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亦稱印刻作用,英語:stereotype),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專指人類對於某些特定類型人、事或物的一種概括的看法,看法可能是來自於同一類型的人事物之中的某一個個體給旁人的觀感。刻板印象有分為正面以及負面的觀感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並不能夠代表每個屬於這個類型的人事物都擁有這樣的特質;每個人從小教育的觀念以及生長環境也會影響人的觀念,當遇到類似獲相同的事情則會以自己的經歷反映在某件事上,而造成意見有落差形成的刻板印象,不過另一方面,雖然有一個對49個文化進行的研究顯示,民族性這種族群刻板印象,並不反映該社會成員的平均人格特質[1],但刻板印象有可能是準確的,一項研究顯示,一些種類的刻板印象有著中至高度的準確性[2],而且一些研究和後續的研究,可能會一再證實某些刻板印象的準確性[3]

一張十八世紀時荷蘭的圖畫,裡頭將亞洲、美洲及非洲的人描述成野蠻人,下方呈現的則分別是英國人、荷蘭人、德國人和法國人。

概說

刻板印象的來源大多是因為個人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某個個體所致。例如說當我們看到長得魁梧、紋身,戴黑色太陽眼鏡、臉孔嚇人且穿著黑西裝的壯漢,很可能會將他誤認為黑社會人物。又例如某電影中,主角是一般社會大眾印象下的壞人,則判定該電影為「歌頌罪惡」的影片。刻板印象愛好者容易先把世事標籤化分類,再加以對目標物的種種現象歸納,支持其原先的刻板印象。例如一位正義英雄型人物因醉酒與自己伴侶以外的女性發生性行為,令對方懷孕並誕下私生子,應該是遭「奸人所害」。

刻板印象常常是相對負面的,不過刻板印象並非全是負面的,有些刻板印象是正面的,正面的刻板印象即所謂的「正面刻板印象」(Positive stereotype)。正面刻板印象可能造成正面或負面的影響。[4]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若不客觀理解,則很難加以改變,亦可能造成同類型人的困擾,即使是正面的刻板印象,如「亞洲人數理強」、「亞斯伯格症患者很擅長且適合搞電腦程式」等,都可能對當事人造成困擾和負面影響。[4]不過,出色的公共關係手法,可以改善當事人原先給標籤的刻板印象,創造出第二印象,社會心理學又稱之為「最後印象」,例如一位富翁一生對人對己都「節儉」,意想不到原來遺囑指定,將遺產全數捐贈作慈善,感動了法官。

刻板印象在某些專制社會、或民主制度較不發達的國家也容易為有心的政治人物、政黨、或他們的支持者所利用,例如透過各種管道(媒體文宣等)普遍散佈敵對政治陣營的負面形象,或刻意宣揚有利於己身立場的事件,以便塑造本身陣營的正面刻板形象或敵方的負面刻板印象。[原創研究?]

刻板印象在我們的生活中,表示於部分的、片面的、不正常的、不完全的。然而刻板印象代表內團體(小圈子)對外團體(其他團體)成員的普遍化概論。


外顯性

外顯的刻板印象

外顯的刻板印象指的是人們有所認知且用以論斷他人的刻板印象,如果今天某甲對屬於某團體的某乙做出論斷,而某甲對於那團體有著一定的成見,那他多少能用有意識的控制來調和自己的決策偏見;然而,有意識地嘗試改變因偏見而形成的刻板印象、以達成不偏私的努力常會失敗,而這是因為人們常會低估或高估因為刻板印象而形成的偏見所致。

內隱的刻板印象

內隱的刻板印象指的是存在於一個人潛意識中、未被察覺到、不受控制的刻板印象。[5]

在社會心理學中,刻板印象指的是關於某類人或行為、且廣泛受認可的任何想法,而這種想法出現的目的,是為了要對這類人或行為所組成的群體給出一個作為整體的代表所致;[6]而這些想法可能準確地或不準確地反映事實。[7][8]在心理學以及其他領域中,有著多種不同的關於刻板印象的概念和理論,這些概念彼此有相似之處,也有相衝突之處;此外,即使在社會科學以及一些心理學的分支中,在像是對其他文化等不同團體做出假定時,刻板印象有時也有可能重現並在一些理論的框架中得到識別。[9]

與其他團體間態度的關聯

一般認為,刻板印象偏見種族主義歧視[10]是彼此相關但不同的概念,[11][12][13][14]在這其中,刻板印象常被認為是最認知性的成分,且常常在無意識的狀況下出現;偏見則更多是刻板印象的情感性成分;而歧視則是偏見回應的行為成分。[11][12][15]在這種族群間態度的三分觀點中,刻板印象反映了對歸屬不同團體的成員的預期與信念;偏見則反映了對此的情緒反應;而歧視則反映了行為。[11][12]

