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细毛猪笼草

细毛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pilosa)是婆罗洲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2]其特点是具有密集的黄棕色长毛被;笼盖下表面具一个独特的钩状附属物。其种加词pilosa”来源于拉丁文pilosus”,意为“毛发”。[3]

细毛猪笼草
产于勒桑山山顶的附近的细毛猪笼草的中位笼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猪笼草科 Nepenthaceae
属: 猪笼草属 Nepenthes
种: 细毛猪笼草 N. pilosa
二名法
Nepenthes pilosa
Danser (1928)[1]
異名

从细毛猪笼草被描述至2006年,细毛猪笼草普遍的与陈氏猪笼草混淆;详见植物学史

细毛猪笼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陈氏猪笼草N. chaniana混为一谈,除了模式标本外,所有在2006年正式描述陈氏猪笼草前鉴定为细毛猪笼草的标本实际上全都是陈氏猪笼草。[4][5]

虽然安西娅·飞利浦安东尼·兰姆在所著的《婆罗洲的猪笼草》一书出版于陈氏猪笼草的正式描述前,不过在该书中已有使用俗名——“金毛猪笼草Golden-Furred Pitcher-Plant来称呼这个物种。[5]

植物学史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中细毛猪笼草的模式标本的插图,左侧示一个上位笼及其叶片Amdjah 491,右侧示一个下位笼及其叶片Amdjah 499
 
在描述陈氏猪笼草之前,几乎所有种植的细毛猪笼草实际上都是陈氏猪笼草(图)

1899年,爪哇植物收藏家安嘉(Amdjah)在尼乌文赫伊斯考察(Nieuwenhuis Expedition)中发现了细毛猪笼草[6],同时发现的还有鞍型猪笼草N. ephippiata[3]

1928年,荷兰植物学家B·H·丹瑟在其开创性专著《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中正式描述[注 1]了细毛猪笼草。[1]B·H·丹瑟将编号为“Amdjah 491”的标本指定为模式标本,同时还提及了编号为“Amdjah 499”的标本。1899年1月28日,这两个标本都采集于加里曼丹岛中部附近的勒桑山(Bukit Batu Lesung)上,其海拔约为1600米。[1][6]在其对细毛猪笼草的描述中,B·H·丹瑟列出了一个“非常令人怀疑的”雄性植株标本Mjöberg 46。这份标本由埃里克·米约贝里于1925年10月至12月,在太本山(Bukit Batu Tiban)海拔1700米处采集。关于“Mjöberg 46”号标本B·H·丹瑟写道:[注 2][1]

上述B·H·丹瑟提及的三份标本都存放于茂物植物园植物标本馆(BO)中。[1][7]

20世纪后半叶,野生的陈氏猪笼草几乎都被鉴定为细毛猪笼草。例如,1965年伯特伦·伊夫林·斯迈西斯[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热带湿地研讨会的会议记录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错误鉴定。[8]植物学家查尔斯·克拉克在其1997年的专著《婆罗洲的猪笼草属植物》中指出,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细毛猪笼草的模式标本与在野外被鉴定为该物种的植株在形态上并不一致:[注 3][9]

但尽管如此,马修·杰布马丁·奇克在他们的专著《猪笼草属(猪笼草科)的框架性修订》中并没有将产自东马来西亚的植株与细毛猪笼草区分开来。[10]同样的,在安西娅·飞利浦安东尼·兰姆的专著《婆罗洲的猪笼草》中将产自阿兰伯山(Mount Alab)克罗克山脉的植株鉴定为细毛猪笼草,其依照的是J·R·特恩布尔(J. R. Turnbull)和A·T·米德尔顿(A. T. Middleton)1981年的一篇未发表的油印报告中的解释。[3][11]

虽然查尔斯·克拉克在他1997年的专著中将产自东马来西亚的植株视为细毛猪笼草,但他仍怀疑其是否是同一个物种。[6]2004年,他考察了细毛猪笼草的模式产地。这是自1899年来,第一次采集细毛猪笼草的标本。[3]2006年7月,查尔斯·克拉克再次对勒桑山上的细毛猪笼草野外种群进行考察,并确定其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物种。[6]2006年底,他与李乾斯图尔特·麦克弗森一起发表了陈氏猪笼草的正式描述。[4]该修订界限意味着细毛猪笼草是加里曼丹特有的物种,而陈氏猪笼草是沙巴沙捞越特有的物种。[3]因此,几乎所有栽培的细毛猪笼草,实际上都是陈氏猪笼草。

