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夏原吉

夏原吉(1366年-1430年),維喆麓潛子湖廣行省潭州府湘陰縣縣城夏家橋人,籍貫江西德興明朝初期官員,長期擔任戶部尚書

夏原吉

夏原吉像,取自明王圻、王思义撰《三才图会


大明少保兼太子少傅户部尚书
籍貫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饶州路德兴县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維喆,號麓潛子
諡號 忠靖
出生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潭州府湘陰縣
逝世 宣德五年(1430年)正月
行在顺天府
親屬 夏时敏(父)
夏蠧(子)
著作
  • 《万乘肇基集》
  • 《东归稿》
  • 《夏忠靖公集》

夏原吉早年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建文年间,任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靖难之役后,为户部尚书,与蹇义并称于世。此后又相继辅佐明仁宗明宣宗,政绩卓越。宣德五年(1430年)逝世,赠太师,谥忠靖。

生平

早年经历

父親夏時敏為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德兴(今江西省德興市)人。因任湖广湘阴县(今湖南省)教谕,于是在那里成家定居。夏原吉十三岁时丧父,他致力于学问,以赡养母亲。获乡荐而成為太學生,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有时太学生们大声喧笑,夏原吉却端坐不动。明太祖看见后觉得他很不平凡。升任户部主事[1]。夏原吉所在的部门事务繁琐,但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尚书郁新很赏识他。有刘郎中忌妒他的才能,正好郁新弹劾各部门中办事懒惰的人。明太祖想宽恕他们,郁新坚持不行。明太祖大怒,问:“这是谁教你的?”郁新叩头说:“是堂后的书算生。”明太祖于是将书算生拘捕入狱。刘郎中便说:“教尚书的是夏原吉。”明太祖说:“夏原吉能够帮助尚书处理本部事务,你想陷害他吗?”结果刘郎中和书算生都被斬首,暴尸街头[2]建文初年,夏原吉升任户部右侍郎。建文二年(1400年),充任采访使。巡视福建时,所过郡县乡邑,都检查吏治好坏,询问百姓疾苦。民众都心悦诚服。不久,移驻蕲州[3]

永乐年间

明成祖發動靖難之役,打敗建文帝,攻下金陵而即位,有人抓住夏原吉獻給成祖。明成祖将他释放,转任左侍郎。有人说夏原吉在建文时曾受重用,不可信任。明成祖不听,将他和蹇义一起升为尚书。夏原吉和蹇义等人详细制定了赋税徭役等制度。他提出三十多项建议,都简便而容易遵守。他说:“政策颁行后如果难以继续下去,将会加重人民的困苦。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4]

浙西发生洪灾,有关部门治理不力。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命夏原吉前往治理,不久又命侍郎李文郁为副,派佥都御史俞士吉带水利书籍赐给他[5]。夏原吉请沿着大禹所开的三江入海的故道,疏浚吴淞江下游,上接于太湖,然后,量地建闸,按季节不同开闭闸门。明成祖听从。夏原吉动用十余万民工,他身穿布衣,徒步往返,日夜经划,盛夏也不张伞盖。他说:“人民很劳苦,我怎忍独自贪图舒适?”工程竣工后回京,他说水虽然已由故道入海,但支流还没有全部疏通,还不是长久之计。第二年正月,夏原吉再次前往浙西,疏浚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大理寺少卿袁复为副。不久,明成祖又派陕西参政宋性前来辅助。九月工程完工,流水畅通,苏州松江一带农田获得大丰收。永乐三年回京。这年夏,浙西发生严重饥荒,明成祖命夏原吉率领俞士吉、袁复和左通政赵居任前往赈济。他们发放三十万石粮食,并供给饥民耕牛和种子。有人请招徕百姓佃耕洪水退后的淤田,夏原吉急速传疏反对。姚广孝从浙西回来,称赞夏原吉说:“古之遗爱也。”[6]

不久后,郁新逝世,夏原吉被召回,掌管部事。他首先请裁减过多的供给,减轻赋税徭役,严申食盐和钱钞方面的禁令,清理仓库货场,推广屯田种养,以供给边防,减轻人民负担,同时也方便商人。明成祖答复都说可行。凡各地的户口、府库、田税增减的数目,他都用小本子记好,带在身上,随时查阅。一天,明成祖问天下钱粮有多少,夏原吉回答得很详尽,为此他更受器重。当时,战争刚刚结束,明成祖给参加靖难之役的功臣封赏,分封藩王,增设武卫百司。不久又发兵八十万进攻安南,命宦官郑和监造巨舰通使海外各国,在北京大造宫室。这些事项,供应转输的财物都以数万万计,全由户部支出。夏原吉都尽心筹划,保证了国家各项开支[7]

永乐六年(1408年),明成祖命原吉监督军民将木材运往北京,又派锦衣卫官校随从,惩治怠工的人。夏原吉担心违犯的人太多,便事先告诫他们,然后再出发,人们都非常感激他[8]。永乐七年,明成祖北巡,命原吉兼理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务。有两个指挥使冒领月薪,明成祖想斬了他们。原吉说:“这不合法律,假如他们是真的盗贼,要怎样判決他们呢?”成祖于是沒有殺他們[9]

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北征,夏原吉辅佐太孙朱瞻基留守北京,总管行在九卿事务。当时各部门刚刚创建,每天早上,夏原吉进去辅佐太孙处理各项事务。退朝后,各部的郎官和御史又围上来请示。夏原吉一边回答一边手批,不动声色。北自行在,南达京师,人们都对他肃然起敬。明成祖回来后,赐给他钞币、鞍马、牛酒,厚加慰劳,不久随明成祖回南京,受命侍从朱瞻基周游乡里村落,考察民间疾苦。夏原吉拿了一些粘黄米粉进呈给朱瞻基,说:“请殿下将它吃了,以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辛。”九年任满,明成祖在便殿设宴,款待夏原吉和蹇义等人,明成祖指着两人对群臣说:“高皇帝培养贤才留给我使用。各位想看古代名臣,这两位便是。”此后夏原吉多次侍从朱瞻基,往来于南北两京,途中还随事献上忠言,使朱瞻基获得很多助益[10]

