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安·毕肖普

安·毕肖普(英語:Ann Bishop,1899年12月19日—1990年5月7日)是一名英国生物学家剑桥大学格顿学院皇家学会成员,也是皇家学会中少数女性成员之一。安·毕肖普出生于曼彻斯特,但职业生涯多半是在剑桥度过的。研究方向包括寄生虫学原生生物学。早年专注于研究纤毛寄生虫,其中一种导致了家养火鸡的黑死病,这一阶段的成果也为她后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博士时期,她投身寄生类变形虫研究,并尝试用化学疗法治疗阿米巴痢疾等变形虫疾病。

安·毕肖普
Ann Bishop
出生(1899-12-19)1899年12月19日
 英國曼彻斯特
逝世1990年5月7日(1990歲—05—07)(90歲)
 英国英格蘭劍橋
母校曼彻斯特大学
剑桥大学
知名于疟原虫的抗药性研究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生物学原生动物学寄生虫学
机构剑桥大学格顿学院

毕肖普最知名的的成果是针对导致疟疾疟原虫的研究,她探究了对这一疾病的多种化学治疗方法。后期她还研究了该寄生虫的抗药性,其成果在二战战场上帮助了英国士兵,同时还发现了这类寄生虫可能具有交叉耐性英语交叉耐性。此外,她发现过一种新的原生生物(Pseudotrichomonas keilini),在研究疟疾期间,也针对载体埃及伊蚊进行过研究。1959年,她入选皇家学会,创立了英国寄生虫学会,并供职于世界卫生组织疟疾防治委员会(Malaria Committee)。

人生经历 编辑

1899年12月19日,安·毕肖普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1]。她的父亲名叫詹姆斯·金伯利·毕肖普(James Kimberly Bishop),是一位家具制作工人,并且拥有一家从其父继承下来的棉花厂。她的母亲名叫埃伦·毕肖普(Ellen Bishop,母姓Ginger),是貝德福德郡的人。毕肖普还有一位比她小13岁的亲弟弟[2]。她小时候想继承父亲的生意,父亲本人却鼓励她念大学,她的兴趣也很快转向了科学方面[1]。此外,她从小就对音乐有敏感的鉴赏力,时常去听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英语The Hallé的演出[3]。作为科研人员,她性格内向,做事一丝不苟,喜欢独自工作,或者与她眼里的高水平的同行合作[4]。她一生多半常住剑桥大学格顿学院,《卫报》为她所写的讣告评价她是「格顿人中的格顿人」(Girtonian of Girtonians)。她还是一位水平甚高的厨师,但食谱通常不用科学计量的方法,这总让她颇为恼火[5]

毕肖普每天戴着帽子去早餐,在校园里很显眼。之后,她步行3.5英里(5.6公里)去莫尔蒂诺研究所英语Molteno Institute for Parasite Biology。她擅长针线活,也懂得欣赏艺术,只是不喜欢现代艺术。业余,她喜欢散步和旅行,特别是坎布里亚郡湖区,但她一生没怎么离开英国。每年年初,她还会在伦敦待一段时间,观赏歌剧舞剧,参观各种画廊[3]。晚年,关节炎限制了她的活动,她逐渐对生物学史医学史产生兴趣,唯独没能在这一领域发表文章[6]。一场小病过后,九十岁的她死于肺炎[6],葬礼随后在学院的教堂举行,她生前的众多友人均前来悼念[7]

教育背景 编辑

 
格顿学院,毕肖普的母校

七岁以前,毕肖普都是在家自學,随后两年就学于一所私立小学[2][8]。10岁时,她进入了家乡曼彻斯特一所很进步的中学,即菲尔登中学(Fielden School),三年之后转入曼彻斯特女子高中英语Manchester High School for Girls并完成高中学业。她当时想继续学习化学,但由于缺乏物理知识,无法在化学荣誉学院(Honours School of Chemistry)选课,1918年10月她选择入读曼彻斯特大学,修习植物学、化学和动物学[2]。大学第一学期的生物课激发了她其后一生的兴趣。本科学习期间,她受教于寄生虫学家R.A.沃德尔(R.A. Wardle)和原生动物学家杰弗里·拉佩奇(Geoffrey Lapage),并曾对当地水池中的纤毛虫进行过研究[1][8]。大三时[1],她已经获得了大学颁发的道尔顿自然史奖(John Dalton Natural History Prize[8],并转而与另一位原生动物学家、皇家学会会员悉尼·希克森(Sydney J. Hickson)合作[1]

