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國立臺灣大學人文大樓

坐标25°01′04″N 121°32′03″E / 25.017805°N 121.534183°E / 25.017805; 121.534183 國立臺灣大學人文館,屬於臺灣大學文學院,是為了因應文學院內空間不足、院內系所之間過於分散而籌劃興建。但其興建經歷了一些阻礙,包括經費不足、土地選擇問題以及建築設計爭議,至2012年11月3日,此工程案第三度提交給環保署環評審查會,但因為多位教授與藝文界人士的反對,最終環評會決議「補件再審」[1]。2016年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通過,2019年1月7日開工[2]。2022年6月興建完成超過8成主體建築,舉行上樑典禮,並預計於2023年6月完工。[3]

人文大樓模型


興建目的

  1. 解決文學院空間嚴重不足問題
  2. 將系所集中,有利交流與研究教學
  3. 落實臺大博物館群校園空間規劃:人文大樓完工後,日文系遷出舊總圖書館(校史館)遷至新大樓,空出的空間,拿來存放展示人類學系保藏的珍貴文物。此外,文學院可經過一些整修,成為收藏其他系所珍藏資料的處所。[4]

背景

臺北帝國大學時期之文政學部為現今的文學院法律學院的前身,那時文政學部的位置就位於現今的文學院及校史館一帶。1945年台北帝國大學改制國立臺灣大學之後,文政學部分為文學院及法學院;其中文學院留在原處,而法學院則遷至舊台北商專的位置,後來成為社會科學院以及法律學院。最初文學院只有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等三個系,隨著時間過去,後來陸續設立了外國文學系(現今的外國語文學系)、考古人類學系(現今的人類學系)、圖書館學系(現今的圖書資訊學系)、日本語文學系、戲劇系,成為現今文學院的八個系。這八個系與相關的研究所(藝術史、語言學、音樂學、台灣文學四個研究所)以及視聽教育館、語文中心兩個附屬單位,其教職員與學生人數與戰後初期當時相比增加了非常多,因此原本的文學院已經不敷使用。為了因應,考古人類學系在洞洞館剛竣工時便搬了進去;1988年農經系和農推系新大樓建成搬離,哲學系才搬進原農經農推這一棟。戲劇系則於後來遷至一號館一樓;圖書資訊學系雖然另外興建了一棟系館,但卻位於學生第一活動中心附近,偏離了原本的文學院;外文系、日文系、中文系、歷史系則得共同使用文學院與校史館。[4][5]

 
人文大樓預定地草地以及遠處的農業陳列館

鑑於文學院空間不足,以及院內系所分散校園各處,導致系所之間的疏離,1995年,臺大校園規劃小組便在「國立臺灣大學校園規劃報告書」中規劃將洞洞館區作為文學院未來興建大樓的預定基地之一。文學院亦早在1994年的院務會議中,便討論確定了文學院未來空間規劃方案,並於2004年臺大校園規劃小組的委員會上,將興建人文藝術大樓的想法提出。當時的方案是將大樓分成一號館與二號館,分別興建於舊地理系館及洞洞館的位址,然而由於那時經費不足,計畫無法進行,只能延宕下去。[5]

資助

自從2004年提出了興建人文大樓的構想,企業界陸續有人提供捐款。2006年6月18日,校友施崇棠捐贈5.4億元資助興建人文大樓,使得建築經費問題得以部分解決,人文大樓的興建因此得以進行。校方也於接受捐款時,同意將人文大樓的設計與營造交由施崇棠先生資助成立的財團法人觀樹教育基金會執行。觀樹基金會則在後來與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合作,請簡學義建築師設計人文大樓。[5][6]

爭議

洞洞館拆除

 
人文大樓預定地花園

當初決定將洞洞館作為人文大樓預定地,是考量到了洞洞館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

  • 外部為洞形陶管水泥外牆,使用者自內向外瞻望受到阻礙,人與外部環境感覺受到了隔絕
  • 採光不足且溫度悶熱,必須浪費許多能源和經費在照明與空調設備上
  • 通風不良,導致空氣品質差
  • 頂樓容易有漏水的問題
  • 缺乏安全逃生通道[4]

當校方接受5.4億元捐款後,即將要拆洞洞館之際,引起一些學生與教授的反彈。他們反對拆除這三棟具有歷史的建物,有的人甚至認為這是校方向錢低頭的表現[7]。最後經過文化局的認定與一些協調後,決定將洞洞館拆二留一,農業陳列館被列為文化資產而得以保存,人類系館及哲學系館則予以拆除。

然而,這樣的處理也衍生了一些問題。例如保留了農業陳列館,人文大樓興建面積與原本預定的相比便減少了,成為影響建築師高樓層數設計以解決空間問題的其中一個因素。

另外,哲學系與人類學系也因此被迫暫時遷至水源校區,以舊國防醫學院的大樓做為臨時系館,然而由於房舍老舊,安全條件並沒有很好。2010年11月19日,位於水源校區的系館,一樓殘障廁所天花板突然崩落。經過後續調查後發現有49處天花板的混凝土有崩落的可能。基於人類學系和哲學系師生的安全考量,這似乎成為人文大樓之興建更具正當性與急迫性的原因;但有人呼籲,人文大樓之興建和水源系館的安全問題是兩個不必然相干的議題,校方應針對水源系館予以修繕,而對於人文大樓的興建與否仍須經過審慎協調與考量。[5][8]

