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简称呼市一中,位于中国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省级重点中学,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建立的中学之一。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地址 中国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环河街
其它名称Huhhot NO.1 Middle School
类型公立完全中学
创办日期1903年
学区 中国呼和浩特市回民区
校長马波
年级高中
校园面积88,000平方米
校訓做人 为学 健体 发奋 有为
校歌呼市一中校歌
建筑面积约65,000平方米
学校前身古丰书院
電話號碼0471-6362638
学校网址http://www.hhyz.net/index.php

学校历史 编辑

晚清时期 编辑

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朝第41位任归绥道道员安祥创建“古丰书院”,因呼和浩特地区古时称丰州而得名。

光绪二十年(1903年)清朝第四十六任归绥兵备道道员朴寿根据清朝学务大臣令和《奏定学堂章程》改古丰书院为“归绥中学堂”

十九世纪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清政府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在绥远城(新城)建立一所只招收满族贵族子弟入学的长白书院。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朝第41位任归绥道道员安祥创建“古丰书院”,因呼和浩特地区古时称丰州而得名。初成立时,规模很小,人数也很少,书院的山长(负责人,也是主讲人)都是从外地请来的老举人。书院平时没有学生,也不是每天开课。每隔数日开讲一次。

关于古丰书院,地方志上只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简单的记载:

——古丰书院,在旧城太平召东南,光绪十一年创设,以教谕兼任监院,聘崞县申举人际昌为山长,盂县张举人祖配继之。月……,官课堂课各三次。住院童生额六名,月各给膏火银六钱。……阅二年改为每月官课堂课各二次。官课生员取超等四名,第一给银一两五钱,余各给一两。特等六名,各给七钱。生童上取四名,第一,给银八钱,余各给六钱;中取八名,前四名各给四钱,后四名各给二钱。学堂课生童各取五名:生第一名六钱,余四钱;童第一名六钱,余两钱。

二十世纪初,随着“废科举,兴学堂”运动的兴起,清政府于1901年(清光绪廿七年),下令将全国所有书院,设在省城者改为大学堂,设在府县直属州者改为中学堂,设在州县者改为小学堂,并随即颁布了《中学堂章程》。古丰书院就“改定月考课程,废止八股文,试贴诗。以经义,史论及时事策论出题课士。”(见《绥远通志稿》)1902年(光绪廿八年),归绥道道员朴寿(清朝政府的中级地方行政机构)遵照清政府命令及《中学堂章程》,决定将古丰书院改为学堂。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03年(光绪廿九年)9月,古丰书院正式改为归绥中学堂,并招生开学。

《绥远通志稿》中关于一中的史料:

——光绪二十九年秋,古丰书院改为归绥中学堂。七厅儒学暂仍旧制,至宣统元年始裁撤。

古丰书院,自光绪二十七年秋,改定月考课程,废止八股文、试贴诗。以经义史论及时务策出题课士,并遵照新定学堂章程,就书院扩充斋舍,招生肄业。二十九年九月,归绥道朴寿就古丰书院地址款目,改设归绥中学堂。事属草创,规模狭小,仅收学生三十名,即以旧有院长为堂长,由道署派员督办。三十二年,归绥道胡孚宸到任,自兼督办,大加扩充,而归绥中学堂之始基以奠,本省学校,实权舆此。书院既改学堂,月课之制,仍旧举行,所以体恤寒士也。至三十一年底岁科考场停止。宣统元年最后拨贡试场后,七厅儒学始奉裁。盖为本省学务结束旧制,开始新制之时期也。当中学堂开办后,并于中学内附设师范学堂,以养成小学之师资。附设模范高等小学堂,以作各厅办理小学之表率。而归、萨、托、和、丰、宁、清、五、兴、陶各厅亦皆成立初、高等小学堂,或就旧有义学改设,或则筹款创设。惟武川、东胜以地理风气关系,从缓兴办。盖自归绥创设学堂以来,中学由道署直辖,各厅小学在归绥道责成下,由厅员承办。惟中学创始之时,七厅儒学尚未裁撤,官学到任,以新学方兴,对于旧所管理,几于无事可办,每由道署函聘主授中国之国文、修身学科,以调剂之。光绪末年,绥学虽在草创,而气象至为蓬勃,中学则慎重师资,各科教员皆极一时之选,宽筹基金,至十数万之巨。各大厅如归、萨、丰镇,则改良私塾,推广乡学,亦均积极进行。