永樂十年(1412年),浙西大水肆虐,通政趙居任隱匿不管所聽到消息,周新奏報朝廷。夏原吉將趙氏解除職務。[11]

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的宫室建成,明成祖派夏原吉南下召太子朱高炽和朱瞻基北上。回来后,夏原吉说:“经过多年营建,现在终于大功告成。应该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拖欠的各项征收,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第二年,三大殿失火,夏原吉重申之前的请求。明成祖马上命有关部门推行。当初,明成祖因三殿失火下诏求直言,主事萧仪等群臣大都说迁都北京不便。明成祖大怒,處死萧仪,说道:“当初要迁都时,曾与大臣们秘密讨论过,很久才确定下来,并不是轻率决定的。”言官借机弹劾大臣。明成祖命他们都跪在午门外辩论。大臣们都骂言官,夏原吉却唯独上奏说:“他们响应诏令而提出自己的意见,没有犯罪。臣等一帮凑数的大臣,不能协同辅佐国家大事,应当有罪。”明成祖怒意消了,将双方都宽恕了。有人指责夏原吉违背初衷。夏原吉说:“我们这些人任职很久了,虽然言语有失,陛下能够僥倖原谅我們。如果言官得罪,那损失就不小了。”众人这才佩服[12]

夏原吉虽然任户部尚书,国家大事总是被明成祖召去详加议论。明成祖每次御临便殿门口,总是召夏原吉来谈话,常常忘了时间,左右的人都不得听闻。夏原吉退下后,总是毕恭毕敬,就像什么都没有参预一样。平定安南后,明成祖问升官与赏赐哪样便利。夏原吉回答说:“赏赐费用只是一次,是有限的;而升官后的费用,则是无限的。”明成祖听从了。有西域法王来朝见,明成祖想到郊外去慰劳他,夏原吉说不行。到法王入宫后,夏原吉见而不拜。明成祖笑着说:“爱卿想效法韩愈吗?”[13]山东唐赛儿叛乱,被平定以后,有三千多胁从者被俘来京。夏原吉请求明成祖,将他们全部赦免。谷王朱橞反叛,明成祖怀疑长沙有人参与阴谋。夏原吉以全家一百人的性命做担保,此事得以平息[14]

永乐十九年(1421年)冬,明成祖将要大举遠征漠北,命夏原吉与礼部尚书吕震兵部尚书方宾工部尚书吴中等人一起讨论,都说不宜出兵。他们还没有上奏,正好明成祖召见方宾,方宾极力说兴兵的费用不足。明成祖很不高兴,召夏原吉来问边防储备情况,夏原吉回答说:“连年出兵,都无功而返,军马储备已经损失十分之八九,加上灾荒不断发生,现在已经内外交困了。况且您圣体欠安,还需要调养,就请遣将出征,不要劳动车驾了。”明成祖大怒,立即命令夏原吉出去治理开平的粮食储备。而吴中进去所说的也和方宾一样。明成祖更加愤怒,将夏原吉召回,关进内官监,并将大理寺邹师颜監禁起来,理由是他曾代理户部事。方宾惧而自杀[15]。明成祖于是了夏原吉的家,夏原吉甚清廉,除了皇帝賞賜的钞票錢幣外,家中只有布衣、瓦罐。第二年明成祖上北征,因粮尽而返。其后,又连年出塞,但都不见蒙古军。在回到榆木川(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时,成祖病危,对左右的人说:“夏原吉爱我。”[16]明成祖逝世的消息传到后三天,朱高炽跑到夏原吉的監獄,呼喊夏原吉,哭着告诉了他。夏原吉哭倒在地,许久不能起来。朱高炽令他出狱,商议丧礼事宜,又问赦免诏书该写些什么。夏原吉回答说要赈济饥民,减省赋役,停罢下西洋的取宝船以及向云南、交趾地区各道采办金银。朱高炽全部听从[17]

洪熙年间

明仁宗即位后,恢复夏原吉的官职。当夏原吉还在狱中时,母亲逝世,这时他请求回家守孝。明仁宗说:“您是老臣,应当与我共济艰难。您有丧事,难道我就没有吗?”明仁宗给他优厚的赏赐,命他家人护丧,用驿车送回去下葬,又令有关官员治理丧事。夏原吉不敢再说什么。不久加封为太子少傅吕震太子少师,朝拜班次在夏原吉之上,明仁宗命鸿胪寺将他列在夏原吉之下。进封少保,仍兼太子少傅、尚书,享受三职俸禄。夏原吉极力推辞,明仁宗允许他辞去太子少傅俸禄。赐给“绳愆纠缪”银章,并在南北两京建府第给他[18]

宣德年间

不久明仁宗逝世,太子朱瞻基从南京北上。夏原吉奉遗诏到北京卢沟桥迎接。明宣宗即位后,夏原吉作为先朝重臣更受敬重。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叛乱,也以“靖难”为借口,檄文列举了各大臣的罪状,夏原吉排在第一个。明宣宗晚上召大臣们来商议。杨荣首先劝明宣宗亲征。明宣宗很为难。夏原吉说:“您难道不知道李景隆的故事吗?臣昨天见到所派遣的将领(阳武侯薛禄),命令才下脸色就变了,临事就可想而知了。而且兵贵神速,卷起盔甲,快步前进,正可以先声夺人。杨荣的计策好。”明宣宗遂下了决心。回师后,明宣宗加倍赏赐,赐给夏原吉守门人三名。夏原吉以无功推辞,明宣宗不听[19]

