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唐納

唐納(1914年—1988年),原名馬繼忠,后改名馬繼良,又名馬骥良馬季良等。男,江蘇蘇州人,中華民國時期影評人,劇作家,演員,記者。江青的前夫。有资料显示,唐納可能是中共地下党员。[1][2]

唐納(馬季良)

生平 编辑

家庭背景 编辑

唐納,原名馬繼忠,出生於蘇州平江路胡廂使巷裏的書香之家“馬家墻門”[a]。祖父馬良之(名鍾麟)秀才出身,因太平天國運動在外避難,回鄉后在家中經營私塾為業,授業學生包括元和知縣李超瓊之子及陸鴻儀等。父親馬培甫(名祖元)於清朝光緒末年在東吳大學堂學習英文,學成后進入津浦鐵路擔任洋務譯員與財務工作。后轉入表親陸鴻儀任職的北京大理院擔任文職。母親費文英亦來自蘇州書香之家。唐納排行老四,上有一姐姐和一對雙胞胎哥哥,可惜皆早殤。1916年中秋,弟弟馬繼善出生。1916年11月,父親培甫不幸在北京因病過世。母親獨自養育子女辛苦,於是將兩歲的唐納過繼給了住在墻門西路的大伯父馬含蓀(名祖福)之遺孀,來自於蘇州望族婁關蔣氏的大伯母蔣太夫人為嗣子。蔣太夫人對唐納視如己出,疼惜愛護,悉心栽培。唐納從小就展現出對文藝與體育的熱愛與才華。[3] [4]

早年經歷 编辑

唐納早年就讀蘇州私立樹德學校初中部,1929年考入江蘇省立蘇州中學高中部,與佘增濤等人為高中同窗摯友。他曾參與“C·Y”(共青团) 的外圍組織蘇州“社會科學研究會"。[5] 1932年,由于中共苏州地下党遭重大破坏,思想進步的唐納来到上海,先改名為“馬繼良”,后以“馬季良”和“馬驥良”之名,於1932年夏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3] 在校期間他接觸上海電影界,與金焰聶耳等結爲好友[6]。1933年,唐納受蘇州同鄉,上海《晨報》"每日電影"副刊主編姚蘇鳳之邀開始发表影評,並加入夏衍等人組織的“影评人小组”。唐納因弟弟在劉鴻生創辦的中國企業銀行工作缘故結識夏其言,詢問夏是否願意收留刚从蘇州反省院出來的佘增濤。夏聽説佘是位進步青年,欣然應允。幾位有志青年常常在上海“亭子間”討論時事,寫作發表。[7]

唐納同時使用多個筆名發表影劇評論,包括最頻繁使用的唐納羅平,以及胡越陳沱等。此外,佘增濤常用筆名“史枚[1],其文著以社會科學及國際時政論文爲主。而唐納於1935年亦曾借用其筆名“史枚"參加過關於電影《新女性》與宋之的及周楞伽等人的影評論爭。[8]

唐納的影劇批評與譯作刊載于上海《晨報》之“每日電影”、《申报》之“電影專刊”、《民報》之“影譚”、《中華日報》之“銀座”、《大晚报》之“剪影”等影劇副刊。1934年,他參與了所謂“軟性vs.硬性影片”及“大衆語與電影”等電影論爭,為早期的中國電影理論發展作出一定貢獻。[9]

1934年秋,唐納從大學肆業,进入聖約翰同學嚴幼祥父親嚴春堂創辦的藝華影片公司擔任编剧。1934年10月-11月間,他隨電影《逃亡》(陽翰笙編劇,岳楓導演)劇組北上張家口等地拍攝外景。唐納擔任該片副導演,並與摯友聶耳合作為該片創作主題曲《逃亡曲》與插曲《塞外村女》。1935年唐納加入电通影片公司担任编剧和演员,并參與《電通半月畫報》編輯工作。[9]

與蓝蘋(江青)的關係 编辑

1935年6月底,上海業餘劇人協會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次聯合公演, 首演劇目為易卜生名劇《娜拉》。來上海不久尚未打開名聲的蓝蘋以主演“娜拉”引起上海劇界關注與熱議,一舉成名。唐納亦初識藍蘋於《娜拉》公演時 [10]。之後藍蘋轉戰大銀幕。唐、藍在共同出演袁牧之編導,電通出品的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電影《都市風光》時,兩人感情升溫,繼而同居。[11]

1936年4月25日,趙丹叶露茜顧而已和杜小鹃及唐纳和蓝蘋三對藝人情侶一起前往杭州旅行结婚。4月26日,三對新人在錢塘江六和塔前请名律師沈钧儒證婚,鄭君里李清为介紹人。[12]。5月5日,三對藝人夫婦又在上海八仙橋基督青年會補辦婚宴招待親友[13]