夏洛特2007年的著作《食蟲植物觀賞&栽培圖鑑》中也错误的以陈氏猪笼草的照片作为细毛猪笼草的配图。[2]

形态特征

 
具下位笼的细毛猪笼草的莲座状植株

细毛猪笼草为藤本植物。茎可长达7米[3],宽至9毫米,呈圆柱形。节间距可达7厘米。[1]

细毛猪笼草的叶片具柄,革质或薄革质。叶片为倒卵形-披针形至披针形。其可长达30厘米,宽至7.5厘米。叶尖圆或为短渐尖,可能略呈盾形。叶基渐狭。叶柄为三角形,可宽达6毫米。其呈槽状,抱茎,并可下延2.5厘米,基部骤缩呈圆形。中脉的两侧各有4至5条纵脉羽状脉不明显或呈不规则的网状。笼蔓通常为叶片长度的1至2倍。[1]

捕虫笼

细毛猪笼草的下位笼的下半部呈卵形,上半部呈圆柱形。可高达10厘米,宽至4厘米。腹面不具笼翼,取而代之的是一对明显的隆起。笼口倾斜。平展,基部可宽达7毫米。唇肋的间距为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毫米,唇齿的长大于宽。下位笼笼身膨大处的内表面为腺体区。每平方厘米覆盖着600至700个消化腺。笼盖大致呈圆形或心形,长宽都约为2.5厘米。其基部的中线处具一根相对平坦的笼盖骨。笼盖下表面散布着蜜腺,越靠边缘的蜜腺体型越小,数量越多。[1]

细毛猪笼草的上位笼与笼蔓的衔接处形成一个宽15至20毫米的弯曲。其呈漏斗形,体型比下位笼大,可高达18厘米,宽至8厘米。与下位笼一样,笼翼也缩小为一对明显的隆起。笼口前部几乎水平,基部向上拉长为一个可高达3厘米的唇颈。唇平展,可宽达12毫米,唇肋的间距为三分之一毫米。整个上位笼的内表面都覆满了非常小的覆盖型腺体,每平方厘米有2000至2500个。笼盖接近圆形或心形,可长达7厘米。整个笼盖的下表面都覆盖着蜜腺,并在基部附近具有一个明显的钩状附属物。[1][3]

毛被

细毛猪笼草具发达的黄棕色毛被。[3]尤其是植株发育中的部分和成熟叶片的下表面。叶片的上表面无毛被。[1]

颜色

细毛猪笼草干燥标本的茎和叶片的下表面为红棕色,而叶片的上表面通常为淡黄色。[1]

生态关系

细毛猪笼草是婆罗洲东加里曼丹勒桑山山脉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3]该山被描述为是一个“具很多小山峰的砂质长山脉”。[3]细毛猪笼草典型原生地为苔藓森林。在勒桑山海拔约1700米处已发现了一个数量约为200株的种群。[3][4]

根据2000年的评估,细毛猪笼草已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保护状况为濒危[12]

相关物种

 
 

通过观察笼盖的基部是否具有钩状的附属物是区分细毛猪笼草与其他猪笼草的最好方法。[13]在婆罗洲的猪笼草物种中,只有豹斑猪笼草N. burbidgeae陈氏猪笼草具有类似的附属物。[4][9]

B·H·丹瑟认为细毛猪笼草与豹斑猪笼草之间存在着最为紧密的近缘关系[1][14],在自野外重新发现细毛猪笼草的分别之前,很多学者认为该物种可能是豹斑猪笼草的一个同物异名[7]但细毛猪笼草与之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更突出和发达的毛被。[3]

而与陈氏猪笼草相比,细毛猪笼草的捕虫笼更接近圆柱形,更矮胖,且两侧不向内收缩。[5][6]

有腺猪笼草N. glandulifera具有同样发达的毛被,但却缺少发达的笼盖附属物,且具有许多突出的花外蜜腺。[3]

自然杂交种

尚未发现细毛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3][15]在一些早期的资料中曾出现过其与劳氏猪笼草N. lowii维奇猪笼草N. veitchii的自然杂交种[9][16],但现在发现前者实为暗色猪笼草与劳氏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N. fusca × N. lowii,而后者实为陈氏猪笼草与维奇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N. chaniana × N. veitchii[3]

