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克里斯托弗·诺兰

克里斯多福·愛德華·諾蘭 CBE(英語:Christopher Edward Nolan,1970年7月30日),英裔美國電影導演,以複雜情節的好萊塢大片聞名,並被認為是21世紀頂級電影製作人。他的電影全球票房已達50億美金,同時獲獎無數英语List of awards and nominations received by Christopher Nolan,曾入圍五座奧斯卡金像獎、五座英国电影学院奖和六座金球獎。諾蘭於2015年被《時代》列為百大人物,並於2019年因對電影的貢獻被授予大英帝國勳章

克里斯多福·諾蘭
CBE
2018年的諾蘭
出生克里斯多福·愛德華·諾蘭
(1970-07-30) 1970年7月30日52歲)
英國倫敦
公民权
  • 英國
  • 美國
母校伦敦大学学院
职业
  • 電影導演
  • 電影製片人
  • 編劇
活跃时期1998年至今
作品完整列表
配偶艾玛·托马斯1997年结婚)
儿女4
亲属
  • 乔纳森·诺兰(弟弟)
  • 約翰·諾蘭英语John Nolan (British actor)(叔父)
奖项完整列表英语List of awards and nominations received by Christopher Nolan
中国大陸克里斯托弗·诺兰
臺灣克里斯多福·諾蘭
港澳基斯杜化·路蘭

諾蘭從小就對電影製作產生興趣,在伦敦大学学院就讀英語文學後製作了幾部短片,接著便是長片处女作《追随》(1998年)。諾蘭憑藉第二部電影《凶心人》(2000年)取得國際認可,並入圍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他以《白夜追兇》(2002年)從獨立製作轉型至大廠製作,同時以《黑暗騎士》三部曲(2005至2012年)、《頂尖對決》(2006年)和《全面啟動》(2010年)更為名利雙收,後者也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緊隨其後的是《星际穿越》(2014年)、《敦克爾克大行動》(2017年)和《TENET天能》(2020年),《敦克爾克大行動》讓他獲得兩座奧斯卡提名,包括其首座最佳導演

諾蘭的電影頻繁出現在十年最佳影片榜單,並常以知識論存在主義為特徵,注入形上學的觀點之餘,還探索人類倫理、時間結構、及記憶和個人身份的可塑性。他的作品充滿受到數學影響英语Mathematics and art的圖像和概念、非常規的敘事結構英语Nonlinear narrative現場特效、實驗性音景、大畫幅英语70 mm film膠片攝影和唯物主義角度。他和弟弟乔纳森合寫了幾部電影,並與妻子艾玛·托马斯一起經營切分音英语Syncopy Inc.製片公司。

早年經歷

 
諾蘭曾就讀伦敦大学学院,並用當中的弗拉克斯曼展覽館來作為《全面啟動》(2010年)的場景[1]

1970年7月30日,克里斯多福·愛德華·諾蘭在倫敦西敏出生。父親布蘭登(Brendan)是英國廣告專員,曾擔任創意總監;母親克里斯蒂娜(Christina)曾是來自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的美國空姐,後來做英語老師。他有個哥哥馬修(Matthew),而弟弟乔纳森也是電影製作人。三人在倫敦長大,夏天會在埃文斯顿度過。諾蘭擁有英美雙國籍[2]

在成長過程中,諾蘭尤其受到雷利·史考特的作品、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1968年)和《星球大战》(1977年)的影響[3][4],他會反覆觀看後者並大面積研究其製作[5]。諾蘭從7歲就開始拍電影,像是借用父親的超8攝像機來拍自己可動人偶的短片[6],包括向《星球大战》致敬的定格动画片《太空大戰》(Space Wars),弟弟乔纳森參演之餘,還用「黏土、麵粉、雞蛋盒和捲筒衛生紙」製作佈景[3]。諾蘭的叔叔曾在NASA阿波羅火箭建造制導系統,所以給了些發射鏡頭,他後來談及:「我把它們從屏幕上重新拍攝下來,接著切入,認為沒人會注意到」[7]。他11歲時就立志成為專業電影製作人[8]。1981至1983年,諾蘭就讀薩里郡韦布里奇的天主教巴羅山預科學校[9]。諾蘭青少年時開始與阿德里安(Adrien)和罗科·贝利克英语Roko Belic一起拍電影,他和罗科共同執導的超現實8毫米膠片電影《塔朗特舞》(Tarantella,1989年)在公共广播电视公司的獨立電影和影片展示劇《影像聯盟》(Image Union)放映[a][11][12]

諾蘭在赫特福德郡赫特福特希斯英语Hertford Heath的私立學校黑利伯瑞和帝國服務學院英语Haileybury and Imperial Service College接受教育,後來在倫敦大學學院學習英語文學。他之所以不讀傳統的電影教育,而是「與此無關的學位」,是因為父親覺得這樣「會對事物有不同看法」[13]。而他選擇倫敦大學學院是為了電影製作設備,包括Steenbeck剪輯套裝英语Steenbeck16毫米膠片攝像機英语16 mm film[14]。諾蘭是聯盟電影協會的主席[14],他會在學年期間與艾玛·托马斯(女友和未來妻子)一起放映35毫米膠片劇情長片,並用賺來的錢在暑假製作16毫米膠片電影[15]

事業

起步和突破(1993至2003年)

諾蘭於1993年拿到英語文學學士學位後,曾做過劇本讀評人英语Script analyst攝影機操作員英语camera operator企業影片英语corporate video工業電影英语Sponsored film的導演[14][16][17]。他執導、編劇和剪輯《盜竊》(Larceny,1996年)[18],其是在一個週末以有限的設備和小型劇組拍攝的黑白短片[11][19]。影片由諾蘭出資,使用倫敦大學學院聯盟英语Students' Union UCL電影協會的器材拍攝,在1996年劍橋影展英语Cambridge Film Festival放映,並被認為是倫敦大學學院的最佳短片[20],但因不明原因,其消失在公眾視野[18]。諾蘭拍攝第三部短片《蚁蛉英语Doodlebug (film)》(1997年),講述一個男人看似用鞋子追打昆蟲,實則是縮小的自己[13][21]。諾蘭和托马斯在1990年代首次嘗試製作長片《拉里·馬奧尼》(Larry Mahoney),但最終放棄[22]。諾蘭這段時間幾乎沒有成功落實項目,多次遭到拒絕,他補充說:「英國的資金池非常有限。老實說,這是個非常排外的地方……(我)從來沒有得過英國影業的任何資助」[23]

諾蘭放棄《拉里·馬奧尼》不久後開始構思長片处女作《追随》(1998年),負責編劇、執導、拍攝和剪輯,並講述失業的年輕作家(杰里米·西奥伯德英语Jeremy Theobald飾)在倫敦跟蹤陌生人來為首部小說尋找素材,但由於未能保持距離而捲入充滿罪犯的地下社會。影片啟發自諾蘭居住在倫敦的公寓被盜,他觀察到盜竊和在人群中追捕某人的共同特質都是跨越了社會界限[24]。《追随》由諾蘭、托马斯和西奥伯德製片[25],預算大約3000英鎊,劇組大多數成員都是導演的朋友,並在一年中數個週末進行拍攝[26]。為了節省電影膠卷英语film stock,每一幕都經過大量的排練,來確保第一或第二顆鏡頭能用作最後剪輯[13][27]。《追随》在影展上映期間贏得多個獎項,並取得評論界稱讚,認為諾蘭是才華橫溢的新人[28][29]。《洛杉磯新時報英语New Times LA》的斯科特·廷伯格英语Scott Timberg認為電影「模仿了希区柯克的經典作品」,但「更短小精悍」[30]。《紐約時報》的珍妮特·馬斯林英语Janet Maslin對其「簡樸的外觀」和「敏銳的手持摄影技巧」感到印象深刻,並表示「因此演員由始至終都成功(保持)令人信服的狀態,讓電影最終巧妙地編織在一起」[31]

「拍攝《追随》是一群朋友穿著自己的衣服,我媽會做些三文治,而《凶心人》是拿著別人的400萬美金和擁有百人劇組,兩者的不同是直到今天都是我最大的跨越。」
——諾蘭於2012年談及從首部電影跳到第二部[32]

隨著《追随》的成功,諾蘭有機會製作《凶心人》(2000年),這也成為他的突破性電影。弟弟乔纳森向他提出了個想法:患有顺行性遗忘症的男人利用筆記和紋身來找出殺害妻子的兇手。乔纳森將這個點子寫成短篇小說《死亡象征英语Memento Mori (short story)》(2001年),諾蘭改編劇本時把故事反過來,新市場影業英语Newmarket Films的行政主管亞倫·瑞德(Aaron Ryder)稱這「可能是我見過最新穎的劇本」[33]。影片最後被選中並獲得450萬美金的預算,由盖·皮尔斯凯莉-安·摩丝主演[34]。由於大廠擔心電影不會吸引過多的觀眾而拒絕發行,所以新市場也負責這個職務,在500家影院放映打好口碑後,入帳4000萬美元[35]。《凶心人》於2000年9月在威尼斯电影节舉行首映,並取得好評[36]。《华尔街日报》的喬·摩根斯坦英语Joe Morgenstern在評論時寫道「我不記得什麼時候有部電影會同時看起來如此聰明、出乎意料的動人和狡猾有趣」[37]。貝斯爾·史密斯(Basil Smith)在《新黑色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Neo-Noir)拿约翰·洛克的《人類理解論》作出比較,稱此書和諾蘭在電影中都有探討意識記憶構成我們的身份這個主題[38]。《凶心人》為諾蘭獲得許多榮譽,包括入圍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最佳劇本,及獨立精神獎最佳導演最佳劇本英语Independent Spirit Award for Best Screenplay[39][40]。六個影評人將其列入2000年最佳電影[41]。2001年,諾蘭和艾瑪·湯瑪斯創立切分音英语Syncopy Inc.製片公司[42][b]

電影製作人史蒂芬·索德柏對諾蘭在《凶心人》的表現留下好印象,所以將他推薦給华纳兄弟來執導心理驚悚片白夜追兇》(2002年),儘管大廠最初想要經驗更豐富的導演[44]。影片翻拍自1997年同名挪威驚悚片英语Insomnia (1997 film),並被視為「諾蘭電影作品的異類」,原因是其缺乏他眾所周知的非常規風格[45]。《白夜追兇》由阿尔·帕西诺罗宾·威廉姆斯希拉里·斯旺克主演[46],講述兩名洛杉磯警探派往阿拉斯加州北部小鎮去調查當地少年謀殺案,而在上映後叫好叫座,以4600萬美金的預算賺入1億1300萬美金的票房[47][48]。影評人罗杰·埃伯特稱讚這部電影在道德和罪責問題上引入新的觀點和想法,並補充道:「與大多數翻拍電影不同,諾蘭的《白夜追兇》不是蒼白的翻新,而是重新審視素材,就像全新製作一齣好戲」[49]。《時代》的理查德·什克爾英语Richard Schickel覺得《白夜追兇》是《凶心人》「當之無愧的接替者」,並且是「氛圍大勝不太神秘的謎團」[50]。《追随》、《凶心人》和《白夜追兇》確立了諾蘭「電影作者」的形象[51]。諾蘭拍完《白夜追兇》就為霍华德·休斯傳記片創作劇本,但得知马丁·斯科塞斯已經拍出類似的電影《飞行家》(2004年)後不情願地擱置這個項目[52],並拒絕執導歷史史詩片《特洛伊:木馬屠城》(2004年)[53]

取得廣泛認可(2003至2013年)

2003年初,諾蘭接洽華納兄弟,提出要根據蝙蝠俠的起源故事來製作新電影的想法[54]。諾蘭著迷於呈現出比漫畫書中的奇幻故事更真實的世界[55],所以在拍攝過程中極為依賴傳統特技微縮模型效果英语miniature effect,鮮少使用電腦合成影像[56]。《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年)是諾蘭當時參與過的最大項目[57],一經上映後無論商業還是評論都大獲成功[58][59]克里斯汀·貝爾主演布魯斯·韋恩/蝙蝠俠,再加上其他演員迈克尔·凯恩加里·奥德曼摩根·弗里曼连姆·尼森,《蝙蝠俠:開戰時刻》重新開啟系列電影[60][61]。《蝙蝠俠:開戰時刻》是2005年票房第九高的電影,其心理深度和當代意義受到讚譽[59][62],並被認為是200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電影[63]。電影編劇伊恩·內森(Ian Nathan)寫諾蘭在職業生涯的五年間「從無名小卒(變成)獨立電影的寵兒,再到取得好萊塢最大資產(電影)的創意控制權,並(有可能無意)激起會重新定義整個行業的流派」[64]

諾蘭執導、共同編劇和監製《頂尖對決》(2006年),改編自克里斯托弗·普瑞丝特的小說英语The Prestige,講述19世紀兩個敵對的魔術師[65]。劇本是兩兄弟斷斷續續合作五年的結果,乔纳森早在2001年就開始創作,而諾蘭也早於2003年就打算製作這部電影,但同意拍《蝙蝠俠:開戰時刻》之後就推遲了這個項目[66][67]。《頂尖對決》由休·傑克曼和克里斯汀·貝爾主演敵對的魔術師,獲得好評之餘,還入圍兩項奧斯卡金像獎[68][69]。羅傑·埃伯特稱影片為「真正的電影——大氣、令人著迷、(會當)撒旦崇拜」[70],《洛杉磯時報》的肯尼斯·圖蘭英语Kenneth Turan表示其是「雄心勃勃且令人不安的情節劇」[71]。《衛報》的菲利普·法蘭奇英语Philip French寫道「除了會讓知識分子和研究哲學的人感到興奮外,《頂尖對決》還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神秘、動人,及常常(帶有)黑色幽默」[72]。雖然票房預測不佳,但影片還是以4000萬美金的預算賺入超過1億900萬美金[73]

 
諾蘭(左)和《黑暗騎士》劇組於2008年出席在倫敦的歐洲首映會

《蝙蝠俠:開戰時刻》的續集《黑暗騎士》(2008年)是諾蘭下個投機冒險。他起初不願拍攝續集,但在華納兄弟的再三堅持下只好同意[74]。諾蘭以拓寬畫布來進一步說明首集的黑色特性和呈現出「不斷發展的城市故事、大型犯罪故事……你會看到警察、司法系統、義警、窮人、富人、罪犯」[75]。諾蘭還是不太用電腦合成影像,並採用高解析度IMAX錄影機,成為首部有這項技術的主流電影[76][77]。《黑暗騎士》被評為2000年代最佳電影和有史以來最佳超級英雄電影[41][78][79][80][81]。許多影評人稱《黑暗騎士》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漫畫電影」[82]。《紐約時報》的曼諾拉·達吉斯英语Manohla Dargis覺得這部電影比許多好萊塢大片具有更高的藝術水平:「其平衡藝術與商業、詩意與娛樂之間的分水嶺,以(改編)漫畫的種類(來說)比任何好萊塢電影都更黑暗和更深刻」[83]。埃伯特持有相似看法,稱「這部焦慮不安的電影超越起源故事並成為引人入勝的悲劇」[84]。《黑暗騎士》在上映期間締造許多票房紀錄[85],全球入帳10億美金[86]。電影在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八項,並贏得最佳音效剪輯理查德·金英语Richard King (sound designer))和最佳男配角希斯·萊傑[87],但未能獲得最佳影片提名而讓媒體感到憤怒。奧斯卡從2010年開始將最佳影片提名從五部提升到十部,這一變化被稱為「黑暗骑士規則」[88]。諾蘭也因這部電影的執導能力而獲得許多榮譽英语List of accolades received by The Dark Knight[39]

《黑暗騎士》的成功讓華納兄弟與諾蘭簽約,於是他編劇、執導和共同監製自己9年前就開始構思的電影《全面啟動》(2010年)[89]。諾蘭稱這部電影是「以思想架構為背景的當代科幻動作片」[90]。影片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領銜主演,並群星薈萃,經上映後口碑票房雙得利[91]。影評人馬克·科莫德(Mark Kermode)稱其為2010年最佳電影,認為「《全面啟動》證明人並非愚蠢,電影不是垃圾,大片和藝術有可能是一回事」[92]。哲學教授大衛·凱爾·約翰遜(David Kyle Johnson)寫道「《全面啟動》一經銀幕上映就成為經典」,稱讚影片探索了些哲學思想,像是信仰之躍英语leap of faith地穴寓言[93]。電影全球票房為8億3600萬美金[94]。影片入圍八座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最終贏得最佳攝影最佳混音、最佳音效剪辑和最佳視覺效果[95]。諾蘭也入圍英國電影學院獎金球獎最佳導演,及其他榮譽英语List of accolades received by Inception[39]