1921年,拥有数个荣誉的她从动物学院毕业,得到了理学士学位,1922年,又获硕士学位。1932年,她从曼彻斯特大学得到了博士学位[9],当时的研究课题是黑头病寄生虫。此外他还拥有剑桥大学1941年授予的博士学位,而这其实只是个名分,因为那时剑桥还不给女性完整学位[1]

科研生涯 编辑

早期工作 编辑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毕肖普早期研究课题之一

本科阶段与希克森合作研究大旋口虫英语Spirostomum的繁殖是她的第一个科研项目,这一研究对象是一种体型较大,甚至可以说是「像蠕虫」的纤毛虫[6][10][11]。1923年,在曼彻斯特大学攻读博士时,她获得了荣誉研究员的职位。1924年,他成为剑桥大学动物学院的兼职讲师[1],而在那个女性被边缘化的年代,该院仅有两名女性教师[10]。她本人不能跟系里的男性同桌吃下午茶,于是只能坐在一个急救用具包上[12]。在那里,她是唯一一位原生动物学家,并继续着对大旋口虫的研究[6]

1926年,她辞退了该职位,开始与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英语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克里福德·多贝尔英语Clifford Dobell合作,并在研究所度过了三年时光[1]。在多贝尔的指导下,她研究了人体消化系统中的寄生性阿米巴虫[6],特别是溶组织内阿米巴,这种原生动物会导致阿米巴痢疾。为找到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他与多贝尔和病毒学家帕特里克·莱德劳英语Patrick Laidlaw合作,研究了吐根碱等抗阿米巴药物的作用效果。

莫尔蒂诺研究所 编辑

1929年毕肖普回到剑桥莫尔蒂诺寄生生物学研究所英语Molteno Institute for Parasite Biology,她的职业生涯也多半在此度过[1]。所做的研究也是前一阶段的延伸,课题关注于各类鞭毛虫阿米巴虫有丝分裂行为[6]。她从马蛭的消化道中分离出了一种厌氧的原生动物。此外还发现了一种新的物种,即凯林假毛滴虫(Pseudotrichomonas keilini),凯林二字取自她的同事大卫·凯林英语David Keilin的姓[6][9]。她在曼彻斯特大学与H.P.贝农(H.P. Baynon)合作,主要研究黑头寄生虫病的病原火鸡组织滴虫英语Histomonas meleagridis,寻找辨别和分离它们的方式。此研究中,他们首次发明了从肝脏创伤处分离并培养寄生虫的技术[9]。毕肖普和贝农是最先分离火鸡组织滴虫的科学家,随后还证明了它是黑头病病原[13]。毕肖普用她在原生动物学上的特长全面地研究了疟疾寄生虫(疟原虫),并提出了化疗的方案,这也是她本人最为人熟知的贡献[6]

 
埃及伊蚊

1937到1938年间,毕肖普研究了不同血液物质和温度条件下,鸡疟原虫(学名:Plasmodium gallinaceum)载体埃及伊蚊的生长情况,此外还考察了疟原虫本身在不同环境下的繁殖状况[6][14]。这些成果也为此后疟疾疫苗的研制做了一番铺垫[14]。她接下来的工作受到二战的刺激:战争期间,她着重研究疟疾的其他化学疗法,因为当时日本控制着药品产地荷属安的列斯,最普及的抗疟药奎宁难以觅得,她的研究帮助了不少英国前线士兵[10]。1949至1964年间,她负责莫尔蒂诺研究所的化疗研究院(Chemotherapy Research Institute[13]

