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西晉青州行政區劃

西晉青州州治所在臨淄縣(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參 1]永嘉以後移治廣固縣(今山東省青州市西北)。[參 2]範圍在今山東省的東從海山東半島而西至泰山、黃河東岸一帶。永嘉年間以後,山東郡邑相繼被石勒攻陷。西晉末青州為曹嶷佔據。

郡級行政區 编辑

西晉青州初領北海、東萊、齊、濟南、樂安5郡。西晉初徐州城陽郡來屬,增置長廣郡(277年)、高密國(296年置)、平昌郡(300年置),計領9郡。

齊國
曹魏舊郡,郡治臨淄縣(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領臨淄、西安、昌國、般陽、廣饒、廣、東安平、臨朐、益都、新沓、新汶、南豐12縣。西晉初廢益都、南豐、新汶、新沓4縣,廣、臨朐2縣移屬東莞郡。太康四年(283年)濟南郡歷城、平陵、祝阿、於陵、鄒平、隰陰、菅、著8縣來隸,同年復歸濟南郡。[參 3]永康元年(300年)高密國廣、臨朐2縣來隸,[註 1]永嘉五年(311年)廣縣改名廣固縣,郡治亦移於此。[參 2]西晉末領廣固、臨淄、西安、東安平、廣饒、昌國、般陽、臨朐8縣。
濟南國
曹魏舊郡,泰始元年(265年)封晉宗室司馬遂為濟南王,郡改為濟南國。咸寧三年(277年)其子司馬耽徙封中山王,廢國為郡。[參 4]郡治東平陵縣(今山東省章丘市西北),領東平陵、於陵、歷城、東朝陽、菅、著、鄒平、土鼓、梁鄒、台、漯陰、祝阿12縣。西晉時廢土鼓、台、於陵3縣,東平陵縣改名平陵縣。咸寧年間(275-279)梁鄒、東朝陽2縣移屬樂安國。太康元年(280年)以前於陵縣復置。太康四年(283年)濟南郡廢郡併入齊國,同年復郡。永嘉年間(307-312)復置濟南國[參 3]永嘉年間(307-312)復改為濟南國,[參 5]郡治移往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參 6]又廢鄒平縣。西晉末領歷城、平陵、著、於陵、菅、漯陰、祝阿6縣。
北海國
曹魏舊郡,泰始元年(265年)封晉宗室司馬陵為北海王,[參 7]太康四年(283年)又封齊王司馬攸子司馬寔為北海王。[參 8]郡治平壽縣(今山東省濰坊市南),領平壽、下密、膠東、即墨、都昌、營陵、劇7縣。西晉初營陵縣移屬城陽郡(約265年),劇縣移屬東莞郡(265年,300年左右復歸)。西晉末領平壽、下密、膠東、即墨、都昌、劇6縣。
樂安郡
曹魏舊郡,泰始元年(265年)封晉宗室司馬鑒為樂安王,郡改為樂安國。太安元年(302年)樂安王司馬冰被廢,廢國為郡。[參 9]郡治高苑縣(今山東省淄博市西北),領高苑、臨濟、博昌、蓼城、壽光、千乘、樂安、利、益9縣。西晉時廢千乘、樂安2縣,[參 10][參 11]咸寧年間(275-279)濟南郡梁鄒、東朝陽2縣來隸。[參 3]西晉末領高苑、臨濟、博昌、利、益、蓼城、壽光、梁鄒、東朝陽9縣。
高密國[註 4]
曹魏為城陽郡,郡治東武縣(今山東省諸城市),[參 12]領東武、莒、諸、壯武、淳于、高密、昌安、平昌、夷安、姑幕、黔陬、朱虛12縣。西晉初北海國營陵縣來隸,朱虛縣移屬東莞國。[註 5]泰始五年(269年)至七年(271年)立晉武帝子司馬景及司馬憲為城陽王,無子國除。太康十年(289年)莒、姑幕、諸、東武4縣移屬東莞郡,[參 13]東莞郡安丘、廣、劇、臨朐4縣來隸,郡治移往黔陬縣(今山東省膠州市西南)。[註 4]元康六年(296年)左右,徙封隴西王司馬泰為高密王,[參 14]城陽郡改置高密國[參 15]劇、臨朐十一縣為高密國。」[註 7];《宋書》卷36〈州郡志二·青州刺史〉:「高密太守,漢文帝分齊為膠西,宣帝本始元年,更名高密。光武建武十三年,併北海,晉惠帝又分城陽立。」}}永康元年(300年)平昌、安丘2縣移屬平昌郡,劇縣移屬北海國,廣、臨朐2縣移屬齊國。[參 2]西晉末領黔陬、壯武、淳于、昌安、高密、夷安、營陵7縣。
東萊郡
曹魏舊郡,郡治掖縣(今山東省掖縣),領掖、黃、當利、盧鄉、曲城、惤、長廣、不其、牟平、昌陽、挺11縣。西晉時廢牟平(311年前復縣)[參 16]、昌陽[參 17]2縣。咸寧三年(277年)長廣、不其、挺3縣移屬長廣郡。[參 18]太康四年(283年)遼東王司馬蕤徙封東萊王,郡改為東萊國。永寧元年(301年)東萊王司馬蕤被廢為庶人,國廢為郡。[參 19]西晉末領掖、當利、盧鄉、曲城、黃、惤、牟平7縣。
長廣郡
咸寧三年(277年)分東萊郡置,[參 18]郡治不其縣(今青岛市城阳区南部),領不其、長廣、挺3縣。元康八年(298年)增領昌陽縣,[參 17]至西晉末不變。
平昌郡
晉惠帝永康元年(300年)分高密國及東莞郡置,[參 20]郡治安丘縣(今山東省安丘市西南),領安丘、平昌、朱虛、姑幕、東武5縣。[註 8]
濟岷郡(存疑)
僅見於《宋書·州郡志》,一說魏滅蜀漢以後,遷徙蜀地豪將家族於濟水、河水之間,並設立此郡。《晉書·地理志》及《宋書·州郡志》注引《晉太康地志》均無記載此郡。[參 21]
東牟郡(存疑)
《晉書·懷帝紀》記載「東牟太守龐伉」,疑是「東萊太守」之誤,或是西晉確有短暫設立東牟郡。[參 22]

縣級行政區 编辑

青州(州治:臨淄縣(310年前)、廣固縣(311年後))
說明:本表為西晉時期青州各郡所轄的縣份;以深灰色表示者,為曾經建置,後來廢除的縣份
郡名
(縣數)
郡治 縣名 今地位置(2012年12月) 隸屬郡國 備注
齊國
(8)
臨淄縣