 
諾蘭於2013年出席《超人:钢铁英雄》在倫敦的首映會

諾蘭第三部和最後一部蝙蝠俠電影《黑暗騎士:黎明昇起》(2012年)上映期間,英國電影協會的約瑟夫·貝文(Joseph Bevan)寫了篇有關他的簡介:「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裏,克里斯多福·諾蘭從前途無量的英國獨立導演直衝到無容置疑(擁有)有才華且超脫這個全新商標的大師」[96]。諾蘭起初有些猶豫,但還是同意回歸執導《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並與弟弟和大衛·S·高耶共同開發個他覺得能為三部曲畫上圓滿句號的故事[97]。電影上映後口碑不錯[98],肯尼斯·圖蘭認為電影「強大、有說服力和具催眠作用」,並「不僅是卓越的超級英雄電影,更是以任何標準來說都是大師級的電影製作」[99]。《哈芬登郵報》的克莉絲汀·萊米爾英语Christy Lemire認為諾蘭以「慣有的壯觀、十分宏偉的方式」來結束三部曲,但不喜歡「超負荷的」故事和過度的絕望[100]。《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票房大賣,成為第十三部收入達到10億美金的電影[101]。一名持槍歹徒在科羅拉多州奥罗拉的影院播放這部電影時向內開火,造成12死58傷[102]。諾蘭發表聲明,向他稱之為「愚蠢悲劇」下的受害者表示哀悼[103]

《蝙蝠俠》三部曲激發出未來超級英雄電影的趨勢,並嘗試複製其不加掩飾且具現實感的風格,但收效甚微。在最近的超級英雄電影未能達到預期時,第二部尤其復興這一類型[104][105]。《衛報》的本·柴爾德(Ben Child)稱這三部電影「在未來數十年還是該類型中最激動人心的圖騰」[104]。在討論《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故事時,高耶告訴諾蘭自己對《超人:钢铁英雄》(2013年)的想法,於是後者負責監製此片[106]。諾蘭十分喜歡查克·史奈德的《斯巴达三百勇士》(2006年)和《守護者》(2009年),所以聘請他來執導[107]。《超人:钢铁英雄》由亨利·卡維爾主演得知自己是個強大外星人的克拉克·肯特,雖評價褒貶不一,但還是以2億2000萬美金的預算賺進超過6億6000萬美金的票房[108][109]

《星际穿越》、《敦克爾克大行動》與其他活動(2014至2019年)

 
諾蘭和弟弟乔纳森(攝於2017年)一起寫了幾部劇本,包括《星际穿越》

諾蘭接下來執導、編劇和監製科幻片《星际穿越》(2014年),劇本初稿由乔纳森·诺兰創作,導演原定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110]。影片根據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科學理論,講述一群宇航员穿越蟲洞去尋找人類新家園[111]。諾蘭於2014年討論電影的物理學時,表達出對科學客觀規律的欣賞,並希望這能應用在「我們文明的方方面面」[112]。《星际穿越》由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杰西卡·查斯坦主演,受到好評之餘,全球票房為7億7300萬美金[113][114]。《紐約時報》的A·O·史考特英语A. O. Scott表示《星际穿越》「視覺炫目,主題有野心」,並認為其是「充斥著悲痛、恐懼和後悔的大型未來主義冒險」[115]。紀錄片導演托妮·梅耶斯英语Toni Myers稱這部電影是「真正的藝術作品」,並稱讚其探索了跨越多代的故事[116]。《星际穿越》科學性上的準確性尤其廣受讚譽,有兩篇學術論文因此發表[117][118],《美國物理學期刊英语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甚至呼籲學校科學課播放這部電影[119][120]。電影在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贏得最佳視覺效果,並獲得其他四項提名[121]。同樣於2014年,諾蘭和艾瑪·湯瑪斯擔任長期合作的電影攝影師沃利·菲斯特的導演处女作《全面進化》的執行製作人[122]

2010年代中旬,諾蘭參與多項電影保存的活動和發行名不見經傳導演的作品,他的切分音製片公司還與時代精神影業英语Zeitgeist Films合資來發行後者電影的藍光光碟[123]。諾蘭執導講述奎氏兄弟英语Brothers Quay的動畫紀錄短片《奎氏兄弟》(2015年),也以藍光形式發行,並同時發起兩人的戲劇巡演,播映《寫一場惡夢給你英语In Absentia (film)》、《梳子》(The Comb)和《鱷魚街英语Street of Crocodiles》。IndieWire表示這對兄弟「無疑會因諾蘭而收穫成千上百的粉絲,因此35毫米膠卷中的奎氏兄弟將永遠是後者對電影業最重要的貢獻」[124][125]。諾蘭提倡模擬媒介應存留下來,所以與視覺藝術家塔西塔·迪恩英语Tacita Dean邀請美國主要電影檔案館、實驗室和放映機構的代表參加2015年3月在蓋蒂博物館舉行的非正式峰會《重塑電影未來》(Reframing the Future of Film[126][127],接下來則在倫敦的泰特現代藝術館、墨西哥城的塔馬約博物館英语Museo Rufino Tamayo, Mexico City孟買塔塔剧院英语Tata Theatre舉辦活動[128]。2015年4月,諾蘭加入致力於電影保存英语Film preservation的非營利組織電影基金會英语The Film Foundation的董事會[129],並與马丁·斯科塞斯一起被國會圖書館任命為國家影片保存委員會英语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Board的美國導演工會代表[130]。諾蘭還在電影電視基金英语Motion Picture & Television Fund理事會任職[131]

諾蘭做完查克·史奈德的《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2016年)和《正義聯盟》的執行製作人[132][133],便重返《敦克爾克大行動》(2017年)的導演崗位。影片改編自他自己的原始劇本,與托马斯共同監製,並講述二戰期間同盟國士兵於1940年撤離法國敦刻尔克海灘。諾蘭認為這部電影是有著三聯畫結構的生存故事,希望製作齣少對白、「純感官,幾乎是實驗性的電影」[134]。他表示自己一直等到贏得大廠信任,可以用美國預算來製作英國電影,才開拍《敦克爾克大行動》[135]。諾蘭在拍攝前曾向斯皮尔伯格尋求建議,後者在接受《綜藝》訪問時表示:「知道也尊重克里斯(·諾蘭)是世界上最有創意的電影導演,我對他的建議就是為歷史劇做研究時要真誠對待,接著才是自己的想像力,就跟我在《瑞恩》(的做法)一樣」[136]。《敦克爾克大行動》是群演電影[137],取得廣泛好評之餘,票房成績也十分強勁[138][139][140],全球共賺進5億2600萬美金,為有史以來最高收入的二戰電影[141]。《旧金山纪事报》的米克·拉塞爾英语Mick LaSalle表示「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戰爭片,在外觀、處理方式和對觀眾的影響(與其他電影)明顯不同。有些電影十分罕見,可以讓你擺脫當前的環境,讓你完全沉浸在另種體驗,以至於觀看時會讓你瞠目結舌,《敦克爾克大行動》就是這樣的電影」[142]。電影獲得許多榮譽,包括諾蘭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143]

 
諾蘭(右)與凱爾·杜拉英语Keir Dullea、卡塔琳娜·库布里克(Katharina Kubrick)、羅納德·桑德斯(Ron Sanders)和简·哈兰英语Jan Harlan出席第71屆坎城影展

2018年,諾蘭監督斯坦利·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遊》(1968年)的70毫米膠卷英语70 mm film新版,由原始攝像機負片英语Original camera negative製作,並由他在第71屆坎城影展作引見[144]。《今日美國》注意到影展觀眾迎接這位導演「就像(見到)搖滾明星一樣起立歡呼」[145]。一年後,諾蘭和托马斯在奎氏兄弟執導的動畫短片《人偶的呼吸》(The Doll's Breath,2019年)被冠上執行製作人的稱號[146]

《TENET天能》和《奧本海默》(2020年至今)

科幻片《TENET天能》(2020年)被《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湯姆·香妮英语湯姆·香妮稱作「在所有諾蘭風格的東西下重複震撼世界」,為他的下部導演作品[147]。諾蘭仔細思考了劇本中心思想十多年,之後花了五年多來創作[148]。《TENET天能》因2019冠状病毒病推遲上映三次,並是疫情封城後首部在影院開場的好萊塢票房片英语Tent-pole (entertainment)[149]。電影講述無名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飾)穿越時空去阻止威脅世界的襲擊[150],以2億美金的製作預算賺進3億6300萬美金,為諾蘭首部票房不佳的影片[151]。《TENET天能》是導演職業生涯中評價最兩極分化的作品,評論界稱讚執導,但認為故事令人困惑[152][143]。《衛報》的彼得·布拉德肖英语Peter Bradshaw給這部電影滿分五顆星,稱其是「大腦的裝飾樂段,不動聲色就能讓發展瘋狂到讓人難以置信,類固醇能量和想像力都漫溢出來」[153]。《好萊塢報導》的萊斯利·費爾珀林(Leslie Felperin)則認為其是部「冷淡又理性的電影,很容易欣賞,尤其是因為其充斥著大膽和獨創性,但幾乎很難愛上,原因是其缺乏某種人性」[154]。電影在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拿下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藝術指導[155]。諾蘭在《TENET天能》上映後,不只加入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的顧問團[156],還擔任《正義聯盟》(2017年)的導演剪輯版扎克·施奈德版正义联盟》(2021年)的執行製作人[157]

諾蘭的第十二部導演作品是傳記片《奧本海默》(2023年),取材自J·罗伯特·奥本海默基利安·墨菲飾演)和其在原子彈研發的角色[158]。這部片由環球影業資助和發行,是諾蘭自《凶心人》後首部不是華納兄弟製作的電影,原因是他對後者把合作的電影同時放在影院和HBO Max的決定感到徹底失望[159]。諾蘭與環球達成交易後,獲得約1億美金的製作預算、相同的營銷預算、完全的創意控制權、百分之二十的先期总票房、100天院線窗口期和大廠的禁售期(公司不會在《奧本海默》發行前後三週發行另一部電影)[160]

個人生活與形象

 
2011年1月,諾蘭和妻子艾玛·托马斯

諾蘭19歲在倫敦大學學院相識妻子艾玛·托马斯[8][15]。她自1997年開始就擔任諾蘭所有電影的監製[42][161]。兩人育有4個孩子,並在洛杉磯定居[162]

諾蘭很少接受關於宣傳自己電影的採訪,比較喜歡讓作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163]。他拒絕討論個人生活[164],認為過多電影導演的生平信息會影響觀眾的體驗,「事實上,我根本不希望人們在看電影時想起我」。作家斯圖亞特·喬伊(Stuart Joy)認為諾蘭不願談及個人生活,表明他渴望控制,這也是他作品反覆出現的主題[163]

2003年,諾蘭在好萊塢的派對遭到電影製作人戴维·O·拉塞尔攻擊,據報導後者把諾蘭的頭鎖住,並用手臂摟他的脖子[165][166]

執導風格

諾蘭的電影大部分是以形上學的主題為中心,並探索時間記憶人格同一性的概念[167][168]。他的作品特徵有受到數學影響英语Mathematics and art的想法和圖像、非常規敘事結構英语Nonlinear narrative唯物主義角度,及浮想聯翩的聲響使用[169][170][171][172]。電影導演吉勒摩·戴托羅稱諾蘭是「情緒化的數學家」[173]BBC的藝術編輯威爾·岡珀茨英语Will Gompertz覺得諾蘭是「藝術影院的電影導演,製作的票房大片理智又充滿野心,(除了)會讓你心跳加速,(也會)頭暈目眩」[174]。約瑟夫·貝文寫道:「他的電影能讓藝術影院的常客享受超級英雄影片,多方觀眾(更)會沈浸在曲折離奇的情節比喻」[96]。諾蘭認為自己是「大廠系統內工作的獨立電影製作人」[175]

「克里斯多福·諾蘭一點都不合理,而這正正是他喜歡的方式。23年間12部電影,他創造震撼人心且沈醉在自身複雜性的原創作品來對抗好萊塢法則,製片廠希望吸引到最多觀眾的每個行為標準他也能做到混淆視聽。影院無論採取何種形式,都會填補下部諾蘭電影的可能性。」
——電影編劇伊恩·內森於2022年談諾蘭的電影導演身份[176]

職業哲學家和作家在16篇論文集《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Christopher Nolan)分析諾蘭的作品,他們發現當中的自我毀滅主題、真相的本質和價值,及英雄和反派的政治心態等[177]。英語文學教授羅比·B·H·戈(Robbie B. H. Goh)稱諾蘭是「哲學電影導演」,並把存在主義道德知識論和区辨表象與真实的哲學思想融入描繪懸疑、動作和暴力的電影。戈很欣賞他把主題融入具有「好萊塢爆款元素」電影的能力,這有助於保持觀眾沈浸其中,但同時又「比典型的消費主義動作片更深思熟慮和自反」[178],更表示諾蘭的作品反映了「產品情況(從低預算電影到利潤豐厚大片)的異質性」、「多種類型和背景」和「宣揚他多才多藝的大量風格」[179]

電影理論家大衛·博維英语David Bordwell認為諾蘭能將自己的「實驗性慾望」與主流娛樂的需求相結合,稱他的所有作品「通過主觀觀點和交叉剪接技術在電影時代進行試驗」[180]。諾蘭採用的實操性镜头内效果、微縮、模型,及以賽璐珞膠片拍攝都對21世紀早期的電影形成巨大影響[181][182]。IndieWire於2019年表示就算製作大片已成為「主要由計算機生成的藝術形式」時,導演「讓可行的大預算電影製作替代模式倖存下來」[182]。由於諾蘭深入參與自己電影的技術層面,斯圖亞特·喬伊稱他為「全面的電影製作人(……)監督製作的各個方面之餘,也管理文本之外的文化和工業因素」[183]

認可

諾蘭製作了當代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電影[184][185][186][187]。他的許多作品獲評論界認證為該十年的最佳電影[41][188][189],而《華爾街日報》稱他「把賣座電影和藝術野心結合的能力讓他在業界具有非凡的影響力」[190]。諾蘭的電影賺入50億美金[191],而《凶心人》和《黑暗騎士》因具有「文化、歷史和美學」意義被美國國會圖書館選擇保存在國家影片登記表[192][193]。上述電影與《全面啟動》出現在英國廣播公司21世紀百大電影和《好萊塢報導》的有史以來最佳電影票選[194][195]。2017年,《黑暗騎士》、《全面啟動》和《星際效應》入選《帝國》評選的「百大電影」[196]。2018年,《好萊塢報導》把諾蘭列入百位最有影響力的娛樂界人物,並稱他是「屬於自己的特許經銷權」[197]。《巡禮英语Parade (magazine)》在2022年的有史以來75名最佳導演把諾蘭排在第8[198]

 
諾蘭的兩部電影《凶心人》和《黑暗騎士》被國會圖書館選擇保存在國家影片登記表[192][193]

諾蘭的作品「受到普通電影迷、影評人和電影學者的熱烈歡迎、分析和爭論」[164][199]。英國電影協會的傑夫·安德魯英语Geoff Andrew稱諾蘭是「有說服力的創意說書人」,並覺得他是好萊塢主流電影中為數不多的當代導演會製作高度私人化的作品。安德魯更表示諾蘭的電影值得留意「並非大量的精湛技術和視覺天賦,而是出色的敘事獨創性和對複雜的哲學問題有著異常成熟的興趣」[200]。大衛·博維指出諾蘭「被認為是最有成就的在世電影導演」,並引證他有能力把類型片變成藝術片和事件電影,及他的票房數字、好評和在電影觀眾的受歡迎程度[180][201]。2008年,菲利普·法蘭奇認為諾蘭是「(21)世紀首位重要人才」[202]。馬克·科莫德稱讚諾蘭帶來了「藝術影院獨立電影製作的控制能力和行為準則,並應用在好萊塢大片。他就是你不需要吸引品位低俗的觀眾也能獲利的活生生例子」[203]。《觀察家報》的瑞恩·吉爾貝(Ryan Gilbey)覺得諾蘭是「技巧嫻熟且格調高雅的說書人,能結合斯皮尔伯格的壯觀場面和尼古拉斯·罗伊格英语Nicolas Roeg亞倫·雷奈的智力錯綜複雜」[204]馬克·卡曾斯英语Mark Cousins稱讚諾蘭會欣然接受遠大想法,「好萊塢的電影導演通常會迴避創意,但克里斯托弗·诺兰不會」[205]。《綜藝》的斯科特·福恩德斯(Scott Foundas)表示諾蘭是「當代首屈一指的大畫布說書人」[206],《洛杉磯時報》的賈斯汀·張英语Justin Chang則稱他是「21世紀大片製作的偉大程序主義者英语proceduralist,及實質性細節的愛好者」[207]

諾蘭受到許多同代人的稱讚,而他的作品也影響了他們[208][209][210]簡尼夫·班納稱諾蘭拍攝大型電影的方法「對現代電影來說獨一無二」,並補充「無論他的電影多麼受歡迎,他還是位藝術家和具有獨特風格的電影導演。我認為正因如此他已成為觀眾和幕後的英雄」[211]麥可·曼恩稱讚諾蘭的「獨到見解」,並覺得他是「發明了後英雄式的超級英雄」[212]。尼古拉斯·罗伊格談到諾蘭時表示:「人們講起『商業藝術』這個詞時通常在自我否定,(但)諾蘭在商業舞臺從事,作品卻詩情畫意」[213]马丁·斯科塞斯覺得諾蘭是拍出「製作精美大型電影」的電影導演[214]

