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1973年香港股災

1973年香港股災香港在1970年代初發生的一次股災,亦是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規模的股災,恆生指數於一年內大跌超過9成,這次與1960年代及之前的香港股災不同,1970年代初的香港股票市場及股票買賣已經面向各階層的香港市民,所以這次也是香港股票投資買賣普及化後的首次股災[1],也因此有數以萬計的市民受到股災的衝擊而破產,甚至繼而自殺

歷史 编辑

多間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 编辑

香港政府在1967年成功平息六七暴動[2]香港經濟維持高速增長[3],市民漸漸累積財富後,開始尋找投資及資產增值的機會,本地企業也紛紛在交易所上市募集資金,香港股票交易市場的發展在1960年代末期開始漸見規模。因爲早年的香港僅有一間主要由英國人管理及主要由英資企業上市買賣股票的香港證券交易所獨市經營,證券的交易及文書大部分是英語,故此一般華人居民不易參與證券買賣,香港證券交易所對於公司申請上市的條件十分嚴格,規模比不上英資大企業的華資及港資公司要成功掛牌十分困難。1969年,由李福兆牽頭的一群華人經紀暗中籌辦一間面向華人的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於12月17日正式開業,由此開始了普羅市民參與證券買賣的時代,公衆投資股市的風氣亦日趨盛行。當時恆生指數於12月29日創下160.05當年新高,其後股市節節上升,1971年9月20日創下406.32新高位,不足兩年上升1.5倍。

其後,另外兩間以華人為主要對象的交易所也先後成立,1971年3月15日由當時的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胡漢輝等倡議的金銀證券交易所(The Kam Ngan Stock Exchange Limited)開業,1972年1月5日由陳普芬等人創辦的九龍證券交易所(The Kowloon Stock Exchange Limited)成立,1970年1月20日由新界領袖陳日新創辦的亞洲證券交易所在香港註冊成立,並計劃在1973年2月18日正式開業。在兩三年間就有四家交易所開業,不但令普羅市民更容易參與證券買賣,同時因爲新成立的華資交易所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而爲了爭取更多公司在自己的交易所上市,以擴大資本及佣金收入,華資交易所對於申請掛牌的公司都沒有進行適當的審查,帶來很高的投資風險及種種監管上的問題。政府為避免有更多證券交易所被開設,公布《1973年證券交易所管制條例》(The Stock Exchange Control Ordinance),經營未經認可的證券交易所之人士將會被檢控,以抑制證券交易所的數量,至此四間證券交易所形成四會的局面,並且維持至1986年四會合併爲香港聯合交易所為止,可見當年證券及股票市場發展之熾熱。

「置地飲牛奶」事件 编辑

恆生指數由406.32調整至1972年1月27日的323.95後,但很快又扶搖直上,到1972年12月29日上升至843.40,不足一年時間上升1.6倍,其間多種現時的藍籌地產公司上市,值得一提的是華資地產五虎」即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恆隆地產合和實業大昌地產。當中以長江實業及新鴻基地產發展最為遠大,前者後來多次挑戰英資地位,後來更超越置地成為香港最大型地產商。

1972年10月30日發生香港開埠以來最大規模的公司收購戰,置地尋求取得牛奶公司的控股權,但被牛奶公司的大股東周錫年爵士拒絕,爲阻止置地從股票市場大手掃入牛奶公司的股份從而奪得公司的控制權,周錫年與華資地產商華懋王德輝合作回購股份,另一方面,置地則以兩股面值5元的現金,交換牛奶公司股東手上每股面值7元5角的股份,藉此收集牛奶公司的股份,雙方又於報章打廣告戰,成爲轟動市場的「置地飲牛奶」事件。

在此期間,也有傳聞指外資投機集團利用香港市民對股市運作缺乏認識,透過財技在市場製造炒風,即所謂「過江龍飽食遠揚」事件。此外,因爲當時對於公司申請上市缺乏足夠監管,大量空殼公司透過上市集資進行混水摸魚,還有人利用科技名詞爲缺乏實則業務的公司進行包裝及在交易所掛牌上市,而市民又未有了解其公司背景便蜂擁入市[4],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有「香港黐線」(粵語「黐線」即是「發瘋」的意思)之稱的香港天線及同夥人創辦的香港電腦在交易所掛牌上市。

