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內心獨白

内心独白(Internal monologue) ,也称为自我对话(Self-talk)內在語言(Inner speech) ,是一个人的内在的声音,在有意识时提供思想上的口頭独白[1]通常与一个人的自我联系在一起。在规划、解决问题、自我反思自我形象批判性思维情感[2]默讀(在脑海中阅读)時尤为重要。此外,它与许多精神障碍有关,例如抑郁症。而像是认知行为疗法等治疗方法 ,會策略地调节认知行为以减轻症状。内心独白可能反映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信念。 [1]

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认为內在語言来自外部,像是精神分裂症幻听 。另外,并非所有人都有口語的内心独白。自由流动的思想和经验(无论是不是口語的)都被称为意识流 ,意识流也可以指文学中的相关技术

列夫维果茨基的儿童发展理论指出,內在語言的雛形出現在童年時期的自我中心語言(egocentric speech)或私語(private speech)中。 [3]

与自我的关系

內在語言与自我概念息息相关,而儿童的自我概念发展也与语言发展有著緊密關聯。 [4]然而,有些内心独白或內在聲音的例子被认为是在自我之外,例如幻听[5]消极或批判的思想會概念化,成为内在批評及某种天外之音英语Interior locution[6] [7]这是被称为「思想插入」的一种错觉[8]

良心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内在声音」。

没有内心独白

並不是每个人都经历過内心独白。大多数人报告,至少在某些时候不會经历内心独白。 [9]根據研究,人們體驗到內部獨白的頻率有很大的差異,有些人很少或根本沒有這種體驗。[10]这在幼兒中尤为普遍,他們更傾向使用視覺思維而不是內心言語,尚不清楚這是由於缺乏內心言語,還是內省發展不充分所致[11]。這也被引用为「思维语言假设」的证据,该假设提出了大脑有個潛在的语言,也稱為「心理語言」(mentalese)(不同於母语的概念)。 [12]

目的

一项研究发现,内在语言最常见于涉及自我调节(例如计划和解决问题),自我反思(例如情绪,自我激励,外表,行为/表现和自传)以及批判性思维(例如评估、评判和批评)。 [13]

发展

20世纪20年代,瑞士发展心理学家尚·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一种观点,自我中心語言(大声對自己說話)是說話的最初形式,从中會发展出“社會性語言”,而自我中心語言會隨著儿童长大而消失。 [14]在20世纪30年代,俄罗斯心理学家利維·維谷斯基提出了相反看法,他認為自我中心語言从社會性語言发展而来,成为一种内心独白,而不是消失。 [15]这种解释已被广泛接受,并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 [3] [16]

內在語言發端於社会的想法暗示著「内心对话 」的可能性,也就是一种“与自己内部合作”的形式。 [17] [18]然而,维果茨基认为內在語言具有自己的句法特点,与口头语言相比,會大量使用缩写和省略(与书面语言相比更是如此)。 [19]

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1998)寫道,“出於更為私人的目的,像是內在表現(inner display)、自我檢查、自我批評,社會性語言特別容易被選擇”,而對於這個結論,其他人則持有不同的理由。 [20]

神经学相关

內心独白的概念并不新鲜,但fMRI的出现使得研究人员能够藉由觀察局部的大脑活动,從而更好地理解内在語言的机制,

研究揭示了內心对话与內心独白在神经激活的差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內心独白激活颞上回和左额下回 ,这是在任何语言都會被激活的标准语言系统。然而,內心对话指出了几个额外的神经区域。研究表明,重叠区域与思考其他人內心有关。

关于內在語言的研究,Fernyhough说:「内在语言的新科学告诉我们,它完全不是孤立的过程。大部分自我对话的能力来自于在不同观点之间协调对话的方式。 」基于功能医学成像的解释,Fernyhough认为内部对话的语言系统与社会认知系统的一部分(位于右半球,靠近颞叶顶叶交叉点的位置)相结合。神经成像似乎支持维果茨基的理论,即当个人与自己交谈时,如同他们正在进行实际的对话。有趣的是,个体并没有表现出与沉默独白相同的神经激活安排。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支持这两个大脑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已顯示内在语言遠在颞横回的颞叶就有更重要的激活。

然而,必须谨慎地采用神经成像的结果,因为自发的內在語言与根据需求所激活的大脑区域不同。在研究中,要求个体根据需求与自己交谈,这与一个人心中内在语言的自然发展不同。内心独白的概念是一个难以捉摸的研究,并且对未来的研究有许多主观的影响。