廣固縣
廣固縣 今山東省青州市西南(310年前)
今山東省青州市西北(311年後)
齊國(265)→東莞國(266-277)→琅邪國(277-284?)→東莞郡(284?-289)→高密國(289-300,城陽郡289-296)→齊國(300-316) 曹魏為廣縣,永嘉五年(311年)青州刺史曹嶷加固城池,改名廣固縣[參 16]
臨淄縣 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臨淄區 齊國(265-316)
西安縣 今山東省桓臺縣 齊國(265-316)
東安平縣 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臨淄區皇城鎮 齊國(265-316)
廣饒縣 今山東省廣饒縣東北 齊國(265-316)
昌國縣 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南 齊國(265-316)
般陽縣 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 齊國(265-316)
臨朐縣 今山東省臨朐縣 齊國(265)→東莞國(266-277)→琅邪國(277-284?)→東莞郡(284?-289)→高密國(289-300,城陽郡289-296)→齊國(300-316)
益都縣 今山東省臨朐縣 齊國(265-?) 西晉時廢縣。[參 23]
南豐縣 今山東省臨朐縣 齊國(265-?) 西晉時廢縣。[參 24]
新汶縣 今山東省臨朐縣 齊國(265-?) 西晉時廢縣。[參 24]
新沓縣 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 齊國(265-283?) 西晉太康四年(283年)前廢縣。[參 24]
濟南國
(7)
平陵縣

歷城縣
歷城縣 今山東省濟南市 濟南郡(265-283)→齊國(283-316)
平陵縣 今山東省章丘市西北 濟南郡(265-283)→齊國(283-316) 曹魏時為東平陵縣,晉時更名。[參 25]
著縣 今山東省濟陽縣西 濟南郡(265-283,濟南國266-277)→齊國(283)→濟南國(283-316,濟南郡283-307?)
於陵縣 今山東省鄒平縣東南 濟南郡(265-?,中間廢縣,?-283)→齊國(283)→濟南國(283-316,濟南郡283-307?) 西晉時廢縣,[參 26]太康元年(280年)前復縣。[參 27]
菅縣 今山東省濟陽縣 濟南郡(265-283,濟南國266-277)→齊國(283)→濟南國(283-316,濟南郡283-307?)
隰陰縣 今山東省濟陽縣西南孫耿鎮 濟南郡(265-283,濟南國266-277)→齊國(283)→濟南國(283-316,濟南郡283-307?) 曹魏時為漯陰縣,西晉時改名隰陰縣[參 28]
祝阿縣 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東北 濟南郡(265-283,濟南國266-277)→齊國(283)→濟南國(283-316,濟南郡283-307?)
土鼓縣 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西 濟南郡(265-266?) 西晉時廢縣。[參 29]
台縣 今山東省濟南市 濟南郡(265-266?) 西晉時廢縣。[參 30]
鄒平縣[註 9] 今山東省高青縣西南 濟南郡(265-283,濟南國266-277)→齊國(283)→濟南國(283-?,濟南郡283-307?) 西晉永嘉元年(307年)以後廢縣。[參 31]
北海國
(6)
平壽縣 平壽縣 今山東省濰坊市 北海國(265-316)
下密縣 今山東省昌邑市 北海國(265-316)
膠東縣 今山東省平度市 北海國(265-316)
即墨縣 今山東省平度市東南 北海國(265-316)
都昌縣 今山東省昌邑市 北海國(265-316)
劇縣 今山東省壽光市 北海國(265)→東莞國(266-277)→琅邪國(277-285?)→東莞郡(285?-289)→
高密國(289-300?,城陽郡289-296)→北海國(300?-316)
樂安郡
(9)
高苑縣 高苑縣 今山東省淄博市西北 樂安郡(265-316,樂安國266-302)
臨濟縣 今山東省高青縣東南 樂安郡(265-316,樂安國266-302)
博昌縣 今山東省博興縣東南 樂安郡(265-316,樂安國266-302)
利縣[註 10] 今山東省博興縣 樂安郡(265-316,樂安國266-302)
益縣[註 10] 今山東省壽光市東北 樂安郡(265-316,樂安國266-302)
蓼城縣 今山東省利津縣東南 樂安郡(265-316,樂安國266-302)
壽光縣 今山東省壽光縣東北 樂安郡(265-316,樂安國266-302)
梁鄒縣 今山東省鄒平縣東北 濟南郡(265-266?)→齊國(266?-275?)→樂安郡(275?-316,樂安國275?-302)
東朝陽縣 今山東省濟陽縣東北 濟南郡(265-275?)→樂安郡(275?-316,樂安國275?-302)
千乘縣 今山東省高青縣東南 樂安國(265-?) 西晉時廢縣。[參 10]
樂安縣 今山東省博興縣 樂安國(265-?) 西晉時廢縣。[參 11]
高密國
(7)
東武縣

黔陬縣
黔陬縣[註 11] 今山東省膠州市西南 城陽郡(265-296,城陽國269-271)→高密國(296-316)
壯武縣 今青岛市即墨区西 高密國(265-316,城陽郡265-269、271-296,城陽國269-271)
淳于縣 今山東省安丘市東北 高密國(265-316,城陽郡265-269、271-296,城陽國269-271)
昌安縣 今山東省安丘市東南 高密國(265-316,城陽郡265-269、271-296,城陽國269-271)
高密縣 今山東省高密市 高密國(265-316,城陽郡265-269、271-296,城陽國269-271)
夷安縣[註 12] 今山東省高密市 高密國(265-316,城陽郡265-269、271-296,城陽國269-271)
營陵縣 今山東省昌樂縣東南 北海國(265-?)→高密國(?-316,城陽郡?-296)
東萊郡
(7)
掖縣 掖縣 今山東省掖縣 東萊郡(265-316,東萊國283-301)
當利縣 今山東省掖縣西南 東萊郡(265-316,東萊國283-301)
盧鄉縣 今山東省掖縣 東萊郡(265-316,東萊國283-301)
曲城縣 今山東省招遠市西北 東萊郡(265-316,東萊國283-301)
黃縣 今山東省蓬萊市 東萊郡(265-316,東萊國283-301)
惤縣 今山東省蓬萊市西南 東萊郡(265-316,東萊國283-301)
牟平縣 今山東省煙臺市西牟平區 東萊郡(265-266?,311前-316) 西晉時廢縣,西晉永嘉五年(311年)以前復縣。[參 16]
長廣郡
(4)
不其縣 不其縣 今青岛市城阳区 東萊郡(265-277)→長廣郡(277-316)
長廣縣 今山東省萊陽市 東萊郡(265-277)→長廣郡(277-316)
挺縣 今山東省萊陽市 東萊郡(265-277)→長廣郡(277-316)
昌陽縣 今山東省萊陽市 東萊郡(265-266?)→(中間廢縣)→長廣郡(298-316) 西晉時廢縣,併入長廣縣,元康八年(298年)復置縣。[參 17]
平昌郡
(5)
安丘縣 安丘縣 今山東省安丘市西南 琅邪國(265)→東莞國(266-277)→琅邪國(277-284?)→東莞郡(284?-289)→
高密國(289-300,城陽郡289-296)→平昌郡(300-316)
平昌縣 今山東省諸城市西北 高密國(265-300,城陽郡265-269、271-296,城陽國269-271)→平昌郡(300-316)
朱虛縣[註 5] 今山東省臨朐縣東南柳山鎮 城陽郡(265)→東莞國(266-277)→琅邪國(277-284?)→東莞郡(284?-300)→平昌郡(300-316)
姑幕縣[註 13] 今山東省安丘市石埠子鎮[註 14] 城陽郡(265-289,城陽國269-271)→東莞郡(289-300)→平昌郡(300-316)
東武縣[註 15] 今山東省諸城市 城陽郡(265-289,城陽國269-271)→東莞郡(289-300)→平昌郡(300-316)

