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後港仔竹圍會戰

後港仔竹圍會戰,是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自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八月十六日,原福寧鎮總兵曾玉明率兵攻佔秀水庄後,與天地會紅旗軍黃阿起率領的團練對峙,官軍久攻後港仔、枋寮、湳尾等地不下,雙方陷入長期僵持。同治二年(1863年)農曆四月,從福建調派署臺灣北路協副將曾元福、五月間從廣東省調派游擊官蕭瑞芳等官軍助陣,前後攻打三年,皆無斬獲。

燕霧堡會戰 (第三次)
戴潮春事件的一部分

台灣1890年代的竹林繪畫。
日期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八月十五日至同治三年(1864年)。(歷時三年)
地点
台灣清代彰化縣境內,縣城半線堡與燕霧堡交界一帶。(約今彰化市秀水鄉花壇鄉。)
结果 天地會黃阿起搭建竹圍,串聯後港仔、枋寮、湳尾等,堅守三年不破。
参战方
  • 彰化土豪(紅旗軍)
  • 鹿港聯庄(白旗軍)
  • 大清帝國(官軍)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黃阿起(後港仔庄)
  • 葉虎鞭
  • 陳大戇
  • 陳捷魁
  • 李華文
  • 陳宗文
  • 曾玉明(署臺灣鎮總兵
  • 曾元福(記名總兵署臺灣北路協副將)
  • 参战单位
  • 後港仔庄團練
  • 湳尾庄團練
  • 大岸頭團練
  • 天地會部眾
  • 鹿港本庄
  • 燕霧二十四庄
  • 快官三十五庄
  • 綠營福建省兵勇(金廈兵)
  • 綠營廣東省兵勇
  • 綠營臺灣水師協鹿港汛
  • 背景

    同治元年(1862年),曾玉明時任福寧鎮總兵,奉命討剿閩、浙一帶太平天國叛軍[1]:123,農曆五月間赴往臺灣,參與平定戴潮春叛亂事宜,但曾玉明僅率600名兵力來臺,其兵力自保有餘,難以大規模征討反抗軍,實際上,根據時任福建巡撫徐宗幹的指示,曾玉明在臺灣的任務以「討剿」、「招撫」兩方並行,招募鹿港庄沿海村莊之後[2]:844,偶有馬鳴山燕霧堡會戰秀水燕霧堡會戰與天地會部眾鏖戰,曾玉明駐軍秀水庄,和盤據彰化縣城的天地會部眾對峙之餘,命委提標營游擊官蘇長安戍守鹿港,並廣為募款備軍餉,又令都司胡松齡、千總呂騰蛟率兵坐防,卻因久無勝場,士氣日趨低迷。[3][4]

    過程

    曾玉明久戰黃阿起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頒定於1901年至1909年間的臺灣縣彰化廳區域圖(本圖繪製於1905年),此行政區域尚屬臨時過渡時期,大體延續清制。本圖亦記錄許多清代的古地名可索驥。

    曾玉明自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接連在彰化縣城外各堡交界處而該年八月十六日,曾玉明軍隊與地方民練首領葉虎鞭、陳大戇在秀水燕霧堡會戰中從天地會部眾奪下秀水庄安東庄之後,面對後港仔庄的黃阿起,搭建與枋寮、湳尾結寨相持的竹圍,始終難以越雷池一步。[3][5]

    根據蔡青筠《戴案紀略》所述,其竹圍密菁厚實如高地城牆,且竹圍外四處挖坑,內埋竹簽為陷,並於竹圍內四方搭架銃樓,徹夜暸望官軍動靜。竹城乃用莿竹所圍,竹質堅硬,刀劍難斷,官軍嘗試放火焚燒,亦燒不透,或以草把捲其竹簽,但又旋即被紅軍以大釘補釘回去。曾玉明為了攻破後港仔竹圍,下令造孔明車,將沾水的濕綿鋪在車頂,士兵臥伏在綿布下,衝撞竹圍;紅旗軍則將銅製銃子炒過油,並把銃子削成兩個尖頭,大幅增加射擊穿透力,火銃發出穿透綿績,造成孔明車兵士三十餘人陣亡。曾玉明另造高四丈餘的土堡,加裝大炮,但紅旗軍挖土坑避火炮以應,轟而無效。[3][5]