盡管刻板印象、偏見、和歧視相關,這三者可獨立於彼此存在,[12][16]根據丹尼爾·卡茨(Daniel Katz)和肯尼斯·布拉利(Kenneth Braly)的研究,在人們對團體的名字出現情緒性反應、將特質賦予團體成員並評估這些特質時,刻板印象可導致對種族的偏見。[13]

以下為刻板印象可能帶來的偏見效應:[8]

  • 合理化欠缺基礎的偏見或忽視
  • 不願重新思考自己的態度和行為
  • 阻止一些受刻板印象影響的團體的成員參與某些活動或領域,或在這些活動或領域中獲得成功。[17]

情境

 
Susan Fiske英语Susan Fiske等人2002年發表的《根據感受溫暖與競爭力而來的四大類刻板印象》(Four types of stereotypes resulting from combinations of perceived warmth and competence)一文的刻板印象情境模型英语Stereotype content model

刻板印象的情境指稱人們對一個團體的特性的想法的屬性,對刻板印象的研究通常關注人們對他人的想法,而非刻板印象背後的理由與機制。[18]

高爾頓·威拉德·奧爾波特等人提出的早期對刻板印象的理論假定說刻板印象必然是對外團體反感而形成的,[19][20]像例如卡茨(Katz)和布拉利(Braly)在其1933年做的經典研究中聲稱種族刻板印象必然是負面的。[18]

然而,更近期的刻板印象模型英语Stereotype content model認為,刻板印象未必是負面的,且不同刻板印象會在「溫暖」(warmth)和「競爭力」(competence)這兩個向度上有所不同,而溫暖和競爭力這兩者分別與缺乏競爭社會地位有關。不與自身所屬的內團體競爭相同資源(像例如大學空間)的團體被認為是溫暖的;而地位高的團體(像是經濟或教育上成功的團體)則被認為是有競爭力的。而外團體根據其在溫暖與競爭力高低,會引發不同的情感。[21]這模型解釋了說為何一些外團體被讚賞但不被喜愛;而其他的一些外團體被喜愛但不受尊敬。這模型已在多個國家與國際樣本上受到實證檢驗,且能可靠地預測刻板印象的情境。[19][22]

功能

早期的研究認為刻板印象只為死板、壓抑且專制的人所使用,但這主意已受到當代研究否定,當代研究認為刻板印象相當普片,且刻板印象是團體的集體信仰,也就是說屬於同樣社會團體的人會有著相同的刻板印象。[16]

現代的研究認為要徹底了解刻板印象,就要了解兩個彼此互補的認知,也就是在特定文化或次文化團體內部共享的想法,和在個人心中形成的想法。[23]

認知與社會功能間的關係

刻板印象在人際關係中有認知功能,在團體關係中也有社會功能;[8][16]若要刻板印象 發揮其社會功能,一個人必須先認同自己是團體的成員,而作為團體成員的事實也必須是這人重要的一部分。[16]克雷格·麥葛提(Craig McGarty)、羅素·斯皮爾斯(Russell Spears)和樊尚·伊澤拜(Vincent Y. Yzerbyt)等人在2002年指出,刻板印象的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最好以其彼此間的關係來理解。[24]

形成

實行

準確性

效果

刻板印象在藝術與文化中的角色

常見的刻板印象

以下為一些常見的刻板印象:

「女生心機重、喜歡在背地裡搞小動作」、「男生活潑好動、女生比較文靜」、「男主外,女主內」、「男生唸理工,女生唸人文」[25]等等都是性別刻板印象。這種印象常常造成在工作上對於性別的歧視,例如男護士或是女司機,同時亦造成人際相處上的阻礙。若將這些思想付诸實踐,即成為性別歧視。
性別刻板印象甚至會對科學研究造成錯誤,一個例子是在瑞典比爾卡發現的比爾卡女性維京戰士(Birka female Viking warrior),比爾卡女性維京戰士的墳墓剛被發掘時,人們因為墓主的戰士身分而假定墓主是男性,直到後來對墓主的骨頭的詳細研究出來後,人們才逐漸理解墓主是個女性戰士,因此古代對女性維京戰士的傳說未必是想像。
例如:「同性戀的人全部都是愛滋病患者」、「0號男同志都很女性化」、「女同志必有一方很男性化」、「男同性恋就是愛肛交」、「外表較陰柔、著重外表打扮或喜愛鍛鍊肌肉的男生就是gay」、「gay都喜歡很man身材粗曠的男生」、「雙性戀男女通吃、很好色」等等,都属于性傾向刻板印象。這種印象往往造成大眾對同性戀者的歧視。
  • 地區、國家或種族刻板印象
例如「法國與浪漫的關联」[26](法國人所厭惡的刻板印象)、「日本人都愛吃生魚片」、「美國人都很胖」、「美國人很浪費」、「非裔美國人參與零元購」、「德國人一板一眼、約會很準時」、「亞洲人是書呆子」、「亞洲人數學都很好」、「華人都会功夫」、「黑人都會彈BASS」、「韓國美女都是整形出來的」、「大陸人都很沒有水準」、「台灣人都理盲濫情」、「俄羅斯人都很粗犷豪放(『戰鬥民族』)」、「閩人狹險,楚人輕易,今二相皆閩人,二參政皆楚人,必將援引鄉黨之士,充塞朝廷,風俗何以更得淳厚?」[27]、「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28]、「鄉下人老實,城市人狡詐」等即為地區/族群刻板印象。
例如「体态肥胖的人都贪吃,体形消瘦的人有疾病。」「長得高的是哥哥,長得矮的是弟弟」、「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新的科技製造的東西永远比舊的好、比舊的有效率」、「刻板印象是不準確的」等皆為其例;另外中國大陸的男子給一些人的印象是以方形平頭為髮型且語氣粗獷,但並非代表所有中國大陸的男子皆然。
另外一些作品中會藉由外表的刻板印象來刻劃角色,像例如漫畫中的人物造型,常以尖嘴猴腮的有錢人做為壞人的形象,便是一個例子。
此外一些人對機器造型會有刻板印象。例子如下:
超級跑車等於中置後驅局佈才易保持穩定,當然早在數十年前的猛車只可以用這種笨方法,實際上新世紀的設計師可以用懸掛系統等其他巧妙的設計達到同樣效果。
早期噴射戰鬥機採用機頭進氣的佈局,所以是沒有雷達的,實際上早在五十年代初的F-86已經擁有雷達,而二十一世紀經現代化改裝過的米格-21,甚至可以發射引導中程空對空導彈作超視距空戰
  • 喜好刻板印象
例如:「看獵奇向內容的人都是邪惡且殘酷的心理變態」、「熱愛運動的男性身心健康」、「懂音樂的男性就是很有氣質」、「喜歡動物的女性都心地善良」、「喜歡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喜歡動漫電玩的是性犯罪和暴力犯罪的預備軍」等就是對擁有個別興趣的人的刻板印象。事實上,即使擁有共同興趣的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
政黨報紙或人物簡單分為左派右派自由派保守派泛藍泛綠台灣)或是民主派建制派香港),或是將特定政黨或政治立場(如前述的那些及擁、反核、支持墮胎、反對墮胎、支持多元成家、反對多元成家等)以及相關人士掛上「暴力」、「一高二低」、「不理性」、「理盲濫情」、「偽善」、「沒同理心」、「偏激」、「保守」或其他各種的標籤。
如把年紀較大的女性等同於強氣,一同稱為御姐,或認為「老一輩的老闆的都是慣老闆」、「老人思想古板,不願接受新觀念」,或者是「小孩子办不好事」、「年輕人只會嘴砲」。
  • 身份或社經地位刻板印象
如「唸理工科的男生都很宅」、「公務員很混」、「亞斯伯格症患者都是數學天才、善於電腦程式」、「現實的人沒有夢想」、「充滿幻想的人不現實、很單純、沒什麼心機」、「商人重利輕別離」、「人權團體對中國一直存有偏見」、「中國很落後」、「信仰虔誠的人都是好人」、「常讀宗教經典的人都是信仰虔誠的人」、「法律人冷酷無情」、「媒體只会对真相进行选择性报导,引导舆论风向」等即是其例。