毕肖普的科研步步推进,涵盖了寄生虫和宿主双方,由此也获得皇家学会的一席。这一时期的重要发现是寄生虫本身并不对奎宁产生抗药性,但宿主会对疟疾药氯胍英语Proguanil耐受。她首先进行了试管试验,其结论之后在间日疟病人身上得到了证实[6][10]。她对三种抗疟药进行研究,包括扑疟喹啉英语Pamaquine米帕林英语Mepacrine和氯胍,发现只有氯胍会产生抗药性[10][15]。她的其他研究还表明疟原虫会对其他抗疟药产生交叉耐性[13]。毕肖普在莫尔蒂诺研究所一直工作到1967年。她的研究方法经由后人改良,在小鼠和人体实验中,也时常得以沿用[13]

荣誉与影响 编辑

毕肖普一生获得多个荣誉头衔和研究职位。1932年,獲委任为格顿学院亚雷荣誉会员(Yallow Fellow),这一荣誉一直保持至去世。1929年至1932年间,她还是贝特荣誉会员(Beit Fellow[1]。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英语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UK)1937年曾给予她一笔经费,用于疟原虫方面的研究[6]。1945至1947年,她曾参与组织格顿学院工作女性暑期学校(Working Women's Summer School),该组织旨在帮助那些14岁前就结束教育的女性继续深造[16]。1959年獲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同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疟疾防治委员会的成员[13]

1950年代英国寄生虫学学会(British Society for Parasitology)成立,多半要归功于毕肖普的努力[6]。最初她只有五英镑的启动资金,连同一位做秘书的助手。学会早期隶属于剑桥大学生物研究院(Institute of Biology),1960年成为独立组织,由毕肖普亲自领导[10]。1960至1962年间,她还是剑桥大学生物研究院寄生虫研究组的主任[17]。60年代后期,生物学系邀请她出任系主任,但由于这一职位往往要抛头露面,她只好拒绝[10]。此外她还担纲《寄生虫学》(Parasitology)期刊的编辑长达20年[5]。去世之后,格顿学院为她树立了紀念牌匾,刻有Felix, qui potuit rerum cognoscere causas 的拉丁文字样,引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意为「那幸运之人,发现事物的起因」[10]。1992年,英国寄生虫学学会以她的名字设立了安·毕肖普旅行奖金(Ann Bishop Travelling Award),用于资助年轻的寄生虫学学家进行实地科研[18]