參見

参考文獻

  1. ^ 1.0 1.1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asics/self-talk
  2. ^ Beck, AT (2008) "The Evolution of the Cognitive Model of Depression and Its Neurobiological Correlates". Am J Psychiatry 165:969–977.
  3. ^ 3.0 3.1 David David Reed Shaffer; Katherine Kipp.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 Adolescence: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Cengage Learning. 2010: 290 [2019-08-12]. ISBN 978-0-495-60171-5. (原始内容于2020-09-30).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ShafferKipp2010”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4. ^ Cameron, Claire. What Happens When You Can’t Talk to Yourself?. Nautilus. 19 November 2015 [21 December 2018]. (原始内容于2020-11-08). 
  5. ^ Moseley, Peter. Talking to ourselves: the science of the little voice in your head. The Guardian. 21 August 2014 [21 December 2018]. (原始内容于2020-11-08). 
  6. ^ Michal Beth Dinkler. Silent Statements: Narra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peech and Silence in the Gospel of Luke. De Gruyter. 14 October 2013: 124 [2019-08-12]. ISBN 978-3-11-033114-1. (原始内容于2020-09-30). 
  7. ^ Nicky Hallett. The Senses in Religious Communities, 1600–1800: Early Modern 'Convents of Pleasure'. Routledge. 3 March 2016: 50 [2019-08-12]. ISBN 978-1-317-01633-5. (原始内容于2020-08-03). 
  8. ^ Martin, J.R. Out of Nowhere: Thought Insertion, Ownership and Context-Integration. Conscious and Cognition. 2013, 22 (1): 111–122. PMID 23262256. doi:10.1016/j.concog.2012.11.012. 
  9. ^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pristine-inner-experience
  10. ^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pristine-inner-experience/201110/not-everyone-conducts-inner-speech
  11. ^ Charles Fernyhough. . Profile Books. 14 April 2016 [2020-10-12]. ISBN 978-1-78283-07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8). The child was asked questions like, ‘Is she just thinking, up in her head, or is she also saying things to herself, up in her head?’ The 6-and 7-year-olds acknowledged that inner speech was probably going on, but the 4-year-olds were much less likely to do so. In a second experiment, children were given a task designed specifically to elicit inner speech, such as thinking silently about how their own name sounded. Forty per cent of 4-year-olds and 55 per cent of 5-year-olds admitted to having used inner speech rather than a visual method for getting the answer, figures tha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equivalent scores for adults.  (chapter 4 "Two Cars")
  12. ^ Charles Fernyhough. The Voices Within: The History and Science of How We Talk to Ourselves. Profile Books. 14 April 2016 [2019-08-12]. ISBN 978-1-78283-078-8. (原始内容于2020-08-20). 
  13. ^ Morin, Alain; Duhnych, Christina; Racy, Famira. Self-reported inner speech use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May 2018, 32 (3): 376–382. doi:10.1002/acp.3404. 
  14. ^ Dorrit Cohn. Transparent Minds: Narrative Modes for Presenting Consciousness in Fic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8: 95– [2019-08-12]. ISBN 978-0-691-10156-9. (原始内容于2020-08-03). 
  15. ^ David Punter. Writing the Passions. Routledge. 19 September 2014: 183 [2019-08-12]. ISBN 978-1-317-88447-7. (原始内容于2020-08-03). 
  16. ^ Jones, Simon R.; Fernyhough, Charles. Thought as action: Inner speech, self-monitoring, and auditory verbal hallucinations (PDF).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June 2007, 16 (2): 391–9 [2020-12-19]. PMID 16464616. doi:10.1016/j.concog.2005.12.003. (原始内容 (PDF)于2018-07-13). 
  17. ^ Peter Lloyd; Charles Fernyhough. Lev Vygotsky: Critical Assessments. Taylor & Francis. 1999: 375 [2019-08-12]. ISBN 978-0-415-11152-2. (原始内容于2020-08-03). 
  18. ^ Maria C.M. de Guerrero. Inner Speech - L2: Thinking Words in a Second Language.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30 March 2006: 37 [2019-08-12]. ISBN 978-0-387-24578-2. (原始内容于2020-08-03). 
  19. ^ Vygotsky, L. S. Thinking and Speech (PDF). 1934: 203 [2019-08-12]. (原始内容 (PDF)于2020-08-01) (英语). 
  20. ^ Peter Langland-Hassan; Agustin Vicente. Inner Speech: New Voic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 October 2018: 21–22 [2019-08-12]. ISBN 978-0-19-879664-0. (原始内容于2020-08-03). 