    曾玉明久攻後港仔等三庄期間,僅有燕霧二十四庄民團之一葉虎鞭、金門鎮標左營守備黃炳榮攻下烏瓦庄,以期同攻湳尾庄,略有所獲。[3]

    同治元年(1862年)九月十七日,臺灣鎮總兵林向榮斗六門之役中陣亡,臺灣鎮總兵一職懸缺,而臺灣水師協副將王國忠亦於此役陣亡,臺灣北路協副將林得成更早於五月間自殺;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間,清廷鑒於臺灣鎮內無人頂缺,乃命曾玉明自福寧鎮總兵去職(由林文察接任[1]:123),暫代臺灣鎮掛印總兵,持續督辦臺灣軍務。[3][a]

    根據林豪東瀛紀事》記載,曾玉明接臺灣總兵官印之後,曾聯絡彰化縣城內的陳鐘麒,充作內應。陳鐘麒與秀才陳玉昆(陳鐘麒之姪)、總理陳魁與林鳳,私下與百姓潘知、林張密約定期起事策反,但消息走露,紅軍首領之一林日成執殺潘知全家,對陳鐘麒施以酷刑,要求陳鐘麒供出同謀,許以富貴,但陳鐘麒垂死之際仍不肯吐露一人,陳家於是傾家蕩產,以二千金贖回陳鐘麒一命。[4]

    不過,曾玉明書信聯繫陳鐘麒、林日成怒殺潘知事宜,在吳德功《戴施兩案紀略》版本之中,時間卻是在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間,即曾玉明初來鹿港之際。[5]

    曾元福赴臺馳援

     
    位於白沙坑文德宮。(今彰化縣花壇鄉
     
    主祀觀音佛祖的虎山巖。(即觀音山,位於今彰化縣花壇鄉)

    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鹿港海防分府同知興廉,鑒於曾玉明久攻不克,戰況僵持,奏報福州將軍覺羅耆齡[8][9][b],請求派援添兵;覺羅耆齡委派曾元福率領1000名兵勇赴臺,並於鹿港上岸,旋即屯兵白沙坑、觀音山兩處(今彰化縣花壇鄉)。[c][3]

    曾元福原籍泉州咸豐九年(1859年)因參與鎮壓鳳山林恭事件,因功升任臺灣北路協副將,咸豐11年(1861年),清廷為討繳江西一帶流竄的太平軍,徵調曾元福率勇過海平亂,也立下不少戰功,被覺羅耆齡通報軍機處,登錄為「記名總兵」,即當總兵官出現職缺時,優先考慮遞補。故同治二年(1863年)曾元福返臺,其官銜雖為「臺灣北路協副將」,乃掛「記名總兵」。[10]當時軍中兩大主帥(臺灣鎮總兵、臺灣北路協)皆姓曾,時人多稱曾玉明為「大曾」、曾元福為「小曾」,做為區別。[4][3]

    天地會紅軍見官軍插旗觀音山,離縣城僅四里許,亦佈陣大岸頭、湳尾嚴陣以待。曾元福分兵二路,一路令藍翎五品軍功梁徵辰[11]、把總林逢照、林清輝埋伏虎山巖後礦底蓄勢以待,另一路由烏瓦庄進攻大岸頭。曾元福傳信予曾玉明,約以進攻後港仔及湳尾以分散紅軍兵力。同時又有燕霧二十四庄大總理陳捷魁,以及李華文、陳宗文率民團助陣,發動數十次攻擊行動,天地會所築後港仔竹圍依然堅若磐石,不為所動。[3][5]

    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鹿港同知興廉見曾玉明、曾元福相繼失利,再度奏請覺羅耆齡加派大炮,以期增添武力。廣東省游擊蕭瑞芳、守備陳啟祥押運十餘尊大炮,五月間自鹿港抵臺。曾玉明遂命民軍首領葉虎鞭、陳大戇帶兵駐紮水梡橋(亦作水返橋),又命蕭瑞芳偕守備游紹芳、都司胡松齡同攻湳尾港仔,以火炮砲轟後竹圍,但竹圍過密,僅折一半,竹尾覆垂之下,天地會銃樓牆厚仍不致崩塌,官民軍猶不能克。[5][4]

