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坡印亭-羅伯遜效應

坡印廷-羅伯遜效應(英語:Poynting–Robertson effect),又稱坡印廷-羅伯遜阻力,以约翰·亨利·坡印廷霍華德·珀西·羅伯遜命名,是太陽輻射令太陽系中的塵埃微粒,緩慢地往系中心螺旋前進的效應。這種抗力實質上為,與微粒移動方向成切線的輻射壓分量。坡印廷在1903年在“以太理論”的基礎上,給出這種效應的描述,而以太理論在1905年至1915年間逐漸被相對論所取代。羅伯遜在1937年使用了相對論的概念,來描述這種效應。

解釋

這個效應可用兩種方式理解,當中會用到不同的參考系

 
從不同的角度看太陽來的輻射(S)及粒子的熱輻射(T):觀測者(a)與粒子一起移動,而觀測者(b)則相對於太陽靜止。

塵埃顆粒環繞太陽而行,從它們的角度出發的話(見右圖的(a)部份),太陽的輻射看起來就像是從其稍前方向來的(光行差)。因此吸收這輻射,會導致一股反運動方向的作用力(由於輻射以光速行進,而塵埃的運動速度要被光速慢好幾個數量級,所以行差角極其細小)。

把太陽系視作一個系統,從這樣一個系統的角度出發的話(見右圖的(b)部份),塵埃顆粒只能從它前面的方向吸收到陽光,因此顆粒的角動量不變。然而,根據質能等價,顆粒在吸收光子的同時,還得到了額外的質量。因此為了保證動量守恆(注意動量與質量成正比),顆粒必須減速,因而降到半徑較小的軌道。

注意光子的再放射,從顆粒的參考系(a)看來,是均勻的。然而,從太陽系的參考系(b)看來,放射是不均勻的,因此光子會從塵埃顆粒那兒帶走角動量。在塵埃顆粒軌道運動不變的情況下,降低角動量似乎有違直覺,但是這是放射時塵埃顆粒的質量減少的直接後果,而角動量與質量成正比。

在理解坡印廷-羅伯遜阻力時,可把它視為一慣性力,其作用方向與塵埃顆粒的軌道運動方向相反,因此它會導致顆粒的角動量下降。需要注意的是,儘管顆粒的角動量下降,但是其軌道速度仍然會持續上升。

坡印廷-羅伯遜阻力等於:

 

其中v為顆粒的速率,c為光速,W為入射輻射的功率r為顆粒半徑,G萬有引力常數Ms為太陽質量,Ls為太陽光度R為顆粒的軌道大小。

由於重力與物體半徑的立方體積)成反比,而物體接收及放射輻射的功率則與其半徑的平方表面積)成反比,因此坡印廷-羅伯遜效應對小的物體,有着更顯著的影響。由於太陽的重力與 ,而坡印廷-羅伯遜力則與 成正比,所以坡印廷-羅伯遜效應在物體接近太陽時,效力會相對地提高,而與此同時,效應不單向物體施加阻力,亦會減低其軌道離心率

一大小為幾微米的岩質塵粒,從一天文單位外的地方出發,要好幾千年才能夠移動到會被蒸發掉的距離。

對於比這種塵粒小得多的粒子而言,令它們向外旋出的輻射壓,比令它們旋入的坡印廷-羅伯遜效應要強。而對半徑約為半微米的岩質塵粒而言,此時輻射壓與重力相等,儘管坡印廷-羅伯遜效應還是有影響力的,但是這些粒子總會被太陽風吹出太陽系[1]。中間大小的粒子,會因其大小及初速向量的不同,而會旋入或旋出。

羅伯遜研究過點源輻射束中的塵埃運動。而蓋斯(Guess)也研究過這個問題,但他研究的是球源輻射,並發現遠現輻射源的粒子運動,其作用力與羅伯遜下的結論一致 [2]

輻射壓所造成的力與重力間的比值,可得無量綱的塵埃參數 ,其表示式如下:

 

其中 米氏散射係數,而  則為塵埃顆粒的密度及大小[3]

塵埃顆粒的運動方程如下:

 

其中 為恆星半徑[4]