內心獨白, 内心独白, internal, monologue, 也称为自我对话, self, talk, 或內在語言, inner, speech, 是一个人的内在的声音, 在有意识时提供思想上的口頭独白, 通常与一个人的自我联系在一起, 在规划, 解决问题, 自我反思, 自我形象, 批判性思维, 情感, 和默讀, 在脑海中阅读, 時尤为重要, 此外, 它与许多精神障碍有关, 例如抑郁症, 而像是认知行为疗法等治疗方法, 會策略地调节认知行为以减轻症状, 内心独白可能反映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信念, 某些情况下, 人. 内心独白 Internal monologue 也称为自我对话 Self talk 或內在語言 Inner speech 是一个人的内在的声音 在有意识时提供思想上的口頭独白 1 通常与一个人的自我联系在一起 在规划 解决问题 自我反思 自我形象 批判性思维 情感 2 和默讀 在脑海中阅读 時尤为重要 此外 它与许多精神障碍有关 例如抑郁症 而像是认知行为疗法等治疗方法 會策略地调节认知行为以减轻症状 内心独白可能反映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信念 1 某些情况下 人们可能会认为內在語言来自外部 像是精神分裂症的幻听 另外 并非所有人都有口語的内心独白 自由流动的思想和经验 无论是不是口語的 都被称为意识流 意识流也可以指文学中的相关技术 列夫维果茨基的儿童发展理论指出 內在語言的雛形出現在童年時期的自我中心語言 egocentric speech 或私語 private speech 中 3 目录 1 与自我的关系 1 1 没有内心独白 2 目的 2 1 发展 3 神经学相关 4 參見 5 参考文獻与自我的关系 编辑內在語言与自我概念息息相关 而儿童的自我概念发展也与语言发展有著緊密關聯 4 然而 有些内心独白或內在聲音的例子被认为是在自我之外 例如幻听 5 消极或批判的思想會概念化 成为内在批評及某种天外之音 英语 Interior locution 6 7 这是被称为 思想插入 的一种错觉 8 良心常常被认为是一种 内在声音 没有内心独白 编辑 並不是每个人都经历過内心独白 大多数人报告 至少在某些时候不會经历内心独白 9 根據研究 人們體驗到內部獨白的頻率有很大的差異 有些人很少或根本沒有這種體驗 10 这在幼兒中尤为普遍 他們更傾向使用視覺思維而不是內心言語 尚不清楚這是由於缺乏內心言語 還是內省發展不充分所致 11 這也被引用为 思维语言假设 的证据 该假设提出了大脑有個潛在的语言 也稱為 心理語言 mentalese 不同於母语的概念 12 目的 编辑一项研究发现 内在语言最常见于涉及自我调节 例如计划和解决问题 自我反思 例如情绪 自我激励 外表 行为 表现和自传 以及批判性思维 例如评估 评判和批评 13 发展 编辑 20世纪20年代 瑞士发展心理学家尚 皮亚杰 Jean Piaget 提出一种观点 自我中心語言 大声對自己說話 是說話的最初形式 从中會发展出 社會性語言 而自我中心語言會隨著儿童长大而消失 14 在20世纪30年代 俄罗斯心理学家利維 維谷斯基提出了相反看法 他認為自我中心語言从社會性語言发展而来 成为一种内心独白 而不是消失 15 这种解释已被广泛接受 并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 3 16 內在語言發端於社会的想法暗示著 内心对话 的可能性 也就是一种 与自己内部合作 的形式 17 18 然而 维果茨基认为內在語言具有自己的句法特点 与口头语言相比 會大量使用缩写和省略 与书面语言相比更是如此 19 安迪 克拉克 Andy Clark 1998 寫道 出於更為私人的目的 像是內在表現 inner display 自我檢查 自我批評 社會性語言特別容易被選擇 而對於這個結論 其他人則持有不同的理由 20 神经学相关 编辑內心独白的概念并不新鲜 但fMRI的出现使得研究人员能够藉由觀察局部的大脑活动 從而更好地理解内在語言的机制 研究揭示了內心对话与內心独白在神经激活的差异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 內心独白激活颞上回和左额下回 这是在任何语言都會被激活的标准语言系统 然而 內心对话指出了几个额外的神经区域 研究表明 重叠区域与思考其他人內心有关 关于內在語言的研究 Fernyhough说 内在语言的新科学告诉我们 它完全不是孤立的过程 大部分自我对话的能力来自于在不同观点之间协调对话的方式 基于功能医学成像的解释 Fernyhough认为内部对话的语言系统与社会认知系统的一部分 位于右半球 靠近颞叶和顶叶交叉点的位置 相结合 神经成像似乎支持维果茨基的理论 即当个人与自己交谈时 如同他们正在进行实际的对话 有趣的是 个体并没有表现出与沉默独白相同的神经激活安排 在过去的研究中 已经支持这两个大脑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已顯示内在语言遠在颞横回的颞叶就有更重要的激活 然而 必须谨慎地采用神经成像的结果 因为自发的內在語言与根据需求所激活的大脑区域不同 在研究中 要求个体根据需求与自己交谈 这与一个人心中内在语言的自然发展不同 内心独白的概念是一个难以捉摸的研究 并且对未来的研究有许多主观的影响 參見 编辑心像 聽覺心像 幻聽 幻覺 感知副本 自我暗示 因應 內省 利維 維谷斯基 尚 皮亞傑参考文獻 编辑 1 0 1 1 https www psychologytoday com us basics self talk Beck AT 2008 The Evolution of the Cognitive Model of Depression and Its Neurobiological Correlates Am J Psychiatry 165 969 977 3 0 3 1 David David Reed Shaffer Katherine Kipp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amp Adolescence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Cengage Learning 2010 290 2019 08 12 ISBN 978 0 495 60171 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30 引用错误 带有name属性 ShafferKipp2010 的 lt ref gt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Cameron Claire What Happens When You Can t Talk to Yourself Nautilus 19 November 2015 21 Dec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8 Moseley Peter Talking to ourselves the science of the little voice in your head The Guardian 21 August 2014 21 Dec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8 Michal Beth Dinkler Silent Statements Narrative Representations of Speech and Silence in the Gospel of Luke De Gruyter 14 