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两面针

兩面針學名Zanthoxylum nitidum英文名稱:Shiny-leaved Prickly Ash、Glittering prickly ash.[4][5],別稱蔓椒山椒花椒崖椒豬椒胡根黃根苦參雙面竻雙面刺雙面針兩背針滿面針七支針釘板刺鞋底刺鉤刺藤麻藥藤上山虎下山虎出山虎入山虎鳥不宿鳥踏刺馬藥子白馬屎牽牛刺古月根哈郎喝鷂婆竻鱟殼刺刺刁根草鞋刺鞋底簕金牛公山胡椒胡椒簕紅椒簕土花椒野花椒花椒刺光葉花椒高山花椒山胡椒刺入地金牛葉下穿針紅倒鉤簕大葉椒簕大葉貓枝簕大葉貓爪簕疏刺兩面針紅心刺刁根[2][4][5][6][7][8][9],為芸香科花椒屬植物[4]。本種的種加詞譯義為「光亮的」,意指種子具有光澤[8][10]模式標本採自於中國廣東廣州市郊,於1812年引種至印度加爾各答植物園,1813年從加爾各答植物園的植株採下標本,其後由威廉·羅克斯堡首先發表。本種因葉中肋兩面皆有暗紫紅色的銳刺,因而有“雙面刺”之稱[10][11]

两面针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蔷薇类植物 Rosids
目: 无患子目 Sapindales
科: 芸香科 Rutaceae
属: 花椒屬 Zanthoxylum
种: 两面针 Z. nitidum
二名法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異名
  • Fagara hamiltoniana
    (Wall.) Engl.
  • Fagara hamiltoniana
    (Roxb.) Engl.
  • Fagara nitida
    Roxb.
  • Fagara warburgii
    Perkins
  • Zanthoxylum asperum
    var. glabrum C.C.Huang
  • Zanthoxylum hamiltonianum
    Wall.
  • Zanthoxylum hamiltonianum
    Wall. ex Hook. f.
  • Zanthoxylum hirtellum
    Ridl.
  • Zanthoxylum nitidum
    f. fastuosum How ex Huang
  • Zanthoxylum nitidum
    f. fastuosum F.C.How ex C.C.Huang
  • Zanthoxylum nitidum
    var. neglectum How mss.
  • Zanthoxylum nitidum
    var. nitidum
  • Zanthoxylum torvum
    F. Muell. [1][2]

[3]

分佈

本種分佈於中國大陆台灣香港[12]印度[13]尼泊爾[13]、安達曼島[13]中南半島[13]馬來西亞[13]等地,中國內地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福建雲南湖南貴州浙江等省份[4][6][14][15],野外分佈於海拔800米以下的溫熱地帶[6],常見於丘陵、闊葉林、林緣及平地灌叢、疏林或荒山草坡的有刺灌叢之中 ,亦有人工栽培[3][4]

形態特徵

兩面針是一種常綠木質藤本植物,幼株時為直立灌木,成齡時攀緣於其它樹木之上,高可達5米[9]。主根粗壯,根外皮泥黃色,內皮硫黃色,鬆軟,支根多[6]。分枝多密集[9],老枝表面粗糙[9],有皮孔[16][17],帶有瘤刺片狀蜿蜒而上的木栓層[6][18],外形狀似鍊條 [19],黑褐色[9];嫩枝綠色或染有紫紅色[9],呈披散狀或攀緣狀[9],中肋兩面皆具彎鉤銳刺[3][18],粗大莖枝上的銳刺基部呈長橢圓形枕狀凸起,中央的針刺短且纖細,銳刺略向下彎或近勁直[14],銳刺長約1-2.5毫米[7][20]

葉為單數羽狀複葉[4],互生,長約7-15厘米[14];葉軸通常不具翼或近無翼[14][18],腹面中部以下通常不下陷,背面渾圓,兩面皆具銳刺[18],背面著生略向下彎或近勁直的鉤狀銳刺[4][3][14],銳刺長約1-2.5毫米[7];小葉片3-11枚,對生[7],卵形、闊卵形、卵狀鉅圓形、狹長橢圓形或近圓形,頂端尖至短尾尖形,頂端鈍或具微凹口[7],凹口處有油點,基部近圓形或廣楔形,微疏波狀鋸齒緣或近全緣[14],齒縫處有油點,腹面中間下陷成小溝狀[18],表面暗綠色[14],兩面無毛,硬革質有光澤,略皺摺[18],具短柄及有芳香味[10],長約3-12厘米,寬約1.5-6厘米[6],於苗期或萌生枝期小葉片可長達16-27厘米,寬約5-9厘米[6];小葉中脈平坦或稍凸起,兩面常疏生略向下彎或近勁直的銳刺[3][14][20],銳刺長約1-2.5毫米[14],側脈及支脈於兩面干後均明顯且常微凸起;小葉柄長約1[20]-5毫米,稀近於無柄。

