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马丁·路德·金

小馬丁·路德·金恩(英語: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是一位美國牧師、社會運動者、人權主義者和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領袖,也是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主張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法爭取非裔美國人基本權利,而成為美國進步主義英语Progressivism in the United States的象徵[1]

小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
1964年的金
第1任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主席
任期
1957年—1968年
前任就職
继任拉爾夫·阿伯內西
个人资料
出生迈克尔·金
MichaeI King

(1929-01-15)1929年1月15日
 美國喬治亞州亚特兰大
逝世1968年4月4日(1968歲—04—04)(39歲)
 美國田纳西州孟菲斯
死因遇刺
墓地马丁·路德·金国家历史遗址
国籍 美國
配偶科丽塔·斯科特·金
1953年结婚—1968年結束
儿女
  • 約蘭達·丹妮絲·金英语Yolanda King(1955年-2007年)
  • 馬丁·路德·金三世英语Martin Luther King III(1957年出生)
  • 德克斯特·斯科特·金英语Dexter Scott King(1961年出生)
  • 伯尼絲·艾伯丁·金英语Bernice King(1963年出生)
父母
  • 老馬丁·路德·金英语Martin Luther King I
  • 艾伯塔·威廉姆斯·金英语Alberta Williams King
母校
职业
知名于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和平運動
宗教信仰浸信會英语Progressive National Baptist Convention
获奖
紀念碑馬丁·路德·金紀念碑英语Martin Luther King Jr. Memorial
签名

馬丁·路德·金出生時名為麥可·金Michael King),他的父親為了紀念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而將他改名為小馬丁·路德·金[2]。身為一位浸信會牧師,金在他職業生涯早期就已開始投入民權運動,曾領導1955年聯合抵制蒙哥馬利公車運動,並在1957年協助建立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英语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SCLC)。擔任SCLC首任主席期間,金曾在1962年於喬治亞州奧爾巴尼發起反種族隔離抗爭,但以失敗告終。不過,他在阿拉巴馬州伯明罕組織的非暴力抗議行動則成為全美新聞焦點,與粗暴的警方恰成對比。1963年,金發起「向華盛頓進軍」行動,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我有一個夢》演講,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負名望的演說家。金的左翼激進思想使他成為美國聯邦調查局反諜計畫」的監控對象之一,後者懷疑金可能與共產主義有關。聯邦調查局曾查出金恩的婚外情記錄,並向美國政府汇報,然後再向金寄出匿名信,意圖以此逼他自殺。[3]

1964年10月14日,諾貝爾委員會因小馬丁·路德·金長期以非暴力方法追求種族平等理想而授予他諾貝爾和平獎。1965年,他與SCLC共同組織「由塞爾瑪向蒙哥馬利進軍英语Selma to Montgomery marches」行動;隔年又將民權運動往北擴散至芝加哥。在他生命最後幾年,除了民權運動,金也關注美國的貧窮問題英语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越南戰爭,發表《越南背後:打破沉默的時刻英语Beyond Vietnam: A Time to Break Silence》演講說明他對越戰的立場轉變。金以曾規劃全美性質的佔領華盛頓特區行動,是為「窮人運動英语Poor People's Campaign」。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遭人暗殺,地點是田納西州孟斐斯一家汽車旅館。金遇刺後,全美各地都出現暴動英语King assassination riots。之後,詹姆斯·厄爾·雷遭到逮捕,被指為殺害金的兇手;根據他的辯詞,他是與政府特工一同策劃或犯案的,直到暗殺案後20年仍如此堅稱。1999年7月召開的民事審判庭上,餐廳老闆勞伊德·宙沃斯英语Loyd Jowers被指為金遇刺案的共犯。

金過世後,1977年,美國總統傑拉爾德·福特向他追贈總統自由勳章;2004年,美國國會決議向金追贈國會金質獎章,兩者都是美國平民最高榮譽。1986年,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被定為「馬丁·路德·金紀念日」,是美國聯邦假日英语Federal holidays in the United States之一。另有數百條街道以金恩命名英语List of streets named after Martin Luther King, Jr.。2011年,位在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上的馬丁·路德·金恩紀念碑英语Martin Luther King, Jr. Memorial正式開放給公眾參觀。

早年生活和教育 编辑

 
金的母校布克·T·华盛顿高中

馬丁·路德·金於1929年1月15日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出生,是老馬丁·路德·金英语Martin Luther King, Sr.亞伯達·威廉·金英语Alberta Williams King的兒子[4]。他出生時的名字是麥可·金(Michael King),與他父親出生時的名字相同[5]。老馬丁·路德·金1934年前往納粹德國政權時的柏林參加第五屆浸信會世界聯合會議(Fifth Baptist World Alliance Congress)後,更改他們父子倆的名字,以紀念16世紀宗教改革領袖、德國神學家馬丁·路德[2]

小馬丁·路德·金是金家第二個孩子,他有一位姊姊克里絲汀·金·法瑞絲英语Christine King Farris和一個弟弟阿爾弗雷德·丹尼爾·威廉斯·金英语Alfred Daniel Williams King[6]。1939年時,金與他參加的教會唱詩班一同在《亂世佳人》於亞特蘭大首映時獻唱[7]

金原本對許多基督教教義持懷疑論,13歲上主日學時,還拒絕相信耶穌將會再度降臨,疑慮在他心中滋長[8][9]。不過,他隨後發現「《聖經》中蘊含許多深奧真理,是任何人都不能逃避的」,因此決定進入神學院就讀[8]

金成長於亞特蘭大,在當地布魯克·T·華盛頓高中英语Washington High School (Atlanta)就讀[10]。他是個早熟的學生,得以跳級免修九年級和十二年級課程,直接進入莫爾豪斯學院就讀,時年15歲。1948年,小馬丁·路德·金從莫爾豪斯學院畢業,獲得社會學學士學位。而後金進入賓夕法尼亞州切斯特克魯塞斯神學院英语Crozer Theological Seminary就讀,並於1951年獲得神學學士學位[11][12]。1953年6月18日,金與科麗塔·史考特在科麗塔位於阿拉巴馬州海博格英语Heiberger, Alabama的娘家草坪上成親[13]。兩人育有4名子女:尤蘭達·金英语Yolanda King馬丁·路德·金三世英语Martin Luther King III戴科斯特·史考特·金英语Dexter Scott King柏妮絲·金英语Bernice King[14]

1954年,金受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迪克斯特大道浸信會教堂英语Dexter Avenue Baptist Church聘為牧師,時年25歲。其後金便在波士頓大學進行博士研究,主題是系統神學,並於1955年6月5日獲得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為《蒂利希和威曼思想中關於上帝的觀念之比較》(A Comparison of the Conceptions of God in the Thinking of Paul Tillich and Henry Nelson Wieman)。

思想、影響和政治立場 编辑

宗教 编辑

1954年,25岁的马丁·路德·金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的德克斯特大街浸信会当了一名牧师。[15]身为一位基督教牧师,马丁·路德·金受耶稣基督与基督教教义影响至深,经常在教会会议或演讲时引用相关文句,于公众场合时也是如此。金的信仰深深植根于耶稣基督对门徒的教导:“你们听见有话说:‘要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但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迫害你们的祷告”,以及爱上帝远高于万物等。金的非暴力理念也来自《马太福音》中耶稣的“登山寶訓”:“但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另一边也转过去由他打”(《馬太福音》 5:39),以及“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馬太福音》 26:52)[16]马丁·路德·金在狱中写就著名的《伯明翰狱中书信》,力促民权运动与耶稣基督的“博爱主义”精神相符;信中还引用诸多基督教和平主义作家著作文句,这是他一贯的做法。在一次佈道时,金说:

“在我成为一名民权领袖之前,我是一名福音宣教士,那是我第一份工作,也依然是我最大的奉献。其实我在民权运动中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我认为它是我神职工作的一部分。此生我一心致力于实现卓越的基督教事工,而没有别的野心。我不打算竞选任何政治职务,我只想一直做一名傳教士。我认为一名傳教士必须心怀整个人类,在这场斗争中我和许多人并肩作战,所做的事情是出于这一情怀。”

——马丁·路德·金, 1967[17][18]

非暴力 编辑

 
金参与向华盛顿进军游行

20世纪50年代末,资深民权活动家非裔美国人贝雅·拉斯丁(Bayard Rustin)是马丁·路德·金的主要顾问和导师。[19]拉斯丁是一位基督教和平主义者;他还研究了圣雄甘地的教义并将其应用于40年代的旅程和解(Journey of Reconciliation)运动中。[20]金起初并不知道甘地,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活动中他几乎未使用过“非暴力”这一术语。当时金信奉并且实行自卫,甚至在他家里还备着枪支以防有袭击者。拉斯丁给金指出另一种斗争方式——非暴力抵抗,并力陈非暴力抵抗相比于自卫来说是实现民权运动目标的一种更好的途径。[21]拉斯丁还建议金投身于非暴力抵抗。[22]

马丁·路德·金受印度圣雄甘地成功的非暴力独立运动影响很深,“一直想走访印度”。[23]这个愿望在1959年4月实现:贵格会所属的美国友谊服务委员会(Quaker group the American Friends Service Committee)同意援助金的印度之旅。[24]这趟旅程使金更加了解非暴力抵抗的内涵,决意献身于美国民权运动。在离开印度前夕,金發表了一篇电台演讲,他说:“在来到印度之前,我从未如此相信对于受压迫的人们来说,非暴力抵抗是争取公平和尊严的最有力的武器。”

贝雅·拉斯丁是同性恋者,公开支持民主社会主义,并曾与美国共产党有牵连,种种行为致使许多白人和黑人领袖要求金疏远拉斯丁,[25]金答应与拉斯丁保持距离。[26]但是,金却同意拉斯丁担任1963年华盛顿大游行的主要组织者。[27]

以后几年,金对甘地的“非暴力”思想的崇拜丝毫未减。1964年金在奥斯陆接受诺贝尔和平奖仪式上致辞时甚至向甘地的非暴力“成功先例”致敬,“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以一种高尚的方式挑战大英帝国的淫威……他斗争着,他的武器只有真理、精神力量、非暴力和勇气”。[28]

甘地的一些道义影响了马丁·路德·金,[29]而甘地自己则受了基督教无政府主义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著作《天国在你们心中》影响。甘地和马丁·路德·金都先后阅读了托尔斯泰的著作。金、甘地和托尔斯泰都深受耶稣“登山寶訓”的熏陶。1959年,金引用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30]

马丁·路德·金在莫爾豪斯學院读书时阅读了亨利·戴维·梭罗的《论公民不服从》,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到非暴力抵抗理论,深深地迷上了其中的拒绝与罪恶体制合作的思想。[31]除此之外,金的思想也极大地受到新教神学家雷茵霍尔德·尼布尔保罗·蒂利希的著作[32]以及华特·饶申布士(Walter Rauschenbusch)的《基督教以及社会危机》的浸染。有时候金也会使用“博爱(agape)”这一概念。[33]但是,金在1960年以后的著述中不再用“博爱”。[34]

政治 编辑

身为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的主席,马丁·路德·金一直奉行不公开支持任何一个美国政党或候选人的政策:“我认为一个人必须保持不结盟的立场才能客观地看待两党,成为两党的良知——而不是某一个党的奴仆或者主人。”[35]1958年金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表示没有一个党是完美的:“共和党和民主党都不是万能的上帝。他们有各自的缺陷……我与任一党都不是密不可分。”[36]

金这样批判共和党和民主党实施的种族平等措施:

事实上,共和党和民主党都背叛了黑人。屈从于南方各州民主党人的虚妄和反复无常,民主党背叛了黑人。屈从于保守的右翼北方共和党人的公然伪善,共和党也背叛了黑人。而两者沆瀣一气,导致公民权利自由立法的每一项法案流产,每一步前进溃败。[37]

虽然金从未公开支持某一政党或总统候选人,但是在1956年金写给一位民权运动支持者的信中写道他不能确定把票投给阿德莱·史蒂文森还是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不过“以前我一直都投了民主党候选人的票。”[38]在金的自传中,他说1960年他秘密地为民主党候选人约翰·肯尼迪投票:“我认为肯尼迪会成为最伟大的总统。我从来没有站出来公开支持他人。我父亲曾这样做,但是我从来没有。”金还说他会破例支持肯尼迪总统的第二任期,“如果1964年肯尼迪总统还活着,我很可能还会支持他”。[39]事实上,金拥护民主社会主义,但是由于当时全美都笼罩在反共产主义的敏感氛围中,以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联系,金不愿意坦率地表明自己支持民主社会主义。金认为资本主义无法为广大美国人民提供足够的必需品,尤其是为非裔美国人。[40]

补偿 编辑

金声明美国应该为历史错误赔偿美国黑人和其他处于弱势地位的美国人。1965年金接受《花花公子》的采访时说仅仅给予美国黑人以平等的权利实际上无法消除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巨大经济差距。金并未要求把奴隶制度造成的所有工资损失都补偿给黑人——这是不可能的,但提议了一项政府赔偿计划,该计划总额500亿美元分10年补偿给所有美国弱势群体。[41]

金设想:“这笔补偿费将使整个国家受益,急剧下降的辍学率、家庭破裂比例、犯罪率和非法出生率以及大幅度减少的私吞救济金案件、暴力事件和其他社会丑恶现象都将充分证明这笔钱用得恰到好处。”[42]金把这个想法看成是处理无偿劳动的普通法的应用,但是明确澄清这笔钱不应该只提供给黑人,“而应该使所有处于弱势地位的种族受益”。[43]

计划生育没有受到足够关注 编辑

1966年5月5日,在被授予美国计划生育联合会玛格丽特·桑格奖(Planned Parenthood Federation of America's Margaret Sanger Award)时金说:

近来,报刊上充斥着飞碟目击事件的报道。虽然我们不必相信这些报道的真实性,但是我们却能通过这些故事来想象一下来访的外星人将会如何评价我们。我恐怕他们会为我们的所作所为瞠目结舌——他们将会看到我们花费数十亿为战争制造引擎并出谋划策以造成大规模死亡;他们也将会看到我们花费数百万来减少由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死亡;最后他们会看到我们花费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来计划生育——尽管人口自然增长已经使我们星球岌岌可危。那些来访的外星人将会被宽恕,如果回到自己的星球后他们这样描述地球——一群疯子占据着地球,他们的前景黯淡渺茫。

陷入有害的境地不自拔,而援助触手可得,没有比这种情景更加悲惨的了。将世界资源和人口数量关联起来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合理的、实际的,也是必要的。不同于欧洲中世纪的瘟疫和我们尚未研究透彻的现代疾病,当代人口过剩问题是可以通过我们已有的手段和资源来解决的。我们缺乏的并不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对这个问题严重性的普遍认识以及对亿万受害者的教育。[44][45]

蒙哥马利罢乘运动 编辑

 
1955年,罗莎·帕克斯和金

1955年3月,蒙哥马利一名15岁的女孩克劳德特·科尔文(Claudette Colvin)拒绝依照吉姆·克劳法(泛指美国南部各州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制定的对黑人实行种族隔离或种族歧视的法律)把公车座位让给一名白人。来自伯明翰黑人社区的一个委员会调查这一案件,金是其中一员。但是因为科尔文当时未婚先育,E·D·尼克松(E.D. Nixon)和克利福德·杜尔(Clifford Durr)决定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案件以采取进一步行动。[46]

1955年12月1日,罗莎·帕克斯因拒绝将自己的座位让给白人而被捕入狱。[47]很快,尼克松和金等人发起了蒙哥马利抵制乘车运动。[48]这次抵制运动持续了385天,[49]而且由于局势严峻,金的家被炸毁,[50]金本人也曾被捕入狱。最终这场运动以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在布劳德诉盖尔案(Browder v. Gayle)中宣布“要求在公共汽车上进行种族隔离的阿拉巴马州的州法律和地方法律违宪”并终止蒙哥马利公交车种族隔离制度而告终。[51][52] 在这次蒙哥马利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让金风靡全美,成为最著名的民权运动代言人。[53]

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 编辑

1957年,金、拉尔夫·阿伯内西、弗雷德·舒特尔斯沃(Fred Shuttlesworth)、约瑟夫·罗维利(Joseph Lowery)以及其他民权活动家创建了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该组织的成立旨在充分利用黑人教会的道德权威和组织能力来指导非暴力抵抗活动以促进民权改革。金生前一直担任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的主席。[54]1957年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在华盛顿特区举办“为了自由的祷告朝圣”(Prayer Pilgrimage for Freedom),金在那里第一次面对全国观众发表演说。[55]

1958年9月20日,当金正在哈莱姆的布鲁姆斯坦百货商店(Blumstein's)签名售卖《奔向自由》(Stride Toward Freedom)一书,[56]一名黑人妇女将一把拆信刀刺进了金的胸膛,导致金险些丧命。这名妇女名叫艾佐拉·科里(Izola Curry)患有精神病,当时她认为金与共产党密谋陷害自己。紧急手术之后,金在医院休养了几周,而科里因为患有精神病不足以接受审判。[57][58]1959年,金出版了一本包含他佈道辞“什么是人?”(“What is Man?”)和“一个完整生命的特點”(The Dimensions of a Complete Life)的小册子《衡量人的标准》(The Measure of A Man)。他的佈道辞赞成人类需要上帝的爱,并批判了西方文明的种族不公正。[59]

哈利·瓦赫特尔(H.Wachtel)曾在一起关于报刊广告的诽谤诉讼案(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中与金的法律顾问克拉伦斯·B·琼斯(Clarence B. Jones)为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的四位部长辩护。为了支付诉讼费用和以一种更加有效地筹款方式资助非暴力民权运动,哈利·瓦赫特尔建立了一个免税基金。这个基金会名叫“甘地人权协会”(G.Society for Human Rights),金担任其名誉主席。不满足于肯尼迪总统解决种族隔离问题的缓慢进度,金和甘地人权协会在1962年发出了一份文件呼吁肯尼迪总统紧跟亚伯拉罕·林肯总统的步伐,使用类似第二奴隶解放宣言的行政命令来给民权不平等以沉痛一击——然而肯尼迪总统并未照做。[60]

 
1963年6月22日,林登·约翰逊罗伯特·肯尼迪与民权运动领袖会面

依照司法部长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的书面指令,美国联邦调查局从1963年秋天开始窃听金的电话。[61]肯尼迪担心对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的有关共产党的指控一旦公之于众将会扭曲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民权运动的初衷,于是警告金断绝有共产党嫌疑的关系,之后又向美国联邦调查局发出书面指令窃听金和其他几位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领导人的电话。[62]约翰·埃德加·胡佛唯恐共产党正企图渗透到民权运动中,但是缺乏证据,于是当局利用之后五年在电话中窃听到的一些细节试图迫使金离开卓越的领导位置。[3]

金相信有组织的非暴力抵抗南方种族隔离制度——为人熟知的吉姆·克劳法——将会引起媒体对黑人争取种族平等和选举权的广泛报道。南方黑人所遭受的日常剥削和侮辱,种族隔离主义者对民权工作者和游行示威者的暴力和骚扰,经由新闻报道和电视宣传产生了公众舆论同情的浪潮,因此大多数美国人都把民权运动看作20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政坛最重要的事件。[63][64]

金组织并领导了为黑人争取选举权、劳动者权和其他公民基本权利以及要求废止种族歧视的游行示威活动。[52]分别于1964年和1965年通过的《民权法案》和《投票权法案》成功地把这些权利中的一大部分列入了美国法律。[65][66]

金和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实践了基督教左派的许多准则,策略性地运用非暴力抵抗方式和选择非暴力抵抗地点,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们经常会与种族隔离主义当局发生戏剧性的对峙。有时候对峙会变得暴力。[67]

自从金开始参与民权运动,他就备受许多团体的批评,其中包括更加激进的黑人,例如伊斯兰国度成员马尔科姆·X[68]分离主义者斯托克利·卡迈克尔英语Stokely Carmichael不赞成金寻求种族一体化的做法,他认为那样做是对美国黑人文化的一种侮辱。[69]澳姆雷·耶斯特拉(Omali Yeshitela)则敦促非洲人铭记残暴的欧洲殖民者的罪行,以及权力是如何在一体化进程中被欧洲人用暴力和武力夺去的。[70]

奥尔巴尼运动 编辑

奥尔巴尼运动是于1961年11月在佐治亚州奥尔巴尼组织的废止种族歧视运动。当年12月金和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卷入了这次运动。奥尔巴尼运动发动了数千公民组成了一个广泛的非暴力阵线,攻击奥尔巴尼市种族隔离的方方面面,吸引了全国的关注。1961年12月15日,金首次访问奥尔巴尼,他“原计划在奥尔巴尼呆一两天,给予指导后就回家”。 [71]但是第二天政府对和平示威者进行大搜捕,金也被捕入狱并拒绝保释出狱除非市政府做出让步。后来,政府与示威者达成了协议。据金讲,“那个协议是耻辱的”,在他离开奥尔巴尼后“政府违背了协议”。 [71]

1962年7月,金返回奥尔巴尼,被判处入狱45天或者178美元罚金。金选择了入狱服刑。入狱后第三天,警察局长劳里·普利切特英语Laurie Pritchett秘密安排支付了罚金并释放了金。“在静坐抗议运动中,我见过把人从午餐柜台的凳子上踢开,在教堂里把跪着抗议的人轰走,在自由乘车运动中把人关进监狱。但把人赶出监狱,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72]马丁·路德·金中心(King Center)后来承认是杰出的福音传教士葛培理帮金摆脱了这次牢狱之灾,[73]葛培理在自传中说在金接受了出席1957年纽约麦迪逊广场报道会的邀请之后,他与金结下了亲密的友谊。[74]

近一年的激烈运动并未取得明显的成效,民权运动开始恶化。于是金要求示威活动全面停止并实施“苦修日英语Day of Penance”来促进非暴力抵抗和维护道德高地。黑人的内部分歧和地方政府精明低调的反应是运动失败的原因。[75]尽管奥尔巴尼运动给马丁·路德·金博士上了战术上的重要一课,[76]国家媒体依然极力指责金对运动失败负有很大责任,以及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战果寥寥导致了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与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的间隙日益增大。奥尔巴尼运动之后,金开始为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选择參與自己能够控制局面的抵抗活动,而不是參與那些已存在的活動。[77]

伯明翰运动 编辑

 
在伯明翰運動後被拘捕的金

1963年4月,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发起了一场抵制种族隔离和经济不公正的抗议运动。这次运动虽然是非暴力的,但却部分使用了由怀亚特·沃克英语Wyatt Tee Walker牧师发明的“故意对抗战术”。伯明翰的黑人们与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一起组织在公共场所遊行静坐示威,公然对抗他们认为不公平的法律。

在伯明翰的这次运动中,金起初打算引起黑人大规模被逮捕,然后“制造一种非常危急的情形迫使政府打开协商之门”。[78]但是运动初期的志愿者们并没有成功地导致城市瘫痪,也没有将媒体的注意力转移到警察的行动上。金对当时的局势忧心忡忡,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的战略家詹姆斯·拜威尔英语J.Bevel开始号召儿童和年轻人加入运动大军以扭转运动进程。[79]新闻周刊》将这一策略成为“儿童十字军”。[80][81]

抗议期间,伯明翰警察局长尤金·康纳英语Eugene "Bull" Connor指示警察使用高压水枪和警犬来镇压抗议群众,其中也包括儿童。警察的暴行通过电视画面在全国电视台播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震惊了白人,同时也使黑人更加团结。[82]尽管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公开强调非暴力抗议,但是依然有一些义愤填膺的示威者。不少示威者袭击警察,而警察予以暴力回击。金和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也因为将孩子们置于险境而饱受非议。但这次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康纳丢了工作,“吉姆·克劳”标志被拆除,公共场所对黑人更开放。这次运动后金声名鹊起。[80]

运动初期金被捕入狱——这是他一生29次入狱中的第13次。[83]在牢房中,金写出了著名的《伯明翰狱中书信》,这封信是对要求他停止游行示威的白人牧师的回应。在这封信中,金号召抗议群众继续斗争,寻求法律途径来变革社会。金指出种族主义的危机迫在眉睫,而现行制度根深蒂固:“我们亲历的苦难告诉我们,压迫者永远不会自愿给予被压迫者以自由,自由是需要被压迫者去争取的。”[84]金还说波士顿倾茶事件就代表了一个大规模的抵抗殖民主义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公民不服从行为;金也指出,從不同觀點出發“希特勒在德国所做的一切都是‘合法’的”。[84]金还表示他对温和派白人以及不敢对抗不公正制度的牧师感到失望:

非常遗憾,在黑人迈向自由的道路上,他们的绊脚石不是白人公民议会或是三K党,而是白人的温和派。他们奉行的是所谓的“秩序”,而非公正;他们选择要没有紧张气氛的消极的太平,而不要公正的积极的太平。他们总是说:“我理解你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不同意你们采用直接行动的方式”;他们主观地认为自己可以为他人的自由设定一个时间表;他们生活在虚幻的时间概念里,还不停地要求黑人再等待一个“更加方便的季節”。[84]

佛罗里达州圣奥古斯丁 编辑

1964年3月,金和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应民权领袖罗伯特·海灵(Robert Hayling)之邀加入到佛罗里达州圣奥古斯丁市的当时富有争议的运动中去。海灵的组织曾附属于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但是因为该组织在非暴力抗议活动中支持武装自卫,而被迫脱离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倡导和平的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接纳了他们。[85]在金和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的努力下,北方民权活动家来到圣奥古斯丁,包括一个拉比代表团和马萨諸塞州州長母親——72歲高齡的皮博迪夫人,後來他們都被捕。[86][87]1964年6月,抗議人群在夜間遊行示威,“經常遭到三K黨的正面對抗,誘發引起全國媒體關注的暴力現象”。數百遊行示威者被捕入獄。1964年《民權法案》在最高法院獲得通過。[88]

阿拉巴馬州塞爾瑪 编辑

 
1965年3月7日「血腥星期天」[89][90],阿拉巴馬州的警員攻擊民權運動的示威者

1963年,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在阿拉巴馬州的塞爾瑪採取了一系列大膽的措施來爭取投票註冊權。1964年12月金和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加入了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的運動。[91]一個當地的法官頒布了一項法令禁止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和達拉斯縣投票團的3人及以上集會和禁止41名被點名的民權領袖集會。這項法令的頒布致使民權運動一時陷入停滯,直到1965年1月2日,金在布朗教堂英语Brown Chapel A.M.E. Church (Selma, Alabama)發表演講違抗該法令。[92]

紐約城 编辑

1964年2月6日,金在新學院發表了一系列名為《美國的種族危機》的演講。之前從未發現任何關於這次演講的錄音,但是在2013年8月,新學院發現了一盤15分鐘的錄音,記錄了金在演講之後的聽眾提問環節。在金的回答中,金提到了他和印度開國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近期的一次談話,他對比了萬千美國黑人和印度難民的悲慘處境。[93]