注釋 编辑

  1. ^ 牟發松列西晉末廣縣屬齊郡,臨朐縣屬平昌郡,案《晉書·齊王冏傳》「倫篡,遷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欲以寵安之」,疑永寧元年(301年)以前趙王司馬倫為安撫齊王司馬冏,將此二縣劃屬齊國封地。
  2. ^ 據《晉書·齊獻王攸傳》記載「明年(太康四年)……以濟南郡益齊國」,梁鄒縣在太康四年以前屬濟南郡,這裡疑當作「咸寧初,以濟南之梁鄒益封」。卷34〈武十三王·吳敬王晏傳〉:「固初封漢王,改封濟南……沒于賊。」
  3. ^ 「以濟陰萬一千二百一十九戶改為廣陽國,立冰為廣陽王」二句,疑是衍文。
  4. ^ 4.0 4.1 據李錫甫考証,晉代高密國的前身即漢、晉的城陽郡。太康十年(289年)城陽郡與東莞郡相互交換各自的領縣,城陽郡的莒、姑幕、諸、東武4縣劃歸東莞郡管轄,東莞郡的安丘、廣、劇、臨朐4縣也移歸城陽郡管轄,陽城郡的郡治遷移到黔阪縣。《晉書·地理志》記載的「城陽之黔陬、壯武、淳于、昌安、高密、平昌、營陵、安丘、大、劇、臨朐十一縣」均為城陽郡元康年間(291-299)時期所轄的全部縣數,後改名為高密國。永康元年(300年)設平昌郡,可能即專為封司馬模為郡公所分置,雖後來進封南陽王,但平昌郡並未廢除,仍繼續為郡,並據《大清一統志》考証得出平昌郡治安丘縣,領安丘、平昌2縣。劇縣移屬北海國後,高密國最終尚領有黔陬、壯武、淳于、昌安、高密、夷安、營陵、廣、臨朐9縣。(李錫甫《漢晉城陽郡沿革考》,國立編譯館館刊第6卷第一期,第259-264頁,1977年6月)
  5. ^ 5.0 5.1 孔祥軍認為太康中(282-283)短暫隸屬東莞郡,後來歸屬城陽郡直至西晉終結。(《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第691頁)
  6. ^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卷19云:「東莞有廣縣,此云大者,疑避隋煬諱改之。」
  7. ^ 據《晉書·高密文獻王泰傳》記載「瑋既誅,乃以泰錄尚書事,遷太尉,守尚書令,改封高密王,邑萬戶」,守尚書令與改封高密王均在同時,據《晉書·惠帝紀》,司馬泰守尚書令時間在元康六年(296年)正月。
  8. ^ 李錫甫考証得出平昌郡領有安丘、平昌2縣,但據其地理,其周邊的東莞郡朱虛、姑幕、東武3縣當為平昌郡管轄。
  9. ^ 《晉書·地理志》作「鄒縣」。
  10. ^ 10.0 10.1 《晉書·地理志》誤作「利益縣」。
  11. ^ 孔祥軍列為魏時隸屬東萊郡,晉時移屬城陽郡。(《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第689頁)
  12. ^ 《晉書·地理志》無夷安縣。
  13. ^ 孔祥軍列為魏時隸屬東萊郡,晉時移屬城陽郡。(《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第689頁)
  14. ^ 姑幕故城,石埠子歷史上那些事兒……
  15. ^ 《晉書·地理志》列為青州城陽郡屬縣,孔祥軍據《宋書·州郡志》注引《晉太康地志》,認為晉太康元年(280年)至四年(283年)間東武縣短暫隸屬東莞郡,後又復歸陽城郡。(《晉書地理志校注》第140頁注釋7)但是《晉書·地理志》記載,東武縣劃歸東莞郡在太康十年(289年)。