宣德三年(1428年),夏原吉随明宣宗北巡。明宣宗拿过夏原吉袋里的干粮尝了尝,笑着说:“怎么这么难吃?”夏原吉答道:“军中还有挨饿的呢。”明宣宗命赐给他大官吃的美食,并犒赏将士。夏原吉随从明宣宗在兔儿山阅兵,明宣宗怒於諸将怠慢,令他們都打赤膊。夏原吉说:“将帅是国家的栋梁,怎能将他们冻死?”反复极力谏阻。明宣宗说:“看在您的面上将他们放了。”夏原吉又与蹇义一起获赐银印,上面刻着“含弘贞靖”。明宣宗很會繪畫,曾亲手画了一幅《寿星图》赐给夏原吉。明宣宗所赐的其他图画、衣物食品、器皿用具、银币古玩,没有一天没有[20]

宣德五年(1430年),正月,明成祖明仁宗两朝实录修成,明宣宗又赐给夏原吉金币、鞍马。夏原吉天明入宫谢恩,回家后逝世,终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忠靖。明宣宗敕令户部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并且以后世代都不再征收[21]。夏原吉归葬湘阴夏家桥侧之大明山。清代郭嵩焘謁夏原吉墓时,曰:“遗直如公真大度,老成当国有深谋”。

評價

燕王朱棣詢問翰林院的解縉各廷臣的長短,解縉回答:「夏原吉有德行雅量,卻不能遠離小人。」[22]