為單性花,雌雄異株或雜性[3],傘房狀圓錐花序,腋生,花序長約2-8厘米[20];花序軸及花枝披微柔毛[7][20]花梗暗紅色[8]花萼4枚,寬卵形,極小,上部紫綠色,長不及1毫米[20],寬約1毫米;花瓣4枚,淡青色[7]、淡黃白色[21]或淡黃綠色[6],長圓形、卵狀橢圓形或矩圓狀卵形,長約2-3毫米[20];雄花的雄蕊4枚,略長於花瓣,長約5-6毫米,退化的心皮墊狀半球形,頂端常為4淺裂,花藥藥隔頂端有短凸尖體[7][22],於授粉期為闊橢圓形至近圓球形;雌花的花瓣較寬,無退化雄蕊或為極短小的鱗片狀體或無[7]心皮4枚;成熟心皮1-4個,紫紅色或褐紫色[7],乾時皺折及具有粗大的腺點[7],頂端呈極短的喙狀尖頭或無[7]子房圓球形,花柱粗而短,柱頭頭狀[6] [10]

蓇葖果,1-4個[20],球形,具有胡椒香味[10],紅褐色[9],成熟時暗紫紅色[6],表面有皺褶,具粗大腺點,2瓣開裂,頂端有短芒尖,直徑0.4-0.5厘米[3],單個分果瓣徑約5.5-7毫米;果梗稀較長或較短,長約2-5毫米,不超過1厘米[13],粗約1毫米[13];種子圓珠狀,邊緣呈略壓扁狀[7],漆黑色,有光澤,腹面稍平坦,背面肥厚[18],橫徑約5-7[20]毫米。[6]

用途

兩面針的種子含有18.5%油份,種子油可作為肥皂的原料[7]。本種因有治療牙痛的功效,故為製造兩面針牙膏的原料亦可作漱口水之用[23]。葉為多種鳳蝶幼蟲的食草[3][11][24]

醫藥用途

本種的乾燥根入藥,中藥名為兩面針[4],味苦、辛,性平,有小毒[25],歸肝、胃二經[9][16][17][26],功能分類為祛風濕藥[27]藥材主產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台灣等地[23][25],具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化濕、解毒消腫、通絡等功效[4][23][26],主治風濕痹痛、牙痛、咽喉腫痛、胃痛、跌打腫痛、陳舊性跌打腫痛、食積腹痛、外感風熱吐瀉、毒蛇咬傷、皮炎、癰腫等[9][4][23],外用可治足底砧傷、燙傷[9][22],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兩面針具鎮痛、鎮靜、解痙、抗菌、抗炎、抗腫瘤抗氧化、抗心肌缺血及保等作用[9][23],臨床應用於牙痛、頭痛、神經痛、風濕痺痛、腰腿痛、脘腹疼痛、喉痺、關節炎、外傷痛、癰瘡腫毒、毒蛇咬傷等症狀[23][26],亦可用於小手術的麻醉及止痛[23],因具毒性服用不能過量[22],根的酒精浸泡液及水提液能抑制金黃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鏈球菌 ,提取液作針劑注射對坐骨神經痛有明顯療效[6]。孕婦忌服[16][17][23][26],忌與酸味食物同服[9][16][17][22][26]。過量服用可引致噁心、嘔吐、腹痛、下痢等中毒症狀,或血壓升高、發癢、頭昏眼花、輕度煩躁、皮膚發紅等過敏反應,亦有服用新鮮莖葉引致心跳呼吸驟停甚至死亡的案例[6][26]