达米安·沙泽勒稱讚諾蘭有能力「讓看似最沒有人情味的項目,(像)超級英雄史詩片和深空燒腦片,都會變得非常個人化」[215]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在討論藝術電影和大廠大片的區別時,稱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是兩者皆有的例子[216],並認為《記憶拼圖》和《全面啟動》是「大師級作品」[217]丹尼斯·维伦纽瓦十分欣賞諾蘭的能力,「他能夠保持身份之餘,還在大银幕創造自己的宇宙……(並把)智力概念帶到現在的銀幕,這十分罕見。他製作的每部電影,我都對他的作品更加欽佩」[218]詹姆斯·卡梅隆對諾蘭未能憑《全面啟動》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而感到扼腕,並稱這部電影「毫無疑問是年度最令人震驚的電影創作和導演作品」[217]

影視作品

榮譽

 
諾蘭在好萊塢格勞曼中國戲院前的手印和腳印

諾蘭曾入圍5座奧斯卡金像獎、5座英國電影學院獎和6座金球獎[39][219][220][221]。諾蘭於2006年被任命為伦敦大学学院榮譽院士[222],並於2017年被授予文學系名譽博士學位[223]。2011至2014年,他憑收入和知名度排進《福布斯》世界百大名人权力榜[224]。2012年,諾蘭是在格勞曼中國戲院接受手印足印儀式的最年輕導演[225]。諾蘭於2015年入選《時代》的最具影響力一百人[226]。他在2019年新年榮譽會英语2019 New Year Honours因對電影的貢獻而被授予大英帝國勳章[227]

註釋

  1. ^ 諾蘭與贝利克兄弟持續合作,並在他們的奧斯卡提名傳記片《成吉思汗藍調英语Genghis Blues》(1999年)冠上協助編輯的頭銜[10]
  2. ^ 公司名稱來自暈倒的醫學名稱。專攻電影研究的講師索查·妮弗蘭(Sorcha Ní Fhlainn)稱這個詞影射了諾蘭作品有著「迷失方向」的風格,還將這個名字與綜合哲學家让·鲍德里亚專著擬仿物與擬像》聯繫起來[43]