案:观察胡公在任五年,于兴办归绥学务,厥功甚伟,筹集巨额基金,发交各县商生息,复购置学田三十余顷,次第拓展校基,添筑堂舍。而对于中学学生,朝夕督课维勤,每遇课期,亲身较阅,仍进诸生,口讲指画,娓娓不倦。时捐廉俸,给奖高才生,以资鼓励。各厅员办理学务不当或不力者,则札饬详撤不少贷。故在当时各厅同、通各官,均视办学为考成之最要,兢兢奉行,罔敢懈忽。凡所以恢宏其规制,巩固其基础,使绥省后来教育日见进展者,皆其力也。公尝于中学讲室前刊制一联曰:重译共轨文,异学分岐,愿多士勿忘国粹;十室有忠信,及时思奋,虽边地岂乏人材。其办学之精神意志,可概见矣。

从1903年——1905年,严格讲起来归绥中学堂仅是一个名义上的、形式上的新学堂而已,到1906年,学堂才有较大的发展和充实。学堂相继从湖北、湖南、浙江等地请来一批讲授近代科学课程的教师,据一些老校友(当时的学生)回忆,教师们大都是留过洋的人(即留学生),年纪都在四十岁左右,对待学生很厉害,最初四、五人,增到十余人。后来又从山西请来几个老师,并且学堂也有了负责教学的领导人。

1906年,通过招生,学生人数也显著增加;先后成立了甲、乙两班,约有一百余人。当时为鼓励人们投考学堂,实行了津贴制度,即上学后学堂每月发给学生银钱。每人每月三两五钱(数字以后逐渐减少,后取消)。1907年,为了给新办小学培养师资,将原在书院学习的年长学生组成一个师范班(附属于归绥中学堂内)。同时为了扩大中学堂学生的来源,在学堂内附设了高小两班。这样在光绪末年,学堂师生人数已达200余人。随着师生人数的增加各种教学制度也都建立起来,各门新课程也都相继开设。当时根据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中学堂章程”,实行五年制,共开设12门课程,每天上4、5节课(每节也是45分钟)。课程包括:修身,读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和体操。最初上课是打梆子,后来摇手铃。月有月考、期有期考,毕业有毕业考试。各门课程也先后有了课本。这时期,学堂校舍、设备也扩大起来。光绪末年,学堂将巷南的大庆昌商号的地皮、房舍买了过来,并在大店的院子里盖了一座有台阶设置的理化仪器室。

1911—1912年,甲、乙两班及师范班先后毕业(甲班毕业36人,乙班毕业18人,师范班毕业43人),并招收了丙班(即民国后归绥中学堂的第一班)。这时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1912年10月归绥正式脱离清政府的最后统治。

中华民国时期 编辑

1912年,绥远城将军贻谷创建了“绥远中学堂”,同年,绥远城将军裁撤,“绥远中学堂”并入“归绥中学堂”, 后“归绥中学堂”更名为“归绥中学校”,张璞出任归绥中学校长,结束了呼市地区满、汉、蒙分教的历史,归绥中学校成为呼市地区的最高学府。当时的民国政府教育部通令将学堂改为学校的同时,宣布将原来的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原中学堂时期的“讲经、读经”的课程被废除。接着,1913年教育部公布了中学课程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当时的归绥中学校的课程实行了一些改革。民国初年,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教员也有些增换。1915年(民国四年),袁世凯政府对学校的教育宗旨有一个重新规定:“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这时,归绥的封建军阀都力争来控制归绥中学校,校长由当时所谓绥远特别区任命,学校没有什么真正的发展和改革。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五四运动的冲击和影响下,学校在教育方针、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所变化。就全国来说,当时曾提出学校的教育宗旨为“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随后即规定中学学业年限为6年,并分为高级初级两级,各为3年。归绥中学校从1923年起开始实施6年制,本年8月招收的十三班即为6年制初中一年级。6年制的课程同4年制比较起来有如下几点重要的不同:从原来的固定课程改为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从原来的学年制改为学分制;从原来的课时(按钟点)制改为分数制;从原来的文言文改为语体文(即白话文)。其他如课程名目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如取消了修身,代之以公民;高、初中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比重也有所不同。在1924年(民国十三年),归绥中学校第一次招收了四名女生。这是归绥、绥远中学男女同校的开始。

