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安地斯山脈

安地斯山脈西班牙語:Cordillera de los Andes;奇楚亞語:Walla Antikuna),也稱安弟斯山脈安蒂斯山脈,是陸地上最長的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約7,000公里長 (或8,900公里长[1]),200至700公里寬(最寬的部份在南緯18度到20度之間),平均高度約4,000公尺,由北到南經過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等國。

安地斯山脈
Andes
Antikuna
山脈
阿根廷智利間的安地斯山脈空照圖
国家 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祕魯委內瑞拉
城市 波哥大聖地牙哥麦德林拉巴斯卡利基多帕斯托布卡拉曼加阿雷基帕门多萨昆卡科恰班巴佩雷拉伊瓦格萨尔塔馬尼薩萊斯
最高點 阿空加瓜山
 - 位置 阿根廷门多萨省拉斯赫拉斯鎮英语Las Heras Department
 - 海拔 6,962 m(22,841 ft
 - 坐标 32°39′10″S 70°0′40″W / 32.65278°S 70.01111°W / -32.65278; -70.01111
长度 7,000 km(4,350 mi
宽度 500 km(311 mi
安地斯山脈南部的衛星複合地圖
安地斯山脈

安地斯山脈由於其中的地形凹陷英语depression (geology),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的區域。安地斯山脈中有幾個高原,其中也有一些大城市,例如基多波哥大阿雷基帕麥德林蘇克雷梅里達市拉巴阿爾蒂普拉諾高原是世界第二大的高原,僅次於亚洲的青藏高原。安地斯山脈依氣候可分為三區:熱帶安地斯英语Tropical Andes乾安地斯英语Dry Andes濕安地斯英语Wet Andes

安地斯山脈最高峰是位在阿根廷境內的阿空加瓜山,高度6,962公尺,是美洲第一高峰,也是世界第一高的火山。因為地球自转產生的赤道隆起,赤道位置的地球半徑會較其他地方要大,因此位於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山是地表離地心最远的位置。世界最高的火山在安地斯山脈,包括高度為6,893公尺的奧霍斯-德爾薩拉多山,另外在安地斯山脈有五十座火山的高度超過6,000公尺。安第斯山脉中的奧霍斯-德爾薩拉多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海拔6,891米。

名稱

安第斯山脉的名稱來源尚不明瞭。通常認為其從奇楚亞語anti得名,意思是"東方"。例如Antisuyu(奇楚亞語"東區"之意),印加帝國其中一個組成部分。

數據

安第斯山脉东北从特立尼达岛到南端的火地岛,长8,900公里[1][2],几乎是喜瑪拉雅山脈的三倍半;東西寬的平均是241公里,最寬處在阿里卡 (阿里卡省)(Arica)至聖他克盧斯之間,寬約750公里;整個山脈的平均海拔3,660米,大部分海拔在3,000米以上,有许多高峰山顶终年积雪,海拔超過6,000米。

安第斯山脉是陸地上最長的山脈,相對於底及地球最長的山脈中洋脊(長約80,000公里)。

組成

白堊紀時代形成的花崗岩組成,是納斯卡板塊擠壓摺曲南美板塊時所隆起的,屬大洋地壳。學者認為,過去的2,800萬年間,由地殼運動所造成的火山爆發與地震,將安第斯山脈的高度提升了1,500米。常見的火山岩「安山岩」,命名即來自安地斯山脈。

分布

科迪勒拉山系,從智利的最南端合恩角,穿越阿根廷、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在委內瑞拉,安第斯山脈分成三個不同的山脈,其中一條山脈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海岸。

學者常將安地斯山分為北中南三段:

  1. 北段安地斯山,位於哥倫比亞,朝北向東延伸,最後加勒比島的島弧相連。氣候特色: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2. 中段安地斯山,從秘魯到智利,在此山脈轉為西北-東南走向。此地安地斯山的寬度最大,也有最多的火山活動遺跡,據知有超過900個的火山,高度由5,000到7,000公尺。
  3. 南段安地斯山,從智利一直到巴塔哥尼亞海岸,這一段有相當多的活火山。