參考資料

  1. ^ . Film London. 2010-07-14 [2010-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2). 
  2. ^ Nathan 2022,第12-13頁.
  3. ^ 3.0 3.1 Mooney 2018,第4頁.
  4. ^ Nathan 2022,第116,159頁.
  5. ^ Nathan 2022,第159頁.
  6. ^ Nathan 2022,第11,16頁.
  7. ^ Purcell, Andrew. Christopher Nolan's Interstellar brings back the Spielberg-style family blockbuster.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14-11-04 [2022-12-09]. (原始内容于2022-12-09). 
  8. ^ 8.0 8.1 Lawrence, Will. Christopher Nolan interview for Inception . The Daily Telegraph. 2012-07-19 [2014-01-03]. (原始内容于2013-11-17). 
  9. ^ Shone 2020,第26頁.
  10. ^ Mooney 2018,第156頁.
  11. ^ 11.0 11.1 Mooney 2018,第5頁.
  12. ^ Shone 2020,第48頁.
  13. ^ 13.0 13.1 13.2 Mooney 2018,第6頁.
  14. ^ 14.0 14.1 14.2 Tempest, Matthew. . The Guardian. 2011-02-24 [2011-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5 October 2013). 
  15. ^ 15.0 15.1 . American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 2010 [2013-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1). 
  16. ^ Feinberg, Scott. Christopher Nolan on Interstellar Critics, Making Original Films and Shunning Cell Phones and Email (Q&A).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5-01-03 [2017-02-01]. (原始内容于2018-01-17). 
  17. ^ Fearville (1997).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17-02-01]. (原始内容于2017-11-07). 
  18. ^ 18.0 18.1 Nathan 2022,第34頁.
  19. ^ . Empire (253). [2013-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20. ^ UCLU Film Society, London.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3-02-12]. (原始内容于2012-08-10). 
  21. ^ Hooton, Christopher. Christopher Nolan's student short film Doodlebug shows the Dunkirk director's humble beginnings . The Independent. 2017-04-10 [2019-07-22]. (原始内容于2019-07-22). 
  22. ^ Whitington, Paul. How Christopher Nolan has held true to his sweeping vision with Tenet . Irish Independent. 2020-08-22 [2022-12-10]. (原始内容于2022-12-10). 
  23. ^ Pulver, Andrew. He's not a god – he's human. The Guardian. 2005-06-15 [2013-12-23]. (原始内容于2013-12-24). 
  24. ^ Nathan 2022,第20-21頁.
  25. ^ Shone 2020,第441頁.
  26. ^ Nathan 2022,第24;42頁.
  27. ^ Tobias, Scott. . The A.V. Club. 2002-06-05 [2022-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8). 
  28. ^ .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2013-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1). 
  29. ^ Nathan 2022,第30-31頁.
  30. ^ Timberg, Scott. . New Times LA. 2001-03-15 [201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5) –通过CineFiles. 
  31. ^ Maslin, Janet. . The New York Times. 1999-04-02 [2017-02-03].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02-04). 
  32. ^ Macdonald, Moira. An interview with Christopher Nolan. The Seattle Times. 2012-07-17 [2022-12-01]. (原始内容于2022-12-01). 
  33. ^ Mottram 2002,第176頁.
  34. ^ Mottram 2002,第177頁.
  35. ^ Nathan 2022,第45-48頁.
  36. ^ Mottram 2002,第62-64頁.
  37. ^ Morgenstern, Joe. Hero With No Memory Turns Memento Into Unforgettable Trip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1-03-16 [2014-01-21]. (原始内容于2015-03-26). 
  38. ^ Smith 2007,第35頁.
  39. ^ 39.0 39.1 39.2 39.3 . The New York Times. 2013 [2014-03-26].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10-24). 
  40. ^ Shone 2020,第19頁.
  41. ^ 41.0 41.1 41.2 Dietz, Jason. Film Critics Pick the Best Movies of the Decade. Metacritic. 2010-01-03 [2012-09-04]. (原始内容于2017-04-28). 
  42. ^ 42.0 42.1 . Empire. [201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43. ^ Ní Fhlainn 2015,第161頁.
  44. ^ deWaard & Tait 2013,第49頁.
  45. ^ Nathan 2022,第50頁.
  46. ^ Shone 2020,第442頁.
  47. ^ Insomnia. Rotten Tomatoes. [2014-01-18]. (原始内容于2010-08-02). 
  48. ^ Insomnia. Box Office Mojo. [2014-01-18]. (原始内容于2010-08-08). 
  49. ^ Ebert, Roger. Insomnia review. RogerEbert.com. 2002-05-24 [2015-02-18]. (原始内容于2015-02-13). 
  50. ^ Schickel, Richard. Sleepless in Alaska. Time. 2002-05-19 [2015-02-16]. (原始内容于2015-01-13). 
  51. ^ Hill-Parks 2015,第26頁.
  52. ^ Nathan 2022,第64-65頁.
  53. ^ Jagernauth, Kevin. . IndieWire. 2013-06-21 [201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3). 
  54. ^ Greenberg, James. Rescuing Batman. Los Angeles Times. 2005-05-08 [2019-12-17]. (原始内容于2019-12-17). 
  55. ^ Nathan 2022,第73-75頁.
  56. ^ Nathan 2022,第69頁.
  57. ^ Foundas, Scott. Christopher Nolan looks back over the Dark Knight trilogy in this extended interview. Film Comment. [2013-06-27]. (原始内容于2017-08-20). 
  58. ^ Batman Begins. Rotten Tomatoes. [2014-01-18]. (原始内容于2018-01-15). 
  59. ^ 59.0 59.1 2005 Worldwide Box Office. Box Office Mojo. [2022-12-13]. (原始内容于2019-07-07). 
  60. ^ Sims, David. The Complicated Legacy of Batman Begins . The Atlantic. 2015-06-10 [2015-06-10]. (原始内容于2015-06-11). 
  61. ^ Adler, Shawn. . MTV. 2008-08-14 [2013-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2). 
  62. ^ Christopher Nolan Season at BFI Southbank in July 2012 (PDF).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14-03-31]. (原始内容 (PDF)于2016-03-04). 
  63. ^ Rothman, Michael. Batman Begins: 5 Ways the Movie Changed Hollywood. ABC News. 2019-06-16 [2022-12-03]. (原始内容于2020-07-26). 
  64. ^ Nathan 2022,第58-59頁.
  65. ^ Nathan 2022,第78頁.
  66. ^ Nathan 2022,第79頁.
  67. ^ Fleming, Michael. Nolan wants 'Prestige'. Variety. 16 April 2003 [2013-05-09]. (原始内容于2013-10-05). 
  68. ^ Child, Ben. Prestige novelist: Christopher Nolan's Batman movies 'boring and pretentious'. The Guardian. 2014-11-28 [2022-12-13]. (原始内容于2022-12-13). 
  69. ^ Oscars 2007: full list of winners and nominees. The Guardian. 2007-02-26 [2017-07-26]. (原始内容于2017-08-15). 
  70. ^ Ebert, Roger. Now you see him...now you see him!. RogerEbert.com. 2007-09-06 [2014-01-18]. (原始内容于2014-02-03). 
  71. ^ Turan, Kenneth. They've got something up their sleeves. Los Angeles Times. 2006-10-20 [2016-06-23]. (原始内容于2016-08-14). 
  72. ^ French, Philip. The Prestige. The Guardian. 2006-11-12 [2017-01-27]. (原始内容于2016-12-21). 
  73. ^ Nathan 2022,第85,94-95頁.
  74. ^ Nathan 2022,第96-97頁.
  75. ^ Jolin, Dan. . Empire. [2013-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3). 
  76. ^ Joy 2015,第13頁.
  77. ^ Tapley, Kristopher. The Dark Knight Set for 10th Anniversary Imax Re-Release (Exclusive). Variety. 2018-07-18 [2022-12-04]. (原始内容于2022-07-19). 
  78. ^ The 50 Best Movies of the Decade (2000–2009). Paste. 2009-11-03 [2011-12-14]. (原始内容于2017-10-17). 
  79. ^ . Empire. [2012-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80. ^ Dockterman, Eliana. . Time. 2018-08-30 [202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81. ^ . Rolling Stone. 2014-04-09 [202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1). 
  82. ^ Zornado & Reilly 2021,第166頁.
  83. ^ Dargis, Manohla. The Dark Knight-Showdown in Gotham Town .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7-18 [2014-01-21]. (原始内容于2016-08-10). 
  84. ^ Ebert, Roger. The Dark Knight. RogerEbert.com. 2008-07-16 [2014-01-21]. (原始内容于2012-01-02). 
  85. ^ Barnes, Brooks. Dark Knight Wins Again at Box Office .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7-28 [2014-01-21]. (原始内容于2009-04-11). 
  86. ^ The Dark Knight (2008). Box Office Mojo. [2012-11-17]. (原始内容于2014-02-21). 
  87. ^ The 81st Academy Awards (2009) Nominees and Winner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022-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8). 
  88. ^ Weldon, Glen. A Superhero Movie Got a Screenplay Nomination: Glitch or Game-Changer?. NPR. 2018-01-25 [2022-12-10]. (原始内容于2022-12-10). 
  89. ^ McGowan 2012,第147頁.
  90. ^ Fleming, Michael. . Variety. 2009-02-11 [2009-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4). 
  91. ^ Goldberg, Matt. Warner Bros. Keeping Inception in Oscar-voters' Minds With 'New' Behind-the-Scenes Featurette. Collider. 2010-12-23 [2013-06-15]. (原始内容于2017-08-22). 
  92. ^ Kermode, Mark. Kermode Uncut: My Top Five Films of the Year. BBC. 事件发生在 5:05. 2010-12-24 [2014-01-21]. (原始内容于2013-01-06). 
  93. ^ Johnson 2020,第2頁.
  94. ^ Inception (2010). Box Office Mojo. [2012-11-02]. (原始内容于2012-10-30). 
  95. ^ 2011 Academy Awards Nominations and Winner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017-07-26]. (原始内容于2017-08-02). 
  96. ^ 96.0 96.1 Bevan, Joseph. .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12-07-18 [2022-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4). 
  97. ^ Nathan 2022,第138-139頁.
  98. ^ . NME.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99. ^ Turan, Kenneth. Review: The Dark Knight Rises more than shines, and on many levels. Los Angeles Times. 2012-07-18 [2022-12-06]. (原始内容于2021-05-13). 
  100. ^ Lemire, Christy. Batman Review: Is The Dark Knight Rises an Epic Letdown?. HuffPost. 2012-07-16 [2014-03-16]. (原始内容于2014-03-17). 
  101. ^ McClintock, Pamela. Box Office Milestone: Dark Knight Rises Crosses $1 Billion Worldwid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2-09-02 [2012-11-17]. (原始内容于2014-01-09). 
  102. ^ Koole et al. 2013,第147-148頁.
  103. ^ Morley, Will.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2-07-20 [2022-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1). 
  104. ^ 104.0 104.1 Child, Ben. Christopher Nolan's Batman movies will endure. The Guardian. 2015-01-12 [2022-12-06]. (原始内容于2022-01-31). 
  105. ^ Sims, David. The Dark Knight Changed Hollywood Movies Forever . The Atlantic. 2018-07-18 [2022-12-11]. (原始内容于2022-03-10). 
  106. ^ Dibdin, Emma. Dark Knight inspired Man of Steel. Digital Spy. 2013-03-26 [2022-12-30]. (原始内容于2022-12-30). 
  107. ^ Itzkoff, Dave. Alien, Yet Familiar . The New York Times. 2013-05-22 [2013-05-22]. (原始内容于2013-05-23). 
  108. ^ Man of Steel Reviews. Metacritic. [2013-06-12]. (原始内容于2014-07-06). 
  109. ^ Man of Steel. Box Office Mojo. [2022-12-31]. (原始内容于2022-12-17). 
  110. ^ Nathan 2022,第160-161頁.
  111. ^ Jagernauth, Kevin. . IndieWire. 2013-01-10 [201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2). 
  112. ^ Kluger, Jeffery. Watch Christopher Nolan and Kip Thorne Discuss the Physics of Interstellar. Time. 2014-11-24 [2017-08-15]. (原始内容于2016-02-14). 
  113. ^ Interstellar Reviews. Metacritic. [2014-11-13]. (原始内容于2017-08-04). 
  114. ^ Interstellar (2014). Box Office Mojo. [2015-01-12]. (原始内容于2015-03-16). 
  115. ^ Scott, A. O. Off to the Stars, with Grief, Dread and Regret . The New York Times. 2014-11-04 [2016-07-16]. (原始内容于2016-08-28). 
  116. ^ Trenholm, Richard. Space station film school: How astronauts shot this glorious IMAX movie. CNET. 2016-06-10 [2016-01-27]. (原始内容于2016-06-10). 
  117. ^ James et al. 2015a.
  118. ^ James et al. 2015b.
  119. ^ Ghosh, Pallab. Interstellar 'should be shown in school lessons'. BBC News. 2015-06-23 [2015-06-23]. (原始内容于2015-06-24). 
  120. ^ James et al. 2015b,第486頁.
  121. ^ D'Addario, Daniel. Oscars 2015: See the Full List of Nominees. Time. 2015-01-15 [2015-01-16]. (原始内容于2015-01-15). 
  122. ^ Kit, Borys. Christopher Nolan to Exec Produce Wally Pfister's Directorial Debut.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2-06-13 [2012-10-23]. (原始内容于2012-09-22). 
  123. ^ McNary, Dave. Christopher Nolan's Syncopy Teaming With Zeitgeist on Blu-ray Releases (Exclusive). Variety. 2015-02-19 [2015-02-23]. (原始内容于2015-02-24). 
  124. ^ Sharf, Zack. Why 'The Quay Brothers in 35mm' Is One of Christopher Nolan's Greatest Accomplishments. IndieWire. 2015-08-20 [2015-08-21]. (原始内容于2015-08-21). 
  125. ^ Labrecque, Jeff. Christopher Nolan's next movie is a documentary short.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5-07-27 [2015-07-28]. (原始内容于2015-07-29). 
  126. ^ Foundas, Scott. Christopher Nolan Rallies the Troops to Save Celluloid Film. Variety. 2015-03-11 [2015-03-12]. (原始内容于2015-03-13). 
  127. ^ Child, Ben. Tarantino and Nolan share a Kodak moment as studios fund film processing. The Guardian. 2014-07-31 [2017-02-27]. (原始内容于2017-02-27). 
  128. ^ Sahani, Alaka. On Christopher Nolan's upcoming visit to India, celluloid in digital era and preservation of film heritage . The Indian Express. 2018-03-29 [2022-12-13]. (原始内容于2022-12-13). 
  129. ^ Fleming, Mike Jr. Christopher Nolan Joins Film Foundation Board. Deadline Hollywood. 2015-04-22 [2015-04-22]. (原始内容于2015-04-24). 
  130. ^ DGA Congratulates Martin Scorsese and Christopher Nolan on Appointments to 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Board. The 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 2015-05-07 [2015-05-19]. (原始内容于2015-05-21). 
  131. ^ About Us. Motion Picture & Television Fund. [2021-02-04]. (原始内容于2021-02-09). 
  132. ^ Nathan 2022,第246頁.
  133. ^ Nathan 2022,第247頁.
  134. ^ Golhen, Gaël. Exclu: Christopher Nolan et ses collaborateurs révèlent 7 infos sur Dunkerque [Excluded: Christopher Nolan and his collaborators reveal 7 facts about Dunkirk]. Première. 2017-02-28 [2017-02-28]. (原始内容于2017-02-28). 
  135. ^ Nolan, Christopher. Spitfires, flotillas of boats, rough seas and 1,000 extras: Christopher Nolan on the making of Dunkirk, his most challenging film to date . The Daily Telegraph. 2017-07-08 [2017-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0). 
  136. ^ Lang, Brent. Christopher Nolan Gets Candid on the State of Movies, Rise of TV and Spielberg's Influence. Variety. 2017-11-08 [2017-11-09]. (原始内容于2017-11-08). 
  137. ^ McNary, Dave. Harry Styles, Fionn Whitehead to Star in Christopher Nolan WW2 Action-Thriller Dunkirk. Variety. 2016-03-11 [2016-05-07]. (原始内容于2016-05-04). 
  138. ^ McMillan, Graeme. Dunkirk: What the Critics Are Saying.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07-17 [2017-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0). 
  139. ^ Dunkirk Reviews. Metacritic. [2017-07-21]. (原始内容于2017-07-22). 
  140. ^ Keegan, Rebecca. How Dunkirk, Summer's Boldest Box-Office Gamble, Paid Off. Vanity Fair. 2017-07-24 [2017-08-01]. (原始内容于2017-07-27). 
  141. ^ Mithaiwala, Mansoor. Dunkirk Becomes Highest Grossing WWII Film at Global Box Office. Screen Rant. 2017-09-15 [2019-12-13]. (原始内容于2019-11-03). 
  142. ^ LaSalle, Mick. Not a victory, but a triumph in Dunkirk.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017-07-18 [2019-05-28]. (原始内容于2019-05-28). 
  143. ^ 143.0 143.1 Sharf, Zack. Tenet Divides Critics: Nolan's Latest Called a 'Monumental Spectacle' and 'Head-Scratching' Dud. IndieWire. 2020-08-21 [2020-01-09]. (原始内容于2021-01-09). 
  144. ^ Elsaesser 2020,第43頁.
  145. ^ Mandell, Andrea. Christopher Nolan inspires crazed Cannes crowd, talks Batman trilogy. USA Today. 2018-05-13 [2018-05-14]. (原始内容于2018-05-13). 
  146. ^ The Doll's Breath. Illuminations Media. 2019-09-11 [2019-09-11]. (原始内容于2020-09-06). 
  147. ^ Shone, Tom. Film review: Tenet . The Sunday Times. 2020-08-23 [2020-08-23]. (原始内容于2020-08-23). 
  148. ^ Maytum, Matt. Time to Spy. Total Film. No. 299. 2020-06: 30–35. 
  149. ^ Pamela, McClintock. Box Office: Tenet Debuts to $20M as U.S. Theaters Reopen, Nears $150M Globally.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20-09-06 [2020-09-07]. (原始内容于2020-09-06). 
  150. ^ Jones, Nate. A Beat-by-Beat Explanation of What Happens in Tenet. Vulture. 2020-09-04 [2022-12-13]. (原始内容于2022-12-13). 
  151. ^ Nathan 2022,第199頁.
  152. ^ Tenet. Rotten Tomatoes. [2022-12-15]. (原始内容于2020-08-26). 
  153. ^ Bradshaw, Peter. Tenet review – supremely ambitious race against time makes for superb cinema. The Guardian. 2020-08-25 [2020-08-25]. (原始内容于2020-09-25). 
  154. ^ Felperin, Leslie. Tenet: Film Review.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20-08-21 [2020-09-08]. (原始内容于2020-08-22). 
  155. ^ Hipes, Patrick. Oscar Nominations: The Complete List. Deadline Hollywood. 2021-03-15 [2021-03-15]. (原始内容于2021-03-15). 
  156. ^ Giardina, Carolyn. Christopher Nolan, Rob Legato Join SMPTE Engineers Advisory Board.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20-11-10 [2020-11-10]. (原始内容于2020-11-11). 
  157. ^ Guerrasio, Jason. Deborah Snyder says Christopher Nolan supported her husband Zack in his quest to make the 'Snyder cut'. Insider Inc. 2021-03-10 [2021-03-15]. (原始内容于2021-08-29). 
  158. ^ Nathan 2022,第216頁.
  159. ^ Starkey, Adam. . NME. 2022-12-19 [2022-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5). 
  160. ^ Kit, Borys. Inside the Studios' (and Apple's) Frenzy to Get Christopher Nolan's Next Film.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21-09-15 [2021-09-16]. (原始内容于2021-09-15). 
  161. ^ Meet the women behind Hollywood's iconic filmmakers. WTVD. 2016-03-10 [2022-12-17]. (原始内容于2022-12-17). 
  162. ^ Jolin, Dan. Empire 30: My Experiences on Christopher Nolan's Movie Sets. Empire. 2020-08-18 [2022-12-13]. (原始内容于2022-09-22). 
  163. ^ 163.0 163.1 Joy 2015,第3頁.
  164. ^ 164.0 164.1 Lewis-Kraus, Gideon. The Exacting, Expansive Mind of Christopher Nolan . The New York Times. 2014-10-30 [2016-03-06]. (原始内容于2016-05-16). 
  165. ^ Waxman, Sharon. The Nudist Buddhist Borderline-Abusive Love-In . The New York Times. 2004-09-19 [2022-12-27]. (原始内容于2022-10-14). 
  166. ^ Zhan, Jennifer. A Timeline of the Allegations Against Amsterdam Director David O. Russell. Vulture. 2022-10-05 [2022-12-27]. (原始内容于2022-12-26). 
  167. ^ Goh 2022,第4,76頁.
  168. ^ Blouin 2013,第145-146,149頁.
  169. ^ D'Angelo, Mike. . The Dissolve. 2014-11-14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70. ^ Shone, Tom. Christopher Nolan: the man who rebooted the blockbuster. The Guardian. 2014-11-04 [2015-01-24]. (原始内容于2015-01-22). 
  171. ^ Purcell, Andrew. Christopher Nolan's final frontier.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14-11-08 [2015-05-07]. (原始内容于2015-05-18) –通过AndrewPurcell.net. 
  172. ^ Child, Ben. Interstellar's sound 'right for an experimental film', says Nolan. The Guardian. 2014-11-17 [2013-07-29]. (原始内容于2014-11-17). 
  173. ^ Aravind, Ajay. 10 Directors and Their Best Film, According to IMDb. Comic Book Resources. 2022-05-30 [2022-12-14]. (原始内容于2022-12-14). 
  174. ^ Gompertz, Will. Tenet: Will Gompertz reviews Christopher Nolan's epic. BBC News. 2020-08-21 [2020-09-01]. (原始内容于2020-08-27). 
  175. ^ Molloy 2013,第40頁.
  176. ^ Nathan 2022,第5頁.
  177. ^ LB 2017,Description.
  178. ^ Goh 2022,第1-4頁.
  179. ^ Goh 2022,第12-13頁.
  180. ^ 180.0 180.1 Bordwell, David. Nolan book 2.0: Cerebral blockbusters meet blunt-force cinephilia. DavidBordwell.net. 2019-01-28 [2019-09-11]. (原始内容于2019-09-09). 
  181. ^ Joy 2015,第7頁.
  182. ^ 182.0 182.1 O'Falt, Chris. Influencers: Christopher Nolan's Team Is the Big-Budget, Practical-Filmmaking Alternative. IndieWire. [2019-03-12]. (原始内容于2019-12-03). 
  183. ^ Joy 2015,第6頁.
  184. ^ Itzkoff, Dave. A Man and His Dream: Christopher Nolan and Inception . The New York Times. 2010-06-30 [2013-12-20]. (原始内容于2014-01-05). 
  185. ^ Tharpe, Frazier. The Creatives That Defined the 2010s: Christopher Nolan. Complex Networks. 2019-11-22 [2019-11-23]. (原始内容于2020-12-11). 
  186. ^ Carey, Graeme. The best movies from the 2000s. MSN. 2022-03-13 [2022-12-14]. (原始内容于2022-12-30). 
  187. ^ Nissim, Mayer. Quentin Tarantino is most-studied director in the UK. Digital Spy. 2013-11-06 [2013-11-06]. (原始内容于2013-11-08). 
  188. ^ Dietz, Jason. Best Movies of the Decade (2010–19). Metacritic. 2019-12-18 [2019-12-18]. (原始内容于2020-01-01). 
  189. ^ Phipps, Keith; Robinson, Tasha; Rabin, Nathan; Tobias, Scott; Murray, Noel. The best films of the '00s. The A.V. Club. 2009-12-03 [2019-11-27]. (原始内容于2019-11-29). 
  190. ^ Fritz, Ben. Why Hollywood Loves Interstellar Director Christopher Nolan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4-10-30 [2014-10-30]. (原始内容于2014-11-02). 
  191. ^ As Bollywood reckons with uncertain future, a throwback to when Christopher Nolan called Hindi films 'fundamental'. The Indian Express. 2022-07-30 [2022-12-24]. (原始内容于2022-12-24). 
  192. ^ 192.0 192.1 Littleton, Cynthia. Titanic, The Goonies, Field of Dreams, Memento Added to National Film Registry. Variety. 2017-12-13 [2017-12-13]. (原始内容于2017-12-13). 
  193. ^ 193.0 193.1 Mcnary, Dave. Dark Knight, Shrek, Grease, Blues Brothers Added to National Film Registry. Variety. 2020-12-14 [2020-12-14]. (原始内容于2020-12-14). 
  194. ^ The 21st Century's 100 greatest films. BBC. 2016-08-23 [2017-01-21]. (原始内容于2017-01-31). 
  195. ^ Hollywood's 100 Favorite Film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4-06-25 [2022-12-08]. (原始内容于2019-07-05). 
  196. ^ The 100 Greatest Movies. Empire. 2017-06-23 [2017-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9). 
  197. ^ Brower, Alison (编). The Hollywood Reporter 100: The Most Powerful People in Entertainment 2018.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8-09-20 [2020-04-02]. (原始内容于2020-09-25). 
  198. ^ Reinstein, Mara. . Parade. 2022-11-02 [2022-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7). 
  199. ^ . IFC Center. 2012-11-27 [2013-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4). 
  200. ^ Christopher Nolan.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12 [2014-03-17]. (原始内容于2018-06-20). 
  201. ^ Bordwell, David. Dunkirk Part 2: The art film as event movie. DavidBordwell.net. 2017-08-09 [2017-08-10]. (原始内容于2017-08-10). 
  202. ^ French, Philip. The top 50. The Guardian. 2008-04-13 [2019-04-21]. (原始内容于2015-02-27). 
  203. ^ East, Ben. Newsmaker: Christopher Nolan is a different kind of storyteller. The National. 2013-06-14 [2014-02-21]. (原始内容于2014-02-23). 
  204. ^ Gilbey, Ryan. Christopher Nolan: from superheroes to Dunkirk's small tales of heroism. The Guardian. 2017-07-23 [2019-06-30]. (原始内容于2019-06-30). 
  205. ^ Cousins, Mark. Widescreen: Hollywood's big ideas. Prospect. 2010-08-25 [2018-09-05]. (原始内容于2018-07-20). 
  206. ^ Foundas, Scott. Film Review: Interstellar. Variety. 2014-10-27 [2014-10-30]. (原始内容于2014-10-29). 
  207. ^ Chang, Justin. Ten years after it changed Hollywood, The Dark Knight is back in theaters. Accept no substitutes. Los Angeles Times. 2018-08-22 [2018-08-23]. (原始内容于2018-08-22). 
  208. ^ Erbland, Kate. Duncan Jones on How He Models His Career After Christopher Nolan – Q&A. IndieWire. 2017-06-02 [2019-04-11]. (原始内容于2019-04-11). 
  209. ^ Davis, Edward. Exclusive: Sam Mendes Says He Was 'Not at All' Interested In Bond At First, Took Direct Inspiration From Nolan's Dark Knight Films. IndieWire. 2012-10-18 [2022-12-14]. (原始内容于2022-12-14). 
  210. ^ The Dark Knight Effect – How Hollywood fell for – and learned from – the greatest superhero sequel ever made. Empire. 2012-07-13 [2013-01-26]. (原始内容于2012-11-13). 
  211. ^ Kenneth Branagh must evacuate soldiers trapped in Dunkirk. 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 2017-07-17 [2022-12-14]. (原始内容于2022-12-14). 
  212. ^ Shone 2020,第19-20頁.
  213. ^ Shone 2020,第20頁.
  214. ^ Martin Scorsese: There's always the budget, but I am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creative freedom. Film Talk. 2015-10-26 [2016-02-13]. (原始内容于2016-10-25). 
  215. ^ Bryant, Jacob. Damien Chazelle on Dunkirk. Variety. 2017-12-05 [2017-12-06]. (原始内容于2017-12-06). 
  216. ^ . Star World. 事件发生在 4:45. [2022-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5) –通过YouTube. 
  217. ^ 217.0 217.1 Christopher Nolan turns 49: Here is what Steven Spielberg, James Cameron and other directors say about him. The Indian Express. 2019-07-30 [2022-12-11]. (原始内容于2021-12-23). 
  218. ^ O'Falt, Chris. Denis Villenueve Aspires to Be Like Christopher Nolan, and Why He Wants to Make Dune. IndieWire. 2017-12-22 [2017-12-23]. (原始内容于2017-12-23). 
  219. ^ Nathan 2022,第197頁.
  220. ^ Christopher Nolan. AllMovie. [2022-12-08]. (原始内容于2022-12-08). 
  221. ^ Winners & Nominees. Hollywood 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 [2022-12-08]. (原始内容于2019-04-10). 
  222. ^ Honorary Fellows of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06 [2013-03-11]. (原始内容于2016-09-23). 
  223. ^ Back to where it all began: Christopher Nolan awarded honorary doctorate at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7-09-12 [2017-09-15]. (原始内容于2017-09-16). 
  224. ^ Christopher Nolan. Forbes. 2011-05-16 [2022-12-15]. (原始内容于2022-12-15). 
    Christopher Nolan. Forbes. 2012-05-16 [2022-12-15]. (原始内容于2022-12-15). 
    Christopher Nolan. Forbes. 2013-06-28 [2022-12-15]. (原始内容于2022-12-15). 
    Christopher Nolan. Forbes. 2014-06-27 [2022-12-15]. (原始内容于2022-12-15). 
  225. ^ Rome, Emily. The Dark Knight Rises: Christopher Nolan's hand and footprint ceremony.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2-07-07 [2022-12-14]. (原始内容于2012-08-08). 
  226. ^ Caine, Michael. . Time. 2015-04-17 [2022-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7). 
  227. ^ 第62507號憲報. 倫敦憲報 (Supplement). 2018-12-29. 