出處 编辑

  1. ^ 《通典》卷171〈州郡一〉:「晉武帝太康元年平吳,分為十九州部……青治臨淄。」
  2. ^ 2.0 2.1 2.2 《晉書》卷15〈地理志下〉:「自永嘉喪亂,青州淪沒石氏。東萊人曹嶷為刺史。造廣固城。」;《元和郡縣圖志》卷10〈河南道六〉:「廣固城,在縣西四里。晉永嘉五年,東萊牟平人曹嶷為刺史所築,有大澗,甚廣固,故謂之廣固。」
  3. ^ 3.0 3.1 3.2 《晉書》卷38〈文六王·齊獻王攸傳〉:「明年(太康四年……以濟南郡益齊國。」〈文六王·樂安平王鑒傳〉:「咸寧初,以齊之梁鄒益封[註 2]。」
  4. ^ 《晉書》卷3〈武帝紀〉:「〔泰始元年封皇從叔父司馬〕遂為濟南王。……〔咸寧三年徙〕濟南王耽為中山王。」;卷37〈宗室·濟南惠王遂傳〉:「濟南惠王遂,字子伯,宣帝弟魏鴻臚丞恂之子也……武帝受禪,封濟南王。泰始二年薨。二子:耽、緝。耽嗣立,咸寧三年徙為中山王。是年薨,無子,緝繼。成都王穎以緝為建威將軍,與石熙等率眾距王浚,沒於陣,薨。無子,國除。」
  5. ^ 《晉書》卷34〈武十三王·吳敬王晏傳〉:「固初封漢王,改封濟南……沒于賊。」
  6. ^ 《元和郡縣圖志》卷10〈河南道六〉:「景帝三年為濟南郡,理東平陵,屬青州。晉永嘉之後,郡移理歷城。」
  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司馬陵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8. ^ 《晉書》卷3〈武帝紀〉:「〔太康四年〕二月己丑,立長樂亭侯寔為北海王。」;卷38〈文六王·齊獻王攸傳〉:「以攸子寔為北海王。」
  9. ^ 《晉書》卷3〈武帝紀〉:「〔泰始元年封皇弟司馬〕鑒為樂安王。」;卷4〈惠帝紀〉:「〔永寧元年〕封齊王冏子冰為樂安王。」;卷38〈文六王·樂安平王鑒〉:「樂安平王鑒,字大明,初封臨泗亭侯。武帝踐阼,封樂安王。帝為鑒及燕王機高選師友,下詔曰:『樂安王鑒、燕王機並以長大,宜得輔導師友,取明經儒學,有行義節儉,使足嚴憚。昔韓起與田蘇游而好善,宜必得其人。』泰始中,拜越騎校尉。咸寧初,以齊之梁鄒益封,因之國,服侍中之服。元康初,徵為散騎常侍、上軍大將軍,領射聲校尉。尋遷使持節、都督豫州軍事、安南將軍,代清河王遐鎮許昌,以疾不行。七年薨,子殤王籍立。薨,無子,齊王冏以子冰紹鑒後。以濟陰萬一千二百一十九戶改為廣陽國,立冰為廣陽王。[註 3]冏敗,廢。」
  10. ^ 10.0 10.1 《魏書》卷106中〈地形志〉:「千乘,前漢屬千乘,後漢屬,晉罷。」;《輿地廣記》卷6〈京東東路·青州千乘縣〉:「千乘縣,漢舊縣,後漢屬樂安國,晉省之。」
  11. ^ 11.0 11.1 《輿地廣記》卷6〈京東東路·青州博興縣〉:「博興縣,本漢樂安縣,屬千乘郡,後漢屬樂安國,晉省之。」
  12. ^ 《太平寰宇記》卷24〈河南道·密州莒縣〉:「漢文帝二年封朱虛侯章為城陽王,都莒,魏明帝以為城陽郡,莒縣屬焉,而城陽郡徙理東武。」
  13.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東莞郡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4.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司馬泰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5. ^ 《晉書》卷15〈地理志下〉:「惠帝元康十年,又置平昌郡。又分城陽之黔陬、壯武、淳于、昌安、高密、平昌、營陵、安丘、大、[註 6];《宋書》卷36〈州郡志二·青州刺史〉:「高密太守,漢文帝分齊為膠西,宣帝本始元年,更名高密。光武建武十三年,併北海,晉惠帝又分城陽立。」
  16. ^ 16.0 16.1 16.2 《魏書》卷106中〈地形志中〉:「牟平,二漢屬東萊,晉罷,後復。」;《元和郡縣圖志》卷10〈河南道六〉:「廣固城,在縣西四里。晉永嘉五年,東萊牟平人曹嶷為刺史所築。」
  17. ^ 17.0 17.1 17.2 《宋書》卷36〈州郡志二·青州·長廣太守〉:「昌陽令,晉惠帝元康八年,分長廣縣立。」;《魏書》卷106中〈地形志〉:「昌陽,二漢屬東萊,後罷,晉惠帝復。」;《輿地廣記》卷6〈京東東路·萊州萊陽縣〉:「萊陽縣,二漢昌陽縣,屬東萊郡,晉省之,其後復置。」
  18. ^ 18.0 18.1 《晉書》卷15〈地理志下〉:「長廣郡,咸寧三年置。」;《宋書》卷36〈州郡志二·青州刺史〉:「長廣太守,本長廣縣,前漢屬琅邪,後漢屬東萊,《晉太康地志》云故屬東萊。《起居注》,咸寧三年,以齊東部縣為長廣郡。」
  19. ^ 《晉書》卷3〈武帝紀〉:「〔咸寧三年〕立齊王子蕤為遼東王。……〔太康四年〕徙遼東王蕤為東萊王。」;卷4〈惠帝紀〉:「〔永寧元年〕東萊王蕤、左衛將軍王輿謀廢齊王冏,事泄,蕤廢爲庶人,輿伏誅,夷三族。」;卷38〈文六王·齊獻王攸傳〉:「蕤字景回,出繼遼東王定國。太康初,徙封東萊王。……及冏輔政……與左衛將軍王輿謀共廢冏。事覺,免為庶人。」
  20. ^ 《晉書》卷15〈地理志下〉:「惠帝元康十年(當作永康元年),又置平昌郡。」;《宋書》卷36〈州郡志二·青州刺史〉:「平昌太守,故屬城陽,魏文帝分城陽立,後省,晉惠帝又立。」
  21. ^ 《宋書》卷36〈州郡志二·青州刺史〉:「濟南太守,漢文帝十六年,分齊立。晉世濟岷郡,云魏平蜀,徙蜀豪將家於濟、河,故立此郡。安帝義熙中土斷,併濟南。案《晉太康地志》無濟岷郡。」
  22. ^ 《晉書》卷5〈懷帝紀〉:「〔永嘉元年〕二月辛巳,東萊人王彌起兵反,寇青、徐二州,長廣太守宋羆、東牟太守龐伉並遇害。」
  23. ^ 《輿地廣記》卷6〈京東東路·青州益都縣〉:「益都縣,本二漢廣縣,地屬齊國,晉廢之。」
  24. ^ 24.0 24.1 24.2 孔祥軍《晉書地理志校注》第133頁注釋1。
  25. ^ 《宋書》卷36〈州郡志二·青州·濟南太守〉:「平陵令,漢舊縣,至晉并曰東平陵。」;《魏書》卷106中〈地形志二中〉:「平陵,二漢、晉屬,曰東平陵,後改。」
  26. ^ 孔祥軍謂於陵縣太康以後廢。案《宋書·州郡志》引《永初郡國》有於陵縣,則《輿地廣記》「晉省之」當是言西晉初省縣。
  27. ^ 《輿地廣記》卷6〈京東東路·淄州長山縣〉:「本二漢於陵縣地,屬濟南郡,晉省之。」
  28. ^ 《宋書》卷29〈符瑞志下〉:「晉武帝咸寧五年七月戊辰,白烏見濟南隰陰」;《春秋左傳正義》卷58〈哀公十年〉杜預注:「濟南有隰陰縣。」
  29. ^ 《宋書》卷36〈州郡志二·濟南太守〉:「土鼓令,漢舊縣,晉無。」
  30. ^ 孔祥軍《晉書地理志校注》第135頁注釋1。
  31. ^ 《太平寰宇記》卷19〈河南道十九〉:「鄒平縣,本漢舊縣,屬濟南郡,後漢及晉並不改。永嘉之亂,其縣遂廢。」

