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大鱗鮻

大鳞鮻学名Liza macrolepis),也称大鱗鯔大鱗鯔魚(台灣學術界使用),俗名塭豆、豆仔魚、小烏,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鮻屬的其中一

大鱗鮻

未予评估IUCN 3.1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目: 鲻形目 Mugiliformes
科: 鯔科 Mugilidae
属: 鮻属 Liza
种: 大鱗鮻 L. macrolepis
二名法
Liza macrolepis
A. Smith, 1846[1]
異名
  • Liza troschelli
    Bleeker, 1858-59
  • Mugil rodericensis
    Günther, 1876
  • Mugil smithii
    Günther, 1861
  • Mugil borneensis
    Bleeker, 1851
  • Mugil macrolepis
    Smith, 1846
  • Chelon macrolepis
    Smith, 1846
  • Mugil troschelii
    Bleeker, 1858-59
  • Liza akame
    Tanaka, 1916
  • Mugil poicilus
    Day, 1865

分布

本魚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區,包括東非南非馬達加斯加塞席爾群島阿曼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泰國日本中國越南緬甸馬來西亞台灣新加坡菲律賓印尼澳洲密克羅尼西亞帛琉新喀里多尼亞薩摩亞群島萬那杜法屬玻里尼西亞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南非。[1]

深度

水深0至20公尺。

特徵

本魚體延長,前部圓筒型,後部側扁。脂性眼瞼不甚發達。主上頷骨後端向下彎曲至口角。第一背鰭之起點至吻端之距離,大於由彼至尾基之距離。背面呈青灰色,腹面銀白色、胸鰭基部金黃色。背鰭硬棘4至5枚、背鰭軟條8至9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鰭條8至10枚。一縱列鱗片30至33枚。體長可長60公分。

生態

本魚主要棲息在沙泥底沿岸及河口區,甚至河川下游。亦是吞食底層淤泥,以攝食矽藻及有機碎屑。

經濟利用

食用魚,但沒有烏魚那麼飽滿的卵,體型也較小,為養殖魚類。紅燒、煮湯均宜,肉較腥。

参考文献

  1. ^ 1.0 1.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扩展阅读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大鳞鮻

大鱗鮻, 大鳞鮻, 学名, liza, macrolepis, 也称大鱗鯔, 大鱗鯔魚, 台灣學術界使用, 俗名塭豆, 豆仔魚, 小烏, 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鮻屬的其中一種, 保护状况未予评估, iucn,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目, 鲻形目, mugiliformes科, 鯔科, mugilidae属, 鮻属, liza种, macrolepis二名法liza, macrolepisa, smith, 1846, 異名l. 大鳞鮻 学名 Liza macrolepis 也称大鱗鯔 大鱗鯔魚 台灣學術界使用 俗名塭豆 豆仔魚 小烏 為輻鰭魚綱鯔形目鯔科鮻屬的其中一種 大鱗鮻保护状况未予评估 IUCN 3 1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目 鲻形目 Mugiliformes科 鯔科 Mugilidae属 鮻属 Liza种 大鱗鮻 L macrolepis二名法Liza macrolepisA Smith 1846 1 異名Liza troschelliBleeker 1858 59 Mugil rodericensisGunther 1876 Mugil smithiiGunther 1861 Mugil borneensisBleeker 1851 Mugil macrolepisSmith 1846 Chelon macrolepisSmith 1846 Mugil troscheliiBleeker 1858 59 Liza akameTanaka 1916 Mugil poicilusDay 1865 目录 1 分布 2 深度 3 特徵 4 生態 5 經濟利用 6 参考文献 7 扩展阅读分布 编辑本魚分布於印度洋 太平洋區 包括東非 南非 馬達加斯加 塞席爾群島 阿曼 斯里蘭卡 巴基斯坦 孟加拉 印度 泰國 日本 中國 越南 緬甸 馬來西亞 台灣 新加坡 菲律賓 印尼 澳洲 密克羅尼西亞 帛琉 新喀里多尼亞 薩摩亞群島 萬那杜 法屬玻里尼西亞等海域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南非 1 深度 编辑水深0至20公尺 特徵 编辑本魚體延長 前部圓筒型 後部側扁 脂性眼瞼不甚發達 主上頷骨後端向下彎曲至口角 第一背鰭之起點至吻端之距離 大於由彼至尾基之距離 背面呈青灰色 腹面銀白色 胸鰭基部金黃色 背鰭硬棘4至5枚 背鰭軟條8至9枚 臀鰭硬棘3枚 臀鰭鰭條8至10枚 一縱列鱗片30至33枚 體長可長60公分 生態 编辑本魚主要棲息在沙泥底沿岸及河口區 甚至河川下游 亦是吞食底層淤泥 以攝食矽藻及有機碎屑 經濟利用 编辑食用魚 但沒有烏魚那麼飽滿的卵 體型也較小 為養殖魚類 紅燒 煮湯均宜 肉較腥 参考文献 编辑 1 0 1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大鳞鮻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 04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5 台灣魚類資料庫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扩展阅读 编辑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 大鳞鮻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大鱗鮻 amp oldid 6747740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