延伸阅读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八》
  《明史卷一百四十九》,出自《明史

参考文献

  1. ^ 国朝献徵录》(卷28):“年十三喪父,即刻志向學。以詩經領鄉薦,卒業太學,選入內廷書制誥,擢任戶部主事。”
  2. ^ 明史》(卷149):“夏原吉,字維喆,其先德興人。父時敏,官湘陰教諭,遂家焉。原吉早孤,力學養母。以鄉薦入太學,選入禁中書制誥。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儼然。太祖詗而異之。擢戶部主事。曹務叢脞,處之悉有條理,尚書郁新甚重之。有劉郎中者,忌其能。會新劾諸司怠事者。帝欲宥之,新持不可。帝怒,問:「誰教若?」新頓首曰:「堂後書算生。」帝乃下書算生於獄。劉郎中遂言:「教尚書者,原吉也。」帝曰:「原吉能佐尚書理部事,汝欲陷之耶?」劉郎中與書算生皆棄市。”
  3. ^ 明史》(卷149):“建文初,擢戶部右侍郎。明年充采訪使。巡福建,所過郡邑,核吏治,咨民隱。人皆悅服。久之,移駐蘄州。”
  4. ^ 明史》(卷149):“成祖即位,或執原吉以獻。帝釋之,轉左侍郎。或言原吉建文時用事,不可信。帝不聽,與蹇義同進尚書。偕義等詳定賦役諸制。建白三十餘事,皆簡便易遵守。曰:「行之而難繼者,且重困民,吾不忍也。」”
  5. ^ 国朝献徵录》(卷28):“又明年,蘇松諸郡大水,奉命往治。發浙西兵民數十萬,疏決壅滯,既而上命僉都御史俞士吉齎水利集往賜。”
  6. ^ 明史》(卷149):“浙西大水,有司治不效。永樂元年,命原吉治之。尋命侍郎李文郁為之副,復使僉都禦史俞士吉賫水利書賜之。原吉請循禹三江入海故跡,浚吳淞下流,上接太湖,而度地為閘,以時蓄泄。從之。役十餘萬人。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經畫。盛暑不張蓋,曰:「民勞,吾何忍獨適。」事竣,還京師,言水雖由故道入海,而支流未盡疏泄,非經久計。明年正月,原吉復行,浚白茆塘、劉家河、大黃浦。大理少卿袁復為之副。已,復命陜西參政宋性佐之。九月工畢,水泄,蘇、松農田大利。三年還。其夏,浙西大饑。命原吉率俞士吉、袁復及左通政趙居任往振,發粟三十萬石,給牛種。有請召民佃水退淤田益賦者,原吉馳疏止之。姚廣孝還自浙西,稱原吉曰:「古之遺愛也。」”
  7. ^ 明史》(卷149):“亡何,郁新卒,召還,理部事。首請裁冗食,平賦役;嚴鹽法、錢鈔之禁;清倉場,廣屯種,以給邊蘇民,且便商賈。皆報可。凡中外戶口、府庫、田賦贏縮之數,各以小簡書置懷中,時檢閱之。一日,帝問:「天下錢、谷幾何?」對甚悉,以是益重之。當是時,兵革初定,論「靖難」功臣封賞,分封諸藩,增設武衛百司。已,又發卒八十萬問罪安南、中官造巨艦通海外諸國、大起北都宮闕。供億轉輸以鉅萬萬計,皆取給戶曹。原吉悉心計應之,國用不絀。”
  8. ^ 明史》(卷149):“六年命督軍民輸材北都,詔以錦衣官校從,治怠事者。原吉慮犯者眾,告戒而後行,人皆感悅。”
  9. ^ 明史》(卷149):“七年,帝北巡,命兼攝行在禮部、兵部、都察院事。有二指揮冒月廩,帝欲斬之。原吉曰:「非律也,假實為盜,將何以加?」乃止。”
  10. ^ 明史》(卷149):“八年,帝北征,輔太孫留守北京,總行在九卿事。時諸司草創,每旦,原吉入佐太孫參決庶務。朝退,諸曹郎禦史環請事。原吉口答手書,不動聲色。北達行在,南啟監國,京師肅然。帝還,賜鈔幣、鞍馬、牢醴,慰勞有加。尋從還南京,命侍太孫周行鄉落,觀民間疾苦。原吉取齏黍以進,曰:「願殿下食此,知民艱。」九載滿,與蹇義皆宴便殿,帝指二人謂群臣曰:「高皇帝養賢以貽朕。欲觀古名臣,此其人矣。」自是屢侍太孫,往來兩京,在道隨事納忠,多所裨益。”
  11. ^ 《明史》(卷161)
  12. ^ 明史》(卷149):“十八年,北京宮室成,使原吉南召太子、太孫。既還,原吉言:「連歲營建,今告成。宜撫流亡,蠲逋負以寬民力。」明年,三殿災,原吉復申前請,亟命所司行之。初以殿災詔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殺主事蕭儀,曰:「方遷都時,與大臣密議,久而後定,非輕舉也。」言者因劾大臣。帝命跪午門外質辨。大臣爭詈言者,原吉獨奏曰:「彼應詔無罪。臣等備員大臣,不能協贊大計,罪在臣等。」帝意解,兩宥之。或尤原吉背初議。曰:「吾輩歷事久,言雖失,幸上憐之。若言官得罪,所損不細矣。」眾始嘆服。”
  13. ^ 明史》(卷149):“原吉雖居戶部,國家大事輒令詳議。帝每禦便殿闕門,召語移時,左右莫得聞。退則恂恂若無預者。交阯平,帝問:「遷官與賞孰便?」對曰:「賞費於一時,有限;遷官為後日費,無窮也。」從之。西域法王來朝,帝欲郊勞,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見,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韓愈耶?」”
  14. ^ 明史》(卷149):“山東唐賽兒反,事平,俘脅從者三千餘人至。原吉請於帝,悉原之。谷王叛,帝疑長沙有通謀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寢。”
  15. ^ 明史》(卷149):“十九年冬,帝將大舉征沙漠。命原吉與禮部尚書呂震、兵部尚書方賓、工部尚書吳中等議,皆言兵不當出。未奏,會帝召賓,賓力言軍興費乏,帝不懌。召原吉問邊儲多寡,對曰:「比年師出無功,軍馬儲蓄十喪八九,災眚疊作,內外俱疲。況聖躬少安,尚須調護,乞遣將往征,勿勞車駕。」帝怒,立命原吉出理開平糧儲。而吳中入對如賓言,帝益怒。召原吉系之內官監,並系大理丞鄒師顏,以嘗署戶部也。賓懼自殺。”