向華盛頓進軍 编辑

 
1963年8月28日,向華盛頓進軍
 
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特區發表演講《我有一個夢》

1963年8月28日,逾25萬民眾聚集在首都華盛頓市中心國家廣場上——號召“為了工作與自由:向華盛頓進軍”。這場大遊行的口號是“為了工作與自由”,遊行由許多民權、勞工以及宗教團體共同組織,這些團體各有不同的目標及訴求,其中又以 “六大”團體最為積極:包括以詹姆斯·法默英语James Farmer為首的“種族平等大會”、以馬丁·路德·金為首的“南方基督教領袖聯合會”、以約翰·劉易斯為首的“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以菲利普·倫道夫英语Philip Randolph為首的“火車搬運工兄弟英语BSCP”、以羅伊·威爾金斯英语R.Wilkins為首的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以惠特尼·楊英语Whitney Y.為首的“全國城市聯盟英语NUL”。[94]

這次遊行的最主要運籌和戰略組織者是金的同事貝雅·拉斯丁英语Bayard Rustin[95]對於金來說,貝雅·拉斯丁的角色引發了爭議,因為貝雅·拉斯丁是贊同肯尼迪總統關於改變遊行重心提議的關鍵人物之一。[96][97]肯尼迪總統擔心這次遊行會對推動民權立法進程產生不利影響,於是他最初全盤否定了這次遊行。但是,組織者們堅定地要將遊行進行到底。[98]隨著遊行的推進,肯尼迪政府決定支持遊行以確保成功。起初肯尼迪擔心遊行人數達不到10萬,於是他邀請了更多教會領袖進行援助,還督促美國聯合汽車工會(UAW)發動工人參加遊行示威。[99]

華盛頓大遊行最初設想是引起人們對美國南方黑人所處的絕望境地的關注,以及讓國家首都的當權者們直面遊行組織者的擔憂和不滿。組織者原本計畫譴責聯邦政府未能捍衛公民權力,保障民權工作者和黑人的人身安全。但是,組織者懾於總統的壓力和影響,最終遊行並沒有像最初計畫的那樣尖銳。[100]結果一些民權活動家認為這次遊行是一次錯誤的、美化的種族和諧盛會;馬爾科姆·X將戲稱這次遊行為“華盛頓鬧劇”,並禁止伊斯蘭民族組織成員參加。[100][101]

然而這次遊行確實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終止公立學校裡的種族隔離;有意義的民權立法,包括禁止就業種族歧視的法律;保護民權工作者免受警察暴力;工人最低工資標準2美元;華盛頓特區自治,然後由國會委員會管轄。[102][103][104]儘管局勢緊張,但華盛頓大遊行稱得上一次徹底的勝利。[105]超過25萬來自不同種族的民眾浩浩蕩蕩聚集在林肯紀念堂,一直延伸至國家廣場和倒影池周圍。當時,這是華盛頓特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集會。[105]

金在這次集會上發表了後來舉世聞名的演講《我有一个梦想》。很可能是受到在其身後呼喊“告訴他們夢想是什麼”的瑪哈莉雅·傑克遜英语Mahalia Jackson的鼓舞,金脫離了預先準備好的講稿,講出了最著名的一段章節:[106][107]

朋友們,今天我要對你們說,儘管眼下困難重重,但我依然懷有一個夢。這個夢深深植根於美國夢之中。
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將會奮起,實現其立國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州的紅色山崗上,昔日奴隸的兒子能夠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同席而坐,親如手足。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一個非正義和壓迫的熱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會改造成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生活在一個不以皮膚的顏色,而是以品格的優劣作為評判標準的國家裡。
今天,我仍有這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亞拉巴馬州會有所改變——儘管該州州長現在仍滔滔不絕地說什麼要對聯邦法令提出異議和拒絕執行--在那裡,黑人兒童能夠和白人兒童兄弟姐妹般地攜手並行。
今天,我仍有這個夢想。 [108]

《我有一個夢》被公認為美國演講史上最優秀的演講之一。[109]華盛頓大遊行,特別是金的演講使民權運動成為美國改革家的首要議題,也推動了1964年通過《民權法案》。[110][111]

1984年,《我有一個夢》的原版打印稿被發現在愛荷華大學的首位非裔美國人籃球教練喬治·雷弗林英语G.Raveling手中,這篇打印稿上還有金博士手寫的註釋。1963年,當時26歲的雷弗林站在緊挨著演講台的地方,金剛一講完,雷弗林就沖上前去請求金把演講稿贈予自己。於是雷弗林拿到了這篇講稿。[112]

塞爾瑪投票權運動和“血腥星期天”,1965年 编辑

 
從塞爾瑪向蒙哥馬利遊行,1965年阿拉巴馬州

為了響應詹姆斯·拜威爾的塞爾瑪—蒙哥馬利大遊行的號召,金、拜威爾和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其他成員以及部分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成員試圖組織一場到州政府的遊行示威活動。計畫安排在1965年3月7日的第一次遊行由於暴徒和警察向示威者施加暴力而失敗。這被稱為 “血腥星期天”的一天是民權運動得到公眾支持的主要轉折點。正是在這一天人們才清楚地看到金的非暴力抵抗策略具有的巨大潛力。然而,金並未參加當天的遊行。[113]

3月5日金會見了林登·B·約翰遜政府官員,請求司法部長頒布禁令,將不對塞爾瑪的三千多名黑人提起公訴。金當時由於身負教會的職責而沒有參加星期天的遊行示威,但是後來他寫道:“如果當時我想到軍隊會使出如此殘暴的手段鎮壓遊行,我當然會毫不猶豫地把教會的事放在一邊去帶領遊行。”[114]警察對示威者施暴的畫面被廣泛地傳播,引起了全國公憤。[115]

接下來,金試圖3月9日組織一場遊行。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請求聯邦法院確保行動不受非法干預;聯邦法院非但沒有同意他們的請求,還下令禁止此次行動。儘管如此,金堅持領導3月9日埃德蒙佩特斯大橋英语Edmund Pettus Bridge的遊行示威,並在把示威者帶回之前舉行了一個簡短的祈禱會,還要求示威者分散開來以避免違背法院命令。這場二次遊行示威出人意料的結尾讓很多參加遊行的當地人感到吃驚和憤怒。[116]直到1965年3月25日,這次塞爾瑪-蒙哥馬利遊行才勝利完成。[117][118]當遊行示威的群眾踏上州政府的土地後,金在遊行結束時發表了名為“還要多久?快了”("How Long, Not Long")的演說。金說美國黑人的平等權力不再遙遠,“因為道德光芒萬丈,而正義更加耀眼輝煌”。[a][119][120]

芝加哥公平住宅運動,1966年 编辑

 
在林登總統簽署1964年民權法案時站在其身後的金

1966年,南方的遊行示威活動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金、拜威爾和其他民權組織成員打算將運動擴大到北方,並將芝加哥定為第一個目的地。均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的金和拉爾夫·艾伯納西移居到芝加哥西區北朗德爾(N.Lawndale)貧民窟哈姆林大街1550號(1550 S. Hamlin Ave.)的一幢建築中[121],親身體驗窮人的生活來顯示他們對窮人的支持和同情。[122]

 
金與林登·約翰遜,1966年

來到芝加哥的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與由阿爾伯特·拉比(Albert Raby)召集成立的受“芝加哥自由運動”扶持的當地民權組織聯合體(Coordinating Council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s,芝加哥社區組織協調委員會)展開合作。[123]那年春天,一些白人夫婦和黑人夫婦測試了房產官員明目張膽的種族傾向:歧視性地區別對待收入、背景、孩子數量和其他特徵完全一致的幾對夫婦的住房需求。[124]此外他們還策劃並舉行了多次較大規模的遊行示威在:博根、貝爾蒙特克拉金、傑斐遜公園、長青公園(芝加哥西南部郊區)、蓋奇公園、馬凱特公園等地。[123][125][126]

艾伯納西后來寫到,抗議運動在芝加哥遭到比南部更激烈的抵制。有人朝遊行民眾投擲瓶子,大聲吼叫,特別是1966年8月5日的馬凱特公園游行遭到了嚴重的抵制。暴亂似乎一觸即發。[127][128]金的非暴力信仰阻止了他籌劃一起暴力事件,於是金與市長理查德·J·戴利(Richard J. Daley)談判,取消一次遊行以避免可能出現的暴動。[129]金在一次遊行中被磚塊擊中,但他依然不顧個人安危繼續領導遊行。[130]

當金和他的盟友回到南方時,曾經參加過南方民權運動的神學院學生傑西·傑克遜依然留在芝加哥管理他們的組織。[131]傑克遜繼續鬥爭爭取民權,針對連鎖商店不公平對待黑人的現象組織了“面包籃子行動”(Operation Breadbasket)。[132]

反對越戰 编辑

外部音频链接
  馬丁·路德·金的《為何我反對越南戰爭》("Why I Am Opposed to the War in Vietnam")演講

金一直都反對美國捲入越南戰爭,但是一開始為了避免因為批判約翰遜總統的政策而干擾民權運動成果,金在公共場合迴避越戰問題。[133]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反對越南戰爭,在助手詹姆斯·拜威爾的敦促下[133],金最終公開表明了自己的反戰立場。[133]1967年4月4日(整整一年以後,金被刺殺身亡),金現身紐約河畔教堂公開發表名為“越南背后:打破沉默的时刻英语Beyond Vietnam: A Time to Break Silence”(Beyond Vietnam: A Time to Break Silence)的反戰演說。[134]金強烈譴責美國攻打越南,認為美國此舉是“為了佔領越南作為美國殖民地”[135]並把美國政府稱為“當今世界最大的暴力供應商”。[136]金還將越戰與經濟不公平聯繫起來,指出美國需要嚴峻的道德變革:

價值觀的真正革命將使我們緊張不安地看到貧富之間的巨大差距。帶著正義的怒火,越過海洋,我們看到西方資本家在亞洲、非洲、南美洲大筆投資賺取高額利潤卻絲毫不關心那些國家的社會福祉。要大聲說:“這不公平。”[137]

用於越南戰爭的資金和資源原本可以用來實現本國更好的社會福利,這也是金反對越戰的一個原因。美國國會把越來越多的錢花在軍事上,與此同時,花在消除貧困項目上的錢越來越少。金將國會此舉總結為“一個國家年復一年加大軍事防禦投資,而不是加大社會提升項目投資,這個國家的靈魂就逐漸凋亡”。[137]金說越南北部在“數以萬計的美國軍人抵達之前並沒有輸送大量物資和男人”,[138],並指控美國殺死了一百萬越南人,其中“大部分是孩子”。[139]金也批判了美國阻撓越南北部進行土地改革的做法。[140]

金的反戰立場讓他喪失了包括約翰遜總統、協會領袖和權威出版商在內的許多白人盟友的重要支持。[141]“媒體開始反對我”,金抱怨媒體的雙重標準[142]:為他在美國的非暴力抵抗鼓掌,而譴責他聲援“弱小的棕色皮膚的越南兒童”。[143]《生活》雜誌把金的這次演講稱作“來自河內電台的蠱惑人心的誹謗”[137],《華盛頓郵報》則聲明金“對他自己的事業、國家和人民的用處正逐漸消亡”。[143][144]

 
金在明尼蘇達大學反越戰遊行上演講,聖保羅,1967年4月27日

這篇名為“越南背後”的演講反映了金後期的政治主張的演變,這與他所屬的高地研究與教育中心(Highlande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的教學是並行不悖的。[145][146]金開始談及美國政治經濟生活亟待根本變革,也更加頻繁地表達自己的反戰立場以及渴望看到資源重新分配以改變種族和經濟不公平。[147]在公共場合,金小心翼翼地措辭以防敵人把他和共產主義聯繫起來,但是私底下,金經常說到他支持民主社會主義。[148]1952年金寫給妻子科麗塔的一封信中,金說:“我想你已經知道了我的經濟理論更傾向社會主義,而非資本主義……”[148]在一次演講時,金說“資本主義的一些東西是錯誤的……一定有一種更好的分配方式,或許美國應該轉向民主社會主義”。[149]在莫爾豪斯學院時,金就閱讀了馬克思的著作,雖然金排斥“傳統的資本主義”,他也不認同共產主義,因為共產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解釋”否認宗教,以及其“倫理相對主義”和“政治極權主義”。[150]

在演講中,金也聲明“真正的同情不只是把一枚硬幣扔給乞丐……而是要看到一種產生乞丐的制度需要重建”。[151]金引用一名美國官員的話說從越南到拉美,美國正“站在世界革命的反面”。[151]金在譴責美國與“拉美的土財主”結盟時,還說美國應該支持第三世界“光膀赤腳的平民”而不是鎮壓他們的革命。[151]

1967年4月15日,詹姆斯·拜威爾發起了“終止越戰春天動員大會”(Spring Mobilization Committee to End the War)反戰遊行,遊行從紐約中央公園到聯合國總部,金也參加了這次遊行並發表講話。金還在聯合國提出了民權問題,並起草議案。

我並沒有要求民權運動與反戰和平運動機械地融合起來。許多人已經看到公平的道德必要性,而沒有看到世界兄弟情誼的道德必要性。我希望民權運動的熱情一點一滴地注入到和平運動中去,讓它愈加強大。並且我認為每個人既擔負民權運動的責任也擔負和平運動的責任。但是對於那些目前只承擔一種責任的人來說,我希望他們最終能夠看清這兩者的共同的道德根基。[152]

洞察到將民權活動家與反戰活動家統一起來的契機,[153]拜威爾力勸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反戰運動中。[153]雖然金越來越多地公開反戰,但是他不喜歡從反戰運動中衍生出的嬉皮士文化。[154]在1967年的梅西講座中,金說:

嬉皮士的重要性並不在於他們的非常規行為,而在於成千上萬年輕人開始逃避現實表達他們對社會的深刻不信任。[154]

1968年1月13日,在約翰遜總統發表國情咨文後,金呼籲一場華盛頓大遊行以抵制“歷史上最殘酷和毫無意義的戰爭”。[155][156]

在這政治風雲變幻的一年,我們務必讓兩黨的國會議員和美國總統明白:我們將不再容忍,我們將不再為那些仍將屠殺越南人和美國人當作促進東南亞自由自主的最佳途徑的人投票。[155][156]

窮人運動,1968年 编辑

 
在窮人運動期間於華盛頓特區建立的棚戶區,以抗議窮人的經濟狀況

1968年金和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為解決經濟不公平問題組織了“窮人運動”。金走遍全國將各族裔窮人集結起來參加華盛頓遊行在國會大廈舉行非暴力抗議活動直到國會為美國窮人建立《經濟權利法案》。[157][158]

在窮人運動之前,金在自己最後一本書《我們前往何方:混亂還是和諧?》(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Chaos or Community?)中陳述瞭解決社會問題和貧困問題的觀點,特別支持基本保障收入的做法。[159][160][161]窮人運動以華盛頓特區遊行告終,要求美國政府對最貧困的社區提供經濟援助。

金和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號召政府投資重建美國城市。國會“慷慨地支出軍費”,而“吝嗇地撥發扶貧資金”,這就是國會“對窮人有敵意”。[158]金的設想是要求一個更徹底的革命而不僅僅是改革:他引用“種族主義、貧困、軍國主義和物質主義”的系統性缺陷,認為“真正的問題是社會重建本身”。[162]

即使是在民權運動內部,窮人運動也是富有爭議的。拉斯丁辭去華盛頓遊行中的職務,他認為窮人運動的目標太過寬泛而且不切實際,這些運動將加劇對窮人和黑人的鎮壓。[163]

在金遇刺後 编辑

在1968年4月4日金被刺殺之後,在華盛頓特區建立貧民區的計畫很快展開。隨著金的離世,人們對該計畫的批判聲減弱了,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捐助用以執行該計畫。1968年5月2日,在金被刺殺的地點——孟菲斯洛林汽車旅館,運動正式爆發了。[164]數千名示威者抵達華盛頓國家廣場,露營紮寨建起了為期6周的“復活城”( "Resurrection City")。[165]

遇刺與後事 编辑

 
位於田納西州孟菲斯暗殺現場英语National Civil Rights Museum

田納西州孟菲斯的黑人環衛工從1968年3月12日開始罷工要求獲得更高的工資和更好的待遇。3月29日,金來到孟菲斯市支持由美國州縣和市政工人聯合會(AFSCME)的當地1733名成員代表的黑人環衛工。在一次事件中,由於天氣原因黑种人修路工在得到兩小時的工資後被送回家中,而白人修路工得到了全天的工資。[166][167][168]

4月3日,金在世界基督上帝教會總部——孟菲斯查爾斯梅森主教教堂發表最後一次演講“我已抵達峰頂”。由於受到炸彈襲擊威脅,金搭乘飛往孟菲斯的航班被延誤。[169]在生命中最後一次演講的結尾,金提到了炸彈襲擊威脅:

到達孟菲斯後,有人說起威脅事件、外面有可能發生的危險以及有些白人可能會對我圖謀不軌。好吧,我不知道現在會發生什麼。前方的路並不平坦,但這對我來說不算什麼。因為我已抵達峰頂。和其他人一樣,我也希望活得長久——長壽值得嚮往。但是,我現在關心的不是這件事。我只想履行上帝的旨意。上帝曾讓我走向峰頂。在那裡我放眼望去,我看到上帝的應許之地,也許我無法和你們一起到達那裡。但是今晚我想讓你們知道,我們作為一個民族一定會抵達那應許之地。今晚,我很高興。不再為任何事情憂慮,不懼怕任何人,我看到上帝降臨的榮耀。[170]

馬丁·路德·金當時居住孟菲斯洛林汽車旅館(Lorraine Motel)306號房,老闆是沃爾特·貝利(Walter Bailey)。馬丁·路德·金的密友拉爾夫·艾伯內西牧師是他的室友,他告訴調查暗殺事件的眾議院特別委員會,馬丁·路德·金和他的隨行人員住在306號房,洛林汽車旅館通常稱該房間為“金-艾伯內西套房”。[171]據當時在場的傑西·傑克遜稱,暗殺前一刻金正站在陽台上跟音樂家本·布蘭奇(Ben Branch)交談,布蘭奇原定那晚在金出席的集會上演奏。金的最後一句話是:“本,請務必在今晚的集會上演奏《親愛主, 牽我手》。一定要淋漓盡致。”[172]

1968年4月4日星期四18:01,馬丁·路德·金站在旅館的二樓陽台上被子彈打中。子彈從右臉頰進入,打破了他的下巴,然後穿過脊椎,停在金的肩部。[173][174]艾伯內西從汽車旅館的房間內聽到槍聲後,跑出來發現馬丁·路德·金倒在陽台的地板上。[175]傑克遜聲稱在槍擊後他曾撫摸著金的頭,但是這一說法被金的其他同事否認了;後來傑克遜只說他曾“伸手援助”金。[176]

金被送往聖·約瑟夫醫院,醫生馬上進行緊急胸腔手術。但是金並沒有恢復知覺,19:05醫生宣佈死亡。[177]根據傳記作家泰勒·布蘭奇(Tyler Branch)所說,金的驗屍報告指出,只有39歲的金“有一顆60多歲的心臟”,布蘭奇將這歸因於13年民權鬥爭帶給金的巨大壓力。[178]

後事 编辑

 
金的好友瑪哈莉雅·傑克遜英语Mahalia Jackson在其葬禮上獻唱

這次暗殺事件導致了全國範圍內的種族騷亂,在華盛頓特區、芝加哥、巴爾地摩、路易斯維爾、堪薩斯城和許多其他城市都發生了種族騷亂。[179][180]總統候選人羅伯特·肯尼迪在前往印第安納波利斯參加一次競選集會時得知金的死訊。羅伯特·肯尼迪為參加集會的支持者們做了一個簡短的演說,告知他們金的死訊,並鼓勵他們繼續為金的非暴力抵抗理想奮鬥。[181]小詹姆斯·法默(James Farmer, Jr.)和其他民權領袖也呼籲繼續進行非暴力行動,而激進的斯托克利·卡邁克爾提倡更加強有力的回擊。[182]孟菲斯市很快按照有利於環衛工人的條件平息了罷工。[183]

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宣佈4月7日為全國哀悼日,紀念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184]由於擔心約翰遜總統出席葬禮可能會引發抗議甚至暴亂,副總統休伯特·漢弗萊代表總統林登·約翰參加了當天的葬禮。[185]依照金的遺孀科麗塔·斯科特的要求,葬禮上播放了金生前最後一次布道的錄音,[186]那是1968年2月4日金在埃比尼澤浸信會做的“樂隊指揮家”( "Drum Major")布道。在那次布道時,金要求在自己的葬禮上不要提及他曾獲得的獎勵和榮譽,只說他曾試圖“給飢餓者食物”,“給躶體者衣服”,“在越戰問題上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以及“關愛人類並為之服務”。[187]金的好友馬哈麗亞·傑克遜在葬禮上演唱了金最喜歡的詩歌《親愛主, 牽我手》。[188]

馬丁·路德·金去世兩個月後,嫌疑犯詹姆斯·厄爾·雷在倫敦希思羅機場被捕,當時他試圖離開英國,前往白人統治的羅德西亞[189]當時他持有假的加拿大護照,化名為雷蒙·喬治·斯尼德(Ramon George Sneyd)。雷很快被引渡到田納西州,被控謀殺馬丁·路德·金。他在1969年3月10日承認殺害馬丁·路德·金,但三天後,他否認了自己的供述。[190]雷接受律師珀西·福爾曼的意見,承認犯罪,避免被判處死刑的可能性。雷最後被判處有期徒刑99年。[190][191]後來詹姆斯·厄爾·雷聲稱實行此次暗殺的是他曾在魁北克蒙特利爾認識的一個別名為拉烏爾(Raoul)的男人,並說暗殺是一場陰謀。[192][193]雷耗盡餘生試圖撤回認罪協議爭取再審,但都失敗了。[191]

陰謀指控 编辑

雷的律師堅稱雷是一個替罪羊,就像陰謀論者認為李·哈維·奧斯瓦爾德甘迺迪遇刺案中的替罪羊。[194]該言論的支持者認為雷是在受到巨大壓力和死刑威脅的情況下認罪的。[191][195]他們承認雷是小偷和竊賊,但是他從來沒有使用武器暴力犯罪的記錄。[193]但是多個美國城市的監獄記錄顯示他多次被指控武裝搶劫而被關押。[196]2008年詹姆斯·厄爾·雷的弟弟傑瑞·雷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採訪時說詹姆斯反應敏捷,有幾次武裝搶劫後成功逃脫。傑瑞·雷還曾在一次搶劫中幫助過他的哥哥。“我沒見過比他更大膽的人,”傑瑞如是說。“他直接走進去,拿槍指著別人,就像一件普通的日常小事。”[196]

那些懷疑此次暗殺是一場陰謀的人們指出雖然兩次連續的彈道測試都證明凶器與雷的雷明頓步槍類似。但是這些測試並不能表明子彈確實出自雷的步槍。[191][197]金被刺殺時的目擊者說子彈並不是來自那個公寓,而是來自另外一個位置——公寓附近茂密的灌木叢後面——暗殺之後灌木叢就被砍掉了。[198]但是,被證明發出槍聲的那間浴室裡很多物品上發現有雷的指紋(一支步槍,一副雙筒望遠鏡,衣物,報紙)。[196]含有雷的指紋的那把步槍也被證明在暗殺時至少有一顆子彈從槍筒中發射出來。[196]

 
位於佐治亞州亞特蘭大馬丁·路德金國家紀念館的金夫婦墓

1997年,馬丁·路德·金的兒子德克斯特·金與雷見面,並公開支持詹姆斯·厄爾·雷爭取再審。[199]

兩年以後,法院判決勞埃德·喬爾斯和“其他不明同夥”對金的遺孀科麗塔·斯科特·金及金的其他家屬進行非正常死亡賠償。喬爾斯聲稱有人給他10萬美元讓他策劃謀殺金。由6名白人和6名黑人組成的陪審團發現了對金家人有利的證據,他們發現喬爾斯參與了謀殺案而且和政府機構有關。[200][201]威廉姆·F·佩珀代表金家人出席了審判。[202]

2000年,美國司法部完成了對喬爾斯言論的調查,但是並未發現證據支持對他的指控。調查報告建議不再進行進一步調查除非發現新的更可信的事實。[203]喬爾斯的妹妹承認喬爾斯編造了暗殺故事,這樣他就可以賺30萬美元,而喬爾斯的妹妹為了得到錢來繳納她的所得稅反過來再證實這個故事。[204][205]

2002年,《紐約時報》報導一名名叫羅納德·丹頓·威爾遜的牧師稱自己的父親亨利·克萊·威爾遜——並非詹姆斯·厄爾·雷——暗殺了金。羅納德·丹頓·威爾遜說:“我父親並不是出於種族主義殺了金;而是因為他認為金與共產主義有關,所以想把他幹掉。”威爾遜沒有拿出任何證據證實他的說法。[206]

馬丁·路德·金研究者大衛·蓋洛和傑拉爾德·波斯納不贊同廉姆·F·佩珀的政府殺死了金這一說法。[207]2003年,廉姆·F·佩珀出版了一本書,書中描述了案件的長期調查和審判,還有他曾作為詹姆斯·厄爾·雷的律師出席審判的事情,以及案件的證據和他對其他說法的批評。[208]金的朋友和同事詹姆斯·拜威爾也不認同雷單獨刺殺的說法,“一個不名一文的白人男孩絕不可能刺殺一個舉足輕重的黑人領袖”。[208]2004年,傑西·傑克遜說:

事實上有人破壞遊行。我們發現我們組織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拿著政府的工資。所以破壞者裡應外合,再加上媒體的攻擊……我永遠都不相信詹姆斯·厄爾·雷有動機,有足夠的錢和機動性來獨自實施暗殺。我們的政府一定參與提供詹姆斯·厄爾·雷的行兇地點和退路。[209]

聯邦調查局和金的個人生活 编辑

聯邦調查局的監視和竊聽 编辑

聯邦調查局局長約翰·埃德加·胡佛為了削弱金作為民權領袖的勢力,親自下令監視金。[141][210]根據丘奇委員會的說法,美國國會1975年的一項調查表明“從1963年12月直到1968年金被刺身亡,聯邦調查局一直密切打擊馬丁·路德·金以使他的民權領袖身份形同虛設。”[211]

1963年秋,司法部長羅伯特·F·肯尼迪授權聯邦調查局繼續監聽馬丁·路德·金[212]並告知了總統約翰·F·肯尼迪,兩位肯尼迪先生都曾試圖勸說金與捲入美國共產黨的紐約律師斯坦利·利維森絕交,但都失敗了。[213][214]儘管羅伯特·F·肯尼迪只是書面批準有限地監聽金的電話“試行一個月左右”,[215]但是胡佛擴大了權限,於是他的手下“肆無忌憚”地從金生活的方方面面蒐集任何有價值的證據。[216]聯邦調查局在利維森和金的家中,以及金下榻的酒店房間都安裝了竊聽器。[213][217]1967年胡佛將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列為黑人民族主義仇恨團體,並下令:“運用反情報技術,不放過任何一個利用這些團體高階組織上或個人間衝突的機會,來瓦解目標團體,或者使他們名聲掃地。”[210][218]

美國安全局監聽金的通信 编辑

在一次代號為“尖塔”(Minaret)的秘密行動中,國家安全局監聽了一些美國領袖,包括譴責美國發動越南戰爭的馬丁·路德·金。[219]國家安全局自身檢討認為“尖塔”行動“是骯髒的,如果不是非法的”。[219]