部分作品 编辑

  • Bishop, Ann. Some observations upon Spirostomum ambiguum (Ehrenberg) (PDF).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Microscopical Society. 1923, 67: 391–434. 
  • Bishop, Ann. The cytoplasmic structures of Spirostomum ambiguum (Ehrenberg) (PDF).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Microscopical Society. 1927, 71: 147–172. 
  • Laidlaw, P. P.; Dobell, Clifford; Bishop, Ann. Further experiments on the action of emetine in cultures of Entamoeba histolytica. Parasitology. 1928, 20 (2): 207–220. doi:10.1017/S0031182000011604. 
  • Bishop, Ann; Dobell, Clifford. Researches on the intestinal protozoa of monkeys and man. III: The action of emetine on natural amoebic infections in Macaques. Parasitology. 1929, 21 (4): 446–468. doi:10.1017/S0031182000029334. 
  • Bishop, Ann. Experiments on the action of emetine in cultures of Entamoeba coli. Parasitology. 1929, 21 (4): 481–486. doi:10.1017/S003118200002936X. 
  • Bishop, Ann. The morphology and division of Trichomonas. Parasitology. 1931, 23 (2): 129–156. doi:10.1017/S0031182000013524. 
  • Bishop, Ann. Histomonas meleagridis in domestic fowls (Gallus gallus). Cultivation and experimental infection. Parasitology. 1938, 30 (2): 181–194. doi:10.1017/S0031182000025749. 
  • Bishop, Ann. Chemotherapy and avian malaria. Parasitology. 1942, 34 (1): 1–54. doi:10.1017/S0031182000015985. 
  • Bishop, Ann; Gilchrist, Barbara M. Experiments upon the feeding of Aëdes aegypti through animal membranes with a view to applying this method to the chemotherapy of malaria. Parasitology. 1946, 37 (1–2). doi:10.1017/S0031182000013202. 
  • Bishop, Ann; Birkett, Betty. Acquired resistance to paludrine in Plasmodium gallinaceum. Nature. 1947, 159 (4052): 884. doi:10.1038/159884a0. 
  • Bishop, Ann; Birkett, Betty. Drug-resistance in Plasmodium gallinaceum, and the persistence of paludrine-resistance after mosquito transmission. Parasitology. 1948, 39 (1–2): 125–137. doi:10.1017/S0031182000083657. 
  • Bishop, Ann; McConnachie, Elspeth W. Resistance to sulphadiazine and ‘paludrine’ in the malaria parasite of the fowl (p. Gallinaceum). Nature. 1948, 162 (4118): 541–543. doi:10.1038/162541a0. 
  • Bishop, Ann; McConnachie, Elspeth W. Sulphadiazine-resistance in Plasmodium gallinaceum and its relation to other antimalarial compounds. Parasitology. 1950, 40 (1–2): 163–174. doi:10.1017/S0031182000017996. 
  • Bishop, Ann. Problems concerned with gametogenesis in Haemosporidiidea,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genus Plasmodium. Parasitology. 1955, 45 (1–2): 163–185. doi:10.1017/S0031182000027542. 
  • Bishop, Ann; McConnachie, Elspeth W. A study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ergence of the gametocytes of Plasmodium gallinaceum from the erythrocytes and the exflagellation of the male gametocytes. Parasitology. 1956, 46 (1–2): 192–215. doi:10.1017/S0031182000026433. 
  • Bishop, Ann. Drug resistance in protozoa. Biological Reviews. 1959, 34 (4): 334–500. doi:10.1111/j.1469-185X.1959.tb01317.x. 

脚注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Bishop, Ann, Resistance to drugs by the malaria parasite, New Scientist, 1961-04-20, (231): 118–120 
  • , British Society for Parasitology, 2012 [2014-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7) 
  • Working Women's Summer School, Girton College Archive (Janu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4-09-06], (原始内容于2016-03-09) 
  • Goodwin, L.G.; Vickerman, K., Ann Bishop (PDF), Biographical Memoirs of the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1992, 38: 28–39, doi:10.1098/rsbm.1992.0002 
  • Goodwin, L.G., Ann Bishop,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2014-09-06], doi:10.1093/ref:odnb/40061, (原始内容于2014-08-19) 
  • Obituary of Dr Ann Bishop Girton: Food and protozoa, The Guardian, 1990-05-19 
  • Haines, Catherine M.C., International Women in Science: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to 1950, ABC-CLIO: 33–34, 2001, ISBN 9781576070901 
  • Dr Ann Bishop, The Times, 1990-05-22 
  • Ogilvie, M., The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Women in Science: Pioneering Lives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Mid-20th Century, Volume 1 1, Taylor & Francis US: 129–130, 2000, ISBN 9780415920384 
  • Ranford-Cartwright, Lisa, Society News, Parasitology News: The Newsletter of the British Society for Parasitology (The British Society for Parasitology), 2006-11 

