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大赤鼯鼠

大赤鼯鼠學名Petaurista philippensis grandis)屬於嚙齒目松鼠科,為台灣特有亞種。 頭圓,吻部突出,黑色觸鬚。體背為紅褐色,夾雜黑色毛;頭頂為黑色毛,腹部淡黃褐色。尾巴與體背同色,末端為黑褐色,具有飛膜。為台灣三種鼯鼠白面鼯鼠、大赤鼯鼠、小鼯鼠)中體型最大。

大赤鼯鼠
無危(臺灣紅皮書名錄)[2]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科: 松鼠科 Sciuridae
属: 鼯鼠属 Petaurista
种: 霜背大鼯鼠 P. philippensis
亚种: 大赤鼯鼠 P. p. subsp. grandis
三名法
Petaurista philippensis subsp. grandis
(Elliot,1839)

特徵形態

  1. 頭圓,吻部突出,黑色觸鬚。體背為紅褐色,夾雜黑色毛;頭頂為黑色毛,腹部淡黃褐色。尾巴與體背同色,末端為黑褐色。
  2. 身長:頭軀幹長45~50公分,尾長46~49公分。
  3. 腕部軟骨特化,可幫助皮膜撐開以滑翔。飛膜由前肢延伸至後肢踝關節。
  4. 體重:1,000~2,500公克。
  5. 齒式:門齒1/1,犬齒0/0,前臼齒1/1,臼齒3/3;全部的牙齒數為20顆。

生態習性

大赤鼯鼠是典型的夜行性動物,白天多半棲息於窩或樹洞內,大致在日落後就離巢開始活動,直到日出前才回巢睡眠;叫聲獨特容易分辨。夜間觀察時,由於夜行性動物的聽力極佳,所以保持安靜避免影響到牠;此外,光線會影響大赤鼯鼠,光線太強、照射太久都會干擾牠們的行動,因此切勿使用強光照射。喜好單獨活動,活動範圍2.5~3.2公頃

食性

大赤鼯鼠為樹棲型的食葉性哺乳動物,葉片佔取食比例七成以上,其中依次又以長尾尖葉櫧英语Castanopsis cuspidata(Castanopsis cuspidata) 、雀榕(Ficus superba)及裏白饅頭果(Glochidion acuminatum)最為常見[3],除了樹葉及嫩芽,大赤鼯鼠也會取食果實、花苞、啃咬樹皮以及食用少數昆蟲等,也因高纖維的食物來源,使他們有膨大的盲腸及後腸。

巢穴

 
大赤鼯鼠胸前有一隻幼鼠。圖由斯文豪於1860年代派駐臺灣時繪製,當時他將大赤鼯鼠歸類在歐亞飛鼠

大赤鼯鼠通常利用距離地面十多公尺的樹洞為巢,牠們會將樹幹腐爛部分挖除、啃咬,直到足夠容身,樹洞洞口直徑約10公分至25公分,還會在巢內以細枝樹葉等作為襯底[4],此外大赤鼯鼠也會利用鳥巢蕨崖薑蕨附生植物的基部,將蕨類中央清空後作為休息用的庇護所,此種行為除了台灣的鼯鼠,未見於亞洲地區其他同屬鼯鼠(如日本大鼯鼠印度大鼯鼠英语Indian giant flying squirrel巴基斯坦大鼯鼠英语Red_giant_flying_squirrel#White-bellied_giant_flying_squirrel[5]

繁殖育幼

每年會有2個生殖季,分別在12~2月以及6~8月,懷孕期約45天,一胎通常只會有1個幼仔,出生時體重約56公克左右,大致上90天後斷奶後,10~12個月即可達成體體型[6]。大赤鼯鼠由雌鼠單獨育幼,幼鼠會與雌鼠同居數個月,曾有紀錄雌鼠換巢時會將幼鼠叼在嘴上移動[7]