    後續

    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間,曾玉明紮營秀水庄、曾元福屯兵白沙坑,久攻後港仔竹圍不下,戰事持續陷入僵持。同一時期,主理嘉義縣戰事的署福建水師提督吳鴻源臺灣道道尹洪毓琛撤職,清廷命曾元福代掌吳鴻源水師提督職。六月,洪毓琛任內病卒;曾元福下屬梁徵辰在白沙坑戰死[11]。七月,曾元福又收到閩浙總督檄文,要求曾元福接篆(福建水師提督官印),正逢駐白沙坑的兵士多名染疫,曾元福因此撤軍,並循海道乘船至嘉義縣麥寮港登岸,接掌提督篆印,統御吳鴻源留下來的部隊。[3][5][4]

    另外根據《明清檔案》版本,吳鴻源的撤職命令乃時任閩浙總督左宗棠所下,奏報時間為同治二年(1863年)農曆七月廿八日,福建巡撫徐宗幹已先於七月奏准由曾元福署理福建水師提督職務,曾元福因染病之故,直到九月廿一日才抵達嘉義接任。[2]:852

    相關條目

    注釋

    1. ^ 因臺灣鎮總兵有兼掛「提督銜」的特權,提督又稱軍門[6][7],清代文獻如蔡青筠所著《戴案紀略》不時會稱曾玉明為曾軍門。
    2. ^ 《戴案紀略》、《戴施兩案紀略》作者皆將閩浙總督記作「覺羅耆齡」,根據清代職官庫資料,覺羅耆齡於同治二年(1863年)分別擔任福州將軍閩浙總督兩項職務,但細查時任浙江巡撫左宗棠亦於同治二年三月間授命兼任閩浙總督,覺羅耆齡應於同時期專職福州將軍一職。
    3. ^ 蔡青筠《戴案紀略》與吳德功《戴施兩案紀略》作「四月」,但林豪《東瀛紀事》作「三月」。

    參考資料

    1. ^ 1.0 1.1 喬安娜·麥斯基爾(Johanna Margarete Menzel Meskill). 《霧峰宮保第:林文察家族拓荒史 1729-1895》 [A Chinese Pioneer Family: The Lins of Wu-feng, Taiwan, 1729-1895]. 由王淑琤翻译. 台北市: 蒼璧. 2021 [1986]. ISBN 9789860682502 (中文(臺灣)). 
    2. ^ 2.0 2.1 柯志明. 《熟番與奸民: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 [Cultivated Aborigines and the Unruled Hans: Governance Deployment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in Qing Taiwan]. 臺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2021. ISBN 9789863504764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蔡青筠 (编). 《吳德功先生全集-戴案紀略·施案紀略·讓台記·觀光日記·彰化節孝冊》.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2 [2022-02-21].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内容于2018-08-11)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4.3 4.4 林豪. 《東瀛紀事》.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7 [2022-12-14]. ISBN 9570092211 (中文(臺灣)). 
    5. ^ 5.0 5.1 5.2 5.3 5.4 5.5 吳德功(吳立軒). .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2 [2022-03-10].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6) (中文(臺灣)). 
    6. ^ 許毓良. 〈臺灣鎮總兵官〉.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2) (中文(臺灣)). 
    7. ^ 黃水華. 《中國古代兵制》. 臺北市: 臺灣商務. 1994: 152–162. ISBN 9570509112 (中文(臺灣)). 
    8. ^ 〈(覺羅)耆齡〉. 清代職官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5) (中文(臺灣)). 
    9. ^ 〈左宗棠〉. 清代職官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5) (中文(臺灣)). 
    10. ^ 賴玉玲. 〈總鎮一方─臺灣鎮總兵堅勇巴圖魯曾元福〉. 《故宮文物月刊》 (台北市: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12月, (429): 88-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1) (中文(臺灣)). 
    11. ^ 11.0 11.1 〈梁徵辰〉.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4) (中文(臺灣)). 

