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臺灣光唇魚

臺灣石𩼧[註 1]学名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Günther, 1868)),又稱台灣光唇魚,俗名石斑石𩼧秋斑石賓(台東)(同種異名Acrossocheilus formosanus (Regan, 1908)),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光唇鱼属的其中一鱼类,普遍分布於台灣西部各河川,主要棲息於溪流中游。[4][5]跟分布于浙江灵江水系厚唇光唇鱼(同種異名:Acrossocheilus labiatus (Regan, 1908),俗名火烧鲮、花鱼、石花鱼)屬同一物种[2]。两者口唇结构的差别,可能是两性异形。

臺灣光唇魚

未予评估IUCN 3.1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目: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科: 鯉科 Cyprinidae
属: 光唇鱼属 Acrossocheilus
种: 臺灣光唇魚 A. paradoxus
二名法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異名[2][3]
  • Gymnostomus formosanus Regan, 1908
  • Acrossocheilus formosanus (Regan, 1908)
  • Gymnostomus labiatus Regan, 1908
  • Acrossocheilus labiatus (Regan, 1908)

亚种

分布

本魚分布于亞洲大陸长江水系浙江钱塘江福建汀江、以及台湾西部的溪流(東部溪流乃後期人工放養而非原生[6]:86-87)和海南島等[2]。该物种的模式产地为台湾[2]

深度

水深0至10公尺。

特徵

本魚體略呈圓柱狀,吻圓鈍稍突出,口下位,下頷前端露出唇外,上下唇在口角相連,下唇分左右2瓣,具2對鬚。體被中圓鱗,側線明顯,側線鱗38-41枚,體褐色,具7條黑橫帶,以幼魚最明顯;成魚體色變深,橫帶較模糊。尾鰭叉形,繁殖期雌雄魚吻部皆具追星,體長可達20公分。

生態

本魚為初級性淡水魚[6]:86-87,棲息於河川中游水流湍急、溶氧較高且清澈的溪流及深潭中。成魚常躲藏在石縫中,幼魚則終日在沿岸及石頭間穿梭,性兇悍。屬雜食性,以附著藻及水生昆蟲為食。

經濟利用

為食用魚,紅燒及油炸皆宜,為遊釣魚類,其魚卵有毒,誤食會引起腹瀉、頭暈及嘔吐

注釋

  1. ^ 「𩼧」,拼音biān注音ㄅㄧㄢ

参考文献

  1. ^ Froese, Rainer & Pauly, Daniel (eds.) (2011).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FishBase. Ver. 2011-12.
  2. ^ 2.0 2.1 2.2 2.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17-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1) (简体中文). 
  3. ^ ?. Ann. Mag. Nat. Hist. 1908, 8 (2): 358. 
  4. ^ 台灣石𩼧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台灣魚類資料庫.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 營運. 
  5.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6. ^ 6.0 6.1 太魯閣國家公園中、低海拔地區動物資源動態調查研究及資料庫建立 (PDF). [2017-02-20]. (原始内容 (PDF)于2018-10-03) (繁体中文). 

扩展阅读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石賓光唇魚

臺灣光唇魚, 注意, 本页面含有unihan新版汉字, 𩼧, 有关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 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臺灣石𩼧, 学名,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günther, 1868, 又稱台灣光唇魚, 俗名石斑, 石𩼧, 秋斑, 石賓, 台東, 同種異名, acrossocheilus, formosanus, regan, 1908, 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光唇鱼属的其中一種鱼类, 普遍分布於台灣西部各河川, 主要棲息於溪流中游, 跟分布于浙江灵江水系的厚唇光唇鱼, 同種異名,. 注意 本页面含有Unihan新版汉字 𩼧 有关字符可能會错误显示 詳见Unicode扩展汉字 臺灣石𩼧 註 1 学名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Gunther 1868 又稱台灣光唇魚 俗名石斑 石𩼧 秋斑 石賓 台東 同種異名 Acrossocheilus formosanus Regan 1908 為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光唇鱼属的其中一種鱼类 普遍分布於台灣西部各河川 主要棲息於溪流中游 4 5 跟分布于浙江灵江水系的厚唇光唇鱼 同種異名 Acrossocheilus labiatus Regan 1908 俗名火烧鲮 花鱼 石花鱼 屬同一物种 2 两者口唇结构的差别 可能是两性异形 臺灣光唇魚保护状况未予评估 IUCN 3 1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目 鲤形目 Cypriniformes科 鯉科 Cyprinidae属 光唇鱼属 Acrossocheilus种 臺灣光唇魚 A paradoxus二名法Acrossocheilus paradoxusGunther 1868 1 異名 2 3 Gymnostomus formosanus Regan 1908 Acrossocheilus formosanus Regan 1908 Gymnostomus labiatus Regan 1908 Acrossocheilus labiatus Regan 1908 目录 1 亚种 2 分布 3 深度 4 特徵 5 生態 6 經濟利用 7 注釋 8 参考文献 9 扩展阅读亚种 编辑长鳍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iridescens longipinnis 分布 编辑本魚分布于亞洲大陸长江水系 浙江钱塘江 福建汀江 以及台湾西部的溪流 東部溪流乃後期人工放養而非原生 6 86 87 和海南島等 2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为台湾 2 深度 编辑水深0至10公尺 特徵 编辑本魚體略呈圓柱狀 吻圓鈍稍突出 口下位 下頷前端露出唇外 上下唇在口角相連 下唇分左右2瓣 具2對鬚 體被中圓鱗 側線明顯 側線鱗38 41枚 體褐色 具7條黑橫帶 以幼魚最明顯 成魚體色變深 橫帶較模糊 尾鰭叉形 繁殖期雌雄魚吻部皆具追星 體長可達20公分 生態 编辑本魚為初級性淡水魚 6 86 87 棲息於河川中游水流湍急 溶氧較高且清澈的溪流及深潭中 成魚常躲藏在石縫中 幼魚則終日在沿岸及石頭間穿梭 性兇悍 屬雜食性 以附著藻及水生昆蟲為食 經濟利用 编辑為食用魚 紅燒及油炸皆宜 為遊釣魚類 其魚卵有毒 誤食會引起腹瀉 頭暈及嘔吐 注釋 编辑 𩼧 拼音 bian 注音 ㄅㄧㄢ参考文献 编辑 Froese Rainer amp Pauly Daniel eds 2011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FishBase Ver 2011 12 2 0 2 1 2 2 2 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厚唇光唇鱼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17 02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2 21 简体中文 Ann Mag Nat Hist 1908 8 2 358 台灣石𩼧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台灣魚類資料庫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 營運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台湾光唇鱼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 04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5 6 0 6 1 太魯閣國家公園中 低海拔地區動物資源動態調查研究及資料庫建立 PDF 2017 02 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10 03 繁体中文 台灣魚類資料庫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光唇鱼属鱼类的分类整理 永久失效連結 扩展阅读 编辑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 石賓光唇魚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臺灣光唇魚 amp oldid 7415055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