通姦 编辑

 
馬丁·路德·金和馬爾科姆·X,1964年3月26日

聯邦調查局斷定受共產主義思想滲透的金是危險人物,於是聯邦調查局轉而試圖通過揭露金的私生活來敗壞金的名聲。一些公之於眾的聯邦調查局監視資料表明聯邦調查局想要證明金多次出軌。[217]林登·約翰遜總統也曾說金是一個“虛偽的布道者”。[220]

拉爾夫·艾伯納西在他1989年出版的自傳《隔離之牆轟然倒塌》(And the Walls Came Tumbling Down)中寫道“女人是金的弱點”,儘管他們都“理解並信仰聖經禁止婚外性行為。但是金當時確實很艱難,無法抵抗誘惑”。[221]在後來的採訪中,艾伯納西表示他只是用了“風流”一詞,並沒有明確地說金有婚外性行為,而且金和其他女人來往是情感上的,而不是性的。[222]艾伯納西批評媒體炒作他關於金婚外情的說法,[222]比如說媒體說他在書中承認金在被刺殺前一晚還發生了一夜情。[222]而艾伯納西書中的原意是第二天早晨醒來時他看到金和一個女人一起從房間裡出來,還說“他可能和那個女人討論和辯論事情,想勸她加入運動。我並不知實情。”[222]

大衛·蓋洛在1986年出版的《耶穌受難記》(Bearing the Cross)中提到了金的很多次婚外情,其中一件是與金幾乎每天見到的一個女人發生的。據蓋洛說,“他們的關係……漸漸發展成了金生活的情感核心,但是金在旅行中還偶爾和別的女人發生關係。”蓋洛還說金把婚外情當成“減少焦慮的一種方式”。蓋洛聲稱,金的濫交讓他自己“很痛苦,有時候極其內疚”。[223]金的妻子科麗塔看似對金的婚外情安之若素,曾說“他和其他女人的婚外情,在我們兩人高層次的世界裡,不值一提。”[224]《耶穌受難記》(Bearing the Cross)發行後不久,民權作家豪威爾·萊恩斯給予了此書積極的評價,但是對於蓋洛所說的金的性生活,他認為是“聳人聽聞的”並指出蓋洛只是“堆砌而不是分析事實”。[225]

 
所謂的“自殺信函”,[226]由聯邦調查局匿名寄出

聯邦調查局將有關婚外情的報告發給行政部門、支持金的記者、金的潛在的合作夥伴、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的資金來源以及金的家人。[227]聯邦調查局還向金,發出了匿名信迫使金停止民權運動否則就把婚外情揭露出來。[228]就在領取諾貝爾和平獎之前,金還收到了一封匿名威脅信。下面是這封信的一部分:

美國公眾以及幫助新教徒、天主教徒和猶太教徒的教會組織將知道你是個什麼人——一頭邪惡的野獸。那些支持你的人也會知道。金,你完蛋了。現在你只能做一件事,你知道是什麼。你只有34天來做這件事(這一確切是天數有其特定的原因,它有一定的實際重要性[原文])。你完蛋了。你只剩一條路可走了。在全國人民知道你的骯髒奸詐之前,你最好走上這條路。[229]

跟這封信一起送來的是,從聯邦調查局的竊聽記錄裡摘出來的一盤金的幾個婚外情人的錄音。[230]金認為送來的這些東西是為了迫使他自殺,[231]儘管美國國內情報部門的負責人威廉姆·沙利文當時認為它們只是為了“勸說金博士辭去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主席職務”。[211]然而金沒有被聯邦調查局的威脅嚇倒。[217]

1977年法官小約翰·劉易斯·史密斯下令把聯邦調查局監聽金的所有錄音材料和筆錄文件封存在國家檔案館,直到2027年方可解禁。[232]

暗殺時警察的觀察報告 编辑

在洛林汽車旅館對面,緊挨著雷所住的公寓有一個消防站。警員駐守在這個消防站監控金。[233]在金被刺殺時,特工正監視著他。[234]刺殺發生後,警員很快從消防站衝向汽車旅館。臥底警員馬瑞爾·麥科洛第一個對金實施了急救。[235]金和聯邦調查局之間的對抗,沒有全方位緝拿凶手,警察出現在暗殺現場附近,種種跡象導致了民眾懷疑聯邦調查局參與了暗殺行動。[236]

遺產 编辑

 
威斯敏斯特教堂上馬丁·路德·金雕像,1998年立。
 
2012年共和黨全國大會外抗議人士所舉的標語

金最主要的遺產就是促進了美國民權進步。金被暗殺之後幾天,國會通過了1968年的《民權法案》。[237]該法案的第八章,俗稱公平住房法(Fair Housing Act)禁止在進行房屋供給和與房屋供給有關的交易中依據種族、宗教和原國籍(後來又添加了性別、家庭狀況和殘疾)來區別對待。這項法案被認為是金最後幾年鬥爭反抗美國住房歧視的一項貢獻。[237]

國際上,金的遺產包括對黑人覺醒運動和南非的民權運動產生的影響。[238][239]爭取種族平等的南非領袖艾伯特·盧圖利參考了金所做的工作,並把它當作一種激勵,後來盧圖利也被授予諾貝爾獎。[240]金被刺後第二天,愛荷華州賴斯維爾的小學老師簡·艾略特在她的班級開展了第一次“藍眼睛/棕眼睛”活動。簡·艾略特此舉是為了幫助學生們理解金的死亡與種族主義有關,因為生活在以白人為主的社區裡,這些學生並不理解這件事。[241]金成為了美國進步史上的一個國家標誌。[242]

金的遺孀——科麗塔·斯科特·金沿著丈夫的足跡,繼續為社會平等和公民權利奮鬥直到2006年逝世。馬丁·路德·金去世的那一年,科麗塔在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建立了馬丁·路德·金中心,致力於保護金的遺產和倡導全球性非暴力解決衝突和寬容所做的工作。[243]他們的兒子德克斯特·金擔任了該中心的主席。[244][245]他們的女兒尤蘭達·金是一名激勵人心的演說家、作家和更高境界培訓公司(Higher Ground Productions)的創始人,該公司專業從事多元化培訓,她死於2007年。[246]

甚至金家庭的內部成員都在金對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以及變性人的宗教和政治看法上有分歧。金的遺孀科麗塔公開表示她相信金會支持同性戀權利。[247]但是,金最小的孩子伯尼斯·金曾說金會反對同性戀婚姻。[248]

1968年2月4日,在埃比尼澤浸禮會教堂,談到他希望死後如何被人懷念時,金說:

我希望有一天人們會說馬丁·路德·金為服務他人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我希望有一天人們會說馬丁·路德·金試著去愛他人。

我希望有一天你們會說我在越戰問題上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我希望有一天你們會說我給飢餓者食物,給躶體者衣服。我希望有一天你們會說我慰問那些被關在監獄裡的人。我希望有一天你們會說我關愛人類並為之服務。

是的,也許你們會說我是一個樂隊指揮。說我指揮的是公平之曲,和平之曲,正義之曲。所有其他膚淺的東西都不值一提。我將不會留下金錢和精緻奢侈的遺產。堅定奉獻的一生將是我唯一的遺產。[182][249]

馬丁·路德·金紀念日 编辑

從1971年開始,一些州和城市如聖路易斯、密蘇里確立了“馬丁·路德·金年度紀念日”。[250]1983年11月2日總統羅納德·里根在白宮玫瑰園簽署法案建立聯邦假日來紀念金。第一次放假是1986年1月20日,被稱為“馬丁·路德·金日”。下一任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1992年宣佈,“馬丁·路德·金日”定在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這一天接近金的生日。[251][252]2000年1月17日,美國全部50個州第一次正式慶祝馬丁·路德·金日。[253]亞利桑那州(1992年),新罕布什爾州(1999年)和猶他(2000年)是最後三個承認這一節日的州。猶他州以前以“人權日”的名義慶祝這一天。[254]

禮儀慶典 编辑

美國聖公會教堂在每年4月4日——金的忌日以年度齋戒日的方式紀念殉道者金。[255]而美國福音路德教會在每年1月15日——金的生日以做禮拜的儀式紀念金。[256]

獎勵和表彰 编辑

 
德克斯特大道浸信會教堂在1978年改名為金紀念教堂

金一生被各學院和大學授予了至少50個名譽學位。[257]1964年10月14日,由於他領導美國民眾非暴力抵抗種族不平等的卓越貢獻,金成為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258]1965年,為“推進人類自由原則所做的特殊貢獻”,美國猶太人委員會授予金美國自由勛章。[257][259]在領獎詞中,金如是說:“自由是一件事。如果不全部擁有它,你就不自由。”[260] 1957年,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授予金斯平加恩獎(Spingarn Medal)。[261][262]兩年之後,他的書《邁向自由:蒙哥馬利的故事》(Stride Toward Freedom: The Montgomery Story)獲得了安斯非爾德-沃爾夫圖書獎(Anisfield-Wolf)。1966年,為表彰“他對偏見的勇敢抵抗以及為提升社會公平和人類尊嚴而做出的終生貢獻”,美國計畫生育聯合會授予金瑪格麗特·桑格獎。[263]同一年,金當選為美國藝術和科學院的成員。[264]1971年,金的“我為何反對越南戰爭”被追授格萊美獎最佳誦讀專輯獎[265]

1977年,總統吉米·卡特追授予金總統自由勛章。嘉獎辭如下:

馬丁·路德·金是他們那一代的良心。他凝視著種族隔離的高牆,看到只有愛的力量可以將其推倒。為了實現國父們對我們卑微的國民所做的承諾,他不畏艱難竭盡全力,他激昂雄辯的演說辭中滲透著他的美國夢。我們的國家因他而更加美好,更加強大。他的夢想支撐著我們。[266]

2004年金及其妻子被授予國會金質獎章。[267]在蓋洛普20世紀最受推崇人名單中,金名列第二。[268]1963年,金被評為時代年度風雲人物,2000年在《時代》雜誌發起的在線調查“世紀人物”中,金名列第六。[269]在發現頻道和美國在線舉辦的“美國偉人”中,金排名第三。[270]

馬丁·路德·金同名場所和建築 编辑

在美國,超過730個城市有名為“馬丁·路德·金”的街道。[271]1986年華盛頓州為紀念金再次命名“金縣”,並在2007年把金縣的徽標改成了金的頭像。[272]為紀念金,位於賓夕法尼亞州哈里斯堡的市政府中心也以金的名字命名。[273]1980年,美國內政部將金少年時期亞特蘭大的家和附近的幾座建築物指定為馬丁·路德·金國家歷史遺址。1996年,國會授權Alpha Phi Alpha聯誼會(金曾是其中成員)建立一個基金會來管理基金籌措和設計位於華盛頓特區的馬丁·路德·金紀念碑。[274]金是第一個非裔美國人和第四個非總統人士在國家廣場上擁有自己的紀念碑。[275]2011年8月[276],由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的馬丁·路德·金紀念碑向世人開放。[277]紀念碑位於華盛頓特區西南部1964獨立大道,這個大道是為了紀念1964年通過的《1964年民權法案》。[278]

馬丁·路德·金的著作 编辑

流行文化 编辑

電影 编辑

  • Selma, Lord, Selma英语Selma, Lord, Selma》:1999年電視電影,由Clifton Powell英语Clifton Powell飾演。
  • 我們的朋友馬丁英语Our Friend, Martin》:1999年動畫電影,由金的兒子德克斯特·斯科特·金英语Dexter Scott King飾演。
  • 捍衛公理英语Boycott (2001 film)》:2001年電視電影,由傑佛瑞·懷特飾演。
  • 人權鬥士:羅莎派克英语The Rosa Parks Story》:2002年電視電影,由德克斯特·斯科特·金飾演[279]
  • 白宮第一管家》:2013年電影,由尼爾森·伊力斯英语Nelsan Ellis飾演[280]
  • 民權之路:貝蒂與科麗塔英语Betty & Coretta》:2013年電影,由Malik Yoba英语Malik Yoba飾演。
  • 逐夢大道》:2014年電影,由大衛·歐洛沃飾演[281]
  • 總統之路英语All the Way (film)》:2016年電影,由安東尼·麥基飾演[282]
  • 美國:一部電影》:2021年動畫電影,片中馬丁·路德·金恩出席林肯的葬禮。