  16. ^ 明史》(卷149):“遂並籍原吉家,自賜鈔外,惟布衣瓦器。明年北征,以糧盡引還。已,復連歲出塞,皆不見敵。還至榆木川,帝不豫,顧左右曰:「夏原吉愛我。」”
  17. ^ 明史》(卷149):“崩聞至之三日,太子走系所,呼原吉,哭而告之。原吉伏地哭,不能起。太子令出獄,與議喪禮,復問赦詔所宜。對以振饑、省賦役、罷西洋取寶船及雲南、交阯采辦諸道金銀課。悉從之。”
  18. ^ 明史》(卷149):“仁宗即位,復其官。方原吉在獄,有母喪,至是乞歸終制。帝曰:「卿老臣,當與朕共濟艱難。卿有喪,朕獨無喪乎?」厚賜之,令家人護喪,馳傳歸葬,有司治喪事。原吉不敢復言。尋加太子少傅。呂震以太子少師班原吉上,帝命鴻臚引震列其下。進少保,兼太子少傅、尚書如故,食三祿。原吉固辭,乃聽辭太子少傅祿。賜「繩愆糾繆」銀章,建第於兩京。”
  19. ^ 明史》(卷149):“已而仁宗崩,太子至自南京。原吉奉遺詔迎於盧溝橋。宣宗即位,以舊輔益親重。明年,漢王高煦反,亦以「靖難」為辭,移檄罪狀諸大臣,以原吉為首。帝夜召諸臣議。楊榮首勸帝親征。帝難之。原吉曰:「獨不見李景隆已事耶?臣昨見所遣將,命下即色變,臨事可知矣。且兵貴神速,卷甲趨之,所謂先人有奪人之心也。榮策善。」帝意遂決。師還,賚予加等,賜閽者三人。原吉以無功辭。不聽。”
  20. ^ 明史》(卷149):“三年,從北巡。帝取原吉橐糗嘗之,笑曰:「何惡也?」對曰:「軍中猶有餒者。」帝命賜以大官之饌,且犒將士。從閱武兔兒山,帝怒諸將慢,褫其衣。原吉曰:「將帥,國爪牙,奈何凍而斃之?」反覆力諫。帝曰:「為卿釋之。」再與蹇義同賜銀印,文曰:「含弘貞靖。」帝雅善繪事,嘗親畫《壽星圖》以賜。其他圖畫、服食、器用、銀幣、玩好之賜,無虛日。”
  21. ^ 明史》(卷149):“五年正月,兩朝實錄成,復賜金幣、鞍馬。旦入謝,歸而卒,年六十五。贈太師,謚忠靖。敕戶部復其家,世世無所與。”
  22. ^ 明史》(卷147):“方縉居翰林時,內官張興恃寵笞人左順門外,縉叱之,興斂手退。帝嘗書廷臣名,命縉各疏其短長。縉言:「蹇義天資厚重,中無定見。夏原吉有德量,不遠小人。劉俊有才幹,不知顧義。鄭賜可謂君子,頗短於才。李至剛誕而附勢,雖才不端。黃福秉心易直,確有執守。陳瑛刻於用法,尚能持廉。宋禮戇直而苛,人怨不恤。陳洽疏通警敏,亦不失正。方賓簿書之才,駔儈之心。」”
  • 李卓穎:〈夏原吉治水江南與永樂政權正當性之建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夏原吉, 1366年, 1430年, 字維喆, 號麓潛子, 湖廣行省潭州府湘陰縣縣城夏家橋人, 籍貫江西德興, 明朝初期官員, 長期擔任戶部尚書, 取自明王圻, 王思义撰, 三才图会, 大明少保兼太子少傅户部尚书籍貫,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饶州路德兴县族裔, 漢族字號, 字維喆, 號麓潛子諡號, 忠靖出生, 元至正二十六年, 1366年,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潭州府湘陰縣逝世, 明宣德五年, 1430年, 正月行在顺天府親屬, 夏时敏, 夏蠧, 著作, 万乘肇基集, 东归稿, 夏忠靖公集, 早年以乡荐入太学, 选入禁中书制. 夏原吉 1366年 1430年 字維喆 號麓潛子 湖廣行省潭州府湘陰縣縣城夏家橋人 籍貫江西德興 明朝初期官員 長期擔任戶部尚書 夏原吉夏原吉像 取自明王圻 王思义撰 三才图会 大明少保兼太子少傅户部尚书籍貫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饶州路德兴县族裔 漢族字號 字維喆 號麓潛子諡號 忠靖出生 元至正二十六年 1366年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潭州府湘陰縣逝世 明宣德五年 1430年 正月行在顺天府親屬 夏时敏 父 夏蠧 子 著作 万乘肇基集 东归稿 夏忠靖公集 夏原吉早年以乡荐入太学 选入禁中书制诰 建文年间 任户部右侍郎 后充采访使 靖难之役后 为户部尚书 与蹇义并称于世 此后又相继辅佐明仁宗 明宣宗 政绩卓越 宣德五年 1430年 逝世 赠太师 谥忠靖 目录 1 生平 1 1 早年经历 1 2 永乐年间 1 3 洪熙年间 1 4 宣德年间 2 評價 3 延伸阅读 4 参考文献生平 编辑早年经历 编辑 父親夏時敏為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德兴 今江西省德興市 人 因任湖广湘阴县 今湖南省 教谕 于是在那里成家定居 夏原吉十三岁时丧父 他致力于学问 以赡养母亲 获乡荐而成為太學生 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 有时太学生们大声喧笑 夏原吉却端坐不动 明太祖看见后觉得他很不平凡 升任户部主事 1 夏原吉所在的部门事务繁琐 但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尚书郁新很赏识他 有刘郎中忌妒他的才能 正好郁新弹劾各部门中办事懒惰的人 明太祖想宽恕他们 郁新坚持不行 明太祖大怒 问 这是谁教你的 