氣候和水文

 
安第斯山脉上的一個

安地斯山脈的氣候會隨緯度、海拔以及和海的距離而有顯著變化。溫度、氣壓以及濕度都會隨海拔提高而下降。安地斯山脈的南部多雨而涼爽,中部乾燥,北部多雨而溫暖,在哥倫比亞的平均溫度為攝氏18度。已經知道此地區的氣候會在較短距離會有明顯的變化,例如山頂會降雪的科托帕希峰熱帶雨林之間只有幾哩的距離。安地斯山脈對鄰近地區的氣候也有很大的影響。雪線依地區而不同,熱帶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秘鲁北部的安第斯山脉,雪線約在海拔3,450至4,800公尺之間,在秘鲁南部到智利北部南緯30度這帶較乾燥的區域,雪線升到海拔4,800至5,200公尺之間,在南緯32度的阿空加瓜山,雪線降至海拔4,500公尺,在南緯40度降至海拔2,000公尺,在南緯50度降至海拔500公尺,在南緯55度的火地群島,雪線只有海拔300公尺,從南緯50度起,有許多大的冰川甚至會延伸到海平面[3]

智利和阿根廷的安地斯山脈可以分為二區:乾安地斯英语Dry Andes濕安地斯英语Wet Andes。乾安地斯由阿他加马沙漠延伸至馬烏萊河的區域,其降雨更為零星,且其溫度變化強烈。

在智利及阿根廷門多薩省的安地斯山脈,由於高度曝露在太陽光下,岩石冰河英语rock glacier較大,也比一般冰河要常見[4]

雖然降水量會隨著海拔而增加,但在近7,000公尺高的安地斯山頂仍有半乾燥氣候的地區,乾燥的草原型氣候是南緯32-34度的亞熱帶地區常見的天氣型態。因在山谷的底部只有灌木生長,無法長成樹林。像Plomo冰河及Horcones冰河等當地最大的冰河不會超過10公里,而且其冰層很薄。但在二萬年前的冰河時期,其長度是現在十倍[5][6]。阿空加瓜山(海拔6,962公尺)、Tupungato山(海拔6,550公尺)和Nevado Juncal山(海拔6,110公尺)距離數十公里遠,之間透過冰川網路相接。其树枝状的冰川長112.5公里,超過1,020公尺厚,海拔落差可到5,150公尺。氣候冰川雪線(ELA)現在是在海拔4,600公尺,但冰河時期曾低到海拔3,200公尺[5][7][8][9][10][11][12][13][14]

礦脈

安地斯山脈礦脈豐富,特別是礦,世界最大的地下銅礦採礦場就在此山脈中,在地底深達1,200米,採礦坑道總長超過2,000多公里。

西班牙殖民南美時,安地斯山脈即以其豐富的礦量而聞名。雖然安第斯印第安人之前就會用金及其他金屬製作飾器,但一直到西班牙殖民時期起才開始大規模的開採。玻利維亞波托西以及秘魯塞羅德帕斯科曾是西班牙帝國的主要礦產區。拉布拉他河阿根廷都因為波托西的銀礦而得名。

現在智利秘魯是世界產銅第一大及第三大的國家。秘魯的亞納科查英语Yanacocha是世界第一大礦區。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脉主要產,以往曾經產,而且對十七世紀歐洲的物價革命有很大的影響。

安地斯山脈採礦的歷史很久,從十六世紀波托西的銀礦到最近在智利丘基卡马塔铜矿埃斯孔迪达铜矿,以及秘魯的托基伯拉礦英语Toquepala mine,其他像鐵、金等金屬及其他非金屬資源也相關豐富。

