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樂山園

坐标25°07′43″N 121°23′36″E / 25.12853°N 121.39333°E / 25.12853; 121.39333

樂山園(臺灣閩南語:Ngāu-san-uân)曾是臺灣的漢生病聚落之一,是由到臺灣行醫的加拿大籍醫生戴仁壽(George Gushue-Taylor),在友人明有德(Hugh MacMillan)和郭水龍牧師的協助下所成立,樂生園於1934年3月於臺北州淡水郡八里庄(今新北市八里區)下罟子長道坑口啟用,園中強調「自治」與「自養」的癩病園生活型態,並以病友最終能回到人群為目標,故居住在樂山園的病友被教導基礎醫護知識,除了可自我照護外,出院後亦能傳播防治知識。樂山園並與馬偕醫院的癩病診療所業務結合[1]

八里樂山園
位置 中華民國新北市八里區中華路3段187號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其他設施
评定时间2019年7月10日
詳細登錄資料
樂山園全景
樂山園配置圖(1941年)

歷史 编辑

 
八里樂山園戴仁壽醫師紀念館
 
八里樂山園80年慶感恩禮拜

樂山園於1931年由台北州知事許可設立,在1934年3月30日舉行落成儀式[2]。最初成立時,設有禮堂、事務所和20間房舍,每間房可供四人居住。管理制度是仿效英屬非洲印度等地的「自願隔離」機制。當時樂山園主要採用的治療方式為施打大楓子油,與「工作治療」同時並進,建立院民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有別於日本殖民官方樂生療養院的強制隔離政策。樂山園的收容人數不足80人,其中亦包括無法回歸人群的末期患者,1939年時,約有十名病患,不接受「工作治療」的制度,由樂山園轉至樂生院[1]

1940年戴仁壽醫師因太平洋戰爭爆發離開臺灣,1944年,樂山園的病患移至樂生院。樂山園由日本殖民政府接收,作為彈藥儲存地和松山療養院轉來的精神病患收容所[1]

戰後,1946年,在聯合國的協助下,成立「財團法人樂山療養院」。但國民政府欲將其所屬土地「公地放領」,戴仁壽牧師夫婦於1953年回臺與國民政府交涉以保住樂山園產權,是年夫人病逝,次年(1954年),戴仁壽牧師返加拿大途中,急性盲腸炎辭世,後夫婦兩人葬於樂山療養院中。1955年獲准立案,稱「臺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生活方式的移植-戴仁壽、癩病防治與醫療宣教 - 《台灣醫療400年》經典雜誌社出版 ISBN 9868141958
  2. ^ 財團法人私立樂山園事業概要. 財團法人私立樂山園. 1941-07-28. (原始内容于2020-11-27). 

外部連結 编辑

樂山園, 坐标, 12853, 39333, 12853, 39333, 臺灣閩南語, ngāu, uân, 曾是臺灣的漢生病聚落之一, 是由到臺灣行醫的加拿大籍醫生戴仁壽, george, gushue, taylor, 在友人明有德, hugh, macmillan, 和郭水龍牧師的協助下所成立, 樂生園於1934年3月於臺北州淡水郡八里庄, 今新北市八里區, 下罟子長道坑口啟用, 園中強調, 自治, 自養, 的癩病園生活型態, 並以病友最終能回到人群為目標, 故居住在的病友被教導基礎醫護知識, 除了可自我照護. 坐标 25 07 43 N 121 23 36 E 25 12853 N 121 39333 E 25 12853 121 39333 樂山園 臺灣閩南語 Ngau san uan 曾是臺灣的漢生病聚落之一 是由到臺灣行醫的加拿大籍醫生戴仁壽 George Gushue Taylor 在友人明有德 Hugh MacMillan 和郭水龍牧師的協助下所成立 樂生園於1934年3月於臺北州淡水郡八里庄 今新北市八里區 下罟子長道坑口啟用 園中強調 自治 與 自養 的癩病園生活型態 並以病友最終能回到人群為目標 故居住在樂山園的病友被教導基礎醫護知識 除了可自我照護外 出院後亦能傳播防治知識 樂山園並與馬偕醫院的癩病診療所業務結合 1 八里樂山園位置 中華民國新北市八里區中華路3段187號中華民國文化資產類型登錄等級 歷史建築登錄種類 其他設施评定时间2019年7月10日詳細登錄資料樂山園全景樂山園配置圖 1941年 目录 1 歷史 2 相關條目 3 參考資料 4 外部連結歷史 编辑 nbsp 八里樂山園戴仁壽醫師紀念館 nbsp 八里樂山園80年慶感恩禮拜樂山園於1931年由台北州知事許可設立 在1934年3月30日舉行落成儀式 2 最初成立時 設有禮堂 事務所和20間房舍 每間房可供四人居住 管理制度是仿效英屬非洲和印度等地的 自願隔離 機制 當時樂山園主要採用的治療方式為施打大楓子油 與 工作治療 同時並進 建立院民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 有別於日本殖民官方樂生療養院的強制隔離政策 樂山園的收容人數不足80人 其中亦包括無法回歸人群的末期患者 1939年時 約有十名病患 不接受 工作治療 的制度 由樂山園轉至樂生院 1 1940年戴仁壽醫師因太平洋戰爭爆發離開臺灣 1944年 樂山園的病患移至樂生院 樂山園由日本殖民政府接收 作為彈藥儲存地和松山療養院轉來的精神病患收容所 1 戰後 1946年 在聯合國的協助下 成立 財團法人樂山療養院 但國民政府欲將其所屬土地 公地放領 戴仁壽牧師夫婦於1953年回臺與國民政府交涉以保住樂山園產權 是年夫人病逝 次年 1954年 戴仁壽牧師返加拿大途中 急性盲腸炎辭世 後夫婦兩人葬於樂山療養院中 1955年獲准立案 稱 臺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 相關條目 编辑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參考資料 编辑 1 0 1 1 1 2 生活方式的移植 戴仁壽 癩病防治與醫療宣教 台灣醫療400年 經典雜誌社出版 ISBN 9868141958 財團法人私立樂山園事業概要 財團法人私立樂山園 1941 07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27 外部連結 编辑樂山療養院官方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樂山園 amp oldid 7558906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