電視劇 编辑

音樂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Krugman, Paul R.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 W. W. Norton & Company. 2009: 84 [2013-10-09]. ISBN 978-0-393-33313-8. (原始内容于2014-01-02) (英语). 
  2. ^ 2.0 2.1 Martin Luther King, Jr. name change. German-way.com. [2013-07-09]. (原始内容于2013-08-02) (英语). 
  3. ^ 3.0 3.1 Theoharis, Athan G.; Poveda, Tony G.; Powers, Richard Gid; Rosenfeld, Susan. The FBI: A Comprehensive Reference Guide.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9: 123. ISBN 0-89774-991-X. 
  4. ^ Ogletree, Charles J. All Deliberate Speed: Reflections on the First Half Century of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W W Norton & Co. 2004: 138. ISBN 0-393-05897-2 (英语). 
  5. ^ Upbringing & Studies. The King Center. [2012-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9) (英语). 
  6. ^ King 1992,第76頁.
  7. ^ Katznelson, Ira. When Affirmative Action was White: An Untold History of Racial Inequality in Twentieth-Century America. WW Norton & Co. 2005: 5. ISBN 0-393-05213-3 (英语). 
  8. ^ 8.0 8.1 . Tikkun. 2001-11-02 [2010-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5) (英语). 
  9. ^ King 1998,第6頁.
  10. ^ Ching, Jacqueline. The Assassination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Rosen Publishing. 2002: 18. ISBN 0-8239-3543-4 (英语). 
  11. ^ Downing, Frederick L. To See the Promised Land: The Faith Pilgrimage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Mercer University Press. 1986: 150. ISBN 0-86554-207-4 (英语). 
  12. ^ Nojeim, Michael J. Gandhi and King: The Power of Nonviolent Resistance.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4: 179. ISBN 0-275-96574-0 (英语). 
  13. ^ Coretta Scott King. The Daily Telegraph. 2006-01-01 [2008-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9) (英语). 
  14. ^ Warren, Mervyn A. King Came Preaching: The Pulpit Power of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InterVarsity Press. 2001: 35. ISBN 0-8308-2658-0 (英语). 
  15. ^ Fuller, Linda K. National Days, National Ways: Historical,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Celebrations around the World. Greenwood Publishing. 2004: 314. ISBN 0-275-97270-4. 
  16. ^ . Mlk-kpp01.stanford.edu. [2013-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17. ^ The Martin Luther King J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stitute. Why Jesus Called A Man A Foo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elivered at Mount Pisgah Missionary Baptist Church, Chicago, Illinois, on 27 August 1967.
  18. ^ The Huffington Post. 2013. 'A Gift Of Love': Martin Luther King's Sermons From Strength To Love (EXCERP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 ^ Farrell, James J. The Spirit of the Sixties: Making Postwar Radicalism. Routledge. 1997: 90. ISBN 0-415-91385-3. 
  20. ^ Kahlenberg, Richard D. Book Review: Bayard Rustin: Troubles I've Seen. Washington Monthly. 1997 [2008-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8). 
  21. ^ Enger, Mark and Paul. When Martin Luther King Jr. gave up his guns. [2015-02-26]. (原始内容于2015-02-24). 
  22. ^ Bennett, Scott H. Radical Pacifism: The War Resisters League and Gandhian Nonviolence in America, 1915–1963.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17. ISBN 0-8156-3003-4. 
  23. ^ King, Jr., Martin Luther; Clayborne Carson; et al. (PD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231 [2013-04-29]. ISBN 0-520-24239-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6-15). 
  24. ^ King 1992,第13頁.
  25. ^ Arsenault, Raymond. Freedom Riders: 1961 and the Struggle for Racial Jus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62. ISBN 0-19-513674-8. 
  26. ^ Frady 2002,第42頁.
  27. ^ De Leon, David. Leaders from the 1960s: a biographical sourcebook of American activism. Greenwood Publishing. 1994: 138. ISBN 0-313-27414-2. 
  28. ^ Dr. Martin Luther King. . The King Center: 12. 1964-12-11 [201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5). 
  29. ^ King 1992,第135–36頁.
  30. ^ King, Jr., Martin Luther; Clayborne Carson; et al. The Paper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Volume V: Threshold of a New Decade, January 1959 – December 196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149, 269, 248 [2015-02-26]. ISBN 0-520-24239-4. (原始内容于2015-03-15). 
  31. ^ King, M. L. Morehouse College (Chapter 2 of The Autobiography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32. ^ Reinhold Niebuhr and Contemporary Politics: God and Power
  33. ^ .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Global Freedom Struggle. The Martin Luther King, J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stitute.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0). 
  34. ^ Wang, Lisa. Martin Luther King Jr.'s Troubled Attitude toward Nonviolent Resistance (PDF). Exposé. Harvard College Writing Program. [2015-01-19]. (原始内容 (PDF)于2015-01-20). 
  35. ^ Oates, Stephen B. Let the Trumpet Sound: A Life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HarperCollins. 1993-12-13: 159 [2015-02-26]. ISBN 978-0-06-092473-7. (原始内容于2015-03-15). 
  36. ^ King, Jr., Martin Luther. Carson, Clayborne; Holloran, Peter; Luker, Ralph; Russell, Penny A. , 编. The Paper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Symbol of the Movement, January 1957 – December 195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364 [2015-02-26]. ISBN 978-0-520-22231-1. (原始内容于2015-03-15). 
  37. ^ King, Jr., Martin Luther. Carson, Clayborne; Holloran, Peter; Luker, Ralph; Russell, Penny A. , 编. The Paper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Symbol of the Movement, January 1957 – December 195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84 [2015-02-26]. ISBN 978-0-520-22231-1. (原始内容于2018-01-19). 
  38. ^ King, Jr., Martin Luther. Carson, Clayborne; Holloran, Peter; Luker, Ralph; Russell, Penny A. , 编. The paper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384 [2015-02-26]. ISBN 978-0-520-07951-9. (原始内容于2015-03-15). 
  39. ^ King, Jr., Martin Luther; Carson, Clayborne. The Autobiography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Hachette Digital. 1998: 187 [2015-02-26]. ISBN 978-0-446-52412-4. (原始内容于2015-03-15). 
  40. ^ Hendricks Jr., Obery M. The Uncompromising Anti-Capitalism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2015-02-26]. (原始内容于2015-02-17). 
  41. ^ Washington 1991.
  42. ^ Washington 1991,第365–67頁.
  43. ^ Washington 1991,第367–68頁.
  44. ^ Quotes. http://www.worldpopulationbalance.org/. [2014-07-09]. (原始内容于2014-07-14). 
  45. ^ Family Planning - A Special and Urgent Concern. http://www.plannedparenthood.org/. [2014-07-09]. (原始内容于2014-07-14). 
  46. ^ Manheimer, Ann S. Martin Luther King Jr.: Dreaming of Equality. Twenty-First Century Books. 2004: 103. ISBN 1-57505-627-5. 
  47. ^ December 1, 1955: Rosa Parks arrested. CNN. 2003-03-11 [2008-06-08]. (原始内容于2007-09-18). 
  48. ^ Walsh, Frank. The Montgomery Bus Boycott. Gareth Stevens. 2003: 24. ISBN 0-8368-5403-9. 
  49. ^ McMahon, Thomas F. Ethical Leadership Through Transforming Justice.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4: 25. ISBN 0-7618-2908-3. 
  50. ^ Fisk, Larry J.; Schellenberg, John. Patterns of Conflict, Paths to Peace. Broadview Press. 1999: 115. ISBN 1-55111-154-3. 
  51. ^ King 1992,第9頁.
  52. ^ 52.0 52.1 Jackson 2006,第53頁.
  53. ^ Frady 2002,第52頁.
  54. ^ Marable, Manning; Mullings, Leith. Let Nobody Turn Us Around: Voices of Resistance, Reform, and Renewal: an African American Anthology. Rowman & Littlefield. 2000: 391–2. ISBN 0-8476-8346-X. 
  55. ^ Prayer Pilgrimage for Freedom. Civil Rights Digital Library. [2013-10-25]. (原始内容于2013-10-29). 
  56. ^ Pearson, Hugh (2002). When Harlem Nearly Killed King: The 1958 Stabbing of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Seven Stories Press. p. 37. ISBN 978-1-58322-614-8.
  57. ^ Graham, Renee. . The Boston Globe.  – 通过HighBeam Research  . 2002-02-04 [201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4). 
  58. ^ .  – 通过HighBeam Research  . Associated Press. 2012-09-19 [201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4). 
  59. ^ Measure of a Man, The (1959).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Global Freedom Struggle. Stanford University. [2013-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4). 
  60. ^ . Stanford University. [201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1). 
  61. ^ Theoharis, Athan G.; Poveda, Tony G.; Powers, Richard Gid; Rosenfeld, Susan. The FBI: A Comprehensive Reference Guide. Greenwood Publishing. 1999: 148. ISBN 0-89774-991-X. 
  62. ^ Frum, David. How We Got Here: The '70s. Basic Books. 2000: 41 [2015-02-26]. ISBN 0-465-04195-7. (原始内容于2015-03-15). 
  63. ^ Wilson, Joseph; Marable, Manning; Ness, Immanuel. Race and Labor Matters in the New U.S. Economy. Rowman & Littlefield. 2006: 47. ISBN 0-7425-4691-8. 
  64. ^ Schofield, Norman. Architects of Political Change: Constitutional Quandaries and Social Choice The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89. ISBN 0-521-83202-0. 
  65. ^ Shafritz, Jay M.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Westview Press. 1998: 1242. ISBN 0-8133-9974-2. 
  66. ^ Loevy, Robert D.; Humphrey, Hubert H.; Stewart, John G. The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 The Passage of the Law that Ended Racial Segregation. SUNY Press. 1997: 337. ISBN 0-7914-3361-7. 
  67. ^ Glisson 2006,第190頁.
  68. ^ Bobbitt, David. The Rhetoric of Redemption: Kenneth Burke's Redemption Drama and Martin Luther King, Jr.'s "I Have a Dream" Speech. Rowman & Littlefield. 2007: 105. ISBN 0-7425-2928-2. 
  69. ^ Ling, Peter J. Martin Luther King, Jr. Routledge. 2002: 250–1. ISBN 0-415-21664-8. 
  70. ^ Yeshitela, Omali. . African People's Socialist Party. [2008-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7). 
  71. ^ 71.0 71.1 King, Martin Luther. The Autobiography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atchette Digital. 2001. Accessed January 4, 2013.
  72. ^ King, Martin Luther. A Testament of Hope: The Essential Writings and Speeche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Harper Collins. 1990: 105. ISBN 978-0-06-064691-2. 
  73. ^ Remembering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Gun Fire 45 Years Ago Kills Man that Billy Graham Considered a Frien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illy Graham.com, April 4, 2013, accessed September 15, 2014
  74. ^ King Center:Billy Graha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September 15, 2014
  75. ^ Glisson 2006,第190–93頁.
  76. ^ . Civil Rights Movement Veterans. [2008-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7). 
  77. ^ Frady 2002,第96頁.
  78. ^ Garrow, (1986) p. 246.
  79. ^ McWhorter, Diane. Two Mayors and a King. Carry Me Home: Birmingham, Alabama: The Climactic Battle of the Civil Rights Revolution. Simon and Schuster. 2001 [2015-02-26]. ISBN 978-0-7432-2648-6. (原始内容于2015-03-15). 
  80. ^ 80.0 80.1 Harrell, David Edwin; Gaustad, Edwin S.; Miller, Randall M.; Boles, John B.; Woods, Randall Bennett; Griffith, Sally Foreman. Unto a Good Land: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ople, Volume 2.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2005: 1055. ISBN 0-8028-2945-7. 
  81. ^ Birmingham USA: Look at Them Run. 《新闻周刊》. 1963-05-13:  27. 
  82. ^ Frady 2002,第113–14頁.
  83. ^ Integration: Connor and King. 《新闻周刊》. 1963-04-22:  28, 33. 
  84. ^ 84.0 84.1 84.2 King, Martin Luther. Letter from Birmingham Jail. The Martin Luther King, J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stitute. 1963-04-16 [2012-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9).  King began writing the letter on newspaper margins and continued on bits of paper brought by friends.
  85. ^ Augustine.com - "Black History: Dr. Robert B. Hayl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avid J. Garrow, Bearing the Cross: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 (Harper Collins, 1987) p 316-318
  86. ^ We Shall Overcome—Lincolnville Historic District. nps.gov. [2015-02-26]. (原始内容于2013-11-03). 
  87. ^ Jones, Maxine D.; McCarthy, Kevin M. African Americans in Florida: An Illustrated History. Pineapple Press. 1993: 113–5. ISBN 1-56164-031-X. 
  88. ^ St. Augustine Movement. King Online Encyclopedia. Martin Luther King, J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stitute. [2012-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9). 
  89. ^ Students March at Nyack. 《紐約時報》 (New York, New York). 1965-03-11: 19 [2015-03-09]. (原始内容于2021-11-09). 
  90. ^ Reed, Roy. 'Bloody Sunday' Was Year Ago. 《紐約時報》 (New York, New York). 1966-03-06: 76 [2015-03-09]. (原始内容于2016-01-07). 
  91. ^ Haley, Alex. Martin Luther King. Interview (Playboy). January 1965 [2012-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9). 
  92. ^ The Selma Injunction. Civil Rights Movement Veterans. [2008-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9). 
  93. ^ El Naggar, Mona. Found After Decades, a Forgotten Tape of King ‘Thinking on His Feet’. The New York Times. 2013-08-22 [2013-08-31]. (原始内容于2013-11-05). 
  94. ^ Gates, Henry Louis; Appiah, Anthony. Africana: The Encyclopedia of the African and African American Experience. Basic Civitas Books. 1999: 1251. ISBN 0-465-00071-1. 
  95. ^ Cashman, Sean Dennis. African-Americans and the Quest for Civil Rights, 1900–1990. NYU Press. 1991: 162. ISBN 0-8147-1441-2. 
  96. ^ Schlesinger, Jr., Arthur M. Robert Kennedy and His Times. Houghton Mifflin Books. 2002: 351 [1978]. ISBN 0-618-21928-5. 
  97. ^ Marable, Manning. Race, Reform, and Rebellion: The Second Reconstruction in Black America, 1945–1990. Univ. Press of Mississippi. 1991: 74. ISBN 0-87805-493-6. 
  98. ^ Rosenberg, Jonathan; Karabell, Zachary. Kennedy, Johnson, and the Quest for Justice: The Civil Rights Tapes. WW Norton & Co. 2003: 130. ISBN 0-393-05122-6. 
  99. ^ Schlesinger, Jr., Arthur M. Robert Kennedy and His Times. Houghton Mifflin Books. 2002: 350, 351 [1978]. ISBN 0-618-21928-5. 
  100. ^ 100.0 100.1 Boggs, Grace Lee. Living for Change: An Autobiography. U of Minnesota Press. 1998: 127. ISBN 0-8166-2955-2. 
  101. ^ Aron, Paul. Mysteries in History: From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 ABC-CLIO. 2005: 399. ISBN 1-85109-899-2. 
  102. ^ Singleton, Carl; Wildin, Rowena. The Sixties in America. Salem Press. 1999: 454. ISBN 0-89356-982-8. 
  103. ^ Bennett, Scott H. Radical Pacifism: The War Resisters League and Gandhian Nonviolence in America, 1915–1963.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25. ISBN 0-8156-3003-4. 
  104. ^ Davis, Danny. Celebrating the Birthday and Public Holiday for Martin Luther King, Jr. Congressional Record (Library of Congress). 2007-01-16 [201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9). 
  105. ^ 105.0 105.1 Powers, Roger S.; Vogele, William B.; Kruegler, Christopher; McCarthy, Ronald M. Protest, power, and change: an encyclopedia of nonviolent action from ACT-UP to Women's Suffrage. Taylor & Francis. 1997: 313. ISBN 0-8153-0913-9. 
  106. ^ Younge, Gary. I have a dream. The Guardian. 2003-08-21 [2013-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9). 
  107. ^ Hansen, Drew. The Dream: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Speech that Inspired a Nation. HarperCollins. 2005: 98. ISBN 978-0-06-008477-6. 
  108. ^ King, Martin Luther; King, Coretta Scott. The Word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Second Edition. Newmarket Press. 2008: 95. ISBN 978-1-55704-815-8. 
  109. ^ Moore, Lucinda. Dream Assignment. Smithsonian. 2003-08-01 [2008-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5). 
  110. ^ James T. Patterson, Grand Expect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1945–197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 482–85, 542–46
  111. ^ Harvard Sitkoff, The Struggle for Black Equality (Hill and Wang; 2008) pp 152–53
  112. ^ Patrick, Alvin. Guardian of history: MLK's "I have a dream speech" lives on. CBS News. CBS Interactive Inc. [2013-08-31]. (原始内容于2013-08-30). 
  113. ^ King 1998.
  114. ^ King 1998,第276–79頁.
  115. ^ Jackson 2006,第222–23頁.
  116. ^ Jackson 2006,第223頁.
  117. ^ Isserman, Maurice; Kazin, Michael. America Divided: The Civil War of the 1960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k. 2000: 175. ISBN 0-19-509190-6. 
  118. ^ Azbell, Joe. The Riotmakers. Oak Tree Books. 1968: 176. 
  119. ^ 119.0 119.1 Theodore Parker And The 'Moral Universe'. National Public Radio. 2010-09-02 [2013-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4). 
  120. ^ Leeman, Richard W. African-American Orators: A Bio-critical Sourcebook. Greenwood Publishing. 1996: 220. ISBN 0-313-29014-8. 
  121. ^ North Lawndale. Encyclopedia. Chicago History. [2008-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9). 
  122. ^ Cohen 2000,第360–62頁.
  123. ^ 123.0 123.1 Ralph, James. Northern Protest: Martin Luther King, Jr., Chicago, and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1. ISBN 0-674-62687-7. 
  124. ^ Cohen 2000,第347頁.
  125. ^ Cohen 2000,第416頁.
  126. ^ Fairclough, Adam. To Redeem the Soul of America: The 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 & Martin Luther King, Jr..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87: 299. ISBN 0-8203-2346-2. 
  127. ^ Baty, Chris. Chicago: City Guide. Lonely Planet. 2004: 52. ISBN 1-74104-032-9. 
  128. ^ Stone, Eddie. Jesse Jackson. Holloway House Publishing. 1988: 59–60. ISBN 0-87067-840-X. 
  129. ^ Lentz, Richard. Symbols, the News Magazines, and Martin Luther King. LSU Press. 1990: 230. ISBN 0-8071-2524-5. 
  130. ^ Isserman, Maurice; Kazin, Michael. America Divided: The Civil War of the 1960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00. ISBN 0-19-509190-6.  See also: Miller, Keith D. Voice of Deliverance: The Language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Its Sources.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98: 139. ISBN 0-8203-2013-7. 
  131. ^ Mis, Melody S. Meet Martin Luther King, Jr. Rosen Publishing Group. 2008: 20. ISBN 1-4042-4209-0. 
  132. ^ Slessarev, Helene. The Betrayal of the Urban Poor.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97: 140. ISBN 1-56639-543-7. 
  133. ^ 133.0 133.1 133.2 Peter Braunstein. The Sixties Chronicle. Legacy Publishing. 2004: 311. ISBN 141271009X. 
  134. ^ Krenn, Michael L. The African American Voice in U.S. Foreign Policy Since World War II. Taylor & Francis. 1998: 29. ISBN 0-8153-3418-4. 
  135. ^ Robbins 2007,第107頁.
  136. ^ Robbins 2007,第102頁.
  137. ^ 137.0 137.1 137.2 Robbins 2007,第109頁.
  138. ^ Robbins 2007,第106頁.
  139. ^ Baldwin, Lewis V. To Make the Wounded Whole: The Cultural Legacy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Fortress Press. 1992: 273. ISBN 0-8006-2543-9. 
  140. ^ Long, Michael G. Against Us, But for Us: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State. Mercer University Press. 2002: 199. ISBN 0-86554-768-8. 
  141. ^ 141.0 141.1 Dyson, Michael Eric. Facing Death. April 4, 1968: Martin Luther King, Jr.'s death and how it changed America. Basic Civitas Books. 2008. ISBN 978-0-465-00212-2. 
  142. ^ David J. Garrow, Bearing the Cross (1986), pp. 440, 445.
  143. ^ 143.0 143.1 Pierre, Robert E. Martin Luther King Jr. made our nation uncomfortable. The Washington Post. 2011-10-16 [2012-08-17]. (原始内容于2012-04-11). 
  144. ^ Lawson 2006,第148頁.
  145. ^ Harding, James M.; Rosenthal, Cindy. Restaging the Sixties: Radical Theaters and Their Legac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6: 297. ISBN 0-472-06954-3. 
  146. ^ Lentz, Richard. Symbols, the News Magazines, and Martin Luther King. LSU Press. 1990: 64. ISBN 0-8071-2524-5. 
  147. ^ Sturm, Douglas. "Martin Luther King, Jr., as Democratic Socialis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Journal of Religious Ethics, 18, no. 2 (1990): 79-105. Retrieved March 11, 2014.
  148. ^ 148.0 148.1 Obery M. Hendricks, Jr., Ph.D. (January 20, 2014). The Uncompromising Anti-Capitalism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Huffington Post. Retrieved January 21, 2014.
  149. ^ Franklin, Robert Michael. Liberating Visions: Human Fulfillment and Social Justice in African-American Thought. Fortress Press. 1990: 125. ISBN 0-8006-2392-4. 
  150. ^ King, Jr., Martin Luther; King, Coretta Scott; King, Dexter Scott. The Martin Luther King, Jr. Companion: Quotations from the Speeches, Essays, and Book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St. Martin's Press. 1998: 39. ISBN 0-312-19990-2. 
  151. ^ 151.0 151.1 151.2 Zinn, Howard. The Power of Nonviolence: Writings by Advocates of Peace. Beacon Press. 2002: 122–123. ISBN 0-8070-1407-9. 
  152. ^ 1967 Year In Review.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201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4). 
  153. ^ 153.0 153.1 Alexander Remington. "The Rev. James L. Bevel dies at 72; civil rights activist and top lieutenant to King". 洛杉磯時報. 2008-12-24 [2015-02-27]. (原始内容于2015-01-10) (英语). 
  154. ^ 154.0 154.1 Martin L. King on hipp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 Testament of Hope: The Essential Writings and Speeche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Accessed September 15, 2014
  155. ^ 155.0 155.1 Kurlansky, Mark. 1968. Jonathan Cape (Random House). 2004: 46. ISBN 0-224-06251-4. 
  156. ^ 156.0 156.1 Robinson, Douglas. Dr. King Calls for Antiwar Rally in Capital February 5–6. The New York Times. 1968-01-13: 4 [2010-04-22]. (原始内容于2011-06-05). 
  157. ^ Vigil, Ernesto B. The Crusade for Justice: Chicano Militancy and the Government's War on Dissent.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99: 54. ISBN 0-299-16224-9. 
  158. ^ 158.0 158.1 Kick, Russell. You are Being Lied to: The Disinformation Guide to Media Distortion, Historical Whitewashes and Cultural Myths. The Disinformation Campaign. 2001: 1991. ISBN 0-9664100-7-6. 
  159. ^ Sullivan, Dan. Where Was Martin Luther King Heading?. http://savingcommunities.org/. [2015-01-20]. (原始内容于2015-04-15). 
  160. ^ . The Progress Report. 2007-01-09 [2015-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4). 
  161. ^ Yglesias, Matthew. Martin Luther King's Case for a Guaranteed Basic Income. Slate. 2013-08-28 [2015-01-20]. (原始内容于2015-01-20). 
  162. ^ Lawson 2006,第148–49頁.
  163. ^ Isserman, Maurice. The Other American: The Life of Michael Harrington. Public Affairs. 2001: 281. ISBN 1-58648-036-7. 
  164. ^ McKnight, Gerald D. 'The Poor People Are Coming!' 'The Poor People Are Coming!'. The last crusade: Martin Luther King, Jr., the FBI, and the poor people's campaign. Westview Press. 1998. ISBN 0-8133-3384-9. 
  165. ^ Engler, Mark. Dr. Martin Luther King's Economics: Through Jobs, Freedom. The Nation. 2010-01-15 [2012-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9). 
  166. ^ . AFSCME. February 1968 [2012-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02). 
  167. ^ . AFSCME. March 1968 [2012-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02). 
  168. ^ Davis, Townsend. Weary Feet, Rested Souls: A Guided History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WW Norton & Co. 1998: 364. ISBN 0-393-31819-2. 
  169. ^ Thomas, Evan. The Worst Week of 1968. Newsweek: 2. 2007-11-19 [2008-08-27]. (原始内容于2008-10-10). 
  170. ^ Montefiore, Simon Sebag. Speeche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The Stories and Transcripts of the Moments that Made History. Quercus. 2006: 155. ISBN 1-905204-16-7. 
  171. ^ King V. Jowers Conspiracy Allegations.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 Investigation of Recent Allegations Regarding the Assassination of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June 2000 [2011-07-11]. (原始内容于2013-01-13). 
  172. ^ Pilkington, Ed. 40 years after King's death, Jackson hails first steps into promised land. The Guardian. 2008-04-03 [2008-06-11]. (原始内容于2008-06-12). 
  173. ^ Garner, Joe; Cronkite, Walter; Kurtis, Bill. We Interrupt This Broadcast: The Events that Stopped Our Lives ... from the Hindenburg Explosion to the Attacks of September 11. Sourcebooks. 2002: 62. ISBN 1-57071-974-8. 
  174. ^ Pepper, William. An Act of State: The Execution of Martin Luther King. Verso. 2003: 159. ISBN 1-85984-695-5. 
  175. ^ Frady 2005,第204–05頁.
  176. ^ Purnick, Joyce. Koch Says Jackson Lied About Actions After Dr. King Was Slain. The New York Times. 1988-04-18 [2008-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4). 
  177. ^ Lokos, Lionel. House Divided: The Life and Legacy of Martin Luther King. Arlington House. 1968: 48. 
  178. ^ Citizen King Transcript. PBS. [2008-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4). 
  179. ^ 1968: Martin Luther King shot dead. On this Day (BBC). 1968-04-04 [2008-08-27]. (原始内容于2013-03-26).  |year=|date=不匹配 (帮助)
  180. ^ Risen, Clay. A Nation on Fire: America in the Wake of the King Assassination. John Wiley & Sons. 2009. ISBN 0-470-17710-1. 
  181. ^ Klein, Joe (2006). Politics Lost: How American Democracy was Trivialized by People Who Think You're Stupid. New York: Doubleday. p. 6. ISBN 978-0-385-51027-1
  182. ^ 182.0 182.1 1968 Year In Review.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201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9). 
  183. ^ . AFSCME The Public Employee. April 1968 [2012-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02). 
  184. ^ Manheimer, Ann S. Martin Luther King Jr.: Dreaming of Equality. Twenty-First Century Books. 2004: 97. ISBN 1-57505-627-5. 
  185. ^ Dickerson, James. Dixie's Dirty Secret: The True Story of how the Government, the Media, and the Mob Conspired to Combat Immigration and the Vietnam Antiwar Movement. ME Sharpe. 1998: 169. ISBN 0-7656-0340-3. 
  186. ^ Hatch, Jane M.; Douglas, George William. The American Book of Days. Wilson. 1978: 321. 
  187. ^ King, Jr., Martin Luther. Dream: The Words and Inspiration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Blue Mountain Arts. 2007: 26. ISBN 1-59842-240-5. 
  188. ^ Werner, Craig. A Change is Gonna Come: Music, Race & the Soul of America.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6: 9. ISBN 0-472-03147-3. 
  189. ^ Ling, Peter J. Martin Luther King, Jr. Routledge. 2002: 296. ISBN 0-415-21664-8. 
  190. ^ 190.0 190.1 Flowers, R. Barri; Flowers, H. Loraine. Mur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Crimes, Killers And Victim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McFarland. 2004: 38. ISBN 0-7864-2075-8. 
  191. ^ 191.0 191.1 191.2 191.3 James Earl Ray Dead At 70. CBS. 1998-04-23 [2008-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9). 
  192. ^ 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Assassinations. Compilation of the Statements of James Earl Ray: Staff Report. The Minerva Group. 2001: 17. ISBN 0-89875-297-3. 
  193. ^ 193.0 193.1 Davis, Lee. Assassination: 20 Assassination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JG Press. 1995: 105. ISBN 1-57215-235-4. 
  194. ^ From small-time criminal to notorious assassin. CNN. 1998 [2006-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9). 
  195. ^ Knight, Peter. Conspiracy Theories in American History: An Encyclopedia. ABC-CLIO. 2003: 402. ISBN 1-57607-812-4. 
  196. ^ 196.0 196.1 196.2 196.3 James Polk. The case against James Earl Ray. CNN. 2008-12-29 [2014-07-12]. (原始内容于2014-07-14). 
  197. ^ Questions left hanging by James Earl Ray's death. BBC. 1998-04-23 [2008-08-27]. (原始内容于2009-01-12). 
  198. ^ Frank, Gerold. An American Death: The True Story of the Assassination of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Greatest Manhunt of our Time. Doubleday. 1972: 283. 
  199. ^ James Earl Ray, convicted King assassin, dies. CNN. 1998-04-23 [2006-09-17]. (原始内容于2006-10-29). 
  200. ^ Trial Transcript Volume XIV. The King Center. [2008-08-27]. (原始内容于2008-05-06). 
  201. ^ Sack, Kevin; Yellin, Emily. Dr. King's Slaying Finally Draws A Jury Verdict, but to Little Effect. The New York Times. 1999-12-10 [201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0). 
  202. ^ Smith, Robert Charles; Seltzer, Richard. Contemporary Controversies and the American Racial Divide. Rowman & Littlefield. 2000: 97. ISBN 0-7425-0025-X. 
  203. ^ Overview.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 Investigation of Recent Allegations Regarding the Assassination of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June 2000 [2011-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9). 
  204. ^ Washingtonpost.com: Martin Luther King Jr.: The Legacy. The Washington Post. 1999-01-30 [2015-02-26]. (原始内容于2015-09-04). 
  205. ^ Loyd Jowers, 73, Who Claimed A Role in the Killing of Dr. King. The New York Times. 2000-05-23 [2015-02-26]. (原始内容于2014-12-17). 
  206. ^ Canedy, Dana. A Minister Says His Father, Now Dead, Killed Dr. King. The New York Times. 2002-04-05 [2015-02-26]. (原始内容于2015-01-14). 
  207. ^ Sargent, Frederic O. The Civil Rights Revolution: Events and Leaders, 1955–1968. McFarland. 2004: 129. ISBN 0-7864-1914-8. 
  208. ^ 208.0 208.1 Branch, Taylor. At Canaan's Edge: America in the King Years, 1965–68. Simon & Schuster. 2006: 770. ISBN 978-0-684-85712-1. 
  209. ^ Goodman, Amy; Gonzalez, Juan. Jesse Jackson On 'Mad Dean Disease', the 2000 Elections and Rev. Dr. Martin Luther King. Democracy Now!. 2004-01-15 [2006-09-18]. (原始内容于2018-02-19). 
  210. ^ 210.0 210.1 Honey, Michael K. Standing at the Crossroads. Going down Jericho Road the Memphis strike, Martin Luther King's last campaign 1. Norton. 2007. ISBN 978-0-393-04339-6. Hoover developed a round-the-clock surveillance campaign aimed at destroying King. 
  211. ^ 211.0 211.1 Church, Frank, Church Committee Book III,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Case Study (Church Committee), 1976-04-23 
  212. ^ Garrow, David J. The FBI and Martin Luther King. The Atlantic Monthly. July–August 2002 [2015-02-26]. (原始内容于2008-07-04). 
  213. ^ 213.0 213.1 Ryskind, Allan H. JFK and RFK Were Right to Wiretap MLK. Human Events. 2006-02-27 [2008-08-27]. (原始内容于2008-10-04). 
  214. ^ Kotz 2005.
  215. ^ Herst 2007,第372頁.
  216. ^ Herst 2007,第372–74頁.
  217. ^ 217.0 217.1 217.2 Christensen, Jen. FBI tracked King's every move. CNN. 2008-04-07 [2008-06-14]. (原始内容于2008-06-13). 
  218. ^ Glick, Brian. War at Home: Covert Action Against U.S. Activists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South End Press. 1989: 77. ISBN 978-0-89608-349-3. 
  219. ^ 219.0 219.1 The Guardian, September 26, 2013, "Declassified NSA Files Show Agency Spied on Muhammad Ali and MLK Operation Minaret Set Up in 1960s to Monitor Anti-Vietnam Critics, Branded 'Disreputable If Not Outright Illegal' by NSA Itself," http://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3/sep/26/nsa-surveillance-anti-vietnam-muhammad-ali-ml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0. ^ Sidey, Hugh. L.B.J., Hoover and Domestic Spying. Time. 1975-02-10 [2008-06-14]. (原始内容于2011-09-21). 
  221. ^ Abernathy, Ralph. And the walls came tumbling down: an autobiography. Harper & Row. 1989: 471. ISBN 978-0-06-016192-7. 
  222. ^ 222.0 222.1 222.2 222.3 Abernathy, Ralph David. . Booknotes. 1989-10-29 [2008-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1). 
  223. ^ Bearing the Cross: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 William Morrow & Co. 1986: 375–6. 
  224. ^ Frady 2002,第67頁.
  225. ^ Raines, Howell. Driven to Martyrdom. The New York Times. 1986-11-30 [2013-07-12]. (原始内容于2013-11-14). 
  226. ^ Gage, Beverly. What an Uncensored Letter to M.L.K. Reveals. The New York Times. 2014-11-11 [2015-01-09]. (原始内容于2015-01-07). 
  227. ^ Burnett, Thom. Conspiracy Encyclopedia. Collins & Brown. 2005: 58. ISBN 1-84340-287-4. 
  228. ^ Thragens, William C. Popular Images of American Presidents. Greenwood Publishing. 1988: 532. ISBN 0-313-22899-X. 
  229. ^ Kotz 2005,第247頁.
  230. ^ Frady 2002,第158–159頁.
  231. ^ Wilson, Sondra K. In Search of Democracy: The NAACP Writings of James Weldon Johnson, Walter White, and Roy Wilkins (1920–1977).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466. ISBN 0-19-511633-X. 
  232. ^ Phillips, Geraldine N. Documenting the Struggle for Racial Equality in the Decade of the Sixties. Prologue (The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Summer 1997 [2008-06-15]. (原始内容于2008-03-27). 
  233. ^ Eyewitness to Murder: The King Assassination Featured Individuals. Black in America. CNN. [2008-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6). 
  234. ^ McKnight, Gerald. The Last Crusade: Martin Luther King, Jr., the FBI, and the Poor People's Crusade. Westview Press. 1998: 76. ISBN 0-8133-3384-9. 
  235. ^ Martin Luther King, Jr.: The FBI Files. Filiquarian Publishing. 2007: 40–2. ISBN 1-59986-253-0.  See also: Polk, James. King conspiracy theories still thrive 40 years later. CNN. 2008-04-07 [2008-06-16]. (原始内容于2012-11-10).  and King's FBI file Part 1 of 2 (PDF). FBI. [2012-01-16]. (原始内容于2011-10-26).  and King's FBI file Part 2 of 2 (PDF). FBI. [2012-01-16]. (原始内容于2011-10-27). 
  236. ^ Knight, Peter. Conspiracy Theories in American History: An Encyclopedia. ABC-CLIO. 2003: 408–9. ISBN 1-57607-812-4. 
  237. ^ 237.0 237.1 . U.S.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2012-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7). 
  238. ^ Ansell, Gwen. Soweto Blues: Jazz, Popular Music, and Politics in South Africa.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5: 139. ISBN 0-8264-1753-1. 
  239. ^ Clinton, Hillary Rodham. It Takes a Village: And Other Lessons Children Teach Us. Simon & Schuster. 2007: 137. ISBN 1-4165-4064-4. 
  240. ^ King 1992,第307–08頁.
  241. ^ Peters, William. A Class Divided: One Friday in April, 1968. Frontline. PBS. [2008-06-15]. (原始内容于2008-06-05). 
  242. ^ Krugman, Paul R.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 W. W. Norton & Company. 2009: 84 [2013-10-09]. ISBN 978-0-393-33313-8. (原始内容于2014-01-02). 
  243. ^ . The King Center. [2008-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12). 
  244. ^ Copeland, Larry. Future of Atlanta's King Center in limbo. USA Today. 2006-02-01 [2008-08-27]. (原始内容于2008-08-29). 
  245. ^ . The King Center. [2008-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18). 
  246. ^ . Higher Ground Productions. [2008-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3). 
  247. ^ . The King Center. [2008-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03). 
  248. ^ Williams, Brandt. . Minnesota Public Radio. 2005-01-16 [2008-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19). 
  249. ^ IBM advertisement. The Dallas Morning News. 1985-01-14: 13A. 
  250. ^ Joseph Leahy, "St. Louis Remains A Stronghold For Dr. King's Drea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s for St. Louis, St. Louis Public Radio, January 20, 2014
  251. ^ Proclamation 6401 – Martin Luther King, Jr., Federal Holiday.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1992 [2008-09-08]. (原始内容于2008-10-05). 
  252. ^ Martin Luther King Day.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8-06-15]. (原始内容于2008-03-28). 
  253. ^ Goldberg, Carey. Contrarian New Hampshire To Honor Dr. King, at Last. The New York Times. 1999-05-26 [2008-06-15]. (原始内容于2008-12-11). 
  254. ^ The History of Martin Luther King Day. Infoplease. 2007 [2011-07-04]. (原始内容于2011-07-04). 
  255. ^ Martin Luther King Day Weekend 2012 (PDF). Episcopal Church. [2013-01-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1-04). 
  256. ^ Church Year and Calendar. St. Bartholomew Lutheran Church. [2013-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0). 
  257. ^ 257.0 257.1 Warren, Mervyn A. King Came Preaching: The Pulpit Power of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InterVarsity Press. 2001: 79. ISBN 0-8308-2658-0. 
  258. ^ Wintle, Justin. Makers of Modern Culture: Makers of Culture. Routledge. 2001: 272. ISBN 0-415-26583-5. 
  259. ^ Engel, Irving M. . American Jewish Committee. [2008-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04). 
  260. ^ King, Jr., Martin Luther. . American Jewish Committee. [2008-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09). 
  261. ^ Spingarn Medal Winners: 1915 to Today. NAACP. [2013-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5). 
  262. ^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isfield-Wolf Book Awards. [2011-10-02]. (原始内容于2012-04-02). 
  263. ^ . PPFA. [2008-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4). 
  264. ^ SCLC Press Release. SCLC via the King Center. 1966-05-16 [2012-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9). 
  265. ^ Did You Know That Martin Luther King Won A GRAMMY?. GRAMMY.com. 2019-01-17 [2019-01-21]. (原始内容于2020-04-26) (英语). 
  266. ^ Carter, Jimmy.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Remarks on Presenting the Medal to Dr. Jonas E. Salk and to Martin Luther King, Jr..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1977-07-11 [201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4). 
  267. ^ Congressional Gold Medal Recipients (1776 to Present). Office of the Clerk: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2008-06-16]. (原始内容于2010-05-11). 
  268. ^ Gallup, George; Gallup, Jr., Alec. The Gallup Poll: Public Opinion 1999. Rowman & Littlefield. 2000: 249. ISBN 0-8420-2699-1. 
  269. ^ Harpaz, Beth J. .  – 通过HighBeam Research  . Associated Press. 1999-12-27 [201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4). 
  270. ^ Reagan voted 'greatest American'. BBC. 2005-06-28 [2008-08-27]. (原始内容于2009-01-12). 
  271. ^ Alderman, Derek H. Naming Streets for Martin Luther King, Jr.: No Easy Road (PDF). Landscape and R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Routledge Press. 2006-02-13 [2011-07-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6-24). 
  272. ^ King County Was Rededicated For MLK. The Seattle Times. 1998-01-18 [2008-06-13]. (原始内容于2009-01-14).  See also: New logo is an image of civil rights leader. King County. [2008-06-13]. (原始内容于2008-09-25). 
  273. ^ Rev.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Essay Competition Winners Announced. City of Harrisburg. 2003-01-19 [2008-08-27]. (原始内容于2007-12-07). 
  274. ^ Washington, DC Martin Luther King Jr. National Memorial Project Foundation Breaks Ground On Historic $100 Million Memorial On The National Mall In Washington, D.C.. Washington, DC Martin Luther King, Jr. National Memorial Project Foundation. 2006-11-06 [2008-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8). 
  275. ^ Tobias, Randall L. Celebrating the Birthday of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U.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7-01-18 [2012-01-16]. (原始内容于2007-11-15). 
  276. ^ Tavernise, Sabrina. A Dream Fulfilled, Martin Luther King Memorial Opens. New York Times. 2011-08-23 [201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4). 
  277. ^ Martin Luther King, Jr. Memorial.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4). 
  278. ^ Guevara, Brittni. FYIDC: Paying Tribute To Dr. King. Washington Life. 2011-07-26 [2013-01-20]. (原始内容于2012-12-31). 
  279. ^ . CBS. [2021-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8). 
  280. ^ Labrecque, Jeff. 'The Butler': The new trailer showcases Oscar-winning actors tackling history – VIDEO. PopWatch (column)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3-05-08 [2013-05-10]. (原始内容于2013-05-26). 
  281. ^ Kit, Borys. Lee Daniels' 'Selma' finds its King.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4-06-03]. (原始内容于2015-07-15). 
  282. ^ Fleming, Mike. Anthony Mackie To Play MLK Opposite Bryan's Cranston's LBJ In HBO's 'All the Way'. Deadline Hollywood. 2015-06-30 [2020-07-19]. (原始内容于2020-07-20). 
  283. ^ Morrison, Robert. If I can dream: The Elvis tribute to Martin Luther King, Jr.. The Conversation. [2021-10-10]. (原始内容于2021-11-09) (英语). 
  284. ^ 謝安琪新歌《最好的時刻》 講革命,定講和平?. 經濟通. 2013-04-17 [2021-10-10]. (原始内容于2021-11-09). 另外,謝安琪和周博賢在訪問中表示,歌曲是受到馬丁路德金啟發寫成。 
Albert eiden adalah spesialis Software ER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Jaya MDK kini menyediakan PCR Reage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ratiss