唐、藍二人因性格與生活理念不合,婚後時有爭吵。不久後蓝蘋濟南探望母亲,自稱6月10日左右回来,但逾期仍未歸,唐納在焦急等待中於6月23日在鄭君里處收到藍蘋留信,於6月25日搭乘火车去。抵達泉城後,唐納因尋藍蘋不得,后聽聞其人已去往別處,一時憤懣之下,於6月27日晚在濟南賓館自杀未遂。[10] 7月初,唐、藍共同回滬,風波漸熄。当年陶行知也曾作诗相规劝,希望唐納正视现实,为國事好好活下去。

感情風波過後,兩人將重心放在事業上:唐納在明星電影公司擔任編劇,並擔任上海《大公報》影劇版主編。藍蘋則進入聯華影業公司,出演費穆導演狼山喋血記,並主演蔡楚生導演王老五。1936年秋,因發生與王瑩爭奪話劇賽金花主演一事,上海演劇界又發生一段風波。彼時唐納與藍蘋携手共進退,為平息爭議、團結藝人,與鄭君里等上海業餘劇人協會同人組織起戲劇聯誼社,舉辦巧克力茶會和影劇講座等活動。但兩人情感終究不穩定,時好時壞。1937年初,蓝蘋與导演章泯在排演“業餘劇人”第三次公演期間相戀同居,鬧出“桃色風波”。6月,蓝蘋登报宣布與唐納分手。[14]。8月淞滬會戰爆发,原本擔任上海《大公报》影劇版主編的唐纳轉任該報战地记者,奔走于東部戰場。蓝蘋則奔赴延安

全面抗戰爆發后的唐納 编辑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後,唐納由影劇人身份轉任上海《大公報》戰地特派記者,以筆名羅平發表多篇東戰場報道,並隨部隊於1937年底抵達武汉。1938年在武漢期間,除了繼續記者工作外,唐納還參與了“中華全國電影界抗敵協會”的籌建,成爲第一届會員,并擔任該會會刊《抗戰電影》的主編工作。1938年5月,唐納在漢口《大公報》支持下創立了以救助傷兵為主旨的“大公劇團”,並於1938年6月16日-6月19日於漢口阜昌街維多利亞紀念堂成功上演其首次獨立編劇發表的大型三幕國防話劇《中國萬歲》。該劇之後在全國各地及海外持續上演, 具有抗戰動員影響力。1940年4月,重慶中國電影製片廠“怒潮劇社”改名“中國萬歲劇團”。

武漢淪陷后,唐納由《大公報》推薦進入英國駐華大使館新聞處工作,不久后又成爲英國駐華大使阿奇博尔德·克拉克·卡爾爵士的中文教師及助理,隨同卡爾大使多次往返於上海與重慶間。在擔任外事工作期間唐納(馬季良)曾用名馬耀華。他協助上海《文匯報》挫敗了被日僞方面收購的企圖[15],並為其聖約翰大學校友孔令侃領導的愛國組織“南尖社”輸送情報[16]

情感生活方面,唐納結識藝名為“紅葉”的女演員陳璐[17],二人同居[18]。二人在上海曾同居在法租界海格路(今天的華山路)、江蘇路口。1940年5月1日陳璐生下儿子,小名“紅兒”。[1]

1939年底唐納回到孤島上海。他用笔名蒋旂发表五幕歷史劇《陳圓圓》,及表現孤島現狀的四幕話劇《生路》等劇作,並從事文學翻譯等工作。他還於1941年9月協助蘇聯塔斯社在“孤島”上海租界開設多語種“蘇聯呼聲”廣播電臺(呼號XRVN)。[19] 該電臺在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發而上海徹底淪陷后,成爲滬上僅剩的極少數播報同盟國方戰爭訊息的“合法”電臺,並有豐富的中外文化節目每日播送。

1943年夏,唐纳從上海經安徽屯溪輾轉撤離到后方重慶[20],並在撤離途中創作以“抗戰建國”為題材獨幕劇《重逢》發表於安徽《中央日報》之《從奮鬥到勝利》特刊上。來到重慶后,他在英國駐華大使館新聞處工作,並繼續影劇方面的工作。情感生活方面,唐纳在重庆与演员康健同居,不久分手。[1]

抗戰勝利后的唐納 编辑

抗戰勝利後,唐纳(此時用名馬季良)於1945年底應孔令侃邀請,進入《時事新報》擔任主筆。在“時事新報”期間,唐纳在一次記者會議上結識上海英文《自由論壇報》女记者,原北洋政府時期驻法公使陳籙三女兒陳潤瓊(又名陳安娜)。經同事女記者麥少楣(安娜在聖約翰的同學)介紹后,唐納展开追求,但彼時安娜对唐納複雜的情感過往尚有疑慮。1946年夏,唐納應上海《文匯報》總經理严寶禮和縂主筆徐鑄成的邀请进入《文匯報》担任總編輯。1948年春,安娜调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3]