果實

本種亦以果實入藥,中藥名為蔓椒[23],蔓椒之名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23],《神農本草經》中原文記載為「蔓椒,味苦,溫。主風寒濕痹,癧節疼,除四肢厥氣,膝痛。一名家椒。生川谷及丘家間。」[28],具祛風止痛、暢通經脈、通暢氣血、散寒除濕等功效[28],主治各類型風濕病、風寒濕痹、全身關節痛、四肢逆冷、膝痛、消炎、鎮咳等症狀[28][29],陰虛火盛者不宜服用[28]

藥材鑑定

中藥兩面針以兩面針的乾燥根入藥,全年均可採挖,洗淨後切片或段,曬乾或鮮用;本品呈圓柱形彎曲短段或厚片[25][30][31],稍彎曲,表面深黃棕色、淡黃色、淺棕色或淡棕黃色,具粗縱皺紋,有時具橫向裂隙,具突起的鮮黃色或黃褐色類圓形皮孔;皮部淺棕色,橫斷面的栓皮薄,有稍具光澤的深黃色斑點[15];木部淡黃色[30]或灰黃色[15],可見同心性環紋及密集的小孔;長約0.4[31]-20[30]厘米,寬約0.4-6厘米[31],厚約0.5-6厘米[30]或更粗[15],少數10厘米[30]。商品多切為不規則的塊片或段,厚約1-4毫米;質地堅硬[30],氣微香,味辛辣,麻舌而苦[30];傳統經驗則認為以根皮厚、味濃者為佳[25][30];本品載錄於《中國藥典》2005年版中,定為中藥兩面針的法定原植物來源種,主要透過薄層掃瞄法測定,規定藥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兩面針鹼含量不得少於0.25%,以控制藥材的質量[23]

參考

  1. ^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The Plant List. [2017-07-23]. (原始内容于2020-10-03). 
  2. ^ 2.0 2.1 . 中國自然標本館CFH NM 物种信息卡.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3).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4).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201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6). 
  5. ^ 5.0 5.1 . 台灣植物資訊整合查詢系統.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4).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 《中國植物誌》. 第43(2)卷: 13頁.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3).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 《海南植物誌》 第3卷: 32頁. [201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3). 
  8. ^ 8.0 8.1 8.2 . 金門縣政府林務部.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4).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李甯漢、劉啟文. 《香港中草藥大全(I)》.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2014年8月: 444頁. ISBN 978-962-07-3418-2.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 金門國家公園數位典藏網站. [201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4). 
  11. ^ 11.0 11.1 藥用暨園藝觀賞植物-雙面刺繁殖體系建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12. ^ . 香港植物標本室香港植物資料庫.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3).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 《西藏植物誌》 第3卷: 26頁. [201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3).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 《浙江植物誌》 第3卷: 425頁. [201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3). 
  15. ^ 15.0 15.1 15.2 15.3 趙中振. 《香港中藥材圖鑑》.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2003年10月: 168頁. ISBN 988-97448-1-3. 
  16. ^ 16.0 16.1 16.2 16.3 王玉生、蔡岳文. 《南方藥用植物圖鑑》. 汕頭大學出版社. 2007年7月: 120頁. ISBN 978-7-81036-859-9. 
  17. ^ 17.0 17.1 17.2 17.3 王玉生、蔡岳文. 《南方藥用植物》. 南方日報出版社. 2011年4月: 132頁. ISBN 978-7-5491-0180-1.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PDF).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藥園導覽手冊47. [2017-07-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7-06). 
  19. ^ . SOW荒野保護協會.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1). 
  20.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 《福建植物誌》 第2卷: 358頁. [201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3). 
  21. ^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台北植物園.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4). 
  22. ^ 22.0 22.1 22.2 22.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彩色圖集(1995年版)》.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6年11月: 217頁. ISBN 962-04-1326-1. 
  23. ^ 23.00 23.01 23.02 23.03 23.04 23.05 23.06 23.07 23.08 23.09 23.10 趙中振、蕭培根. 《當代藥用植物典》 第 4冊. 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7年8月: 511-514頁. ISBN 978-988-99226-3-4. 
  24. ^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7). 
  25. ^ 25.0 25.1 25.2 25.3 趙中振. 《常用中藥材鑑別圖典 (修訂本)》. 萬里機構. 2013年6月: 131頁. ISBN 978-962-14-5220-7. 
  26.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劉良、華碧春、周華. 《中醫臨床安全與合理用藥》. 萬里機構. 2009年2月: 271頁. ISBN 978-962-14-3893-5. 
  27. ^ .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中藥標本資料庫. [201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6). 
  28. ^ 28.0 28.1 28.2 28.3 陶隱夕. 《圖經神農本草經》. 山東美術出版社. 2008年8月: 494-495頁. ISBN 978-7-5330-2529-8. 
  29. ^ 雙面刺.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福山植物園. [2017-07-23]. (原始内容于2020-11-04). 
  30.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2017-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3). 
  31. ^ 31.0 31.1 31.2 (PDF).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衞生署中醫藥事務部香港中藥材標準辦事處. [2017-07-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7-03). 