文獻

  • Blouin, Michael J. Difference and Doubt in Christopher Nolan's Inception. Japan and the Cosmopolitan Gothic: Specters of Modernity.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143–160. ISBN 978-1-137-30522-0. 
  • deWaard, Andrew; Tait, R. Colin. The Cinema of Steven Soderbergh: Indie Sex, Corporate Lies, and Digital Videotap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0-231-16551-8. 
  • Eberl, Jason T.; Dunn, George A. (编). The Philosophy of Christopher Nolan. Lexington Books. 2017. ISBN 978-1-498-51352-4. 
  • Elsaesser, Thomas. Stanley Kubrick's Prototypes: The Author as World-Maker. Szaniawski, Jeremi (编). After Kubrick: A Filmmaker's Legacy.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20: 29–51. ISBN 978-1-501-34765-8. 
  • Furby, Jacqueline; Joy, Stuart (编). The Cinema of Christopher Nolan: Imagining the Impossibl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5. ISBN 978-0-231-85076-6. 
    • Joy, Stuart. The Cinema of Christopher Nolan: Imagining the Impossible. Introduction: Dreaming a Little Bigger, Darling.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16. 2015. 
    • Hill-Parks, Erin. The Cinema of Christopher Nolan: Imagining the Impossible. Chapter One: Developing an Auteur Through Reviews: The Critical Surround of Christopher Nola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7–30. 2015. 
    • Ní Fhlainn, Sorcha. The Cinema of Christopher Nolan: Imagining the Impossible. Chapter Ten: 'You keep telling yourself what you know, but what do you believe?': Cultural Spin, Puzzle Films and Mind Games in the Cinema of Christopher Nola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47–163. 2015. 
  • Goh, Robbie B. H. Christopher Nolan: Filmmaker and Philosopher.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22. ISBN 978-1-3501-3996-1. 
  • James, Oliver; von Tunzelmann, Eugénie; Franklin, Paul; Thorne, Kip S. Gravitational lensing by spinning black holes in astrophysics, and in the movie Interstellar (PDF). Classical and Quantum Gravity (IOP Publishing). 2015a, 32 (6): 065001 [30 December 2022]. doi:10.1088/0264-9381/32/6/065001. (原始内容于2022-12-30). 
  • James, Oliver; von Tunzelmann, Eugénie; Franklin, Paul; Thorne, Kip S. Visualizing Interstellar's Wormhole (PDF).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s Teachers). 2015b, 83 (6): 486–499 [2022-12-08]. doi:10.1119/1.4916949. (原始内容于2022-12-08). 
  • Johnson, David Kyle. Inception as Philosophy: Choose Your Dreams or Seek Reality.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Popular Culture as Philosophy. Springer Nature. 2020: 1–20. ISBN 978-3-319-97134-6. doi:10.1007/978-3-319-97134-6_5-1. 
  • Koole, Sander L.; Fockenberg, Daniel; Tops, Mattie; Schneider, Iris K. The Birth and Death of the Superhero Film. Sullivan, Daniel; Greenberg, Jeff (编). Death in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Film.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135–150. ISBN 978-1-137-27688-9. 
  • McGowan, Todd. A Plea for the Abandonment of Reality in Inception. The Fictional Christopher Nola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2012: 147–170. ISBN 978-0-292-73782-2. 
  • Molloy, Claire. Christopher Nolan and Indie Sensibilities. Revue Française d'études Américaines (Belin éditeur). 2013, 136: 40–51. JSTOR 43830999. 
  • Mooney, Darren. Christopher Nolan: A Critical Study of the Films. McFarland & Company. 2018. ISBN 978-14-766-7480-3. 
  • Mottram, James. The Making of Memento. Faber and Faber. 2002. ISBN 0-571-21488-6. 
  • Nathan, Ian. Christopher Nolan: the Iconic Filmmaker and His Work. Quarto Publishing. 2022. ISBN 978-0-7112-7713-7. 
  • Shone, Tom. The Nolan Variations: The Movies, Mysteries, and Marvels of Christopher Nolan. Faber & Faber. 2020. ISBN 978-0-5713-4800-8. 
  • Smith, Basil. John Locke, Personal Identity and Memento. Conard, Mark (编). The Philosophy of Neo-Noir.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7: 35–46. ISBN 978-0-8131-7230-9. 
  • Zornado, Joseph L.; Reilly, Sara. Superhero Fantasy in Crisis. The Cinematic Superhero as Social Practice. Springer Nature. 2021: 155–189. ISBN 978-3-030-85458-4. 

延伸閱讀

  • Belluomini, Lance. Tenet as Philosophy: Fatalism Isn't an Excuse to Do Nothing. Johnson, David Kyle (编).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Popular Culture as Philosophy. Palgrave Macmillan. 2020: 1–21. ISBN 978-3-319-97134-6. doi:10.1007/978-3-319-97134-6_99-1. 
  • Duncan Jesser, Jody; Pourroy, Janine. The Art and Making of The Dark Knight Trilogy. Abrams Books. 2012. ISBN 978-1-4197-0369-0. 
  • Fischer, Mark. The Lost Unconscious: Delusions and Dreams in Inception. Film Quarter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1, 64 (3): 37–45. doi:10.1525/FQ.2011.64.3.37. 
  • Kellner, Douglas M. Cinema Wars: Hollywood Film and Politics in the Bush-Cheney Era 1st. Wiley-Blackwell. 2009. ISBN 978-1405198240. 
  • Rabiger, Michael; Hurbis-Cherrier, Mick. Directing: Film Techniques and Aesthetics. CRC Press. 2013. ISBN 978-1-135-09921-3. 