注释

  1. ^ B·H·丹瑟专著中细毛猪笼草的原拉丁文描述:[1]
  2. ^ B·H·丹瑟描述“Mjöberg 46”号标本的原文:[1]
  3. ^ 在《婆罗洲的猪笼草属植物》中指出,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细毛猪笼草的模式标本与在野外被鉴定为该物种的植株在形态上并不一致的原文:[9]

参考文献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Danser, B.H. 1928. 36. Nepenthes pilosa DANS., spec. nov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The Nepenthaceae of the Netherlands Indies. Bulletin du Jardin Botanique de Buitenzorg, Série III, 9(3–4): 249–438.
  2. ^ 2.0 2.1 夏洛特. 食蟲植物觀賞&栽培圖鑑. 台北: 商周出版. 2007: 77. ISBN 978-986-124-850-9.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Phillipps, A., A. Lamb & C.C. Lee 2008. Pitcher Plants of Borneo. Second Edition.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4. ^ 4.0 4.1 4.2 4.3 Clarke, C.M., C.C. Lee & S. McPherson 2006. Nepenthes chaniana (Nepenth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north-western Borneo. Sabah Parks Nature Journal 7: 53–66.
  5. ^ 5.0 5.1 5.2 Phillipps, A. & A. Lamb 1996. Pitcher-Plants of Borneo.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6. ^ 6.0 6.1 6.2 6.3 6.4 [Anonymous] 2006. New pitcher plant species that went unnoticed.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07-09-21. Daily Express 28 October 2006.
  7. ^ 7.0 7.1 7.2 Schlauer, J.N.d. Nepenthes pilos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rnivorous Plant Database.
  8. ^ Smythies, B.E. 1965. The distribution and ecology of pitcher-plants (Nepenthes) in Sarawak. UNESCO Humid Tropics Symposium, June–July 1963, Kuching, Sarawak.
  9. ^ 9.0 9.1 9.2 9.3 Clarke, C.M. 1997. Nepenthes of Borneo.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10. ^ Jebb, M.H.P. & M.R. Cheek 1997. A skeletal revision of Nepenthes (Nepenthaceae). Blumea 42(1): 1–106.
  11. ^ Turnbull, J.R. & A.T. Middleton 1981. A preliminary review of the Sabah species of Nepenthes, including a regional list and some selected localities. Unpublished mimeograph report to the Sabah Parks Trustees.
  12. ^ Clarke, C.M., R. Cantley, J. Nerz, H. Rischer & A. Witsuba. Nepenthes pilos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0. [11 May 2006].  Listed as Endangered (EN B1+2c, D v2.3).
  13. ^ Clarke, C.M. 2001. A Guide to the Pitcher Plants of Sabah.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14. ^ Danser, B.H. 1935. Note on a few Nepenthes. Bulletin du Jardin Botanique de Buitenzorg, Série III, 13(3): 465–469.
  15. ^ McPherson, S.R. 2009. Pitcher Plants of the Old World. 2 volumes.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16. ^ (捷克文) Macák, M. 2000. Portréty rostlin - Nepenthes lowii Hook. 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rifid 2000(3–4): 51–55. (page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ge 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ge 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ge 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dam, J.H., C.C. Wilcock & M.D. Swaine 1992. The ecology and distribution of Bornean Nepenthes.PDF Journal of Tropical Forest Science 5(1): 13–25.
  • Bauer, U., C.J. Clemente, T. Renner & W. Federle 2012. Form follows function: morph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and alternative trapping strategies in carnivorous Nepenthes pitcher plants.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25(1): 90–102. doi:10.1111/j.1420-9101.2011.02406.x
  • Clarke, C.M. & Lee, C.C. 2004. Pitcher Plants of Sarawak.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 Lee, C.C. 2000. Recent Nepenthes Discover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ideo] The 3rd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arnivorous Plant Society, San Francisco, USA.
  • Lee, C.C. 2002. Nepenthes species of the Hose Mountains in Sarawak, Borneo.PDF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arnivorous Plant Conference, Hiroshima University, Tokyo: 25–30.
  • McPherson, S.R. & A. Robinson 2012. Field Guide to the Pitcher Plants of Borneo.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 Meimberg, H., A. Wistuba, P. Dittrich & G. Heubl 2001. Molecular phylogeny of Nepenthaceae based on cladistic analysis of plastid trnK intron sequence data. Plant Biology 3(2): 164–175. doi:10.1055/s-2001-12897
  • (德文) Meimberg, H. 2002. Molekular-systematische Untersuchungen an den Familien Nepenthaceae und Ancistrocladaceae sowie verwandter Taxa aus der Unterklasse Caryophyllidae s. l..PDF Ph.D. thesis, Ludwig Maximilian University of Munich, Munich.
  • Meimberg, H. & G. Heubl 2006. Introduction of a nuclear marker for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Nepenthaceae. Plant Biology 8(6): 831–840. doi:10.1055/s-2006-924676
  • Meimberg, H., S. Thalhammer, A. Brachmann & G. Heubl 2006.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 translocated copy of the trnK intron in carnivorous family Nepenthaceae.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39(2): 478–490. doi:10.1016/j.ympev.2005.11.023
  • Steiner, H. 2002. Borneo: Its Mountains and Lowlands with their Pitcher Plants. Toihaan Publishing Company, Kota Kinabalu.

