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寧王之亂

寧王之亂,又稱朱宸濠之乱宸濠之乱,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宁王朱宸濠南昌发动的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最后由南贛巡撫王守仁(王陽明)、吉安知府伍文定平定。寧王朱宸濠鄱陽湖戰鬥中被俘,被處決於通州,寧藩亦除。

寧王之亂
日期1519年7月10日-1519年8月20日
地点
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
结果 明朝勝利,寧王朱宸濠及其支持者被處決,寧藩被廢
参战方
寧藩 明朝朝廷
指挥官与领导者
寧王朱宸濠 
右都御史李士實 [1]
舉人劉養正 [1]
江西參政王綸 [a]
明武宗朱厚照
南贛巡撫王守仁
吉安知府伍文定
兵力
100,000餘人[2] 80,000餘人
(號稱300,000人)
伤亡与损失
30,000餘[3] 不明

背景 编辑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駕崩,其孫建文帝繼位。不久,建文帝開始推行削藩。朱棣時為燕王,因不滿姪子建文帝削藩政策,因而發動靖難之役,反叛建文帝。然而當時其實力尚處於劣勢,而寧王朱權的兵力是諸王中數一數二,加之其麾下又有蒙古精銳朵顏三衞,得到寧王協助成功機率必定大增,因此朱棣和手下聯合綁架朱權,脅迫其倒向自己一方,同時許諾事成后平分天下,遂順利收編朱權兵力,並借得麾下的蒙古精銳朵顏三衞,實力大增。公元1402年,朱棣攻陷南京,是為明成祖,燕王世系成為皇帝系。事後明成祖逐步剥夺了朱权的兵权,并将朱權的封國由險要的大寧,迁往江西南昌。朱權想請封更加富庶的蘇州杭州都被拒絕,甚至被人誣陷以巫術詛咒、辱罵皇帝,險些遇害,因而埋下寧王系與皇帝系的宿怨。[4]

弘治年间,朱權的五世孫朱宸濠继承宁王之位,方士说宸濠有天命,又说南昌城風水好,城之东南有天子气[5]。再加上明武宗一直没有子嗣[6],朱宸濠因而心怀异志,與其手下李士實、劉養正、王春、劉吉、萬銳等人日夜密谋,一面谋求以己子過繼予武宗,以取得皇位。[7]一面籌畫起兵推翻明武宗。

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寧王朱宸濠贿赂当权的太监刘瑾,意图恢复护卫[8]。后刘瑾伏诛,朱宸濠又勾结武宗的宠臣钱宁等人,最终得以恢复亲兵护卫,并蓄养死士[9],随意处置地方文武官员和无罪百姓。正德十二年三月,更私造佛郎機銃[10]

经过 编辑

起兵 编辑

正德十四年(1519年),太监张忠御史萧淮等先后告发寧王罪行,武宗因而下旨收其护卫,令其归还所夺之田[11]。寧王遂于当年六月十四南昌起兵造反,诈称武宗非明孝宗所亲生,自己奉太后密旨[12],入朝监国,杀江西巡抚孙燧和江西按察副使许逵[13],革正德年号,改元順德,集結兵力號稱十万人,並发檄各地,指斥朝廷[2]迅速出兵攻占了南康九江,并计划出兵攻取南京,进而北上。[14]

宁王出兵时,封宗室朱宸澅為九江王,命他为前驅,船才出发,雷雨驟作,朱宸澅被震死。得知的人认为这说明宁王必败。[15]

王守仁平叛 编辑

 
明代大儒王守仁,以平宁王功封新建伯,隆庆朝又追封为新建侯。

时任南贛巡撫都察院佥都御史王守仁闻变,与吉安知府伍文定传檄诸,举兵勤王[16]。王守仁用计迷惑朱宸濠,使朱宸濠以为朝廷早有防备,命其军在南昌不敢行动,为集结兵力争取了时间[17]。七月三日,朱宸濠发现中计,亲率军队沿江而下,围攻安庆,卻在安庆遭到知府张文锦等所率守軍的顽强抵抗[18],此时王守仁趁宁王後方空虚,于二十日攻克南昌,俘获留守的宜春王朱拱樤、内官万锐等。寧王闻讯,急忙回軍南昌,王守仁也决定乘胜与朱宸濠在鄱阳湖决战。