毕肖普, 英語, bishop, 1899年12月19日, 1990年5月7日, 是一名英国生物学家, 剑桥大学格顿学院和皇家学会成员, 也是皇家学会中少数女性成员之一, 出生于曼彻斯特, 但职业生涯多半是在剑桥度过的, 研究方向包括寄生虫学和原生生物学, 早年专注于研究纤毛寄生虫, 其中一种导致了家养火鸡的黑死病, 这一阶段的成果也为她后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博士时期, 她投身寄生类变形虫研究, 并尝试用化学疗法治疗阿米巴痢疾等变形虫疾病, bishop出生, 1899, 1899年12月19日, 英國曼彻斯特逝. 安 毕肖普 英語 Ann Bishop 1899年12月19日 1990年5月7日 是一名英国生物学家 剑桥大学格顿学院和皇家学会成员 也是皇家学会中少数女性成员之一 安 毕肖普出生于曼彻斯特 但职业生涯多半是在剑桥度过的 研究方向包括寄生虫学和原生生物学 早年专注于研究纤毛寄生虫 其中一种导致了家养火鸡的黑死病 这一阶段的成果也为她后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博士时期 她投身寄生类变形虫研究 并尝试用化学疗法治疗阿米巴痢疾等变形虫疾病 安 毕肖普Ann Bishop出生 1899 12 19 1899年12月19日 英國曼彻斯特逝世1990年5月7日 1990歲 05 07 90歲 英国英格蘭劍橋母校曼彻斯特大学剑桥大学知名于疟原虫的抗药性研究科学生涯研究领域生物学 原生动物学 寄生虫学机构剑桥大学格顿学院毕肖普最知名的的成果是针对导致疟疾的疟原虫的研究 她探究了对这一疾病的多种化学治疗方法 后期她还研究了该寄生虫的抗药性 其成果在二战战场上帮助了英国士兵 同时还发现了这类寄生虫可能具有交叉耐性 英语 交叉耐性 此外 她发现过一种新的原生生物 Pseudotrichomonas keilini 在研究疟疾期间 也针对载体埃及伊蚊进行过研究 1959年 她入选皇家学会 创立了英国寄生虫学会 并供职于世界卫生组织疟疾防治委员会 Malaria Committee 目录 1 人生经历 2 教育背景 3 科研生涯 3 1 早期工作 3 2 莫尔蒂诺研究所 3 3 荣誉与影响 4 部分作品 5 脚注 6 参考文献人生经历 编辑1899年12月19日 安 毕肖普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 1 她的父亲名叫詹姆斯 金伯利 毕肖普 James Kimberly Bishop 是一位家具制作工人 并且拥有一家从其父继承下来的棉花厂 她的母亲名叫埃伦 毕肖普 Ellen Bishop 母姓Ginger 是貝德福德郡的人 毕肖普还有一位比她小13岁的亲弟弟 2 她小时候想继承父亲的生意 父亲本人却鼓励她念大学 她的兴趣也很快转向了科学方面 1 此外 她从小就对音乐有敏感的鉴赏力 时常去听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 英语 The Halle 的演出 3 作为科研人员 她性格内向 做事一丝不苟 喜欢独自工作 或者与她眼里的高水平的同行合作 4 她一生多半常住剑桥大学格顿学院 卫报 为她所写的讣告评价她是 格顿人中的格顿人 Girtonian of Girtonians 她还是一位水平甚高的厨师 但食谱通常不用科学计量的方法 这总让她颇为恼火 5 毕肖普每天戴着帽子去早餐 在校园里很显眼 之后 她步行3 5英里 5 6公里 去莫尔蒂诺研究所 英语 Molteno Institute for Parasite Biology 她擅长针线活 也懂得欣赏艺术 只是不喜欢现代艺术 业余 她喜欢散步和旅行 特别是坎布里亚郡的湖区 但她一生没怎么离开英国 每年年初 她还会在伦敦待一段时间 观赏歌剧舞剧 参观各种画廊 3 晚年 关节炎限制了她的活动 她逐渐对生物学史和医学史产生兴趣 唯独没能在这一领域发表文章 6 一场小病过后 九十岁的她死于肺炎 6 葬礼随后在学院的教堂举行 她生前的众多友人均前来悼念 7 教育背景 编辑 nbsp 格顿学院 毕肖普的母校七岁以前 毕肖普都是在家自學 随后两年就学于一所私立小学 2 8 10岁时 她进入了家乡曼彻斯特一所很进步的中学 即菲尔登中学 Fielden School 三年之后转入曼彻斯特女子高中 英语 Manchester High School for Girls 并完成高中学业 她当时想继续学习化学 但由于缺乏物理知识 无法在化学荣誉学院 Honours School of Chemistry 选课 1918年10月她选择入读曼彻斯特大学 修习植物学 化学和动物学 2 大学第一学期的生物课激发了她其后一生的兴趣 本科学习期间 她受教于寄生虫学家R A 沃德尔 R A Wardle 和原生动物学家杰弗里 拉佩奇 Geoffrey Lapage 并曾对当地水池中的纤毛虫进行过研究 1 8 大三时 1 她已经获得了大学颁发的道尔顿自然史奖 John Dalton Natural History Prize 8 并转而与另一位原生动物学家 皇家学会会员悉尼 希克森 Sydney J Hickson 合作 1 1921年 拥有数个荣誉的她从动物学院毕业 得到了理学士学位 1922年 又获硕士学位 1932年 她从曼彻斯特大学得到了博士学位 9 当时的研究课题是黑头病寄生虫 此外他还拥有剑桥大学1941年授予的博士学位 而这其实只是个名分 因为那时剑桥还不给女性完整学位 1 科研生涯 编辑早期工作 编辑 nbsp 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毕肖普早期研究课题之一本科阶段与希克森合作研究大旋口虫 英语 Spirostomum 的繁殖是她的第一个科研项目 