郁新叩头说 是堂后的书算生 明太祖于是将书算生拘捕入狱 刘郎中便说 教尚书的是夏原吉 明太祖说 夏原吉能够帮助尚书处理本部事务 你想陷害他吗 结果刘郎中和书算生都被斬首 暴尸街头 2 建文初年 夏原吉升任户部右侍郎 建文二年 1400年 充任采访使 巡视福建时 所过郡县乡邑 都检查吏治好坏 询问百姓疾苦 民众都心悦诚服 不久 移驻蕲州 3 永乐年间 编辑 明成祖發動靖難之役 打敗建文帝 攻下金陵而即位 有人抓住夏原吉獻給成祖 明成祖将他释放 转任左侍郎 有人说夏原吉在建文时曾受重用 不可信任 明成祖不听 将他和蹇义一起升为尚书 夏原吉和蹇义等人详细制定了赋税 徭役等制度 他提出三十多项建议 都简便而容易遵守 他说 政策颁行后如果难以继续下去 将会加重人民的困苦 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4 浙西发生洪灾 有关部门治理不力 永乐元年 1403年 明成祖命夏原吉前往治理 不久又命侍郎李文郁为副 派佥都御史俞士吉带水利书籍赐给他 5 夏原吉请沿着大禹所开的三江入海的故道 疏浚吴淞江下游 上接于太湖 然后 量地建闸 按季节不同开闭闸门 明成祖听从 夏原吉动用十余万民工 他身穿布衣 徒步往返 日夜经划 盛夏也不张伞盖 他说 人民很劳苦 我怎忍独自贪图舒适 工程竣工后回京 他说水虽然已由故道入海 但支流还没有全部疏通 还不是长久之计 第二年正月 夏原吉再次前往浙西 疏浚白茆塘 刘家河 大黄浦 大理寺少卿袁复为副 不久 明成祖又派陕西参政宋性前来辅助 九月工程完工 流水畅通 苏州 松江一带农田获得大丰收 永乐三年回京 这年夏 浙西发生严重饥荒 明成祖命夏原吉率领俞士吉 袁复和左通政赵居任前往赈济 他们发放三十万石粮食 并供给饥民耕牛和种子 有人请招徕百姓佃耕洪水退后的淤田 夏原吉急速传疏反对 姚广孝从浙西回来 称赞夏原吉说 古之遗爱也 6 不久后 郁新逝世 夏原吉被召回 掌管部事 他首先请裁减过多的供给 减轻赋税徭役 严申食盐和钱钞方面的禁令 清理仓库货场 推广屯田种养 以供给边防 减轻人民负担 同时也方便商人 明成祖答复都说可行 凡各地的户口 府库 田税增减的数目 他都用小本子记好 带在身上 随时查阅 一天 明成祖问天下钱粮有多少 夏原吉回答得很详尽 为此他更受器重 当时 战争刚刚结束 明成祖给参加靖难之役的功臣封赏 分封藩王 增设武卫百司 不久又发兵八十万进攻安南 命宦官郑和监造巨舰通使海外各国 在北京大造宫室 这些事项 供应转输的财物都以数万万计 全由户部支出 夏原吉都尽心筹划 保证了国家各项开支 7 永乐六年 1408年 明成祖命原吉监督军民将木材运往北京 又派锦衣卫官校随从 惩治怠工的人 夏原吉担心违犯的人太多 便事先告诫他们 然后再出发 人们都非常感激他 8 永乐七年 明成祖北巡 命原吉兼理行在礼部 兵部和都察院事务 有两个指挥使冒领月薪 明成祖想斬了他们 原吉说 这不合法律 假如他们是真的盗贼 要怎样判決他们呢 成祖于是沒有殺他們 9 永乐八年 1410年 明成祖北征 夏原吉辅佐太孙朱瞻基留守北京 总管行在九卿事务 当时各部门刚刚创建 每天早上 夏原吉进去辅佐太孙处理各项事务 退朝后 各部的郎官和御史又围上来请示 夏原吉一边回答一边手批 不动声色 北自行在 南达京师 人们都对他肃然起敬 明成祖回来后 赐给他钞币 鞍马 牛酒 厚加慰劳 不久随明成祖回南京 受命侍从朱瞻基周游乡里村落 考察民间疾苦 夏原吉拿了一些粘黄米粉进呈给朱瞻基 说 请殿下将它吃了 以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辛 九年任满 明成祖在便殿设宴 款待夏原吉和蹇义等人 明成祖指着两人对群臣说 高皇帝培养贤才留给我使用 各位想看古代名臣 这两位便是 此后夏原吉多次侍从朱瞻基 往来于南北两京 途中还随事献上忠言 使朱瞻基获得很多助益 10 永樂十年 1412年 浙西大水肆虐 通政趙居任隱匿不管所聽到消息 周新奏報朝廷 夏原吉將趙氏解除職務 11 永乐十八年 1420年 北京的宫室建成 明成祖派夏原吉南下召太子朱高炽和朱瞻基北上 回来后 夏原吉说 经过多年营建 现在终于大功告成 应该安抚流亡在外的人 免除拖欠的各项征收 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第二年 三大殿失火 夏原吉重申之前的请求 明成祖马上命有关部门推行 当初 明成祖因三殿失火下诏求直言 主事萧仪等群臣大都说迁都北京不便 明成祖大怒 處死萧仪 说道 当初要迁都时 曾与大臣们秘密讨论过 很久才确定下来 并不是轻率决定的 言官借机弹劾大臣 明成祖命他们都跪在午门外辩论 大臣们都骂言官 夏原吉却唯独上奏说 他们响应诏令而提出自己的意见 没有犯罪 臣等一帮凑数的大臣 不能协同辅佐国家大事 应当有罪 明成祖怒意消了 将双方都宽恕了 有人指责夏原吉违背初衷 夏原吉说 我们这些人任职很久了 虽然言语有失 陛下能够僥倖原谅我們 如果言官得罪 那损失就不小了 众人这才佩服 12 夏原吉虽然任户部尚书 国家大事总是被明成祖召去详加议论 明成祖每次御临便殿门口 总是召夏原吉来谈话 常常忘了时间 左右的人都不得听闻 夏原吉退下后 总是毕恭毕敬 就像什么都没有参预一样 平定安南后 明成祖问升官与赏赐哪样便利 夏原吉回答说 赏赐费用只是一次 是有限的 而升官后的费用 则是无限的 明成祖听从了 有西域法王来朝见 明成祖想到郊外去慰劳他 夏原吉说不行 到法王入宫后 夏原吉见而不拜 明成祖笑着说 爱卿想效法韩愈吗 13 山东唐赛儿叛乱 被平定以后 有三千多胁从者被俘来京 夏原吉请求明成祖 