外部連結

  • (中文). 金門國家公園保育知識平台. [July 4,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9). 
  • (中文)雙面刺. 基隆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July 4, 2017]. (原始内容于2020-11-07). 
  • (中文)雙面刺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芸香科(Rutaceae). 台灣原生植物保育協會. [July 4, 2017]. (原始内容于2020-11-04). 
  • (中文)雙面刺. 台北植物園. [July 4, 2017]. 
  • (中文)濕地植物 - 灌木及草本植物 兩面針. 香港濕地公園. [July 4, 2017]. (原始内容于2018-09-08). 
  • (中文)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兩面針. 香港中文大學胡秀英植物標本館. [July 4, 2017]. (原始内容于2020-11-16). 
  • 兩面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 兩面針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两面针,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关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藥牙膏企業, 请见, 柳州股份有限公司, 兩面針, 學名, zanthoxylum, nitidum, 英文名稱, shiny, leaved, prickly, glittering, prickly, 別稱蔓椒, 山椒, 花椒, 崖椒, 豬椒, 胡根, 黃根, 苦參, 雙面竻, 雙面刺, 雙面針, 兩背針, 滿面針, 七支針, 釘板刺, 鞋底刺, 鉤刺藤, 麻藥藤, 上.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关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藥牙膏企業 请见 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 兩面針 學名 Zanthoxylum nitidum 英文名稱 Shiny leaved Prickly Ash Glittering prickly ash 4 5 別稱蔓椒 山椒 花椒 崖椒 豬椒 胡根 黃根 苦參 雙面竻 雙面刺 雙面針 兩背針 滿面針 七支針 釘板刺 鞋底刺 鉤刺藤 麻藥藤 上山虎 下山虎 出山虎 入山虎 鳥不宿 鳥踏刺 馬藥子 白馬屎 牽牛刺 古月根 哈郎喝 鷂婆竻 鱟殼刺 刺刁根 草鞋刺 鞋底簕 金牛公 山胡椒 胡椒簕 紅椒簕 土花椒 野花椒 花椒刺 光葉花椒 高山花椒 山胡椒刺 入地金牛 葉下穿針 紅倒鉤簕 大葉椒簕 大葉貓枝簕 大葉貓爪簕 疏刺兩面針及紅心刺刁根等 2 4 5 6 7 8 9 為芸香科花椒屬植物 4 本種的種加詞譯義為 光亮的 意指種子具有光澤 8 10 模式標本採自於中國廣東廣州市郊 於1812年引種至印度加爾各答植物園 1813年從加爾各答植物園的植株採下標本 其後由威廉 羅克斯堡首先發表 本種因葉中肋兩面皆有暗紫紅色的銳刺 因而有 雙面刺 之稱 10 11 两面针科学分类界 植物界 Plantae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演化支 蔷薇类植物 Rosids目 无患子目 Sapindales科 芸香科 Rutaceae属 花椒屬 Zanthoxylum种 两面针 Z nitidum二名法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異名Fagara hamiltoniana Wall Engl Fagara hamiltoniana Roxb Engl Fagara nitidaRoxb Fagara warburgiiPerkins Zanthoxylum asperumvar glabrum C C Huang Zanthoxylum hamiltonianumWall Zanthoxylum hamiltonianumWall ex Hook f Zanthoxylum hirtellumRidl Zanthoxylum nitidumf fastuosum How ex Huang Zanthoxylum nitidumf fastuosum F C How ex C C Huang Zanthoxylum nitidumvar neglectum How mss Zanthoxylum nitidumvar nitidum Zanthoxylum torvumF Muell 1 2 3 目录 1 分佈 2 形態特徵 2 1 葉 2 2 花 2 3 果 3 用途 4 醫藥用途 4 1 根 4 2 果實 5 藥材鑑定 6 參考 7 外部連結分佈 编辑本種分佈於中國大陆 台灣 香港 12 印度 13 尼泊爾 13 安達曼島 13 中南半島 13 及馬來西亞 13 等地 中國內地分佈於廣東 廣西 海南 福建 雲南 湖南 貴州及浙江等省份 4 6 14 15 野外分佈於海拔800米以下的溫熱地帶 6 常見於丘陵 闊葉林 林緣及平地灌叢 疏林或荒山草坡的有刺灌叢之中 亦有人工栽培 3 4 形態特徵 编辑兩面針是一種常綠木質藤本植物 幼株時為直立灌木 