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飛天 (佛教)

飛天梵語अप्सरा / apsarā),是佛教中在诸佛周围飞行、礼赞的天人。

飛天一詞出自於《洛陽伽藍記》卷二載:“石橋南道,有景興尼寺,亦閹官等所共立也。有金像輦,去地三尺,施寶蓋,四面垂金鈴七寶珠,飛天伎樂,望之雲表。”[1]。飛天最早誕生於古印度,後傳入中國[2],與中國藝術融合。魏晉南北朝初期,壁畫中的飛天亦稱飛仙。莫高窟的492個洞窟中,幾乎皆畫有飛天。[3]

飛天是乾闥婆緊那羅相混合[4],《大智度论》中说:“乾闼婆是诸天伎人,随逐诸天,为诸天作乐。”[5]飛天男女不分,職能不分,以香為食,不近酒肉,有佛陀出現的場合,便一定有飛天存在。《阿闥婆吠陀》中說飛天有6,333個,每當天上舉行佛會,便凌空飛舞,拋灑鮮花,以作歌舞,用歌聲、舞姿、音樂、鮮花、食物供養諸佛。

道教也有飛天。董思靖在《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指出:“飞天大圣无极神王者, 如《度人经》中所载十方飞天神王是也。谓之飞天, 言其迹之无滞也。”[6]

参见

注釋

  1. ^ 飞天又是指“飞向天空”, 唐人李邕《日赋》有“乍出海而融朗, 忽飞天而光大”之語。
  2. ^ “飞天”一词, 在汉译佛典中最早似见于西晋竺法护译于永嘉二年(308)的《普曜经》卷四之《告车匿被马品第十三》, 其文曰: “菩萨舍国, 威圣无限, 心自念言:欲作沙门, 志在寂静, 威仪礼节, 游行至山水边定止。天王知心, 飞天奉刀来, 帝释受发, 则成沙门。”
  3. ^ 常書鴻《敦煌飛天大型藝術畫冊·序言》說總計4500餘身。
  4. ^ 阎文儒《天夜叉、虚空夜叉与乾闼波、紧那罗——兼释飞天名词之误》一文中则指出佛典中並無“飞天”一词。
  5. ^ 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十,《大正藏》第25册。
  6. ^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二

延伸閱讀

飛天, 佛教, 飛天, 梵語, अप, सर, apsarā, 是佛教中在诸佛周围飞行, 礼赞的天人, 甘肅省瓜州縣榆林窟飞天壁畫, 飛天一詞出自於, 洛陽伽藍記, 卷二載, 石橋南道, 有景興尼寺, 亦閹官等所共立也, 有金像輦, 去地三尺, 施寶蓋, 四面垂金鈴七寶珠, 飛天伎樂, 望之雲表, 飛天最早誕生於古印度, 後傳入中國, 與中國藝術融合, 魏晉南北朝初期, 壁畫中的飛天亦稱飛仙, 莫高窟的492個洞窟中, 幾乎皆畫有飛天, 飛天是乾闥婆和緊那羅相混合, 大智度论, 中说, 乾闼婆是诸天伎人, 随逐诸天. 飛天 梵語 अप सर apsara 是佛教中在诸佛周围飞行 礼赞的天人 甘肅省瓜州縣榆林窟飞天壁畫 飛天一詞出自於 洛陽伽藍記 卷二載 石橋南道 有景興尼寺 亦閹官等所共立也 有金像輦 去地三尺 施寶蓋 四面垂金鈴七寶珠 飛天伎樂 望之雲表 1 飛天最早誕生於古印度 後傳入中國 2 與中國藝術融合 魏晉南北朝初期 壁畫中的飛天亦稱飛仙 莫高窟的492個洞窟中 幾乎皆畫有飛天 3 飛天是乾闥婆和緊那羅相混合 4 大智度论 中说 乾闼婆是诸天伎人 随逐诸天 为诸天作乐 5 飛天男女不分 職能不分 以香為食 不近酒肉 有佛陀出現的場合 便一定有飛天存在 阿闥婆吠陀 中說飛天有6 333個 每當天上舉行佛會 便凌空飛舞 拋灑鮮花 以作歌舞 用歌聲 舞姿 音樂 鮮花 食物供養諸佛 道教也有飛天 董思靖在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 指出 飞天大圣无极神王者 如 度人经 中所载十方飞天神王是也 谓之飞天 言其迹之无滞也 6 参见 编辑飛天女神注釋 编辑 飞天又是指 飞向天空 唐人李邕 日赋 有 乍出海而融朗 忽飞天而光大 之語 飞天 一词 在汉译佛典中最早似见于西晋竺法护译于永嘉二年 308 的 普曜经 卷四之 告车匿被马品第十三 其文曰 菩萨舍国 威圣无限 心自念言 欲作沙门 志在寂静 威仪礼节 游行至山水边定止 天王知心 飞天奉刀来 帝释受发 则成沙门 常書鴻 敦煌飛天大型藝術畫冊 序言 說總計4500餘身 阎文儒 天夜叉 虚空夜叉与乾闼波 紧那罗 兼释飞天名词之误 一文中则指出佛典中並無 飞天 一词 鸠摩罗什译 大智度论 卷十 大正藏 第25册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 卷二延伸閱讀 编辑赵声良 飞天新论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飛天 佛教 amp oldid 7103017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