參見

參考資料

  1. ^ 1.0 1.1 M. Tulio Velásquez. Andes Mountains.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1-09-07]. (原始内容于2021-09-07) (英语). 
  2. ^ 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新华网. 2018-10-29 [2021-09-07]. (原始内容于2021-03-08) (中文). 
  3. ^ . [2007-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4). 
  4. ^ Jan-Christoph Otto, Joachim Götz, Markus Keuschnig, Ingo Hartmeyer, Dario Trombotto, and Lothar Schrott (2010). Geomorph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 of a complex rock glacier system - Morenas Coloradas valley (Cordon del Plata, Mendoza, Argentina)
  5. ^ 5.0 5.1 Kuhle, M. (2011): The High-Glacial (Last Glacial Maximum) Glacier Cover of the Aconcagua Group and Adjacent Massifs in the Mendoza Andes (South America) with a Closer Look at Further Empirical Evidence. Development in Quaternary Science, Vol. 15 (Quaternary Glaciation - Extent and Chronology, A Closer Look, Eds: Ehlers, J.; Gibbard, P.L.; Hughes, P.D.), 735-738. (Elsevier B.V., Amsterdam).
  6. ^ Brüggen, J. (1929): Zur Glazialgeologie der chilenischen Anden. Geol. Rundsch. 20, 1–35, Berlin.
  7. ^ Kuhle, M. (1984): Spuren hocheiszeitlicher Gletscherbedeckung in der Aconcagua-Gruppe (32-33° S). In: Zentralblatt für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Teil 1 11/12, Verhandlungsblatt des Südamerika-Symposiums 1984 in Bamberg: 1635-1646.
  8. ^ Kuhle, M. (1986): Die Vergletscherung Tibets und die Entstehung von Eiszeiten. In: Spektrum der Wissenschaft 9/86: 42-54.
  9. ^ Kuhle, M. (1987): Subtropical Mountain- and Highland-Glaciation as Ice Age Triggers and the Waning of the Glacial Periods in the Pleistocene. In: GeoJournal 14 (4); Kluwer, Dordrecht/ Boston/ London: 393-421.
  10. ^ Kuhle, M. (1988): Subtropical Mountain- and Highland-Glaciation as Ice Age Triggers and the Waning of the Glacial Periods in the Pleistocene. In: Chinese Translation Bulletin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5 (4): 1-17 (in Chinese language).
  11. ^ Kuhle, M. (1989): Ice-Marginal Ramps: An Indicator of Semiarid Piedmont Glaciations. In: GeoJournal 18; Kluwer, Dordrecht/ Boston/ London: 223-238.
  12. ^ Kuhle, M. (1990): Ice Marginal Ramps and Alluvial Fans in Semi-Arid Mountains: Convergence and Difference. In: Rachocki, A.H., Church, M. (eds.): Alluvial fans - A field approach. John Wiley & Sons Ltd, Chester-New York-Brisbane-Toronto-Singapore: 55-68.
  13. ^ Kuhle, M. (1990): The Probability of Proof in Geomorphology - an Example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heory to a New Kind of Glacigenic Morphological Type, the Ice-marginal Ramp (Bortensander). In: GeoJournal 21 (3); Kluwer, Dordrecht/ Boston/ London: 195-222.
  14. ^ Kuhle, M. (2004):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glacier cover of the Aconcagua group and adjacent massifs in the Mendoza Andes (South America). In: Ehlers, J., Gibbard, P.L. (Eds.), Quaternary Glaciation— Extent and Chronology. Part III: South America, Asia, Africa, Australia, Antarctica. Development in Quaternary Science, vol. 2c. Elsevier B.V., Amsterdam, pp. 75–81.