海外生活與晚年回國探親 编辑

1948年9月,唐納短暫出任香港《文匯報》總編輯,於年底向报社提交辞呈飛往紐約,與安娜會合。在美國期間,他在東、西兩岸的華文报社工作[21] ,還在联合国一家中文印刷厂工作,並在紐約發表並上演獨幕劇《回國之前》。

1951年秋,安娜回台灣處理母親過世事宜,唐納則赴法國巴黎參加聯合國會議,兩人相約之後在巴黎相聚。1952年底,經過多年“愛情長跑”,兩人終於在浪漫花都喜結連理。婚后夫婦倆在巴黎开设“明明飯店”、“玉泉樓( La Fontaine de Jade)”、“京華飯店”、“天橋飯店”等餐馆[22]。在法國,唐納用名“馬紹章”,而陳潤瓊則用英文名安娜。兩人育有一女馬憶華(Ariane)。[23] 1970年代,一个台灣作家在報紙透露在巴黎與唐纳相遇,這消息引來眾多記者的興趣,大量的採訪要求導致他深居簡出。[22]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底唐納秘密回國,由中共中央调查部接待,12月在北京受到葉劍英的接见。1979年回國時他與夏其言、趙丹黃宗英夫婦、鄭君里夫人黄晨等親友见面。有资料显示,唐納可能是中共黨員,且是“特殊戰綫”上的一員。[24] 1985年9月,唐纳由国家安全部安排再度回国探親。晚年,唐納自稱打算寫回憶錄,並拜托任嘉堯、葉露茜等友人幫他尋找历史资料。[25] 1988年8月23日,唐納因肺癌在巴黎病逝,終年74歲。 1989年8月23日, 唐納(馬季良) 先生去世一周年追思會在上海文藝會堂舉行,衆多生前親人好友參加, 並由秦怡擔任司儀。

部分唐納作品 编辑

因唐納早期影劇類文章及後期時評和藝評文章篇數衆多,此處僅列舉其創作的部分劇本、歌曲、及譯作。

劇本 编辑

1.《趙登禹之死》:以盧溝橋事變后英勇犧牲的趙登禹將軍事跡為題材,上海“大公戲劇電影讀者會”集體創作之三幕國防劇,唐納為執筆者之一。上海《大公報》"大公俱樂部"版 1937.08.08- 1937.08.13連載至第二幕(一),因淞滬戰事起而中斷。

2.《中國萬歲》:唐納以趙侗等率領的國民抗日軍華北抗戰事跡為題材。1938年初版為三幕國防劇,1938年6月由“大公劇團”在漢口首演;1939年5月大公報社發行第3版修改為四幕劇。(注:第2版由王為一根據唐納初版改編為四幕劇,於1938年底在重慶由“怒潮劇社”上演,但劇情與之後唐納本人修改的第3版不同)

3.《陳圓圓》: 唐納於1937年初開始構思,直至1940年以蔣旂筆名發表的五幕歷史劇,上海國民書店發行之歷史叢刊之一。劇作以陳圓圓經歷引出對吳三桂在明末清初鼎革之際的作爲之分析與反思。該劇於1940年1月由上海劇藝社首演。

4.《上海小景》獨幕劇集:1940年5月由上海國民書店發行之獨幕劇叢刊之一,以“孤島”上海現實為題材,其中收錄了蔣旂(即唐納)創作4篇獨幕劇:1)《窮途陌路》:改編自菊池寬劇作《父歸》; 2)《良辰吉日》:以中國地下抗戰工作者為題材; 3)《玲玲之死》;以上海舞女及地下抗戰工作者為題材 4)《上海小景》:改編自唐納《中國萬歲》第一幕,場景由華北抗戰轉移至描述上海游擊隊抗戰故事。

5.《生路》:蔣旂(即唐納)創作,"孤島”上海抗戰現實題材四幕劇,上海光明書局1940年9月發行。

6.《聖誕節前後》:蔣旂(即唐納)創作的抗戰地下工作者題材獨幕劇,連載於上海《小劇場半月叢刊》1940年12月第4期及1941年1月第5期。

7.《重逢》:1943年6月唐納創作於江西上饒的抗戰建國題材獨幕劇,發表於安徽《中央日報》1943年7月發行創刊六周年紀念刊《從奮鬥到勝利》。

8.《回國之前》:唐納1950年創作於美國紐約的獨幕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進行的“知識分子改造”為題材。收錄於1993年陳潤瓊編《馬季良(唐納)文集》。

歌曲(作詞) 编辑

1.電影《逃亡》(1934):唐納作詞,聶耳作曲之電影主題曲《逃亡曲》(又名《自衛歌》),及插曲《塞外村女》

2.《明星之歌》(1936):唐納作詞,賀綠汀作詞,為1936年革新改組的明星電影公司創作的主題歌,收錄於《明星半月刊》1936年第7卷第1期。

3. 香港電影《時代先鋒》(1937,李芝清導演):唐納作詞,嚴折西作曲之三首電影插曲:1)《千里吻伊人》(歌唱家蔡紹序原唱); 2)《音樂的權威》(蔡紹序原唱); 3)《團結起來》(蔡紹序與上海業餘合唱團原唱)。