1925年“归绥中学校”改名为“绥远区立第一中学”,赵允义(国民党绥远省执委)任校长。1929年因绥远特别行政区改为绥远省,绥远区立第一中学改为绥远省立第一中学 ,库耆隽任校长。

在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局势所迫学校解散,学校被日军占领。

1939年流亡到后套(今巴盟杭锦后旗)的绥远省政府成立了“国立绥远中学”(绥中),由当时绥远省教育厅长闫伟筹办兼作校长,后绥中流亡宁夏,后又回到巴盟梅令庙,49年“国立绥远中学”正式改名为“绥远省立绥远中学”。

1946年春,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几个月后,绥远省教育厅决定恢复归绥中学,由闫秉乾筹办 并任校长。1947年校长为刘佐儒。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编辑

1949年归绥解放,绥远省人民政府将省立归绥中学和省立绥远中学(即绥中)改称“绥远省立归绥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将原私立“正风、新绥”两校合并为省立第三中学。1950年将省立一、二、三中学合并。正式命名为“绥远省立归绥中学”,第一位校长是冀丕杨。1954年5月30日,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改“归绥中学”为“呼和浩特第一中学”至今。

1960年呼和浩特第一中学被定为省级重点中学,1978年自治区政府重新确定一中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1999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标兵”。

2000年被评为首批“普通中学示范性高中”。

办学成果 编辑

学校荣誉 编辑

学校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内蒙古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内蒙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德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全国体育锻炼达标先进单位、内蒙古标兵基层党校、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先进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内蒙古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德育实验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中国新世纪中学教学论坛教学实验基地、中央教科所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研究联谊校、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学校、呼和浩特市育人环境优秀学校、呼和浩特市十佳中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呼市回民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际生态学校等荣誉称号。

2020年6月17日,获得2020年度“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称号。

教师获奖 编辑

2007年,教师张浩韫 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校园文化 编辑

校训 编辑

呼市一中的校训是“做人、为学、健体、发奋、有为”。

校徽 编辑

校徽的设计依据中国“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设计为圆形,由大小双环构成基本图形。双环上方为“呼和浩特第一中学”代表天,双环下方为英文名,代表地。 中间图案为篆体“一中”和“一九○三”(建校时间)变形组成。

校旗 编辑

校旗为两面。一面为蓝色,一面为白色。蓝色代表深邃、冷静,是呼和浩特第一中学的校色,取意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色也是蒙古民族的吉祥色,象征广阔。白色代表纯洁无暇。中间图案由“徽标”和“呼和浩特第一中学”组成,上为“徽标”;下为“校名”,构成一个汉文“旦”的图形。 校旗象征“一中人”永远是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象征“呼和浩特第一中学”象初升的太阳,在蓝天、白云间冉冉升起,蓬勃向上。

校歌 编辑

呼市一中的校歌由任卫新作词,刘青作曲。

歌词 编辑

做人!为学!健体!发奋!有为!钟灵毓秀,塞外青城,芳华茂盛,桃李园丁。我们的母校,呼市一中,历史熔铸骄傲的名称。同学们,同学们,今日用功,我们珍惜母校的光荣;同学们,同学们,明天驰骋,我们增添母校的殊荣。今是一团火,嘿!明是漫天星,嘿!我们永远都是这里的学生!

做人!为学!健体!发奋!有为!刻苦勤勉是优秀传统,端正品行优良作风。思想立校,整体育人,为国栋梁,有志竟成。同学们,同学们,今日用功,我们珍惜母校的光荣;同学们,同学们,明天驰骋,我们增添母校的殊荣。今是一团火,嘿!明是漫天星,嘿!我们永远都是这里的学生!