參考

  1.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775052/
  2. ^ 存档副本. [2018-07-24]. (原始内容于2020-12-19). 
  3. ^ 存档副本. [2018-07-24]. (原始内容于2020-11-21). 
  4. ^ 4.0 4.1 Czopp, Alexander M.; Kay, Aaron C.; Cheryan, Sapna. Positive Stereotypes Are Pervasive and Powerful.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5-07-01, 10 (4): 451–463. ISSN 1745-6916. PMID 26177947. doi:10.1177/1745691615588091 (英语). 
  5. ^ . implicit.harvard.edu. [14 April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5). 
  6. ^ McGarty, Craig; Yzerbyt, Vincent Y.; Spears, Russel. (PDF). Stereotypes as explanations: The formation of meaningful beliefs about social group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1–15 [2022-03-04]. ISBN 978-0-521-80047-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2-11). 
  7. ^ Judd, Charles M.; Park, Bernadette. Definition and assessment of accuracy in social stereotypes.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3, 100 (1): 109–128. PMID 8426877. doi:10.1037/0033-295X.100.1.109. 
  8. ^ 8.0 8.1 8.2 Cox, William T. L.; Abramson, Lyn Y.; Devine, Patricia G.; Hollon, Steven D. (PDF).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2, 7 (5): 427–449. PMID 26168502. S2CID 1512121. doi:10.1177/17456916124552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3 December 2013). 
  9. ^ Chakkarath, Pradeep. . Psychological Studies. 2010, 55 (1): 18–25 [2022-03-04]. S2CID 144061506. doi:10.1007/s12646-010-00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10. ^ Vega, Tanzina. . CNNMoney. [26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11. ^ 11.0 11.1 11.2 Fiske, Susan T. . Gilbert, Daniel T.; Fiske, Susan T.; Lindzey, Gardner (编).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Two 4th. Boston, Mass.: McGraw-Hill. 1998: 357 [2022-03-04]. ISBN 978-0-19-52137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6). 
  12. ^ 12.0 12.1 12.2 12.3 Denmark, Florence L. . Weiner, Irving B.; Craigheaid, W. Edward (编). The Corsini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Three 4th. Hoboken, N.J.: John Wiley. 2010: 1277 [2022-03-04]. ISBN 978-0-470-479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6). 
  13. ^ 13.0 13.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Katz & Braly (1935)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4.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Oakes et al. (1994)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5. ^ Devine, Patricia G.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9, 56 (1): 5–18 [202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16. ^ 16.0 16.1 16.2 16.3 Tajfel, Henri. Social stereotypes and social groups. Turner, John C.; Giles, Howard (编). Intergroup behaviour. Oxford: Blackwell. 1981: 144–167. ISBN 978-0-631-11711-7. 
  17. ^ Tilcsik, András. Pride and Prejudice: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against Openly Gay 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011, 117 (2): 586–626. PMID 22268247. S2CID 23542996. doi:10.1086/661653. hdl:1807/34998. 
  18. ^ 18.0 18.1 Operario, Don; Fiske, Susan T. Stereotypes: Content, Structures, Processes, and Context. Brown, Rupert; Gaertner, Samuel L (编). Blackwell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Intergroup Processes. Malden, MA: Blackwell. 2003: 22–44. ISBN 978-1-4051-0654-2. 
  19. ^ 19.0 19.1 Fiske, Susan T.; Cuddy, Amy J. C.; Glick, Peter; Xu, Jun. A Model of (Often Mixed) Stereotype Content: Competence and Warmth Respectively Follow From Perceived Status and Competition (PDF).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2, 82 (6): 878–902. CiteSeerX 10.1.1.320.4001 . PMID 12051578. doi:10.1037/0022-3514.82.6.878. 
  20. ^ Cuddy, Amy J. C.; Fiske, Susan T. Doddering But Dear: Process, Content, and Function in Stereotyping of Older Persons. Nelson, Todd D (编). Ageism: Stereotyping and Prejudice against Older Person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2002: 7–8. ISBN 978-0-262-14077-5. 
  21. ^ Dovidio, John F.; Gaertner, Samuel L. Intergroup Bias. Susan T., Fiske; Gilbert, Daniel T.; Lindzey, Gardner (编).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Two 5th. Hooboken, N.J.: John Wiley. 2010: 1085. ISBN 978-0-470-13747-5. 
  22. ^ Cuddy, Amy J. C.; et al. Stereotype content model across cultures: Towards universal similarities and some differences (PDF).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9, 48 (1): 1–33. PMC 3912751 . PMID 19178758. doi:10.1348/014466608X314935. 
  23. ^ Macrae CN, Stangor C, Hewstone M. (eds.) "Stereotypes and stereotyping." 1995, p. 4
  24. ^ McGarty, Craig; Spears, Russel; Yzerbyt, Vincent Y. Conclusion: stereotypes are selective, variable and contested explanations. Stereotypes as explanations: The formation of meaningful beliefs about social groups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186–199. ISBN 978-0-521-80047-1. 
  25. ^ 張德齡. 洪蘭:讀女校可以打破「男生讀理工、女生念人文」的刻板印象. 商業周刊 - 商周.com. 2016-05-26 [2017-09-05]. (原始内容于2019-05-16). 
  26. ^ 謝芷霖. 醒醒啊!法國跟你想的不一樣. 天下雜誌. 2016-08-06 [2017-08-03]. (原始内容于2020-04-01) (中文(臺灣)). 
  27. ^ 《續資治通鑑》卷67. 
  28. ^ 屈原列傳. 《史記》. 