    後港仔竹圍會戰, 是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 自同治元年, 1862年, 農曆八月十六日, 原福寧鎮總兵曾玉明率兵攻佔秀水庄後, 與天地會紅旗軍黃阿起率領的團練對峙, 官軍久攻後港仔, 枋寮, 湳尾等地不下, 雙方陷入長期僵持, 同治二年, 1863年, 農曆四月, 從福建調派署臺灣北路協副將曾元福, 五月間從廣東省調派游擊官蕭瑞芳等官軍助陣, 前後攻打三年, 皆無斬獲, 燕霧堡會戰, 第三次, 戴潮春事件的一部分台灣1890年代的竹林繪畫, 日期同治元年, 1862年, 農曆八月十五日至同治三年, 1864年, . 後港仔竹圍會戰 是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 自同治元年 1862年 農曆八月十六日 原福寧鎮總兵曾玉明率兵攻佔秀水庄後 與天地會紅旗軍黃阿起率領的團練對峙 官軍久攻後港仔 枋寮 湳尾等地不下 雙方陷入長期僵持 同治二年 1863年 農曆四月 從福建調派署臺灣北路協副將曾元福 五月間從廣東省調派游擊官蕭瑞芳等官軍助陣 前後攻打三年 皆無斬獲 燕霧堡會戰 第三次 戴潮春事件的一部分台灣1890年代的竹林繪畫 日期同治元年 1862年 農曆八月十五日至同治三年 1864年 歷時三年 地点台灣清代彰化縣境內 縣城半線堡與燕霧堡交界一帶 約今彰化市 秀水鄉 花壇鄉 结果天地會黃阿起搭建竹圍 串聯後港仔 枋寮 湳尾等 堅守三年不破 参战方彰化土豪 紅旗軍 鹿港聯庄 白旗軍 大清帝國 官軍 指挥官与领导者黃阿起 後港仔庄 葉虎鞭 陳大戇 陳捷魁 李華文 陳宗文曾玉明 署臺灣鎮總兵 曾元福 記名總兵署臺灣北路協副將 参战单位後港仔庄團練 湳尾庄團練 大岸頭團練 天地會部眾鹿港本庄 燕霧二十四庄 快官三十五庄綠營福建省兵勇 金廈兵 綠營廣東省兵勇 綠營臺灣水師協鹿港汛 目录 1 背景 2 過程 2 1 曾玉明久戰黃阿起 2 2 曾元福赴臺馳援 3 後續 4 相關條目 5 注釋 6 參考資料背景 编辑同治元年 1862年 曾玉明時任福寧鎮總兵 奉命討剿閩 浙一帶太平天國叛軍 1 123 農曆五月間赴往臺灣 參與平定戴潮春叛亂事宜 但曾玉明僅率600名兵力來臺 其兵力自保有餘 難以大規模征討反抗軍 實際上 根據時任福建巡撫徐宗幹的指示 曾玉明在臺灣的任務以 討剿 招撫 兩方並行 招募鹿港庄沿海村莊之後 2 844 偶有馬鳴山燕霧堡會戰 秀水燕霧堡會戰與天地會部眾鏖戰 曾玉明駐軍秀水庄 和盤據彰化縣城的天地會部眾對峙之餘 命委提標營游擊官蘇長安戍守鹿港 並廣為募款備軍餉 又令都司胡松齡 千總呂騰蛟率兵坐防 卻因久無勝場 士氣日趨低迷 3 4 過程 编辑曾玉明久戰黃阿起 编辑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頒定於1901年至1909年間的臺灣縣彰化廳區域圖 本圖繪製於1905年 此行政區域尚屬臨時過渡時期 大體延續清制 本圖亦記錄許多清代的古地名可索驥 曾玉明自同治元年 1862年 五月接連在彰化縣城外各堡交界處而該年八月十六日 曾玉明軍隊與地方民練首領葉虎鞭 陳大戇在秀水燕霧堡會戰中從天地會部眾奪下秀水庄 安東庄之後 面對後港仔庄的黃阿起 搭建與枋寮 湳尾結寨相持的竹圍 始終難以越雷池一步 3 5 根據蔡青筠 戴案紀略 所述 其竹圍密菁厚實如高地城牆 且竹圍外四處挖坑 內埋竹簽為陷 並於竹圍內四方搭架銃樓 徹夜暸望官軍動靜 竹城乃用莿竹所圍 竹質堅硬 刀劍難斷 官軍嘗試放火焚燒 亦燒不透 或以草把捲其竹簽 但又旋即被紅軍以大釘補釘回去 曾玉明為了攻破後港仔竹圍 下令造孔明車 將沾水的濕綿鋪在車頂 士兵臥伏在綿布下 衝撞竹圍 紅旗軍則將銅製銃子炒過油 並把銃子削成兩個尖頭 大幅增加射擊穿透力 火銃發出穿透綿績 造成孔明車兵士三十餘人陣亡 曾玉明另造高四丈餘的土堡 加裝大炮 但紅旗軍挖土坑避火炮以應 轟而無效 3 5 曾玉明久攻後港仔等三庄期間 僅有燕霧二十四庄民團之一葉虎鞭 