參考資料

  1. ^ interplanetary dust particle (IDP). Britannica. [2011-11-18]. (原始内容于2008-01-05). 
  2. ^ Guess, A. W. Poynting-Robertson Effect for a Spherical Source of Radiation.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62, 135: 855–866. Bibcode:1962ApJ...135..855G. doi:10.1086/147329. 
  3. ^ Burns; Lamy; Soter. Radiation Forces on Small Particles in the Solar System. Icarus. 1979, 40 (1): 1–48. Bibcode:1979Icar...40....1B. doi:10.1016/0019-1035(79)90050-2. 
  4. ^ Kressel, J. H. Dust Dynamics in Nascent Protoplanetary Disks. Masters Thesis (Old Dominion University). 1996. 

參考文獻

  • Poynting, J. H. Radiation in the Solar System: its Effect on Temperature and its Pressure on Small Bodies (PDF).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A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904, 202 (346-358): 525–552. doi:10.1098/rsta.1904.0012. 
  • Poynting, J. H. Radiation in the solar system: its Effect on Temperature and its Pressure on Small Bodie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November 1903, 64 (Appendix): 1–5. Bibcode:1903MNRAS..64A...1P.  (Abstract of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paper)
  • Robertson, H. P. Dynamical effects of radiation in the solar system.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April 1937, 97: 423–438. Bibcode:1937MNRAS..97..423R. 

