时 集乡人所植名种 设赏格 评高下 品菊试期间 还请戏班在花场内的戏棚演戏 非常热闹 乾隆五年 1740年 后 一捧雪 几濒失传 而菊试亦不复举行 继而以各姓氏宗族为主 与庙宇 坊社结成各 菊社 去评试之习 步前贤 以文会友 之遗风 每过重阳 移佳菊于社所 联二三知己 倾樽篱下 索句花前 见 香山县志 关于菊社 清代小榄人何大佐 字章民 号力斋 为明末名宦何吾驺之孙 在 榄屑 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 菊社者 不先期而檄 不分币以酬 与菊试不同 惟集裁菊同志友 将所有之佳妨 移至社所 星罗棋布 炉香屏画 晨夕相对 或饮酒赋诗 或按乐度匀曲 其兴转剧 夜则灯烛辉煌 至晓方灭 观者忘倦 远客骚人逸士 每至菊节 常拿舟而至 题咏甚多 散社后 有索花为赠者 满船载而去 之后会无常期 或十载或二十载举行而不定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 1782年 各姓菊社联合首办十年一届的 黄华会 将原日之菊社变作菊会参展之小团体 据 香山县志 是届乃小榄菊花会之 初会 当时榄乡各姓俱有摆设 各姓菊场不仅搭架摆菊 而且广搭花台 花楼 花桥 还演戏助兴 仅演戏就有十余台 夜间则张灯结彩 通宵达旦 参观者甚众 当时的香山县令彭竹林曾为小榄菊会给予 榄市花期韵欲仙 赞誉 清乾隆五十六年 1791年 再会 第二届 黄华会 规模比初会更大 甲戌菊花大会 编辑清嘉庆十八年癸酉 1813年 是年黄华会之会众 以祖辈自南雄珠玑巷来小榄时为甲戍之年 而明年正值甲戍 倡以黄华会扩大活动 集十姓菊社在全乡举行 因而嘉庆十九年甲戍 1814年 为纪念开村而举办首届菊花大会 并定以后逢甲戍年为小榄菊花大会之期 即距一甲子 六十年 为一届 这便是流传至今的小榄 甲戌菊花大会 是届 大小二榄 菊社花市 星罗棋布 三千花圃 十二琼楼 舟楫穿梭 人流簇金 据当年 菊经答记 记载 自榄之东评海面 一路漂回至海洲 锦帆画桨 络绎不绝 客试推蓬露顶一观 绝十二琼楼 宛人天外 而乘航至者 真似海岛浮山来赴餐英会也 香山县志 亦云 四方来观一次 虽农夫收竖 从芳酸中行亦旋改其面目 所列者佳菊72名种 清同治十三年甲戍 1874年 人们依例举行第二届小榄菊甲戌花大会 当年菊会 由何 李 麦三大宗族联合组成 规模比上届更大 适值同治皇帝崩 借口国丧 禁止鼓乐 无梨园助兴 为增加热闹气氛 大会于九九重阳 集各地文人雅士 举办大型 斗菊筵 开筵征诗 以壮其盛 民国二十三年 1934年 亦按六十年一届举办第三届小榄甲戌菊花大会 当时 正值日本侵华 东北沦陷 国难当前 且农村不景 经济萧条 曾拟停办 但乡人多认为盛会难逢 仍群策群力 最后如期举行 此次 在全镇分东西南北中五区同时展出 花街柳巷 群卉纷陈 各氏族以及各坊 庙 社等共有花棚廿四 花楼花街各十二 景棚花桥各八处 花塔六座 菊艺场九 戏棚十一 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省港小榄同乡会游艺场 老人健康比赛 征诗征联 农业展览 日夜 水色 鱼灯 游行等 远近而来参观者达百万众 无不交口赞赏 因而有 人生能阅历两届 诚属难能可贵 之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之菊会 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人们认为菊花会要六十年一届实在为时太久 于是改为十年一届 1959年 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之建成 小榄举办共和国成立后首届菊会 一些报刊连日大篇幅报道了菊会盛况 誉小榄为 菊城 自此 菊城 之称就广为流传 共和国后第二届菊花会因十年动乱未能于1969年如期举行 后改于1973年举行 此届规模较少 少有传统名菊参展 但小榄人发挥创新精神 大立菊之基础上 首创各种造型菊艺 以立体与浮塑砌作艺术形式 塑造出飞禽走兽及虫鱼 人物造型数十款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当然少不了政治插曲 菊砌精品 天女散花 遭极左思潮者诬为 复旧 横加斥责 幸在展出前夕 经当时省长陈郁看后 热情支持 始如期展出 此次花展 据入场统计 突破一百万人次 创往届最高纪录 1979年举办之菊会 花场跨大小二榄 仿拟传统景色五十处 当时有中央级 省级以及香港的传媒到小榄采访播导此次盛会 小榄人热情接待海外人士 乃 黄华传友谊 盛会叙乡情 乘着改革之风的菊花会 为小榄在新时期腾飞揭开序幕 1989年 镇上正处在城镇建设高潮中 菊会未作扩大活动 只按往常一年之 秋菊欣赏 形式展出 亦有一些创新内容 第四届甲戌菊花大会 编辑1994年11月17日至12月5日 正是小榄传统的第四届甲戌菊花盛会之期 为承先启后 顺应民意 1992年2月小榄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出了决议 决定以三年时间筹备 把1994年第四届菊花大会办成以菊花为主题的大型文化艺术节 此次盛会 分三个展区 四个展场 五条马路 景点 198个 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 展出各种菊花82万多盆 菊花品种1568个 在展出的704盆大立菊中 单株着花1027朵 18圈 以上的有113盆 而其中两盆大立菊王分别是43圈的 白牡丹 品种名 单株着花5677朵和42圈的 绿衣红裳 品种名 单株花5419朵 均刷新了基尼斯世界大立菊单株着花数的最高记录 目前基尼斯官网的纪录是2011年11月4日的4351朵 1 除大立菊技术外 值得一提的还有造型菊嫁接技艺与菊花吊扎技艺 本届菊会之嫁接菊有分层塔形 高接菊 以一株嫁接多个品种 每品种一层 成塔状 一般为8 10层 有老茎苍劲的嫁接盆景菊 桩菊 此外 有四盆半球型嫁接菊 每盆单株嫁接60个菊花品种 并以大立菊扎形方式成五圈 花91朵 60个品种喻意小榄菊花大会60年一届 一株菊花嫁接60个品种而开放一致 可堪称菊艺中之珍品 本届菊会展出的菊花吊扎造型 既有传统的平面文字 图案表扎及菊壁 斜面模纹壁 亦有集电动 灯光 声响于菊艺的立体艺术景组 既有精致的人物 龙 凤等扎作 亦有粗犷的色映菊砌组合 整个菊会 共展出菊扎 菊砌题材造型景点134组 此次盛会吸引了国内和来自23个国家 地区的游客600多万人次 参考资料 编辑蕭鳳霞 傳統的循環再生 小欖菊花會的文化 歷史與政治經濟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萧凤霞 文化活动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于中山小榄菊花会的考察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ttps www guinnessworldrecords com world records most chrysanthemum blooms on a single stem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小榄菊花会 amp oldid 7901767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