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任詠華

任詠華SBS(英語:Vivian Wing-Wah Yam,1963年2月10日),香港人香港大學化學讲座教授,她於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為当时最年轻的院士[1] 。她於2011年獲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此外,她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任詠華
出生1963年2月(59歲)
 英屬香港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籍贯中国广东鹤山
母校香港大学化学系学士博士
职业化学家

生平

1963年2月10日,任咏华生于香港。她的父亲是土木工程师,母亲是家庭主妇。根据任咏华讲述,雙親并没有诱导她,是她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善于分析性格引导她从事科研。她上小学的时候打破一支温度计,温度计中的水银在她手上流动和聚并的现象,让她惊奇。在中学,她的一位中学教师為她帶來极大的啟發。这位教師怀孕时仍坚持授课。[2]

任詠華於1985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化学系,於1988年获该校博士学位[3] 。博士期间,任咏华师从支志明院士,並在支志明的课题组结识了她的同學、后来的丈夫麥成達。兩人於 1990 年結婚,育有兩名女兒。[4][5]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任咏华研究金属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2]

1988年博士毕业后,任咏华在香港城市大学(当时叫做城市理工學院)新成立的应用科学系获得一个初级教职。当时的城市理工學院科研设施非常差,任咏华为这所大学的图书馆订购了第一批化学图书,为实验室订购了第一批烧杯和化学药品。[2][5] 在城市理工学院期间,承担本科生教学,在教学时间之外,任咏华利用她的博士导师支志明教授的实验室设备从事科学研究。在这期间,她投身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金属配合物发光。[2]

1990年,任咏华回母校香港大學任教。1991年夏至1992年夏,任咏华两次到伦敦帝国学院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杰弗里·威尔金森的课题组访问,在这里她开始转向研究有机金属合成。从伦敦返回香港之后,任咏华开始研究有机金属发光体,制备出耐用的冷发光有机金属,激发态寿命在微秒量级,比绿色荧光蛋白和其他荧光材料的激发态寿命还长,促进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发展。[2]

1995年,任咏华升任高級講師,1997年成為教授,1999年成為講座教授,2000至2005年任系主任。[5]2001年,任咏华开始任黃乾亨黃乾利基金教授(化學與能源),2007获得福布莱特杰出学人奖。[6]

2001年,任咏华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年仅38岁,是当时最年轻的院士。巧合的是,她的博士导师支志明在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时候也是38岁,也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院士。[7] 2006年,任咏华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8] 201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9] [10]

2005年,任詠華以「過渡金屬炔基及硫屬簇配合物的分子設計及其發光性能的研究」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1] 2011年獲得欧莱雅-教科文组织女科学家奖英语L'Oréal-UNESCO Awards for Women in Science,“表彰其在发光材料以及捕捉太阳能的创新技术方面的工作。”[12]

学术研究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任咏华研究高价金属钌和的氧化化学,这一研究有助于研究生物体内细胞色素利用铁离子氧化碳-氢键,因为钌和锇与铁属于同一族[13][14]

独立工作之后,任咏华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化学传感器配合物和无机发光化学和材料。在化学传感器方面,她的课题组制备出可用作短序列DNA指示剂和检测溶菌酶的有机金属配合物[15][16]。任咏华自伦敦访问回到香港之后,开始发光材料的研究。她的课题组制备很多新种类的有机金属发光体[17][18]。她的课题组制备出溶液稳定的磷光材料和磷光剂,可以很方便地沉积在玻璃、塑料等各种表面上,可用在有机发光器件上[19]。近年来,任咏华还研究了非常规结构的发光材料,比如金属凝胶[20]、球状胶束和柱状纳米结构等[21],通过控制材料的结构,能够得到性能更好的材料。

至2013年,任咏华发表了347篇期刊论文,申请了29项专利,撰写6篇专著章节,出版了2部专著。[22]

奖励和荣誉

任咏华因其学术成就,获得众多奖励和荣誉:[23]

  • 2013年 世界杰出华人奖(世界華商基金會頒授)
  • 2012年 法国雷恩第一大學名誉博士
  • 2012年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 2012年旭茉JESSICA 最成功女性2012
  • 2011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 2011年 欧莱雅-教科文组织女科学家奖
  • 2010年 黃乾亨黃乾利基金教授席(化學與能源)
  • 2007年 香港富布爾特傑出學人獎(Hong Kong Fulbright Distinguished Scholar)
  • 2008年 傑出專業女性及女企業家奖(香港女工商及專業人員聯會頒授)
  • 2008年 香港大學「卓越研究成就獎」
  • 2006年 日本光化學學會亞洲及汎洋光化學科學家講學獎(Eikohsha Award)
  • 2006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2005年 英國皇家化學會頒授百周年講座獎及獎章(全球首位華人獲此榮譽)
  • 2005年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2002年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頒授)
  • 2001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00年 裘槎基金會 裘槎优秀科研者奖

