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玄綱論

玄綱論,由唐代道士吳筠所作,成書於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1]。該書分上中下三篇,三十三章,綜述道門理論樞要,收入《正統道藏》太玄部。據唐禮部侍郎權德輿所撰《宗玄集序》稱,吳筠獻《玄綱論》三篇,獲得唐玄宗的「優詔嘉納」,並稱此論 「總論谷神之妙」。權德輿《吳尊師傳》稱其「尤為達識之士所稱」[2]

全書援引《老子》之自然道義,闡述道教義理和修煉方術及其理論,提出全自身之性是學仙的第一步,以性、形、氣、神、道迭次淨化[3],達到不死長生的境界,而且「動寂忘而天理自會」。在〈學則有序章〉中,強調「精思」、「至靜」,頗似司馬承禎「坐忘」、「主靜」之說[1]

題解 编辑

玄綱,指道門妙理的樞要或綱紀。吳筠《進玄綱論表》云:「重玄深而難賾其奧,三洞秘而罕窺其門,使向風之流浩蕩而無據,遂總括樞要,謂之玄綱」。元好問《通真子墓碣銘》:「玄綱力挽孰我先,苦節終志孰我堅」。

內容 编辑

全書綜述道教理論樞要[4]

上篇《明道德》,九章,闡釋「道德」大旨。謂道乃「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德乃「天地所稟,陰陽所資」。又稱:「通而生之謂道。畜而成之謂德」,天地人物及靈仙鬼神,皆以道德為生成之大本。人雖本道稟德而生,然性動生情,情反於道。故壽夭生死皆不能自主,若能黜嗜欲,隳聰明,無為無慮,至靜虛極,超乎動靜,神氣形全,則與道為一,超脫生死之累。又稱為政之道須「內道德而外仁義。先素樸而後禮智」。

中篇《辯法教》,一十五章,述學道成仙之要旨。謂仙道「皆以至靜為宗,精思為用,齋戒為務,慈惠為先」。然後吐納導引,怡神潤骨,以陽煉陰,使陽盛陰消。雖形動不妨心靜。雖無為而不可小察。又須積陰功,改陽過。五欲無動乎心,衣食任乎自然,餐吸元和,晝夜不寐,自可得道成仙。

下篇《析凝滯》,九章,解析學道成仙之各種疑難。謂成仙與否,惟在學道能否專精,宿稟仙骨者雖為官治世,亦可成仙。忠孝廉貞,有大功及物者,自得上擢天職。又主張修性與煉形不可偏廢。謂獨以得性為妙而不知煉形者,「所謂清靈善爽之鬼,何可以高仙為比哉!」。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簡明道教辭典. 玄綱論. [2015-12-07]. (原始内容于2019-05-03). 
  2. ^ 卿希泰 (编). . [2015-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7). 
  3. ^ 《玄綱論》:「故生我者道,滅我者情。苟忘其情,則全乎性,性全則形全,形全則氣全,氣全則神全,神全則道全,道全則神王,神王則氣靈,氣靈則形超,形超則性徹,性徹則返覆流通,與道為一。」
  4. ^ 胡孚琛 (编). 中華道教大辭典.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 340. 

外部連結 编辑

玄綱論, 由唐代道士吳筠所作, 成書於唐玄宗天寶十三年, 754年, 該書分上中下三篇, 三十三章, 綜述道門理論樞要, 收入, 正統道藏, 太玄部, 據唐禮部侍郎權德輿所撰, 宗玄集序, 吳筠獻, 三篇, 獲得唐玄宗的, 優詔嘉納, 並稱此論, 總論谷神之妙, 權德輿, 吳尊師傳, 稱其, 尤為達識之士所稱, 全書援引, 老子, 之自然道義, 闡述道教義理和修煉方術及其理論, 提出全自身之性是學仙的第一步, 以性, 道迭次淨化, 達到不死長生的境界, 而且, 動寂忘而天理自會, 學則有序章, 強調, 精思, 至靜. 玄綱論 由唐代道士吳筠所作 成書於唐玄宗天寶十三年 754年 1 該書分上中下三篇 三十三章 綜述道門理論樞要 收入 正統道藏 太玄部 據唐禮部侍郎權德輿所撰 宗玄集序 稱 吳筠獻 玄綱論 三篇 獲得唐玄宗的 優詔嘉納 並稱此論 總論谷神之妙 權德輿 吳尊師傳 稱其 尤為達識之士所稱 2 全書援引 老子 之自然道義 闡述道教義理和修煉方術及其理論 提出全自身之性是學仙的第一步 以性 形 氣 神 道迭次淨化 3 達到不死長生的境界 而且 動寂忘而天理自會 在 學則有序章 中 強調 精思 至靜 頗似司馬承禎 坐忘 主靜 之說 1 目录 1 題解 2 內容 3 參見 4 參考文獻 5 外部連結題解 编辑玄綱 指道門妙理的樞要或綱紀 吳筠 進玄綱論表 云 重玄深而難賾其奧 三洞秘而罕窺其門 使向風之流浩蕩而無據 遂總括樞要 謂之玄綱 元好問 通真子墓碣銘 玄綱力挽孰我先 苦節終志孰我堅 內容 编辑全書綜述道教理論樞要 4 上篇 明道德 九章 闡釋 道德 大旨 謂道乃 虛無之系 造化之根 神明之本 天地之源 德乃 天地所稟 陰陽所資 又稱 通而生之謂道 畜而成之謂德 天地人物及靈仙鬼神 皆以道德為生成之大本 人雖本道稟德而生 然性動生情 情反於道 故壽夭生死皆不能自主 若能黜嗜欲 隳聰明 無為無慮 至靜虛極 超乎動靜 神氣形全 則與道為一 超脫生死之累 又稱為政之道須 內道德而外仁義 先素樸而後禮智 中篇 辯法教 一十五章 述學道成仙之要旨 謂仙道 皆以至靜為宗 精思為用 齋戒為務 慈惠為先 然後吐納導引 怡神潤骨 以陽煉陰 使陽盛陰消 雖形動不妨心靜 雖無為而不可小察 又須積陰功 改陽過 五欲無動乎心 衣食任乎自然 餐吸元和 晝夜不寐 自可得道成仙 下篇 析凝滯 九章 解析學道成仙之各種疑難 謂成仙與否 惟在學道能否專精 宿稟仙骨者雖為官治世 亦可成仙 忠孝廉貞 有大功及物者 自得上擢天職 又主張修性與煉形不可偏廢 謂獨以得性為妙而不知煉形者 所謂清靈善爽之鬼 何可以高仙為比哉 參見 编辑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宗玄先生玄綱論坐忘論 性命雙修 重玄參考文獻 编辑 1 0 1 1 簡明道教辭典 玄綱論 2015 12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3 卿希泰 编 中國道教 第二卷 2015 12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9 07 玄綱論 故生我者道 滅我者情 苟忘其情 則全乎性 性全則形全 形全則氣全 氣全則神全 神全則道全 道全則神王 神王則氣靈 氣靈則形超 形超則性徹 性徹則返覆流通 與道為一 胡孚琛 编 中華道教大辭典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 340 外部連結 编辑玄綱論 四庫全書本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玄綱論 amp oldid 6965679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