廿四日两军战于黄家渡,王守仁军假意败退,宁王军贪胜追击,导致首尾不能相顾,反遭到王守仁军的伏击而大败,退保八字脑[19]。朱宸濠眼见形势不利,遂调九江、南康軍增援,并厚赏勇士,意图拼死一战。在第二天的战斗中,寧王军死战,王守仁军則一度退却。然伍文定身先士卒,斩杀退者,最終王守仁军反扑成功,俘灭宁王军两千人以上,朱宸濠的副舰也在戰亂中被炮火击中[20]。廿六日,朱宸濠连败两戰後联舟为阵,反遭王守仁火攻,杀其将士三万餘人,生擒朱宸濠父子及李士实、刘养正、王纶等。随朱宸濠出征的瑞昌王朱拱栟也被擒。宁王之乱结束,为期共四十三天[3]

明武宗亲征 编辑

八月,王守仁捷报尚未送达北京,明武宗自称「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于八月廿二率万餘官兵南下“亲征”[21]。進至涿州时,王守仁捷报传到,但明武宗仍一意南征[22],宦官張忠、大将江彬等人甚至建议將朱宸濠放回,讓武宗生擒以示威信[23],後因故作罷。十二月,朱宸濠被押至南京。但武宗直到次年十月方班师回朝。十二月,武宗在通州处死朱宸濠,順勢除宁王之藩。[24]参与作乱的朱拱樤、朱覲𨯤、朱宸渢、朱宸瀾、朱宸㵬、朱宸洧、朱宸㵯、朱宸汲、朱宸湯、朱宸滻十人被解送京城赐死,已死的朱拱栟、朱覲鋌、朱栱槭、朱宸澅戮尸焚弃,诸子禁锢凤阳,宜春、瑞昌两国亦除。