參見

刻板印象,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14年2月3日,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2月3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亦稱印刻作用, 英語, stereotype, 是一個社會學術語, 專指人類對於某些特定類型人, 事或物的一種概.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14年2月3日 请协助補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2月3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刻板印象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刻板印象 亦稱印刻作用 英語 stereotype 是一個社會學術語 專指人類對於某些特定類型人 事或物的一種概括的看法 看法可能是來自於同一類型的人事物之中的某一個個體給旁人的觀感 刻板印象有分為正面以及負面的觀感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並不能夠代表每個屬於這個類型的人事物都擁有這樣的特質 每個人從小教育的觀念以及生長環境也會影響人的觀念 當遇到類似獲相同的事情則會以自己的經歷反映在某件事上 而造成意見有落差形成的刻板印象 不過另一方面 雖然有一個對49個文化進行的研究顯示 民族性這種族群刻板印象 並不反映該社會成員的平均人格特質 1 但刻板印象有可能是準確的 一項研究顯示 一些種類的刻板印象有著中至高度的準確性 2 而且一些研究和後續的研究 可能會一再證實某些刻板印象的準確性 3 一張十八世紀時荷蘭的圖畫 裡頭將亞洲 美洲及非洲的人描述成野蠻人 下方呈現的則分別是英國人 荷蘭人 德國人和法國人 目录 1 概說 2 外顯性 2 1 外顯的刻板印象 2 2 內隱的刻板印象 3 與其他團體間態度的關聯 4 情境 5 功能 5 1 認知與社會功能間的關係 6 形成 7 實行 8 準確性 9 效果 10 刻板印象在藝術與文化中的角色 11 常見的刻板印象 12 參考 13 參見概說 编辑刻板印象的來源大多是因為個人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某個個體所致 例如說當我們看到長得魁梧 紋身 戴黑色太陽眼鏡 臉孔嚇人且穿著黑西裝的壯漢 很可能會將他誤認為黑社會人物 又例如某電影中 主角是一般社會大眾印象下的壞人 則判定該電影為 歌頌罪惡 的影片 刻板印象愛好者容易先把世事標籤化分類 再加以對目標物的種種現象歸納 支持其原先的刻板印象 例如一位正義英雄型人物因醉酒與自己伴侶以外的女性發生性行為 令對方懷孕並誕下私生子 應該是遭 奸人所害 刻板印象常常是相對負面的 不過刻板印象並非全是負面的 有些刻板印象是正面的 正面的刻板印象即所謂的 正面刻板印象 Positive stereotype 正面刻板印象可能造成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4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 若不客觀理解 則很難加以改變 亦可能造成同類型人的困擾 即使是正面的刻板印象 如 亞洲人數理強 亞斯伯格症患者很擅長且適合搞電腦程式 等 都可能對當事人造成困擾和負面影響 4 不過 出色的公共關係手法 可以改善當事人原先給標籤的刻板印象 創造出第二印象 社會心理學又稱之為 最後印象 例如一位富翁一生對人對己都 節儉 意想不到原來遺囑指定 將遺產全數捐贈作慈善 感動了法官 刻板印象在某些專制社會 或民主制度較不發達的國家也容易為有心的政治人物 政黨 或他們的支持者所利用 例如透過各種管道 媒體 文宣等 普遍散佈敵對政治陣營的負面形象 或刻意宣揚有利於己身立場的事件 以便塑造本身陣營的正面刻板形象或敵方的負面刻板印象 原創研究 刻板印象在我們的生活中 表示於部分的 片面的 不正常的 不完全的 然而刻板印象代表內團體 小圈子 對外團體 其他團體 成員的普遍化概論 外顯性 编辑外顯的刻板印象 编辑 外顯的刻板印象指的是人們有所認知且用以論斷他人的刻板印象 如果今天某甲對屬於某團體的某乙做出論斷 而某甲對於那團體有著一定的成見 那他多少能用有意識的控制來調和自己的決策偏見 然而 有意識地嘗試改變因偏見而形成的刻板印象 以達成不偏私的努力常會失敗 而這是因為人們常會低估或高估因為刻板印象而形成的偏見所致 內隱的刻板印象 编辑 內隱的刻板印象指的是存在於一個人潛意識中 未被察覺到 不受控制的刻板印象 5 在社會心理學中 刻板印象指的是關於某類人或行為 且廣泛受認可的任何想法 而這種想法出現的目的 是為了要對這類人或行為所組成的群體給出一個作為整體的代表所致 6 而這些想法可能準確地或不準確地反映事實 7 8 在心理學以及其他領域中 有著多種不同的關於刻板印象的概念和理論 這些概念彼此有相似之處 也有相衝突之處 此外 即使在社會科學以及一些心理學的分支中 在像是對其他文化等不同團體做出假定時 刻板印象有時也有可能重現並在一些理論的框架中得到識別 9 與其他團體間態度的關聯 编辑一般認為 刻板印象 偏見 種族主義和歧視等 10 是彼此相關但不同的概念 11 12 13 14 在這其中 刻板印象常被認為是最認知性的成分 且常常在無意識的狀況下出現 偏見則更多是刻板印象的情感性成分 而歧視則是偏見回應的行為成分 11 12 15 在這種族群間態度的三分觀點中 刻板印象反映了對歸屬不同團體的成員的預期與信念 偏見則反映了對此的情緒反應 而歧視則反映了行為 11 12 盡管刻板印象 偏見 和歧視相關 這三者可獨立於彼此存在 12 16 根據丹尼爾 卡茨 Daniel Katz 和肯尼斯 布拉利 Kenneth Braly 的研究 在人們對團體的名字出現情緒性反應 將特質賦予團體成員並評估這些特質時 刻板印象可導致對種族的偏見 13 以下為刻板印象可能帶來的偏見效應 8 合理化欠缺基礎的偏見或忽視 不願重新思考自己的態度和行為 阻止一些受刻板印象影響的團體的成員參與某些活動或領域 或在這些活動或領域中獲得成功 17 情境 编辑 