參考資料 编辑

書籍 编辑

  • 吳增僅,《三國郡縣表》,上海:開明書局,1937
  • 李錫甫,《漢晉城陽郡沿革考》,國立編譯館館刊第6卷第一期,1977
  • 劉琳,《華陽國志校注》,成都:巴蜀書社,1984
  • 李曉杰,《東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 胡阿祥,《六朝疆域與政區研究》(增訂本),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
  • 錢儀吉楊晨,《三國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陳健梅,《孫吳政區地理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07
  • 孔祥軍,《三國政區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2007
  • 任乃強,《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孔祥軍,《晉書地理志校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 胡阿祥、孔祥軍、徐成合著,《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 范曄,《後漢書》,維基文庫
  • 房玄齡,《晉書》,維基文庫
  • 沈約,《宋書》,維基文庫
  • 魏收,《魏書》,維基文庫
  •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維基文庫
  • 樂史,《太平寰宇記》,維基文庫
  • 歐陽忞,《輿地廣記》,維基文庫
  • 酈道元,《水經注》,維基文庫

參見 编辑

西晉青州行政區劃, 西晉青州州治所在臨淄縣, 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 永嘉以後移治廣固縣, 今山東省青州市西北, 範圍在今山東省的東從海山東半島而西至泰山, 黃河東岸一帶, 永嘉年間以後, 山東郡邑相繼被石勒攻陷, 西晉末青州為曹嶷佔據, 目录, 郡級行政區, 縣級行政區, 注釋, 出處, 參考資料, 書籍, 參見郡級行政區, 编辑西晉青州初領北海, 東萊, 濟南, 樂安5郡, 西晉初徐州城陽郡來屬, 增置長廣郡, 277年, 高密國, 296年置, 平昌郡, 300年置, 計領9郡, 齊國, 曹魏舊郡, 郡治臨淄縣. 西晉青州州治所在臨淄縣 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 參 1 永嘉以後移治廣固縣 今山東省青州市西北 參 2 範圍在今山東省的東從海山東半島而西至泰山 黃河東岸一帶 永嘉年間以後 山東郡邑相繼被石勒攻陷 西晉末青州為曹嶷佔據 目录 1 郡級行政區 2 縣級行政區 3 注釋 4 出處 5 參考資料 5 1 書籍 6 參見郡級行政區 编辑西晉青州初領北海 東萊 齊 濟南 樂安5郡 西晉初徐州城陽郡來屬 增置長廣郡 277年 高密國 296年置 平昌郡 300年置 計領9郡 齊國 曹魏舊郡 郡治臨淄縣 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 領臨淄 西安 昌國 般陽 廣饒 廣 東安平 臨朐 益都 新沓 新汶 南豐12縣 西晉初廢益都 南豐 新汶 新沓4縣 廣 臨朐2縣移屬東莞郡 太康四年 283年 濟南郡歷城 平陵 祝阿 於陵 鄒平 隰陰 菅 著8縣來隸 同年復歸濟南郡 參 3 永康元年 300年 高密國廣 臨朐2縣來隸 註 1 永嘉五年 311年 廣縣改名廣固縣 郡治亦移於此 參 2 西晉末領廣固 臨淄 西安 東安平 廣饒 昌國 般陽 臨朐8縣 濟南國 曹魏舊郡 泰始元年 265年 封晉宗室司馬遂為濟南王 郡改為濟南國 咸寧三年 277年 其子司馬耽徙封中山王 廢國為郡 參 4 郡治東平陵縣 今山東省章丘市西北 領東平陵 於陵 歷城 東朝陽 菅 著 鄒平 土鼓 梁鄒 台 漯陰 祝阿12縣 西晉時廢土鼓 台 於陵3縣 東平陵縣改名平陵縣 咸寧年間 275 279 梁鄒 東朝陽2縣移屬樂安國 太康元年 280年 以前於陵縣復置 太康四年 283年 濟南郡廢郡併入齊國 同年復郡 永嘉年間 307 312 復置濟南國 參 3 永嘉年間 307 312 復改為濟南國 參 5 郡治移往歷城縣 今山東省濟南市 參 6 又廢鄒平縣 西晉末領歷城 平陵 著 於陵 菅 漯陰 祝阿6縣 北海國 曹魏舊郡 泰始元年 265年 封晉宗室司馬陵為北海王 參 7 太康四年 283年 又封齊王司馬攸子司馬寔為北海王 參 8 郡治平壽縣 今山東省濰坊市南 領平壽 下密 膠東 即墨 都昌 營陵 劇7縣 西晉初營陵縣移屬城陽郡 約265年 劇縣移屬東莞郡 265年 300年左右復歸 西晉末領平壽 下密 膠東 即墨 都昌 劇6縣 樂安郡 曹魏舊郡 泰始元年 265年 封晉宗室司馬鑒為樂安王 郡改為樂安國 太安元年 302年 樂安王司馬冰被廢 廢國為郡 參 9 郡治高苑縣 今山東省淄博市西北 領高苑 臨濟 博昌 蓼城 壽光 千乘 樂安 利 益9縣 西晉時廢千乘 樂安2縣 參 10 參 11 咸寧年間 275 279 濟南郡梁鄒 東朝陽2縣來隸 參 3 西晉末領高苑 臨濟 博昌 利 益 蓼城 壽光 梁鄒 東朝陽9縣 高密國 註 4 曹魏為城陽郡 郡治東武縣 今山東省諸城市 參 12 領東武 莒 諸 壯武 淳于 高密 昌安 平昌 夷安 姑幕 黔陬 朱虛12縣 西晉初北海國營陵縣來隸 朱虛縣移屬東莞國 註 5 泰始五年 269年 至七年 271年 立晉武帝子司馬景及司馬憲為城陽王 無子國除 太康十年 289年 莒 姑幕 諸 東武4縣移屬東莞郡 參 13 東莞郡安丘 廣 劇 臨朐4縣來隸 郡治移往黔陬縣 今山東省膠州市西南 註 4 元康六年 296年 左右 徙封隴西王司馬泰為高密王 參 14 城陽郡改置高密國 參 15 劇 臨朐十一縣為高密國 註 7 宋書 卷36 州郡志二 青州刺史 高密太守 漢文帝分齊為膠西 宣帝本始元年 更名高密 光武建武十三年 併北海 晉惠帝又分城陽立 永康元年 300年 平昌 安丘2縣移屬平昌郡 劇縣移屬北海國 廣 臨朐2縣移屬齊國 參 2 西晉末領黔陬 壯武 淳于 昌安 高密 夷安 營陵7縣 東萊郡 曹魏舊郡 郡治掖縣 今山東省掖縣 領掖 黃 當利 盧鄉 曲城 惤 長廣 不其 牟平 昌陽 挺11縣 