參考文獻 编辑

  • Abernathy, Ralph. And the Walls Came Tumbling Down: An Autobiography. Harper & Row. 1989. ISBN 0-06-016192-2. 
  • Branch, Taylor. At Canaan's Edge: America In the King Years, 1965–1968. Simon & Schuster. 2006. ISBN 0-684-85712-X. 
  • Cohen, Adam Seth; Taylor, Elizabeth. Pharaoh: Mayor Richard J. Daley: His Battle for Chicago and the Nation. Back Bay. 2000. ISBN 0-316-83489-0. 
  • Fleming, Alice. Martin Luther King Jr.: A Dream of Hope. Sterling. 2008. ISBN 978-1-4027-4439-6. 
  • Frady, Marshall. Martin Luther King Jr.: A Life. Penguin. 2002 [2020-07-21]. ISBN 978-0-14-303648-7. (原始内容于2020-10-11). 
  • Garrow, David J. The FBI and Martin Luther King, Jr. Penguin Books. 1981. ISBN 0-14-006486-9. 
  • Garrow, David. Bearing the Cross: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 (1989). Pulitzer Prize. ISBN 978-0-06-056692-0
  • "James L. Bevel, The Strategist of the 1960s Civil Rights Movement", a 1984 paper by Randall Kryn, published with a 1988 addendum by Kryn in Prof. David Garrow's We Shall Overcome, Volume II (Carlson Publishing Company, 1989).
  • Glisson, Susan M. The Human Tradition in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Rowman & Littlefield. 2006. ISBN 0-7425-4409-5. 
  • Herst, Burton. Bobby and J. Edgar: The Historic Face-off Between the Kennedys and J. Edgar Hoover that Transformed America. Carroll & Graf. 2007. ISBN 978-0-7867-1982-2. 
  • Jackson, Thomas F. From Civil Rights to Human Rights: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Struggle for Economic Justic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6. ISBN 978-0-8122-3969-0. 
  • King, Martin Luther Jr. Carson, Clayborne , 编. Autobiography. Warner Books. 1998. ISBN 0-446-52412-3. 
  • Carson, Clayborne; Luker, Ralph E.; Russell, Penny A.; Harlan, Louis R. (编). The Paper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Volume I: Called to Serve, January 1929–June 195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ISBN 0-520-07950-7. 
  • Kotz, Nick. Judgment Days: Lyndon Baines Johnson,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Laws that Changed America. Houghton Mifflin Books. 2005. ISBN 0-618-08825-3. 
  • Lawson, Steven F.; Payne, Charles M.; Patterson, James T. Debating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1945–1968. Rowman & Littlefield. 2006. ISBN 0-7425-5109-1. 
  • Manheimer, Ann S. Martin Luther King Jr.: Dreaming of Equality. Twenty-First Century Books. 2004. ISBN 1-57505-627-5. 
  • Oates, Stephen B. Let the Trumpet Sound: A Life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HarperCollins. 1993. ISBN 978-0-452-25627-9. 
  • Robbins, Mary Susannah. Against the Vietnam War: Writings by Activists. Rowman & Littlefield. 2007.
马丁, 路德,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马丁, 路德, 小馬丁, 路德, 金恩, 英語, martin, luther, king, 1929年1月15日, 1968年4月4日, 是一位美國牧師, 社會運動者, 人權主義者和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領袖, 也是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他主張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法爭取非裔美國人的基本權利, 而成為美國進步主義, 英语, progressivism, united, states, 的象徵, martin, luther, king, 1964年的金第1任南方基督教领袖.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马丁 路德 小馬丁 路德 金恩 英語 Martin Luther King Jr 1929年1月15日 1968年4月4日 是一位美國牧師 社會運動者 人權主義者和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領袖 也是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他主張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法爭取非裔美國人的基本權利 而成為美國進步主義 英语 Progressiv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的象徵 1 小马丁 路德 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 1964年的金第1任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主席任期 1957年 1968年前任就職继任拉爾夫 阿伯內西个人资料出生迈克尔 金MichaeI King 1929 01 15 1929年1月15日 美國喬治亞州亚特兰大逝世1968年4月4日 1968歲 04 04 39歲 美國田纳西州孟菲斯死因遇刺墓地马丁 路德 金国家历史遗址国籍 美國配偶科丽塔 斯科特 金 1953年 结婚 1968年 結束 儿女約蘭達 丹妮絲 金 英语 Yolanda King 1955年 2007年 馬丁 路德 金三世 英语 Martin Luther King III 1957年出生 德克斯特 斯科特 金 英语 Dexter Scott King 1961年出生 伯尼絲 艾伯丁 金 英语 Bernice King 1963年出生 父母老馬丁 路德 金 英语 Martin Luther King I 艾伯塔 威廉姆斯 金 英语 Alberta Williams King 母校莫爾豪斯學院 文科學士克羅澤神學院 神學學士波士頓大學 哲學博士职业牧师行动主义活动家知名于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 和平運動宗教信仰浸信會 英语 Progressive National Baptist Convention 获奖诺贝尔和平奖 1964年 總統自由勳章 1977年追頒 國會金質獎章 2004年追頒 紀念碑馬丁 路德 金紀念碑 英语 Martin Luther King Jr Memorial 签名馬丁 路德 金出生時名為麥可 金 Michael King 他的父親為了紀念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領袖馬丁 路德而將他改名為小馬丁 路德 金 2 身為一位浸信會牧師 金在他職業生涯早期就已開始投入民權運動 曾領導1955年聯合抵制蒙哥馬利公車運動 並在1957年協助建立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 英语 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 SCLC 擔任SCLC首任主席期間 金曾在1962年於喬治亞州奧爾巴尼發起反種族隔離抗爭 但以失敗告終 不過 他在阿拉巴馬州伯明罕組織的非暴力抗議行動則成為全美新聞焦點 與粗暴的警方恰成對比 1963年 金發起 向華盛頓進軍 行動 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 我有一個夢 演講 成為美國歷史上最負名望的演說家 金的左翼激進思想使他成為美國聯邦調查局 反諜計畫 的監控對象之一 後者懷疑金可能與共產主義有關 聯邦調查局曾查出金恩的婚外情記錄 並向美國政府汇報 然後再向金寄出匿名信 意圖以此逼他自殺 3 1964年10月14日 諾貝爾委員會因小馬丁 路德 金長期以非暴力方法追求種族平等理想而授予他諾貝爾和平獎 1965年 他與SCLC共同組織 由塞爾瑪向蒙哥馬利進軍 英语 Selma to Montgomery marches 行動 隔年又將民權運動往北擴散至芝加哥 在他生命最後幾年 除了民權運動 金也關注美國的貧窮問題 英语 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和越南戰爭 發表 越南背後 打破沉默的時刻 英语 Beyond Vietnam A Time to Break Silence 演講說明他對越戰的立場轉變 金以曾規劃全美性質的佔領華盛頓特區行動 是為 窮人運動 英语 Poor People s Campaign 1968年4月4日 馬丁 路德 金遭人暗殺 地點是田納西州孟斐斯一家汽車旅館 金遇刺後 全美各地都出現暴動 英语 King assassination riots 之後 詹姆斯 厄爾 雷遭到逮捕 被指為殺害金的兇手 根據他的辯詞 他是與政府特工一同策劃或犯案的 直到暗殺案後20年仍如此堅稱 1999年7月召開的民事審判庭上 餐廳老闆勞伊德 宙沃斯 英语 Loyd Jowers 被指為金遇刺案的共犯 金過世後 1977年 美國總統傑拉爾德 福特向他追贈總統自由勳章 2004年 美國國會決議向金追贈國會金質獎章 兩者都是美國平民最高榮譽 1986年 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被定為 馬丁 路德 金紀念日 是美國聯邦假日 英语 Federal holidays in the United States 之一 另有數百條街道以金恩命名 英语 List of streets named after Martin Luther King Jr 2011年 位在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上的馬丁 路德 金恩紀念碑 英语 Martin Luther King Jr Memorial 正式開放給公眾參觀 目录 1 早年生活和教育 2 思想 影響和政治立場 2 1 宗教 2 2 非暴力 2 3 政治 2 4 补偿 2 5 计划生育没有受到足够关注 3 蒙哥马利罢乘运动 4 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 4 1 奥尔巴尼运动 4 2 伯明翰运动 4 3 佛罗里达州圣奥古斯丁 4 4 阿拉巴馬州塞爾瑪 4 5 紐約城 5 向華盛頓進軍 6 塞爾瑪投票權運動和 血腥星期天 1965年 7 芝加哥公平住宅運動 1966年 8 反對越戰 9 窮人運動 1968年 9 1 在金遇刺後 10 遇刺與後事 10 1 後事 10 2 陰謀指控 11 聯邦調查局和金的個人生活 11 1 聯邦調查局的監視和竊聽 11 2 美國安全局監聽金的通信 11 3 通姦 11 4 暗殺時警察的觀察報告 12 遺產 12 1 馬丁 路德 金紀念日 12 2 禮儀慶典 13 獎勵和表彰 13 1 馬丁 路德 金同名場所和建築 14 馬丁 路德 金的著作 15 流行文化 15 1 電影 15 2 電視劇 15 3 音樂 16 參考資料 16 1 參考文獻 16 2 註釋 16 3 更多閱讀 17 外部連結 17 1 影音資料早年生活和教育 编辑 nbsp 金的母校布克 T 华盛顿高中馬丁 路德 金於1929年1月15日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出生 是老馬丁 路德 金 英语 Martin Luther King Sr 和亞伯達 威廉 金 英语 Alberta Williams King 的兒子 4 他出生時的名字是麥可 金 Michael King 與他父親出生時的名字相同 5 老馬丁 路德 金1934年前往納粹德國政權時的柏林參加第五屆浸信會世界聯合會議 Fifth Baptist World Alliance Congress 後 更改他們父子倆的名字 以紀念16世紀宗教改革領袖 德國神學家馬丁 路德 2 小馬丁 路德 金是金家第二個孩子 他有一位姊姊克里絲汀 金 法瑞絲 英语 Christine King Farris 和一個弟弟阿爾弗雷德 丹尼爾 威廉斯 金 英语 Alfred Daniel Williams King 6 1939年時 金與他參加的教會唱詩班一同在 亂世佳人 於亞特蘭大首映時獻唱 7 金原本對許多基督教教義持懷疑論 13歲上主日學時 還拒絕相信耶穌將會再度降臨 疑慮在他心中滋長 8 9 不過 他隨後發現 聖經 中蘊含許多深奧真理 是任何人都不能逃避的 因此決定進入神學院就讀 8 金成長於亞特蘭大 在當地布魯克 T 華盛頓高中 英语 Washington High School Atlanta 就讀 10 他是個早熟的學生 得以跳級免修九年級和十二年級課程 直接進入莫爾豪斯學院就讀 時年15歲 1948年 小馬丁 路德 金從莫爾豪斯學院畢業 獲得社會學學士學位 而後金進入賓夕法尼亞州切斯特的克魯塞斯神學院 英语 Crozer Theological Seminary 就讀 並於1951年獲得神學學士學位 11 12 1953年6月18日 金與科麗塔 史考特在科麗塔位於阿拉巴馬州海博格 英语 Heiberger Alabama 的娘家草坪上成親 13 兩人育有4名子女 尤蘭達 金 英语 Yolanda King 馬丁 路德 金三世 英语 Martin Luther King III 戴科斯特 史考特 金 英语 Dexter Scott King 柏妮絲 金 英语 Bernice King 14 1954年 金受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迪克斯特大道浸信會教堂 英语 Dexter Avenue Baptist Church 聘為牧師 時年25歲 其後金便在波士頓大學進行博士研究 主題是系統神學 並於1955年6月5日獲得博士學位 博士論文題目為 蒂利希和威曼思想中關於上帝的觀念之比較 A Comparison of the Conceptions of God in the Thinking of Paul Tillich and Henry Nelson Wieman 思想 影響和政治立場 编辑宗教 编辑 1954年 25岁的马丁 路德 金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的德克斯特大街浸信会当了一名牧师 15 身为一位基督教牧师 马丁 路德 金受耶稣基督与基督教教义影响至深 经常在教会会议或演讲时引用相关文句 于公众场合时也是如此 金的信仰深深植根于耶稣基督对门徒的教导 你们听见有话说 要爱你的邻舍 恨你的仇敌 但是我告诉你们 要爱你们的仇敌 为那迫害你们的祷告 以及爱上帝远高于万物等 金的非暴力理念也来自 马太福音 中耶稣的 登山寶訓 但是我告诉你们 不要与恶人作对 有人打你的右脸 连另一边也转过去由他打 馬太福音 5 39 以及 收刀入鞘吧 凡动刀的 必死在刀下 馬太福音 26 52 16 马丁 路德 金在狱中写就著名的 伯明翰狱中书信 力促民权运动与耶稣基督的 博爱主义 精神相符 信中还引用诸多基督教和平主义作家著作文句 这是他一贯的做法 在一次佈道时 金说 在我成为一名民权领袖之前 我是一名福音宣教士 那是我第一份工作 也依然是我最大的奉献 其实我在民权运动中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我认为它是我神职工作的一部分 此生我一心致力于实现卓越的基督教事工 而没有别的野心 我不打算竞选任何政治职务 我只想一直做一名傳教士 我认为一名傳教士必须心怀整个人类 在这场斗争中我和许多人并肩作战 所做的事情是出于这一情怀 马丁 路德 金 1967 17 18 非暴力 编辑 nbsp 金参与向华盛顿进军游行20世纪50年代末 资深民权活动家非裔美国人贝雅 拉斯丁 Bayard Rustin 是马丁 路德 金的主要顾问和导师 19 拉斯丁是一位基督教和平主义者 他还研究了圣雄甘地的教义并将其应用于40年代的旅程和解 Journey of Reconciliation 运动中 20 金起初并不知道甘地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活动中他几乎未使用过 非暴力 这一术语 当时金信奉并且实行自卫 甚至在他家里还备着枪支以防有袭击者 拉斯丁给金指出另一种斗争方式 非暴力抵抗 并力陈非暴力抵抗相比于自卫来说是实现民权运动目标的一种更好的途径 21 拉斯丁还建议金投身于非暴力抵抗 22 马丁 路德 金受印度圣雄甘地成功的非暴力独立运动影响很深 一直想走访印度 23 这个愿望在1959年4月实现 贵格会所属的美国友谊服务委员会 Quaker group the American Friends Service Committee 同意援助金的印度之旅 24 这趟旅程使金更加了解非暴力抵抗的内涵 决意献身于美国民权运动 在离开印度前夕 金發表了一篇电台演讲 他说 在来到印度之前 我从未如此相信对于受压迫的人们来说 非暴力抵抗是争取公平和尊严的最有力的武器 贝雅 拉斯丁是同性恋者 公开支持民主社会主义 并曾与美国共产党有牵连 种种行为致使许多白人和黑人领袖要求金疏远拉斯丁 25 金答应与拉斯丁保持距离 26 但是 金却同意拉斯丁担任1963年华盛顿大游行的主要组织者 27 以后几年 金对甘地的 非暴力 思想的崇拜丝毫未减 1964年金在奥斯陆接受诺贝尔和平奖仪式上致辞时甚至向甘地的非暴力 成功先例 致敬 莫罕达斯 卡拉姆昌德 甘地以一种高尚的方式挑战大英帝国的淫威 他斗争着 他的武器只有真理 精神力量 非暴力和勇气 28 甘地的一些道义影响了马丁 路德 金 29 而甘地自己则受了基督教无政府主义文豪列夫 托尔斯泰的经典著作 天国在你们心中 影响 甘地和马丁 路德 金都先后阅读了托尔斯泰的著作 金 甘地和托尔斯泰都深受耶稣 登山寶訓 的熏陶 1959年 金引用了托尔斯泰的 战争与和平 30 马丁 路德 金在莫爾豪斯學院读书时阅读了亨利 戴维 梭罗的 论公民不服从 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到非暴力抵抗理论 深深地迷上了其中的拒绝与罪恶体制合作的思想 31 除此之外 金的思想也极大地受到新教神学家雷茵霍尔德 尼布尔和保罗 蒂利希的著作 32 以及华特 饶申布士 Walter Rauschenbusch 的 基督教以及社会危机 的浸染 有时候金也会使用 博爱 agape 这一概念 33 但是 金在1960年以后的著述中不再用 博爱 34 政治 编辑 身为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的主席 马丁 路德 金一直奉行不公开支持任何一个美国政党或候选人的政策 我认为一个人必须保持不结盟的立场才能客观地看待两党 成为两党的良知 而不是某一个党的奴仆或者主人 35 1958年金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表示没有一个党是完美的 共和党和民主党都不是万能的上帝 他们有各自的缺陷 我与任一党都不是密不可分 36 金这样批判共和党和民主党实施的种族平等措施 事实上 共和党和民主党都背叛了黑人 屈从于南方各州民主党人的虚妄和反复无常 民主党背叛了黑人 屈从于保守的右翼北方共和党人的公然伪善 共和党也背叛了黑人 而两者沆瀣一气 导致公民权利自由立法的每一项法案流产 每一步前进溃败 37 虽然金从未公开支持某一政党或总统候选人 但是在1956年金写给一位民权运动支持者的信中写道他不能确定把票投给阿德莱 史蒂文森还是德怀特 艾森豪威尔 不过 以前我一直都投了民主党候选人的票 38 在金的自传中 他说1960年他秘密地为民主党候选人约翰 肯尼迪投票 我认为肯尼迪会成为最伟大的总统 我从来没有站出来公开支持他人 我父亲曾这样做 但是我从来没有 金还说他会破例支持肯尼迪总统的第二任期 如果1964年肯尼迪总统还活着 我很可能还会支持他 39 事实上 金拥护民主社会主义 但是由于当时全美都笼罩在反共产主义的敏感氛围中 以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联系 金不愿意坦率地表明自己支持民主社会主义 金认为资本主义无法为广大美国人民提供足够的必需品 尤其是为非裔美国人 40 补偿 编辑 金声明美国应该为历史错误赔偿美国黑人和其他处于弱势地位的美国人 1965年金接受 花花公子 的采访时说仅仅给予美国黑人以平等的权利实际上无法消除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巨大经济差距 金并未要求把奴隶制度造成的所有工资损失都补偿给黑人 这是不可能的 但提议了一项政府赔偿计划 该计划总额500亿美元分10年补偿给所有美国弱势群体 41 金设想 这笔补偿费将使整个国家受益 急剧下降的辍学率 家庭破裂比例 犯罪率和非法出生率以及大幅度减少的私吞救济金案件 暴力事件和其他社会丑恶现象都将充分证明这笔钱用得恰到好处 42 金把这个想法看成是处理无偿劳动的普通法的应用 但是明确澄清这笔钱不应该只提供给黑人 而应该使所有处于弱势地位的种族受益 43 计划生育没有受到足够关注 编辑 1966年5月5日 在被授予美国计划生育联合会玛格丽特 桑格奖 Planned Parenthood Federation of America s Margaret Sanger Award 时金说 近来 报刊上充斥着飞碟目击事件的报道 虽然我们不必相信这些报道的真实性 但是我们却能通过这些故事来想象一下来访的外星人将会如何评价我们 我恐怕他们会为我们的所作所为瞠目结舌 他们将会看到我们花费数十亿为战争制造引擎并出谋划策以造成大规模死亡 他们也将会看到我们花费数百万来减少由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死亡 最后他们会看到我们花费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来计划生育 尽管人口自然增长已经使我们星球岌岌可危 那些来访的外星人将会被宽恕 如果回到自己的星球后他们这样描述地球 一群疯子占据着地球 他们的前景黯淡渺茫 陷入有害的境地不自拔 而援助触手可得 没有比这种情景更加悲惨的了 将世界资源和人口数量关联起来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合理的 实际的 也是必要的 不同于欧洲中世纪的瘟疫和我们尚未研究透彻的现代疾病 当代人口过剩问题是可以通过我们已有的手段和资源来解决的 我们缺乏的并不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而是缺乏对这个问题严重性的普遍认识以及对亿万受害者的教育 44 45 蒙哥马利罢乘运动 编辑 nbsp 1955年 罗莎 帕克斯和金1955年3月 蒙哥马利一名15岁的女孩克劳德特 科尔文 Claudette Colvin 拒绝依照吉姆 克劳法 泛指美国南部各州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制定的对黑人实行种族隔离或种族歧视的法律 把公车座位让给一名白人 来自伯明翰黑人社区的一个委员会调查这一案件 金是其中一员 但是因为科尔文当时未婚先育 E D 尼克松 E D Nixon 和克利福德 杜尔 Clifford Durr 决定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案件以采取进一步行动 46 1955年12月1日 罗莎 帕克斯因拒绝将自己的座位让给白人而被捕入狱 47 很快 尼克松和金等人发起了蒙哥马利抵制乘车运动 48 这次抵制运动持续了385天 49 而且由于局势严峻 金的家被炸毁 50 金本人也曾被捕入狱 最终这场运动以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在布劳德诉盖尔案 Browder v Gayle 中宣布 要求在公共汽车上进行种族隔离的阿拉巴马州的州法律和地方法律违宪 并终止蒙哥马利公交车种族隔离制度而告终 51 52 在这次蒙哥马利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让金风靡全美 成为最著名的民权运动代言人 53 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 编辑1957年 金 拉尔夫 阿伯内西 弗雷德 舒特尔斯沃 Fred Shuttlesworth 约瑟夫 罗维利 Joseph Lowery 以及其他民权活动家创建了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 该组织的成立旨在充分利用黑人教会的道德权威和组织能力来指导非暴力抵抗活动以促进民权改革 金生前一直担任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的主席 54 1957年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在华盛顿特区举办 为了自由的祷告朝圣 Prayer Pilgrimage for Freedom 金在那里第一次面对全国观众发表演说 55 1958年9月20日 当金正在哈莱姆的布鲁姆斯坦百货商店 Blumstein s 签名售卖 奔向自由 Stride Toward Freedom 一书 56 一名黑人妇女将一把拆信刀刺进了金的胸膛 导致金险些丧命 这名妇女名叫艾佐拉 科里 Izola Curry 患有精神病 当时她认为金与共产党密谋陷害自己 紧急手术之后 金在医院休养了几周 而科里因为患有精神病不足以接受审判 57 58 1959年 金出版了一本包含他佈道辞 什么是人 What is Man 和 一个完整生命的特點 The Dimensions of a Complete Life 的小册子 衡量人的标准 The Measure of A Man 他的佈道辞赞成人类需要上帝的爱 并批判了西方文明的种族不公正 59 哈利 瓦赫特尔 H Wachtel 曾在一起关于报刊广告的诽谤诉讼案 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 中与金的法律顾问克拉伦斯 B 琼斯 Clarence B Jones 为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的四位部长辩护 为了支付诉讼费用和以一种更加有效地筹款方式资助非暴力民权运动 哈利 瓦赫特尔建立了一个免税基金 这个基金会名叫 甘地人权协会 G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 金担任其名誉主席 不满足于肯尼迪总统解决种族隔离问题的缓慢进度 金和甘地人权协会在1962年发出了一份文件呼吁肯尼迪总统紧跟亚伯拉罕 林肯总统的步伐 使用类似第二奴隶解放宣言的行政命令来给民权不平等以沉痛一击 然而肯尼迪总统并未照做 60 nbsp 1963年6月22日 林登 约翰逊 罗伯特 肯尼迪与民权运动领袖会面依照司法部长罗伯特 弗朗西斯 肯尼迪的书面指令 美国联邦调查局从1963年秋天开始窃听金的电话 61 肯尼迪担心对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的有关共产党的指控一旦公之于众将会扭曲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民权运动的初衷 于是警告金断绝有共产党嫌疑的关系 之后又向美国联邦调查局发出书面指令窃听金和其他几位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领导人的电话 62 约翰 埃德加 胡佛唯恐共产党正企图渗透到民权运动中 但是缺乏证据 于是当局利用之后五年在电话中窃听到的一些细节试图迫使金离开卓越的领导位置 3 金相信有组织的非暴力抵抗南方种族隔离制度 为人熟知的吉姆 克劳法 将会引起媒体对黑人争取种族平等和选举权的广泛报道 南方黑人所遭受的日常剥削和侮辱 种族隔离主义者对民权工作者和游行示威者的暴力和骚扰 经由新闻报道和电视宣传产生了公众舆论同情的浪潮 因此大多数美国人都把民权运动看作20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政坛最重要的事件 63 64 金组织并领导了为黑人争取选举权 劳动者权和其他公民基本权利以及要求废止种族歧视的游行示威活动 52 分别于1964年和1965年通过的 民权法案 和 投票权法案 成功地把这些权利中的一大部分列入了美国法律 65 66 金和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实践了基督教左派的许多准则 策略性地运用非暴力抵抗方式和选择非暴力抵抗地点 取得了巨大成功 他们经常会与种族隔离主义当局发生戏剧性的对峙 有时候对峙会变得暴力 67 自从金开始参与民权运动 他就备受许多团体的批评 其中包括更加激进的黑人 例如伊斯兰国度成员马尔科姆 X 68 分离主义者斯托克利 卡迈克尔 英语 Stokely Carmichael 不赞成金寻求种族一体化的做法 他认为那样做是对美国黑人文化的一种侮辱 69 澳姆雷 耶斯特拉 Omali Yeshitela 则敦促非洲人铭记残暴的欧洲殖民者的罪行 以及权力是如何在一体化进程中被欧洲人用暴力和武力夺去的 70 奥尔巴尼运动 编辑 主条目 奥尔巴尼运动 英语 Albany Movement 奥尔巴尼运动是于1961年11月在佐治亚州奥尔巴尼组织的废止种族歧视运动 当年12月金和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卷入了这次运动 奥尔巴尼运动发动了数千公民组成了一个广泛的非暴力阵线 攻击奥尔巴尼市种族隔离的方方面面 吸引了全国的关注 1961年12月15日 金首次访问奥尔巴尼 他 原计划在奥尔巴尼呆一两天 给予指导后就回家 71 但是第二天政府对和平示威者进行大搜捕 金也被捕入狱并拒绝保释出狱除非市政府做出让步 后来 政府与示威者达成了协议 据金讲 那个协议是耻辱的 在他离开奥尔巴尼后 政府违背了协议 71 1962年7月 金返回奥尔巴尼 被判处入狱45天或者178美元罚金 金选择了入狱服刑 入狱后第三天 警察局长劳里 普利切特 英语 Laurie Pritchett 秘密安排支付了罚金并释放了金 在静坐抗议运动中 我见过把人从午餐柜台的凳子上踢开 在教堂里把跪着抗议的人轰走 在自由乘车运动中把人关进监狱 但把人赶出监狱 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 72 马丁 路德 金中心 King Center 后来承认是杰出的福音传教士葛培理帮金摆脱了这次牢狱之灾 73 葛培理在自传中说在金接受了出席1957年纽约麦迪逊广场报道会的邀请之后 他与金结下了亲密的友谊 74 近一年的激烈运动并未取得明显的成效 民权运动开始恶化 于是金要求示威活动全面停止并实施 苦修日 英语 Day of Penance 来促进非暴力抵抗和维护道德高地 黑人的内部分歧和地方政府精明低调的反应是运动失败的原因 75 尽管奥尔巴尼运动给马丁 路德 金博士上了战术上的重要一课 76 国家媒体依然极力指责金对运动失败负有很大责任 以及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战果寥寥导致了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与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的间隙日益增大 奥尔巴尼运动之后 金开始为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选择參與自己能够控制局面的抵抗活动 而不是參與那些已存在的活動 77 伯明翰运动 编辑 主条目 伯明翰运动 英语 Birmingham campaign nbsp 在伯明翰運動後被拘捕的金1963年4月 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发起了一场抵制种族隔离和经济不公正的抗议运动 这次运动虽然是非暴力的 但却部分使用了由怀亚特 沃克 英语 Wyatt Tee Walker 牧师发明的 故意对抗战术 伯明翰的黑人们与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一起组织在公共场所遊行和静坐示威 公然对抗他们认为不公平的法律 在伯明翰的这次运动中 金起初打算引起黑人大规模被逮捕 然后 制造一种非常危急的情形迫使政府打开协商之门 78 但是运动初期的志愿者们并没有成功地导致城市瘫痪 也没有将媒体的注意力转移到警察的行动上 金对当时的局势忧心忡忡 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的战略家詹姆斯 拜威尔 英语 J Bevel 开始号召儿童和年轻人加入运动大军以扭转运动进程 79 新闻周刊 将这一策略成为 儿童十字军 80 81 抗议期间 伯明翰警察局长尤金 康纳 英语 Eugene Bull Connor 指示警察使用高压水枪和警犬来镇压抗议群众 其中也包括儿童 警察的暴行通过电视画面在全国电视台播出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震惊了白人 同时也使黑人更加团结 82 尽管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公开强调非暴力抗议 但是依然有一些义愤填膺的示威者 不少示威者袭击警察 而警察予以暴力回击 金和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也因为将孩子们置于险境而饱受非议 但这次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康纳丢了工作 吉姆 克劳 标志被拆除 公共场所对黑人更开放 这次运动后金声名鹊起 80 运动初期金被捕入狱 这是他一生29次入狱中的第13次 83 在牢房中 金写出了著名的 伯明翰狱中书信 这封信是对要求他停止游行示威的白人牧师的回应 在这封信中 金号召抗议群众继续斗争 寻求法律途径来变革社会 金指出种族主义的危机迫在眉睫 而现行制度根深蒂固 我们亲历的苦难告诉我们 压迫者永远不会自愿给予被压迫者以自由 自由是需要被压迫者去争取的 84 金还说波士顿倾茶事件就代表了一个大规模的抵抗殖民主义的行为 是 不合法 的公民不服从行为 金也指出 從不同觀點出發 希特勒在德国所做的一切都是 合法 的 84 金还表示他对温和派白人以及不敢对抗不公正制度的牧师感到失望 非常遗憾 在黑人迈向自由的道路上 他们的绊脚石不是白人公民议会或是三K党 而是白人的温和派 他们奉行的是所谓的 秩序 而非公正 他们选择要没有紧张气氛的消极的太平 而不要公正的积极的太平 他们总是说 我理解你们所追求的目标 但我们不同意你们采用直接行动的方式 他们主观地认为自己可以为他人的自由设定一个时间表 他们生活在虚幻的时间概念里 还不停地要求黑人再等待一个 更加方便的季節 84 佛罗里达州圣奥古斯丁 编辑 主条目 圣奥古斯丁运动 英语 St Augustine movement 1964年3月 金和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应民权领袖罗伯特 海灵 Robert Hayling 之邀加入到佛罗里达州圣奥古斯丁市的当时富有争议的运动中去 海灵的组织曾附属于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 但是因为该组织在非暴力抗议活动中支持武装自卫 而被迫脱离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倡导和平的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接纳了他们 85 在金和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的努力下 北方民权活动家来到圣奥古斯丁 包括一个拉比代表团和马萨諸塞州州長母親 72歲高齡的皮博迪夫人 後來他們都被捕 86 87 1964年6月 抗議人群在夜間遊行示威 經常遭到三K黨的正面對抗 誘發引起全國媒體關注的暴力現象 數百遊行示威者被捕入獄 1964年 民權法案 在最高法院獲得通過 88 阿拉巴馬州塞爾瑪 编辑 nbsp 1965年3月7日 血腥星期天 89 90 阿拉巴馬州的警員攻擊民權運動的示威者主条目 由塞爾瑪向蒙哥馬利進軍 英语 Selma to Montgomery marches 1963年 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在阿拉巴馬州的塞爾瑪採取了一系列大膽的措施來爭取投票註冊權 1964年12月金和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加入了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的運動 91 一個當地的法官頒布了一項法令禁止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 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和達拉斯縣投票團的3人及以上集會和禁止41名被點名的民權領袖集會 這項法令的頒布致使民權運動一時陷入停滯 直到1965年1月2日 金在布朗教堂 英语 Brown Chapel A M E Church Selma Alabama 發表演講違抗該法令 92 紐約城 编辑 1964年2月6日 金在新學院發表了一系列名為 美國的種族危機 的演講 之前從未發現任何關於這次演講的錄音 但是在2013年8月 新學院發現了一盤15分鐘的錄音 記錄了金在演講之後的聽眾提問環節 在金的回答中 金提到了他和印度開國總理賈瓦哈拉爾 尼赫魯近期的一次談話 他對比了萬千美國黑人和印度難民的悲慘處境 93 向華盛頓進軍 编辑主条目 向华盛顿进军和我有一個夢 nbsp 1963年8月28日 向華盛頓進軍 nbsp 馬丁 路德 金在華盛頓特區發表演講 我有一個夢 1963年8月28日 逾25萬民眾聚集在首都華盛頓市中心國家廣場上 號召 為了工作與自由 向華盛頓進軍 這場大遊行的口號是 為了工作與自由 遊行由許多民權 勞工以及宗教團體共同組織 這些團體各有不同的目標及訴求 其中又以 六大 團體最為積極 包括以詹姆斯 法默 英语 James Farmer 為首的 種族平等大會 以馬丁 路德 金為首的 南方基督教領袖聯合會 以約翰 劉易斯為首的 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 以菲利普 倫道夫 英语 Philip Randolph 為首的 火車搬運工兄弟 英语 BSCP 以羅伊 威爾金斯 英语 R Wilkins 為首的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 以惠特尼 楊 英语 Whitney Y 為首的 全國城市聯盟 英语 NUL 94 這次遊行的最主要運籌和戰略組織者是金的同事貝雅 拉斯丁 英语 Bayard Rustin 95 對於金來說 貝雅 拉斯丁的角色引發了爭議 因為貝雅 拉斯丁是贊同肯尼迪總統關於改變遊行重心提議的關鍵人物之一 96 97 肯尼迪總統擔心這次遊行會對推動民權立法進程產生不利影響 於是他最初全盤否定了這次遊行 但是 組織者們堅定地要將遊行進行到底 98 隨著遊行的推進 肯尼迪政府決定支持遊行以確保成功 起初肯尼迪擔心遊行人數達不到10萬 於是他邀請了更多教會領袖進行援助 還督促美國聯合汽車工會 UAW 發動工人參加遊行示威 99 華盛頓大遊行最初設想是引起人們對美國南方黑人所處的絕望境地的關注 以及讓國家首都的當權者們直面遊行組織者的擔憂和不滿 組織者原本計畫譴責聯邦政府未能捍衛公民權力 保障民權工作者和黑人的人身安全 但是 組織者懾於總統的壓力和影響 最終遊行並沒有像最初計畫的那樣尖銳 100 結果一些民權活動家認為這次遊行是一次錯誤的 美化的種族和諧盛會 馬爾科姆 X將戲稱這次遊行為 華盛頓鬧劇 並禁止伊斯蘭民族組織成員參加 100 101 然而這次遊行確實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 終止公立學校裡的種族隔離 有意義的民權立法 包括禁止就業種族歧視的法律 保護民權工作者免受警察暴力 工人最低工資標準2美元 華盛頓特區自治 然後由國會委員會管轄 102 103 104 儘管局勢緊張 但華盛頓大遊行稱得上一次徹底的勝利 105 超過25萬來自不同種族的民眾浩浩蕩蕩聚集在林肯紀念堂 一直延伸至國家廣場和倒影池周圍 當時 這是華盛頓特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集會 105 金在這次集會上發表了後來舉世聞名的演講 我有一个梦想 很可能是受到在其身後呼喊 告訴他們夢想是什麼 的瑪哈莉雅 傑克遜 英语 Mahalia Jackson 的鼓舞 金脫離了預先準備好的講稿 講出了最著名的一段章節 106 107 朋友們 今天我要對你們說 儘管眼下困難重重 但我依然懷有一個夢 這個夢深深植根於美國夢之中 我夢想有一天 這個國家將會奮起 實現其立國信條的真諦 我們認為這些真理不言而喻 人人生而平等 我夢想有一天 在佐治亞州的紅色山崗上 昔日奴隸的兒子能夠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同席而坐 親如手足 我夢想有一天 甚至連密西西比州 一個非正義和壓迫的熱浪逼人的荒漠之州 也會改造成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 我的四個孩子將生活在一個不以皮膚的顏色 而是以品格的優劣作為評判標準的國家裡 今天 我仍有這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 亞拉巴馬州會有所改變 儘管該州州長現在仍滔滔不絕地說什麼要對聯邦法令提出異議和拒絕執行 