外部連結

  • 安地斯山脈空照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從google看安地斯山脈的照片

安地斯山脈, 西班牙語, cordillera, andes, 奇楚亞語, walla, antikuna, 也稱安弟斯山脈或安蒂斯山脈, 是陸地上最長的山脈, 位於南美洲的西岸, 約7, 000公里長, 或8, 900公里长, 200至700公里寬, 最寬的部份在南緯18度到20度之間, 平均高度約4, 000公尺, 由北到南經過委內瑞拉, 哥倫比亞, 厄瓜多, 祕魯, 玻利維亞, 智利及阿根廷等國, andesantikuna山脈於阿根廷及智利間的空照圖国家, 阿根廷, 玻利維亞, 智利, 哥倫比亞, 厄瓜多,. 安地斯山脈 西班牙語 Cordillera de los Andes 奇楚亞語 Walla Antikuna 也稱安弟斯山脈或安蒂斯山脈 是陸地上最長的山脈 位於南美洲的西岸 約7 000公里長 或8 900公里长 1 200至700公里寬 最寬的部份在南緯18度到20度之間 平均高度約4 000公尺 由北到南經過委內瑞拉 哥倫比亞 厄瓜多 祕魯 玻利維亞 智利及阿根廷等國 安地斯山脈AndesAntikuna山脈於阿根廷及智利間的安地斯山脈空照圖国家 阿根廷 玻利維亞 智利 哥倫比亞 厄瓜多 祕魯 委內瑞拉城市 波哥大 聖地牙哥 麦德林 拉巴斯 卡利 基多 帕斯托 布卡拉曼加 阿雷基帕 门多萨 昆卡 科恰班巴 佩雷拉 伊瓦格 萨尔塔 馬尼薩萊斯最高點 阿空加瓜山 位置 阿根廷门多萨省拉斯赫拉斯鎮 英语 Las Heras Department 海拔 6 962 m 22 841 ft 坐标 32 39 10 S 70 0 40 W 32 65278 S 70 01111 W 32 65278 70 01111长度 7 000 km 4 350 mi 宽度 500 km 311 mi 安地斯山脈南部的衛星複合地圖安地斯山脈 安地斯山脈由於其中的地形凹陷 英语 depression geology 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的區域 安地斯山脈中有幾個高原 其中也有一些大城市 例如基多 波哥大 阿雷基帕 麥德林 蘇克雷 梅里達市和拉巴 阿爾蒂普拉諾高原是世界第二大的高原 僅次於亚洲的青藏高原 安地斯山脈依氣候可分為三區 熱帶安地斯 英语 Tropical Andes 乾安地斯 英语 Dry Andes 及濕安地斯 英语 Wet Andes 安地斯山脈最高峰是位在阿根廷境內的阿空加瓜山 高度6 962公尺 是美洲第一高峰 也是世界第一高的火山 因為地球自转產生的赤道隆起 赤道位置的地球半徑會較其他地方要大 因此位於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山是地表離地心最远的位置 世界最高的火山在安地斯山脈 包括高度為6 893公尺的奧霍斯 德爾薩拉多山 另外在安地斯山脈有五十座火山的高度超過6 000公尺 安第斯山脉中的奧霍斯 德爾薩拉多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 海拔6 891米 目录 1 名稱 2 數據 3 組成 4 分布 5 氣候和水文 6 礦脈 7 參見 8 參考資料 9 外部連結名稱 编辑安第斯山脉的名稱來源尚不明瞭 通常認為其從奇楚亞語anti得名 意思是 東方 例如Antisuyu 奇楚亞語 東區 之意 印加帝國其中一個組成部分 數據 编辑安第斯山脉东北从特立尼达岛到南端的火地岛 长8 900公里 1 2 几乎是喜瑪拉雅山脈的三倍半 東西寬的平均是241公里 最寬處在阿里卡 阿里卡省 Arica 至聖他克盧斯之間 寬約750公里 整個山脈的平均海拔3 660米 大部分海拔在3 000米以上 有许多高峰山顶终年积雪 海拔超過6 000米 安第斯山脉是陸地上最長的山脈 相對於海底及地球最長的山脈中洋脊 長約80 000公里 組成 编辑由白堊紀時代形成的花崗岩組成 是納斯卡板塊擠壓摺曲南美板塊時所隆起的 屬大洋地壳 學者認為 過去的2 800萬年間 由地殼運動所造成的火山爆發與地震 將安第斯山脈的高度提升了1 500米 常見的火山岩 安山岩 命名即來自安地斯山脈 分布 编辑屬科迪勒拉山系 從智利的最南端合恩角 穿越阿根廷 玻利維亞 秘魯 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 在委內瑞拉 安第斯山脈分成三個不同的山脈 其中一條山脈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海岸 學者常將安地斯山分為北中南三段 北段安地斯山 位於哥倫比亞 朝北向東延伸 最後加勒比島的島弧相連 氣候特色 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中段安地斯山 從秘魯到智利 在此山脈轉為西北 東南走向 此地安地斯山的寬度最大 也有最多的火山活動遺跡 據知有超過900個的火山 高度由5 000到7 000公尺 南段安地斯山 