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德萊賽針發槍

德萊賽針發槍(德語:Zündnadelgewehr,直譯為“點火針式步槍”)是普魯士王國一種著名的軍用步槍,該槍於1841年被普魯士軍隊制式採用,並被命名為“1841型輕型雷管步槍”(德語:leichtes Perkussionsgewehr Model 1841)以隱藏其革命性的特徵[2]

針發槍
M/41德萊賽針發槍("leichtes Perkussionsgewehr M/41")
类型栓式步槍
原产地 普魯士王國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841—1873年
参与战争/衝突
生产历史
研发者約翰·尼古勞斯·馮·德萊塞英语Johann Nikolaus von Dreyse
研发日期1836年
制造数量1,150,000枝[1]
衍生型
  • M1841單兵步槍
  • M1854長矛步槍
  • M1856獵兵步槍
  • M1857卡賓槍
  • M1860步槍
  • M1862單兵步槍
  • 符騰堡M1857/67
  • M1869先鋒步槍
  • M1870邊防軍步槍
  • M1873憲兵步槍
基本规格
重量4.7公斤(10.4磅)
长度142 cm(56英寸)
枪管长度91 cm(36英寸)

子弹紙彈殼內的橡子形鉛彈
口徑15.4毫米
枪机旋轉後拉式槍機
发射模式單發英语Single-Shot
射速6發/分鐘
枪口初速305米/秒(1,000英尺/秒)
有效射程600米(650碼)
供弹方式單發裝填英语Single-Shot
瞄具V型槽和前準星

其“針槍”的命名源於其像針一般的擊針,開槍時會貫穿紙筒式彈殼,並撞擊子彈底部的雷管。該槍也是世界上首種採用栓動式槍機的槍械(亦是最早出現的現代後膛步槍),裝彈和退彈時均需把槍機拉柄旋轉並拉開,這種設計對後來的步槍影響深遠。其射速大約為每分鐘10–12發。

德萊賽針發槍的設計者為約翰·尼古勞斯·馮·德萊賽英语Johann Nikolaus von Dreyse(1787–1867),他曾做過多種實驗,最終於1836年完成了針發槍,並於1864年被封為貴族。

历史

約翰·尼古勞斯·馮·德萊賽英语Johann Nikolaus von Dreyse设计的第一种步枪是前膛枪,其创新点在于使用螺旋弹簧推动长长的撞针撞击弹壳底部的底火。这种击发方式与旋转后拉枪机的结合令德莱赛针发枪拥有相对高的射速,从而使其在战场上发挥极大威力。

1859到1863年间,威廉一世,阿尔布雷希特·冯·罗恩和毛奇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将军费提升25%。之后,德莱赛步枪为普奥联军在普丹战争中获胜立下汗马功劳。19世纪60年代初,普魯士军工业引入铸钢枪管并开始量产德莱赛步枪。新的1862年式步枪和M/55弹药使普军得以在19世纪60年代加速列装德莱赛步枪。随着普鲁士私人工业逐渐能够满足普军对枪械的需求,官营军火作坊从此成为历史。到了1866年初普奥战争爆发的前夜,普军步兵已经全面装备了德莱赛步枪,其总数达到270,000把。德莱赛步枪改变了19世纪战术的面目。普军士兵能伏在地上给德莱赛步枪装填弹药,而奥地利士兵则不得不站起来给前膛枪填充弹药,且这段时间足以让普军士兵完成5次射击。普奥战争之后,普鲁士加大了德莱赛步枪的产量,使得普军在普法战争爆发时的德莱赛步枪库存量多达1150,000把。德莱赛步枪的成功促进了枪械设计的革新。1871年普法战争爆发之前,法军引入了夏赛波步枪英语Chassepot。虽然普军赢了普法战争,但是夏赛波步枪相对德莱赛步枪的压倒性优势也显露出来了。

1877年,罗马尼亚从德國政府购得20,000把德莱赛步枪和11,000把卡宾枪,并在罗马尼亚独立战争中用上了这一批武器。19世纪60年代间,日本购入了数量不详的德莱赛步枪和配套的刺刀,这一批武器上刻有日本帝国的菊花纹章。大清帝国在改革陆军的期间也购入了德莱赛步枪。左宗棠的湘军就有部分装备德莱赛步枪和克虏伯大炮等德式装备,直到平定同治新疆回变的时候也有使用这种武器。

局限

  • 推动撞针的弹簧很脆弱
  • 撞针缺少清洁时容易走火
  • 枪管遇热膨胀,枪膛附着火药残渣时,拉动枪机相当耗力
  • 枪管与枪膛交界处容易磨损
  • 连续射击后枪膛气密性下降

使用國

參考文獻

  1. ^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4 Febr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英语). 
  2. ^ "Nach konsequenter Weiterentwicklung seit 1827 wurde es 1839 der preußischen Armee zur Erprobung gegeben und zur Tarnung als „leichtes Perkussionsgewehr M/41“ eingeführt" - Zündnadelgewehr德语Zündnadelgewehr