滑行機制

俗稱的飛鼠,其正式名稱為鼯鼠,滑行是特有行為之一,牠們常沿樹幹攀爬、在樹林間滑翔、活動覓食。牠們利用空氣氣流由高處向低處滑行,可滑行25公尺以上,其滑翔用的飛膜由前肢擴展至後肢之踝關節。鼯鼠以飛膜所形成之浮力和尾部控制方向,可滑行到較低處另一株樹枝去休息或覓食。鼯鼠飛膜的分布和運動方式都和蝙蝠(唯一真正會飛的哺乳動物)完全不同,因此雖被稱為飛鼠,事實上卻完全不會飛行。

天敵與危險

大赤鼯鼠的天敵台灣雲豹褐林鴞赫氏角鷹鳳頭蒼鷹林鵰大冠鷲[8][9],除了自然的天敵之外,在人為因素之下,大赤鼯鼠也面臨其他的危險。因為鼯鼠需要樹林才能進行快速的移動,山坡地開發、道路的開拓可能對大赤鼯鼠造成族群島嶼化[4]路殺[10]的問題。此外,人類飼養的寵物,也可能對大赤鼯鼠造成危害[10]

分布棲地

大赤鼯鼠為臺灣特有亞種。從海拔100公尺~2500公尺均可發現牠的蹤跡,但中低海拔較常見,高海拔地區較少見,多棲息於闊葉林及混生林的樹冠頂層,是台灣分布最廣的鼯鼠。 但如今中低海拔的天然林幾乎已經被伐盡,使大赤鼯鼠被迫適應人造林的環境,還好牠們的適應能力不差,所以即使在針葉林、人工混合林,甚至人工純林裡都有它們的蹤跡。 不過,近年也發現,已適應人工林環境的大赤鼯鼠會啃剝樹皮,使造林成效大打折扣。

捕獵文化

大赤鼯鼠是原住民傳統上經常利用的獵物之一,除了可用於祭祖,對於獵人來說,鼯鼠在樹上活動,被手電筒光照到時,會愣住不動,捕獵相對容易[11]。在過去工具較少的年代,據說為了能夠看清鼯鼠動向,獵人必須站在較高的位置,利用月光捕獵[12]

參考資料

  1. ^ Walston, J., Duckworth, J.W. & Molur, S. Petaurista philipp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4 October 2020]. 
  2. ^ 2017 臺灣陸域哺乳類紅皮書名錄. 2017 [14 October 2020]. (原始内容于2020-10-15). 
  3. ^ Kuo, C.-C.; L.-L. Lee. Food availability and food habits of Indian giant flying squirrels (Petaurista philippensis) in Taiwan. Journal of Mammalogy. 2003, 84 (4): 1330-1340. 
  4. ^ 4.0 4.1 郝偉廉; 徐偉. 台灣哺乳動物:野外探險實用大圖鑑. 臺北市: 大樹文化出版. 1998. 
  5. ^ 陳雪溱. 福山試驗林雌性大赤鼯鼠(Petaurista philippensis)棲所形質與溫度緩衝程度. 2015. 
  6. ^ 林文隆; 曾翌碩. 桐林地區大赤鼯鼠利用人工巢箱的觀察記實. Taiwan Forestry Journal. 2008, 34 (3): 55-61. 
  7. ^ 林致綱. 台中霧峰地區大赤鼯鼠之活動範圍與巢位利用. 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2. 
  8. ^ 林文隆等. 喜馬拉雅林鴞 (Strix newarensis) 繁殖生態學:繁殖、食性與捕食行為描述. 特有生物研究. 2008, 10 (2): 13-24. 
  9. ^ 林文宏; 何華仁. 2004年福山植物園林鵰繁殖調查. 台灣猛禽研究. 2010, (10): 46 - 61. 
  10. ^ 10.0 10.1 Petaurista philippensis grandis 大赤鼯鼠. 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 [2020-10-13]. (原始内容于2020-10-14). 
  11. ^ 陳逸忠, 雪霸國家公園雪⾒地區天狗、梅園部落原住民族歲時祭儀狩獵利⽤野⽣動物現況之調查, 2018 
  12. ^ 傅麗玉. 再探飛鼠部落:飛鼠不笨. [2020-10-15]. 