扩展阅读

  • 食虫植物照片搜寻引擎中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细毛猪笼草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细毛猪笼草

细毛猪笼草, 学名, nepenthes, pilosa, 是婆罗洲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 其特点是具有密集的黄棕色长毛被, 笼盖下表面具一个独特的钩状附属物, 其种加词, pilosa, 来源于拉丁文, pilosus, 意为, 毛发, 产于勒桑山山顶的附近的的中位笼保护状况数据缺乏, iucn, 科学分类界, 植物界, plantae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科, . 细毛猪笼草 学名 Nepenthes pilosa 是婆罗洲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 2 其特点是具有密集的黄棕色长毛被 笼盖下表面具一个独特的钩状附属物 其种加词 pilosa 来源于拉丁文 pilosus 意为 毛发 3 细毛猪笼草产于勒桑山山顶的附近的细毛猪笼草的中位笼保护状况数据缺乏 IUCN 3 1 科学分类界 植物界 Plantae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科 猪笼草科 Nepenthaceae属 猪笼草属 Nepenthes种 细毛猪笼草 N pilosa二名法Nepenthes pilosaDanser 1928 1 異名从细毛猪笼草被描述至2006年 细毛猪笼草普遍的与陈氏猪笼草混淆 详见植物学史 细毛猪笼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陈氏猪笼草 N chaniana 混为一谈 除了模式标本外 所有在2006年正式描述陈氏猪笼草前鉴定为细毛猪笼草的标本实际上全都是陈氏猪笼草 4 5 虽然安西娅 飞利浦和安东尼 兰姆在所著的 婆罗洲的猪笼草 一书出版于陈氏猪笼草的正式描述前 不过在该书中已有使用俗名 金毛猪笼草 Golden Furred Pitcher Plant 来称呼这个物种 5 目录 1 植物学史 2 形态特征 2 1 叶 2 2 捕虫笼 2 3 毛被 2 4 颜色 3 生态关系 4 相关物种 5 自然杂交种 6 注释 7 参考文献 8 扩展阅读植物学史 编辑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 中细毛猪笼草的模式标本的插图 左侧示一个上位笼及其叶片 Amdjah 491 右侧示一个下位笼及其叶片 Amdjah 499 在描述陈氏猪笼草之前 几乎所有种植的细毛猪笼草实际上都是陈氏猪笼草 图 1899年 爪哇植物收藏家安嘉 Amdjah 在尼乌文赫伊斯考察 Nieuwenhuis Expedition 中发现了细毛猪笼草 6 同时发现的还有鞍型猪笼草 N ephippiata 3 1928年 荷兰植物学家B H 丹瑟在其开创性专著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 中正式描述 注 1 了细毛猪笼草 1 B H 丹瑟将编号为 Amdjah 491 的标本指定为模式标本 同时还提及了编号为 Amdjah 499 的标本 1899年1月28日 这两个标本都采集于加里曼丹岛中部附近的勒桑山 Bukit Batu Lesung 上 其海拔约为1600米 1 6 在其对细毛猪笼草的描述中 B H 丹瑟列出了一个 非常令人怀疑的 雄性植株标本 Mjoberg 46 这份标本由埃里克 米约贝里于1925年10月至12月 在太本山 Bukit Batu Tiban 海拔1700米处采集 关于 Mjoberg 46 号标本B H 丹瑟写道 注 2 1 这仅有一片带上位笼的叶片和一枝花序 但这两个部分肯定不是来自于同一个植株 捕虫笼的形态与编号为 Amdjah 491 的标本不符合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没有将这个雄性花序的描述放入正式描述中 上述B H 丹瑟提及的三份标本都存放于茂物植物园植物标本馆 BO 中 1 7 20世纪后半叶 野生的陈氏猪笼草几乎都被鉴定为细毛猪笼草 例如 1965年伯特伦 伊夫林 斯迈西斯 7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热带湿地研讨会的会议记录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错误鉴定 8 植物学家查尔斯 克拉克在其1997年的专著 婆罗洲的猪笼草属植物 中指出 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细毛猪笼草的模式标本与在野外被鉴定为该物种的植株在形态上并不一致 注 3 9 丹瑟 1928 专著中细毛猪笼草模式标本的配图与在东马来西亚 J Schlauer pers comm 被鉴定为细毛猪笼草的植株并不能很好的对应 马修 杰布 pers comm 也意识到模式标本上位笼非常的不同寻常 但尽管如此 马修 杰布和马丁 奇克在他们的专著 猪笼草属 猪笼草科 的框架性修订 中并没有将产自东马来西亚的植株与细毛猪笼草区分开来 10 同样的 在安西娅 飞利浦和安东尼 兰姆的专著 婆罗洲的猪笼草 中将产自阿兰伯山 Mount Alab 和克罗克山脉的植株鉴定为细毛猪笼草 其依照的是J R 特恩布尔 J R Turnbull 和A T 米德尔顿 A T Middleton 1981年的一篇未发表的油印报告中的解释 3 11 虽然查尔斯 克拉克在他1997年的专著中将产自东马来西亚的植株视为细毛猪笼草 但他仍怀疑其是否是同一个物种 6 2004年 他考察了细毛猪笼草的模式产地 这是自1899年来 第一次采集细毛猪笼草的标本 3 2006年7月 查尔斯 克拉克再次对勒桑山上的细毛猪笼草野外种群进行考察 并确定其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物种 6 2006年底 他与李乾和斯图尔特 麦克弗森一起发表了陈氏猪笼草的正式描述 