資料來源

  1. ^ 孙自法. 香港科学家任詠华成为中科院最年轻院士. [2014-03-15]. (原始内容于2014-03-15). 
  2. ^ 2.0 2.1 2.2 2.3 2.4 Ahmed, Farooq. Profile of Vivian W.-W. Yam. PNAS. May 14, 2013, 110 (20) [8 March 2014]. doi:10.1073 请检查|doi=值 (帮助). (原始内容于2021-02-09). 
  3. ^ . 中国科学院. [2014-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5). 
  4. ^ 存档副本. [2018-04-21]. (原始内容于2021-02-09). 
  5. ^ 5.0 5.1 5.2 丁田发. . 江门日报. [2014-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6). 
  6. ^ Professor Vivian YAM Wing Wah. Croucher Foundation. [8 March 2014]. (原始内容于2019-05-16). 
  7. ^ 化学家的快乐生活.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14-03-15]. (原始内容于2021-02-09). 
  8. ^ Vivian Wing-Wah Yam. TWAS. [2014-03-15]. (原始内容于2016-03-04). 
  9. ^ 劉思諾. 港大教授任詠華 膺美國科院外籍院士. 香港文匯報. [2014-03-15]. (原始内容于2020-11-05). 
  10. ^ NAS membership.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4-03-18]. (原始内容于2021-02-09). 
  11. ^ 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目录. 中国科学技术部. 2006年4月21日 [2014-03-15]. (原始内容于2020-11-05). 
  12.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1年度“欧莱雅-教科文组织女科学家奖”颁奖仪式将于下周举行. [2014-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 
  13. ^ Chi Ming Che , Vivian Wing Wah Yam , Thomas C. W. Mak. A novel monooxoruthenium(V) complex containing a polydentate pyridyl amine ligand. Syntheses, reactivities, and x-ray crystal structure of [RuIII(N4O)(H2O)](ClO4)2. J. Am. Chem. Soc. 1990, 112 (6): 2284–2291 [2014-03-16]. doi:10.1021/ja00162a032. (原始内容于2021-02-09). 
  14. ^ Vivian Wing-Wah Yam, Chi-Ming Che and Wai-Tong Tang. Metal–oxo photo-oxidants: photochemical oxidation of hydrocarbons by trans-dioxo complexes of ruthenium(VI) and osmium(VI). J. Chem. Soc., Chem. Commun. 1988: 100–102 [2014-03-16]. doi:10.1039/C39880000100. (原始内容于2021-02-09). 
  15. ^ Cong Yu, Kenneth Hoi-Yiu Chan, Keith Man-Chung Wong, and Vivian Wing-Wah Yam. Single-stranded nucleic acid-induced helical self-assembly of alkynylplatinum(II) terpyridyl complex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6, 103 (52): 19652–19657 [2014-03-18]. doi:10.1073/pnas.0604998104. (原始内容于2021-02-09). 
  16. ^ Yeung MCL, Wong KMC, Tsang YKT, Yam VWW. Aptamer-induced self-assembly of a NIR-emissive platinum(II) terpyridyl complex for label- and immobilization-free detection of lysozyme and thrombin. Chem Commun. 2010, 46 (41): 7709–7711 [2014-03-18]. doi:10.1039/C0CC02631J. (原始内容于2021-02-09). 
  17. ^ Yam VWW, Li CK, Chan CL. Proof of potassium ions by luminescence signalling based on weak gold–gold interactions in dinuclear gold(I) complexes. Angew Chem Int Ed. 1998, 37 (20): 2857–2859 [2014-03-18]. (原始内容于2015-07-05). 
  18. ^ Yam VWW. Molecular design of transition metal alkynyl complexes as building blocks for luminescent metal-based materials: Structural and photophysical aspects. Acc Chem Res. 2002, 35 (7): 555–563 [2014-03-18]. doi:10.1021/ar0000758. (原始内容于2021-02-09). 
  19. ^ Tang MC, Tsang DPK, Chan MM, Wong KMC, Yam VWW. Dendritic Luminescent Gold(III) Complexes for Highly Efficient Solution-Processabl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13, 52 (1): 446–449 [2014-03-18]. doi:10.1002/anie.201206457. (原始内容于2015-07-05). 
  20. ^ Tam AYY, Wong KMC, Yam VWW. Unusual luminescence enhancement of metallogels of alkynylplatinum(II) 2,6-bis(N-alkylbenzimidazol-2′-yl)pyridine complexes upon a gel-to-sol phase transitio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J Am Chem Soc. 2009, 131 (17): 6253–6260 [2014-03-18]. doi:10.1021/ja900895x. (原始内容于2021-02-09). 
  21. ^ Po C, Tam AYY, Wong KMC, Yam VWW. Supramolecular self-assembly of amphiphilic anionic platinum(II) complexes: A correlation between spectroscopic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J Am Chem Soc. 2011, 133 (31): 12136–12143. [2014-03-18]. doi:10.1021/ja203920w. (原始内容于2021-02-09). 
  22. ^ Yam, VWW Publications. HKU. [2014-03-18]. (原始内容于2021-02-09). 
  23. ^ Yam, VWW Honours, Awards & Prizes. HKU. [2014-03-18]. (原始内容于2021-02-09). 