大赤鼯鼠,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10月13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學名, petaurista, philippensis, grandis, 屬於嚙齒目的松鼠科, 為台灣特有亞種, 頭圓, 吻部突出, 黑色觸鬚, 體背為紅褐色, 夾雜黑色毛, 頭頂為黑色毛, 腹部淡黃褐色, 尾巴與體背同色,.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10月13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大赤鼯鼠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大赤鼯鼠 學名 Petaurista philippensis grandis 屬於嚙齒目的松鼠科 為台灣特有亞種 頭圓 吻部突出 黑色觸鬚 體背為紅褐色 夾雜黑色毛 頭頂為黑色毛 腹部淡黃褐色 尾巴與體背同色 末端為黑褐色 具有飛膜 為台灣三種鼯鼠 白面鼯鼠 大赤鼯鼠 小鼯鼠 中體型最大 大赤鼯鼠保护状况无危 IUCN 3 1 1 無危 臺灣紅皮書名錄 2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哺乳纲 Mammalia目 啮齿目 Rodentia科 松鼠科 Sciuridae属 鼯鼠属 Petaurista种 霜背大鼯鼠 P philippensis亚种 大赤鼯鼠 P p subsp grandis三名法Petaurista philippensis subsp grandis Elliot 1839 目录 1 特徵形態 2 生態習性 2 1 食性 2 2 巢穴 2 3 繁殖育幼 3 滑行機制 4 天敵與危險 5 分布棲地 6 捕獵文化 7 參考資料特徵形態 编辑頭圓 吻部突出 黑色觸鬚 體背為紅褐色 夾雜黑色毛 頭頂為黑色毛 腹部淡黃褐色 尾巴與體背同色 末端為黑褐色 身長 頭軀幹長45 50公分 尾長46 49公分 腕部軟骨特化 可幫助皮膜撐開以滑翔 飛膜由前肢延伸至後肢踝關節 體重 1 000 2 500公克 齒式 門齒1 1 犬齒0 0 前臼齒1 1 臼齒3 3 全部的牙齒數為20顆 生態習性 编辑大赤鼯鼠是典型的夜行性動物 白天多半棲息於窩或樹洞內 大致在日落後就離巢開始活動 直到日出前才回巢睡眠 叫聲獨特容易分辨 夜間觀察時 由於夜行性動物的聽力極佳 所以保持安靜避免影響到牠 此外 光線會影響大赤鼯鼠 光線太強 照射太久都會干擾牠們的行動 因此切勿使用強光照射 喜好單獨活動 活動範圍2 5 3 2公頃 食性 编辑 大赤鼯鼠為樹棲型的食葉性哺乳動物 葉片佔取食比例七成以上 其中依次又以長尾尖葉櫧 英语 Castanopsis cuspidata Castanopsis cuspidata 雀榕 Ficus superba 及裏白饅頭果 Glochidion acuminatum 最為常見 3 除了樹葉及嫩芽 大赤鼯鼠也會取食果實 花苞 啃咬樹皮以及食用少數昆蟲等 也因高纖維的食物來源 使他們有膨大的盲腸及後腸 巢穴 编辑 大赤鼯鼠胸前有一隻幼鼠 圖由斯文豪於1860年代派駐臺灣時繪製 當時他將大赤鼯鼠歸類在歐亞飛鼠 大赤鼯鼠通常利用距離地面十多公尺的樹洞為巢 牠們會將樹幹腐爛部分挖除 啃咬 直到足夠容身 樹洞洞口直徑約10公分至25公分 還會在巢內以細枝樹葉等作為襯底 4 此外大赤鼯鼠也會利用鳥巢蕨 崖薑蕨等附生植物的基部 將蕨類中央清空後作為休息用的庇護所 此種行為除了台灣的鼯鼠 未見於亞洲地區其他同屬鼯鼠 如日本大鼯鼠 印度大鼯鼠 英语 Indian giant flying squirrel 巴基斯坦大鼯鼠 英语 Red giant flying squirrel White bellied giant flying squirrel 5 繁殖育幼 编辑 每年會有2個生殖季 分別在12 2月以及6 8月 懷孕期約45天 一胎通常只會有1個幼仔 出生時體重約56公克左右 大致上90天後斷奶後 10 12個月即可達成體體型 6 大赤鼯鼠由雌鼠單獨育幼 幼鼠會與雌鼠同居數個月 曾有紀錄雌鼠換巢時會將幼鼠叼在嘴上移動 7 滑行機制 编辑俗稱的飛鼠 