将他们全部赦免 谷王朱橞反叛 明成祖怀疑长沙有人参与阴谋 夏原吉以全家一百人的性命做担保 此事得以平息 14 永乐十九年 1421年 冬 明成祖将要大举遠征漠北 命夏原吉与礼部尚书吕震 兵部尚书方宾 工部尚书吴中等人一起讨论 都说不宜出兵 他们还没有上奏 正好明成祖召见方宾 方宾极力说兴兵的费用不足 明成祖很不高兴 召夏原吉来问边防储备情况 夏原吉回答说 连年出兵 都无功而返 军马储备已经损失十分之八九 加上灾荒不断发生 现在已经内外交困了 况且您圣体欠安 还需要调养 就请遣将出征 不要劳动车驾了 明成祖大怒 立即命令夏原吉出去治理开平的粮食储备 而吴中进去所说的也和方宾一样 明成祖更加愤怒 将夏原吉召回 关进内官监 并将大理寺丞邹师颜也監禁起来 理由是他曾代理户部事 方宾惧而自杀 15 明成祖于是抄了夏原吉的家 夏原吉甚清廉 除了皇帝賞賜的钞票與錢幣外 家中只有布衣 瓦罐 第二年明成祖上北征 因粮尽而返 其后 又连年出塞 但都不见蒙古军 在回到榆木川 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时 成祖病危 对左右的人说 夏原吉爱我 16 明成祖逝世的消息传到后三天 朱高炽跑到夏原吉的監獄 呼喊夏原吉 哭着告诉了他 夏原吉哭倒在地 许久不能起来 朱高炽令他出狱 商议丧礼事宜 又问赦免诏书该写些什么 夏原吉回答说要赈济饥民 减省赋役 停罢下西洋的取宝船以及向云南 交趾地区各道采办金银 朱高炽全部听从 17 洪熙年间 编辑 明仁宗即位后 恢复夏原吉的官职 当夏原吉还在狱中时 母亲逝世 这时他请求回家守孝 明仁宗说 您是老臣 应当与我共济艰难 您有丧事 难道我就没有吗 明仁宗给他优厚的赏赐 命他家人护丧 用驿车送回去下葬 又令有关官员治理丧事 夏原吉不敢再说什么 不久加封为太子少傅 吕震是太子少师 朝拜班次在夏原吉之上 明仁宗命鸿胪寺将他列在夏原吉之下 进封少保 仍兼太子少傅 尚书 享受三职俸禄 夏原吉极力推辞 明仁宗允许他辞去太子少傅俸禄 赐给 绳愆纠缪 银章 并在南北两京建府第给他 18 宣德年间 编辑 不久明仁宗逝世 太子朱瞻基从南京北上 夏原吉奉遗诏到北京卢沟桥迎接 明宣宗即位后 夏原吉作为先朝重臣更受敬重 宣德元年 1426年 汉王朱高煦叛乱 也以 靖难 为借口 檄文列举了各大臣的罪状 夏原吉排在第一个 明宣宗晚上召大臣们来商议 杨荣首先劝明宣宗亲征 明宣宗很为难 夏原吉说 您难道不知道李景隆的故事吗 臣昨天见到所派遣的将领 阳武侯薛禄 命令才下脸色就变了 临事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兵贵神速 卷起盔甲 快步前进 正可以先声夺人 杨荣的计策好 明宣宗遂下了决心 回师后 明宣宗加倍赏赐 赐给夏原吉守门人三名 夏原吉以无功推辞 明宣宗不听 19 宣德三年 1428年 夏原吉随明宣宗北巡 明宣宗拿过夏原吉袋里的干粮尝了尝 笑着说 怎么这么难吃 夏原吉答道 军中还有挨饿的呢 明宣宗命赐给他大官吃的美食 并犒赏将士 夏原吉随从明宣宗在兔儿山阅兵 明宣宗怒於諸将怠慢 令他們都打赤膊 夏原吉说 将帅是国家的栋梁 怎能将他们冻死 反复极力谏阻 明宣宗说 看在您的面上将他们放了 夏原吉又与蹇义一起获赐银印 上面刻着 含弘贞靖 明宣宗很會繪畫 曾亲手画了一幅 寿星图 赐给夏原吉 明宣宗所赐的其他图画 衣物食品 器皿用具 银币和古玩 没有一天没有 20 宣德五年 1430年 正月 明成祖 明仁宗两朝实录修成 明宣宗又赐给夏原吉金币 鞍马 夏原吉天明入宫谢恩 回家后逝世 终年六十五岁 赠太师 谥忠靖 明宣宗敕令户部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 并且以后世代都不再征收 21 夏原吉归葬湘阴夏家桥侧之大明山 清代郭嵩焘謁夏原吉墓时 曰 遗直如公真大度 老成当国有深谋 評價 编辑燕王朱棣詢問翰林院的解縉各廷臣的長短 解縉回答 夏原吉有德行雅量 卻不能遠離小人 22 延伸阅读 编辑 编 國朝獻徵錄 卷之二十八 明史卷一百四十九 出自 明史 参考文献 编辑 国朝献徵录 卷28 年十三喪父 即刻志向學 以詩經領鄉薦 卒業太學 選入內廷書制誥 擢任戶部主事 明史 卷149 夏原吉 字維喆 其先德興人 父時敏 官湘陰教諭 遂家焉 原吉早孤 力學養母 以鄉薦入太學 選入禁中書制誥 諸生或喧笑 原吉危坐儼然 太祖詗而異之 擢戶部主事 曹務叢脞 處之悉有條理 尚書郁新甚重之 有劉郎中者 忌其能 會新劾諸司怠事者 帝欲宥之 新持不可 帝怒 問 誰教若 新頓首曰 堂後書算生 帝乃下書算生於獄 劉郎中遂言 教尚書者 原吉也 帝曰 原吉能佐尚書理部事 汝欲陷之耶 劉郎中與書算生皆棄市 明史 卷149 建文初 擢戶部右侍郎 明年充采訪使 巡福建 所過郡邑 核吏治 咨民隱 人皆悅服 久之 移駐蘄州 明史 卷149 成祖即位 或執原吉以獻 帝釋之 轉左侍郎 或言原吉建文時用事 不可信 帝不聽 與蹇義同進尚書 偕義等詳定賦役諸制 建白三十餘事 皆簡便易遵守 曰 行之而難繼者 且重困民 吾不忍也 国朝献徵录 卷28 又明年 蘇松諸郡大水 奉命往治 發浙西兵民數十萬 疏決壅滯 既而上命僉都御史俞士吉齎水利集往賜 明史 卷149 浙西大水 有司治不效 永樂元年 命原吉治之 尋命侍郎李文郁為之副 復使僉都禦史俞士吉賫水利書賜之 原吉請循禹三江入海故跡 浚吳淞下流 上接太湖 而度地為閘 以時蓄泄 從之 役十餘萬人 原吉布衣徒步 日夜經畫 盛暑不張蓋 曰 民勞 吾何忍獨適 事竣 還京師 言水雖由故道入海 而支流未盡疏泄 非經久計 明年正月 原吉復行 浚白茆塘 