在那裡 黑人兒童能夠和白人兒童兄弟姐妹般地攜手並行 今天 我仍有這個夢想 108 我有一個夢 被公認為美國演講史上最優秀的演講之一 109 華盛頓大遊行 特別是金的演講使民權運動成為美國改革家的首要議題 也推動了1964年通過 民權法案 110 111 1984年 我有一個夢 的原版打印稿被發現在愛荷華大學的首位非裔美國人籃球教練喬治 雷弗林 英语 G Raveling 手中 這篇打印稿上還有金博士手寫的註釋 1963年 當時26歲的雷弗林站在緊挨著演講台的地方 金剛一講完 雷弗林就沖上前去請求金把演講稿贈予自己 於是雷弗林拿到了這篇講稿 112 塞爾瑪投票權運動和 血腥星期天 1965年 编辑主条目 由塞爾瑪向蒙哥馬利進軍 英语 00lma to Montgomery marches nbsp 從塞爾瑪向蒙哥馬利遊行 1965年阿拉巴馬州為了響應詹姆斯 拜威爾的塞爾瑪 蒙哥馬利大遊行的號召 金 拜威爾和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其他成員以及部分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成員試圖組織一場到州政府的遊行示威活動 計畫安排在1965年3月7日的第一次遊行由於暴徒和警察向示威者施加暴力而失敗 這被稱為 血腥星期天 的一天是民權運動得到公眾支持的主要轉折點 正是在這一天人們才清楚地看到金的非暴力抵抗策略具有的巨大潛力 然而 金並未參加當天的遊行 113 3月5日金會見了林登 B 約翰遜政府官員 請求司法部長頒布禁令 將不對塞爾瑪的三千多名黑人提起公訴 金當時由於身負教會的職責而沒有參加星期天的遊行示威 但是後來他寫道 如果當時我想到軍隊會使出如此殘暴的手段鎮壓遊行 我當然會毫不猶豫地把教會的事放在一邊去帶領遊行 114 警察對示威者施暴的畫面被廣泛地傳播 引起了全國公憤 115 接下來 金試圖3月9日組織一場遊行 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請求聯邦法院確保行動不受非法干預 聯邦法院非但沒有同意他們的請求 還下令禁止此次行動 儘管如此 金堅持領導3月9日埃德蒙佩特斯大橋 英语 Edmund Pettus Bridge 的遊行示威 並在把示威者帶回之前舉行了一個簡短的祈禱會 還要求示威者分散開來以避免違背法院命令 這場二次遊行示威出人意料的結尾讓很多參加遊行的當地人感到吃驚和憤怒 116 直到1965年3月25日 這次塞爾瑪 蒙哥馬利遊行才勝利完成 117 118 當遊行示威的群眾踏上州政府的土地後 金在遊行結束時發表了名為 還要多久 快了 How Long Not Long 的演說 金說美國黑人的平等權力不再遙遠 因為道德光芒萬丈 而正義更加耀眼輝煌 a 119 120 芝加哥公平住宅運動 1966年 编辑主条目 芝加哥自由運動 英语 Chicago Freedom Movement nbsp 在林登總統簽署1964年民權法案時站在其身後的金1966年 南方的遊行示威活動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金 拜威爾和其他民權組織成員打算將運動擴大到北方 並將芝加哥定為第一個目的地 均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的金和拉爾夫 艾伯納西移居到芝加哥西區北朗德爾 N Lawndale 貧民窟哈姆林大街1550號 1550 S Hamlin Ave 的一幢建築中 121 親身體驗窮人的生活來顯示他們對窮人的支持和同情 122 nbsp 金與林登 約翰遜 1966年來到芝加哥的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與由阿爾伯特 拉比 Albert Raby 召集成立的受 芝加哥自由運動 扶持的當地民權組織聯合體 Coordinating Council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芝加哥社區組織協調委員會 展開合作 123 那年春天 一些白人夫婦和黑人夫婦測試了房產官員明目張膽的種族傾向 歧視性地區別對待收入 背景 孩子數量和其他特徵完全一致的幾對夫婦的住房需求 124 此外他們還策劃並舉行了多次較大規模的遊行示威在 博根 貝爾蒙特克拉金 傑斐遜公園 長青公園 芝加哥西南部郊區 蓋奇公園 馬凱特公園等地 123 125 126 艾伯納西后來寫到 抗議運動在芝加哥遭到比南部更激烈的抵制 有人朝遊行民眾投擲瓶子 大聲吼叫 特別是1966年8月5日的馬凱特公園游行遭到了嚴重的抵制 暴亂似乎一觸即發 127 128 金的非暴力信仰阻止了他籌劃一起暴力事件 於是金與市長理查德 J 戴利 Richard J Daley 談判 取消一次遊行以避免可能出現的暴動 129 金在一次遊行中被磚塊擊中 但他依然不顧個人安危繼續領導遊行 130 當金和他的盟友回到南方時 曾經參加過南方民權運動的神學院學生傑西 傑克遜依然留在芝加哥管理他們的組織 131 傑克遜繼續鬥爭爭取民權 針對連鎖商店不公平對待黑人的現象組織了 面包籃子行動 Operation Breadbasket 132 反對越戰 编辑参见 反對美國參與越南戰爭 英语 Opposition to the U S involvement in the Vietnam War 外部音频链接 nbsp 馬丁 路德 金的 為何我反對越南戰爭 Why I Am Opposed to the War in Vietnam 演講金一直都反對美國捲入越南戰爭 但是一開始為了避免因為批判約翰遜總統的政策而干擾民權運動成果 金在公共場合迴避越戰問題 133 但是 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反對越南戰爭 在助手詹姆斯 拜威爾的敦促下 133 金最終公開表明了自己的反戰立場 133 1967年4月4日 整整一年以後 金被刺殺身亡 金現身紐約河畔教堂公開發表名為 越南背后 打破沉默的时刻 英语 Beyond Vietnam A Time to Break Silence Beyond Vietnam A Time to Break Silence 的反戰演說 134 金強烈譴責美國攻打越南 認為美國此舉是 為了佔領越南作為美國殖民地 135 並把美國政府稱為 當今世界最大的暴力供應商 136 金還將越戰與經濟不公平聯繫起來 指出美國需要嚴峻的道德變革 價值觀的真正革命將使我們緊張不安地看到貧富之間的巨大差距 帶著正義的怒火 越過海洋 我們看到西方資本家在亞洲 非洲 南美洲大筆投資賺取高額利潤卻絲毫不關心那些國家的社會福祉 要大聲說 這不公平 137 用於越南戰爭的資金和資源原本可以用來實現本國更好的社會福利 這也是金反對越戰的一個原因 美國國會把越來越多的錢花在軍事上 與此同時 花在消除貧困項目上的錢越來越少 金將國會此舉總結為 一個國家年復一年加大軍事防禦投資 而不是加大社會提升項目投資 這個國家的靈魂就逐漸凋亡 137 金說越南北部在 數以萬計的美國軍人抵達之前並沒有輸送大量物資和男人 138 並指控美國殺死了一百萬越南人 其中 大部分是孩子 139 金也批判了美國阻撓越南北部進行土地改革的做法 140 金的反戰立場讓他喪失了包括約翰遜總統 協會領袖和權威出版商在內的許多白人盟友的重要支持 141 媒體開始反對我 金抱怨媒體的雙重標準 142 為他在美國的非暴力抵抗鼓掌 而譴責他聲援 弱小的棕色皮膚的越南兒童 143 生活 雜誌把金的這次演講稱作 來自河內電台的蠱惑人心的誹謗 137 華盛頓郵報 則聲明金 對他自己的事業 國家和人民的用處正逐漸消亡 143 144 nbsp 金在明尼蘇達大學反越戰遊行上演講 聖保羅 1967年4月27日這篇名為 越南背後 的演講反映了金後期的政治主張的演變 這與他所屬的高地研究與教育中心 Highlande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 的教學是並行不悖的 145 146 金開始談及美國政治經濟生活亟待根本變革 也更加頻繁地表達自己的反戰立場以及渴望看到資源重新分配以改變種族和經濟不公平 147 在公共場合 金小心翼翼地措辭以防敵人把他和共產主義聯繫起來 但是私底下 金經常說到他支持民主社會主義 148 1952年金寫給妻子科麗塔的一封信中 金說 我想你已經知道了我的經濟理論更傾向社會主義 而非資本主義 148 在一次演講時 金說 資本主義的一些東西是錯誤的 一定有一種更好的分配方式 或許美國應該轉向民主社會主義 149 在莫爾豪斯學院時 金就閱讀了馬克思的著作 雖然金排斥 傳統的資本主義 他也不認同共產主義 因為共產主義的 歷史唯物主義解釋 否認宗教 以及其 倫理相對主義 和 政治極權主義 150 在演講中 金也聲明 真正的同情不只是把一枚硬幣扔給乞丐 而是要看到一種產生乞丐的制度需要重建 151 金引用一名美國官員的話說從越南到拉美 美國正 站在世界革命的反面 151 金在譴責美國與 拉美的土財主 結盟時 還說美國應該支持第三世界 光膀赤腳的平民 而不是鎮壓他們的革命 151 1967年4月15日 詹姆斯 拜威爾發起了 終止越戰春天動員大會 Spring Mobilization Committee to End the War 反戰遊行 遊行從紐約中央公園到聯合國總部 金也參加了這次遊行並發表講話 金還在聯合國提出了民權問題 並起草議案 我並沒有要求民權運動與反戰和平運動機械地融合起來 許多人已經看到公平的道德必要性 而沒有看到世界兄弟情誼的道德必要性 我希望民權運動的熱情一點一滴地注入到和平運動中去 讓它愈加強大 並且我認為每個人既擔負民權運動的責任也擔負和平運動的責任 但是對於那些目前只承擔一種責任的人來說 我希望他們最終能夠看清這兩者的共同的道德根基 152 洞察到將民權活動家與反戰活動家統一起來的契機 153 拜威爾力勸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反戰運動中 153 雖然金越來越多地公開反戰 但是他不喜歡從反戰運動中衍生出的嬉皮士文化 154 在1967年的梅西講座中 金說 嬉皮士的重要性並不在於他們的非常規行為 而在於成千上萬年輕人開始逃避現實表達他們對社會的深刻不信任 154 1968年1月13日 在約翰遜總統發表國情咨文後 金呼籲一場華盛頓大遊行以抵制 歷史上最殘酷和毫無意義的戰爭 155 156 在這政治風雲變幻的一年 我們務必讓兩黨的國會議員和美國總統明白 我們將不再容忍 我們將不再為那些仍將屠殺越南人和美國人當作促進東南亞自由自主的最佳途徑的人投票 155 156 窮人運動 1968年 编辑主条目 窮人運動 英语 Poor People s Campaign nbsp 在窮人運動期間於華盛頓特區建立的棚戶區 以抗議窮人的經濟狀況1968年金和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為解決經濟不公平問題組織了 窮人運動 金走遍全國將各族裔窮人集結起來參加華盛頓遊行在國會大廈舉行非暴力抗議活動直到國會為美國窮人建立 經濟權利法案 157 158 在窮人運動之前 金在自己最後一本書 我們前往何方 混亂還是和諧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Chaos or Community 中陳述瞭解決社會問題和貧困問題的觀點 特別支持基本保障收入的做法 159 160 161 窮人運動以華盛頓特區遊行告終 要求美國政府對最貧困的社區提供經濟援助 金和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號召政府投資重建美國城市 國會 慷慨地支出軍費 而 吝嗇地撥發扶貧資金 這就是國會 對窮人有敵意 158 金的設想是要求一個更徹底的革命而不僅僅是改革 他引用 種族主義 貧困 軍國主義和物質主義 的系統性缺陷 認為 真正的問題是社會重建本身 162 即使是在民權運動內部 窮人運動也是富有爭議的 拉斯丁辭去華盛頓遊行中的職務 他認為窮人運動的目標太過寬泛而且不切實際 這些運動將加劇對窮人和黑人的鎮壓 163 在金遇刺後 编辑 在1968年4月4日金被刺殺之後 在華盛頓特區建立貧民區的計畫很快展開 隨著金的離世 人們對該計畫的批判聲減弱了 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捐助用以執行該計畫 1968年5月2日 在金被刺殺的地點 孟菲斯洛林汽車旅館 運動正式爆發了 164 數千名示威者抵達華盛頓國家廣場 露營紮寨建起了為期6周的 復活城 Resurrection City 165 遇刺與後事 编辑主条目 馬丁 路德 金恩遇刺案 nbsp 位於田納西州孟菲斯的暗殺現場 英语 National Civil Rights Museum 田納西州孟菲斯的黑人環衛工從1968年3月12日開始罷工要求獲得更高的工資和更好的待遇 3月29日 金來到孟菲斯市支持由美國州縣和市政工人聯合會 AFSCME 的當地1733名成員代表的黑人環衛工 在一次事件中 由於天氣原因黑种人修路工在得到兩小時的工資後被送回家中 而白人修路工得到了全天的工資 166 167 168 4月3日 金在世界基督上帝教會總部 孟菲斯查爾斯梅森主教教堂發表最後一次演講 我已抵達峰頂 由於受到炸彈襲擊威脅 金搭乘飛往孟菲斯的航班被延誤 169 在生命中最後一次演講的結尾 金提到了炸彈襲擊威脅 到達孟菲斯後 有人說起威脅事件 外面有可能發生的危險以及有些白人可能會對我圖謀不軌 好吧 我不知道現在會發生什麼 前方的路並不平坦 但這對我來說不算什麼 因為我已抵達峰頂 和其他人一樣 我也希望活得長久 長壽值得嚮往 但是 我現在關心的不是這件事 我只想履行上帝的旨意 上帝曾讓我走向峰頂 在那裡我放眼望去 我看到上帝的應許之地 也許我無法和你們一起到達那裡 但是今晚我想讓你們知道 我們作為一個民族一定會抵達那應許之地 今晚 我很高興 不再為任何事情憂慮 不懼怕任何人 我看到上帝降臨的榮耀 170 馬丁 路德 金當時居住孟菲斯洛林汽車旅館 Lorraine Motel 306號房 老闆是沃爾特 貝利 Walter Bailey 馬丁 路德 金的密友拉爾夫 艾伯內西牧師是他的室友 他告訴調查暗殺事件的眾議院特別委員會 馬丁 路德 金和他的隨行人員住在306號房 洛林汽車旅館通常稱該房間為 金 艾伯內西套房 171 據當時在場的傑西 傑克遜稱 暗殺前一刻金正站在陽台上跟音樂家本 布蘭奇 Ben Branch 交談 布蘭奇原定那晚在金出席的集會上演奏 金的最後一句話是 本 請務必在今晚的集會上演奏 親愛主 牽我手 一定要淋漓盡致 172 1968年4月4日星期四18 01 馬丁 路德 金站在旅館的二樓陽台上被子彈打中 子彈從右臉頰進入 打破了他的下巴 然後穿過脊椎 停在金的肩部 173 174 艾伯內西從汽車旅館的房間內聽到槍聲後 跑出來發現馬丁 路德 金倒在陽台的地板上 175 傑克遜聲稱在槍擊後他曾撫摸著金的頭 但是這一說法被金的其他同事否認了 後來傑克遜只說他曾 伸手援助 金 176 金被送往聖 約瑟夫醫院 醫生馬上進行緊急胸腔手術 但是金並沒有恢復知覺 19 05醫生宣佈死亡 177 根據傳記作家泰勒 布蘭奇 Tyler Branch 所說 金的驗屍報告指出 只有39歲的金 有一顆60多歲的心臟 布蘭奇將這歸因於13年民權鬥爭帶給金的巨大壓力 178 後事 编辑 更多信息 聖週起義 英语 King assassination riots nbsp 金的好友瑪哈莉雅 傑克遜 英语 Mahalia Jackson 在其葬禮上獻唱這次暗殺事件導致了全國範圍內的種族騷亂 在華盛頓特區 芝加哥 巴爾地摩 路易斯維爾 堪薩斯城和許多其他城市都發生了種族騷亂 179 180 總統候選人羅伯特 肯尼迪在前往印第安納波利斯參加一次競選集會時得知金的死訊 羅伯特 肯尼迪為參加集會的支持者們做了一個簡短的演說 告知他們金的死訊 並鼓勵他們繼續為金的非暴力抵抗理想奮鬥 181 小詹姆斯 法默 James Farmer Jr 和其他民權領袖也呼籲繼續進行非暴力行動 而激進的斯托克利 卡邁克爾提倡更加強有力的回擊 182 孟菲斯市很快按照有利於環衛工人的條件平息了罷工 183 美國總統林登 約翰遜宣佈4月7日為全國哀悼日 紀念民權運動領袖馬丁 路德 金 184 由於擔心約翰遜總統出席葬禮可能會引發抗議甚至暴亂 副總統休伯特 漢弗萊代表總統林登 約翰參加了當天的葬禮 185 依照金的遺孀科麗塔 斯科特的要求 葬禮上播放了金生前最後一次布道的錄音 186 那是1968年2月4日金在埃比尼澤浸信會做的 樂隊指揮家 Drum Major 布道 在那次布道時 金要求在自己的葬禮上不要提及他曾獲得的獎勵和榮譽 只說他曾試圖 給飢餓者食物 給躶體者衣服 在越戰問題上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以及 關愛人類並為之服務 187 金的好友馬哈麗亞 傑克遜在葬禮上演唱了金最喜歡的詩歌 親愛主 牽我手 188 馬丁 路德 金去世兩個月後 嫌疑犯詹姆斯 厄爾 雷在倫敦希思羅機場被捕 當時他試圖離開英國 前往白人統治的羅德西亞 189 當時他持有假的加拿大護照 化名為雷蒙 喬治 斯尼德 Ramon George Sneyd 雷很快被引渡到田納西州 被控謀殺馬丁 路德 金 他在1969年3月10日承認殺害馬丁 路德 金 但三天後 他否認了自己的供述 190 雷接受律師珀西 福爾曼的意見 承認犯罪 避免被判處死刑的可能性 雷最後被判處有期徒刑99年 190 191 後來詹姆斯 厄爾 雷聲稱實行此次暗殺的是他曾在魁北克蒙特利爾認識的一個別名為拉烏爾 Raoul 的男人 並說暗殺是一場陰謀 192 193 雷耗盡餘生試圖撤回認罪協議爭取再審 但都失敗了 191 陰謀指控 编辑 雷的律師堅稱雷是一個替罪羊 就像陰謀論者認為李 哈維 奧斯瓦爾德是甘迺迪遇刺案中的替罪羊 194 該言論的支持者認為雷是在受到巨大壓力和死刑威脅的情況下認罪的 191 195 他們承認雷是小偷和竊賊 但是他從來沒有使用武器暴力犯罪的記錄 193 但是多個美國城市的監獄記錄顯示他多次被指控武裝搶劫而被關押 196 2008年詹姆斯 厄爾 雷的弟弟傑瑞 雷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採訪時說詹姆斯反應敏捷 有幾次武裝搶劫後成功逃脫 傑瑞 雷還曾在一次搶劫中幫助過他的哥哥 我沒見過比他更大膽的人 傑瑞如是說 他直接走進去 拿槍指著別人 就像一件普通的日常小事 196 那些懷疑此次暗殺是一場陰謀的人們指出雖然兩次連續的彈道測試都證明凶器與雷的雷明頓步槍類似 但是這些測試並不能表明子彈確實出自雷的步槍 191 197 金被刺殺時的目擊者說子彈並不是來自那個公寓 而是來自另外一個位置 公寓附近茂密的灌木叢後面 暗殺之後灌木叢就被砍掉了 198 但是 被證明發出槍聲的那間浴室裡很多物品上發現有雷的指紋 一支步槍 一副雙筒望遠鏡 衣物 報紙 196 含有雷的指紋的那把步槍也被證明在暗殺時至少有一顆子彈從槍筒中發射出來 196 nbsp 位於佐治亞州亞特蘭大馬丁 路德金國家紀念館的金夫婦墓1997年 馬丁 路德 金的兒子德克斯特 金與雷見面 並公開支持詹姆斯 厄爾 雷爭取再審 199 兩年以後 法院判決勞埃德 喬爾斯和 其他不明同夥 對金的遺孀科麗塔 斯科特 金及金的其他家屬進行非正常死亡賠償 喬爾斯聲稱有人給他10萬美元讓他策劃謀殺金 由6名白人和6名黑人組成的陪審團發現了對金家人有利的證據 他們發現喬爾斯參與了謀殺案而且和政府機構有關 200 201 威廉姆 F 佩珀代表金家人出席了審判 202 2000年 美國司法部完成了對喬爾斯言論的調查 但是並未發現證據支持對他的指控 調查報告建議不再進行進一步調查除非發現新的更可信的事實 203 喬爾斯的妹妹承認喬爾斯編造了暗殺故事 這樣他就可以賺30萬美元 而喬爾斯的妹妹為了得到錢來繳納她的所得稅反過來再證實這個故事 204 205 2002年 紐約時報 報導一名名叫羅納德 丹頓 威爾遜的牧師稱自己的父親亨利 克萊 威爾遜 並非詹姆斯 厄爾 雷 暗殺了金 羅納德 丹頓 威爾遜說 我父親並不是出於種族主義殺了金 而是因為他認為金與共產主義有關 所以想把他幹掉 威爾遜沒有拿出任何證據證實他的說法 206 馬丁 路德 金研究者大衛 蓋洛和傑拉爾德 波斯納不贊同廉姆 F 佩珀的政府殺死了金這一說法 207 2003年 廉姆 F 佩珀出版了一本書 書中描述了案件的長期調查和審判 還有他曾作為詹姆斯 厄爾 雷的律師出席審判的事情 以及案件的證據和他對其他說法的批評 208 金的朋友和同事詹姆斯 拜威爾也不認同雷單獨刺殺的說法 一個不名一文的白人男孩絕不可能刺殺一個舉足輕重的黑人領袖 208 2004年 傑西 傑克遜說 事實上有人破壞遊行 我們發現我們組織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拿著政府的工資 所以破壞者裡應外合 再加上媒體的攻擊 我永遠都不相信詹姆斯 厄爾 雷有動機 有足夠的錢和機動性來獨自實施暗殺 我們的政府一定參與提供詹姆斯 厄爾 雷的行兇地點和退路 209 聯邦調查局和金的個人生活 编辑聯邦調查局的監視和竊聽 编辑 聯邦調查局局長約翰 埃德加 胡佛為了削弱金作為民權領袖的勢力 親自下令監視金 141 210 根據丘奇委員會的說法 美國國會1975年的一項調查表明 從1963年12月直到1968年金被刺身亡 聯邦調查局一直密切打擊馬丁 路德 金以使他的民權領袖身份形同虛設 211 1963年秋 司法部長羅伯特 F 肯尼迪授權聯邦調查局繼續監聽馬丁 路德 金 212 並告知了總統約翰 F 肯尼迪 兩位肯尼迪先生都曾試圖勸說金與捲入美國共產黨的紐約律師斯坦利 利維森絕交 但都失敗了 213 214 儘管羅伯特 F 肯尼迪只是書面批準有限地監聽金的電話 試行一個月左右 215 但是胡佛擴大了權限 於是他的手下 肆無忌憚 地從金生活的方方面面蒐集任何有價值的證據 216 聯邦調查局在利維森和金的家中 以及金下榻的酒店房間都安裝了竊聽器 213 217 1967年胡佛將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列為黑人民族主義仇恨團體 並下令 運用反情報技術 不放過任何一個利用這些團體高階組織上或個人間衝突的機會 來瓦解目標團體 或者使他們名聲掃地 210 218 美國安全局監聽金的通信 编辑 在一次代號為 尖塔 Minaret 的秘密行動中 國家安全局監聽了一些美國領袖 包括譴責美國發動越南戰爭的馬丁 路德 金 219 國家安全局自身檢討認為 尖塔 行動 是骯髒的 如果不是非法的 219 通姦 编辑 nbsp 馬丁 路德 金和馬爾科姆 X 1964年3月26日聯邦調查局斷定受共產主義思想滲透的金是危險人物 於是聯邦調查局轉而試圖通過揭露金的私生活來敗壞金的名聲 一些公之於眾的聯邦調查局監視資料表明聯邦調查局想要證明金多次出軌 217 林登 約翰遜總統也曾說金是一個 虛偽的布道者 220 拉爾夫 艾伯納西在他1989年出版的自傳 隔離之牆轟然倒塌 And the Walls Came Tumbling Down 中寫道 女人是金的弱點 儘管他們都 理解並信仰聖經禁止婚外性行為 但是金當時確實很艱難 無法抵抗誘惑 221 在後來的採訪中 艾伯納西表示他只是用了 風流 一詞 並沒有明確地說金有婚外性行為 而且金和其他女人來往是情感上的 而不是性的 222 艾伯納西批評媒體炒作他關於金婚外情的說法 222 比如說媒體說他在書中承認金在被刺殺前一晚還發生了一夜情 222 而艾伯納西書中的原意是第二天早晨醒來時他看到金和一個女人一起從房間裡出來 還說 他可能和那個女人討論和辯論事情 想勸她加入運動 我並不知實情 222 大衛 蓋洛在1986年出版的 耶穌受難記 Bearing the Cross 中提到了金的很多次婚外情 其中一件是與金幾乎每天見到的一個女人發生的 據蓋洛說 他們的關係 漸漸發展成了金生活的情感核心 但是金在旅行中還偶爾和別的女人發生關係 蓋洛還說金把婚外情當成 減少焦慮的一種方式 蓋洛聲稱 金的濫交讓他自己 很痛苦 有時候極其內疚 223 金的妻子科麗塔看似對金的婚外情安之若素 曾說 他和其他女人的婚外情 在我們兩人高層次的世界裡 不值一提 224 耶穌受難記 Bearing the Cross 發行後不久 民權作家豪威爾 萊恩斯給予了此書積極的評價 但是對於蓋洛所說的金的性生活 他認為是 聳人聽聞的 並指出蓋洛只是 堆砌而不是分析事實 225 nbsp 所謂的 自殺信函 226 由聯邦調查局匿名寄出聯邦調查局將有關婚外情的報告發給行政部門 支持金的記者 金的潛在的合作夥伴 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的資金來源以及金的家人 227 聯邦調查局還向金 發出了匿名信迫使金停止民權運動否則就把婚外情揭露出來 228 就在領取諾貝爾和平獎之前 金還收到了一封匿名威脅信 下面是這封信的一部分 美國公眾以及幫助新教徒 天主教徒和猶太教徒的教會組織將知道你是個什麼人 一頭邪惡的野獸 那些支持你的人也會知道 金 你完蛋了 現在你只能做一件事 你知道是什麼 你只有34天來做這件事 這一確切是天數有其特定的原因 它有一定的實際重要性 原文 你完蛋了 你只剩一條路可走了 在全國人民知道你的骯髒奸詐之前 你最好走上這條路 229 跟這封信一起送來的是 從聯邦調查局的竊聽記錄裡摘出來的一盤金的幾個婚外情人的錄音 230 金認為送來的這些東西是為了迫使他自殺 231 儘管美國國內情報部門的負責人威廉姆 沙利文當時認為它們只是為了 勸說金博士辭去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主席職務 211 然而金沒有被聯邦調查局的威脅嚇倒 217 1977年法官小約翰 劉易斯 史密斯下令把聯邦調查局監聽金的所有錄音材料和筆錄文件封存在國家檔案館 直到2027年方可解禁 232 暗殺時警察的觀察報告 编辑 在洛林汽車旅館對面 緊挨著雷所住的公寓有一個消防站 警員駐守在這個消防站監控金 233 在金被刺殺時 特工正監視著他 234 刺殺發生後 警員很快從消防站衝向汽車旅館 臥底警員馬瑞爾 麥科洛第一個對金實施了急救 235 金和聯邦調查局之間的對抗 沒有全方位緝拿凶手 警察出現在暗殺現場附近 種種跡象導致了民眾懷疑聯邦調查局參與了暗殺行動 236 遺產 编辑 nbsp 威斯敏斯特教堂上馬丁 路德 金雕像 1998年立 nbsp 2012年共和黨全國大會外抗議人士所舉的標語金最主要的遺產就是促進了美國民權進步 金被暗殺之後幾天 國會通過了1968年的 民權法案 237 該法案的第八章 俗稱公平住房法 Fair Housing Act 禁止在進行房屋供給和與房屋供給有關的交易中依據種族 宗教和原國籍 後來又添加了性別 家庭狀況和殘疾 來區別對待 這項法案被認為是金最後幾年鬥爭反抗美國住房歧視的一項貢獻 237 國際上 金的遺產包括對黑人覺醒運動和南非的民權運動產生的影響 238 239 爭取種族平等的南非領袖艾伯特 盧圖利參考了金所做的工作 並把它當作一種激勵 後來盧圖利也被授予諾貝爾獎 240 金被刺後第二天 愛荷華州賴斯維爾的小學老師簡 艾略特在她的班級開展了第一次 藍眼睛 棕眼睛 活動 簡 艾略特此舉是為了幫助學生們理解金的死亡與種族主義有關 因為生活在以白人為主的社區裡 這些學生並不理解這件事 241 金成為了美國進步史上的一個國家標誌 242 金的遺孀 科麗塔 斯科特 金沿著丈夫的足跡 繼續為社會平等和公民權利奮鬥直到2006年逝世 馬丁 路德 金去世的那一年 科麗塔在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建立了馬丁 路德 金中心 致力於保護金的遺產和倡導全球性非暴力解決衝突和寬容所做的工作 243 他們的兒子德克斯特 金擔任了該中心的主席 244 245 他們的女兒尤蘭達 金是一名激勵人心的演說家 作家和更高境界培訓公司 Higher Ground Productions 的創始人 該公司專業從事多元化培訓 她死於2007年 246 甚至金家庭的內部成員都在金對男同性戀 女同性戀 雙性戀以及變性人的宗教和政治看法上有分歧 金的遺孀科麗塔公開表示她相信金會支持同性戀權利 247 但是 金最小的孩子伯尼斯 金曾說金會反對同性戀婚姻 248 1968年2月4日 在埃比尼澤浸禮會教堂 談到他希望死後如何被人懷念時 金說 我希望有一天人們會說馬丁 路德 金為服務他人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我希望有一天人們會說馬丁 路德 金試著去愛他人 我希望有一天你們會說我在越戰問題上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我希望有一天你們會說我給飢餓者食物 給躶體者衣服 我希望有一天你們會說我慰問那些被關在監獄裡的人 我希望有一天你們會說我關愛人類並為之服務 是的 也許你們會說我是一個樂隊指揮 說我指揮的是公平之曲 和平之曲 正義之曲 所有其他膚淺的東西都不值一提 我將不會留下金錢和精緻奢侈的遺產 堅定奉獻的一生將是我唯一的遺產 182 249 馬丁 路德 金紀念日 编辑 主条目 馬丁 路德 金紀念日 從1971年開始 一些州和城市如聖路易斯 密蘇里確立了 馬丁 路德 金年度紀念日 250 1983年11月2日總統羅納德 里根在白宮玫瑰園簽署法案建立聯邦假日來紀念金 第一次放假是1986年1月20日 被稱為 馬丁 路德 金日 下一任總統喬治 赫伯特 沃克 布什1992年宣佈 馬丁 路德 金日 定在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 這一天接近金的生日 251 252 2000年1月17日 美國全部50個州第一次正式慶祝馬丁 路德 金日 253 亞利桑那州 1992年 新罕布什爾州 1999年 和猶他 2000年 是最後三個承認這一節日的州 猶他州以前以 人權日 的名義慶祝這一天 254 禮儀慶典 编辑 美國聖公會教堂在每年4月4日 金的忌日以年度齋戒日的方式紀念殉道者金 255 而美國福音路德教會在每年1月15日 金的生日以做禮拜的儀式紀念金 256 獎勵和表彰 编辑 nbsp 德克斯特大道浸信會教堂在1978年改名為金紀念教堂金一生被各學院和大學授予了至少50個名譽學位 257 1964年10月14日 由於他領導美國民眾非暴力抵抗種族不平等的卓越貢獻 金成為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258 1965年 為 推進人類自由原則所做的特殊貢獻 美國猶太人委員會授予金美國自由勛章 257 259 在領獎詞中 金如是說 自由是一件事 如果不全部擁有它 你就不自由 260 1957年 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授予金斯平加恩獎 Spingarn Medal 261 262 兩年之後 他的書 邁向自由 蒙哥馬利的故事 Stride Toward Freedom The Montgomery Story 獲得了安斯非爾德 沃爾夫圖書獎 Anisfield Wolf 1966年 為表彰 他對偏見的勇敢抵抗以及為提升社會公平和人類尊嚴而做出的終生貢獻 美國計畫生育聯合會授予金瑪格麗特 桑格獎 263 同一年 金當選為美國藝術和科學院的成員 264 1971年 金的 我為何反對越南戰爭 被追授格萊美獎最佳誦讀專輯獎 265 1977年 總統吉米 卡特追授予金總統自由勛章 嘉獎辭如下 馬丁 路德 金是他們那一代的良心 他凝視著種族隔離的高牆 看到只有愛的力量可以將其推倒 為了實現國父們對我們卑微的國民所做的承諾 他不畏艱難竭盡全力 他激昂雄辯的演說辭中滲透著他的美國夢 我們的國家因他而更加美好 更加強大 他的夢想支撐著我們 266 2004年金及其妻子被授予國會金質獎章 267 在蓋洛普20世紀最受推崇人名單中 金名列第二 268 1963年 金被評為時代年度風雲人物 2000年在 時代 雜誌發起的在線調查 世紀人物 中 金名列第六 269 在發現頻道和美國在線舉辦的 美國偉人 中 金排名第三 270 馬丁 路德 金同名場所和建築 编辑 在美國 超過730個城市有名為 馬丁 路德 金 的街道 271 1986年華盛頓州為紀念金再次命名 金縣 並在2007年把金縣的徽標改成了金的頭像 272 為紀念金 位於賓夕法尼亞州哈里斯堡的市政府中心也以金的名字命名 273 1980年 美國內政部將金少年時期亞特蘭大的家和附近的幾座建築物指定為馬丁 路德 金國家歷史遺址 1996年 國會授權Alpha Phi Alpha聯誼會 金曾是其中成員 建立一個基金會來管理基金籌措和設計位於華盛頓特區的馬丁 路德 金紀念碑 274 金是第一個非裔美國人和第四個非總統人士在國家廣場上擁有自己的紀念碑 275 2011年8月 276 由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的馬丁 路德 金紀念碑向世人開放 277 紀念碑位於華盛頓特區西南部1964獨立大道 這個大道是為了紀念1964年通過的 1964年民權法案 278 馬丁 路德 金的著作 编辑Stride Toward Freedom The Montgomery Story 1958 ISBN 978 0 06 250490 6 The Measure of a Man 1959 ISBN 978 0 8006 0877 4 Strength to Love 1963 ISBN 978 0 8006 9740 2 Why We Can t Wait 1964 ISBN 978 0 8070 0112 7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Chaos or Community 1967 ISBN 978 0 8070 0571 2 Conscience for Change 1968 ISBN 978 0 8070 0170 7 A Testament of Hope The Essential Writings and Speeche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1986 ISBN 978 0 06 250931 4 中文版 马丁路德文选 200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The Autobiography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1998 ed Clayborne Carson ISBN 978 0 446 67650 2 中文版 马丁路德自传 2009江西人民出版社 202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All Labor Has Dignity 2011 ed Michael Honey ISBN 978 0 8070 8600 1 Thou Dear God Prayers That Open Hearts and Spirits Collection of Dr King s prayers 2011 ed Dr Lewis Baldwin ISBN 978 0 8070 8603 2 MLK A Celebration in Word and Image Photographed by Bob Adelman introduced by Charles Johnson ISBN 978 0 8070 0316 9流行文化 编辑電影 编辑 Selma Lord Selma 英语 Selma Lord Selma 1999年電視電影 由Clifton Powell 英语 Clifton Powell 飾演 我們的朋友馬丁 英语 Our Friend Martin 1999年動畫電影 由金的兒子德克斯特 斯科特 金 英语 Dexter Scott King 飾演 捍衛公理 英语 Boycott 2001 film 2001年電視電影 由傑佛瑞 懷特飾演 人權鬥士 羅莎派克 英语 The Rosa Parks Story 2002年電視電影 由德克斯特 斯科特 金飾演 279 白宮第一管家 2013年電影 由尼爾森 伊力斯 英语 Nelsan Ellis 飾演 280 民權之路 貝蒂與科麗塔 英语 Betty amp Coretta 2013年電影 由Malik Yoba 英语 Malik Yoba 飾演 逐夢大道 2014年電影 由大衛 歐洛沃飾演 281 總統之路 英语 All the Way film 2016年電影 由安東尼 麥基飾演 282 美國 一部電影 2021年動畫電影 片中馬丁 路德 金恩出席林肯的葬禮 電視劇 编辑 金 英语 King miniseries 1978年迷你劇 由保罗 温菲尔德飾演 音樂 编辑 If I Can Dream 英语 If I Can Dream 1968年英語歌曲 由埃爾維斯 皮禮士利演唱 歌詞引用了 我有一个梦想 的演講詞 283 最好的時刻 2013年粵語歌曲 由香港歌手謝安琪主唱 受到金啟發 284 參考資料 编辑 Krugman Paul R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 W W Norton amp Company 2009 84 2013 10 09 ISBN 978 0 393 33313 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1 02 英语 2 0 2 1 Martin Luther King Jr name change German way com 2013 07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8 02 英语 3 0 3 1 Theoharis Athan G Poveda Tony G Powers Richard Gid Rosenfeld Susan The FBI A Comprehensive Reference Guide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9 123 ISBN 0 89774 991 X Ogletree Charles J All Deliberate Speed Reflections on the First Half Century of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W W Norton amp Co 2004 138 ISBN 0 393 05897 2 英语 Upbringing amp Studies The King Center 2012 09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9 英语 King 1992 第76頁 Katznelson Ira When Affirmative Action was White An Untold History of Racial Inequality in Twentieth Century America WW Norton amp Co 2005 5 ISBN 0 393 05213 3 英语 8 0 8 1 King s God The Unknown Faith of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Tikkun 2001 11 02 2010 02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2 15 英语 King 1998 第6頁 Ching Jacqueline The Assassination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Rosen Publishing 2002 18 ISBN 0 8239 3543 4 英语 Downing Frederick L To See the Promised Land The Faith Pilgrimage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Mercer University Press 1986 150 ISBN 0 86554 207 4 英语 Nojeim Michael J Gandhi and King The Power of Nonviolent Resistance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4 179 ISBN 0 275 96574 0 英语 Coretta Scott King The Daily Telegraph 2006 01 01 2008 09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9 英语 Warren Mervyn A King Came Preaching The Pulpit Power of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InterVarsity Press 2001 35 ISBN 0 8308 2658 0 英语 Fuller Linda K National Days National Ways Historical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Celebrations around the World Greenwood Publishing 2004 314 ISBN 0 275 97270 4 Martin Luther King Jr Justice Without Violence April 3 1957 Mlk kpp01 stanford edu 2013 07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19 The Martin Luther King J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stitute Why Jesus Called A Man A Foo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elivered at Mount Pisgah Missionary Baptist Church Chicago Illinois on 27 August 1967 The Huffington Post 2013 A Gift Of Love Martin Luther King s Sermons From Strength To Love EXCERP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arrell James J The Spirit of the Sixties Making Postwar Radicalism Routledge 1997 90 ISBN 0 415 91385 3 Kahlenberg Richard D Book Review Bayard Rustin Troubles I ve Seen Washington Monthly 1997 2008 06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7 08 Enger Mark and Paul When Martin Luther King Jr gave up his guns 2015 02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2 24 Bennett Scott H Radical Pacifism The War Resisters League and Gandhian Nonviolence in America 1915 1963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17 ISBN 0 8156 3003 4 King Jr Martin Luther Clayborne Carson et al The Paper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Volume V Threshold of a New Decade January 1959 December 1960 PD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231 2013 04 29 ISBN 0 520 24239 4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3 06 15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King 1992 第13頁 Arsenault Raymond Freedom Riders 1961 and the Struggle for Racial Jus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62 ISBN 0 19 513674 8 Frady 2002 第42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Frady2002 help De Leon David Leaders from the 1960s a biographical sourcebook