股市大跌和深遠影響 编辑

進入1973年,市場繼續瘋狂,恆指於3月9日高見1774.96,於三個月內再上升1.1倍,政府為冷卻股市,曾出動消防員以消防條例禁止股民進入華人行買賣股票,即所謂的「消防員到交易所救火」。股民在賬面身家暴漲下,情緒處於亢奮狀態,香港市面出現如「鮑魚煲粥」、「魚翅撈飯」、「用龍蝦早餐」、「用老鼠斑魚蛋」、「用大牛點煙(使用港幣500元鈔票燃點香煙)」、股民辭工全職炒股、老師上课時用收音機聽股市節目等各種「股市病」的瘋狂現象。

隨着牛奶公司收購戰進入高潮,置地利用普羅股民對股票市場的基本運作沒有足夠認知,宣佈一送五紅股,藉此提升爭奪牛奶公司的資本,由於當年的股民普遍缺乏「除息」、「除權」等概念,不了解送紅股後股價也會作相應下調,以爲置地送紅股是送大禮,於是爭相搶購置地股份,加上當年使用紙本股票,也未有自動化交易系統,股票過戶需時,大量置地股份被凍結造成市場假象,置地股價由12元,被炒至歷史新高67元,也帶動恆指大幅上漲。當置地股份除權時股價調整至六分之一,再加上市場出現假冒的合和實業股票,股民擔心所持的股票成為廢紙,引起市場恐慌。政府為冷卻過熱的股市,稅務局突然在4月4日於各大報章刊登「買賣股票之盈利須納資本增值稅」的告示,市民對持有股票的信心再受到打擊,開始拋售股票。至1973年7月,恆指跌穿500,在4個月間下挫超過70%。其後受加息影響,至1973年底,恆指更跌至433.7,較高位下跌75%。

1973年10月阿拉伯國家攻打以色列觸發贖罪日戰爭,中東地區的伊斯蘭國家爲抵制支持以色列的歐美國家,沙特阿拉伯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實施石油禁運,引發第一次石油危機,1974年因爲能源短缺,油價飆升三倍,歐美多個國家都需要汽油配給,香港也需要實施「燈火管制」,限制非必要用電[5],高油價導致全球經濟放緩及需求萎縮,香港經濟增長由1973年的12.3%大幅下挫至1974年的2.3%[6],恆指在內外因素的負面影響下越跌越多。和記洋行受到股災波及,由高位44元下跌至不足2元,1975年9月,和記國際召開股東大會,董事局要求股東供股以解除公司的財政危機,但被匯豐銀行所代表的股東否決,和記當時面臨債權人在法庭申請清盤,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董事局被迫接受匯豐銀行的建議,由匯豐銀行注資1.5億港元收購和記國際33.65%的控股權,匯豐銀行成為和記國際的大股東,由「公司醫生」的韋理英语Bill Wyllie(W. R. A. Wyllie)入主整頓。