Susan Fiske 英语 Susan Fiske 等人2002年發表的 根據感受溫暖與競爭力而來的四大類刻板印象 Four types of stereotypes resulting from combinations of perceived warmth and competence 一文的刻板印象情境模型 英语 Stereotype content model 刻板印象的情境指稱人們對一個團體的特性的想法的屬性 對刻板印象的研究通常關注人們對他人的想法 而非刻板印象背後的理由與機制 18 高爾頓 威拉德 奧爾波特等人提出的早期對刻板印象的理論假定說刻板印象必然是對外團體的反感而形成的 19 20 像例如卡茨 Katz 和布拉利 Braly 在其1933年做的經典研究中聲稱種族刻板印象必然是負面的 18 然而 更近期的刻板印象模型 英语 Stereotype content model 認為 刻板印象未必是負面的 且不同刻板印象會在 溫暖 warmth 和 競爭力 competence 這兩個向度上有所不同 而溫暖和競爭力這兩者分別與缺乏競爭與社會地位有關 不與自身所屬的內團體競爭相同資源 像例如大學空間 的團體被認為是溫暖的 而地位高的團體 像是經濟或教育上成功的團體 則被認為是有競爭力的 而外團體根據其在溫暖與競爭力高低 會引發不同的情感 21 這模型解釋了說為何一些外團體被讚賞但不被喜愛 而其他的一些外團體被喜愛但不受尊敬 這模型已在多個國家與國際樣本上受到實證檢驗 且能可靠地預測刻板印象的情境 19 22 功能 编辑早期的研究認為刻板印象只為死板 壓抑且專制的人所使用 但這主意已受到當代研究否定 當代研究認為刻板印象相當普片 且刻板印象是團體的集體信仰 也就是說屬於同樣社會團體的人會有著相同的刻板印象 16 現代的研究認為要徹底了解刻板印象 就要了解兩個彼此互補的認知 也就是在特定文化或次文化團體內部共享的想法 和在個人心中形成的想法 23 認知與社會功能間的關係 编辑 刻板印象在人際關係中有認知功能 在團體關係中也有社會功能 8 16 若要刻板印象 發揮其社會功能 一個人必須先認同自己是團體的成員 而作為團體成員的事實也必須是這人重要的一部分 16 克雷格 麥葛提 Craig McGarty 羅素 斯皮爾斯 Russell Spears 和樊尚 伊澤拜 Vincent Y Yzerbyt 等人在2002年指出 刻板印象的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最好以其彼此間的關係來理解 24 形成 编辑實行 编辑準確性 编辑效果 编辑刻板印象在藝術與文化中的角色 编辑常見的刻板印象 编辑以下為一些常見的刻板印象 性別偏見 性別刻板印象 更多信息 性別角色 女生心機重 喜歡在背地裡搞小動作 男生活潑好動 女生比較文靜 男主外 女主內 男生唸理工 女生唸人文 25 等等都是性別刻板印象 這種印象常常造成在工作上對於性別的歧視 例如男護士或是女司機 同時亦造成人際相處上的阻礙 若將這些思想付诸實踐 即成為性別歧視 性別刻板印象甚至會對科學研究造成錯誤 一個例子是在瑞典比爾卡發現的比爾卡女性維京戰士 Birka female Viking warrior 比爾卡女性維京戰士的墳墓剛被發掘時 人們因為墓主的戰士身分而假定墓主是男性 直到後來對墓主的骨頭的詳細研究出來後 人們才逐漸理解墓主是個女性戰士 因此古代對女性維京戰士的傳說未必是想像 性傾向刻板印象例如 同性戀的人全部都是愛滋病患者 0號男同志都很女性化 女同志必有一方很男性化 男同性恋就是愛肛交 外表較陰柔 著重外表打扮或喜愛鍛鍊肌肉的男生就是gay gay都喜歡很man身材粗曠的男生 雙性戀男女通吃 很好色 等等 都属于性傾向刻板印象 這種印象往往造成大眾對同性戀者的歧視 地區 國家或種族刻板印象更多信息 族群刻板印象 例如 法國與浪漫的關联 26 法國人所厭惡的刻板印象 日本人都愛吃生魚片 美國人都很胖 美國人很浪費 非裔美國人參與零元購 德國人一板一眼 約會很準時 亞洲人是書呆子 亞洲人數學都很好 華人都会功夫 黑人都會彈BASS 韓國美女都是整形出來的 大陸人都很沒有水準 台灣人都理盲濫情 俄羅斯人都很粗犷豪放 戰鬥民族 閩人狹險 楚人輕易 今二相皆閩人 二參政皆楚人 必將援引鄉黨之士 充塞朝廷 風俗何以更得淳厚 27 秦 虎狼之國 不可信 不如毋行 28 鄉下人老實 城市人狡詐 等即為地區 族群刻板印象 外表刻板印象更多信息 外貌魅力偏見 例如 体态肥胖的人都贪吃 体形消瘦的人有疾病 長得高的是哥哥 長得矮的是弟弟 頭腦簡單 四肢發達 新的科技製造的東西永远比舊的好 比舊的有效率 刻板印象是不準確的 等皆為其例 另外中國大陸的男子給一些人的印象是以方形平頭為髮型且語氣粗獷 但並非代表所有中國大陸的男子皆然 另外一些作品中會藉由外表的刻板印象來刻劃角色 像例如漫畫中的人物造型 常以尖嘴猴腮的有錢人做為壞人的形象 便是一個例子 此外一些人對機器造型會有刻板印象 例子如下 超級跑車等於中置後驅局佈才易保持穩定 當然早在數十年前的猛車只可以用這種笨方法 實際上新世紀的設計師可以用懸掛系統等其他巧妙的設計達到同樣效果 早期噴射戰鬥機採用機頭進氣的佈局 所以是沒有雷達的 實際上早在五十年代初的F 86已經擁有雷達 而二十一世紀經現代化改裝過的米格 21 甚至可以發射引導中程空對空導彈作超視距空戰 dd 喜好刻板印象例如 看獵奇向內容的人都是邪惡且殘酷的心理變態 熱愛運動的男性身心健康 懂音樂的男性就是很有氣質 喜歡動物的女性都心地善良 喜歡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喜歡動漫電玩的是性犯罪和暴力犯罪的預備軍 等就是對擁有個別興趣的人的刻板印象 事實上 即使擁有共同興趣的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 不能一概而論 政治刻板印象把政黨 報紙或人物簡單分為左派 右派 自由派 保守派 泛藍 泛綠 台灣 或是民主派 建制派 香港 或是將特定政黨或政治立場 如前述的那些及擁核 反核 支持墮胎 反對墮胎 支持多元成家 反對多元成家等 以及相關人士掛上 暴力 一高二低 不理性 理盲濫情 偽善 沒同理心 偏激 保守 或其他各種的標籤 年齡刻板印象如把年紀較大的女性等同於強氣 一同稱為御姐 或認為 老一輩的老闆的都是慣老闆 老人思想古板 不願接受新觀念 或者是 小孩子办不好事 年輕人只會嘴砲 身份或社經地位刻板印象如 