影响 编辑

除了宁、宜春、瑞昌被除国以外,朝廷还取消了对宁献王朱权、宁靖王朱奠培、宁康王朱觐钧的祭祀,明世宗登基后,规定奏章中不再需要再避讳朱权的名字。

軼事 编辑

《王阳明集》中有江西九姓渔户的记载,谂知这一种水上浮家的九姓渔户,不仅存在于浙江,也存在于江西,這也和此次的叛乱有关[25]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明史·列传·王守仁》,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士实、养正及降贼按察使杨璋等皆就擒。
  2. ^ 2.0 2.1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七》: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王纶为兵部尚书,集兵号十万。
  3. ^ 3.0 3.1 《明史卷一百一十七·诸王二》,「诸妃嫔皆赴水死,将士焚溺死者三万余人。宸濠及其世子、郡王、仪宾并李士实、刘养正、涂钦、王纶等俱就擒。宸濠自举事至败,盖四十有三日。」
  4. ^ 《明史卷一百一十七·诸王二》:燕王谓权,事成,当中分天下。比即位,王乞改南土。请苏州,曰:“畿内也。”请钱塘,曰:“皇考以予五弟,竟不果。建文无道,以王其弟,亦不克享。建宁、重庆、荆州、东昌皆善地,惟弟择焉。”永乐元年二月改封南昌,帝亲制诗送之,诏即布政司为邸,瓴甋规制无所更。已而人告权巫蛊诽谤事,密探无验,得已。自是日韬晦,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终成祖世得无患。後來成祖兒子明仁宗在位时,法禁稍解,乃上书言南昌非其封国。帝答书曰:“南昌,叔父受之皇考已二十余年,非封国而何?”明成祖孫子明宣宗在位時(宣德三年)请乞近郭灌城乡土田。明年又论宗室不应定品级。帝怒,颇有所诘责。权上书谢过。
  5. ^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七》:八年夏四月,寧王宸濠建陽春書院,僭號離宮。宸濠懷不軌,術士李自然等妄稱天命,謂濠當為天子。又招術士李日芳等謂城東南隅有天子氣,遂建書院當之。”
  6. ^ 《明史卷一百一十七·诸王二》:武宗末年无子,群臣数请召宗室子子之。宸濠属疏,顾深结左右,于帝前称其贤。
  7. ^ 《明史卷一百一十七·诸王二》:宸濠又贿钱宁,求取中旨,召其子司香太庙。宁言于帝,用异色龙笺,加金报赐。异色龙笺者,故事所赐监国书笺也。宸濠大喜,列仗受贺。复勒诸生、父老奏阙下,称其孝且勤。
  8. ^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七》:武宗正德二年夏四月,劉瑾受寧王宸濠重賂,矯詔擅復護衛屯田。”
  9. ^ 《明史卷一百一十七·诸王二》:初,宸濠贿刘瑾,复所夺护卫。瑾诛,仍论夺。及陆完为兵部尚书,宸濠结嬖人钱宁、臧贤为内主,欲奏复,大学士费宏执不可。诸嬖人乘宏读廷试卷,取中旨行之。宸濠益恣,擅杀都指挥戴宣,逐布政使郑岳、御史范辂,幽知府郑𡔎、宋以方。尽夺诸附王府民庐,责民间子钱,强夺田宅子女,养群盗,劫财江、湖间,有司不敢问。
  10. ^ 《刑部問寧王案》
  11. ^ 《明史卷一百一十七·诸王二》:十四年,御史萧淮疏言宸濠诸罪,谓不早制,将来之患有不可胜言者。疏下内阁,大学士杨廷和谓宜如宣宗处赵府事,遣勋戚大臣宣谕,令王自新。帝命驸马都尉崔元、都御史颜颐寿、太监赖义持谕往,收其护卫,令还所夺官民田。
  12. ^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忠义一:孙燧传》:宸濠伏兵左右,大言曰:“孝宗为李广所误,抱民间子,我祖宗不血食者十四年。今太后有诏,令我起兵讨贼,亦知之乎?”