恆指在1974年1月起至12月初持續下跌,至1974年12月10日恆生指數下跌至150.11,年內累積跌65%,高位計跌幅更達91.54%,只及1969年時的水平,而1774.96的高位則要待1981年7月17日的1810才略為打破,當晚銀行公會加最優惠利率,之後恆指便開始下跌,1981年9月恆指跌勢轉急,至同年10月5日,恆指跌至1100水平。隨後的9個月,恆指在1100至1450間上落,至1982年夏季,在樓市下跌及香港97問題逐漸浮現影響下,恆指跌勢再現,至1982年9月下旬,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訪華後,1997問題困擾香港,恆指急速下滑,至1982年12月2日更低見676,較1981年高位跌超過60%,及後的兩年至1984年12月19日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前,香港仍受到1997問題的負面影響,恆指在1100水平以下大幅浮沉,1983年9月港元下跌至1美元對9.6港元,10月上旬恆指曾低見690水平,同年10月香港實施聯繫匯率,港元匯價才穩定下來,但股市要待到1984年12月19日簽署中英聯合聲明、1986年四會合併及推出恆生指數期貨,以及引入外資經紀行,恆指才站穩陣腳。不料翌年再爆發八七股災,恆指於1987年10月19日急跌11%,再於10月26日急瀉33.33%,至同年12月7日復見1894點,至1989年5月15日曾反彈至3300點以上,但受到中國民運局勢惡化的影響,1989年5月22日及5月25日恆指大跌,1989年6月4日更演變爲六四清場,1989年6月5日爲六四事件後首個交易日,恆指急瀉超過20%,為1987年10月後跌幅最大的一天,至1989年6月6日復見近2000點的水平,回到1987年12月時的水平。1990年7月下旬,恆指曾升至3500以上,可是受海灣戰爭影響,1990年8月恆指再現小股災,曾跌回2800水平,恆指要到1991年7月才突破4000點。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面世45周年 細數十個恆指之最. 經濟通. 2014-11-21 [2022-11-10]. (原始内容于2022-11-10). 
  2. ^ 香港本土意識的前世今生. [2022-10-26]. (原始内容于2021-12-29). 
  3. ^ 每次危機,李嘉誠都作出正確的商業決定. Business Digest. [2022-11-10]. (原始内容于2022-11-10). 
  4. ^ 倪匡遇1973年「超級股災」後沒再買股票 領悟到「股市是騙局」. 雅虎新聞. 2022-07-04 [2022-10-25]. (原始内容于2022-10-25). 
  5. ^ 油價炒高無礙港經濟. [2022-11-07]. (原始内容于2022-11-07). 
  6. ^ 七十代的石油危機及其對香港經濟的影響 (PDF). [2022-10-25]. (原始内容 (PDF)于2022-03-03). 
  • 馮邦彥,(2002年),《香港金融業百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藍潮,(1997年),《香港股市風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名流出版社,1997年9月。
  • 藍潮,(1997年),《香港商戰風雲錄 1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名流出版社,1997年6月。
  • 呂志華,(1992年),《香港股災重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窗出版社。