金門鎮標左營守備黃炳榮攻下烏瓦庄 以期同攻湳尾庄 略有所獲 3 同治元年 1862年 九月十七日 臺灣鎮總兵林向榮在斗六門之役中陣亡 臺灣鎮總兵一職懸缺 而臺灣水師協副將王國忠亦於此役陣亡 臺灣北路協副將林得成更早於五月間自殺 同治二年 1863年 二月間 清廷鑒於臺灣鎮內無人頂缺 乃命曾玉明自福寧鎮總兵去職 由林文察接任 1 123 暫代臺灣鎮掛印總兵 持續督辦臺灣軍務 3 a 根據林豪 東瀛紀事 記載 曾玉明接臺灣總兵官印之後 曾聯絡彰化縣城內的陳鐘麒 充作內應 陳鐘麒與秀才陳玉昆 陳鐘麒之姪 總理陳魁與林鳳 私下與百姓潘知 林張密約定期起事策反 但消息走露 紅軍首領之一林日成執殺潘知全家 對陳鐘麒施以酷刑 要求陳鐘麒供出同謀 許以富貴 但陳鐘麒垂死之際仍不肯吐露一人 陳家於是傾家蕩產 以二千金贖回陳鐘麒一命 4 不過 曾玉明書信聯繫陳鐘麒 林日成怒殺潘知事宜 在吳德功 戴施兩案紀略 版本之中 時間卻是在同治元年 1862年 五月間 即曾玉明初來鹿港之際 5 曾元福赴臺馳援 编辑 位於白沙坑的文德宮 今彰化縣花壇鄉 主祀觀音佛祖的虎山巖 即觀音山 位於今彰化縣花壇鄉 同治二年 1863年 四月 鹿港海防分府同知興廉 鑒於曾玉明久攻不克 戰況僵持 奏報福州將軍覺羅耆齡 8 9 b 請求派援添兵 覺羅耆齡委派曾元福率領1000名兵勇赴臺 並於鹿港上岸 旋即屯兵白沙坑 觀音山兩處 今彰化縣花壇鄉 c 3 曾元福原籍泉州 咸豐九年 1859年 因參與鎮壓鳳山林恭事件 因功升任臺灣北路協副將 咸豐11年 1861年 清廷為討繳江西一帶流竄的太平軍 徵調曾元福率勇過海平亂 也立下不少戰功 被覺羅耆齡通報軍機處 登錄為 記名總兵 即當總兵官出現職缺時 優先考慮遞補 故同治二年 1863年 曾元福返臺 其官銜雖為 臺灣北路協副將 乃掛 記名總兵 10 當時軍中兩大主帥 臺灣鎮總兵 臺灣北路協 皆姓曾 時人多稱曾玉明為 大曾 曾元福為 小曾 做為區別 4 3 天地會紅軍見官軍插旗觀音山 離縣城僅四里許 亦佈陣大岸頭 湳尾嚴陣以待 曾元福分兵二路 一路令藍翎五品軍功梁徵辰 11 把總林逢照 林清輝埋伏虎山巖後礦底蓄勢以待 另一路由烏瓦庄進攻大岸頭 曾元福傳信予曾玉明 約以進攻後港仔及湳尾以分散紅軍兵力 同時又有燕霧二十四庄大總理陳捷魁 以及李華文 陳宗文率民團助陣 發動數十次攻擊行動 天地會所築後港仔竹圍依然堅若磐石 不為所動 3 5 同治二年 1863年 五月 鹿港同知興廉見曾玉明 曾元福相繼失利 再度奏請覺羅耆齡加派大炮 以期增添武力 廣東省游擊蕭瑞芳 守備陳啟祥押運十餘尊大炮 五月間自鹿港抵臺 曾玉明遂命民軍首領葉虎鞭 陳大戇帶兵駐紮水梡橋 亦作水返橋 又命蕭瑞芳偕守備游紹芳 都司胡松齡同攻湳尾港仔 以火炮砲轟後竹圍 但竹圍過密 僅折一半 竹尾覆垂之下 天地會銃樓牆厚仍不致崩塌 官民軍猶不能克 5 4 後續 编辑同治二年 1863年 五月間 曾玉明紮營秀水庄 曾元福屯兵白沙坑 久攻後港仔竹圍不下 戰事持續陷入僵持 同一時期 主理嘉義縣戰事的署福建水師提督吳鴻源被臺灣道道尹洪毓琛撤職 清廷命曾元福代掌吳鴻源水師提督職 六月 洪毓琛任內病卒 曾元福下屬梁徵辰在白沙坑戰死 11 七月 曾元福又收到閩浙總督檄文 要求曾元福接篆 福建水師提督官印 正逢駐白沙坑的兵士多名染疫 曾元福因此撤軍 並循海道乘船至嘉義縣麥寮港登岸 接掌提督篆印 統御吳鴻源留下來的部隊 3 5 4 另外根據 明清檔案 版本 吳鴻源的撤職命令乃時任閩浙總督左宗棠所下 奏報時間為同治二年 1863年 農曆七月廿八日 福建巡撫徐宗幹已先於七月奏准由曾元福署理福建水師提督職務 曾元福因染病之故 直到九月廿一日才抵達嘉義接任 2 852相關條目 编辑第二次嘉義圍城戰 吳鴻源嘉義縣會戰 曾元福注釋 编辑 因臺灣鎮總兵有兼掛 提督銜 的特權 提督又稱軍門 6 7 清代文獻如蔡青筠所著 戴案紀略 不時會稱曾玉明為曾軍門 戴案紀略 戴施兩案紀略 作者皆將閩浙總督記作 覺羅耆齡 根據清代職官庫資料 覺羅耆齡於同治二年 1863年 分別擔任福州將軍與閩浙總督兩項職務 但細查時任浙江巡撫左宗棠亦於同治二年三月間授命兼任閩浙總督 