  13. ^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七》:寻各官入谢,拜毕,左右带甲露刃侍卫者数百人。宸濠出立露台,大言曰:“太后有密旨,令我起兵入朝监国,汝等知之乎?”都御史孙燧毅然曰:“密旨安在?”濠曰:“不必多言,我今往南京,汝保驾否?”燧张目直视濠,厉声曰:“天无二日,臣安有二君?太祖法制在,谁则敢违?”濠大怒,命缚燧,众骇愕,相顾失色。按察司副使许逵大呼曰:“孙都御史,朝廷大臣,汝反贼,敢擅杀耶?”顾燧语曰:“我欲先发,不听,今制于人,尚何言!”濠并缚之。讯逵且何言?逵曰:“惟有赤心耳,岂从汝反!”且缚且骂。贼捶折燧左臂,并缚逵,喝校尉火信等拽出惠民门外杀之。逵且死,骂曰:“今日贼杀我,明日朝廷必杀贼!”
  14. ^ 《王阳明全集·卷三十四:年谱二》:戊寅,(宸濠)袭南康,知府陈霖等遁。己卯,袭九江,兵备曹雷、知府汪颖、指挥刘勋等遁,属县闻风皆溃。濠初谋欲径袭南京,遂犯北京,故乘胜克期东下。
  15. ^ 《明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六》:又偽封宗室宸澅為九江王使前驅舟始發雷雨驟作宸澅震死聞者固知其必敗矣。
  16. ^ 《明史卷一百九十五·王守仁列传》:十四年六月,命勘福建叛軍。行至豐城而寧王宸濠反,知縣顧佖以告。守仁急趨吉安,與伍文定征調兵食,治器械舟楫 ,傳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17. ^ 《王阳明全集·卷三十四:年谱二》:(王守仁)乃与知府伍文定等计,传檄四方,暴发逆濠罪状,檄列郡起兵以勤王。疏留。复命巡按御史谢源、伍希儒、纪功,张疑兵于丰城,又故张接济官军公移,备云兵部咨题,准令许泰、却永分领边军四万,从凤阳陆路进;刘晖、桂勇分领京边官军四万,从徐淮水陆并进,王守仁领兵二万,杨旦等领兵八万,陈金等领兵六万,分道并进,克期夹攻南昌。且以原奉机密敕旨为据,故令各兵徐行,待其出城,遮击前后以误之。又为李士实、刘养正内应伪书,贼将凌十一、闵念四投降密状,令济光等亲人计入于濠。濠乃留兵会城以观变。
  18. ^ 《王阳明全集·卷三十四:年谱二》:至七月三日,(宸濠)谍知非实,乃属宗支栱樤与万锐等留兵万余守南昌,遣潘鹏持檄说安庆,季斅说吉安,而自与宗支栱栟、士实、养正等东下。贼众六万人,号十万,以刘吉为监军,王纶参赞军务,指挥葛江为伪都督,总一百四十余队,分五哨。出鄱阳,过九江,令师夔守之,直趋安庆。时钦、凌等攻围虽已浃旬,知府张文锦、守备都指挥杨锐、指挥使崔文同守不下。
  19. ^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七》:二十四日乙卯,賊兵乘風鼓噪而前,逼黃家渡,氣驕甚。伍文定、余恩佯北致之。賊爭進趨利,前後不相及。邢珣兵從後急擊,橫貫其陣,賊敗走。文定、恩還兵乘之,徐璉、戴德孺兵合勢夾擊,賊不知所為,遂大潰。
  20. ^ 《王阳明全集·卷三十四:年谱二》:濠惧,厚赏勇者,且令尽发九江、南康守城兵益之。是日建昌知府曾玙兵亦至。先生以为九江不破,则湖无外援;南康不复,则我难后蹑。乃遣槐领兵四百,合饶州知府林瑊兵攻九江,以广信知府周朝佐取南康。丙辰,贼复并力挑战。我兵少却,文定立铳炮间,火燎其须,殊死战。炮人濠副舟,贼大败,擒斩二千余,溺死者无算。
  21. ^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七》:八月,上下詔親征。時王守仁擒宸濠捷書未至,諸邊將在豹房者各獻擒濠之策,上亦欲假親征南游。太監張永等見錢寧、臧賢事敗,又欲因此邀功。於是上自稱「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
  22. ^ 《明史卷十六·武宗本纪》:丁亥,次涿州,王守仁捷奏至,秘不发。
  23. ^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七》:張忠江彬等謂當縱之鄱湖,俟上親與遇戰,而後奏凱論功,屢遣人至廣信止之。
  24. ^ 《明史卷一百一十七·诸王二》: 十五年十二月,帝受所献俘回銮,至通州诛之,封除。
  25. ^ 傅衣凌. 《<王阳明集>中的江西“九姓渔户”(休休室读史札记之一)——附论江西九姓渔户与宸濠之乱的关系》.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3. 