譯作 编辑

1.《諷頌集》:作家林語堂1940年英文原作"With Love and Irony", 蔣旂(即唐納)翻譯,上海國華編譯社1941年2月初版。

2.《永生》: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作家賽珍珠 (Pearl S.Buck) 1941年原作"Today and Forever:Stories of China",蔣旂(即唐納)翻譯,上海國華編譯社1941年4月初版。

注釋 编辑

  1. ^ “馬家墻門”為馬家祖宅,於2003年由蘇州文保部門挂牌為“唐納故居”,位於蘇州平江路胡廂使巷40號。現保存有三路五進格局。

參考來源 编辑

  1. ^ 1.0 1.1 1.2 1.3 葉永烈. 《唐納的真實身份》. 《同舟共進》. 2013, (第11期). 
  2. ^ 葉永烈. . 羊城晚报. [2013-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0). 
  3. ^ 3.0 3.1 3.2 陳潤瓊整理編輯. 《馬季良生平事略》. 《馬季良(唐納)文集》.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3. 
  4. ^ 鄭仁佳. 《江青前夫唐納的一生》. 台灣《傳記文學》. 1995, 第六十六卷 (第五期): 頁 86-92. 
  5. ^ 程宗駿. 《關於唐納與藍蘋》. 《人物》. 1989, (3). 
  6. ^ 聶耳. 1933年2月6日日記記錄與金焰、唐納(“傻瓜唐”) 等聚會活動. 聶耳日記. 大象出版社. 2004. 
  7. ^ 夏其言. 《唐納與我》. 《夏其言同志紀念文集》. 上海三聯書店. 2009. 
  8. ^ 周允中. 《唐納與周楞伽、宋之的的一場筆戰 關於影片<新女性>的爭論》. 電影藝術. 2008, (6): 頁 110-116. 
  9. ^ 9.0 9.1 黃望莉&王鵬超. 《唐納及其左翼電影文論探析》. 電影藝術. 2021, (3): 頁 145-152. 
  10. ^ 10.0 10.1 唐納在濟靜養 對記者談自殺原因. 第十版: 《大公報》上海版. 1936-07-01. 
  11. ^ 苑陵. 唐納[情變]的内幕. 本市增刊(第十三版): 《大公報》上海版. 1936-06-30. 
  12. ^ 麽哥. 電影界話劇界三對藝人去杭州結婚. 《本埠附刊》第四張第一版: 《時事新報》. 1936-04-26. 
  13. ^ 丁潔. 八仙橋青年會的狂歡之夜 三對藝人招待親友詳記. 《本埠附刊》第三張第三版: 《時事新報》. 1936-05-07. 
  14. ^ 唐納藍蘋發生婚變. 第七版: 大公報上海版. 1937-06-01至1937-06-02. 
  15. ^ 徐鑄成. 《"孤島”時期的文匯報》. 《從風雨中走來-文匯報回憶錄(第1冊)》. 文匯出版社. 1993: 頁15-41. 
  16. ^ 孫揚. 《第二章:南尖社在香港》. 《國民政府對香港問題的處置(1937-1949)》.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7: 頁28-49. 
  17. ^ 陳璐即紅葉 (第20期). 《電影新聞》. 1941-04-06. 
  18. ^ 蔡楚生. 1939年6月18日星期日記摘錄:"下午(夏)衍兄與曼云、馮亦代夫婦來訪,唐納與新夫人(?)亦來...",可知此時唐納與陳璐已在一起. 蔡楚生文集(第三卷 日記卷).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6: 頁114. 
  19. ^ 姜椿芳(口述),汪守本整理. 《 我與<時代>出版社-從<時代>雜志到時代出版社》. 《姜椿芳文集》. 第九卷:隨筆三:懷念·憶舊.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2. 
  20. ^ 李秋生. 《唐納在上海孤島-伍端甫[唐納一生]内容的糾正》. 台灣《傳記文學》. 1989, 第五十五卷 (第一期): 頁 95-96. 
  21. ^ Him Mark Lai(麥禮謙). "The Chinese Pr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Since World War II:A Diversity of Voice" (PDF). 1990. 
  22. ^ 22.0 22.1 . 新快报. [2011-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2). 
  23. ^ 陳紀瀅. 《巴黎幸遇唐納》. 台灣《傳記文學》. 1984, 第四十五卷 (第六期): 頁 83-87. 
  24. ^ 賀越明. 《唐納,神秘的身份之謎》. 《同舟共進》. 2012, (第十期). 
  25. ^ 任嘉堯. 《我所知道的唐納》. 《蘇州雜志》. 2003, (第二期). 