这一研究对象是一种体型较大 甚至可以说是 像蠕虫 的纤毛虫 6 10 11 1923年 在曼彻斯特大学攻读博士时 她获得了荣誉研究员的职位 1924年 他成为剑桥大学动物学院的兼职讲师 1 而在那个女性被边缘化的年代 该院仅有两名女性教师 10 她本人不能跟系里的男性同桌吃下午茶 于是只能坐在一个急救用具包上 12 在那里 她是唯一一位原生动物学家 并继续着对大旋口虫的研究 6 1926年 她辞退了该职位 开始与英国国家医学研究院 英语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的克里福德 多贝尔 英语 Clifford Dobell 合作 并在研究所度过了三年时光 1 在多贝尔的指导下 她研究了人体消化系统中的寄生性阿米巴虫 6 特别是溶组织内阿米巴 这种原生动物会导致阿米巴痢疾 为找到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 他与多贝尔和病毒学家帕特里克 莱德劳 英语 Patrick Laidlaw 合作 研究了吐根碱等抗阿米巴药物的作用效果 莫尔蒂诺研究所 编辑 1929年毕肖普回到剑桥莫尔蒂诺寄生生物学研究所 英语 Molteno Institute for Parasite Biology 她的职业生涯也多半在此度过 1 所做的研究也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课题关注于各类鞭毛虫和阿米巴虫的有丝分裂行为 6 她从马蛭的消化道中分离出了一种厌氧的原生动物 此外还发现了一种新的物种 即凯林假毛滴虫 Pseudotrichomonas keilini 凯林二字取自她的同事大卫 凯林 英语 David Keilin 的姓 6 9 她在曼彻斯特大学与H P 贝农 H P Baynon 合作 主要研究黑头寄生虫病的病原火鸡组织滴虫 英语 Histomonas meleagridis 寻找辨别和分离它们的方式 此研究中 他们首次发明了从肝脏创伤处分离并培养寄生虫的技术 9 毕肖普和贝农是最先分离火鸡组织滴虫的科学家 随后还证明了它是黑头病病原 13 毕肖普用她在原生动物学上的特长全面地研究了疟疾寄生虫 疟原虫 并提出了化疗的方案 这也是她本人最为人熟知的贡献 6 nbsp 埃及伊蚊1937到1938年间 毕肖普研究了不同血液物质和温度条件下 鸡疟原虫 学名 Plasmodium gallinaceum 载体埃及伊蚊的生长情况 此外还考察了疟原虫本身在不同环境下的繁殖状况 6 14 这些成果也为此后疟疾疫苗的研制做了一番铺垫 14 她接下来的工作受到二战的刺激 战争期间 她着重研究疟疾的其他化学疗法 因为当时日本控制着药品产地荷属安的列斯 最普及的抗疟药奎宁难以觅得 她的研究帮助了不少英国前线士兵 10 1949至1964年间 她负责莫尔蒂诺研究所的化疗研究院 Chemotherapy Research Institute 13 毕肖普的科研步步推进 涵盖了寄生虫和宿主双方 由此也获得皇家学会的一席 这一时期的重要发现是寄生虫本身并不对奎宁产生抗药性 但宿主会对疟疾药氯胍 英语 Proguanil 耐受 她首先进行了试管试验 其结论之后在间日疟病人身上得到了证实 6 10 她对三种抗疟药进行研究 包括扑疟喹啉 英语 Pamaquine 米帕林 英语 Mepacrine 和氯胍 发现只有氯胍会产生抗药性 10 15 她的其他研究还表明疟原虫会对其他抗疟药产生交叉耐性 13 毕肖普在莫尔蒂诺研究所一直工作到1967年 她的研究方法经由后人改良 在小鼠和人体实验中 也时常得以沿用 13 荣誉与影响 编辑 毕肖普一生获得多个荣誉头衔和研究职位 1932年 獲委任为格顿学院亚雷荣誉会员 Yallow Fellow 这一荣誉一直保持至去世 1929年至1932年间 她还是贝特荣誉会员 Beit Fellow 1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 英语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UK 1937年曾给予她一笔经费 用于疟原虫方面的研究 6 1945至1947年 她曾参与组织格顿学院工作女性暑期学校 Working Women s Summer School 该组织旨在帮助那些14岁前就结束教育的女性继续深造 16 1959年獲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1 同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疟疾防治委员会的成员 13 1950年代英国寄生虫学学会 British Society for Parasitology 成立 多半要归功于毕肖普的努力 6 最初她只有五英镑的启动资金 连同一位做秘书的助手 学会早期隶属于剑桥大学生物研究院 Institute of Biology 1960年成为独立组织 由毕肖普亲自领导 10 1960至1962年间 她还是剑桥大学生物研究院寄生虫研究组的主任 17 60年代后期 生物学系邀请她出任系主任 但由于这一职位往往要抛头露面 她只好拒绝 10 此外她还担纲 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期刊的编辑长达20年 5 去世之后 格顿学院为她树立了紀念牌匾 刻有Felix qui potuit rerum cognoscere causas 的拉丁文字样 引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 意为 那幸运之人 发现事物的起因 10 1992年 英国寄生虫学学会以她的名字设立了安 毕肖普旅行奖金 Ann