德萊賽針發槍, 德語, zündnadelgewehr, 直譯為, 點火針式步槍, 是普魯士王國一種著名的軍用步槍, 該槍於1841年被普魯士軍隊制式採用, 並被命名為, 1841型輕型雷管步槍, 德語, leichtes, perkussionsgewehr, model, 1841, 以隱藏其革命性的特徵, 針發槍m, leichtes, perkussionsgewehr, 类型栓式步槍原产地, 普魯士王國服役记录服役期间1841, 1873年参与战争, 衝突1848年德國革命, 鉑金戰爭, 英语, plat. 德萊賽針發槍 德語 Zundnadelgewehr 直譯為 點火針式步槍 是普魯士王國一種著名的軍用步槍 該槍於1841年被普魯士軍隊制式採用 並被命名為 1841型輕型雷管步槍 德語 leichtes Perkussionsgewehr Model 1841 以隱藏其革命性的特徵 2 針發槍M 41德萊賽針發槍 leichtes Perkussionsgewehr M 41 类型栓式步槍原产地 普魯士王國服役记录服役期间1841 1873年参与战争 衝突1848年德國革命 鉑金戰爭 英语 Platine War 第二次石勒蘇益格戰爭 巴拉圭戰爭 普奥戰爭 普法戰爭 羅馬尼亞獨立戰爭生产历史研发者約翰 尼古勞斯 馮 德萊塞 英语 Johann Nikolaus von Dreyse 研发日期1836年制造数量1 150 000枝 1 衍生型M1841單兵步槍 M1854長矛步槍 M1856獵兵步槍 M1857卡賓槍 M1860步槍 M1862單兵步槍 符騰堡M1857 67 M1869先鋒步槍 M1870邊防軍步槍 M1873憲兵步槍基本规格重量4 7公斤 10 4磅 长度142 cm 56英寸 枪管长度91 cm 36英寸 子弹紙彈殼內的橡子形鉛彈口徑15 4毫米枪机旋轉後拉式槍機发射模式單發 英语 Single Shot 射速6發 分鐘枪口初速305米 秒 1 000英尺 秒 有效射程600米 650碼 供弹方式單發裝填 英语 Single Shot 瞄具V型槽和前準星其 針槍 的命名源於其像針一般的擊針 開槍時會貫穿紙筒式彈殼 並撞擊子彈底部的雷管 該槍也是世界上首種採用栓動式槍機的槍械 亦是最早出現的現代後膛步槍 裝彈和退彈時均需把槍機拉柄旋轉並拉開 這種設計對後來的步槍影響深遠 其射速大約為每分鐘10 12發 德萊賽針發槍的設計者為約翰 尼古勞斯 馮 德萊賽 英语 Johann Nikolaus von Dreyse 1787 1867 他曾做過多種實驗 最終於1836年完成了針發槍 並於1864年被封為貴族 目录 1 历史 2 局限 3 使用國 4 參考文獻历史 编辑約翰 尼古勞斯 馮 德萊賽 英语 Johann Nikolaus von Dreyse 设计的第一种步枪是前膛枪 其创新点在于使用螺旋弹簧推动长长的撞针撞击弹壳底部的底火 这种击发方式与旋转后拉枪机的结合令德莱赛针发枪拥有相对高的射速 从而使其在战场上发挥极大威力 1859到1863年间 威廉一世 阿尔布雷希特 冯 罗恩和毛奇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 将军费提升25 之后 德莱赛步枪为普奥联军在普丹战争中获胜立下汗马功劳 19世纪60年代初 普魯士军工业引入铸钢枪管并开始量产德莱赛步枪 新的1862年式步枪和M 55弹药使普军得以在19世纪60年代加速列装德莱赛步枪 随着普鲁士私人工业逐渐能够满足普军对枪械的需求 官营军火作坊从此成为历史 到了1866年初普奥战争爆发的前夜 普军步兵已经全面装备了德莱赛步枪 其总数达到270 000把 德莱赛步枪改变了19世纪战术的面目 普军士兵能伏在地上给德莱赛步枪装填弹药 而奥地利士兵则不得不站起来给前膛枪填充弹药 且这段时间足以让普军士兵完成5次射击 普奥战争之后 普鲁士加大了德莱赛步枪的产量 使得普军在普法战争爆发时的德莱赛步枪库存量多达1150 000把 德莱赛步枪的成功促进了枪械设计的革新 1871年普法战争爆发之前 法军引入了夏赛波步枪 英语 Chassepot 虽然普军赢了普法战争 但是夏赛波步枪相对德莱赛步枪的压倒性优势也显露出来了 1877年 罗马尼亚从德國政府购得20 000把德莱赛步枪和11 000把卡宾枪 并在罗马尼亚独立战争中用上了这一批武器 19世纪60年代间 日本购入了数量不详的德莱赛步枪和配套的刺刀 这一批武器上刻有日本帝国的菊花纹章 大清帝国在改革陆军的期间也购入了德莱赛步枪 左宗棠的湘军就有部分装备德莱赛步枪和克虏伯大炮等德式装备 直到平定同治新疆回变的时候也有使用这种武器 局限 编辑推动撞针的弹簧很脆弱 撞针缺少清洁时容易走火 枪管遇热膨胀 枪膛附着火药残渣时 拉动枪机相当耗力 枪管与枪膛交界处容易磨损 连续射击后枪膛气密性下降使用國 编辑 巴西帝国 日本 德國 普魯士王國 大清 羅馬尼亞參考文獻 编辑 small arm Types Descriptions History amp Facts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4 Febr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9 英语 Nach konsequenter Weiterentwicklung seit 1827 wurde es 1839 der preussischen Armee zur Erprobung gegeben und zur Tarnung als leichtes Perkussionsgewehr M 41 eingefuhrt Zundnadelgewehr 德语 Zundnadelgewehr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德萊賽針發槍 amp oldid 7237150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