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人格權

人格權知名權(英語:Personality rights)大致上包含兩項權利:公開發表權(英語:Publicity Rights)——拒絕自己的影像或其他類似的代表性物件未經同意或簽約就被作為商業用途的權利,類似商標的權利;隱私的權利——拒絕自己身份未經同意就被公開的權利。

台灣

人格權名譽,指個人身分、能力、學識、職業與家庭等,影響人格尊嚴形成的各種評價,或稱為人的第二生命,在台灣民法第18條與第195條列為一般人格權受保護,中華民國憲法雖未明文保護但可以使用憲法第22條的基本權利概括保障。

司法院釋字第509號解釋雖然憲法第11條保障人民有言論自由權利,但涉及個人名譽、隱私與公共利益保護,法律得為合理限制。[1]

妨害名譽章法見於刑法第309條公然侮辱罪處罰不論事實與否之抽象謾罵;第310條意圖散布於眾而指謫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2]

誹謗章法見於刑法第311條第3款規定:「以善意發表言論,而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罰:三、對於可受公評之事,而為適當之評論者。」其中不罰的條件是所謂「可受公評之事」,係指依該事實之性質,在客觀上係可接受公眾評論者,如國家或地方之政事、政治人物之言行、公務員執行職務之行為、與公共安全、社會秩序、公眾利益有關之事件等。[3]

誹謗罪不罰的部分是以所認為之事實為依據,加以論證是非,可為正面評價,亦可為負面評價,依各人的自由意志選擇,做道德上的非難或讚揚,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不友善言論與行為。

誹謗罪處罰的部分是內容屬於依個人喜好,任意混入個人感情,表示純主觀的厭惡喜好,以不堪、不雅之詞語而為情緒性之謾罵,則有可能觸犯誹謗罪。[2][4]

建議

網路公開發表文章,必須文責自負,當心用字遣詞千萬不能過當,或有毀損他人名譽、商譽字眼,以免惹上官司。[2]

參考文獻

  1. ^ 司法院. .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00-07-07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0)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 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4) (中文(臺灣)). 
  3. ^ .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4) (中文(臺灣)). 
  4. ^ . 臺灣高等法院資料科. 2021-01-22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4) (中文(臺灣)). 

人格權,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5月5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 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5年5月5日,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維基百科中的法律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法律相關的幫助或意見, 請諮詢所在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從業人士, 詳見法律聲明, 关于著作者的, 请见,.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5月5日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 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 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5年5月5日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維基百科中的法律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法律相關的幫助或意見 請諮詢所在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從業人士 詳見法律聲明 关于著作者的人格權 请见 精神權利 人格權或知名權 英語 Personality rights 大致上包含兩項權利 公開發表權 英語 Publicity Rights 拒絕自己的影像或其他類似的代表性物件未經同意或簽約就被作為商業用途的權利 類似商標的權利 隱私的權利 拒絕自己身份未經同意就被公開的權利 台灣 编辑人格權 名譽 指個人身分 能力 學識 職業與家庭等 影響人格尊嚴形成的各種評價 或稱為人的第二生命 在台灣民法第18條與第195條列為一般人格權受保護 中華民國憲法雖未明文保護但可以使用憲法第22條的基本權利概括保障 司法院釋字第509號解釋雖然憲法第11條保障人民有言論自由權利 但涉及個人名譽 隱私與公共利益保護 法律得為合理限制 1 妨害名譽章法見於刑法第309條公然侮辱罪處罰不論事實與否之抽象謾罵 第310條意圖散布於眾而指謫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 2 誹謗章法見於刑法第311條第3款規定 以善意發表言論 而有左列情形之一者 不罰 三 對於可受公評之事 而為適當之評論者 其中不罰的條件是所謂 可受公評之事 係指依該事實之性質 在客觀上係可接受公眾評論者 如國家或地方之政事 政治人物之言行 公務員執行職務之行為 與公共安全 社會秩序 公眾利益有關之事件等 3 誹謗罪不罰的部分是以所認為之事實為依據 加以論證是非 可為正面評價 亦可為負面評價 依各人的自由意志選擇 做道德上的非難或讚揚 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不友善言論與行為 誹謗罪處罰的部分是內容屬於依個人喜好 任意混入個人感情 表示純主觀的厭惡喜好 以不堪 不雅之詞語而為情緒性之謾罵 則有可能觸犯誹謗罪 2 4 建議 编辑 網路公開發表文章 必須文責自負 當心用字遣詞千萬不能過當 或有毀損他人名譽 商譽字眼 以免惹上官司 2 參考文獻 编辑 司法院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 釋字第 509 號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00 07 07 2021 1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20 中文 臺灣 2 0 2 1 2 2 案例 2 網路上不得誹謗他人名譽 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2021 1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4 中文 臺灣 中華民國刑法第 311 條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21 1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4 中文 臺灣 臺灣高等法院 法律座談 具參考價值裁判要旨 04 臺灣高等法院102年度上易字第484號妨害名譽 臺灣高等法院資料科 2021 01 22 2021 1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4 中文 臺灣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人格權 amp oldid 7345346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