注释 编辑

  1. ^ 李士實的左丞相與王綸的兵部尚書職位頭銜均為寧藩自封,不受明朝朝廷承認

相关文学作品 编辑

  • 《武宗秘史》,【清】齐秦野人著
  • 《百花洲》,高阳
  • 《靈劍》,鄭丰著

寧王之亂,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安化王之乱, 又稱朱宸濠之乱或宸濠之乱, 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 1519年, 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 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 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 最后由南贛巡撫王守仁, 王陽明, 吉安知府伍文定平定, 寧王朱宸濠於鄱陽湖戰鬥中被俘, 被處決於通州, 寧藩亦除, 日期1519年7月10日, 1519年8月20日地点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结果明朝勝利, 寧王朱宸濠及其支持者被處決, 寧藩被廢参战方寧藩明朝朝廷指挥官与领导者寧王朱宸濠, 右都御史李士實, 舉人.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安化王之乱 寧王之亂 又稱朱宸濠之乱或宸濠之乱 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 1519年 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 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 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 最后由南贛巡撫王守仁 王陽明 吉安知府伍文定平定 寧王朱宸濠於鄱陽湖戰鬥中被俘 被處決於通州 寧藩亦除 寧王之亂日期1519年7月10日 1519年8月20日地点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结果明朝勝利 寧王朱宸濠及其支持者被處決 寧藩被廢参战方寧藩明朝朝廷指挥官与领导者寧王朱宸濠 右都御史李士實 1 舉人劉養正 1 江西參政王綸 a 明武宗朱厚照南贛巡撫王守仁吉安知府伍文定兵力100 000餘人 2 80 000餘人 號稱300 000人 伤亡与损失30 000餘 3 不明 目录 1 背景 2 经过 2 1 起兵 2 2 王守仁平叛 2 3 明武宗亲征 3 影响 4 軼事 5 參考文獻 6 注释 7 相关文学作品背景 编辑洪武三十一年 1398年 朱元璋駕崩 其孫建文帝繼位 不久 建文帝開始推行削藩 朱棣時為燕王 因不滿姪子建文帝削藩政策 因而發動靖難之役 反叛建文帝 然而當時其實力尚處於劣勢 而寧王朱權的兵力是諸王中數一數二 加之其麾下又有蒙古精銳朵顏三衞 得到寧王協助成功機率必定大增 因此朱棣和手下聯合綁架朱權 脅迫其倒向自己一方 同時許諾事成后平分天下 遂順利收編朱權兵力 並借得麾下的蒙古精銳朵顏三衞 實力大增 公元1402年 朱棣攻陷南京 是為明成祖 燕王世系成為皇帝系 事後明成祖逐步剥夺了朱权的兵权 并将朱權的封國由險要的大寧 迁往江西的南昌 朱權想請封更加富庶的蘇州 