坡印亭, 羅伯遜效應, 坡印廷, 羅伯遜效應, 英語, poynting, robertson, effect, 又稱坡印廷, 羅伯遜阻力, 以约翰, 亨利, 坡印廷與霍華德, 珀西, 羅伯遜命名, 是太陽輻射令太陽系中的塵埃微粒, 緩慢地往系中心螺旋前進的效應, 這種抗力實質上為, 與微粒移動方向成切線的輻射壓分量, 坡印廷在1903年在, 以太理論, 的基礎上, 給出這種效應的描述, 而以太理論在1905年至1915年間逐漸被相對論所取代, 羅伯遜在1937年使用了相對論的概念, 來描述這種效應, 解釋, 编辑. 坡印廷 羅伯遜效應 英語 Poynting Robertson effect 又稱坡印廷 羅伯遜阻力 以约翰 亨利 坡印廷與霍華德 珀西 羅伯遜命名 是太陽輻射令太陽系中的塵埃微粒 緩慢地往系中心螺旋前進的效應 這種抗力實質上為 與微粒移動方向成切線的輻射壓分量 坡印廷在1903年在 以太理論 的基礎上 給出這種效應的描述 而以太理論在1905年至1915年間逐漸被相對論所取代 羅伯遜在1937年使用了相對論的概念 來描述這種效應 解釋 编辑這個效應可用兩種方式理解 當中會用到不同的參考系 從不同的角度看太陽來的輻射 S 及粒子的熱輻射 T 觀測者 a 與粒子一起移動 而觀測者 b 則相對於太陽靜止 塵埃顆粒環繞太陽而行 從它們的角度出發的話 見右圖的 a 部份 太陽的輻射看起來就像是從其稍前方向來的 光行差 因此吸收這輻射 會導致一股反運動方向的作用力 由於輻射以光速行進 而塵埃的運動速度要被光速慢好幾個數量級 所以行差角極其細小 把太陽系視作一個系統 從這樣一個系統的角度出發的話 見右圖的 b 部份 塵埃顆粒只能從它前面的方向吸收到陽光 因此顆粒的角動量不變 然而 根據質能等價 顆粒在吸收光子的同時 還得到了額外的質量 因此為了保證動量守恆 注意動量與質量成正比 顆粒必須減速 因而降到半徑較小的軌道 注意光子的再放射 從顆粒的參考系 a 看來 是均勻的 然而 從太陽系的參考系 b 看來 放射是不均勻的 因此光子會從塵埃顆粒那兒帶走角動量 在塵埃顆粒軌道運動不變的情況下 降低角動量似乎有違直覺 但是這是放射時塵埃顆粒的質量減少的直接後果 而角動量與質量成正比 在理解坡印廷 羅伯遜阻力時 可把它視為一慣性力 其作用方向與塵埃顆粒的軌道運動方向相反 因此它會導致顆粒的角動量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 儘管顆粒的角動量下降 但是其軌道速度仍然會持續上升 坡印廷 羅伯遜阻力等於 F P R v c 2 W r 2 4 c 2 G M s L s 2 R 5 displaystyle F PR frac v c 2 W frac r 2 4c 2 sqrt frac GM s L s 2 R 5 其中v為顆粒的速率 c為光速 W為入射輻射的功率 r為顆粒半徑 G為萬有引力常數 Ms為太陽質量 Ls為太陽光度及R為顆粒的軌道大小 由於重力與物體半徑的立方 體積 成反比 而物體接收及放射輻射的功率則與其半徑的平方 表面積 成反比 因此坡印廷 羅伯遜效應對小的物體 有着更顯著的影響 由於太陽的重力與1 R 2 displaystyle frac 1 R 2 而坡印廷 羅伯遜力則與1 R 2 5 displaystyle frac 1 R 2 5 成正比 所以坡印廷 羅伯遜效應在物體接近太陽時 效力會相對地提高 而與此同時 效應不單向物體施加阻力 亦會減低其軌道離心率 一大小為幾微米的岩質塵粒 從一天文單位外的地方出發 要好幾千年才能夠移動到會被蒸發掉的距離 對於比這種塵粒小得多的粒子而言 令它們向外旋出的輻射壓 比令它們旋入的坡印廷 羅伯遜效應要強 而對半徑約為半微米的岩質塵粒而言 此時輻射壓與重力相等 儘管坡印廷 羅伯遜效應還是有影響力的 但是這些粒子總會被太陽風吹出太陽系 1 中間大小的粒子 會因其大小及初速向量的不同 而會旋入或旋出 羅伯遜研究過點源輻射束中的塵埃運動 而蓋斯 Guess 也研究過這個問題 但他研究的是球源輻射 並發現遠現輻射源的粒子運動 其作用力與羅伯遜下的結論一致 2 取輻射壓所造成的力與重力間的比值 可得無量綱的塵埃參數b displaystyle beta 其表示式如下 b F r F g 3 L Q p r 16 p G M c r s displaystyle beta F r over F g 3LQ pr over 16 pi GMc rho s 其中Q P R displaystyle Q rm PR 為米氏散射係數 而r displaystyle rho 及s displaystyle s 則為塵埃顆粒的密度及大小 3 塵埃顆粒的運動方程如下 m d 2 x d t 2 G M m 1 b x r 3 G M m b x v c r x r 3 v c r 2 R s 2 c r 4 w x displaystyle m operatorname d 2 vec x over operatorname d t 2 GMm Big 1 beta Big vec x over r 3 GMm beta Bigg vec x cdot vec v over cr vec x over r 3 vec v over cr 2 R rm s 2 over cr 4 Big vec omega times vec x Big Bigg 其中R s displaystyle R rm s 為恆星半徑 4 參考資料 编辑 interplanetary dust particle IDP Britannica 2011 11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1 05 Guess A W Poynting Robertson Effect for a Spherical Source of Radiation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62 135 855 866 Bibcode 1962ApJ 135 855G doi 10 1086 147329 Burns Lamy Soter Radiation Forces on Small Particles in the Solar System Icarus 1979 40 1 1 48 Bibcode 1979Icar 40 1B doi 10 1016 0019 1035 79 90050 2 Kressel J H Dust Dynamics in Nascent Protoplanetary Disks Masters Thesis Old Dominion University 1996 參考文獻 编辑Poynting J H Radiation in the Solar System its Effect on Temperature and its Pressure on Small Bodies PDF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A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904 202 346 358 525 552 doi 10 1098 rsta 1904 0012 Poynting J H Radiation in the solar system its Effect on Temperature and its Pressure on Small Bodie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November 1903 64 Appendix 1 5 Bibcode 1903MNRAS 64A 1P Abstract of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paper Robertson H P Dynamical effects of radiation in the solar system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April 1937 97 423 438 Bibcode 1937MNRAS 97 423R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坡印亭 羅伯遜效應 amp oldid 6827015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