其正式名稱為鼯鼠 滑行是特有行為之一 牠們常沿樹幹攀爬 在樹林間滑翔 活動覓食 牠們利用空氣氣流由高處向低處滑行 可滑行25公尺以上 其滑翔用的飛膜由前肢擴展至後肢之踝關節 鼯鼠以飛膜所形成之浮力和尾部控制方向 可滑行到較低處另一株樹枝去休息或覓食 鼯鼠飛膜的分布和運動方式都和蝙蝠 唯一真正會飛的哺乳動物 完全不同 因此雖被稱為飛鼠 事實上卻完全不會飛行 天敵與危險 编辑大赤鼯鼠的天敵為台灣雲豹 褐林鴞 赫氏角鷹 鳳頭蒼鷹 林鵰 大冠鷲等 8 9 除了自然的天敵之外 在人為因素之下 大赤鼯鼠也面臨其他的危險 因為鼯鼠需要樹林才能進行快速的移動 山坡地開發 道路的開拓可能對大赤鼯鼠造成族群島嶼化 4 與路殺 10 的問題 此外 人類飼養的寵物 也可能對大赤鼯鼠造成危害 10 分布棲地 编辑大赤鼯鼠為臺灣特有亞種 從海拔100公尺 2500公尺均可發現牠的蹤跡 但中低海拔較常見 高海拔地區較少見 多棲息於闊葉林及混生林的樹冠頂層 是台灣分布最廣的鼯鼠 但如今中低海拔的天然林幾乎已經被伐盡 使大赤鼯鼠被迫適應人造林的環境 還好牠們的適應能力不差 所以即使在針葉林 人工混合林 甚至人工純林裡都有它們的蹤跡 不過 近年也發現 已適應人工林環境的大赤鼯鼠會啃剝樹皮 使造林成效大打折扣 捕獵文化 编辑大赤鼯鼠是原住民傳統上經常利用的獵物之一 除了可用於祭祖 對於獵人來說 鼯鼠在樹上活動 被手電筒光照到時 會愣住不動 捕獵相對容易 11 在過去工具較少的年代 據說為了能夠看清鼯鼠動向 獵人必須站在較高的位置 利用月光捕獵 12 參考資料 编辑 Walston J Duckworth J W amp Molur S Petaurista philipp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4 October 2020 2017 臺灣陸域哺乳類紅皮書名錄 2017 14 Octo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15 Kuo C C L L Lee Food availability and food habits of Indian giant flying squirrels Petaurista philippensis in Taiwan Journal of Mammalogy 2003 84 4 1330 1340 4 0 4 1 郝偉廉 徐偉 台灣哺乳動物 野外探險實用大圖鑑 臺北市 大樹文化出版 1998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陳雪溱 福山試驗林雌性大赤鼯鼠 Petaurista philippensis 棲所形質與溫度緩衝程度 2015 林文隆 曾翌碩 桐林地區大赤鼯鼠利用人工巢箱的觀察記實 Taiwan Forestry Journal 2008 34 3 55 61 林致綱 台中霧峰地區大赤鼯鼠之活動範圍與巢位利用 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2012 林文隆等 喜馬拉雅林鴞 Strix newarensis 繁殖生態學 繁殖 食性與捕食行為描述 特有生物研究 2008 10 2 13 24 林文宏 何華仁 2004年福山植物園林鵰繁殖調查 台灣猛禽研究 2010 10 46 61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10 0 10 1 Petaurista philippensis grandis 大赤鼯鼠 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 2020 10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14 陳逸忠 雪霸國家公園雪 地區天狗 梅園部落原住民族歲時祭儀狩獵利 野 動物現況之調查 2018 傅麗玉 再探飛鼠部落 飛鼠不笨 2020 10 15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大赤鼯鼠 amp oldid 7025128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