历任校长 编辑

归绥中学堂(1903年-1912年) 编辑

归绥中学校(1912年-1924年) 编辑

  • 1912年1月 张璞
  • 1913年8月 史真修
  • 1914年1月 成章
  • 1914年4月 王定圻 中国民主革命家。曾担任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员。
  • 1915年10月 闪钦辰
  • 1916年4月 杨泽濡
  • 1916年5月 李文鼎
  • 1916年8月 王大年
  • 1916年9月-1918年 俞箴玺
  • 1916年10月 闪钦辰
  • 1918年10月 张德珍
  • 1919年8月 邱豫聪
  • 1921年10月—1924年3月 祁志厚 在任期间曾积极宣传民主思想,推动学生运动。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国后曾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
  • 1924年4月—1924年6月 阎 肃
  • 1924年7月 周炳章

绥远省区立第一中学校(1925年-1928年) 编辑

绥远省区立第一中学(1929年) 编辑

  • 1929年1月 库耆隽
  • 1929年8月 赵允义
  • 1929年 李正乐

绥远省立归绥中学 (1930年-1937年) 编辑

  • 1930年2月 冯光荣
  • 1930年3月—1930年9月 李正乐
  • 1930年2月—1931年4月 班浩
  • 1931年5月 崔毓珍
  • 1931年6月—1931年10月 赵允义
  • 1932年2月—1932年7月 李耀春
  • 1932年7月 候璠
  • 1932年8月—1933年2月 于纯斋
  • 1933年—1934年 郭良田
  • 1934年—1937年 霍世休

国立绥远中学(1939年-1949年) 编辑

  • 阎伟
  • 1942年 潘秀仁
  • 1947年—1949年 张淑良
  • 1948年—1949年 段成梁

绥远省立归绥中学(1946年-1949年) 编辑

  • 1946年—1948年 闫秉乾
  • 1948年—1949年 刘佐儒

绥远省立第一中学(1950年-1954年) 编辑

  • 1950年—1952年 冀丕杨
  • 1953年—1954年 卫群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1954年至今) 编辑

  • 1954年—1957年 田耕
  • 1958年—1960年 书路
  • 1961年—1966年 王文鼎
  • 1970年—1972年 刘玉成
  • 1973年—1974年 于洁
  • 1974年—1978年 董正荣
  • 1978年—1984年 刘宪文
  • 1984年—1994年 谢茂才
  • 1994年—2010年 郭小明
  • 2011年—2019年 汤俊文
  • 2019年—2022年 付东燕
  • 2022年—至今 马波

著名校友 编辑

政经界 编辑

学术界 编辑

  • 董志伟: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 关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主任。
  • 郭义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 康乐:中国昆虫与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
  • 杨英中科院物理所半导体研究室研究员、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半导体材料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 班效侯: 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委员会常委,中国水电、水利计算机专委会副主任、水利部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
  • 崔玉琦: 教授级工程师。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原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院)总经理。
  • 张帆: 国际经济学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美国经济研究协会理事。
  • 张强: 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与社会创新中心主任 。