西晉時廢牟平 311年前復縣 參 16 昌陽 參 17 2縣 咸寧三年 277年 長廣 不其 挺3縣移屬長廣郡 參 18 太康四年 283年 遼東王司馬蕤徙封東萊王 郡改為東萊國 永寧元年 301年 東萊王司馬蕤被廢為庶人 國廢為郡 參 19 西晉末領掖 當利 盧鄉 曲城 黃 惤 牟平7縣 長廣郡 咸寧三年 277年 分東萊郡置 參 18 郡治不其縣 今青岛市城阳区南部 領不其 長廣 挺3縣 元康八年 298年 增領昌陽縣 參 17 至西晉末不變 平昌郡 晉惠帝永康元年 300年 分高密國及東莞郡置 參 20 郡治安丘縣 今山東省安丘市西南 領安丘 平昌 朱虛 姑幕 東武5縣 註 8 濟岷郡 存疑 僅見於 宋書 州郡志 一說魏滅蜀漢以後 遷徙蜀地豪將家族於濟水 河水之間 並設立此郡 晉書 地理志 及 宋書 州郡志 注引 晉太康地志 均無記載此郡 參 21 東牟郡 存疑 晉書 懷帝紀 記載 東牟太守龐伉 疑是 東萊太守 之誤 或是西晉確有短暫設立東牟郡 參 22 縣級行政區 编辑青州 州治 臨淄縣 310年前 廣固縣 311年後 說明 本表為西晉時期青州各郡所轄的縣份 以深灰色表示者 為曾經建置 後來廢除的縣份郡名 縣數 郡治 縣名 今地位置 2012年12月 隸屬郡國 備注齊國 8 臨淄縣 廣固縣 廣固縣 今山東省青州市西南 310年前 今山東省青州市西北 311年後 齊國 265 東莞國 266 277 琅邪國 277 284 東莞郡 284 289 高密國 289 300 城陽郡289 296 齊國 300 316 曹魏為廣縣 永嘉五年 311年 青州刺史曹嶷加固城池 改名廣固縣 參 16 臨淄縣 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臨淄區 齊國 265 316 西安縣 今山東省桓臺縣東 齊國 265 316 東安平縣 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臨淄區皇城鎮 齊國 265 316 廣饒縣 今山東省廣饒縣東北 齊國 265 316 昌國縣 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南 齊國 265 316 般陽縣 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 齊國 265 316 臨朐縣 今山東省臨朐縣 齊國 265 東莞國 266 277 琅邪國 277 284 東莞郡 284 289 高密國 289 300 城陽郡289 296 齊國 300 316 益都縣 今山東省臨朐縣 齊國 265 西晉時廢縣 參 23 南豐縣 今山東省臨朐縣 齊國 265 西晉時廢縣 參 24 新汶縣 今山東省臨朐縣 齊國 265 西晉時廢縣 參 24 新沓縣 今山東省淄博市南淄川區 齊國 265 283 西晉太康四年 283年 前廢縣 參 24 濟南國 7 平陵縣 歷城縣 歷城縣 今山東省濟南市 濟南郡 265 283 齊國 283 316 平陵縣 今山東省章丘市西北 濟南郡 265 283 齊國 283 316 曹魏時為東平陵縣 晉時更名 參 25 著縣 今山東省濟陽縣西 濟南郡 265 283 濟南國266 277 齊國 283 濟南國 283 316 濟南郡283 307 於陵縣 今山東省鄒平縣東南 濟南郡 265 中間廢縣 283 齊國 283 濟南國 283 316 濟南郡283 307 西晉時廢縣 參 26 太康元年 280年 前復縣 參 27 菅縣 今山東省濟陽縣東 濟南郡 265 283 濟南國266 277 齊國 283 濟南國 283 316 濟南郡283 307 隰陰縣 今山東省濟陽縣西南孫耿鎮 濟南郡 265 283 濟南國266 277 齊國 283 濟南國 283 316 濟南郡283 307 曹魏時為漯陰縣 西晉時改名隰陰縣 參 28 祝阿縣 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東北 濟南郡 265 283 濟南國266 277 齊國 283 濟南國 283 316 濟南郡283 307 土鼓縣 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西 濟南郡 265 266 西晉時廢縣 參 29 台縣 今山東省濟南市東 濟南郡 265 266 西晉時廢縣 參 30 鄒平縣 註 9 今山東省高青縣西南 濟南郡 265 283 濟南國266 277 齊國 283 濟南國 283 濟南郡283 307 西晉永嘉元年 307年 以後廢縣 參 31 北海國 6 平壽縣 平壽縣 今山東省濰坊市南 北海國 265 316 下密縣 今山東省昌邑市東 北海國 265 316 膠東縣 今山東省平度市 北海國 265 316 即墨縣 今山東省平度市東南 北海國 265 316 都昌縣 今山東省昌邑市 北海國 265 316 劇縣 今山東省壽光市南 北海國 265 東莞國 266 277 琅邪國 277 285 東莞郡 285 289 高密國 289 300 城陽郡289 296 北海國 300 316 樂安郡 9 高苑縣 高苑縣 今山東省淄博市西北 樂安郡 265 316 樂安國266 302 臨濟縣 今山東省高青縣東南 樂安郡 265 316 樂安國266 302 博昌縣 今山東省博興縣東南 樂安郡 265 316 樂安國266 302 利縣 註 10 今山東省博興縣東 樂安郡 265 316 樂安國266 302 益縣 註 10 今山東省壽光市東北 樂安郡 265 316 樂安國266 302 蓼城縣 今山東省利津縣東南 樂安郡 265 316 樂安國266 302 壽光縣 今山東省壽光縣東北 樂安郡 265 316 樂安國266 302 梁鄒縣 今山東省鄒平縣東北 濟南郡 265 266 齊國 266 275 樂安郡 275 316 樂安國275 302 東朝陽縣 今山東省濟陽縣東北 濟南郡 265 275 樂安郡 275 316 樂安國275 302 千乘縣 今山東省高青縣東南 樂安國 265 西晉時廢縣 參 10 樂安縣 今山東省博興縣北 樂安國 265 西晉時廢縣 參 11 高密國 7 東武縣 黔陬縣 黔陬縣 註 11 今山東省膠州市西南 城陽郡 265 296 城陽國269 271 高密國 296 316 壯武縣 今青岛市即墨区西 高密國 265 316 城陽郡265 269 271 296 城陽國269 271 淳于縣 今山東省安丘市東北 高密國 265 316 城陽郡265 