外部連結

  • 科研之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教育局科學教育組

任詠華, 英語, vivian, wing, 1963年2月10日, 香港人, 香港大學化學系讲座教授, 她於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為当时最年轻的院士, 她於2011年獲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此外, 她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出生1963年2月, 59歲, 英屬香港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 籍贯中国广东鹤山母校香港大学化学系, 学士, 博士, 职业化学家, 目录, 生平, 学术研究, 奖励和荣誉,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生平, 编辑1963年2月10日, 任咏华生于香港, 她的. 任詠華 SBS 英語 Vivian Wing Wah Yam 1963年2月10日 香港人 香港大學化學系讲座教授 她於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為当时最年轻的院士 1 她於2011年獲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此外 她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任詠華出生1963年2月 59歲 英屬香港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 籍贯中国广东鹤山母校香港大学化学系 学士 博士 职业化学家 目录 1 生平 2 学术研究 3 奖励和荣誉 4 資料來源 5 外部連結生平 编辑1963年2月10日 任咏华生于香港 她的父亲是土木工程师 母亲是家庭主妇 根据任咏华讲述 雙親并没有诱导她 是她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善于分析的性格引导她从事科研 她上小学的时候打破一支温度计 温度计中的水银在她手上流动和聚并的现象 让她惊奇 在中学 她的一位中学教师為她帶來极大的啟發 这位教師怀孕时仍坚持授课 2 任詠華於1985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化学系 於1988年获该校博士学位 3 博士期间 任咏华师从支志明院士 並在支志明的课题组结识了她的同學 后来的丈夫麥成達 兩人於 1990 年結婚 育有兩名女兒 4 5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任咏华研究金属钌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2 1988年博士毕业后 任咏华在香港城市大学 当时叫做城市理工學院 新成立的应用科学系获得一个初级教职 当时的城市理工學院科研设施非常差 任咏华为这所大学的图书馆订购了第一批化学图书 为实验室订购了第一批烧杯和化学药品 2 5 在城市理工学院期间 承担本科生教学 在教学时间之外 任咏华利用她的博士导师支志明教授的实验室设备从事科学研究 在这期间 她投身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金属配合物发光 2 1990年 任咏华回母校香港大學任教 1991年夏至1992年夏 任咏华两次到伦敦帝国学院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杰弗里 威尔金森的课题组访问 在这里她开始转向研究有机金属合成 从伦敦返回香港之后 任咏华开始研究有机金属发光体 制备出耐用的冷发光有机金属 激发态寿命在微秒量级 比绿色荧光蛋白和其他荧光材料的激发态寿命还长 促进了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的发展 2 1995年 任咏华升任高級講師 1997年成為教授 1999年成為講座教授 2000至2005年任系主任 5 2001年 任咏华开始任黃乾亨黃乾利基金教授 化學與能源 2007获得福布莱特杰出学人奖 6 2001年 任咏华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年仅38岁 是当时最年轻的院士 巧合的是 她的博士导师支志明在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时候也是38岁 也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院士 7 2006年 任咏华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8 2012年 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9 10 2005年 任詠華以 過渡金屬炔基及硫屬簇配合物的分子設計及其發光性能的研究 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1 2011年獲得欧莱雅 教科文组织女科学家奖 英语 L Oreal UNESCO Awards for Women in Science 表彰其在发光材料以及捕捉太阳能的创新技术方面的工作 12 学术研究 编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任咏华研究高价金属钌和锇的氧化化学 这一研究有助于研究生物体内细胞色素利用铁离子氧化碳 氢键 因为钌和锇与铁属于同一族 13 14 独立工作之后 任咏华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化学传感器配合物和无机发光化学和材料 在化学传感器方面 她的课题组制备出可用作短序列DNA指示剂和检测溶菌酶的有机金属配合物 15 16 任咏华自伦敦访问回到香港之后 开始发光材料的研究 她的课题组制备很多新种类的有机金属发光体 17 18 她的课题组制备出溶液稳定的磷光材料和磷光剂 可以很方便地沉积在玻璃 塑料等各种表面上 可用在有机发光器件上 19 近年来 任咏华还研究了非常规结构的发光材料 比如金属凝胶 20 球状胶束和柱状纳米结构等 21 通过控制材料的结构 能够得到性能更好的材料 至2013年 任咏华发表了347篇期刊论文 申请了29项专利 撰写6篇专著章节 出版了2部专著 22 奖励和荣誉 编辑任咏华因其学术成就 获得众多奖励和荣誉 23 2013年 世界杰出华人奖 世界華商基金會頒授 2012年 法国雷恩第一大學名誉博士 2012年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2年旭茉JESSICA 最成功女性2012 2011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2011年 欧莱雅 教科文组织女科学家奖 2010年 黃乾亨黃乾利基金教授席 化學與能源 2007年 香港富布爾特傑出學人獎 Hong Kong Fulbright Distinguished Scholar 2008年 傑出專業女性及女企業家奖 香港女工商及專業人員聯會頒授 2008年 香港大學 卓越研究成就獎 2006年 日本光化學學會亞洲及汎洋光化學科學家講學獎 Eikohsha Award 2006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5年 英國皇家化學會頒授百周年講座獎及獎章 全球首位華人獲此榮譽 2005年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2002年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頒授 2001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0年 裘槎基金會 裘槎优秀科研者奖資料來源 编辑 孙自法 香港科学家任詠华成为中科院最年轻院士 2014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3 15 2 0 2 1 2 2 2 3 2 4 Ahmed Farooq Profile of Vivian W W Yam PNAS May 14 2013 110 20 8 March 2014 doi 10 1073 请检查 doi 值 帮助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9 任詠华院士简介 中国科学院 2014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3 