4 该修订界限意味着细毛猪笼草是加里曼丹特有的物种 而陈氏猪笼草是沙巴和沙捞越特有的物种 3 因此 几乎所有栽培的细毛猪笼草 实际上都是陈氏猪笼草 在夏洛特2007年的著作 食蟲植物觀賞 amp 栽培圖鑑 中也错误的以陈氏猪笼草的照片作为细毛猪笼草的配图 2 形态特征 编辑 具下位笼的细毛猪笼草的莲座状植株 细毛猪笼草为藤本植物 茎可长达7米 3 宽至9毫米 呈圆柱形 节间距可达7厘米 1 叶 编辑 细毛猪笼草的叶片具柄 革质或薄革质 叶片为倒卵形 披针形至披针形 其可长达30厘米 宽至7 5厘米 叶尖圆或为短渐尖 可能略呈盾形 叶基渐狭 叶柄为三角形 可宽达6毫米 其呈槽状 抱茎 并可下延2 5厘米 基部骤缩呈圆形 中脉的两侧各有4至5条纵脉 羽状脉不明显或呈不规则的网状 笼蔓通常为叶片长度的1至2倍 1 捕虫笼 编辑 细毛猪笼草的下位笼的下半部呈卵形 上半部呈圆柱形 可高达10厘米 宽至4厘米 腹面不具笼翼 取而代之的是一对明显的隆起 笼口倾斜 唇平展 基部可宽达7毫米 唇肋的间距为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毫米 唇齿的长大于宽 下位笼笼身膨大处的内表面为腺体区 每平方厘米覆盖着600至700个消化腺 笼盖大致呈圆形或心形 长宽都约为2 5厘米 其基部的中线处具一根相对平坦的笼盖骨 笼盖下表面散布着蜜腺 越靠边缘的蜜腺体型越小 数量越多 1 细毛猪笼草的上位笼与笼蔓的衔接处形成一个宽15至20毫米的弯曲 其呈漏斗形 体型比下位笼大 可高达18厘米 宽至8厘米 与下位笼一样 笼翼也缩小为一对明显的隆起 笼口前部几乎水平 基部向上拉长为一个可高达3厘米的唇颈 唇平展 可宽达12毫米 唇肋的间距为三分之一毫米 整个上位笼的内表面都覆满了非常小的覆盖型腺体 每平方厘米有2000至2500个 笼盖接近圆形或心形 可长达7厘米 整个笼盖的下表面都覆盖着蜜腺 并在基部附近具有一个明显的钩状附属物 1 3 毛被 编辑 细毛猪笼草具发达的黄棕色毛被 3 尤其是植株发育中的部分和成熟叶片的下表面 叶片的上表面无毛被 1 颜色 编辑 细毛猪笼草干燥标本的茎和叶片的下表面为红棕色 而叶片的上表面通常为淡黄色 1 生态关系 编辑细毛猪笼草是婆罗洲东加里曼丹勒桑山山脉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 3 该山被描述为是一个 具很多小山峰的砂质长山脉 3 细毛猪笼草典型原生地为苔藓森林 在勒桑山海拔约1700米处已发现了一个数量约为200株的种群 3 4 根据2000年的评估 细毛猪笼草已被列入 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中 保护状况为濒危 12 相关物种 编辑 示陈氏猪笼草的上位笼 左 及豹斑猪笼草的下位笼 右 通过观察笼盖的基部是否具有钩状的附属物是区分细毛猪笼草与其他猪笼草的最好方法 13 在婆罗洲的猪笼草物种中 只有豹斑猪笼草 N burbidgeae 和陈氏猪笼草具有类似的附属物 4 9 B H 丹瑟认为细毛猪笼草与豹斑猪笼草之间存在着最为紧密的近缘关系 1 14 在自野外重新发现细毛猪笼草的分别之前 很多学者认为该物种可能是豹斑猪笼草的一个同物异名 7 但细毛猪笼草与之不同之处在于 其具有更突出和发达的毛被 3 而与陈氏猪笼草相比 细毛猪笼草的捕虫笼更接近圆柱形 更矮胖 且两侧不向内收缩 5 6 有腺猪笼草 N glandulifera 具有同样发达的毛被 但却缺少发达的笼盖附属物 且具有许多突出的花外蜜腺 3 自然杂交种 编辑尚未发现细毛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 3 15 在一些早期的资料中曾出现过其与劳氏猪笼草 N lowii 和维奇猪笼草 N veitchii 的自然杂交种 9 16 但现在发现前者实为暗色猪笼草与劳氏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 N fusca N lowii 而后者实为陈氏猪笼草与维奇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 N chaniana N veitchii 3 注释 编辑 B H 丹瑟专著中细毛猪笼草的原拉丁文描述 1 Folia mediocria petiolata lamina lanceolata nervis longitudinalibus utrinque 4 5 vagina caulem fere totum amplectente ascidia rosularum ignota ascidia inferiora mediocria in parte inferiore oviformia os versus cylindrica costis 2 prominentibus ad os appendicibus 2 ramosis peristomio operculum versus acuto applanato 4 7 mm lato costis dentibusque 1 3 1 4 mm distantibus dentibus vix longioribus quam latis operculo suborbiculari subcordato facie inferiore pilis parcis patentibus prope basin carinato ascidia superiora magna ample infundibuliformia costis 2 paulum prominentibus peristomio in collum distinctum elongato applanato c 12 mm lato costis c 1 3 mm distantibus dentibus brevissimis operculo orbiculari subcordato facie inferiore pilis parcis patentibus et prope basin appendice lateraliter applanato inflorescentia ignota indumentum in omnibus partibus longe villosum foliorum pagina