唸理工科的男生都很宅 公務員很混 亞斯伯格症患者都是數學天才 善於電腦程式 現實的人沒有夢想 充滿幻想的人不現實 很單純 沒什麼心機 商人重利輕別離 人權團體對中國一直存有偏見 中國很落後 信仰虔誠的人都是好人 常讀宗教經典的人都是信仰虔誠的人 法律人冷酷無情 媒體只会对真相进行选择性报导 引导舆论风向 等即是其例 參考 编辑 https www ncbi nlm nih gov pmc articles PMC2775052 存档副本 2018 07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19 存档副本 2018 07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21 4 0 4 1 Czopp Alexander M Kay Aaron C Cheryan Sapna Positive Stereotypes Are Pervasive and Powerful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5 07 01 10 4 451 463 ISSN 1745 6916 PMID 26177947 doi 10 1177 1745691615588091 英语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implicit harvard edu 14 April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3 25 McGarty Craig Yzerbyt Vincent Y Spears Russel Social cultural and cognitive factors in stereotype formation PDF Stereotypes as explanations The formation of meaningful beliefs about social group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1 15 2022 03 04 ISBN 978 0 521 80047 1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7 02 11 Judd Charles M Park Bernadette Definition and assessment of accuracy in social stereotypes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3 100 1 109 128 PMID 8426877 doi 10 1037 0033 295X 100 1 109 8 0 8 1 8 2 Cox William T L Abramson Lyn Y Devine Patricia G Hollon Steven D Stereotypes Prejudice and Depression The Integrated Perspective PDF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2 7 5 427 449 PMID 26168502 S2CID 1512121 doi 10 1177 1745691612455204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3 December 2013 Chakkarath Pradeep Stereotypes in social psychology The West East differenti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Western traditions of thought Psychological Studies 2010 55 1 18 25 2022 03 04 S2CID 144061506 doi 10 1007 s12646 010 0002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12 Vega Tanzina Working while brown What discrimination looks like now CNNMoney 26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12 11 0 11 1 11 2 Fiske Susan T Stereotyping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Gilbert Daniel T Fiske Susan T Lindzey Gardner 编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Two 4th Boston Mass McGraw Hill 1998 357 2022 03 04 ISBN 978 0 19 521376 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06 12 0 12 1 12 2 12 3 Denmark Florence L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Weiner Irving B Craigheaid W Edward 编 The Corsini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Three 4th Hoboken N J John Wiley 2010 1277 2022 03 04 ISBN 978 0 470 47921 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06 13 0 13 1 引用错误 没有为名为Katz amp Braly 1935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引用错误 