Bishop Travelling Award 用于资助年轻的寄生虫学学家进行实地科研 18 部分作品 编辑Bishop Ann Some observations upon Spirostomum ambiguum Ehrenberg PDF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Microscopical Society 1923 67 391 434 Bishop Ann The cytoplasmic structures of Spirostomum ambiguum Ehrenberg PDF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Microscopical Society 1927 71 147 172 Laidlaw P P Dobell Clifford Bishop Ann Further experiments on the action of emetine in cultures of Entamoeba histolytica Parasitology 1928 20 2 207 220 doi 10 1017 S0031182000011604 Bishop Ann Dobell Clifford Researches on the intestinal protozoa of monkeys and man III The action of emetine on natural amoebic infections in Macaques Parasitology 1929 21 4 446 468 doi 10 1017 S0031182000029334 Bishop Ann Experiments on the action of emetine in cultures of Entamoeba coli Parasitology 1929 21 4 481 486 doi 10 1017 S003118200002936X Bishop Ann The morphology and division of Trichomonas Parasitology 1931 23 2 129 156 doi 10 1017 S0031182000013524 Bishop Ann Histomonas meleagridis in domestic fowls Gallus gallus Cultivation and experimental infection Parasitology 1938 30 2 181 194 doi 10 1017 S0031182000025749 Bishop Ann Chemotherapy and avian malaria Parasitology 1942 34 1 1 54 doi 10 1017 S0031182000015985 Bishop Ann Gilchrist Barbara M Experiments upon the feeding of Aedes aegypti through animal membranes with a view to applying this method to the chemotherapy of malaria Parasitology 1946 37 1 2 doi 10 1017 S0031182000013202 Bishop Ann Birkett Betty Acquired resistance to paludrine in Plasmodium gallinaceum Nature 1947 159 4052 884 doi 10 1038 159884a0 Bishop Ann Birkett Betty Drug resistance in Plasmodium gallinaceum and the persistence of paludrine resistance after mosquito transmission Parasitology 1948 39 1 2 125 137 doi 10 1017 S0031182000083657 Bishop Ann McConnachie Elspeth W Resistance to sulphadiazine and paludrine in the malaria parasite of the fowl p Gallinaceum Nature 1948 162 4118 541 543 doi 10 1038 162541a0 Bishop Ann McConnachie Elspeth W Sulphadiazine resistance in Plasmodium gallinaceum and its relation to other antimalarial compounds Parasitology 1950 40 1 2 163 174 doi 10 1017 S0031182000017996 Bishop Ann Problems concerned with gametogenesis in Haemosporidiidea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genus Plasmodium Parasitology 1955 45 1 2 163 185 doi 10 1017 S0031182000027542 Bishop Ann McConnachie Elspeth W A study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ergence