文化艺术体育界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简称呼市一中, 位于中国呼和浩特市的回民区, 是内蒙古自治区省级重点中学, 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建立的中学之一, 地址, 中国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环河街其它名称huhhot, middle, school类型公立完全中学创办日期1903年学区, 中国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校長马波年级高中校园面积88, 000平方米校訓做人, 为学, 健体, 发奋, 有为校歌呼市一中校歌建筑面积约65, 000平方米学校前身古丰书院電話號碼0471, 6362638学校网址http, hhyz, index, 目录, 学.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简称呼市一中 位于中国呼和浩特市的回民区 是内蒙古自治区省级重点中学 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建立的中学之一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地址 中国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环河街其它名称Huhhot NO 1 Middle School类型公立完全中学创办日期1903年学区 中国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校長马波年级高中校园面积88 000平方米校訓做人 为学 健体 发奋 有为校歌呼市一中校歌建筑面积约65 000平方米学校前身古丰书院電話號碼0471 6362638学校网址http www hhyz net index php 目录 1 学校历史 1 1 晚清时期 1 2 中华民国时期 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2 办学成果 2 1 学校荣誉 2 2 教师获奖 3 校园文化 3 1 校训 3 2 校徽 3 3 校旗 3 4 校歌 3 4 1 歌词 4 历任校长 4 1 归绥中学堂 1903年 1912年 4 2 归绥中学校 1912年 1924年 4 3 绥远省区立第一中学校 1925年 1928年 4 4 绥远省区立第一中学 1929年 4 5 绥远省立归绥中学 1930年 1937年 4 6 国立绥远中学 1939年 1949年 4 7 绥远省立归绥中学 1946年 1949年 4 8 绥远省立第一中学 1950年 1954年 4 9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1954年至今 5 著名校友 5 1 政经界 5 2 学术界 5 3 文化艺术体育界 6 外部链接学校历史 编辑晚清时期 编辑 光绪十一年 1885年 清朝第41位任归绥道道员安祥创建 古丰书院 因呼和浩特地区古时称丰州而得名 光绪二十年 1903年 清朝第四十六任归绥兵备道道员朴寿根据清朝学务大臣令和 奏定学堂章程 改古丰书院为 归绥中学堂 十九世纪中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口的增多 清政府于1872年 清同治十一年 在绥远城 新城 建立一所只招收满族贵族子弟入学的长白书院 1885年 清光绪十一年 清朝第41位任归绥道道员安祥创建 古丰书院 因呼和浩特地区古时称丰州而得名 初成立时 规模很小 人数也很少 书院的山长 负责人 也是主讲人 都是从外地请来的老举人 书院平时没有学生 也不是每天开课 每隔数日开讲一次 关于古丰书院 地方志上只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简单的记载 古丰书院 在旧城太平召东南 光绪十一年创设 以教谕兼任监院 聘崞县申举人际昌为山长 盂县张举人祖配继之 月 官课堂课各三次 住院童生额六名 月各给膏火银六钱 阅二年改为每月官课堂课各二次 官课生员取超等四名 第一给银一两五钱 余各给一两 特等六名 各给七钱 生童上取四名 第一 给银八钱 余各给六钱 中取八名 前四名各给四钱 后四名各给二钱 学堂课生童各取五名 生第一名六钱 余四钱 童第一名六钱 余两钱 二十世纪初 随着 废科举 兴学堂 运动的兴起 清政府于1901年 清光绪廿七年 下令将全国所有书院 设在省城者改为大学堂 设在府县直属州者改为中学堂 设在州县者改为小学堂 并随即颁布了 中学堂章程 古丰书院就 改定月考课程 废止八股文 试贴诗 以经义 史论及时事策论出题课士 见 绥远通志稿 1902年 光绪廿八年 归绥道道员朴寿 清朝政府的中级地方行政机构 遵照清政府命令及 中学堂章程 决定将古丰书院改为学堂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 于1903年 光绪廿九年 9月 古丰书院正式改为归绥中学堂 并招生开学 绥远通志稿 中关于一中的史料 光绪二十九年秋 古丰书院改为归绥中学堂 七厅儒学暂仍旧制 至宣统元年始裁撤 古丰书院 自光绪二十七年秋 改定月考课程 废止八股文 试贴诗 以经义史论及时务策出题课士 并遵照新定学堂章程 就书院扩充斋舍 招生肄业 二十九年九月 归绥道朴寿就古丰书院地址款目 改设归绥中学堂 事属草创 规模狭小 仅收学生三十名 即以旧有院长为堂长 由道署派员督办 三十二年 归绥道胡孚宸到任 自兼督办 大加扩充 而归绥中学堂之始基以奠 本省学校 实权舆此 书院既改学堂 月课之制 仍旧举行 所以体恤寒士也 至三十一年底岁科考场停止 宣统元年最后拨贡试场后 七厅儒学始奉裁 盖为本省学务结束旧制 开始新制之时期也 当中学堂开办后 并于中学内附设师范学堂 以养成小学之师资 附设模范高等小学堂 以作各厅办理小学之表率 而归 萨 托 和 丰 宁 清 五 兴 陶各厅亦皆成立初 高等小学堂 或就旧有义学改设 或则筹款创设 惟武川 东胜以地理风气关系 从缓兴办 盖自归绥创设学堂以来 