成齡時攀緣於其它樹木之上 高可達5米 9 主根粗壯 根外皮泥黃色 內皮硫黃色 鬆軟 支根多 6 分枝多密集 9 老枝表面粗糙 9 有皮孔 16 17 帶有瘤刺片狀蜿蜒而上的木栓層 6 18 外形狀似鍊條 19 黑褐色 9 嫩枝綠色或染有紫紅色 9 呈披散狀或攀緣狀 9 中肋兩面皆具彎鉤銳刺 3 18 粗大莖枝上的銳刺基部呈長橢圓形枕狀凸起 中央的針刺短且纖細 銳刺略向下彎或近勁直 14 銳刺長約1 2 5毫米 7 20 葉 编辑 葉為單數羽狀複葉 4 互生 長約7 15厘米 14 葉軸通常不具翼或近無翼 14 18 腹面中部以下通常不下陷 背面渾圓 兩面皆具銳刺 18 背面著生略向下彎或近勁直的鉤狀銳刺 4 3 14 銳刺長約1 2 5毫米 7 小葉片3 11枚 對生 7 卵形 闊卵形 卵狀鉅圓形 狹長橢圓形或近圓形 頂端尖至短尾尖形 頂端鈍或具微凹口 7 凹口處有油點 基部近圓形或廣楔形 微疏波狀鋸齒緣或近全緣 14 齒縫處有油點 腹面中間下陷成小溝狀 18 表面暗綠色 14 兩面無毛 硬革質有光澤 略皺摺 18 具短柄及有芳香味 10 長約3 12厘米 寬約1 5 6厘米 6 於苗期或萌生枝期小葉片可長達16 27厘米 寬約5 9厘米 6 小葉中脈平坦或稍凸起 兩面常疏生略向下彎或近勁直的銳刺 3 14 20 銳刺長約1 2 5毫米 14 側脈及支脈於兩面干後均明顯且常微凸起 小葉柄長約1 20 5毫米 稀近於無柄 花 编辑 花為單性花 雌雄異株或雜性 3 傘房狀圓錐花序 腋生 花序長約2 8厘米 20 花序軸及花枝披微柔毛 7 20 花梗暗紅色 8 花萼4枚 寬卵形 極小 上部紫綠色 長不及1毫米 20 寬約1毫米 花瓣4枚 淡青色 7 淡黃白色 21 或淡黃綠色 6 長圓形 卵狀橢圓形或矩圓狀卵形 長約2 3毫米 20 雄花的雄蕊4枚 略長於花瓣 長約5 6毫米 退化的心皮墊狀半球形 頂端常為4淺裂 花藥藥隔頂端有短凸尖體 7 22 於授粉期為闊橢圓形至近圓球形 雌花的花瓣較寬 無退化雄蕊或為極短小的鱗片狀體或無 7 心皮4枚 成熟心皮1 4個 紫紅色或褐紫色 7 乾時皺折及具有粗大的腺點 7 頂端呈極短的喙狀尖頭或無 7 子房圓球形 花柱粗而短 柱頭頭狀 6 10 果 编辑 果為蓇葖果 1 4個 20 球形 具有胡椒香味 10 紅褐色 9 成熟時暗紫紅色 6 表面有皺褶 具粗大腺點 2瓣開裂 頂端有短芒尖 直徑0 4 0 5厘米 3 單個分果瓣徑約5 5 7毫米 果梗稀較長或較短 長約2 5毫米 不超過1厘米 13 粗約1毫米 13 種子圓珠狀 邊緣呈略壓扁狀 7 漆黑色 有光澤 腹面稍平坦 背面肥厚 18 橫徑約5 7 20 毫米 6 用途 编辑兩面針的種子含有18 5 油份 種子油可作為肥皂的原料 7 本種因有治療牙痛的功效 故為製造兩面針牙膏的原料亦可作漱口水之用 23 葉為多種鳳蝶幼蟲的食草 3 11 24 醫藥用途 编辑根 编辑 本種的乾燥根入藥 中藥名為兩面針 4 味苦 辛 性平 有小毒 25 歸肝 胃二經 9 16 17 26 功能分類為祛風濕藥 27 藥材主產於福建 廣東 廣西 雲南及台灣等地 23 25 具活血化瘀 行氣止痛 祛風化濕 解毒消腫 通絡等功效 4 23 26 主治風濕痹痛 牙痛 咽喉腫痛 胃痛 跌打腫痛 陳舊性跌打腫痛 食積腹痛 外感風熱吐瀉 毒蛇咬傷 皮炎 癰腫等 9 4 23 外用可治足底砧傷 燙傷等 9 22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兩面針具鎮痛 鎮靜 解痙 抗菌 抗炎 抗腫瘤 抗氧化 抗心肌缺血及保肝等作用 9 23 臨床應用於牙痛 頭痛 神經痛 風濕痺痛 腰腿痛 脘腹疼痛 喉痺 關節炎 外傷痛 癰瘡腫毒 毒蛇咬傷等症狀 23 26 亦可用於小手術的麻醉及止痛 23 因具毒性服用不能過量 22 根的酒精浸泡液及水提液能抑制金黃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鏈球菌 提取液作針劑注射對坐骨神經痛有明顯療效 6 孕婦忌服 16 17 23 26 忌與酸味食物同服 9 16 17 22 26 過量服用可引致噁心 嘔吐 腹痛 下痢等中毒症狀 或血壓升高 發癢 頭昏眼花 輕度煩躁 皮膚發紅等過敏反應 亦有服用新鮮莖葉引致心跳呼吸驟停甚至死亡的案例 6 26 果實 编辑 本種亦以果實入藥 中藥名為蔓椒 23 蔓椒之名始載於 神農本草經 列為下品 23 神農本草經 中原文記載為 蔓椒 味苦 溫 主風寒濕痹 癧節疼 除四肢厥氣 膝痛 一名家椒 生川谷及丘家間 28 具祛風止痛 暢通經脈 通暢氣血 散寒除濕等功效 28 主治各類型風濕病 風寒濕痹 全身關節痛 四肢逆冷 膝痛 消炎 鎮咳等症狀 28 29 陰虛火盛者不宜服用 28 藥材鑑定 编辑中藥兩面針以兩面針的乾燥根入藥 全年均可採挖 洗淨後切片或段 曬乾或鮮用 本品呈圓柱形彎曲短段或厚片 25 30 31 稍彎曲 表面深黃棕色 淡黃色 淺棕色或淡棕黃色 具粗縱皺紋 有時具橫向裂隙 具突起的鮮黃色或黃褐色類圓形皮孔 皮部淺棕色 橫斷面的栓皮薄 有稍具光澤的深黃色斑點 15 木部淡黃色 30 或灰黃色 15 可見同心性環紋及密集的小孔 長約0 4 31 20 30 厘米 寬約0 4 6厘米 31 厚約0 5 6厘米 30 或更粗 15 少數10厘米 30 商品多切為不規則的塊片或段 厚約1 4毫米 質地堅硬 30 氣微香 味辛辣 麻舌而苦 30 傳統經驗則認為以根皮厚 味濃者為佳 25 30 本品載錄於 中國藥典 2005年版中 定為中藥兩面針的法定原植物來源種 主要透過薄層掃瞄法測定 規定藥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兩面針鹼含量不得少於0 25 以控制藥材的質量 23 參考 编辑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The