覺羅耆齡應於同時期專職福州將軍一職 蔡青筠 戴案紀略 與吳德功 戴施兩案紀略 作 四月 但林豪 東瀛紀事 作 三月 參考資料 编辑 臺灣主题 歷史主题 軍事主题 彰化主题 1 0 1 1 喬安娜 麥斯基爾 Johanna Margarete Menzel Meskill 霧峰宮保第 林文察家族拓荒史 1729 1895 A Chinese Pioneer Family The Lins of Wu feng Taiwan 1729 1895 由王淑琤翻译 台北市 蒼璧 2021 1986 ISBN 9789860682502 中文 臺灣 2 0 2 1 柯志明 熟番與奸民 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 Cultivated Aborigines and the Unruled Hans Governance Deployment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in Qing Taiwan 臺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2021 ISBN 9789863504764 中文 臺灣 3 0 3 1 3 2 3 3 3 4 3 5 3 6 3 7 3 8 蔡青筠 编 吳德功先生全集 戴案紀略 施案紀略 讓台記 觀光日記 彰化節孝冊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2 2022 02 21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8 11 中文 臺灣 4 0 4 1 4 2 4 3 4 4 林豪 東瀛紀事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7 2022 12 14 ISBN 9570092211 中文 臺灣 5 0 5 1 5 2 5 3 5 4 5 5 吳德功 吳立軒 戴施兩案紀略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2 2022 03 10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06 中文 臺灣 許毓良 臺灣鎮總兵官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 09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2 中文 臺灣 黃水華 中國古代兵制 臺北市 臺灣商務 1994 152 162 ISBN 9570509112 中文 臺灣 覺羅 耆齡 清代職官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5 中文 臺灣 左宗棠 清代職官資料庫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5 中文 臺灣 賴玉玲 總鎮一方 臺灣鎮總兵堅勇巴圖魯曾元福 故宮文物月刊 台北市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8年12月 429 88 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1 中文 臺灣 11 0 11 1 梁徵辰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4 中文 臺灣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後港仔竹圍會戰 amp oldid 7534101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