October 2013 124 2019 08 12 ISBN 978 3 11 033114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30 Nicky Hallett The Senses in Religious Communities 1600 1800 Early Modern Convents of Pleasure Routledge 3 March 2016 50 2019 08 12 ISBN 978 1 317 01633 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3 Martin J R Out of Nowhere Thought Insertion Ownership and Context Integration Conscious and Cognition 2013 22 1 111 122 PMID 23262256 doi 10 1016 j concog 2012 11 012 https www psychologytoday com us blog pristine inner experience https www psychologytoday com us blog pristine inner experience 201110 not everyone conducts inner speech Charles Fernyhough The Voices Within The History and Science of How We Talk to Ourselves Profile Books 14 April 2016 2020 10 12 ISBN 978 1 78283 078 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28 The child was asked questions like Is she just thinking up in her head or is she also saying things to herself up in her head The 6 and 7 year olds acknowledged that inner speech was probably going on but the 4 year olds were much less likely to do so In a second experiment children were given a task designed specifically to elicit inner speech such as thinking silently about how their own name sounded Forty per cent of 4 year olds and 55 per cent of 5 year olds admitted to having used inner speech rather than a visual method for getting the answer figures tha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equivalent scores for adults chapter 4 Two Cars Charles Fernyhough The Voices Within The History and Science of How We Talk to Ourselves Profile Books 14 April 2016 2019 08 12 ISBN 978 1 78283 078 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0 Morin Alain Duhnych Christina Racy Famira Self reported inner speech use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May 2018 32 3 376 382 doi 10 1002 acp 3404 Dorrit Cohn Transparent Minds Narrative Modes for Presenting Consciousness in Fic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8 95 2019 08 12 ISBN 978 0 691 10156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3 David Punter Writing the Passions Routledge 19 September 2014 183 2019 08 12 ISBN 978 1 317 88447 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3 Jones Simon R Fernyhough Charles Thought as action Inner speech self monitoring and auditory verbal hallucinations PDF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June 2007 16 2 391 9 2020 12 19 PMID 16464616 doi 10 1016 j concog 2005 12 0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07 13 Peter Lloyd Charles Fernyhough Lev Vygotsky Critical Assessments Taylor amp Francis 1999 375 2019 08 12 ISBN 978 0 415 11152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3 Maria C M de Guerrero Inner Speech L2 Thinking Words in a Second Language Springer Science amp Business Media 30 March 2006 37 2019 08 12 ISBN 978 0 387 24578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3 Vygotsky L S Thinking and Speech PDF 1934 203 2019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 08 01 英语 Peter Langland Hassan Agustin Vicente Inner Speech New Voic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 October 2018 21 22 2019 08 12 ISBN 978 0 19 879664 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3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內心獨白 amp oldid 7317441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