269 271 296 城陽國269 271 昌安縣 今山東省安丘市東南 高密國 265 316 城陽郡265 269 271 296 城陽國269 271 高密縣 今山東省高密市東 高密國 265 316 城陽郡265 269 271 296 城陽國269 271 夷安縣 註 12 今山東省高密市 高密國 265 316 城陽郡265 269 271 296 城陽國269 271 營陵縣 今山東省昌樂縣東南 北海國 265 高密國 316 城陽郡 296 東萊郡 7 掖縣 掖縣 今山東省掖縣 東萊郡 265 316 東萊國283 301 當利縣 今山東省掖縣西南 東萊郡 265 316 東萊國283 301 盧鄉縣 今山東省掖縣南 東萊郡 265 316 東萊國283 301 曲城縣 今山東省招遠市西北 東萊郡 265 316 東萊國283 301 黃縣 今山東省蓬萊市東 東萊郡 265 316 東萊國283 301 惤縣 今山東省蓬萊市西南 東萊郡 265 316 東萊國283 301 牟平縣 今山東省煙臺市西牟平區 東萊郡 265 266 311前 316 西晉時廢縣 西晉永嘉五年 311年 以前復縣 參 16 長廣郡 4 不其縣 不其縣 今青岛市城阳区南 東萊郡 265 277 長廣郡 277 316 長廣縣 今山東省萊陽市東 東萊郡 265 277 長廣郡 277 316 挺縣 今山東省萊陽市南 東萊郡 265 277 長廣郡 277 316 昌陽縣 今山東省萊陽市 東萊郡 265 266 中間廢縣 長廣郡 298 316 西晉時廢縣 併入長廣縣 元康八年 298年 復置縣 參 17 平昌郡 5 安丘縣 安丘縣 今山東省安丘市西南 琅邪國 265 東莞國 266 277 琅邪國 277 284 東莞郡 284 289 高密國 289 300 城陽郡289 296 平昌郡 300 316 平昌縣 今山東省諸城市西北 高密國 265 300 城陽郡265 269 271 296 城陽國269 271 平昌郡 300 316 朱虛縣 註 5 今山東省臨朐縣東南柳山鎮 城陽郡 265 東莞國 266 277 琅邪國 277 284 東莞郡 284 300 平昌郡 300 316 姑幕縣 註 13 今山東省安丘市南石埠子鎮 註 14 城陽郡 265 289 城陽國269 271 東莞郡 289 300 平昌郡 300 316 東武縣 註 15 今山東省諸城市 城陽郡 265 289 城陽國269 271 東莞郡 289 300 平昌郡 300 316 注釋 编辑 牟發松列西晉末廣縣屬齊郡 臨朐縣屬平昌郡 案 晉書 齊王冏傳 倫篡 遷鎮東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 欲以寵安之 疑永寧元年 301年 以前趙王司馬倫為安撫齊王司馬冏 將此二縣劃屬齊國封地 據 晉書 齊獻王攸傳 記載 明年 太康四年 以濟南郡益齊國 梁鄒縣在太康四年以前屬濟南郡 這裡疑當作 咸寧初 以濟南之梁鄒益封 卷34 武十三王 吳敬王晏傳 固初封漢王 改封濟南 沒于賊 以濟陰萬一千二百一十九戶改為廣陽國 立冰為廣陽王 二句 疑是衍文 4 0 4 1 據李錫甫考証 晉代高密國的前身即漢 晉的城陽郡 太康十年 289年 城陽郡與東莞郡相互交換各自的領縣 城陽郡的莒 姑幕 諸 東武4縣劃歸東莞郡管轄 東莞郡的安丘 廣 劇 臨朐4縣也移歸城陽郡管轄 陽城郡的郡治遷移到黔阪縣 晉書 地理志 記載的 城陽之黔陬 壯武 淳于 昌安 高密 平昌 營陵 安丘 大 劇 臨朐十一縣 均為城陽郡元康年間 291 299 時期所轄的全部縣數 後改名為高密國 永康元年 300年 設平昌郡 可能即專為封司馬模為郡公所分置 雖後來進封南陽王 但平昌郡並未廢除 仍繼續為郡 並據 大清一統志 考証得出平昌郡治安丘縣 領安丘 平昌2縣 劇縣移屬北海國後 高密國最終尚領有黔陬 壯武 淳于 昌安 高密 夷安 營陵 廣 臨朐9縣 李錫甫 漢晉城陽郡沿革考 國立編譯館館刊第6卷第一期 第259 264頁 1977年6月 5 0 5 1 孔祥軍認為太康中 282 283 短暫隸屬東莞郡 後來歸屬城陽郡直至西晉終結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 三國兩晉南朝卷 第691頁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 卷19云 東莞有廣縣 此云大者 疑避隋煬諱改之 據 晉書 高密文獻王泰傳 記載 瑋既誅 乃以泰錄尚書事 遷太尉 守尚書令 改封高密王 邑萬戶 守尚書令與改封高密王均在同時 據 晉書 惠帝紀 司馬泰守尚書令時間在元康六年 296年 正月 李錫甫考証得出平昌郡領有安丘 平昌2縣 但據其地理 其周邊的東莞郡朱虛 姑幕 東武3縣當為平昌郡管轄 晉書 地理志 作 鄒縣 10 0 10 1 晉書 地理志 誤作 利益縣 孔祥軍列為魏時隸屬東萊郡 晉時移屬城陽郡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 三國兩晉南朝卷 第689頁 晉書 地理志 無夷安縣 孔祥軍列為魏時隸屬東萊郡 晉時移屬城陽郡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 三國兩晉南朝卷 第689頁 姑幕故城 石埠子歷史上那些事兒 晉書 地理志 列為青州城陽郡屬縣 孔祥軍據 宋書 州郡志 注引 晉太康地志 認為晉太康元年 280年 至四年 283年 間東武縣短暫隸屬東莞郡 後又復歸陽城郡 晉書地理志校注 第140頁注釋7 但是 晉書 地理志 記載 東武縣劃歸東莞郡在太康十年 289年 出處 编辑 通典 卷171 州郡一 晉武帝太康元年平吳 分為十九州部 青治臨淄 2 0 2 1 2 2 晉書 卷15 地理志下 自永嘉喪亂 青州淪沒石氏 東萊人曹嶷為刺史 造廣固城 元和郡縣圖志 卷10 河南道六 廣固城 在縣西四里 晉永嘉五年 東萊牟平人曹嶷為刺史所築 有大澗 甚廣固 故謂之廣固 3 0 3 1 3 2 晉書 卷38 文六王 齊獻王攸傳 明年 太康四年 以濟南郡益齊國 文六王 樂安平王鑒傳 咸寧初 以齊之梁鄒益封 註 2 晉書 卷3 武帝紀 泰始元年封皇從叔父司馬 遂為濟南王 咸寧三年徙 濟南王耽為中山王 卷37 宗室 濟南惠王遂傳 濟南惠王遂 字子伯 宣帝弟魏鴻臚丞恂之子也 武帝受禪 封濟南王 泰始二年薨 二子 耽 緝 耽嗣立 咸寧三年徙為中山王 是年薨 無子 緝繼 成都王穎以緝為建威將軍 與石熙等率眾距王浚 沒於陣 薨 無子 國除 晉書 卷34 