外部連結

  • 克里斯托弗·诺兰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資料(英文)
  • Christopher Nolan在爛番茄上的頁面(英文)
  • AllMovie上克里斯托弗·诺兰的頁面(英文)
  • Tribute.c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上的克里斯多福·諾蘭傳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克里斯多福·諾蘭:如何執導你的首部長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克里斯托弗, 诺兰, 克里斯多福, 愛德華, 諾蘭, 英語, christopher, edward, nolan, 1970年7月30日, 英裔美國電影導演, 以複雜情節的好萊塢大片聞名, 並被認為是21世紀頂級電影製作人, 他的電影全球票房已達50億美金, 同時獲獎無數, 英语, list, awards, nominations, received, christopher, nolan, 曾入圍五座奧斯卡金像獎, 五座英国电影学院奖和六座金球獎, 諾蘭於2015年被, 時代, 列為百大人物, 並於2019年. 克里斯多福 愛德華 諾蘭 CBE 英語 Christopher Edward Nolan 1970年7月30日 英裔美國電影導演 以複雜情節的好萊塢大片聞名 並被認為是21世紀頂級電影製作人 他的電影全球票房已達50億美金 同時獲獎無數 英语 List of awards and nominations received by Christopher Nolan 曾入圍五座奧斯卡金像獎 五座英国电影学院奖和六座金球獎 諾蘭於2015年被 時代 列為百大人物 並於2019年因對電影的貢獻被授予大英帝國勳章 克里斯多福 諾蘭 CBE2018年的諾蘭出生克里斯多福 愛德華 諾蘭 1970 07 30 1970年7月30日 52歲 英國倫敦公民权英國美國母校伦敦大学学院职业電影導演電影製片人編劇活跃时期1998年至今作品完整列表配偶艾玛 托马斯 1997年 结婚 儿女4亲属乔纳森 诺兰 弟弟 約翰 諾蘭 英语 John Nolan British actor 叔父 奖项完整列表 英语 List of awards and nominations received by Christopher Nolan 中国大陸克里斯托弗 诺兰臺灣克里斯多福 諾蘭港澳基斯杜化 路蘭諾蘭從小就對電影製作產生興趣 在伦敦大学学院就讀英語文學後製作了幾部短片 接著便是長片处女作 追随 1998年 諾蘭憑藉第二部電影 凶心人 2000年 取得國際認可 並入圍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他以 白夜追兇 2002年 從獨立製作轉型至大廠製作 同時以 黑暗騎士 三部曲 2005至2012年 頂尖對決 2006年 和 全面啟動 2010年 更為名利雙收 後者也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 緊隨其後的是 星际穿越 2014年 敦克爾克大行動 2017年 和 TENET天能 2020年 敦克爾克大行動 讓他獲得兩座奧斯卡提名 包括其首座最佳導演 諾蘭的電影頻繁出現在十年最佳影片榜單 並常以知識論和存在主義為特徵 注入形上學的觀點之餘 還探索人類倫理 時間結構 及記憶和個人身份的可塑性 他的作品充滿受到數學影響 英语 Mathematics and art 的圖像和概念 非常規的敘事結構 英语 Nonlinear narrative 現場特效 實驗性音景 大畫幅 英语 70 mm film 膠片攝影和唯物主義角度 他和弟弟乔纳森合寫了幾部電影 並與妻子艾玛 托马斯一起經營切分音 英语 Syncopy Inc 製片公司 目录 1 早年經歷 2 事業 2 1 起步和突破 1993至2003年 2 2 取得廣泛認可 2003至2013年 2 3 星际穿越 敦克爾克大行動 與其他活動 2014至2019年 2 4 TENET天能 和 奧本海默 2020年至今 3 個人生活與形象 4 執導風格 5 認可 6 影視作品 7 榮譽 8 註釋 9 參考資料 10 文獻 11 延伸閱讀 12 外部連結早年經歷 编辑 諾蘭曾就讀伦敦大学学院 並用當中的弗拉克斯曼展覽館來作為 全面啟動 2010年 的場景 1 1970年7月30日 克里斯多福 愛德華 諾蘭在倫敦西敏出生 父親布蘭登 Brendan 是英國廣告專員 曾擔任創意總監 母親克里斯蒂娜 Christina 曾是來自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的美國空姐 後來做英語老師 他有個哥哥馬修 Matthew 而弟弟乔纳森也是電影製作人 三人在倫敦長大 夏天會在埃文斯顿度過 諾蘭擁有英美雙國籍 2 在成長過程中 諾蘭尤其受到雷利 史考特的作品 科幻電影 2001太空漫遊 1968年 和 星球大战 1977年 的影響 3 4 他會反覆觀看後者並大面積研究其製作 5 諾蘭從7歲就開始拍電影 像是借用父親的超8攝像機來拍自己可動人偶的短片 6 包括向 星球大战 致敬的定格动画片 太空大戰 Space Wars 弟弟乔纳森參演之餘 還用 黏土 麵粉 雞蛋盒和捲筒衛生紙 製作佈景 3 諾蘭的叔叔曾在NASA為阿波羅火箭建造制導系統 所以給了些發射鏡頭 他後來談及 我把它們從屏幕上重新拍攝下來 接著切入 認為沒人會注意到 7 他11歲時就立志成為專業電影製作人 8 1981至1983年 諾蘭就讀薩里郡韦布里奇的天主教巴羅山預科學校 9 諾蘭青少年時開始與阿德里安 Adrien 和罗科 贝利克 英语 Roko Belic 一起拍電影 他和罗科共同執導的超現實8毫米膠片電影 塔朗特舞 Tarantella 1989年 在公共广播电视公司的獨立電影和影片展示劇 影像聯盟 Image Union 放映 a 11 12 諾蘭在赫特福德郡赫特福特希斯 英语 Hertford Heath 的私立學校黑利伯瑞和帝國服務學院 英语 Haileybury and Imperial Service College 接受教育 後來在倫敦大學學院學習英語文學 他之所以不讀傳統的電影教育 而是 與此無關的學位 是因為父親覺得這樣 會對事物有不同看法 13 而他選擇倫敦大學學院是為了電影製作設備 包括Steenbeck剪輯套裝 英语 Steenbeck 和16毫米膠片攝像機 英语 16 mm film 14 諾蘭是聯盟電影協會的主席 14 他會在學年期間與艾玛 托马斯 女友和未來妻子 一起放映35毫米膠片的劇情長片 並用賺來的錢在暑假製作16毫米膠片電影 15 事業 编辑起步和突破 1993至2003年 编辑 諾蘭於1993年拿到英語文學學士學位後 曾做過劇本讀評人 英语 Script analyst 攝影機操作員 英语 camera operator 企業影片 英语 corporate video 和工業電影 英语 Sponsored film 的導演 14 16 17 他執導 編劇和剪輯 盜竊 Larceny 1996年 18 其是在一個週末以有限的設備和小型劇組拍攝的黑白短片 11 19 影片由諾蘭出資 使用倫敦大學學院聯盟 英语 Students Union UCL 電影協會的器材拍攝 在1996年劍橋影展 英语 Cambridge Film Festival 放映 並被認為是倫敦大學學院的最佳短片 20 但因不明原因 其消失在公眾視野 18 諾蘭拍攝第三部短片 蚁蛉 英语 Doodlebug film 1997年 講述一個男人看似用鞋子追打昆蟲 實則是縮小的自己 13 21 諾蘭和托马斯在1990年代首次嘗試製作長片 拉里 馬奧尼 Larry Mahoney 但最終放棄 22 諾蘭這段時間幾乎沒有成功落實項目 多次遭到拒絕 他補充說 英國的資金池非常有限 老實說 這是個非常排外的地方 我 從來沒有得過英國影業的任何資助 23 諾蘭放棄 拉里 馬奧尼 不久後開始構思長片处女作 追随 1998年 負責編劇 執導 拍攝和剪輯 並講述失業的年輕作家 杰里米 西奥伯德 英语 Jeremy Theobald 飾 在倫敦跟蹤陌生人來為首部小說尋找素材 但由於未能保持距離而捲入充滿罪犯的地下社會 影片啟發自諾蘭居住在倫敦的公寓被盜 他觀察到盜竊和在人群中追捕某人的共同特質都是跨越了社會界限 24 追随 由諾蘭 托马斯和西奥伯德製片 25 預算大約3000英鎊 劇組大多數成員都是導演的朋友 並在一年中數個週末進行拍攝 26 為了節省電影膠卷 英语 film stock 每一幕都經過大量的排練 來確保第一或第二顆鏡頭能用作最後剪輯 13 27 追随 在影展上映期間贏得多個獎項 並取得評論界稱讚 認為諾蘭是才華橫溢的新人 28 29 洛杉磯新時報 英语 New Times LA 的斯科特 廷伯格 英语 Scott Timberg 認為電影 模仿了希区柯克的經典作品 但 更短小精悍 30 紐約時報 的珍妮特 馬斯林 英语 Janet Maslin 對其 簡樸的外觀 和 敏銳的手持摄影技巧 感到印象深刻 並表示 因此演員由始至終都成功 保持 令人信服的狀態 讓電影最終巧妙地編織在一起 31 拍攝 追随 是一群朋友穿著自己的衣服 我媽會做些三文治 而 凶心人 是拿著別人的400萬美金和擁有百人劇組 兩者的不同是直到今天都是我最大的跨越 諾蘭於2012年談及從首部電影跳到第二部 32 隨著 追随 的成功 諾蘭有機會製作 凶心人 2000年 這也成為他的突破性電影 弟弟乔纳森向他提出了個想法 患有顺行性遗忘症的男人利用筆記和紋身來找出殺害妻子的兇手 乔纳森將這個點子寫成短篇小說 死亡象征 英语 Memento Mori short story 2001年 諾蘭改編劇本時把故事反過來 新市場影業 英语 Newmarket Films 的行政主管亞倫 瑞德 Aaron Ryder 稱這 可能是我見過最新穎的劇本 33 影片最後被選中並獲得450萬美金的預算 由盖 皮尔斯和凯莉 安 摩丝主演 34 由於大廠擔心電影不會吸引過多的觀眾而拒絕發行 所以新市場也負責這個職務 在500家影院放映打好口碑後 入帳4000萬美元 35 凶心人 於2000年9月在威尼斯电影节舉行首映 並取得好評 36 华尔街日报 的喬 摩根斯坦 英语 Joe Morgenstern 在評論時寫道 我不記得什麼時候有部電影會同時看起來如此聰明 出乎意料的動人和狡猾有趣 37 貝斯爾 史密斯 Basil Smith 在 新黑色的哲學 The Philosophy of Neo Noir 拿约翰 洛克的 人類理解論 作出比較 稱此書和諾蘭在電影中都有探討意識記憶構成我們的身份這個主題 38 凶心人 為諾蘭獲得許多榮譽 包括入圍奧斯卡金像獎和金球獎最佳劇本 及獨立精神獎的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本 英语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 for Best Screenplay 39 40 六個影評人將其列入2000年最佳電影 41 2001年 諾蘭和艾瑪 湯瑪斯創立切分音 英语 Syncopy Inc 製片公司 42 b 電影製作人史蒂芬 索德柏對諾蘭在 凶心人 的表現留下好印象 所以將他推薦給华纳兄弟來執導心理驚悚片 白夜追兇 2002年 儘管大廠最初想要經驗更豐富的導演 44 影片翻拍自1997年同名挪威驚悚片 英语 Insomnia 1997 film 並被視為 諾蘭電影作品的異類 原因是其缺乏他眾所周知的非常規風格 45 白夜追兇 由阿尔 帕西诺 罗宾 威廉姆斯和希拉里 斯旺克主演 46 講述兩名洛杉磯警探派往阿拉斯加州北部小鎮去調查當地少年謀殺案 而在上映後叫好叫座 以4600萬美金的預算賺入1億1300萬美金的票房 47 48 影評人罗杰 埃伯特稱讚這部電影在道德和罪責問題上引入新的觀點和想法 並補充道 與大多數翻拍電影不同 諾蘭的 白夜追兇 不是蒼白的翻新 而是重新審視素材 就像全新製作一齣好戲 49 時代 的理查德 什克爾 英语 Richard Schickel 覺得 白夜追兇 是 凶心人 當之無愧的接替者 並且是 氛圍大勝不太神秘的謎團 50 追随 凶心人 和 白夜追兇 確立了諾蘭 電影作者 的形象 51 諾蘭拍完 白夜追兇 就為霍华德 休斯傳記片創作劇本 但得知马丁 斯科塞斯已經拍出類似的電影 飞行家 2004年 後不情願地擱置這個項目 52 並拒絕執導歷史史詩片 特洛伊 木馬屠城 2004年 53 取得廣泛認可 2003至2013年 编辑 2003年初 諾蘭接洽華納兄弟 提出要根據蝙蝠俠的起源故事來製作新電影的想法 54 諾蘭著迷於呈現出比漫畫書中的奇幻故事更真實的世界 55 所以在拍攝過程中極為依賴傳統特技和微縮模型效果 英语 miniature effect 鮮少使用電腦合成影像 56 蝙蝠俠 開戰時刻 2005年 是諾蘭當時參與過的最大項目 57 一經上映後無論商業還是評論都大獲成功 58 59 克里斯汀 貝爾主演布魯斯 韋恩 蝙蝠俠 再加上其他演員迈克尔 凯恩 加里 奥德曼 摩根 弗里曼和连姆 尼森 蝙蝠俠 開戰時刻 重新開啟系列電影 60 61 蝙蝠俠 開戰時刻 是2005年票房第九高的電影 其心理深度和當代意義受到讚譽 59 62 並被認為是200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電影 63 電影編劇伊恩 內森 Ian Nathan 寫諾蘭在職業生涯的五年間 從無名小卒 變成 獨立電影的寵兒 再到取得好萊塢最大資產 電影 的創意控制權 並 有可能無意 激起會重新定義整個行業的流派 64 諾蘭執導 共同編劇和監製 頂尖對決 2006年 改編自克里斯托弗 普瑞丝特的小說 英语 The Prestige 講述19世紀兩個敵對的魔術師 65 劇本是兩兄弟斷斷續續合作五年的結果 乔纳森早在2001年就開始創作 而諾蘭也早於2003年就打算製作這部電影 但同意拍 蝙蝠俠 開戰時刻 之後就推遲了這個項目 66 67 頂尖對決 由休 傑克曼和克里斯汀 貝爾主演敵對的魔術師 獲得好評之餘 還入圍兩項奧斯卡金像獎 68 69 羅傑 埃伯特稱影片為 真正的電影 大氣 令人著迷 會當 撒旦崇拜 70 洛杉磯時報 的肯尼斯 圖蘭 英语 Kenneth Turan 表示其是 雄心勃勃且令人不安的情節劇 71 衛報 的菲利普 法蘭奇 英语 Philip French 寫道 除了會讓知識分子和研究哲學的人感到興奮外 頂尖對決 還引人入勝 扣人心弦 神秘 動人 及常常 帶有 黑色幽默 72 雖然票房預測不佳 但影片還是以4000萬美金的預算賺入超過1億900萬美金 73 諾蘭 左 和 黑暗騎士 劇組於2008年出席在倫敦的歐洲首映會 蝙蝠俠 開戰時刻 的續集 黑暗騎士 2008年 是諾蘭下個投機冒險 他起初不願拍攝續集 但在華納兄弟的再三堅持下只好同意 74 諾蘭以拓寬畫布來進一步說明首集的黑色特性和呈現出 不斷發展的城市故事 大型犯罪故事 你會看到警察 司法系統 義警 窮人 富人 罪犯 75 諾蘭還是不太用電腦合成影像 並採用高解析度IMAX錄影機 成為首部有這項技術的主流電影 76 77 黑暗騎士 被評為2000年代最佳電影和有史以來最佳超級英雄電影 41 78 79 80 81 許多影評人稱 黑暗騎士 是 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漫畫電影 82 紐約時報 的曼諾拉 達吉斯 英语 Manohla Dargis 覺得這部電影比許多好萊塢大片具有更高的藝術水平 其平衡藝術與商業 詩意與娛樂之間的分水嶺 以 改編 漫畫的種類 來說 比任何好萊塢電影都更黑暗和更深刻 83 埃伯特持有相似看法 稱 這部焦慮不安的電影超越起源故事並成為引人入勝的悲劇 84 黑暗騎士 在上映期間締造許多票房紀錄 85 全球入帳10億美金 86 電影在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八項 並贏得最佳音效剪輯 理查德 金 英语 Richard King sound designer 和最佳男配角 希斯 萊傑 87 但未能獲得最佳影片提名而讓媒體感到憤怒 奧斯卡從2010年開始將最佳影片提名從五部提升到十部 這一變化被稱為 黑暗骑士規則 88 諾蘭也因這部電影的執導能力而獲得許多榮譽 英语 List of accolades received by The Dark Knight 39 黑暗騎士 的成功讓華納兄弟與諾蘭簽約 於是他編劇 執導和共同監製自己9年前就開始構思的電影 全面啟動 2010年 89 諾蘭稱這部電影是 以思想架構為背景的當代科幻動作片 90 影片由莱昂纳多 迪卡普里奥領銜主演 並群星薈萃 經上映後口碑票房雙得利 91 影評人馬克 科莫德 Mark Kermode 稱其為2010年最佳電影 認為 全面啟動 證明人並非愚蠢 電影不是垃圾 大片和藝術有可能是一回事 92 哲學教授大衛 凱爾 約翰遜 David Kyle Johnson 寫道 全面啟動 一經銀幕上映就成為經典 稱讚影片探索了些哲學思想 像是信仰之躍 英语 leap of faith 和地穴寓言 93 電影全球票房為8億3600萬美金 94 影片入圍八座奧斯卡金像獎 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 最終贏得最佳攝影 最佳混音 最佳音效剪辑和最佳視覺效果 95 諾蘭也入圍英國電影學院獎和金球獎最佳導演 及其他榮譽 英语 List of accolades received by Inception 39 諾蘭於2013年出席 超人 钢铁英雄 在倫敦的首映會諾蘭第三部和最後一部蝙蝠俠電影 黑暗騎士 黎明昇起 2012年 上映期間 英國電影協會的約瑟夫 貝文 Joseph Bevan 寫了篇有關他的簡介 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裏 克里斯多福 諾蘭從前途無量的英國獨立導演直衝到無容置疑 擁有 有才華且超脫這個全新商標的大師 96 諾蘭起初有些猶豫 但還是同意回歸執導 黑暗騎士 黎明昇起 並與弟弟和大衛 S 高耶共同開發個他覺得能為三部曲畫上圓滿句號的故事 97 電影上映後口碑不錯 98 肯尼斯 圖蘭認為電影 強大 有說服力和具催眠作用 並 不僅是卓越的超級英雄電影 更是以任何標準來說都是大師級的電影製作 99 哈芬登郵報 的克莉絲汀 萊米爾 英语 Christy Lemire 認為諾蘭以 慣有的壯觀 十分宏偉的方式 來結束三部曲 但不喜歡 超負荷的 故事和過度的絕望 100 黑暗騎士 黎明昇起 票房大賣 成為第十三部收入達到10億美金的電影 101 一名持槍歹徒在科羅拉多州奥罗拉的影院播放這部電影時向內開火 造成12死58傷 102 諾蘭發表聲明 向他稱之為 愚蠢悲劇 下的受害者表示哀悼 103 蝙蝠俠 三部曲激發出未來超級英雄電影的趨勢 並嘗試複製其不加掩飾且具現實感的風格 但收效甚微 在最近的超級英雄電影未能達到預期時 第二部尤其復興這一類型 104 105 衛報 的本 柴爾德 Ben Child 稱這三部電影 在未來數十年還是該類型中最激動人心的圖騰 104 在討論 黑暗騎士 黎明昇起 的故事時 高耶告訴諾蘭自己對 超人 钢铁英雄 2013年 的想法 於是後者負責監製此片 106 諾蘭十分喜歡查克 史奈德的 斯巴达三百勇士 2006年 和 守護者 2009年 所以聘請他來執導 107 超人 钢铁英雄 由亨利 卡維爾主演得知自己是個強大外星人的克拉克 肯特 雖評價褒貶不一 但還是以2億2000萬美金的預算賺進超過6億6000萬美金的票房 108 109 星际穿越 敦克爾克大行動 與其他活動 2014至2019年 编辑 諾蘭和弟弟乔纳森 攝於2017年 一起寫了幾部劇本 包括 星际穿越 諾蘭接下來執導 編劇和監製科幻片 星际穿越 2014年 劇本初稿由乔纳森 诺兰創作 導演原定是斯蒂芬 斯皮尔伯格 110 影片根據理論物理學家基普 索恩的科學理論 講述一群宇航员穿越蟲洞去尋找人類新家園 111 諾蘭於2014年討論電影的物理學時 表達出對科學客觀規律的欣賞 並希望這能應用在 我們文明的方方面面 112 星际穿越 由马修 麦康纳 安妮 海瑟薇和杰西卡 查斯坦主演 受到好評之餘 全球票房為7億7300萬美金 113 114 紐約時報 的A O 史考特 英语 A O Scott 表示 星际穿越 視覺炫目 主題有野心 並認為其是 充斥著悲痛 恐懼和後悔的大型未來主義冒險 115 紀錄片導演托妮 梅耶斯 英语 Toni Myers 稱這部電影是 真正的藝術作品 並稱讚其探索了跨越多代的故事 116 星际穿越 科學性上的準確性尤其廣受讚譽 有兩篇學術論文因此發表 117 118 美國物理學期刊 英语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甚至呼籲學校科學課播放這部電影 119 120 電影在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贏得最佳視覺效果 並獲得其他四項提名 121 同樣於2014年 諾蘭和艾瑪 湯瑪斯擔任長期合作的電影攝影師沃利 菲斯特的導演处女作 全面進化 的執行製作人 122 2010年代中旬 諾蘭參與多項電影保存的活動和發行名不見經傳導演的作品 他的切分音製片公司還與時代精神影業 英语 Zeitgeist Films 合資來發行後者電影的藍光光碟 123 諾蘭執導講述奎氏兄弟 英语 Brothers Quay 的動畫紀錄短片 奎氏兄弟 2015年 也以藍光形式發行 並同時發起兩人的戲劇巡演 播映 寫一場惡夢給你 英语 In Absentia film 梳子 The Comb 和 鱷魚街 英语 Street of Crocodiles IndieWire表示這對兄弟 無疑會因諾蘭而收穫成千上百的粉絲 因此35毫米膠卷中的奎氏兄弟將永遠是後者對電影業最重要的貢獻 124 125 諾蘭提倡模擬媒介應存留下來 所以與視覺藝術家塔西塔 迪恩 英语 Tacita Dean 邀請美國主要電影檔案館 實驗室和放映機構的代表參加2015年3月在蓋蒂博物館舉行的非正式峰會 重塑電影未來 Reframing the Future of Film 126 127 接下來則在倫敦的泰特現代藝術館 墨西哥城的塔馬約博物館 英语 Museo Rufino Tamayo Mexico City 和孟買的塔塔剧院 英语 Tata Theatre 舉辦活動 128 2015年4月 諾蘭加入致力於電影保存 英语 Film preservation 的非營利組織電影基金會 英语 The Film Foundation 的董事會 129 並與马丁 斯科塞斯一起被國會圖書館任命為國家影片保存委員會 英语 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Board 的美國導演工會代表 130 諾蘭還在電影電視基金 英语 Motion Picture amp Television Fund 理事會任職 131 諾蘭做完查克 史奈德的 蝙蝠侠大战超人 正义黎明 2016年 和 正義聯盟 的執行製作人 132 133 便重返 敦克爾克大行動 2017年 的導演崗位 影片改編自他自己的原始劇本 與托马斯共同監製 並講述二戰期間同盟國士兵於1940年撤離法國敦刻尔克海灘 諾蘭認為這部電影是有著三聯畫結構的生存故事 希望製作齣少對白 純感官 幾乎是實驗性的電影 134 他表示自己一直等到贏得大廠信任 可以用美國預算來製作英國電影 才開拍 敦克爾克大行動 135 諾蘭在拍攝前曾向斯皮尔伯格尋求建議 後者在接受 綜藝 訪問時表示 知道也尊重克里斯 諾蘭 是世界上最有創意的電影導演 我對他的建議就是為歷史劇做研究時要真誠對待 接著才是自己的想像力 就跟我在 瑞恩 的做法 一樣 136 敦克爾克大行動 是群演電影 137 取得廣泛好評之餘 票房成績也十分強勁 138 139 140 全球共賺進5億2600萬美金 為有史以來最高收入的二戰電影 141 旧金山纪事报 的米克 拉塞爾 英语 Mick LaSalle 表示 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戰爭片 在外觀 處理方式和對觀眾的影響 與其他電影 明顯不同 有些電影十分罕見 可以讓你擺脫當前的環境 讓你完全沉浸在另種體驗 以至於觀看時會讓你瞠目結舌 敦克爾克大行動 就是這樣的電影 142 電影獲得許多榮譽 包括諾蘭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143 諾蘭 右 與凱爾 杜拉 英语 Keir Dullea 卡塔琳娜 库布里克 Katharina Kubrick 羅納德 桑德斯 Ron Sanders 和简 哈兰 英语 Jan Harlan 出席第71屆坎城影展2018年 諾蘭監督斯坦利 库布里克 2001太空漫遊 1968年 的70毫米膠卷 英语 70 mm film 新版 由原始攝像機負片 英语 Original camera negative 製作 並由他在第71屆坎城影展作引見 144 今日美國 注意到影展觀眾迎接這位導演 就像 見到 搖滾明星一樣起立歡呼 145 一年後 諾蘭和托马斯在奎氏兄弟執導的動畫短片 人偶的呼吸 The Doll s Breath 2019年 被冠上執行製作人的稱號 146 TENET天能 和 奧本海默 2020年至今 编辑 科幻片 TENET天能 2020年 被 星期日泰晤士報 的湯姆 香妮 英语 湯姆 香妮 稱作 在所有諾蘭風格的東西下重複震撼世界 為他的下部導演作品 147 諾蘭仔細思考了劇本中心思想十多年 之後花了五年多來創作 148 TENET天能 因2019冠状病毒病推遲上映三次 並是疫情封城後首部在影院開場的好萊塢票房片 英语 Tent pole entertainment 149 電影講述無名主角 約翰 大衛 華盛頓飾 穿越時空去阻止威脅世界的襲擊 150 以2億美金的製作預算賺進3億6300萬美金 為諾蘭首部票房不佳的影片 151 TENET天能 是導演職業生涯中評價最兩極分化的作品 評論界稱讚執導 但認為故事令人困惑 152 143 衛報 的彼得 布拉德肖 英语 Peter Bradshaw 給這部電影滿分五顆星 稱其是 大腦的裝飾樂段 不動聲色就能讓發展瘋狂到讓人難以置信 類固醇能量和想像力都漫溢出來 153 好萊塢報導 的萊斯利 費爾珀林 Leslie Felperin 則認為其是部 冷淡又理性的電影 很容易欣賞 尤其是因為其充斥著大膽和獨創性 但幾乎很難愛上 原因是其缺乏某種人性 154 電影在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拿下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藝術指導 155 諾蘭在 TENET天能 上映後 不只加入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的顧問團 156 還擔任 正義聯盟 2017年 的導演剪輯版 扎克 施奈德版正义联盟 2021年 的執行製作人 157 諾蘭的第十二部導演作品是傳記片 奧本海默 2023年 取材自J 罗伯特 奥本海默 基利安 墨菲飾演 和其在原子彈研發的角色 158 這部片由環球影業資助和發行 是諾蘭自 凶心人 後首部不是華納兄弟製作的電影 原因是他對後者把合作的電影同時放在影院和HBO Max的決定感到徹底失望 159 諾蘭與環球達成交易後 獲得約1億美金的製作預算 相同的營銷預算 完全的創意控制權 百分之二十的先期总票房 100天院線窗口期和大廠的禁售期 公司不會在 奧本海默 發行前後三週發行另一部電影 160 個人生活與形象 编辑 2011年1月 諾蘭和妻子艾玛 托马斯諾蘭19歲在倫敦大學學院相識妻子艾玛 托马斯 8 15 她自1997年開始就擔任諾蘭所有電影的監製 42 161 兩人育有4個孩子 並在洛杉磯定居 162 諾蘭很少接受關於宣傳自己電影的採訪 比較喜歡讓作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 163 他拒絕討論個人生活 164 認為過多電影導演的生平信息會影響觀眾的體驗 事實上 我根本不希望人們在看電影時想起我 作家斯圖亞特 喬伊 Stuart Joy 認為諾蘭不願談及個人生活 表明他渴望控制 這也是他作品反覆出現的主題 163 2003年 諾蘭在好萊塢的派對遭到電影製作人戴维 O 拉塞尔攻擊 據報導後者把諾蘭的頭鎖住 並用手臂摟他的脖子 165 166 執導風格 编辑諾蘭的電影大部分是以形上學的主題為中心 並探索時間 記憶和人格同一性的概念 167 168 他的作品特徵有受到數學影響 英语 Mathematics and art 的想法和圖像 非常規敘事結構 英语 Nonlinear narrative 唯物主義角度 及浮想聯翩的聲響使用 169 170 171 172 電影導演吉勒摩 戴托羅稱諾蘭是 情緒化的數學家 173 BBC的藝術編輯威爾 岡珀茨 英语 Will Gompertz 覺得諾蘭是 藝術影院的電影導演 製作的票房大片理智又充滿野心 除了 會讓你心跳加速 也會 頭暈目眩 174 約瑟夫 貝文寫道 他的電影能讓藝術影院的常客享受超級英雄影片 多方觀眾 更 會沈浸在曲折離奇的情節比喻 96 諾蘭認為自己是 大廠系統內工作的獨立電影製作人 175 克里斯多福 諾蘭一點都不合理 而這正正是他喜歡的方式 23年間12部電影 他創造震撼人心且沈醉在自身複雜性的原創作品來對抗好萊塢法則 製片廠希望吸引到最多觀眾的每個行為標準他也能做到混淆視聽 影院無論採取何種形式 都會填補下部諾蘭電影的可能性 電影編劇伊恩 內森於2022年談諾蘭的電影導演身份 176 職業哲學家和作家在16篇論文集 克里斯多福 諾蘭的哲學 The Philosophy of Christopher Nolan 分析諾蘭的作品 他們發現當中的自我毀滅主題 真相的本質和價值 及英雄和反派的政治心態等 177 英語文學教授羅比 B H 戈 Robbie B H Goh 稱諾蘭是 哲學電影導演 並把存在主義 道德 知識論和区辨表象與真实的哲學思想融入描繪懸疑 動作和暴力的電影 戈很欣賞他把主題融入具有 好萊塢爆款元素 電影的能力 這有助於保持觀眾沈浸其中 但同時又 比典型的消費主義動作片更深思熟慮和自反 178 更表示諾蘭的作品反映了 產品情況 從低預算電影到利潤豐厚大片 的異質性 多種類型和背景 和 宣揚他多才多藝的大量風格 179 電影理論家大衛 博維 英语 David Bordwell 認為諾蘭能將自己的 實驗性慾望 與主流娛樂的需求相結合 稱他的所有作品 通過主觀觀點和交叉剪接技術在電影時代進行試驗 180 諾蘭採用的實操性镜头内效果 微縮 模型 及以賽璐珞膠片拍攝都對21世紀早期的電影形成巨大影響 181 182 IndieWire於2019年表示就算製作大片已成為 主要由計算機生成的藝術形式 時 導演 讓可行的大預算電影製作替代模式倖存下來 182 由於諾蘭深入參與自己電影的技術層面 斯圖亞特 喬伊稱他為 全面的電影製作人 監督製作的各個方面之餘 也管理文本之外的文化和工業因素 183 認可 编辑諾蘭製作了當代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電影 184 185 186 187 他的許多作品獲評論界認證為該十年的最佳電影 41 188 189 而 華爾街日報 稱他 把賣座電影和藝術野心結合的能力讓他在業界具有非凡的影響力 190 諾蘭的電影賺入50億美金 191 而 凶心人 和 黑暗騎士 因具有 文化 歷史和美學 意義被美國國會圖書館選擇保存在國家影片登記表 192 193 上述電影與 全面啟動 出現在英國廣播公司21世紀百大電影和 好萊塢報導 的有史以來最佳電影票選 194 195 2017年 黑暗騎士 全面啟動 和 星際效應 入選 帝國 評選的 百大電影 196 2018年 好萊塢報導 把諾蘭列入百位最有影響力的娛樂界人物 並稱他是 屬於自己的特許經銷權 197 巡禮 英语 Parade magazine 在2022年的有史以來75名最佳導演把諾蘭排在第8 198 諾蘭的兩部電影 凶心人 和 黑暗騎士 被國會圖書館選擇保存在國家影片登記表 192 193 諾蘭的作品 受到普通電影迷 影評人和電影學者的熱烈歡迎 分析和爭論 164 199 英國電影協會的傑夫 安德魯 英语 Geoff Andrew 稱諾蘭是 有說服力的創意說書人 並覺得他是好萊塢主流電影中為數不多的當代導演會製作高度私人化的作品 安德魯更表示諾蘭的電影值得留意 並非大量的精湛技術和視覺天賦 而是出色的敘事獨創性和對複雜的哲學問題有著異常成熟的興趣 200 大衛 博維指出諾蘭 被認為是最有成就的在世電影導演 並引證他有能力把類型片變成藝術片和事件電影 及他的票房數字 好評和在電影觀眾的受歡迎程度 180 201 2008年 菲利普 法蘭奇認為諾蘭是 21 世紀首位重要人才 202 馬克 科莫德稱讚諾蘭帶來了 藝術影院獨立電影製作的控制能力和行為準則 並應用在好萊塢大片 他就是你不需要吸引品位低俗的觀眾也能獲利的活生生例子 203 觀察家報 的瑞恩 吉爾貝 Ryan Gilbey 覺得諾蘭是 技巧嫻熟且格調高雅的說書人 能結合斯皮尔伯格的壯觀場面和尼古拉斯 罗伊格 英语 Nicolas Roeg 或亞倫 雷奈的智力錯綜複雜 204 馬克 卡曾斯 英语 Mark Cousins 稱讚諾蘭會欣然接受遠大想法 好萊塢的電影導演通常會迴避創意 但克里斯托弗 诺兰不會 205 綜藝 的斯科特 福恩德斯 Scott Foundas 表示諾蘭是 當代首屈一指的大畫布說書人 206 洛杉磯時報 的賈斯汀 張 英语 Justin Chang 則稱他是 21世紀大片製作的偉大程序主義者 英语 proceduralist 及實質性細節的愛好者 207 諾蘭受到許多同代人的稱讚 而他的作品也影響了他們 208 209 210 簡尼夫 班納稱諾蘭拍攝大型電影的方法 對現代電影來說獨一無二 並補充 無論他的電影多麼受歡迎 他還是位藝術家和具有獨特風格的電影導演 我認為正因如此他已成為觀眾和幕後的英雄 211 麥可 曼恩稱讚諾蘭的 獨到見解 並覺得他是 發明了後英雄式的超級英雄 212 尼古拉斯 罗伊格談到諾蘭時表示 人們講起 商業藝術 這個詞時通常在自我否定 但 諾蘭在商業舞臺從事 作品卻詩情畫意 213 马丁 斯科塞斯覺得諾蘭是拍出 製作精美大型電影 的電影導演 214 达米安 沙泽勒稱讚諾蘭有能力 讓看似最沒有人情味的項目 像 超級英雄史詩片和深空燒腦片 都會變得非常個人化 215 斯蒂芬 斯皮尔伯格在討論藝術電影和大廠大片的區別時 稱諾蘭的 黑暗騎士 三部曲是兩者皆有的例子 216 並認為 記憶拼圖 和 全面啟動 是 大師級作品 217 丹尼斯 维伦纽瓦十分欣賞諾蘭的能力 他能夠保持身份之餘 還在大银幕創造自己的宇宙 並把 智力概念帶到現在的銀幕 這十分罕見 他製作的每部電影 我都對他的作品更加欽佩 218 詹姆斯 卡梅隆對諾蘭未能憑 全面啟動 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而感到扼腕 並稱這部電影 毫無疑問是年度最令人震驚的電影創作和導演作品 217 影視作品 编辑主条目 克里斯托弗 诺兰作品列表 追随 1998年 凶心人 2000年 白夜追兇 2002年 蝙蝠俠 開戰時刻 2005年 頂尖對決 2006年 黑暗騎士 2008年 全面啟動 2010年 黑暗騎士 黎明昇起 2012年 星际穿越 2014年 敦克爾克大行動 2017年 TENET天能 2020年 奧本海默 2023年 榮譽 编辑 諾蘭在好萊塢格勞曼中國戲院前的手印和腳印諾蘭曾入圍5座奧斯卡金像獎 5座英國電影學院獎和6座金球獎 39 219 220 221 諾蘭於2006年被任命為伦敦大学学院榮譽院士 222 並於2017年被授予文學系名譽博士學位 223 2011至2014年 他憑收入和知名度排進 福布斯 世界百大名人权力榜 224 2012年 諾蘭是在格勞曼中國戲院接受手印足印儀式的最年輕導演 225 諾蘭於2015年入選 時代 的最具影響力一百人 226 他在2019年新年榮譽會 英语 2019 New Year Honours 因對電影的貢獻而被授予大英帝國勳章 227 註釋 编辑 諾蘭與贝利克兄弟持續合作 並在他們的奧斯卡提名傳記片 成吉思汗藍調 英语 Genghis Blues 1999年 冠上協助編輯的頭銜 10 公司名稱來自暈倒的醫學名稱 專攻電影研究的講師索查 妮弗蘭 Sorcha Ni Fhlainn 稱這個詞影射了諾蘭作品有著 迷失方向 的風格 還將這個名字與綜合哲學家让 鲍德里亚的專著 擬仿物與擬像 聯繫起來 43 參考資料 编辑 Nolan s Mind Games Film London 2010 07 14 2010 08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11 22 Nathan 2022 第12 13頁 3 0 3 1 Mooney 2018 第4頁 Nathan 2022 第116 159頁 Nathan 2022 第159頁 Nathan 2022 第11 16頁 Purcell Andrew Christopher Nolan s Interstellar brings back the Spielberg style family blockbuster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14 