Plant List 2017 07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03 2 0 2 1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兩面針 中國自然標本館CFH NM 物种信息卡 2017 07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3 3 0 3 1 3 2 3 3 3 4 3 5 3 6 3 7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1824 雙面刺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 2017 07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4 4 0 4 1 4 2 4 3 4 4 4 5 4 6 4 7 4 8 4 9 兩面針 Liangmainzhen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2017 08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0 16 5 0 5 1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雙面刺 台灣植物資訊整合查詢系統 2017 07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4 6 00 6 01 6 02 6 03 6 04 6 05 6 06 6 07 6 08 6 09 6 10 6 11 6 12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中國植物誌 第43 2 卷 13頁 2017 07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3 7 00 7 01 7 02 7 03 7 04 7 05 7 06 7 07 7 08 7 09 7 10 7 11 7 12 7 13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海南植物誌 第3卷 32頁 2017 08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3 8 0 8 1 8 2 雙面刺 金門縣政府林務部 2017 07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4 9 00 9 01 9 02 9 03 9 04 9 05 9 06 9 07 9 08 9 09 9 10 9 11 9 12 李甯漢 劉啟文 香港中草藥大全 I 商務印書館 香港 有限公司 2014年8月 444頁 ISBN 978 962 07 3418 2 10 0 10 1 10 2 10 3 10 4 兩面針 金門國家公園數位典藏網站 2017 08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4 11 0 11 1 藥用暨園藝觀賞植物 雙面刺繁殖體系建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兩面針 香港植物標本室香港植物資料庫 2017 07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23 13 0 13 1 13 2 13 3 13 4 13 5 13 6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西藏植物誌 第3卷 26頁 2017 08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3 14 0 14 1 14 2 14 3 14 4 14 5 14 6 14 7 14 8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浙江植物誌 第3卷 425頁 2017 08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3 15 0 15 1 15 2 15 3 趙中振 香港中藥材圖鑑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2003年10月 168頁 ISBN 988 97448 1 3 16 0 16 1 16 2 16 3 王玉生 蔡岳文 南方藥用植物圖鑑 汕頭大學出版社 2007年7月 120頁 ISBN 978 7 81036 859 9 17 0 17 1 17 2 17 3 王玉生 蔡岳文 南方藥用植物 南方日報出版社 2011年4月 132頁 ISBN 978 7 5491 0180 1 18 0 18 1 18 2 18 3 18 4 18 5 18 6 崖椒 圖經 PDF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藥園導覽手冊47 2017 07 23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7 07 06 小時了了 大也不差 雙面刺 SOW荒野保護協會 2017 07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8 21 20 0 20 1 20 