of American activism Greenwood Publishing 1994 138 ISBN 0 313 27414 2 Dr Martin Luther King Nobel Lecture by MLK The King Center 12 1964 12 11 2015 02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15 King 1992 第135 36頁 King Jr Martin Luther Clayborne Carson et al The Paper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Volume V Threshold of a New Decade January 1959 December 196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149 269 248 2015 02 26 ISBN 0 520 24239 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15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King M L Morehouse College Chapter 2 of The Autobiography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Reinhold Niebuhr and Contemporary Politics God and Power Agape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Global Freedom Struggle The Martin Luther King J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stitute 2015 01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1 20 Wang Lisa Martin Luther King Jr s Troubled Attitude toward Nonviolent Resistance PDF Expose Harvard College Writing Program 2015 01 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5 01 20 Oates Stephen B Let the Trumpet Sound A Life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HarperCollins 1993 12 13 159 2015 02 26 ISBN 978 0 06 092473 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15 King Jr Martin Luther Carson Clayborne Holloran Peter Luker Ralph Russell Penny A 编 The Paper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Symbol of the Movement January 1957 December 195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364 2015 02 26 ISBN 978 0 520 22231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15 King Jr Martin Luther Carson Clayborne Holloran Peter Luker Ralph Russell Penny A 编 The Paper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Symbol of the Movement January 1957 December 195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84 2015 02 26 ISBN 978 0 520 22231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1 19 King Jr Martin Luther Carson Clayborne Holloran Peter Luker Ralph Russell Penny A 编 The paper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384 2015 02 26 ISBN 978 0 520 07951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15 King Jr Martin Luther Carson Clayborne The Autobiography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Hachette Digital 1998 187 2015 02 26 ISBN 978 0 446 52412 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15 Hendricks Jr Obery M The Uncompromising Anti Capitalism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2015 02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2 17 Washington 1991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Washington1991 help Washington 1991 第365 67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Washington1991 help Washington 1991 第367 68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Washington1991 help Quotes http www worldpopulationbalance org 2014 07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7 14 Family Planning A Special and Urgent Concern http www plannedparenthood org 2014 07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7 14 Manheimer Ann S Martin Luther King Jr Dreaming of Equality Twenty First Century Books 2004 103 ISBN 1 57505 627 5 December 1 1955 Rosa Parks arrested CNN 2003 03 11 2008 06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9 18 Walsh Frank The Montgomery Bus Boycott Gareth Stevens 2003 24 ISBN 0 8368 5403 9 McMahon Thomas F Ethical Leadership Through Transforming Justice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4 25 ISBN 0 7618 2908 3 Fisk Larry J Schellenberg John Patterns of Conflict Paths to Peace Broadview Press 1999 115 ISBN 1 55111 154 3 King 1992 第9頁 52 0 52 1 Jackson 2006 第53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Jackson2006 help Frady 2002 第52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Frady2002 help Marable Manning Mullings Leith Let Nobody Turn Us Around Voices of Resistance Reform and Renewal an African American Anthology Rowman amp Littlefield 2000 391 2 ISBN 0 8476 8346 X Prayer Pilgrimage for Freedom Civil Rights Digital Library 2013 10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0 29 Pearson Hugh 2002 When Harlem Nearly Killed King The 1958 Stabbing of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Seven Stories Press p 37 ISBN 978 1 58322 614 8 Graham Renee King is a Deft Exploration of the Civil Rights Leader s Stabbing The Boston Globe 通过HighBeam Research nbsp 2002 02 04 2013 01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14 Today in History September 20 通过HighBeam Research nbsp Associated Press 2012 09 19 2013 01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14 Measure of a Man The 1959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Global Freedom Struggle Stanford University 2013 01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24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Global Freedom Struggle Gandhi Society for Human Rights Stanford University 2015 02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0 01 Theoharis Athan G Poveda Tony G Powers Richard Gid Rosenfeld Susan The FBI A Comprehensive Reference Guide Greenwood Publishing 1999 148 ISBN 0 89774 991 X Frum David How We Got Here The 70s Basic Books 2000 41 2015 02 26 ISBN 0 465 04195 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15 Wilson Joseph Marable Manning Ness Immanuel Race and Labor Matters in the New U S Economy Rowman amp Littlefield 2006 47 ISBN 0 7425 4691 8 Schofield Norman Architects of Political Change Constitutional Quandaries and Social Choice The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89 ISBN 0 521 83202 0 Shafritz Jay M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Westview Press 1998 1242 ISBN 0 8133 9974 2 Loevy Robert D Humphrey Hubert H Stewart John G The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 The Passage of the Law that Ended Racial Segregation SUNY Press 1997 337 ISBN 0 7914 3361 7 Glisson 2006 第190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Glisson2006 help Bobbitt David The Rhetoric of Redemption Kenneth Burke s Redemption Drama and Martin Luther King Jr s I Have a Dream Speech Rowman amp Littlefield 2007 105 ISBN 0 7425 2928 2 Ling Peter J Martin Luther King Jr Routledge 2002 250 1 ISBN 0 415 21664 8 Yeshitela Omali Abbreviated Repor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Tribunal on Reparations for Black People in the U S African People s Socialist Party 2008 06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5 17 71 0 71 1 King Martin Luther The Autobiography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atchette Digital 2001 Accessed January 4 2013 King Martin Luther A Testament of Hope The Essential Writings and Speeche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Harper Collins 1990 105 ISBN 978 0 06 064691 2 Remembering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Gun Fire 45 Years Ago Kills Man that Billy Graham Considered a Frien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illy Graham com April 4 2013 accessed September 15 2014 King Center Billy Graha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ccessed September 15 2014 Glisson 2006 第190 93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Glisson2006 help Albany GA Movement Civil Rights Movement Veterans 2008 09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7 07 Frady 2002 第96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Frady2002 help Garrow 1986 p 246 McWhorter Diane Two Mayors and a King Carry Me Home Birmingham Alabama The Climactic Battle of the Civil Rights Revolution Simon and Schuster 2001 2015 02 26 ISBN 978 0 7432 2648 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15 80 0 80 1 Harrell David Edwin Gaustad Edwin S Miller Randall M Boles John B Woods Randall Bennett Griffith Sally Foreman Unto a Good Land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ople Volume 2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2005 1055 ISBN 0 8028 2945 7 Birmingham USA Look at Them Run 新闻周刊 1963 05 13 27 Frady 2002 第113 14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Frady2002 help Integration Connor and King 新闻周刊 1963 04 22 28 33 84 0 84 1 84 2 King Martin Luther Letter from Birmingham Jail The Martin Luther King J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stitute 1963 04 16 2012 08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9 King began writing the letter on newspaper margins and continued on bits of paper brought by friends Augustine com Black History Dr Robert B Hayling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avid J Garrow Bearing the Cross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 Harper Collins 1987 p 316 318 We Shall Overcome Lincolnville Historic District nps gov 2015 02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1 03 Jones Maxine D McCarthy Kevin M African Americans in Florida An Illustrated History Pineapple Press 1993 113 5 ISBN 1 56164 031 X St Augustine Movement King Online Encyclopedia Martin Luther King J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stitute 2012 08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9 Students March at Nyack 紐約時報 New York New York 1965 03 11 19 2015 03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09 Reed Roy Bloody Sunday Was Year Ago 紐約時報 New York New York 1966 03 06 76 2015 03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1 07 Haley Alex Martin Luther King Interview Playboy January 1965 2012 06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9 The Selma Injunction Civil Rights Movement Veterans 2008 09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9 El Naggar Mona Found After Decades a Forgotten Tape of King Thinking on His Feet The New York Times 2013 08 22 2013 08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1 05 Gates Henry Louis Appiah Anthony Africana The Encyclopedia of the African and African American Experience Basic Civitas Books 1999 1251 ISBN 0 465 00071 1 Cashman Sean Dennis African Americans and the Quest for Civil Rights 1900 1990 NYU Press 1991 162 ISBN 0 8147 1441 2 Schlesinger Jr Arthur M Robert Kennedy and His Times Houghton Mifflin Books 2002 351 1978 ISBN 0 618 21928 5 Marable Manning Race Reform and Rebellion The Second Reconstruction in Black America 1945 1990 Univ Press of Mississippi 1991 74 ISBN 0 87805 493 6 Rosenberg Jonathan Karabell Zachary Kennedy Johnson and the Quest for Justice The Civil Rights Tapes WW Norton amp Co 2003 130 ISBN 0 393 05122 6 Schlesinger Jr Arthur M Robert Kennedy and His Times Houghton Mifflin Books 2002 350 351 1978 ISBN 0 618 21928 5 100 0 100 1 Boggs Grace Lee Living for Change An Autobiography U of Minnesota Press 1998 127 ISBN 0 8166 2955 2 Aron Paul Mysteries in History From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 ABC CLIO 2005 399 ISBN 1 85109 899 2 Singleton Carl Wildin Rowena The Sixties in America Salem Press 1999 454 ISBN 0 89356 982 8 Bennett Scott H Radical Pacifism The War Resisters League and Gandhian Nonviolence in America 1915 1963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25 ISBN 0 8156 3003 4 Davis Danny Celebrating the Birthday and Public Holiday for Martin Luther King Jr Congressional Record Library of Congress 2007 01 16 2011 07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9 105 0 105 1 Powers Roger S Vogele William B Kruegler Christopher McCarthy Ronald M Protest power and change an encyclopedia of nonviolent action from ACT UP to Women s Suffrage Taylor amp Francis 1997 313 ISBN 0 8153 0913 9 Younge Gary I have a dream The Guardian 2003 08 21 2013 01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9 Hansen Drew The Dream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Speech that Inspired a Nation HarperCollins 2005 98 ISBN 978 0 06 008477 6 King Martin Luther King Coretta Scott The Word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Second Edition Newmarket Press 2008 95 ISBN 978 1 55704 815 8 Moore Lucinda Dream Assignment Smithsonian 2003 08 01 200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5 James T Patterson Grand Expect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1945 197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 482 85 542 46 Harvard Sitkoff The Struggle for Black Equality Hill and Wang 2008 pp 152 53 Patrick Alvin Guardian of history MLK s I have a dream speech lives on CBS News CBS Interactive Inc 2013 08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8 30 King 1998 King 1998 第276 79頁 Jackson 2006 第222 23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Jackson2006 help Jackson 2006 第223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Jackson2006 help Isserman Maurice Kazin Michael America Divided The Civil War of the 1960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k 2000 175 ISBN 0 19 509190 6 Azbell Joe The Riotmakers Oak Tree Books 1968 176 119 0 119 1 Theodore Parker And The Moral Universe National Public Radio 2010 09 02 2013 01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24 Leeman Richard W African American Orators A Bio critical Sourcebook Greenwood Publishing 1996 220 ISBN 0 313 29014 8 North Lawndale Encyclopedia Chicago History 2008 09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9 Cohen 2000 第360 62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ohen2000 help 123 0 123 1 Ralph James Northern Protest Martin Luther King Jr Chicago and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1 ISBN 0 674 62687 7 Cohen 2000 第347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ohen2000 help Cohen 2000 第416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Cohen2000 help Fairclough Adam To Redeem the Soul of America The 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 amp Martin Luther King Jr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87 299 ISBN 0 8203 2346 2 Baty Chris Chicago City Guide Lonely Planet 2004 52 ISBN 1 74104 032 9 Stone Eddie Jesse Jackson Holloway House Publishing 1988 59 60 ISBN 0 87067 840 X Lentz Richard Symbols the News Magazines and Martin Luther King LSU Press 1990 230 ISBN 0 8071 2524 5 Isserman Maurice Kazin Michael America Divided The Civil War of the 1960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00 ISBN 0 19 509190 6 See also Miller Keith D Voice of Deliverance The Language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Its Sources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98 139 ISBN 0 8203 2013 7 Mis Melody S Meet Martin Luther King Jr Rosen Publishing Group 2008 20 ISBN 1 4042 4209 0 Slessarev Helene The Betrayal of the Urban Poor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97 140 ISBN 1 56639 543 7 133 0 133 1 133 2 Peter Braunstein The Sixties Chronicle Legacy Publishing 2004 311 ISBN 141271009X Krenn Michael L The African American Voice in U S Foreign Policy Since World War II Taylor amp Francis 1998 29 ISBN 0 8153 3418 4 Robbins 2007 第107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Robbins2007 help Robbins 2007 第102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Robbins2007 help 137 0 137 1 137 2 Robbins 2007 第109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Robbins2007 help Robbins 2007 第106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Robbins2007 help Baldwin Lewis V To Make the Wounded Whole The Cultural Legacy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Fortress Press 1992 273 ISBN 0 8006 2543 9 Long Michael G Against Us But for Us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State Mercer University Press 2002 199 ISBN 0 86554 768 8 141 0 141 1 Dyson Michael Eric Facing Death April 4 1968 Martin Luther King Jr s death and how it changed America Basic Civitas Books 2008 ISBN 978 0 465 00212 2 David J Garrow Bearing the Cross 1986 pp 440 445 143 0 143 1 Pierre Robert E Martin Luther King Jr made our nation uncomfortable The Washington Post 2011 10 16 2012 08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4 11 Lawson 2006 第148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Lawson2006 help Harding James M Rosenthal Cindy Restaging the Sixties Radical Theaters and Their Legac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6 297 ISBN 0 472 06954 3 Lentz Richard Symbols the News Magazines and Martin Luther King LSU Press 1990 64 ISBN 0 8071 2524 5 Sturm Douglas Martin Luther King Jr as Democratic Socialis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Journal of Religious Ethics 18 no 2 1990 79 105 Retrieved March 11 2014 148 0 148 1 Obery M Hendricks Jr Ph D January 20 2014 The Uncompromising Anti Capitalism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Huffington Post Retrieved January 21 2014 Franklin Robert Michael Liberating Visions Human Fulfillment and Social Justice in African American Thought Fortress Press 1990 125 ISBN 0 8006 2392 4 King Jr Martin Luther King Coretta Scott King Dexter Scott The Martin Luther King Jr Companion Quotations from the Speeches Essays and Book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St Martin s Press 1998 39 ISBN 0 312 19990 2 151 0 151 1 151 2 Zinn Howard The Power of Nonviolence Writings by Advocates of Peace Beacon Press 2002 122 123 ISBN 0 8070 1407 9 1967 Year In Review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2010 11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4 153 0 153 1 Alexander Remington The Rev James L Bevel dies at 72 civil rights activist and top lieutenant to King 洛杉磯時報 2008 12 24 2015 02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1 10 英语 154 0 154 1 Martin L King on hippi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 Testament of Hope The Essential Writings and Speeche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Accessed September 15 2014 155 0 155 1 Kurlansky Mark 1968 Jonathan Cape Random House 2004 46 ISBN 0 224 06251 4 156 0 156 1 Robinson Douglas Dr King Calls for Antiwar Rally in Capital February 5 6 The New York Times 1968 01 13 4 2010 04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6 05 Vigil Ernesto B The Crusade for Justice Chicano Militancy and the Government s War on Dissent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99 54 ISBN 0 299 16224 9 158 0 158 1 Kick Russell You are Being Lied to The Disinformation Guide to Media Distortion Historical Whitewashes and Cultural Myths The Disinformation Campaign 2001 1991 ISBN 0 9664100 7 6 Sullivan Dan Where Was Martin Luther King Heading http savingcommunities org 2015 01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4 15 Martin Luther King Final Advice The Progress Report 2007 01 09 2015 02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2 04 Yglesias Matthew Martin Luther King s Case for a Guaranteed Basic Income Slate 2013 08 28 2015 01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1 20 Lawson 2006 第148 49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Lawson2006 help Isserman Maurice The Other American The Life of Michael Harrington Public Affairs 2001 281 ISBN 1 58648 036 7 McKnight Gerald D The Poor People Are Coming The Poor People Are Coming The last crusade Martin Luther King Jr the FBI and the poor people s campaign Westview Press 1998 ISBN 0 8133 3384 9 Engler Mark Dr Martin Luther King s Economics Through Jobs Freedom The Nation 2010 01 15 2012 07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9 1 300 Members Participate in Memphis Garbage Strike AFSCME February 1968 2012 0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11 02 Memphis Strikers Stand Firm AFSCME March 1968 2012 0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11 02 Davis Townsend Weary Feet Rested Souls A Guided History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WW Norton amp Co 1998 364 ISBN 0 393 31819 2 Thomas Evan The Worst Week of 1968 Newsweek 2 2007 11 19 200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0 10 Montefiore Simon Sebag