中学由道署直辖 各厅小学在归绥道责成下 由厅员承办 惟中学创始之时 七厅儒学尚未裁撤 官学到任 以新学方兴 对于旧所管理 几于无事可办 每由道署函聘主授中国之国文 修身学科 以调剂之 光绪末年 绥学虽在草创 而气象至为蓬勃 中学则慎重师资 各科教员皆极一时之选 宽筹基金 至十数万之巨 各大厅如归 萨 丰镇 则改良私塾 推广乡学 亦均积极进行 案 观察胡公在任五年 于兴办归绥学务 厥功甚伟 筹集巨额基金 发交各县商生息 复购置学田三十余顷 次第拓展校基 添筑堂舍 而对于中学学生 朝夕督课维勤 每遇课期 亲身较阅 仍进诸生 口讲指画 娓娓不倦 时捐廉俸 给奖高才生 以资鼓励 各厅员办理学务不当或不力者 则札饬详撤不少贷 故在当时各厅同 通各官 均视办学为考成之最要 兢兢奉行 罔敢懈忽 凡所以恢宏其规制 巩固其基础 使绥省后来教育日见进展者 皆其力也 公尝于中学讲室前刊制一联曰 重译共轨文 异学分岐 愿多士勿忘国粹 十室有忠信 及时思奋 虽边地岂乏人材 其办学之精神意志 可概见矣 从1903年 1905年 严格讲起来归绥中学堂仅是一个名义上的 形式上的新学堂而已 到1906年 学堂才有较大的发展和充实 学堂相继从湖北 湖南 浙江等地请来一批讲授近代科学课程的教师 据一些老校友 当时的学生 回忆 教师们大都是留过洋的人 即留学生 年纪都在四十岁左右 对待学生很厉害 最初四 五人 增到十余人 后来又从山西请来几个老师 并且学堂也有了负责教学的领导人 1906年 通过招生 学生人数也显著增加 先后成立了甲 乙两班 约有一百余人 当时为鼓励人们投考学堂 实行了津贴制度 即上学后学堂每月发给学生银钱 每人每月三两五钱 数字以后逐渐减少 后取消 1907年 为了给新办小学培养师资 将原在书院学习的年长学生组成一个师范班 附属于归绥中学堂内 同时为了扩大中学堂学生的来源 在学堂内附设了高小两班 这样在光绪末年 学堂师生人数已达200余人 随着师生人数的增加各种教学制度也都建立起来 各门新课程也都相继开设 当时根据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 奏定中学堂章程 实行五年制 共开设12门课程 每天上4 5节课 每节也是45分钟 课程包括 修身 读经 中国文学 外国语 历史 地理 算学 博物 物理及化学 法制及理财 图画和体操 最初上课是打梆子 后来摇手铃 月有月考 期有期考 毕业有毕业考试 各门课程也先后有了课本 这时期 学堂校舍 设备也扩大起来 光绪末年 学堂将巷南的大庆昌商号的地皮 房舍买了过来 并在大店的院子里盖了一座有台阶设置的理化仪器室 1911 1912年 甲 乙两班及师范班先后毕业 甲班毕业36人 乙班毕业18人 师范班毕业43人 并招收了丙班 即民国后归绥中学堂的第一班 这时辛亥革命爆发 清政府被推翻 1912年10月归绥正式脱离清政府的最后统治 中华民国时期 编辑 1912年 绥远城将军贻谷创建了 绥远中学堂 同年 绥远城将军裁撤 绥远中学堂 并入 归绥中学堂 后 归绥中学堂 更名为 归绥中学校 张璞出任归绥中学校长 结束了呼市地区满 汉 蒙分教的历史 归绥中学校成为呼市地区的最高学府 当时的民国政府教育部通令将学堂改为学校的同时 宣布将原来的五年制改为四年制 原中学堂时期的 讲经 读经 的课程被废除 接着 1913年教育部公布了中学课程标准 根据这个标准 当时的归绥中学校的课程实行了一些改革 民国初年 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 教员也有些增换 1915年 民国四年 袁世凯政府对学校的教育宗旨有一个重新规定 爱国 尚武 崇实 法孔孟 重自治 戒贪争 戒躁进 这时 归绥的封建军阀都力争来控制归绥中学校 校长由当时所谓绥远特别区任命 学校没有什么真正的发展和改革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在五四运动的冲击和影响下 学校在教育方针 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所变化 就全国来说 当时曾提出学校的教育宗旨为 养成健全人格 发展共和精神 1922年 北洋政府颁布了 学校系统改革案 随后即规定中学学业年限为6年 并分为高级初级两级 各为3年 归绥中学校从1923年起开始实施6年制 本年8月招收的十三班即为6年制初中一年级 6年制的课程同4年制比较起来有如下几点重要的不同 从原来的固定课程改为有必修课程 也有选修课程 从原来的学年制改为学分制 从原来的课时 按钟点 制改为分数制 从原来的文言文改为语体文 即白话文 其他如课程名目和内容也有所不同 如取消了修身 代之以公民 高 初中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比重也有所不同 在1924年 民国十三年 归绥中学校第一次招收了四名女生 这是归绥 绥远中学男女同校的开始 1925年 归绥中学校 改名为 绥远区立第一中学 赵允义 国民党绥远省执委 任校长 1929年因绥远特别行政区改为绥远省 绥远区立第一中学改为绥远省立第一中学 库耆隽任校长 在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 由于局势所迫学校解散 学校被日军占领 1939年流亡到后套 今巴盟杭锦后旗 的绥远省政府成立了 国立绥远中学 绥中 由当时绥远省教育厅长闫伟筹办兼作校长 后绥中流亡宁夏 后又回到巴盟梅令庙 49年 国立绥远中学 正式改名为 绥远省立绥远中学 1946年春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几个月后 绥远省教育厅决定恢复归绥中学 由闫秉乾筹办 并任校长 1947年校长为刘佐儒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编辑 1949年归绥解放 绥远省人民政府将省立归绥中学和省立绥远中学 即绥中 改称 绥远省立归绥第一中学 和 第二中学 将原私立 正风 新绥 两校合并为省立第三中学 1950年将省立一 二 三中学合并 正式命名为 绥远省立归绥中学 第一位校长是冀丕杨 1954年5月30日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改 