2 20 3 20 4 20 5 20 6 20 7 20 8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福建植物誌 第2卷 358頁 2017 08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3 雙面刺Zanthoxylum nitidum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台北植物園 2017 07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4 22 0 22 1 22 2 2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彩色圖集 1995年版 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 1996年11月 217頁 ISBN 962 04 1326 1 23 00 23 01 23 02 23 03 23 04 23 05 23 06 23 07 23 08 23 09 23 10 趙中振 蕭培根 當代藥用植物典 第 4冊 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7年8月 511 514頁 ISBN 978 988 99226 3 4 保育專題 鳳蝶與芸香科植物之關係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2017 07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7 25 0 25 1 25 2 25 3 趙中振 常用中藥材鑑別圖典 修訂本 萬里機構 2013年6月 131頁 ISBN 978 962 14 5220 7 26 0 26 1 26 2 26 3 26 4 26 5 劉良 華碧春 周華 中醫臨床安全與合理用藥 萬里機構 2009年2月 271頁 ISBN 978 962 14 3893 5 兩面針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中藥標本資料庫 2017 08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0 16 28 0 28 1 28 2 28 3 陶隱夕 圖經神農本草經 山東美術出版社 2008年8月 494 495頁 ISBN 978 7 5330 2529 8 雙面刺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福山植物園 2017 07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4 30 0 30 1 30 2 30 3 30 4 30 5 30 6 30 7 兩面針 Liangmainzhen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2017 08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3 31 0 31 1 31 2 兩面針 PDF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衞生署中醫藥事務部香港中藥材標準辦事處 2017 07 23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7 07 03 外部連結 编辑 中文 雙面刺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金門國家公園保育知識平台 July 4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2 19 中文 雙面刺 基隆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July 4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7 中文 雙面刺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芸香科 Rutaceae 台灣原生植物保育協會 July 4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4 中文 雙面刺 台北植物園 July 4 2017 中文 濕地植物 灌木及草本植物 兩面針 香港濕地公園 July 4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9 08 中文 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 兩面針 香港中文大學胡秀英植物標本館 July 4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16 兩面針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 英文 兩面針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 英文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两面针 amp oldid 7501136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