1973年香港股災, 是香港在1970年代初發生的一次股災, 亦是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規模的股災, 恆生指數於一年內大跌超過9成, 這次與1960年代及之前的香港股災不同, 1970年代初的香港股票市場及股票買賣已經面向各階層的香港市民, 所以這次也是香港股票投資買賣普及化後的首次股災, 也因此有數以萬計的市民受到股災的衝擊而破產, 甚至繼而自殺, 目录, 歷史, 多間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 置地飲牛奶, 事件, 股市大跌和深遠影響, 參見, 參考資料歷史, 编辑多間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 编辑, 香港政府在1967年成功. 1973年香港股災是香港在1970年代初發生的一次股災 亦是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規模的股災 恆生指數於一年內大跌超過9成 這次與1960年代及之前的香港股災不同 1970年代初的香港股票市場及股票買賣已經面向各階層的香港市民 所以這次也是香港股票投資買賣普及化後的首次股災 1 也因此有數以萬計的市民受到股災的衝擊而破產 甚至繼而自殺 目录 1 歷史 1 1 多間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 1 2 置地飲牛奶 事件 1 3 股市大跌和深遠影響 2 參見 3 參考資料歷史 编辑多間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 编辑 香港政府在1967年成功平息六七暴動後 2 香港經濟維持高速增長 3 市民漸漸累積財富後 開始尋找投資及資產增值的機會 本地企業也紛紛在交易所上市募集資金 香港股票交易市場的發展在1960年代末期開始漸見規模 因爲早年的香港僅有一間主要由英國人管理及主要由英資企業上市買賣股票的香港證券交易所獨市經營 證券的交易及文書大部分是英語 故此一般華人居民不易參與證券買賣 香港證券交易所對於公司申請上市的條件十分嚴格 規模比不上英資大企業的華資及港資公司要成功掛牌十分困難 1969年 由李福兆牽頭的一群華人經紀暗中籌辦一間面向華人的證券交易所 遠東交易所 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 於12月17日正式開業 由此開始了普羅市民參與證券買賣的時代 公衆投資股市的風氣亦日趨盛行 當時恆生指數於12月29日創下160 05當年新高 其後股市節節上升 1971年9月20日創下406 32新高位 不足兩年上升1 5倍 其後 另外兩間以華人為主要對象的交易所也先後成立 1971年3月15日由當時的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胡漢輝等倡議的金銀證券交易所 The Kam Ngan Stock Exchange Limited 開業 1972年1月5日由陳普芬等人創辦的九龍證券交易所 The Kowloon Stock Exchange Limited 成立 1970年1月20日由新界領袖陳日新創辦的亞洲證券交易所在香港註冊成立 並計劃在1973年2月18日正式開業 在兩三年間就有四家交易所開業 不但令普羅市民更容易參與證券買賣 同時因爲新成立的華資交易所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 而爲了爭取更多公司在自己的交易所上市 以擴大資本及佣金收入 華資交易所對於申請掛牌的公司都沒有進行適當的審查 帶來很高的投資風險及種種監管上的問題 政府為避免有更多證券交易所被開設 公布 1973年證券交易所管制條例 The Stock Exchange Control Ordinance 經營未經認可的證券交易所之人士將會被檢控 以抑制證券交易所的數量 至此四間證券交易所形成四會的局面 並且維持至1986年四會合併爲香港聯合交易所為止 可見當年證券及股票市場發展之熾熱 置地飲牛奶 事件 编辑 恆生指數由406 32調整至1972年1月27日的323 95後 但很快又扶搖直上 到1972年12月29日上升至843 40 不足一年時間上升1 6倍 其間多種現時的藍籌地產公司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華資 地產五虎 即長江實業 新鴻基地產 恆隆地產 合和實業 大昌地產 當中以長江實業及新鴻基地產發展最為遠大 前者後來多次挑戰英資地位 後來更超越置地成為香港最大型地產商 1972年10月30日發生香港開埠以來最大規模的公司收購戰 置地尋求取得牛奶公司的控股權 但被牛奶公司的大股東周錫年爵士拒絕 爲阻止置地從股票市場大手掃入牛奶公司的股份從而奪得公司的控制權 周錫年與華資地產商華懋王德輝合作回購股份 另一方面 置地則以兩股面值5元的現金 交換牛奶公司股東手上每股面值7元5角的股份 藉此收集牛奶公司的股份 雙方又於報章打廣告戰 成爲轟動市場的 置地飲牛奶 事件 在此期間 也有傳聞指外資投機集團利用香港市民對股市運作缺乏認識 透過財技在市場製造炒風 即所謂 過江龍飽食遠揚 事件 此外 因爲當時對於公司申請上市缺乏足夠監管 大量空殼公司透過上市集資進行混水摸魚 還有人利用科技名詞爲缺乏實則業務的公司進行包裝及在交易所掛牌上市 而市民又未有了解其公司背景便蜂擁入市 4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有 香港黐線 粵語 黐線 即是 發瘋 的意思 之稱的香港天線及同夥人創辦的香港電腦在交易所掛牌上市 股市大跌和深遠影響 编辑 進入1973年 市場繼續瘋狂 恆指於3月9日高見1774 96 於三個月內再上升1 1倍 政府為冷卻股市 曾出動消防員以消防條例禁止股民進入華人行買賣股票 即所謂的 消防員到交易所救火 股民在賬面身家暴漲下 情緒處於亢奮狀態 香港市面出現如 鮑魚煲粥 魚翅撈飯 用龍蝦做早餐 用老鼠斑打魚蛋 用大牛點煙 使用港幣500元鈔票燃點香煙 股民辭工全職炒股 老師上课時用收音機聽股市節目等各種 股市病 的瘋狂現象 隨着牛奶公司收購戰進入高潮 置地利用普羅股民對股票市場的基本運作沒有足夠認知 宣佈一送五紅股 