從智利一直到巴塔哥尼亞海岸 這一段有相當多的活火山 氣候和水文 编辑 安第斯山脉上的一個湖 安地斯山脈的氣候會隨緯度 海拔以及和海的距離而有顯著變化 溫度 氣壓以及濕度都會隨海拔提高而下降 安地斯山脈的南部多雨而涼爽 中部乾燥 北部多雨而溫暖 在哥倫比亞的平均溫度為攝氏18度 已經知道此地區的氣候會在較短距離會有明顯的變化 例如山頂會降雪的科托帕希峰和熱帶雨林之間只有幾哩的距離 安地斯山脈對鄰近地區的氣候也有很大的影響 雪線依地區而不同 熱帶的厄瓜多尔 哥伦比亚 委内瑞拉和秘鲁北部的安第斯山脉 雪線約在海拔3 450至4 800公尺之間 在秘鲁南部到智利北部南緯30度這帶較乾燥的區域 雪線升到海拔4 800至5 200公尺之間 在南緯32度的阿空加瓜山 雪線降至海拔4 500公尺 在南緯40度降至海拔2 000公尺 在南緯50度降至海拔500公尺 在南緯55度的火地群島 雪線只有海拔300公尺 從南緯50度起 有許多大的冰川甚至會延伸到海平面 3 智利和阿根廷的安地斯山脈可以分為二區 乾安地斯 英语 Dry Andes 及濕安地斯 英语 Wet Andes 乾安地斯由阿他加马沙漠延伸至馬烏萊河的區域 其降雨更為零星 且其溫度變化強烈 在智利及阿根廷門多薩省的安地斯山脈 由於高度曝露在太陽光下 岩石冰河 英语 rock glacier 較大 也比一般冰河要常見 4 雖然降水量會隨著海拔而增加 但在近7 000公尺高的安地斯山頂仍有半乾燥氣候的地區 乾燥的草原型氣候是南緯32 34度的亞熱帶地區常見的天氣型態 因在山谷的底部只有灌木生長 無法長成樹林 像Plomo冰河及Horcones冰河等當地最大的冰河不會超過10公里 而且其冰層很薄 但在二萬年前的冰河時期 其長度是現在十倍 5 6 阿空加瓜山 海拔6 962公尺 Tupungato山 海拔6 550公尺 和Nevado Juncal山 海拔6 110公尺 距離數十公里遠 之間透過冰川網路相接 其树枝状的冰川長112 5公里 超過1 020公尺厚 海拔落差可到5 150公尺 氣候冰川雪線 ELA 現在是在海拔4 600公尺 但冰河時期曾低到海拔3 200公尺 5 7 8 9 10 11 12 13 14 礦脈 编辑安地斯山脈礦脈豐富 特別是銅礦 世界最大的地下銅礦採礦場就在此山脈中 在地底深達1 200米 採礦坑道總長超過2 000多公里 自西班牙殖民南美時 安地斯山脈即以其豐富的礦量而聞名 雖然安第斯印第安人之前就會用金及其他金屬製作飾器 但一直到西班牙殖民時期起才開始大規模的開採 玻利維亞的波托西以及秘魯的塞羅德帕斯科曾是西班牙帝國的主要礦產區 拉布拉他河及阿根廷都因為波托西的銀礦而得名 現在智利和秘魯是世界產銅第一大及第三大的國家 秘魯的亞納科查 英语 Yanacocha 是世界第一大金礦區 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脉主要產锡 以往曾經產銀 而且對十七世紀歐洲的物價革命有很大的影響 安地斯山脈採礦的歷史很久 從十六世紀波托西的銀礦到最近在智利丘基卡马塔铜矿和埃斯孔迪达铜矿 以及秘魯的托基伯拉礦 英语 Toquepala mine 其他像鐵 金等金屬及其他非金屬資源也相關豐富 參見 编辑安地斯空難參考資料 编辑 1 0 1 1 M Tulio Velasquez Andes Mountains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1 09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9 07 英语 安第斯山脉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新华网 2018 10 29 2021 09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8 中文 Climate of the Andes 2007 12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12 14 Jan Christoph Otto Joachim Gotz Markus Keuschnig Ingo Hartmeyer Dario Trombotto and Lothar Schrott 2010 Geomorph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 of a complex rock glacier system Morenas Coloradas valley Cordon del Plata Mendoza Argentina 5 0 5 1 Kuhle M 2011 The High Glacial Last Glacial Maximum Glacier Cover of the Aconcagua Group and Adjacent Massifs in the Mendoza Andes South America with a Closer Look at Further Empirical Evidence