of the gametocytes of Plasmodium gallinaceum from the erythrocytes and the exflagellation of the male gametocytes Parasitology 1956 46 1 2 192 215 doi 10 1017 S0031182000026433 Bishop Ann Drug resistance in protozoa Biological Reviews 1959 34 4 334 500 doi 10 1111 j 1469 185X 1959 tb01317 x 脚注 编辑 1 00 1 01 1 02 1 03 1 04 1 05 1 06 1 07 1 08 1 09 1 10 Ogilvie 2000 第129頁 2 0 2 1 2 2 Goodwin amp Vickerman 1992 第29頁 3 0 3 1 Goodwin amp Vickerman 1992 第36頁 Goodwin amp Vickerman 1992 第35頁 5 0 5 1 The Guardian 19 May 1990 6 00 6 01 6 02 6 03 6 04 6 05 6 06 6 07 6 08 6 09 6 10 6 11 Ogilvie 2000 第130頁 Goodwin amp Vickerman 1992 第37頁 8 0 8 1 8 2 Haines 2001 第33頁 9 0 9 1 9 2 Goodwin amp Vickerman 1992 第33頁 10 0 10 1 10 2 10 3 10 4 10 5 10 6 10 7 Haines 2001 第34頁 Goodwin amp Vickerman 1992 第31頁 Goodwin 2004 13 0 13 1 13 2 13 3 13 4 The Times 22 May 1990 14 0 14 1 Goodwin amp Vickerman 1992 第34頁 Bishop 1961 第118頁 GCIP WWSS BSP Presidents Ranford Cartwright 2006 第2頁 参考文献 编辑Bishop Ann Resistance to drugs by the malaria parasite New Scientist 1961 04 20 231 118 120 Past Presidents British Society for Parasitology 2012 2014 09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1 27 Working Women s Summer School Girton College Archive Janu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4 09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9 Goodwin L G Vickerman K Ann Bishop PDF Biographical Memoirs of the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1992 38 28 39 doi 10 1098 rsbm 1992 0002 Goodwin L G Ann Bishop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2014 09 06 doi 10 1093 ref odnb 400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8 19 Obituary of Dr Ann Bishop Girton Food and protozoa The Guardian 1990 05 19 使用 accessdate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Haines Catherine M C International Women in Science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to 1950 ABC CLIO 33 34 2001 ISBN 9781576070901 Dr Ann Bishop The Times 1990 05 22 Ogilvie M The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Women in Science Pioneering Lives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Mid 20th Century Volume 1 1 Taylor amp Francis US 129 130 2000 ISBN 9780415920384 Ranford Cartwright Lisa Society News Parasitology News The Newsletter of the British Society for Parasitology The British Society for Parasitology 2006 11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安 毕肖普 amp oldid 7987368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