superiore excepta B H 丹瑟描述 Mjoberg 46 号标本的原文 1 It is only one leaf with upper pitcher and an inflorescence not certainly belonging to the same plant the pitcher is not congruent with that of number Amdjah 491 and this is the reason I have not completed the description with that of the male inflorescence 在 婆罗洲的猪笼草属植物 中指出 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细毛猪笼草的模式标本与在野外被鉴定为该物种的植株在形态上并不一致的原文 9 T he illustration of the type of N pilosa in Danser 1928 does not correspond very well with plants identified as N pilosa in East Malaysia J Schlauer pers comm M Jebb pers comm also notes that the upper pitcher on the type is unusual 参考文献 编辑 1 00 1 01 1 02 1 03 1 04 1 05 1 06 1 07 1 08 1 09 1 10 1 11 1 12 1 13 Danser B H 1928 36 Nepenthes pilosa DANS spec nov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The Nepenthaceae of the Netherlands Indies Bulletin du Jardin Botanique de Buitenzorg Serie III 9 3 4 249 438 2 0 2 1 夏洛特 食蟲植物觀賞 amp 栽培圖鑑 台北 商周出版 2007 77 ISBN 978 986 124 850 9 3 00 3 01 3 02 3 03 3 04 3 05 3 06 3 07 3 08 3 09 3 10 3 11 3 12 3 13 3 14 Phillipps A A Lamb amp C C Lee 2008 Pitcher Plants of Borneo Second Edition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4 0 4 1 4 2 4 3 Clarke C M C C Lee amp S McPherson 2006 Nepenthes chaniana Nepenth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north western Borneo Sabah Parks Nature Journal 7 53 66 5 0 5 1 5 2 Phillipps A amp A Lamb 1996 Pitcher Plants of Borneo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6 0 6 1 6 2 6 3 6 4 Anonymous 2006 New pitcher plant species that went unnoticed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07 09 21 Daily Express 28 October 2006 7 0 7 1 7 2 Schlauer J N d Nepenthes pilos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rnivorous Plant Database Smythies B E 1965 The distribution and ecology of pitcher plants Nepenthes in Sarawak UNESCO Humid Tropics Symposium June July 1963 Kuching Sarawak 9 0 9 1 9 2 9 3 Clarke C M 1997 Nepenthes of Borneo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Jebb M H P amp M R Cheek 1997 A skeletal revision of Nepenthes Nepenthaceae Blumea 42 1 1 106 Turnbull J R amp A T Middleton 1981 A preliminary review of the Sabah species of Nepenthes including a regional list and some selected localities Unpublished mimeograph report to the Sabah Parks Trustees Clarke C M R Cantley J Nerz H Rischer amp A Witsuba Nepenthes pilos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0 11 May 2006 Listed as Endangered EN B1 2c D v2 3 Clarke C M 2001 A Guide to the Pitcher Plants of Sabah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Danser B H 1935 Note on a few Nepenthes Bulletin du Jardin Botanique de Buitenzorg Serie III 13 3 465 469 McPherson S R 2009 Pitcher Plants of the Old