杭州都被拒絕 甚至被人誣陷以巫術詛咒 辱罵皇帝 險些遇害 因而埋下寧王系與皇帝系的宿怨 4 弘治年间 朱權的五世孫朱宸濠继承宁王之位 方士说宸濠有天命 又说南昌城風水好 城之东南有天子气 5 再加上明武宗一直没有子嗣 6 朱宸濠因而心怀异志 與其手下李士實 劉養正 王春 劉吉 萬銳等人日夜密谋 一面谋求以己子過繼予武宗 以取得皇位 7 一面籌畫起兵推翻明武宗 正德二年 公元1507年 寧王朱宸濠贿赂当权的太监刘瑾 意图恢复护卫 8 后刘瑾伏诛 朱宸濠又勾结武宗的宠臣钱宁等人 最终得以恢复亲兵护卫 并蓄养死士 9 随意处置地方文武官员和无罪百姓 正德十二年三月 更私造佛郎機銃 10 经过 编辑起兵 编辑 正德十四年 1519年 太监张忠 御史萧淮等先后告发寧王罪行 武宗因而下旨收其护卫 令其归还所夺之田 11 寧王遂于当年六月十四在南昌起兵造反 诈称武宗非明孝宗所亲生 自己奉太后密旨 12 入朝监国 杀江西巡抚孙燧和江西按察副使许逵 13 革正德年号 改元順德 集結兵力號稱十万人 並发檄各地 指斥朝廷 2 迅速出兵攻占了南康 九江 并计划出兵攻取南京 进而北上 14 宁王出兵时 封宗室朱宸澅為九江王 命他为前驅 船才出发 雷雨驟作 朱宸澅被震死 得知的人认为这说明宁王必败 15 王守仁平叛 编辑 nbsp 明代大儒王守仁 以平宁王功封新建伯 隆庆朝又追封为新建侯 时任南贛巡撫 都察院佥都御史王守仁闻变 与吉安知府伍文定传檄诸郡 举兵勤王 16 王守仁用计迷惑朱宸濠 使朱宸濠以为朝廷早有防备 命其军在南昌不敢行动 为集结兵力争取了时间 17 七月三日 朱宸濠发现中计 亲率军队沿江而下 围攻安庆 卻在安庆遭到知府张文锦等所率守軍的顽强抵抗 18 此时王守仁趁宁王後方空虚 于二十日攻克南昌 俘获留守的宜春王朱拱樤 内官万锐等 寧王闻讯 急忙回軍南昌 王守仁也决定乘胜与朱宸濠在鄱阳湖决战 廿四日两军战于黄家渡 王守仁军假意败退 宁王军贪胜追击 导致首尾不能相顾 反遭到王守仁军的伏击而大败 退保八字脑 19 朱宸濠眼见形势不利 遂调九江 南康軍增援 并厚赏勇士 意图拼死一战 在第二天的战斗中 寧王军死战 王守仁军則一度退却 然伍文定身先士卒 斩杀退者 最終王守仁军反扑成功 俘灭宁王军两千人以上 朱宸濠的副舰也在戰亂中被炮火击中 20 廿六日 朱宸濠连败两戰後联舟为阵 反遭王守仁火攻 杀其将士三万餘人 生擒朱宸濠父子及李士实 刘养正 王纶等 随朱宸濠出征的瑞昌王朱拱栟也被擒 宁王之乱结束 为期共四十三天 3 明武宗亲征 编辑 八月 王守仁捷报尚未送达北京 明武宗自称 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 于八月廿二率万餘官兵南下 亲征 21 進至涿州时 王守仁捷报传到 但明武宗仍一意南征 22 宦官張忠 大将江彬等人甚至建议將朱宸濠放回 讓武宗生擒以示威信 23 後因故作罷 十二月 朱宸濠被押至南京 但武宗直到次年十月方班师回朝 十二月 武宗在通州处死朱宸濠 順勢除宁王之藩 24 参与作乱的朱拱樤 朱覲𨯤 朱宸渢 朱宸瀾 朱宸㵬 朱宸洧 朱宸㵯 朱宸汲 朱宸湯 朱宸滻十人被解送京城赐死 已死的朱拱栟 朱覲鋌 朱栱槭 朱宸澅戮尸焚弃 诸子禁锢凤阳 宜春 瑞昌两国亦除 影响 编辑除了宁 宜春 瑞昌被除国以外 朝廷还取消了对宁献王朱权 宁靖王朱奠培 宁康王朱觐钧的祭祀 明世宗登基后 规定奏章中不再需要再避讳朱权的名字 軼事 编辑 王阳明集 中有江西九姓渔户的记载 谂知这一种水上浮家的九姓渔户 不仅存在于浙江 也存在于江西 這也和此次的叛乱有关 25 參考文獻 编辑 1 0 1 