归绥中学 为 呼和浩特第一中学 至今 1960年呼和浩特第一中学被定为省级重点中学 1978年自治区政府重新确定一中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1999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 政府命名为 文明单位标兵 2000年被评为首批 普通中学示范性高中 办学成果 编辑学校荣誉 编辑 学校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 内蒙古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 内蒙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 九五 国家级重点课题 德育科研先进单位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 全国体育锻炼达标先进单位 内蒙古标兵基层党校 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先进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 五 四 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内蒙古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德育实验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 中国新世纪中学教学论坛教学实验基地 中央教科所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研究联谊校 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学校 呼和浩特市育人环境优秀学校 呼和浩特市十佳中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呼市回民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际生态学校等荣誉称号 2020年6月17日 获得2020年度 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 称号 教师获奖 编辑 2007年 教师张浩韫 被教育部授予 全国优秀教师 称号 校园文化 编辑校训 编辑 呼市一中的校训是 做人 为学 健体 发奋 有为 校徽 编辑 校徽的设计依据中国 天圆地方 的传统观念 设计为圆形 由大小双环构成基本图形 双环上方为 呼和浩特第一中学 代表天 双环下方为英文名 代表地 中间图案为篆体 一中 和 一九 三 建校时间 变形组成 校旗 编辑 校旗为两面 一面为蓝色 一面为白色 蓝色代表深邃 冷静 是呼和浩特第一中学的校色 取意于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蓝色也是蒙古民族的吉祥色 象征广阔 白色代表纯洁无暇 中间图案由 徽标 和 呼和浩特第一中学 组成 上为 徽标 下为 校名 构成一个汉文 旦 的图形 校旗象征 一中人 永远是清清白白做人 认认真真做事 象征 呼和浩特第一中学 象初升的太阳 在蓝天 白云间冉冉升起 蓬勃向上 校歌 编辑 呼市一中的校歌由任卫新作词 刘青作曲 歌词 编辑 做人 为学 健体 发奋 有为 钟灵毓秀 塞外青城 芳华茂盛 桃李园丁 我们的母校 呼市一中 历史熔铸骄傲的名称 同学们 同学们 今日用功 我们珍惜母校的光荣 同学们 同学们 明天驰骋 我们增添母校的殊荣 今是一团火 嘿 明是漫天星 嘿 我们永远都是这里的学生 做人 为学 健体 发奋 有为 刻苦勤勉是优秀传统 端正品行优良作风 思想立校 整体育人 为国栋梁 有志竟成 同学们 同学们 今日用功 我们珍惜母校的光荣 同学们 同学们 明天驰骋 我们增添母校的殊荣 今是一团火 嘿 明是漫天星 嘿 我们永远都是这里的学生 历任校长 编辑归绥中学堂 1903年 1912年 编辑 1903年9月 朴寿 1906年 胡孚宸 1910年 林朝元 1911年 吴福麟归绥中学校 1912年 1924年 编辑 1912年1月 张璞 1913年8月 史真修 1914年1月 成章 1914年4月 王定圻 中国民主革命家 曾担任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员 1915年10月 闪钦辰 1916年4月 杨泽濡 1916年5月 李文鼎 1916年8月 王大年 1916年9月 1918年 俞箴玺 1916年10月 闪钦辰 1918年10月 张德珍 1919年8月 邱豫聪 1921年10月 1924年3月 祁志厚 在任期间曾积极宣传民主思想 推动学生运动 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 回国后曾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 1924年4月 1924年6月 阎 肃 1924年7月 周炳章绥远省区立第一中学校 1925年 1928年 编辑 1925年 1928年 赵允义 曾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制宪国民大会中国国民党代表 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 绥远省区立第一中学 1929年 编辑 1929年1月 库耆隽 1929年8月 赵允义 1929年 李正乐绥远省立归绥中学 1930年 1937年 编辑 1930年2月 冯光荣 1930年3月 1930年9月 李正乐 1930年2月 1931年4月 班浩 1931年5月 崔毓珍 1931年6月 1931年10月 赵允义 1932年2月 1932年7月 李耀春 1932年7月 候璠 1932年8月 1933年2月 于纯斋 1933年 1934年 郭良田 1934年 1937年 霍世休国立绥远中学 1939年 1949年 