15 存档副本 2018 04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9 5 0 5 1 5 2 丁田发 任咏华 进行化学研究缓解能源紧张 江门日报 2014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16 Professor Vivian YAM Wing Wah Croucher Foundation 8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16 化学家的快乐生活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14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9 Vivian Wing Wah Yam TWAS 2014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劉思諾 港大教授任詠華 膺美國科院外籍院士 香港文匯報 2014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5 NAS membership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4 03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9 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目录 中国科学技术部 2006年4月21日 2014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1年度 欧莱雅 教科文组织女科学家奖 颁奖仪式将于下周举行 2014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9 Chi Ming Che Vivian Wing Wah Yam Thomas C W Mak A novel monooxoruthenium V complex containing a polydentate pyridyl amine ligand Syntheses reactivities and x ray crystal structure of RuIII N4O H2O ClO4 2 J Am Chem Soc 1990 112 6 2284 2291 2014 03 16 doi 10 1021 ja00162a0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9 Vivian Wing Wah Yam Chi Ming Che and Wai Tong Tang Metal oxo photo oxidants photochemical oxidation of hydrocarbons by trans dioxo complexes of ruthenium VI and osmium VI J Chem Soc Chem Commun 1988 100 102 2014 03 16 doi 10 1039 C398800001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9 Cong Yu Kenneth Hoi Yiu Chan Keith Man Chung Wong and Vivian Wing Wah Yam Single stranded nucleic acid induced helical self assembly of alkynylplatinum II terpyridyl complex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6 103 52 19652 19657 2014 03 18 doi 10 1073 pnas 0604998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9 Yeung MCL Wong KMC Tsang YKT Yam VWW Aptamer induced self assembly of a NIR emissive platinum II terpyridyl complex for label and immobilization free detection of lysozyme and thrombin Chem Commun 2010 46 41 7709 7711 2014 03 18 doi 10 1039 C0CC02631J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9 Yam VWW Li CK Chan CL Proof of potassium ions by luminescence signalling based on weak gold gold interactions in dinuclear gold I complexes Angew Chem Int Ed 1998 37 20 2857 2859 2014 03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7 05 Yam VWW Molecular design of transition metal alkynyl complexes as building blocks for luminescent metal based materials Structural and photophysical aspects Acc Chem Res 2002 35 7 555 563 2014 03 18 doi 10 1021 ar000075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9 Tang MC Tsang DPK Chan MM Wong KMC Yam VWW Dendritic Luminescent Gold III Complexes for Highly Efficient Solution Processa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13 52 1 446 449 2014 03 18 doi 10 1002 anie 2012064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7 05 Tam AYY Wong KMC Yam VWW Unusual luminescence enhancement of metallogels of alkynylplatinum II 2 6 bis N alkylbenzimidazol 2 yl pyridine complexes upon a gel to sol phase transitio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J Am Chem Soc 2009 131 17 6253 6260 2014 03 18 doi 10 1021 ja900895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9 Po C Tam AYY Wong KMC Yam VWW Supramolecular self assembly of amphiphilic anionic platinum II complexes A correlation between spectroscopic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J Am Chem Soc 2011 133 31 12136 12143 2014 03 18 doi 10 1021 ja203920w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9 Yam VWW Publications HKU 2014 03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9 Yam VWW Honours Awards amp Prizes HKU 2014 03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9 外部連結 编辑科研之光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教育局科學教育組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任詠華 amp oldid 7291667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