唐納, 1914年, 1988年, 原名馬繼忠, 后改名馬繼良, 又名馬骥良, 馬季良等, 江蘇蘇州人, 中華民國時期影評人, 劇作家, 演員, 記者, 江青的前夫, 有资料显示, 可能是中共地下党员, 馬季良, 目录, 生平, 家庭背景, 早年經歷, 與蓝蘋, 江青, 的關係, 全面抗戰爆發后的, 抗戰勝利后的, 海外生活與晚年回國探親, 部分作品, 劇本, 歌曲, 作詞, 譯作, 注釋, 參考來源生平, 编辑家庭背景, 编辑, 原名馬繼忠, 出生於蘇州平江路胡廂使巷裏的書香之家, 馬家墻門, 祖父馬良之, 名鍾. 唐納 1914年 1988年 原名馬繼忠 后改名馬繼良 又名馬骥良 和 馬季良等 男 江蘇蘇州人 中華民國時期影評人 劇作家 演員 記者 江青的前夫 有资料显示 唐納可能是中共地下党员 1 2 唐納 馬季良 目录 1 生平 1 1 家庭背景 1 2 早年經歷 1 3 與蓝蘋 江青 的關係 1 4 全面抗戰爆發后的唐納 1 5 抗戰勝利后的唐納 1 6 海外生活與晚年回國探親 2 部分唐納作品 2 1 劇本 2 2 歌曲 作詞 2 3 譯作 3 注釋 4 參考來源生平 编辑家庭背景 编辑 唐納 原名馬繼忠 出生於蘇州平江路胡廂使巷裏的書香之家 馬家墻門 a 祖父馬良之 名鍾麟 秀才出身 因太平天國運動在外避難 回鄉后在家中經營私塾為業 授業學生包括元和知縣李超瓊之子及陸鴻儀等 父親馬培甫 名祖元 於清朝光緒末年在東吳大學堂學習英文 學成后進入津浦鐵路擔任洋務譯員與財務工作 后轉入表親陸鴻儀任職的北京大理院擔任文職 母親費文英亦來自蘇州書香之家 唐納排行老四 上有一姐姐和一對雙胞胎哥哥 可惜皆早殤 1916年中秋 弟弟馬繼善出生 1916年11月 父親培甫不幸在北京因病過世 母親獨自養育子女辛苦 於是將兩歲的唐納過繼給了住在墻門西路的大伯父馬含蓀 名祖福 之遺孀 來自於蘇州望族婁關蔣氏的大伯母蔣太夫人為嗣子 蔣太夫人對唐納視如己出 疼惜愛護 悉心栽培 唐納從小就展現出對文藝與體育的熱愛與才華 3 4 早年經歷 编辑 唐納早年就讀蘇州私立樹德學校初中部 1929年考入江蘇省立蘇州中學高中部 與佘增濤等人為高中同窗摯友 他曾參與 C Y 共青团 的外圍組織蘇州 社會科學研究會 5 1932年 由于中共苏州地下党遭重大破坏 思想進步的唐納来到上海 先改名為 馬繼良 后以 馬季良 和 馬驥良 之名 於1932年夏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 3 在校期間他接觸上海電影界 與金焰 聶耳等結爲好友 6 1933年 唐納受蘇州同鄉 上海 晨報 每日電影 副刊主編姚蘇鳳之邀開始发表影評 並加入夏衍等人組織的 影评人小组 唐納因弟弟在劉鴻生創辦的中國企業銀行工作缘故結識夏其言 詢問夏是否願意收留刚从蘇州反省院出來的佘增濤 夏聽説佘是位進步青年 欣然應允 幾位有志青年常常在上海 亭子間 討論時事 寫作發表 7 唐納同時使用多個筆名發表影劇評論 包括最頻繁使用的唐納和羅平 以及胡越 陳沱等 此外 佘增濤常用筆名 史枚 1 其文著以社會科學及國際時政論文爲主 而唐納於1935年亦曾借用其筆名 史枚 參加過關於電影 新女性 與宋之的及周楞伽等人的影評論爭 8 唐納的影劇批評與譯作刊載于上海 晨報 之 每日電影 申报 之 電影專刊 民報 之 影譚 中華日報 之 銀座 大晚报 之 剪影 等影劇副刊 1934年 他參與了所謂 軟性vs 硬性影片 及 大衆語與電影 等電影論爭 為早期的中國電影理論發展作出一定貢獻 9 1934年秋 唐納從大學肆業 进入聖約翰同學嚴幼祥父親嚴春堂創辦的藝華影片公司擔任编剧 1934年10月 11月間 他隨電影 逃亡 陽翰笙編劇 岳楓導演 劇組北上張家口等地拍攝外景 唐納擔任該片副導演 並與摯友聶耳合作為該片創作主題曲 逃亡曲 與插曲 塞外村女 1935年唐納加入电通影片公司担任编剧和演员 并參與 電通半月畫報 編輯工作 9 與蓝蘋 江青 的關係 编辑 1935年6月底 上海業餘劇人協會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次聯合公演 首演劇目為易卜生名劇 娜拉 來上海不久尚未打開名聲的蓝蘋以主演 娜拉 引起上海劇界關注與熱議 一舉成名 唐納亦初識藍蘋於 娜拉 公演時 10 之後藍蘋轉戰大銀幕 唐 藍在共同出演袁牧之編導 電通出品的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電影 