Development in Quaternary Science Vol 15 Quaternary Glaciation Extent and Chronology A Closer Look Eds Ehlers J Gibbard P L Hughes P D 735 738 Elsevier B V Amsterdam Bruggen J 1929 Zur Glazialgeologie der chilenischen Anden Geol Rundsch 20 1 35 Berlin Kuhle M 1984 Spuren hocheiszeitlicher Gletscherbedeckung in der Aconcagua Gruppe 32 33 S In Zentralblatt fur Geologie und Palaontologie Teil 1 11 12 Verhandlungsblatt des Sudamerika Symposiums 1984 in Bamberg 1635 1646 Kuhle M 1986 Die Vergletscherung Tibets und die Entstehung von Eiszeiten In Spektrum der Wissenschaft 9 86 42 54 Kuhle M 1987 Subtropical Mountain and Highland Glaciation as Ice Age Triggers and the Waning of the Glacial Periods in the Pleistocene In GeoJournal 14 4 Kluwer Dordrecht Boston London 393 421 Kuhle M 1988 Subtropical Mountain and Highland Glaciation as Ice Age Triggers and the Waning of the Glacial Periods in the Pleistocene In Chinese Translation Bulletin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5 4 1 17 in Chinese language Kuhle M 1989 Ice Marginal Ramps An Indicator of Semiarid Piedmont Glaciations In GeoJournal 18 Kluwer Dordrecht Boston London 223 238 Kuhle M 1990 Ice Marginal Ramps and Alluvial Fans in Semi Arid Mountains Convergence and Difference In Rachocki A H Church M eds Alluvial fans A field approach John Wiley amp Sons Ltd 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 Singapore 55 68 Kuhle M 1990 The Probability of Proof in Geomorphology an Example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heory to a New Kind of Glacigenic Morphological Type the Ice marginal Ramp Bortensander In GeoJournal 21 3 Kluwer Dordrecht Boston London 195 222 Kuhle M 2004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glacier cover of the Aconcagua group and adjacent massifs in the Mendoza Andes South America In Ehlers J Gibbard P L Eds Quaternary Glaciation Extent and Chronology Part III South America Asia Africa Australia Antarctica Development in Quaternary Science vol 2c Elsevier B V Amsterdam pp 75 81 外部連結 编辑安地斯山脈空照圖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從google看安地斯山脈的照片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安地斯山脈 amp oldid 7366647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