11 04 2022 12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09 8 0 8 1 Lawrence Will Christopher Nolan interview for Inception The Daily Telegraph 2012 07 19 2014 01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1 17 含有連結內容需訂閱查看的頁面 link Shone 2020 第26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Shone2020 help Mooney 2018 第156頁 11 0 11 1 Mooney 2018 第5頁 Shone 2020 第48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Shone2020 help 13 0 13 1 13 2 Mooney 2018 第6頁 14 0 14 1 14 2 Tempest Matthew I was there at the Inception of Christopher Nolan s film career The Guardian 2011 02 24 2011 09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5 October 2013 15 0 15 1 Wally Pfister ASC on Christopher Nolan s Inception American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 2010 2013 0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4 11 Feinberg Scott Christopher Nolan on Interstellar Critics Making Original Films and Shunning Cell Phones and Email Q amp A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5 01 03 2017 02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1 17 Fearville 1997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17 02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1 07 18 0 18 1 Nathan 2022 第34頁 Christopher Nolan The Movies The Memories Empire 253 2013 0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9 24 UCLU Film Society London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3 0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8 10 Hooton Christopher Christopher Nolan s student short film Doodlebug shows the Dunkirk director s humble beginnings The Independent 2017 04 10 2019 07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7 22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Whitington Paul How Christopher Nolan has held true to his sweeping vision with Tenet Irish Independent 2020 08 22 2022 1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0 含有連結內容需訂閱查看的頁面 link Pulver Andrew He s not a god he s human The Guardian 2005 06 15 2013 12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2 24 Nathan 2022 第20 21頁 Shone 2020 第441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Shone2020 help Nathan 2022 第24 42頁 Tobias Scott Interview Christopher Nolan The A V Club 2002 06 05 2022 1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0 18 Tiger Awards Competition previous winner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2013 0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21 Nathan 2022 第30 31頁 Timberg Scott Indie Angst New Times LA 2001 03 15 2013 06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8 15 通过CineFiles Maslin Janet Film Festival Review Walking Along a Crooked Path The New York Times 1999 04 02 2017 02 03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 02 04 Macdonald Moira An interview with Christopher Nolan The Seattle Times 2012 07 17 2022 12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01 Mottram 2002 第176頁 Mottram 2002 第177頁 Nathan 2022 第45 48頁 Mottram 2002 第62 64頁 Morgenstern Joe Hero With No Memory Turns Memento Into Unforgettable Trip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1 03 16 2014 0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26 含有連結內容需訂閱查看的頁面 link Smith 2007 第35頁 39 0 39 1 39 2 39 3 Christopher Nolan awards The New York Times 2013 2014 03 26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3 10 24 Shone 2020 第19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Shone2020 help 41 0 41 1 41 2 Dietz Jason Film Critics Pick the Best Movies of the Decade Metacritic 2010 01 03 2012 09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4 28 42 0 42 1 The Z to A of Christopher Nolan Empire 2014 01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9 24 Ni Fhlainn 2015 第161頁 deWaard amp Tait 2013 第49頁 Nathan 2022 第50頁 Shone 2020 第442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Shone2020 help Insomnia Rotten Tomatoes 2014 01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8 02 Insomnia Box Office Mojo 2014 01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8 08 Ebert Roger Insomnia review RogerEbert com 2002 05 24 2015 0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2 13 Schickel Richard Sleepless in Alaska Time 2002 05 19 2015 02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1 13 Hill Parks 2015 第26頁 Nathan 2022 第64 65頁 Jagernauth Kevin Trivia When Christopher Nolan First Came to Warner Bros He Was Offered Troy to Direct IndieWire 2013 06 21 2014 08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8 13 Greenberg James Rescuing Batman Los Angeles Times 2005 05 08 2019 12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2 17 Nathan 2022 第73 75頁 Nathan 2022 第69頁 Foundas Scott Christopher Nolan looks back over the Dark Knight trilogy in this extended interview Film Comment 2013 06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8 20 Batman Begins Rotten Tomatoes 2014 01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1 15 59 0 59 1 2005 Worldwide Box Office Box Office Mojo 2022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7 07 Sims David The Complicated Legacy of Batman Begins The Atlantic 2015 06 10 2015 06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6 11 含有連結內容需訂閱查看的頁面 link Adler Shawn He Man Movie Will Go Realistic We re Not Talking About Putting Nipples on the Trapjaw Suit MTV 2008 08 14 2013 04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9 02 Christopher Nolan Season at BFI Southbank in July 2012 PDF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14 03 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6 03 04 Rothman Michael Batman Begins 5 Ways the Movie Changed Hollywood ABC News 2019 06 16 2022 12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7 26 Nathan 2022 第58 59頁 Nathan 2022 第78頁 Nathan 2022 第79頁 Fleming Michael Nolan wants Prestige Variety 16 April 2003 2013 05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0 05 Child Ben Prestige novelist Christopher Nolan s Batman movies boring and pretentious The Guardian 2014 11 28 2022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3 Oscars 2007 full list of winners and nominees The Guardian 2007 02 26 2017 07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8 15 Ebert Roger Now you see him now you see him RogerEbert com 2007 09 06 2014 01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2 03 Turan Kenneth They ve got something up their sleeves Los Angeles Times 2006 10 20 2016 06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8 14 French Philip The Prestige The Guardian 2006 11 12 2017 01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2 21 Nathan 2022 第85 94 95頁 Nathan 2022 第96 97頁 Jolin Dan The Dark Knight The Original Feature Empire 2013 12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7 13 Joy 2015 第13頁 Tapley Kristopher The Dark Knight Set for 10th Anniversary Imax Re Release Exclusive Variety 2018 07 18 2022 1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19 The 50 Best Movies of the Decade 2000 2009 Paste 2009 11 03 2011 12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0 17 Review of the Decade Year By Year Empire s Films of the Decade Empire 2012 09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9 24 Dockterman Eliana 35 Sequels That Are Better Than the Original Movie Time 2018 08 30 2022 1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8 30 Readers Poll The 15 Greatest Superhero Movies Rolling Stone 2014 04 09 2022 1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11 Zornado amp Reilly 2021 第166頁 Dargis Manohla The Dark Knight Showdown in Gotham Town The New York Times 2008 07 18 2014 0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8 10 Ebert Roger The Dark Knight RogerEbert com 2008 07 16 2014 0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1 02 Barnes Brooks Dark Knight Wins Again at Box Office The New York Times 2008 07 28 2014 0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4 11 The Dark Knight 2008 Box Office Mojo 2012 11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2 21 The 81st Academy Awards 2009 Nominees and Winner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022 12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10 18 Weldon Glen A Superhero Movie Got a Screenplay Nomination Glitch or Game Changer NPR 2018 01 25 2022 1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0 McGowan 2012 第147頁 Fleming Michael Nolan tackles Inception for WB Variety 2009 02 11 2009 04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4 14 Goldberg Matt Warner Bros Keeping Inception in Oscar voters Minds With New Behind the Scenes Featurette Collider 2010 12 23 2013 06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8 22 Kermode Mark Kermode Uncut My Top Five Films of the Year BBC 事件发生在 5 05 2010 12 24 2014 0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6 Johnson 2020 第2頁 Inception 2010 Box Office Mojo 2012 11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0 30 2011 Academy Awards Nominations and Winner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017 07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8 02 96 0 96 1 Bevan Joseph Christopher Nolan escape artist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12 07 18 2022 12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12 04 Nathan 2022 第138 139頁 The Dark Knight Rises receives overwhelmingly positive early reviews NME 2020 04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5 Turan Kenneth Review The Dark Knight Rises more than shines and on many levels Los Angeles Times 2012 07 18 2022 12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13 Lemire Christy Batman Review Is The Dark Knight Rises an Epic Letdown HuffPost 2012 07 16 2014 03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3 17 McClintock Pamela Box Office Milestone Dark Knight Rises Crosses 1 Billion Worldwid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2 09 02 2012 11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1 09 Koole et al 2013 第147 148頁 Morley Will Christopher Nolan on Theater Shooting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Our Profound Sorrow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2 07 20 2022 12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7 21 104 0 104 1 Child Ben Christopher Nolan s Batman movies will endure The Guardian 2015 01 12 2022 12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31 Sims David The Dark Knight Changed Hollywood Movies Forever The Atlantic 2018 07 18 2022 12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10 含有連結內容需訂閱查看的頁面 link Dibdin Emma Dark Knight inspired Man of Steel Digital Spy 2013 03 26 2022 12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30 Itzkoff Dave Alien Yet Familiar The New York Times 2013 05 22 2013 05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23 Man of Steel Reviews Metacritic 2013 06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7 06 Man of Steel Box Office Mojo 2022 12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7 Nathan 2022 第160 161頁 Jagernauth Kevin Christopher Nolan s Merging an Original Idea with Jonah Nolan s Old Screenplay for Interstellar IndieWire 2013 01 10 2013 01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12 Kluger Jeffery Watch Christopher Nolan and Kip Thorne Discuss the Physics of Interstellar Time 2014 11 24 2017 08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2 14 Interstellar Reviews Metacritic 2014 11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8 04 Interstellar 2014 Box Office Mojo 2015 01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16 Scott A O Off to the Stars with Grief Dread and Regret The New York Times 2014 11 04 2016 07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8 28 Trenholm Richard Space station film school How astronauts shot this glorious IMAX movie CNET 2016 06 10 2016 01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6 10 James et al 2015a James et al 2015b Ghosh Pallab Interstellar should be shown in school lessons BBC News 2015 06 23 2015 06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6 24 James et al 2015b 第486頁 D Addario Daniel Oscars 2015 See the Full List of Nominees Time 2015 01 15 2015 0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1 15 Kit Borys Christopher Nolan to Exec Produce Wally Pfister s Directorial Debut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2 06 13 2012 10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9 22 McNary Dave Christopher Nolan s Syncopy Teaming With Zeitgeist on Blu ray Releases Exclusive Variety 2015 02 19 2015 02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2 24 Sharf Zack Why The Quay Brothers in 35mm Is One of Christopher Nolan s Greatest Accomplishments IndieWire 2015 08 20 2015 08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8 21 Labrecque Jeff Christopher Nolan s next movie is a documentary short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5 07 27 2015 07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7 29 Foundas Scott Christopher Nolan Rallies the Troops to Save Celluloid Film Variety 2015 03 11 2015 03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13 Child Ben Tarantino and Nolan share a Kodak moment as studios fund film processing The Guardian 2014 07 31 2017 02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2 27 Sahani Alaka On Christopher Nolan s upcoming visit to India celluloid in digital era and preservation of film heritage The Indian Express 2018 03 29 2022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3 含有連結內容需訂閱查看的頁面 link Fleming Mike Jr Christopher Nolan Joins Film Foundation Board Deadline Hollywood 2015 04 22 2015 04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4 24 DGA Congratulates Martin Scorsese and Christopher Nolan on Appointments to 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Board The 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 2015 05 07 2015 05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5 21 About Us Motion Picture amp Television Fund 2021 0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9 Nathan 2022 第246頁 Nathan 2022 第247頁 Golhen Gael Exclu Christopher Nolan et ses collaborateurs revelent 7 infos sur Dunkerque Excluded Christopher Nolan and his collaborators reveal 7 facts about Dunkirk Premiere 2017 02 28 2017 02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2 28 Nolan Christopher Spitfires flotillas of boats rough seas and 1 000 extras Christopher Nolan on the making of Dunkirk his most challenging film to date The Daily Telegraph 2017 07 08 2017 07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10 含有連結內容需訂閱查看的頁面 link Lang Brent Christopher Nolan Gets Candid on the State of Movies Rise of TV and Spielberg s Influence Variety 2017 11 08 2017 11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1 08 McNary Dave Harry Styles Fionn Whitehead to Star in Christopher Nolan WW2 Action Thriller Dunkirk Variety 2016 03 11 2016 05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5 04 McMillan Graeme Dunkirk What the Critics Are Saying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 07 17 2017 07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20 Dunkirk Reviews Metacritic 2017 07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22 Keegan Rebecca How Dunkirk Summer s Boldest Box Office Gamble Paid Off Vanity Fair 2017 07 24 2017 08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27 Mithaiwala Mansoor Dunkirk Becomes Highest Grossing WWII Film at Global Box Office Screen Rant 2017 09 15 2019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1 03 LaSalle Mick Not a victory but a triumph in Dunkirk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017 07 18 2019 05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28 143 0 143 1 Sharf Zack Tenet Divides Critics Nolan s Latest Called a Monumental Spectacle and Head Scratching Dud IndieWire 2020 08 21 2020 01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09 Elsaesser 2020 第43頁 Mandell Andrea Christopher Nolan inspires crazed Cannes crowd talks Batman trilogy USA Today 2018 05 13 2018 05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5 13 The Doll s Breath Illuminations Media 2019 09 11 2019 