都市風光 時 兩人感情升溫 繼而同居 11 1936年4月25日 趙丹和叶露茜 顧而已和杜小鹃及唐纳和蓝蘋三對藝人情侶一起前往杭州旅行结婚 4月26日 三對新人在錢塘江畔六和塔前请名律師沈钧儒證婚 鄭君里和李清为介紹人 12 5月5日 三對藝人夫婦又在上海八仙橋基督青年會補辦婚宴招待親友 13 唐 藍二人因性格與生活理念不合 婚後時有爭吵 不久後蓝蘋濟南探望母亲 自稱6月10日左右回来 但逾期仍未歸 唐納在焦急等待中於6月23日在鄭君里處收到藍蘋留信 於6月25日搭乘火车去 抵達泉城後 唐納因尋藍蘋不得 后聽聞其人已去往別處 一時憤懣之下 於6月27日晚在濟南賓館自杀未遂 10 7月初 唐 藍共同回滬 風波漸熄 当年陶行知也曾作诗相规劝 希望唐納正视现实 为國事好好活下去 感情風波過後 兩人將重心放在事業上 唐納在明星電影公司擔任編劇 並擔任上海 大公報 影劇版主編 藍蘋則進入聯華影業公司 出演費穆導演狼山喋血記 並主演蔡楚生導演王老五 1936年秋 因發生與王瑩爭奪話劇賽金花主演一事 上海演劇界又發生一段風波 彼時唐納與藍蘋携手共進退 為平息爭議 團結藝人 與鄭君里等上海業餘劇人協會同人組織起戲劇聯誼社 舉辦巧克力茶會和影劇講座等活動 但兩人情感終究不穩定 時好時壞 1937年初 蓝蘋與导演章泯在排演 業餘劇人 第三次公演期間相戀同居 鬧出 桃色風波 6月 蓝蘋登报宣布與唐納分手 14 8月淞滬會戰爆发 原本擔任上海 大公报 影劇版主編的唐纳轉任該報战地记者 奔走于東部戰場 蓝蘋則奔赴延安 全面抗戰爆發后的唐納 编辑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後 唐納由影劇人身份轉任上海 大公報 戰地特派記者 以筆名羅平發表多篇東戰場報道 並隨部隊於1937年底抵達武汉 1938年在武漢期間 除了繼續記者工作外 唐納還參與了 中華全國電影界抗敵協會 的籌建 成爲第一届會員 并擔任該會會刊 抗戰電影 的主編工作 1938年5月 唐納在漢口 大公報 支持下創立了以救助傷兵為主旨的 大公劇團 並於1938年6月16日 6月19日於漢口阜昌街維多利亞紀念堂成功上演其首次獨立編劇發表的大型三幕國防話劇 中國萬歲 該劇之後在全國各地及海外持續上演 具有抗戰動員影響力 1940年4月 重慶中國電影製片廠 怒潮劇社 改名 中國萬歲劇團 武漢淪陷后 唐納由 大公報 推薦進入英國駐華大使館新聞處工作 不久后又成爲英國駐華大使阿奇博尔德 克拉克 卡爾爵士的中文教師及助理 隨同卡爾大使多次往返於上海與重慶間 在擔任外事工作期間唐納 馬季良 曾用名馬耀華 他協助上海 文匯報 挫敗了被日僞方面收購的企圖 15 並為其聖約翰大學校友孔令侃領導的愛國組織 南尖社 輸送情報 16 情感生活方面 唐納結識藝名為 紅葉 的女演員陳璐 17 二人同居 18 二人在上海曾同居在法租界海格路 今天的華山路 江蘇路口 1940年5月1日陳璐生下儿子 小名 紅兒 1 1939年底唐納回到孤島上海 他用笔名蒋旂发表五幕歷史劇 陳圓圓 及表現孤島現狀的四幕話劇 生路 等劇作 並從事文學翻譯等工作 他還於1941年9月協助蘇聯塔斯社在 孤島 上海租界開設多語種 蘇聯呼聲 廣播電臺 呼號XRVN 19 該電臺在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發而上海徹底淪陷后 成爲滬上僅剩的極少數播報同盟國方戰爭訊息的 合法 電臺 並有豐富的中外文化節目每日播送 1943年夏 唐纳從上海經安徽屯溪輾轉撤離到后方重慶 20 並在撤離途中創作以 抗戰建國 為題材獨幕劇 重逢 發表於安徽 中央日報 之 從奮鬥到勝利 特刊上 來到重慶后 他在英國駐華大使館新聞處工作 並繼續影劇方面的工作 情感生活方面 唐纳在重庆与演员康健同居 不久分手 1 抗戰勝利后的唐納 编辑 抗戰勝利後 唐纳 此時用名馬季良 於1945年底應孔令侃邀請 進入 時事新報 擔任主筆 在 時事新報 期間 唐纳在一次記者會議上結識上海英文 自由論壇報 女记者 原北洋政府時期驻法公使陳籙三女兒陳潤瓊 又名陳安娜 經同事女記者麥少楣 安娜在聖約翰的同學 介紹后 唐納展开追求 但彼時安娜对唐納複雜的情感過往尚有疑慮 1946年夏 唐納應上海 文匯報 總經理严寶禮和縂主筆徐鑄成的邀请进入 文匯報 担任總編輯 1948年春 安娜调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 