没有为名为Oakes et al 1994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Devine Patricia G Stereotypes and Prejudice Their Automatic and Controlled Compon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9 56 1 5 18 2022 03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13 16 0 16 1 16 2 16 3 Tajfel Henri Social stereotypes and social groups Turner John C Giles Howard 编 Intergroup behaviour Oxford Blackwell 1981 144 167 ISBN 978 0 631 11711 7 Tilcsik Andras Pride and Prejudice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against Openly Gay 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011 117 2 586 626 PMID 22268247 S2CID 23542996 doi 10 1086 661653 hdl 1807 34998 18 0 18 1 Operario Don Fiske Susan T Stereotypes Content Structures Processes and Context Brown Rupert Gaertner Samuel L 编 Blackwell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Intergroup Processes Malden MA Blackwell 2003 22 44 ISBN 978 1 4051 0654 2 19 0 19 1 Fiske Susan T Cuddy Amy J C Glick Peter Xu Jun A Model of Often Mixed Stereotype Content Competence and Warmth Respectively Follow From Perceived Status and Competition PDF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2 82 6 878 902 CiteSeerX 10 1 1 320 4001 PMID 12051578 doi 10 1037 0022 3514 82 6 878 Cuddy Amy J C Fiske Susan T Doddering But Dear Process Content and Function in Stereotyping of Older Persons Nelson Todd D 编 Ageism Stereotyping and Prejudice against Older Person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2002 7 8 ISBN 978 0 262 14077 5 Dovidio John F Gaertner Samuel L Intergroup Bias Susan T Fiske Gilbert Daniel T Lindzey Gardner 编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Two 5th Hooboken N J John Wiley 2010 1085 ISBN 978 0 470 13747 5 Cuddy Amy J C et al Stereotype content model across cultures Towards universal similarities and some differences PDF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9 48 1 1 33 PMC 3912751 PMID 19178758 doi 10 1348 014466608X314935 Macrae CN Stangor C Hewstone M eds Stereotypes and stereotyping 1995 p 4 McGarty Craig Spears Russel Yzerbyt Vincent Y Conclusion stereotypes are selective variable and contested explanations Stereotypes as explanations The formation of meaningful beliefs about social group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186 199 ISBN 978 0 521 80047 1 張德齡 洪蘭 讀女校可以打破 男生讀理工 女生念人文 的刻板印象 商業周刊 商周 com 2016 05 26 2017 09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16 謝芷霖 醒醒啊 法國跟你想的不一樣 天下雜誌 2016 08 06 2017 08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01 中文 臺灣 續資治通鑑 卷67 屈原列傳 史記 參見 编辑偏見 成見威脅 族群刻板印象 歧視 種族歧視 性別歧視主義 標籤效應 定型角色 台灣媒體亂象 假合取 關聯謬誤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刻板印象 amp oldid 7310913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