09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06 Shone Tom Film review Tenet The Sunday Times 2020 08 23 2020 08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3 含有連結內容需訂閱查看的頁面 link Maytum Matt Time to Spy Total Film No 299 2020 06 30 35 Pamela McClintock Box Office Tenet Debuts to 20M as U S Theaters Reopen Nears 150M Globally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20 09 06 2020 09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06 Jones Nate A Beat by Beat Explanation of What Happens in Tenet Vulture 2020 09 04 2022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3 Nathan 2022 第199頁 Tenet Rotten Tomatoes 2022 12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6 Bradshaw Peter Tenet review supremely ambitious race against time makes for superb cinema The Guardian 2020 08 25 2020 08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25 Felperin Leslie Tenet Film Review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20 08 21 2020 09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2 Hipes Patrick Oscar Nominations The Complete List Deadline Hollywood 2021 03 15 2021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15 Giardina Carolyn Christopher Nolan Rob Legato Join SMPTE Engineers Advisory Board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20 11 10 2020 1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11 Guerrasio Jason Deborah Snyder says Christopher Nolan supported her husband Zack in his quest to make the Snyder cut Insider Inc 2021 03 10 2021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8 29 Nathan 2022 第216頁 Starkey Adam Here s what we know about Christopher Nolan s Oppenheimer NME 2022 12 19 2022 12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05 Kit Borys Inside the Studios and Apple s Frenzy to Get Christopher Nolan s Next Film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21 09 15 2021 09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9 15 Meet the women behind Hollywood s iconic filmmakers WTVD 2016 03 10 2022 12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7 Jolin Dan Empire 30 My Experiences on Christopher Nolan s Movie Sets Empire 2020 08 18 2022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9 22 163 0 163 1 Joy 2015 第3頁 164 0 164 1 Lewis Kraus Gideon The Exacting Expansive Mind of Christopher Nolan The New York Times 2014 10 30 2016 03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5 16 Waxman Sharon The Nudist Buddhist Borderline Abusive Love In The New York Times 2004 09 19 2022 12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0 14 Zhan Jennifer A Timeline of the Allegations Against Amsterdam Director David O Russell Vulture 2022 10 05 2022 12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26 Goh 2022 第4 76頁 Blouin 2013 第145 146 149頁 D Angelo Mike The rational wonders of Christopher Nolan The Dissolve 2014 11 14 2016 09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Shone Tom Christopher Nolan the man who rebooted the blockbuster The Guardian 2014 11 04 2015 01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1 22 Purcell Andrew Christopher Nolan s final frontier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14 11 08 2015 05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5 18 通过AndrewPurcell net Child Ben Interstellar s sound right for an experimental film says Nolan The Guardian 2014 11 17 2013 07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11 17 Aravind Ajay 10 Directors and Their Best Film According to IMDb Comic Book Resources 2022 05 30 2022 12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4 Gompertz Will Tenet Will Gompertz reviews Christopher Nolan s epic BBC News 2020 08 21 2020 09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27 Molloy 2013 第40頁 Nathan 2022 第5頁 LB 2017 Description Goh 2022 第1 4頁 Goh 2022 第12 13頁 180 0 180 1 Bordwell David Nolan book 2 0 Cerebral blockbusters meet blunt force cinephilia DavidBordwell net 2019 01 28 2019 09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09 Joy 2015 第7頁 182 0 182 1 O Falt Chris Influencers Christopher Nolan s Team Is the Big Budget Practical Filmmaking Alternative IndieWire 2019 03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2 03 Joy 2015 第6頁 Itzkoff Dave A Man and His Dream Christopher Nolan and Inception The New York Times 2010 06 30 2013 12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1 05 Tharpe Frazier The Creatives That Defined the 2010s Christopher Nolan Complex Networks 2019 11 22 2019 11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11 Carey Graeme The best movies from the 2000s MSN 2022 03 13 2022 12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30 Nissim Mayer Quentin Tarantino is most studied director in the UK Digital Spy 2013 11 06 2013 11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1 08 Dietz Jason Best Movies of the Decade 2010 19 Metacritic 2019 12 18 2019 1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1 01 Phipps Keith Robinson Tasha Rabin Nathan Tobias Scott Murray Noel The best films of the 00s The A V Club 2009 12 03 2019 11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1 29 Fritz Ben Why Hollywood Loves Interstellar Director Christopher Nola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4 10 30 2014 10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11 02 含有連結內容需訂閱查看的頁面 link As Bollywood reckons with uncertain future a throwback to when Christopher Nolan called Hindi films fundamental The Indian Express 2022 07 30 2022 12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24 192 0 192 1 Littleton Cynthia Titanic The Goonies Field of Dreams Memento Added to National Film Registry Variety 2017 12 13 2017 1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2 13 193 0 193 1 Mcnary Dave Dark Knight Shrek Grease Blues Brothers Added to National Film Registry Variety 2020 12 14 2020 12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14 The 21st Century s 100 greatest films BBC 2016 08 23 2017 0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1 31 Hollywood s 100 Favorite Film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4 06 25 2022 12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7 05 The 100 Greatest Movies Empire 2017 06 23 2017 08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1 29 Brower Alison 编 The Hollywood Reporter 100 The Most Powerful People in Entertainment 2018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8 09 20 2020 04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25 Reinstein Mara The 75 Best Movie Directors of All Time Parade 2022 11 02 2022 12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1 27 An Evening With Christopher Nolan IFC Center 2012 11 27 2013 07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7 24 Christopher Nolan British Film Institute 2012 2014 03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6 20 Bordwell David Dunkirk Part 2 The art film as event movie DavidBordwell net 2017 08 09 2017 08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8 10 French Philip The top 50 The Guardian 2008 04 13 2019 04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2 27 East Ben Newsmaker Christopher Nolan is a different kind of storyteller The National 2013 06 14 2014 02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2 23 Gilbey Ryan Christopher Nolan from superheroes to Dunkirk s small tales of heroism The Guardian 2017 07 23 2019 06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30 Cousins Mark Widescreen Hollywood s big ideas Prospect 2010 08 25 2018 09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20 Foundas Scott Film Review Interstellar Variety 2014 10 27 2014 10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10 29 Chang Justin Ten years after it changed Hollywood The Dark Knight is back in theaters Accept no substitutes Los Angeles Times 2018 08 22 2018 08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8 22 Erbland Kate Duncan Jones on How He Models His Career After Christopher Nolan Q amp A IndieWire 2017 06 02 2019 04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4 11 Davis Edward Exclusive Sam Mendes Says He Was Not at All Interested In Bond At First Took Direct Inspiration From Nolan s Dark Knight Films IndieWire 2012 10 18 2022 12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4 The Dark Knight Effect How Hollywood fell for and learned from the greatest superhero sequel ever made Empire 2012 07 13 2013 01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1 13 Kenneth Branagh must evacuate soldiers trapped in Dunkirk 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 2017 07 17 2022 12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4 Shone 2020 第19 20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Shone2020 help Shone 2020 第20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Shone2020 help Martin Scorsese There s always the budget but I am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creative freedom Film Talk 2015 10 26 2016 0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0 25 Bryant Jacob Damien Chazelle on Dunkirk Variety 2017 12 05 2017 12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2 06 In conversation with Steven Spielberg and Stacey Snider on The Front Row Star World 事件发生在 4 45 2022 12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2 05 通过YouTube 217 0 217 1 Christopher Nolan turns 49 Here is what Steven Spielberg James Cameron and other directors say about him The Indian Express 2019 07 30 2022 12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2 23 O Falt Chris Denis Villenueve Aspires to Be Like Christopher Nolan and Why He Wants to Make Dune IndieWire 2017 12 22 2017 12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2 23 Nathan 2022 第197頁 Christopher Nolan AllMovie 2022 12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08 Winners amp Nominees Hollywood 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 2022 12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4 10 Honorary Fellows of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06 2013 03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9 23 Back to where it all began Christopher Nolan awarded honorary doctorate at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7 09 12 2017 09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9 16 Christopher Nolan Forbes 2011 05 16 2022 12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5 Christopher Nolan Forbes 2012 05 16 2022 12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5 Christopher Nolan Forbes 2013 06 28 2022 12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5 Christopher Nolan Forbes 2014 06 27 2022 12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5 Rome Emily The Dark Knight Rises Christopher Nolan s hand and footprint ceremony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2 07 07 2022 12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8 08 Caine Michael Christopher Nolan Time 2015 04 17 2022 12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4 17 第62507號憲報 倫敦憲報 Supplement 2018 12 29 文獻 编辑Blouin Michael J Difference and Doubt in Christopher Nolan s Inception Japan and the Cosmopolitan Gothic Specters of Modernity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143 160 ISBN 978 1 137 30522 0 deWaard Andrew Tait R Colin The Cinema of Steven Soderbergh Indie Sex Corporate Lies and Digital Videotap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 0 231 16551 8 Eberl Jason T Dunn George A 编 The Philosophy of Christopher Nolan Lexington Books 2017 ISBN 978 1 498 51352 4 Elsaesser Thomas Stanley Kubrick s Prototypes The Author as World Maker Szaniawski Jeremi 编 After Kubrick A Filmmaker s Legacy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20 29 51 ISBN 978 1 501 34765 8 Furby Jacqueline Joy Stuart 编 The Cinema of Christopher Nolan Imagining the Impossibl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5 ISBN 978 0 231 85076 6 Joy Stuart The Cinema of Christopher Nolan Imagining the Impossible Introduction Dreaming a Little Bigger Darling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 16 2015 Hill Parks Erin The Cinema of Christopher Nolan Imagining the Impossible Chapter One Developing an Auteur Through Reviews The Critical Surround of Christopher Nola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7 30 2015 Ni Fhlainn Sorcha The Cinema of Christopher Nolan Imagining the Impossible Chapter Ten You keep telling yourself what you know but what do you believe Cultural Spin Puzzle Films and Mind Games in the Cinema of Christopher Nola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47 163 2015 Goh Robbie B H Christopher Nolan Filmmaker and Philosopher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22 ISBN 978 1 3501 3996 1 James Oliver von Tunzelmann Eugenie Franklin Paul Thorne Kip S Gravitational lensing by spinning black holes in astrophysics and in the movie Interstellar PDF Classical and Quantum Gravity IOP Publishing 2015a 32 6 065001 30 December 2022 doi 10 1088 0264 9381 32 6 065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30 James Oliver von Tunzelmann Eugenie Franklin Paul Thorne Kip S Visualizing Interstellar s Wormhole PDF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s Teachers 2015b 83 6 486 499 2022 12 08 doi 10 1119 1 49169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08 Johnson David Kyle Inception as Philosophy Choose Your Dreams or Seek Reality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Popular Culture as Philosophy Springer Nature 2020 1 20 ISBN 978 3 319 97134 6 doi 10 1007 978 3 319 97134 6 5 1 Koole Sander L Fockenberg Daniel Tops Mattie Schneider Iris K The Birth and Death of the Superhero Film Sullivan Daniel Greenberg Jeff 编 Death in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Film Palgrave Macmillan 2013 135 150 ISBN 978 1 137 27688 9 McGowan Todd A Plea for the Abandonment of Reality in Inception The Fictional Christopher Nola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2012 147 170 ISBN 978 0 292 73782 2 Molloy Claire Christopher Nolan and Indie Sensibilities Revue Francaise d etudes Americaines Belin editeur 2013 136 40 51 JSTOR 43830999 Mooney Darren Christopher Nolan A Critical Study of the Films McFarland amp Company 2018 ISBN 978 14 766 7480 3 Mottram James The Making of Memento Faber and Faber 2002 ISBN 0 571 21488 6 Nathan Ian Christopher Nolan the Iconic Filmmaker and His Work Quarto Publishing 2022 ISBN 978 0 7112 7713 7 Shone Tom The Nolan Variations The Movies Mysteries and Marvels of Christopher Nolan Faber amp Faber 2020 ISBN 978 0 5713 4800 8 Smith Basil John Locke Personal Identity and Memento Conard Mark 编 The Philosophy of Neo Noir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7 35 46 ISBN 978 0 8131 7230 9 Zornado Joseph L Reilly Sara Superhero Fantasy in Crisis The Cinematic Superhero as Social Practice Springer Nature 2021 155 189 ISBN 978 3 030 85458 4 延伸閱讀 编辑Belluomini Lance Tenet as Philosophy Fatalism Isn t an Excuse to Do Nothing Johnson David Kyle 编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Popular Culture as Philosophy Palgrave Macmillan 2020 1 21 ISBN 978 3 319 97134 6 doi 10 1007 978 3 319 97134 6 99 1 Duncan Jesser Jody Pourroy Janine The Art and Making of The Dark Knight Trilogy Abrams Books 2012 ISBN 978 1 4197 0369 0 Fischer Mark The Lost Unconscious Delusions and Dreams in Inception Film Quarter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1 64 3 37 45 doi 10 1525 FQ 2011 64 3 37 Kellner Douglas M Cinema Wars Hollywood Film and Politics in the Bush Cheney Era 1st Wiley Blackwell 2009 ISBN 978 1405198240 Rabiger Michael Hurbis Cherrier Mick Directing Film Techniques and Aesthetics CRC Press 2013 ISBN 978 1 135 09921 3 外部連結 编辑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了解更多有关 克里斯托弗 诺兰 的内容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维基数据上的数据项克里斯托弗 诺兰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 IMDb 上的資料 英文 Christopher Nolan在爛番茄上的頁面 英文 在AllMovie上克里斯托弗 诺兰的頁面 英文 Tribute c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上的克里斯多福 諾蘭傳記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克里斯多福 諾蘭 如何執導你的首部長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克里斯托弗 诺兰 amp oldid 7692209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