3 海外生活與晚年回國探親 编辑 1948年9月 唐納短暫出任香港 文匯報 總編輯 於年底向报社提交辞呈飛往紐約 與安娜會合 在美國期間 他在東 西兩岸的華文报社工作 21 還在联合国一家中文印刷厂工作 並在紐約發表並上演獨幕劇 回國之前 1951年秋 安娜回台灣處理母親過世事宜 唐納則赴法國巴黎參加聯合國會議 兩人相約之後在巴黎相聚 1952年底 經過多年 愛情長跑 兩人終於在浪漫花都喜結連理 婚后夫婦倆在巴黎开设 明明飯店 玉泉樓 La Fontaine de Jade 京華飯店 天橋飯店 等餐馆 22 在法國 唐納用名 馬紹章 而陳潤瓊則用英文名安娜 兩人育有一女馬憶華 Ariane 23 1970年代 一个台灣作家在報紙透露在巴黎與唐纳相遇 這消息引來眾多記者的興趣 大量的採訪要求導致他深居簡出 22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1978年底唐納秘密回國 由中共中央调查部接待 12月在北京受到葉劍英的接见 1979年回國時他與夏其言 趙丹黃宗英夫婦 鄭君里夫人黄晨等親友见面 有资料显示 唐納可能是中共黨員 且是 特殊戰綫 上的一員 24 1985年9月 唐纳由国家安全部安排再度回国探親 晚年 唐納自稱打算寫回憶錄 並拜托任嘉堯 葉露茜等友人幫他尋找历史资料 25 1988年8月23日 唐納因肺癌在巴黎病逝 終年74歲 1989年8月23日 唐納 馬季良 先生去世一周年追思會在上海文藝會堂舉行 衆多生前親人好友參加 並由秦怡擔任司儀 部分唐納作品 编辑因唐納早期影劇類文章及後期時評和藝評文章篇數衆多 此處僅列舉其創作的部分劇本 歌曲 及譯作 劇本 编辑 1 趙登禹之死 以盧溝橋事變后英勇犧牲的趙登禹將軍事跡為題材 上海 大公戲劇電影讀者會 集體創作之三幕國防劇 唐納為執筆者之一 上海 大公報 大公俱樂部 版 1937 08 08 1937 08 13連載至第二幕 一 因淞滬戰事起而中斷 2 中國萬歲 唐納以趙侗等率領的國民抗日軍華北抗戰事跡為題材 1938年初版為三幕國防劇 1938年6月由 大公劇團 在漢口首演 1939年5月大公報社發行第3版修改為四幕劇 注 第2版由王為一根據唐納初版改編為四幕劇 於1938年底在重慶由 怒潮劇社 上演 但劇情與之後唐納本人修改的第3版不同 3 陳圓圓 唐納於1937年初開始構思 直至1940年以蔣旂筆名發表的五幕歷史劇 上海國民書店發行之歷史叢刊之一 劇作以陳圓圓經歷引出對吳三桂在明末清初鼎革之際的作爲之分析與反思 該劇於1940年1月由上海劇藝社首演 4 上海小景 獨幕劇集 1940年5月由上海國民書店發行之獨幕劇叢刊之一 以 孤島 上海現實為題材 其中收錄了蔣旂 即唐納 創作4篇獨幕劇 1 窮途陌路 改編自菊池寬劇作 父歸 2 良辰吉日 以中國地下抗戰工作者為題材 3 玲玲之死 以上海舞女及地下抗戰工作者為題材 4 上海小景 改編自唐納 中國萬歲 第一幕 場景由華北抗戰轉移至描述上海游擊隊抗戰故事 5 生路 蔣旂 即唐納 創作 孤島 上海抗戰現實題材四幕劇 上海光明書局1940年9月發行 6 聖誕節前後 蔣旂 即唐納 創作的抗戰地下工作者題材獨幕劇 連載於上海 小劇場半月叢刊 1940年12月第4期及1941年1月第5期 7 重逢 1943年6月唐納創作於江西上饒的抗戰建國題材獨幕劇 發表於安徽 中央日報 1943年7月發行創刊六周年紀念刊 從奮鬥到勝利 8 回國之前 唐納1950年創作於美國紐約的獨幕劇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進行的 知識分子改造 為題材 收錄於1993年陳潤瓊編 馬季良 唐納 文集 歌曲 作詞 编辑 1 電影 逃亡 1934 唐納作詞 聶耳作曲之電影主題曲 逃亡曲 又名 自衛歌 及插曲 塞外村女 2 明星之歌 1936 唐納作詞 賀綠汀作詞 為1936年革新改組的明星電影公司創作的主題歌 收錄於 明星半月刊 1936年第7卷第1期 3 香港電影 時代先鋒 1937 李芝清導演 唐納作詞 嚴折西作曲之三首電影插曲 1 千里吻伊人 歌唱家蔡紹序原唱 2 音樂的權威 蔡紹序原唱 3 團結起來 蔡紹序與上海業餘合唱團原唱 譯作 编辑 1 諷頌集 作家林語堂1940年英文原作 With Love and Irony 蔣旂 即唐納 翻譯 上海國華編譯社1941年2月初版 2 