编辑 阎伟 1942年 潘秀仁 1947年 1949年 张淑良 1948年 1949年 段成梁绥远省立归绥中学 1946年 1949年 编辑 1946年 1948年 闫秉乾 1948年 1949年 刘佐儒绥远省立第一中学 1950年 1954年 编辑 1950年 1952年 冀丕杨 1953年 1954年 卫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1954年至今 编辑 1954年 1957年 田耕 1958年 1960年 书路 1961年 1966年 王文鼎 1970年 1972年 刘玉成 1973年 1974年 于洁 1974年 1978年 董正荣 1978年 1984年 刘宪文 1984年 1994年 谢茂才 1994年 2010年 郭小明 2011年 2019年 汤俊文 2019年 2022年 付东燕 2022年 至今 马波著名校友 编辑政经界 编辑 吉雅泰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古人民共和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 曾任中共八大代表 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全国政协常委 吕聪敏 中国资深外交家 曾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机关党委书记 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第十届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郑天翔 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苏谦益 原北京工业学院 今北京理工大学 党委书记兼院长 曾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全国政协常委 靳崇智 曾任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副行长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安立敏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现任中国铁路总公司纪委书记 邸鸿勋 曾任教育部中央教育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 轻工业部教育司副司长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总编辑 李光斗 北京华盛时代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十大策划人 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 兼任中央电视台广告部顾问 学术界 编辑 董志伟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关桥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主任 郭义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康乐 中国昆虫与生态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 杨英 中科院物理所半导体研究室研究员 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半导体材料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班效侯 高级工程师 曾任中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委员会常委 中国水电 水利计算机专委会副主任 水利部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 崔玉琦 教授级工程师 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原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院 总经理 张帆 国际经济学家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全国美国经济研究协会理事 张强 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秘书长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 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与社会创新中心主任 文化艺术体育界 编辑 纪海平 中国著名射击运动员 德国慕尼黑第十四届世界杯总决赛手枪速射项目个人冠军 邸力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和电影表演教育家 原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主任 王新民 著名导演 曾策划 导演电视剧 马鸣风萧萧 铁道游击队 连城诀 侠客行 大清御史 等 宋汝昭 剧作家 中国文联第一 二届委员 中国作协第一届理事 中国政协第一届常务理事 熊一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教育学会教学研究会理事 外部链接 编辑呼市一中主页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amp oldid 7092680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