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陳留郡 (東晉)

陳留郡中國東晉時設置的僑郡

沿革

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兗州陳留郡後秦所攻陷。後以豫州譙郡境內的陳留郡流民僑置陳留郡[1],仍屬兗州,治長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東)[2],領長垣、小黃、酸棗、雍丘、白馬等僑縣[3]

南朝宋時,陳留郡改屬豫州,省併酸棗縣,僑置浚儀縣,長垣縣改屬譙郡。至此,陳留郡領四僑縣:浚儀、小黃、雍丘、白馬,仍寄治譙郡長垣縣境內[3]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失豫州淮西地[4],陳留郡遂入北魏

北魏獻文帝皇興中(467年-471年),以宋之豫州置南豫州,陳留郡仍屬之。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陳留郡改屬南兗州北魏宣武帝景明中(500年-504年),改南兗州為渦州,陳留郡仍屬之。正始四年(507年),分渦州復置南兗州(治陳留郡小黃縣譙城),陳留郡改屬南兗州,析置武平縣。至此,陳留郡領五縣:小黃、浚儀、谷陽、東燕、武平,治小黃縣譙城(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1]

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省併谷陽、東燕二縣。至此,陳留郡領三縣:小黃、浚儀、武平。北周北齊後,改南兗州亳州,陳留郡仍屬之。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陳留郡,領縣直屬亳州

人口

太守

註釋及徵引文獻

  1. ^ 1.0 1.1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十六國北朝卷》
  2. ^ 《宋書州郡志彙釋》
  3. ^ 3.0 3.1 3.2 《宋書·卷三十六·志第二十六》
  4. ^ 《宋書·卷八·本紀第八》
  5. ^ 《魏書·卷一百六中·地形志二中第六》
  6. ^ 《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
  7. ^ 《魏書·卷四十八·列傳第三十六》

陳留郡, 東晉, 陳留郡, 中國東晉時設置的僑郡, 目录, 沿革, 人口, 太守, 註釋及徵引文獻沿革, 编辑晉安帝隆安三年, 399年, 兗州陳留郡為後秦所攻陷, 後以豫州譙郡境內的陳留郡流民僑置陳留郡, 仍屬兗州, 治長垣, 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東, 領長垣, 小黃, 酸棗, 雍丘, 白馬等僑縣, 南朝宋時, 陳留郡改屬豫州, 省併酸棗縣, 僑置浚儀縣, 長垣縣改屬譙郡, 至此, 陳留郡領四僑縣, 浚儀, 小黃, 雍丘, 白馬, 仍寄治譙郡長垣縣境內, 宋明帝泰始二年, 466年, 失豫州淮西地, 陳留郡遂入北. 陳留郡 中國東晉時設置的僑郡 目录 1 沿革 2 人口 3 太守 4 註釋及徵引文獻沿革 编辑晉安帝隆安三年 399年 兗州陳留郡為後秦所攻陷 後以豫州譙郡境內的陳留郡流民僑置陳留郡 1 仍屬兗州 治長垣 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東 2 領長垣 小黃 酸棗 雍丘 白馬等僑縣 3 南朝宋時 陳留郡改屬豫州 省併酸棗縣 僑置浚儀縣 長垣縣改屬譙郡 至此 陳留郡領四僑縣 浚儀 小黃 雍丘 白馬 仍寄治譙郡長垣縣境內 3 宋明帝泰始二年 466年 失豫州淮西地 4 陳留郡遂入北魏 北魏獻文帝皇興中 467年 471年 以宋之豫州置南豫州 陳留郡仍屬之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 494年 陳留郡改屬南兗州 北魏宣武帝景明中 500年 504年 改南兗州為渦州 陳留郡仍屬之 正始四年 507年 分渦州復置南兗州 治陳留郡小黃縣譙城 陳留郡改屬南兗州 析置武平縣 至此 陳留郡領五縣 小黃 浚儀 谷陽 東燕 武平 治小黃縣譙城 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 1 北齊文宣帝天保七年 556年 省併谷陽 東燕二縣 至此 陳留郡領三縣 小黃 浚儀 武平 北周滅北齊後 改南兗州為亳州 陳留郡仍屬之 隋文帝開皇三年 583年 廢陳留郡 領縣直屬亳州 人口 编辑宋孝武帝大明八年 464年 陳留郡有196戶 2413口 3 東魏孝靜帝武定中 543年 550年 陳留郡有6230戶 16749口 5 太守 编辑蔡護 陳留圉人 北魏宣武帝景明初在任 6 劉模 長樂信都人 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 504年 出任 7 註釋及徵引文獻 编辑 1 0 1 1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 十六國北朝卷 宋書州郡志彙釋 3 0 3 1 3 2 宋書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宋書 卷八 本紀第八 魏書 卷一百六中 地形志二中第六 周書 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九 魏書 卷四十八 列傳第三十六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陳留郡 東晉 amp oldid 5699926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