永生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美國作家賽珍珠 Pearl S Buck 1941年原作 Today and Forever Stories of China 蔣旂 即唐納 翻譯 上海國華編譯社1941年4月初版 注釋 编辑 馬家墻門 為馬家祖宅 於2003年由蘇州文保部門挂牌為 唐納故居 位於蘇州平江路胡廂使巷40號 現保存有三路五進格局 參考來源 编辑 1 0 1 1 1 2 1 3 葉永烈 唐納的真實身份 同舟共進 2013 第11期 葉永烈 唐纳不为人知的故事 羊城晚报 2013 1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1 10 3 0 3 1 3 2 陳潤瓊整理編輯 馬季良生平事略 馬季良 唐納 文集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3 鄭仁佳 江青前夫唐納的一生 台灣 傳記文學 1995 第六十六卷 第五期 頁 86 92 程宗駿 關於唐納與藍蘋 人物 1989 3 聶耳 1933年2月6日日記記錄與金焰 唐納 傻瓜唐 等聚會活動 聶耳日記 大象出版社 2004 夏其言 唐納與我 夏其言同志紀念文集 上海三聯書店 2009 周允中 唐納與周楞伽 宋之的的一場筆戰 關於影片 lt 新女性 gt 的爭論 電影藝術 2008 6 頁 110 116 9 0 9 1 黃望莉 amp 王鵬超 唐納及其左翼電影文論探析 電影藝術 2021 3 頁 145 152 10 0 10 1 唐納在濟靜養 對記者談自殺原因 第十版 大公報 上海版 1936 07 01 苑陵 唐納 情變 的内幕 本市增刊 第十三版 大公報 上海版 1936 06 30 麽哥 電影界話劇界三對藝人去杭州結婚 本埠附刊 第四張第一版 時事新報 1936 04 26 丁潔 八仙橋青年會的狂歡之夜 三對藝人招待親友詳記 本埠附刊 第三張第三版 時事新報 1936 05 07 唐納藍蘋發生婚變 第七版 大公報上海版 1937 06 01至1937 06 02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徐鑄成 孤島 時期的文匯報 從風雨中走來 文匯報回憶錄 第1冊 文匯出版社 1993 頁15 41 孫揚 第二章 南尖社在香港 國民政府對香港問題的處置 1937 1949 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 2017 頁28 49 陳璐即紅葉 第20期 電影新聞 1941 04 06 蔡楚生 1939年6月18日星期日記摘錄 下午 夏 衍兄與曼云 馮亦代夫婦來訪 唐納與新夫人 亦來 可知此時唐納與陳璐已在一起 蔡楚生文集 第三卷 日記卷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6 頁114 姜椿芳 口述 汪守本整理 我與 lt 時代 gt 出版社 從 lt 時代 gt 雜志到時代出版社 姜椿芳文集 第九卷 隨筆三 懷念 憶舊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2 李秋生 唐納在上海孤島 伍端甫 唐納一生 内容的糾正 台灣 傳記文學 1989 第五十五卷 第一期 頁 95 96 Him Mark Lai 麥禮謙 The Chinese Pr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Since World War II A Diversity of Voice PDF 1990 22 0 22 1 遭遇唐纳 新快报 2011 07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2 12 陳紀瀅 巴黎幸遇唐納 台灣 傳記文學 1984 第四十五卷 第六期 頁 83 87 賀越明 唐納 神秘的身份之謎 同舟共進 2012 第十期 任嘉堯 我所知道的唐納 蘇州雜志 2003 第二期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唐納 amp oldid 7960221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