1 明史 列传 王守仁 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 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 刘养正 宸濠舟胶浅 仓卒易舟遁 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士实 养正及降贼按察使杨璋等皆就擒 2 0 2 1 明史纪事本末 卷四十七 以李士实 刘养正为左 右丞相 王纶为兵部尚书 集兵号十万 3 0 3 1 明史卷一百一十七 诸王二 诸妃嫔皆赴水死 将士焚溺死者三万余人 宸濠及其世子 郡王 仪宾并李士实 刘养正 涂钦 王纶等俱就擒 宸濠自举事至败 盖四十有三日 明史卷一百一十七 诸王二 燕王谓权 事成 当中分天下 比即位 王乞改南土 请苏州 曰 畿内也 请钱塘 曰 皇考以予五弟 竟不果 建文无道 以王其弟 亦不克享 建宁 重庆 荆州 东昌皆善地 惟弟择焉 永乐元年二月改封南昌 帝亲制诗送之 诏即布政司为邸 瓴甋规制无所更 已而人告权巫蛊诽谤事 密探无验 得已 自是日韬晦 构精庐一区 鼓琴读书其间 终成祖世得无患 後來成祖兒子明仁宗在位时 法禁稍解 乃上书言南昌非其封国 帝答书曰 南昌 叔父受之皇考已二十余年 非封国而何 明成祖孫子明宣宗在位時 宣德三年 请乞近郭灌城乡土田 明年又论宗室不应定品级 帝怒 颇有所诘责 权上书谢过 明史纪事本末 卷四十七 八年夏四月 寧王宸濠建陽春書院 僭號離宮 宸濠懷不軌 術士李自然等妄稱天命 謂濠當為天子 又招術士李日芳等謂城東南隅有天子氣 遂建書院當之 明史卷一百一十七 诸王二 武宗末年无子 群臣数请召宗室子子之 宸濠属疏 顾深结左右 于帝前称其贤 明史卷一百一十七 诸王二 宸濠又贿钱宁 求取中旨 召其子司香太庙 宁言于帝 用异色龙笺 加金报赐 异色龙笺者 故事所赐监国书笺也 宸濠大喜 列仗受贺 复勒诸生 父老奏阙下 称其孝且勤 明史纪事本末 卷四十七 武宗正德二年夏四月 劉瑾受寧王宸濠重賂 矯詔擅復護衛屯田 明史卷一百一十七 诸王二 初 宸濠贿刘瑾 复所夺护卫 瑾诛 仍论夺 及陆完为兵部尚书 宸濠结嬖人钱宁 臧贤为内主 欲奏复 大学士费宏执不可 诸嬖人乘宏读廷试卷 取中旨行之 宸濠益恣 擅杀都指挥戴宣 逐布政使郑岳 御史范辂 幽知府郑𡔎 宋以方 尽夺诸附王府民庐 责民间子钱 强夺田宅子女 养群盗 劫财江 湖间 有司不敢问 刑部問寧王案 明史卷一百一十七 诸王二 十四年 御史萧淮疏言宸濠诸罪 谓不早制 将来之患有不可胜言者 疏下内阁 大学士杨廷和谓宜如宣宗处赵府事 遣勋戚大臣宣谕 令王自新 帝命驸马都尉崔元 都御史颜颐寿 太监赖义持谕往 收其护卫 令还所夺官民田 明史卷二百八十九 忠义一 孙燧传 宸濠伏兵左右 大言曰 孝宗为李广所误 抱民间子 我祖宗不血食者十四年 今太后有诏 令我起兵讨贼 亦知之乎 明史纪事本末 卷四十七 寻各官入谢 拜毕 左右带甲露刃侍卫者数百人 宸濠出立露台 大言曰 太后有密旨 令我起兵入朝监国 汝等知之乎 都御史孙燧毅然曰 密旨安在 濠曰 不必多言 我今往南京 汝保驾否 燧张目直视濠 厉声曰 天无二日 臣安有二君 太祖法制在 谁则敢违 濠大怒 命缚燧 众骇愕 相顾失色 按察司副使许逵大呼曰 孙都御史 朝廷大臣 汝反贼 敢擅杀耶 顾燧语曰 我欲先发 不听 今制于人 尚何言 濠并缚之 讯逵且何言 逵曰 惟有赤心耳 岂从汝反 且缚且骂 贼捶折燧左臂 并缚逵 喝校尉火信等拽出惠民门外杀之 逵且死 骂曰 今日贼杀我 明日朝廷必杀贼 王阳明全集 卷三十四 年谱二 戊寅 宸濠 