劉家河 大黃浦 大理少卿袁復為之副 已 復命陜西參政宋性佐之 九月工畢 水泄 蘇 松農田大利 三年還 其夏 浙西大饑 命原吉率俞士吉 袁復及左通政趙居任往振 發粟三十萬石 給牛種 有請召民佃水退淤田益賦者 原吉馳疏止之 姚廣孝還自浙西 稱原吉曰 古之遺愛也 明史 卷149 亡何 郁新卒 召還 理部事 首請裁冗食 平賦役 嚴鹽法 錢鈔之禁 清倉場 廣屯種 以給邊蘇民 且便商賈 皆報可 凡中外戶口 府庫 田賦贏縮之數 各以小簡書置懷中 時檢閱之 一日 帝問 天下錢 谷幾何 對甚悉 以是益重之 當是時 兵革初定 論 靖難 功臣封賞 分封諸藩 增設武衛百司 已 又發卒八十萬問罪安南 中官造巨艦通海外諸國 大起北都宮闕 供億轉輸以鉅萬萬計 皆取給戶曹 原吉悉心計應之 國用不絀 明史 卷149 六年命督軍民輸材北都 詔以錦衣官校從 治怠事者 原吉慮犯者眾 告戒而後行 人皆感悅 明史 卷149 七年 帝北巡 命兼攝行在禮部 兵部 都察院事 有二指揮冒月廩 帝欲斬之 原吉曰 非律也 假實為盜 將何以加 乃止 明史 卷149 八年 帝北征 輔太孫留守北京 總行在九卿事 時諸司草創 每旦 原吉入佐太孫參決庶務 朝退 諸曹郎禦史環請事 原吉口答手書 不動聲色 北達行在 南啟監國 京師肅然 帝還 賜鈔幣 鞍馬 牢醴 慰勞有加 尋從還南京 命侍太孫周行鄉落 觀民間疾苦 原吉取齏黍以進 曰 願殿下食此 知民艱 九載滿 與蹇義皆宴便殿 帝指二人謂群臣曰 高皇帝養賢以貽朕 欲觀古名臣 此其人矣 自是屢侍太孫 往來兩京 在道隨事納忠 多所裨益 明史 卷161 明史 卷149 十八年 北京宮室成 使原吉南召太子 太孫 既還 原吉言 連歲營建 今告成 宜撫流亡 蠲逋負以寬民力 明年 三殿災 原吉復申前請 亟命所司行之 初以殿災詔求直言 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 帝怒 殺主事蕭儀 曰 方遷都時 與大臣密議 久而後定 非輕舉也 言者因劾大臣 帝命跪午門外質辨 大臣爭詈言者 原吉獨奏曰 彼應詔無罪 臣等備員大臣 不能協贊大計 罪在臣等 帝意解 兩宥之 或尤原吉背初議 曰 吾輩歷事久 言雖失 幸上憐之 若言官得罪 所損不細矣 眾始嘆服 明史 卷149 原吉雖居戶部 國家大事輒令詳議 帝每禦便殿闕門 召語移時 左右莫得聞 退則恂恂若無預者 交阯平 帝問 遷官與賞孰便 對曰 賞費於一時 有限 遷官為後日費 無窮也 從之 西域法王來朝 帝欲郊勞 原吉不可 及法王入 原吉見 不拜 帝笑曰 卿欲效韓愈耶 明史 卷149 山東唐賽兒反 事平 俘脅從者三千餘人至 原吉請於帝 悉原之 谷王 叛 帝疑長沙有通謀者 原吉以百口保之 乃得寢 明史 卷149 十九年冬 帝將大舉征沙漠 命原吉與禮部尚書呂震 兵部尚書方賓 工部尚書吳中等議 皆言兵不當出 未奏 會帝召賓 賓力言軍興費乏 帝不懌 召原吉問邊儲多寡 對曰 比年師出無功 軍馬儲蓄十喪八九 災眚疊作 內外俱疲 況聖躬少安 尚須調護 乞遣將往征 勿勞車駕 帝怒 立命原吉出理開平糧儲 而吳中入對如賓言 帝益怒 召原吉系之內官監 並系大理丞鄒師顏 以嘗署戶部也 賓懼自殺 明史 卷149 遂並籍原吉家 自賜鈔外 惟布衣瓦器 明年北征 以糧盡引還 已 復連歲出塞 皆不見敵 還至榆木川 帝不豫 顧左右曰 夏原吉愛我 明史 卷149 崩聞至之三日 太子走系所 呼原吉 哭而告之 原吉伏地哭 不能起 太子令出獄 與議喪禮 復問赦詔所宜 對以振饑 省賦役 罷西洋取寶船及雲南 交阯采辦諸道金銀課 悉從之 明史 卷149 仁宗即位 復其官 方原吉在獄 有母喪 至是乞歸終制 帝曰 卿老臣 當與朕共濟艱難 卿有喪 朕獨無喪乎 厚賜之 令家人護喪 馳傳歸葬 有司治喪事 原吉不敢復言 尋加太子少傅 呂震以太子少師班原吉上 帝命鴻臚引震列其下 進少保 兼太子少傅 尚書如故 食三祿 原吉固辭 乃聽辭太子少傅祿 賜 繩愆糾繆 銀章 建第於兩京 明史 卷149 已而仁宗崩 太子至自南京 原吉奉遺詔迎於盧溝橋 宣宗即位 以舊輔益親重 明年 漢王高煦反 亦以 靖難 為辭 移檄罪狀諸大臣 以原吉為首 帝夜召諸臣議 楊榮首勸帝親征 帝難之 原吉曰 獨不見李景隆已事耶 臣昨見所遣將 命下即色變 臨事可知矣 且兵貴神速 卷甲趨之 所謂先人有奪人之心也 榮策善 帝意遂決 師還 賚予加等 賜閽者三人 原吉以無功辭 不聽 明史 卷149 三年 從北巡 帝取原吉橐糗嘗之 笑曰 何惡也 對曰 軍中猶有餒者 帝命賜以大官之饌 且犒將士 從閱武兔兒山 帝怒諸將慢 褫其衣 原吉曰 將帥 國爪牙 奈何凍而斃之 反覆力諫 帝曰 為卿釋之 再與蹇義同賜銀印 文曰 含弘貞靖 帝雅善繪事 嘗親畫 壽星圖 以賜 其他圖畫 服食 器用 銀幣 玩好之賜 無虛日 明史 卷149 五年正月 兩朝實錄成 復賜金幣 鞍馬 旦入謝 歸而卒 年六十五 贈太師 謚忠靖 敕戶部復其家 世世無所與 明史 卷147 方縉居翰林時 內官張興恃寵笞人左順門外 縉叱之 興斂手退 帝嘗書廷臣名 命縉各疏其短長 縉言 蹇義天資厚重 中無定見 夏原吉有德量 不遠小人 劉俊有才幹 不知顧義 鄭賜可謂君子 頗短於才 李至剛誕而附勢 雖才不端 黃福秉心易直 確有執守 陳瑛刻於用法 尚能持廉 宋禮戇直而苛 人怨不恤 陳洽疏通警敏 亦不失正 方賓簿書之才 駔儈之心 李卓穎 夏原吉治水江南與永樂政權正當性之建立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夏原吉 amp oldid 7525914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