藉此提升爭奪牛奶公司的資本 由於當年的股民普遍缺乏 除息 除權 等概念 不了解送紅股後股價也會作相應下調 以爲置地送紅股是送大禮 於是爭相搶購置地股份 加上當年使用紙本股票 也未有自動化交易系統 股票過戶需時 大量置地股份被凍結造成市場假象 置地股價由12元 被炒至歷史新高67元 也帶動恆指大幅上漲 當置地股份除權時股價調整至六分之一 再加上市場出現假冒的合和實業股票 股民擔心所持的股票成為廢紙 引起市場恐慌 政府為冷卻過熱的股市 稅務局突然在4月4日於各大報章刊登 買賣股票之盈利須納資本增值稅 的告示 市民對持有股票的信心再受到打擊 開始拋售股票 至1973年7月 恆指跌穿500 在4個月間下挫超過70 其後受加息影響 至1973年底 恆指更跌至433 7 較高位下跌75 1973年10月阿拉伯國家攻打以色列觸發贖罪日戰爭 中東地區的伊斯蘭國家爲抵制支持以色列的歐美國家 沙特阿拉伯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實施石油禁運 引發第一次石油危機 1974年因爲能源短缺 油價飆升三倍 歐美多個國家都需要汽油配給 香港也需要實施 燈火管制 限制非必要用電 5 高油價導致全球經濟放緩及需求萎縮 香港經濟增長由1973年的12 3 大幅下挫至1974年的2 3 6 恆指在內外因素的負面影響下越跌越多 和記洋行受到股災波及 由高位44元下跌至不足2元 1975年9月 和記國際召開股東大會 董事局要求股東供股以解除公司的財政危機 但被匯豐銀行所代表的股東否決 和記當時面臨債權人在法庭申請清盤 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 董事局被迫接受匯豐銀行的建議 由匯豐銀行注資1 5億港元收購和記國際33 65 的控股權 匯豐銀行成為和記國際的大股東 由 公司醫生 的韋理 英语 Bill Wyllie W R A Wyllie 入主整頓 恆指在1974年1月起至12月初持續下跌 至1974年12月10日恆生指數下跌至150 11 年內累積跌65 高位計跌幅更達91 54 只及1969年時的水平 而1774 96的高位則要待1981年7月17日的1810才略為打破 當晚銀行公會加最優惠利率 之後恆指便開始下跌 1981年9月恆指跌勢轉急 至同年10月5日 恆指跌至1100水平 隨後的9個月 恆指在1100至1450間上落 至1982年夏季 在樓市下跌及香港97問題逐漸浮現影響下 恆指跌勢再現 至1982年9月下旬 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訪華後 1997問題困擾香港 恆指急速下滑 至1982年12月2日更低見676 較1981年高位跌超過60 及後的兩年至1984年12月19日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前 香港仍受到1997問題的負面影響 恆指在1100水平以下大幅浮沉 1983年9月港元下跌至1美元對9 6港元 10月上旬恆指曾低見690水平 同年10月香港實施聯繫匯率 港元匯價才穩定下來 但股市要待到1984年12月19日簽署中英聯合聲明 1986年四會合併及推出恆生指數期貨 以及引入外資經紀行 恆指才站穩陣腳 不料翌年再爆發八七股災 恆指於1987年10月19日急跌11 再於10月26日急瀉33 33 至同年12月7日復見1894點 至1989年5月15日曾反彈至3300點以上 但受到中國民運局勢惡化的影響 1989年5月22日及5月25日恆指大跌 1989年6月4日更演變爲六四清場 1989年6月5日爲六四事件後首個交易日 恆指急瀉超過20 為1987年10月後跌幅最大的一天 至1989年6月6日復見近2000點的水平 回到1987年12月時的水平 1990年7月下旬 恆指曾升至3500以上 可是受海灣戰爭影響 1990年8月恆指再現小股災 曾跌回2800水平 恆指要到1991年7月才突破4000點 參見 编辑香港股災 香港天線 香港七三 1974年邵氏電影 大時代 香港無綫電視台電視劇 參考資料 编辑 面世45周年 細數十個恆指之最 經濟通 2014 11 21 2022 1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1 10 香港本土意識的前世今生 2022 10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2 29 每次危機 李嘉誠都作出正確的商業決定 Business Digest 2022 1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1 10 倪匡遇1973年 超級股災 後沒再買股票 領悟到 股市是騙局 雅虎新聞 2022 07 04 2022 10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0 25 油價炒高無礙港經濟 2022 11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1 07 七十代的石油危機及其對香港經濟的影響 PDF 2022 10 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2 03 03 馮邦彥 2002年 香港金融業百年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 藍潮 1997年 香港股市風雲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名流出版社 1997年9月 藍潮 1997年 香港商戰風雲錄 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名流出版社 1997年6月 呂志華 1992年 香港股災重溫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明窗出版社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1973年香港股災 amp oldid 7544922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