袭南康 知府陈霖等遁 己卯 袭九江 兵备曹雷 知府汪颖 指挥刘勋等遁 属县闻风皆溃 濠初谋欲径袭南京 遂犯北京 故乘胜克期东下 明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六 又偽封宗室宸澅為九江王使前驅舟始發雷雨驟作宸澅震死聞者固知其必敗矣 明史卷一百九十五 王守仁列传 十四年六月 命勘福建叛軍 行至豐城而寧王宸濠反 知縣顧佖以告 守仁急趨吉安 與伍文定征調兵食 治器械舟楫 傳檄暴宸濠罪 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王阳明全集 卷三十四 年谱二 王守仁 乃与知府伍文定等计 传檄四方 暴发逆濠罪状 檄列郡起兵以勤王 疏留 复命巡按御史谢源 伍希儒 纪功 张疑兵于丰城 又故张接济官军公移 备云兵部咨题 准令许泰 却永分领边军四万 从凤阳陆路进 刘晖 桂勇分领京边官军四万 从徐淮水陆并进 王守仁领兵二万 杨旦等领兵八万 陈金等领兵六万 分道并进 克期夹攻南昌 且以原奉机密敕旨为据 故令各兵徐行 待其出城 遮击前后以误之 又为李士实 刘养正内应伪书 贼将凌十一 闵念四投降密状 令济光等亲人计入于濠 濠乃留兵会城以观变 王阳明全集 卷三十四 年谱二 至七月三日 宸濠 谍知非实 乃属宗支栱樤与万锐等留兵万余守南昌 遣潘鹏持檄说安庆 季斅说吉安 而自与宗支栱栟 士实 养正等东下 贼众六万人 号十万 以刘吉为监军 王纶参赞军务 指挥葛江为伪都督 总一百四十余队 分五哨 出鄱阳 过九江 令师夔守之 直趋安庆 时钦 凌等攻围虽已浃旬 知府张文锦 守备都指挥杨锐 指挥使崔文同守不下 明史纪事本末 卷四十七 二十四日乙卯 賊兵乘風鼓噪而前 逼黃家渡 氣驕甚 伍文定 余恩佯北致之 賊爭進趨利 前後不相及 邢珣兵從後急擊 橫貫其陣 賊敗走 文定 恩還兵乘之 徐璉 戴德孺兵合勢夾擊 賊不知所為 遂大潰 王阳明全集 卷三十四 年谱二 濠惧 厚赏勇者 且令尽发九江 南康守城兵益之 是日建昌知府曾玙兵亦至 先生以为九江不破 则湖无外援 南康不复 则我难后蹑 乃遣槐领兵四百 合饶州知府林瑊兵攻九江 以广信知府周朝佐取南康 丙辰 贼复并力挑战 我兵少却 文定立铳炮间 火燎其须 殊死战 炮人濠副舟 贼大败 擒斩二千余 溺死者无算 明史纪事本末 卷四十七 八月 上下詔親征 時王守仁擒宸濠捷書未至 諸邊將在豹房者各獻擒濠之策 上亦欲假親征南游 太監張永等見錢寧 臧賢事敗 又欲因此邀功 於是上自稱 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 明史卷十六 武宗本纪 丁亥 次涿州 王守仁捷奏至 秘不发 明史纪事本末 卷四十七 張忠江彬等謂當縱之鄱湖 俟上親與遇戰 而後奏凱論功 屢遣人至廣信止之 明史卷一百一十七 诸王二 十五年十二月 帝受所献俘回銮 至通州诛之 封除 傅衣凌 lt 王阳明集 gt 中的江西 九姓渔户 休休室读史札记之一 附论江西九姓渔户与宸濠之乱的关系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3 注释 编辑 李士實的左丞相與王綸的兵部尚書職位頭銜均為寧藩自封 不受明朝朝廷承認 相关文学作品 编辑 武宗秘史 清 齐秦野人著 百花洲 高阳著 靈劍 鄭丰著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寧王之亂 amp oldid 8044603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