World 2 volumes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捷克文 Macak M 2000 Portrety rostlin Nepenthes lowii Hook F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rifid 2000 3 4 51 55 page 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ge 3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ge 4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ge 5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dam J H C C Wilcock amp M D Swaine 1992 The ecology and distribution of Bornean Nepenthes PDF Journal of Tropical Forest Science 5 1 13 25 Bauer U C J Clemente T Renner amp W Federle 2012 Form follows function morph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and alternative trapping strategies in carnivorous Nepenthes pitcher plants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25 1 90 102 doi 10 1111 j 1420 9101 2011 02406 x Clarke C M amp Lee C C 2004 Pitcher Plants of Sarawak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Lee C C 2000 Recent Nepenthes Discoveri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ideo The 3rd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arnivorous Plant Society San Francisco USA Lee C C 2002 Nepenthes species of the Hose Mountains in Sarawak Borneo PDF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arnivorous Plant Conference Hiroshima University Tokyo 25 30 McPherson S R amp A Robinson 2012 Field Guide to the Pitcher Plants of Borneo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Meimberg H A Wistuba P Dittrich amp G Heubl 2001 Molecular phylogeny of Nepenthaceae based on cladistic analysis of plastid trnK intron sequence data Plant Biology 3 2 164 175 doi 10 1055 s 2001 12897 德文 Meimberg H 2002 Molekular systematische Untersuchungen an den Familien Nepenthaceae und Ancistrocladaceae sowie verwandter Taxa aus der Unterklasse Caryophyllidae s l PDF Ph D thesis Ludwig Maximilian University of Munich Munich Meimberg H amp G Heubl 2006 Introduction of a nuclear marker for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Nepenthaceae Plant Biology 8 6 831 840 doi 10 1055 s 2006 924676 Meimberg H S Thalhammer A Brachmann amp G Heubl 2006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 translocated copy of the trnK intron in carnivorous family Nepenthaceae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39 2 478 490 doi 10 1016 j ympev 2005 11 023 Steiner H 2002 Borneo Its Mountains and Lowlands with their Pitcher Plants Toihaan Publishing Company Kota Kinabalu 扩展阅读 编辑食虫植物照片搜寻引擎中细毛猪笼草的照片 原生地中的细毛猪笼草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 细毛猪笼草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 细毛猪笼草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细毛猪笼草 amp oldid 7265938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