Speeche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The Stories and Transcripts of the Moments that Made History Quercus 2006 155 ISBN 1 905204 16 7 King V Jowers Conspiracy Allegations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 Investigation of Recent Allegations Regarding the Assassination of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U S Department of Justice June 2000 2011 07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13 Pilkington Ed 40 years after King s death Jackson hails first steps into promised land The Guardian 2008 04 03 2008 06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6 12 Garner Joe Cronkite Walter Kurtis Bill We Interrupt This Broadcast The Events that Stopped Our Lives from the Hindenburg Explosion to the Attacks of September 11 Sourcebooks 2002 62 ISBN 1 57071 974 8 Pepper William An Act of State The Execution of Martin Luther King Verso 2003 159 ISBN 1 85984 695 5 Frady 2005 第204 05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Frady2005 help Purnick Joyce Koch Says Jackson Lied About Actions After Dr King Was Slain The New York Times 1988 04 18 2008 06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4 Lokos Lionel House Divided The Life and Legacy of Martin Luther King Arlington House 1968 48 Citizen King Transcript PBS 2008 06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4 1968 Martin Luther King shot dead On this Day BBC 1968 04 04 200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3 26 year 与 date 不匹配 帮助 Risen Clay A Nation on Fire America in the Wake of the King Assassination John Wiley amp Sons 2009 ISBN 0 470 17710 1 Klein Joe 2006 Politics Lost How American Democracy was Trivialized by People Who Think You re Stupid New York Doubleday p 6 ISBN 978 0 385 51027 1 182 0 182 1 1968 Year In Review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2010 11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9 AFSCME Wins in Memphis AFSCME The Public Employee April 1968 2012 0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11 02 Manheimer Ann S Martin Luther King Jr Dreaming of Equality Twenty First Century Books 2004 97 ISBN 1 57505 627 5 Dickerson James Dixie s Dirty Secret The True Story of how the Government the Media and the Mob Conspired to Combat Immigration and the Vietnam Antiwar Movement ME Sharpe 1998 169 ISBN 0 7656 0340 3 Hatch Jane M Douglas George William The American Book of Days Wilson 1978 321 King Jr Martin Luther Dream The Words and Inspiration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Blue Mountain Arts 2007 26 ISBN 1 59842 240 5 Werner Craig A Change is Gonna Come Music Race amp the Soul of America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6 9 ISBN 0 472 03147 3 Ling Peter J Martin Luther King Jr Routledge 2002 296 ISBN 0 415 21664 8 190 0 190 1 Flowers R Barri Flowers H Loraine Mur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Crimes Killers And Victim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McFarland 2004 38 ISBN 0 7864 2075 8 191 0 191 1 191 2 191 3 James Earl Ray Dead At 70 CBS 1998 04 23 2008 06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9 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Assassinations Compilation of the Statements of James Earl Ray Staff Report The Minerva Group 2001 17 ISBN 0 89875 297 3 193 0 193 1 Davis Lee Assassination 20 Assassination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JG Press 1995 105 ISBN 1 57215 235 4 From small time criminal to notorious assassin CNN 1998 2006 09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9 Knight Peter Conspiracy Theories in American History An Encyclopedia ABC CLIO 2003 402 ISBN 1 57607 812 4 196 0 196 1 196 2 196 3 James Polk The case against James Earl Ray CNN 2008 12 29 2014 07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7 14 Questions left hanging by James Earl Ray s death BBC 1998 04 23 200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1 12 Frank Gerold An American Death The True Story of the Assassination of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Greatest Manhunt of our Time Doubleday 1972 283 James Earl Ray convicted King assassin dies CNN 1998 04 23 2006 09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10 29 Trial Transcript Volume XIV The King Center 200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5 06 Sack Kevin Yellin Emily Dr King s Slaying Finally Draws A Jury Verdict but to Little Effect The New York Times 1999 12 10 2013 01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20 Smith Robert Charles Seltzer Richard Contemporary Controversies and the American Racial Divide Rowman amp Littlefield 2000 97 ISBN 0 7425 0025 X Overview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 Investigation of Recent Allegations Regarding the Assassination of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U S Department of Justice June 2000 2011 07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9 Washingtonpost com Martin Luther King Jr The Legacy The Washington Post 1999 01 30 2015 02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9 04 Loyd Jowers 73 Who Claimed A Role in the Killing of Dr King The New York Times 2000 05 23 2015 02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12 17 Canedy Dana A Minister Says His Father Now Dead Killed Dr King The New York Times 2002 04 05 2015 02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1 14 Sargent Frederic O The Civil Rights Revolution Events and Leaders 1955 1968 McFarland 2004 129 ISBN 0 7864 1914 8 208 0 208 1 Branch Taylor At Canaan s Edge America in the King Years 1965 68 Simon amp Schuster 2006 770 ISBN 978 0 684 85712 1 Goodman Amy Gonzalez Juan Jesse Jackson On Mad Dean Disease the 2000 Elections and Rev Dr Martin Luther King Democracy Now 2004 01 15 2006 09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2 19 210 0 210 1 Honey Michael K Standing at the Crossroads Going down Jericho Road the Memphis strike Martin Luther King s last campaign 1 Norton 2007 ISBN 978 0 393 04339 6 Hoover developed a round the clock surveillance campaign aimed at destroying King 211 0 211 1 Church Frank Church Committee Book III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Case Study Church Committee 1976 04 23 Garrow David J The FBI and Martin Luther King The Atlantic Monthly July August 2002 2015 02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7 04 213 0 213 1 Ryskind Allan H JFK and RFK Were Right to Wiretap MLK Human Events 2006 02 27 200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0 04 Kotz 2005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Kotz2005 help Herst 2007 第372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Herst2007 help Herst 2007 第372 74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Herst2007 help 217 0 217 1 217 2 Christensen Jen FBI tracked King s every move CNN 2008 04 07 2008 06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6 13 Glick Brian War at Home Covert Action Against U S Activists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South End Press 1989 77 ISBN 978 0 89608 349 3 219 0 219 1 The Guardian September 26 2013 Declassified NSA Files Show Agency Spied on Muhammad Ali and MLK Operation Minaret Set Up in 1960s to Monitor Anti Vietnam Critics Branded Disreputable If Not Outright Illegal by NSA Itself http www theguardian com world 2013 sep 26 nsa surveillance anti vietnam muhammad ali mlk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idey Hugh L B J Hoover and Domestic Spying Time 1975 02 10 2008 06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9 21 Abernathy Ralph And the walls came tumbling down an autobiography Harper amp Row 1989 471 ISBN 978 0 06 016192 7 222 0 222 1 222 2 222 3 Abernathy Ralph David And the Walls Came Tumbling Down Booknotes 1989 10 29 2008 06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12 11 Bearing the Cross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 William Morrow amp Co 1986 375 6 Frady 2002 第67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Frady2002 help Raines Howell Driven to Martyrdom The New York Times 1986 11 30 2013 07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1 14 Gage Beverly What an Uncensored Letter to M L K Reveals The New York Times 2014 11 11 2015 01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1 07 Burnett Thom Conspiracy Encyclopedia Collins amp Brown 2005 58 ISBN 1 84340 287 4 Thragens William C Popular Images of American Presidents Greenwood Publishing 1988 532 ISBN 0 313 22899 X Kotz 2005 第247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Kotz2005 help Frady 2002 第158 159頁 sfn error multiple targets 2 CITEREFFrady2002 help Wilson Sondra K In Search of Democracy The NAACP Writings of James Weldon Johnson Walter White and Roy Wilkins 1920 1977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466 ISBN 0 19 511633 X Phillips Geraldine N Documenting the Struggle for Racial Equality in the Decade of the Sixties Prologue The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Summer 1997 2008 06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3 27 Eyewitness to Murder The King Assassination Featured Individuals Black in America CNN 2008 06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9 06 McKnight Gerald The Last Crusade Martin Luther King Jr the FBI and the Poor People s Crusade Westview Press 1998 76 ISBN 0 8133 3384 9 Martin Luther King Jr The FBI Files Filiquarian Publishing 2007 40 2 ISBN 1 59986 253 0 See also Polk James King conspiracy theories still thrive 40 years later CNN 2008 04 07 2008 06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1 10 and King s FBI file Part 1 of 2 PDF FBI 2012 0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10 26 and King s FBI file Part 2 of 2 PDF FBI 2012 0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10 27 Knight Peter Conspiracy Theories in American History An Encyclopedia ABC CLIO 2003 408 9 ISBN 1 57607 812 4 237 0 237 1 The History of Fair Housing U S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2012 04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3 27 Ansell Gwen Soweto Blues Jazz Popular Music and Politics in South Africa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5 139 ISBN 0 8264 1753 1 Clinton Hillary Rodham It Takes a Village And Other Lessons Children Teach Us Simon amp Schuster 2007 137 ISBN 1 4165 4064 4 King 1992 第307 08頁 Peters William A Class Divided One Friday in April 1968 Frontline PBS 2008 06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6 05 Krugman Paul R The Conscience of a Liberal W W Norton amp Company 2009 84 2013 10 09 ISBN 978 0 393 33313 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1 02 The King Center s Mission The King Center 2008 06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4 12 Copeland Larry Future of Atlanta s King Center in limbo USA Today 2006 02 01 200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8 29 Chairman s Message Introduction to the King Center and its Mission The King Center 2008 06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1 18 Welcome Higher Ground Productions 2008 06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5 13 The Triple Evils The King Center 200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8 03 Williams Brandt What would Martin Luther King do Minnesota Public Radio 2005 01 16 200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7 19 IBM advertisement The Dallas Morning News 1985 01 14 13A Joseph Leahy St Louis Remains A Stronghold For Dr King s Drea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s for St Louis St Louis Public Radio January 20 2014 Proclamation 6401 Martin Luther King Jr Federal Holiday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1992 2008 09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0 05 Martin Luther King Day U 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8 06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3 28 Goldberg Carey Contrarian New Hampshire To Honor Dr King at Last The New York Times 1999 05 26 2008 06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12 11 The History of Martin Luther King Day Infoplease 2007 2011 07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7 04 Martin Luther King Day Weekend 2012 PDF Episcopal Church 2013 01 04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3 01 04 Church Year and Calendar St Bartholomew Lutheran Church 2013 0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10 257 0 257 1 Warren Mervyn A King Came Preaching The Pulpit Power of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InterVarsity Press 2001 79 ISBN 0 8308 2658 0 Wintle Justin Makers of Modern Culture Makers of Culture Routledge 2001 272 ISBN 0 415 26583 5 Engel Irving M Commemorating Martin Luther King Jr Presentation of American Liberties Medallion American Jewish Committee 2008 06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6 04 King Jr Martin Luther Commemorating Martin Luther King Jr Response to Award of American Liberties Medallion American Jewish Committee 2008 06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6 09 Spingarn Medal Winners 1915 to Today NAACP 2013 0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5 05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isfield Wolf Book Awards 2011 10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4 02 The Reverend Martin Luther King Jr upon accepting The Planned Parenthood Federation Of America Margaret Sanger Award PPFA 200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2 24 SCLC Press Release SCLC via the King Center 1966 05 16 2012 08 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9 Did You Know That Martin Luther King Won A GRAMMY GRAMMY com 2019 01 17 2019 0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26 英语 Carter Jimmy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Remarks on Presenting the Medal to Dr Jonas E Salk and to Martin Luther King Jr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1977 07 11 2013 01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4 Congressional Gold Medal Recipients 1776 to Present Office of the Clerk U 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2008 06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5 11 Gallup George Gallup Jr Alec The Gallup Poll Public Opinion 1999 Rowman amp Littlefield 2000 249 ISBN 0 8420 2699 1 Harpaz Beth J Time Names Einstein as Person of the Century 通过HighBeam Research nbsp Associated Press 1999 12 27 2013 01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14 Reagan voted greatest American BBC 2005 06 28 200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1 12 Alderman Derek H Naming Streets for Martin Luther King Jr No Easy Road PDF Landscape and Race in the United States Routledge Press 2006 02 13 2011 07 04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08 06 24 King County Was Rededicated For MLK The Seattle Times 1998 01 18 2008 06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1 14 See also New logo is an image of civil rights leader King County 2008 06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9 25 Rev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Essay Competition Winners Announced City of Harrisburg 2003 01 19 200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12 07 Washington DC Martin Luther King Jr National Memorial Project Foundation Breaks Ground On Historic 100 Million Memorial On The National Mall In Washington D C Washington DC Martin Luther King Jr National Memorial Project Foundation 2006 11 06 2008 08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9 08 Tobias Randall L Celebrating the Birthday of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U S Department of State 2007 01 18 2012 0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11 15 Tavernise Sabrina A Dream Fulfilled Martin Luther King Memorial Opens New York Times 2011 08 23 2015 02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4 Martin Luther King Jr Memorial National Park Service 2013 01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1 04 Guevara Brittni FYIDC Paying Tribute To Dr King Washington Life 2011 07 26 2013 01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2 31 CAST amp CREW CBS 2021 10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5 28 Labrecque Jeff The Butler The new trailer showcases Oscar winning actors tackling history VIDEO PopWatch column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3 05 08 2013 05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26 Kit Borys Lee Daniels Selma finds its King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4 06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7 15 Fleming Mike Anthony Mackie To Play MLK Opposite Bryan s Cranston s LBJ In HBO s All the Way Deadline Hollywood 2015 06 30 2020 07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7 20 Morrison Robert If I can dream The Elvis tribute to Martin Luther King Jr The Conversation 2021 10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09 英语 謝安琪新歌 最好的時刻 講革命 定講和平 經濟通 2013 04 17 2021 10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09 另外 謝安琪和周博賢在訪問中表示 歌曲是受到馬丁路德金啟發寫成 Albert eiden adalah spesialis Software ERP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aya MDK kini menyediakan PCR Reage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ratiss 參考文獻 编辑 Abernathy Ralph And the Walls Came Tumbling Down An Autobiography Harper amp Row 1989 ISBN 0 06 016192 2 Branch Taylor At Canaan s Edge America In the King Years 1965 1968 Simon amp Schuster 2006 ISBN 0 684 85712 X Cohen Adam Seth Taylor Elizabeth Pharaoh Mayor Richard J Daley His Battle for Chicago and the Nation Back Bay 2000 ISBN 0 316 83489 0 Fleming Alice Martin Luther King Jr A Dream of Hope Sterling 2008 ISBN 978 1 4027 4439 6 Frady Marshall Martin Luther King Jr A Life Penguin 2002 2020 07 21 ISBN 978 0 14 303648 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11 Garrow David J The FBI and Martin Luther King Jr Penguin Books 1981 ISBN 0 14 006486 9 Garrow David Bearing the Cross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 1989 Pulitzer Prize ISBN 978 0 06 056692 0 James L Bevel The Strategist of the 1960s Civil Rights Movement a 1984 paper by Randall Kryn published with a 1988 addendum by Kryn in Prof David Garrow s We Shall Overcome Volume II Carlson Publishing Company 1989 Glisson Susan M The Human Tradition in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Rowman amp Littlefield 2006 ISBN 0 7425 4409 5 Herst Burton Bobby and J Edgar The Historic Face off Between the Kennedys and J Edgar Hoover that Transformed America Carroll amp Graf 2007 ISBN 978 0 7867 1982 2 Jackson Thomas F From Civil Rights to Human Rights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Struggle for Economic Justic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6 ISBN 978 0 8122 3969 0 King Martin Luther Jr Carson Clayborne 编 Autobiography Warner Books 1998 ISBN 0 446 52412 3 Carson Clayborne Luker Ralph E Russell Penny A Harlan Louis R 编 The Papers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Volume I Called to Serve January 1929 June 195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ISBN 0 520 07950 7 Kotz Nick Judgment Days Lyndon Baines Johnson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the Laws that Changed America Houghton Mifflin Books 2005 ISBN 0 618 08825 3 Lawson Steven F Payne Charles M Patterson James T Debating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1945 1968 Rowman amp Littlefield 2006 ISBN 0 7425 5109 1 Manheimer Ann S Martin Luther King Jr Dreaming of Equality Twenty First Century Books 2004 ISBN 1 57505 627 5 Oates Stephen B Let the Trumpet Sound A Life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HarperCollins 1993 ISBN 978 0 452 25627 9 Robbins Mary Susannah Against the Vietnam War Writings by Activists Rowman amp Littlefield 2007 s,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