武十三王 吳敬王晏傳 固初封漢王 改封濟南 沒于賊 元和郡縣圖志 卷10 河南道六 景帝三年為濟南郡 理東平陵 屬青州 晉永嘉之後 郡移理歷城 引用错误 没有为名为司馬陵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晉書 卷3 武帝紀 太康四年 二月己丑 立長樂亭侯寔為北海王 卷38 文六王 齊獻王攸傳 以攸子寔為北海王 晉書 卷3 武帝紀 泰始元年封皇弟司馬 鑒為樂安王 卷4 惠帝紀 永寧元年 封齊王冏子冰為樂安王 卷38 文六王 樂安平王鑒 樂安平王鑒 字大明 初封臨泗亭侯 武帝踐阼 封樂安王 帝為鑒及燕王機高選師友 下詔曰 樂安王鑒 燕王機並以長大 宜得輔導師友 取明經儒學 有行義節儉 使足嚴憚 昔韓起與田蘇游而好善 宜必得其人 泰始中 拜越騎校尉 咸寧初 以齊之梁鄒益封 因之國 服侍中之服 元康初 徵為散騎常侍 上軍大將軍 領射聲校尉 尋遷使持節 都督豫州軍事 安南將軍 代清河王遐鎮許昌 以疾不行 七年薨 子殤王籍立 薨 無子 齊王冏以子冰紹鑒後 以濟陰萬一千二百一十九戶改為廣陽國 立冰為廣陽王 註 3 冏敗 廢 10 0 10 1 魏書 卷106中 地形志 千乘 前漢屬千乘 後漢屬 晉罷 輿地廣記 卷6 京東東路 青州千乘縣 千乘縣 漢舊縣 後漢屬樂安國 晉省之 11 0 11 1 輿地廣記 卷6 京東東路 青州博興縣 博興縣 本漢樂安縣 屬千乘郡 後漢屬樂安國 晉省之 太平寰宇記 卷24 河南道 密州莒縣 漢文帝二年封朱虛侯章為城陽王 都莒 魏明帝以為城陽郡 莒縣屬焉 而城陽郡徙理東武 引用错误 没有为名为東莞郡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引用错误 没有为名为司馬泰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晉書 卷15 地理志下 惠帝元康十年 又置平昌郡 又分城陽之黔陬 壯武 淳于 昌安 高密 平昌 營陵 安丘 大 註 6 宋書 卷36 州郡志二 青州刺史 高密太守 漢文帝分齊為膠西 宣帝本始元年 更名高密 光武建武十三年 併北海 晉惠帝又分城陽立 16 0 16 1 16 2 魏書 卷106中 地形志中 牟平 二漢屬東萊 晉罷 後復 元和郡縣圖志 卷10 河南道六 廣固城 在縣西四里 晉永嘉五年 東萊牟平人曹嶷為刺史所築 17 0 17 1 17 2 宋書 卷36 州郡志二 青州 長廣太守 昌陽令 晉惠帝元康八年 分長廣縣立 魏書 卷106中 地形志 昌陽 二漢屬東萊 後罷 晉惠帝復 輿地廣記 卷6 京東東路 萊州萊陽縣 萊陽縣 二漢昌陽縣 屬東萊郡 晉省之 其後復置 18 0 18 1 晉書 卷15 地理志下 長廣郡 咸寧三年置 宋書 卷36 州郡志二 青州刺史 長廣太守 本長廣縣 前漢屬琅邪 後漢屬東萊 晉太康地志 云故屬東萊 起居注 咸寧三年 以齊東部縣為長廣郡 晉書 卷3 武帝紀 咸寧三年 立齊王子蕤為遼東王 太康四年 徙遼東王蕤為東萊王 卷4 惠帝紀 永寧元年 東萊王蕤 左衛將軍王輿謀廢齊王冏 事泄 蕤廢爲庶人 輿伏誅 夷三族 卷38 文六王 齊獻王攸傳 蕤字景回 出繼遼東王定國 太康初 徙封東萊王 及冏輔政 與左衛將軍王輿謀共廢冏 事覺 免為庶人 晉書 卷15 地理志下 惠帝元康十年 當作永康元年 又置平昌郡 宋書 卷36 州郡志二 青州刺史 平昌太守 故屬城陽 魏文帝分城陽立 後省 晉惠帝又立 宋書 卷36 州郡志二 青州刺史 濟南太守 漢文帝十六年 分齊立 晉世濟岷郡 云魏平蜀 徙蜀豪將家於濟 河 故立此郡 安帝義熙中土斷 併濟南 案 晉太康地志 無濟岷郡 晉書 卷5 懷帝紀 永嘉元年 二月辛巳 東萊人王彌起兵反 寇青 徐二州 長廣太守宋羆 東牟太守龐伉並遇害 輿地廣記 卷6 京東東路 青州益都縣 益都縣 本二漢廣縣 地屬齊國 晉廢之 24 0 24 1 24 2 孔祥軍 晉書地理志校注 第133頁注釋1 宋書 卷36 州郡志二 青州 濟南太守 平陵令 漢舊縣 至晉并曰東平陵 魏書 卷106中 地形志二中 平陵 二漢 晉屬 曰東平陵 後改 孔祥軍謂於陵縣太康以後廢 案 宋書 州郡志 引 永初郡國 有於陵縣 則 輿地廣記 晉省之 當是言西晉初省縣 輿地廣記 卷6 京東東路 淄州長山縣 本二漢於陵縣地 屬濟南郡 晉省之 宋書 卷29 符瑞志下 晉武帝咸寧五年七月戊辰 白烏見濟南隰陰 春秋左傳正義 卷58 哀公十年 杜預注 濟南有隰陰縣 宋書 卷36 州郡志二 濟南太守 土鼓令 漢舊縣 晉無 孔祥軍 晉書地理志校注 第135頁注釋1 太平寰宇記 卷19 河南道十九 鄒平縣 本漢舊縣 屬濟南郡 後漢及晉並不改 永嘉之亂 其縣遂廢 參考資料 编辑書籍 编辑 吳增僅 三國郡縣表 上海 開明書局 1937 李錫甫 漢晉城陽郡沿革考 國立編譯館館刊第6卷第一期 1977 劉琳 華陽國志校注 成都 巴蜀書社 1984 李曉杰 東漢政區地理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7 胡阿祥 六朝疆域與政區研究 增訂本 北京 學苑出版社 2005 錢儀吉 楊晨 三國會要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陳健梅 孫吳政區地理研究 長沙 岳麓書社 2007 孔祥軍 三國政區地理研究 南京 南京大學歷史系 2007 任乃強 華陽國志校補圖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孔祥軍 晉書地理志校注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012 胡阿祥 孔祥軍 徐成合著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 三國兩晉南朝卷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14 范曄 後漢書 維基文庫 房玄齡 晉書 維基文庫 沈約 宋書 維基文庫 魏收 魏書 維基文庫 李吉甫 元和郡縣圖志 維基文庫 樂史 太平寰宇記 維基文庫 歐陽忞 輿地廣記 維基文庫 酈道元 水經注 維基文庫參見 编辑晉朝行政區劃 東晉行政區劃 西晋行政区划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西晉青州行政區劃 amp oldid 7375194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