建築設計

人文大樓的興建位置就在臺大校門口,因此其建築設計,包括高度、內部空間規劃、是否具人文素養等等便容易受到討論與引起爭議。

  • 建築師簡學義最初的設計構想是蓋三棟分別為十樓、七樓、五樓的建築,因為建物高度會造成校門口天際線的改變,所以引起了討論。[5]
  • 2009一場「設計構想研討會」,漢寶德教授曾提出建議:「橫豎會是一個古怪的東西,不如在靠大門處蓋一個新高樓地標,讓其他側能與旁邊配合得更好」。因為這項建議,導致第四個方案的產生。第四個方案將大樓的樓層數增加到23層樓,顯示設計師聽取漢寶德意見後,對「高樓」的顧忌大減。這一次方案在內部空間上也受到一些批評,包括教授研究室呈長條狀產生空間上的壓迫與不方便,還有不必要的加入剪力牆設計,以及缺乏特定的公共聯誼空間等等。最後,因為此方案所需經費過多,只好宣告失敗。[9]
  • 2012年6月13日,人文大樓工程第十號案說明會於文學院演講廳召開,會議中提出「降低樓層」、「系所一體,功能合併」及「增加公共空間」等三項調整,希望符合大眾的期待。此外,也納入了綠建築的計劃,到了第十號案,已經有自然採光、建築外殼低耗能、空中花園、植物栽種、景觀水池、雨水再利用及多層次數目等規劃,也會將分離式冷氣安裝於教授研究室中,並改善大樓通風設備,陸續加入其他環保構想。[10]
  • 設計人文大樓的很大難處便在於如何和附近建築物取得和諧,如何與農業陳列館在建築上相得益彰,以及如何將此建築賦予「人文素養」,如何營造「台大校門意象」。有些人認為建築師的設計不具人文素養,而建築師則認為自己是希望透過現代主義建築傳遞「人文精神」,展現「當代性」並且連結跟老建築的關係。如此一來,便產生了「一個人文,『各自表述』」的情況。畢竟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美學觀點,因此想要形成共識,只有經過不斷的討論與協調才可能做到。[9]

意見溝通

由於人文大樓建案的建築師是由捐贈單位所指定,因此設計案一開始就喪失了更多元性的可能性,討論與溝通便顯得格外重要。但在規劃過程中,是否能有足夠的討論時間與效率,一直飽受爭議。溝通為何會引起爭議?「資訊取得不易」、「沒有達到成果的說明會、公聽會」以及「意見沒辦法有效匯整與傳達」也許為其中的三項原因。[9]

儘管校方曾舉辦幾場說明會與對談會,如2011年11月25日的「人文大樓的理性對談」,但真正能被注意到的參與人員似乎只有院長、系主任、少數幾位教授等人,許多老師與學生的意見很難被傳達,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管道取得關於人文大樓的資訊,因此難以對這個建案有全面的了解。因此,對於人文大樓的建案資訊,有些教職員與學生認為校方提供的確實溝通管道不足。此外,儘管會議記錄一筆又一筆,但到了最後這些意見常常也難以形成交集與結論。[11]


參考資料

  1. ^ 台大工程環評 3度補件再審 2012-11-13/聯合晚報/A10版/都會生活 引用日期2012-12-11
  2. ^ 財團法人慶琅文化藝術基金會捐贈人文館藝文空間 簽約儀式. www.ntu.edu.tw. [2022-04-08]. (原始内容于2021-01-27) (中文(臺灣)). 
  3. ^ 當年施崇棠慨捐5.4億,期許臺大再現「五四」精神!人文館今上樑「離夢想又更近一步」. 今周刊. 2022-06-01 [2022-06-20]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 [2012-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5. ^ 5.0 5.1 5.2 5.3 5.4 預言家學報-臺大文學院發展與新人文學園 2012-12-10. [2012-12-10]. (原始内容于2016-11-08). 
  6. ^ 華碩董座施崇棠 捐台大5.4億 2006-06-18/經濟日報/A3版/高價股的故事 引用日期2012-12-10
  7. ^ 有了人文館 要拆洞洞館 向錢低頭? 教授直言:為1棟新建築 打掉3座老建築 最笨的人做最笨的事 2006-06-19/聯合晚報/3版/焦點話題 引用日期2012-12-10
  8. ^ 廖明中. 人文大樓的「交換」哲學. 台大意識報. 2011-02-18 [2012-12-11]. 
  9. ^ 9.0 9.1 9.2 失控的「水泥墳墓」? 談現今人文大樓建案 2010年11月20日台大意識報 引用:2012-12-18
  10. ^ 137 人文大樓工程再提修改 校方仍未定案 2012年9月22日臺大學生報 引用:2012-12-18. [2012-12-17]. (原始内容于2017-04-13). 
  11. ^ 李盈佳. 人文大樓:是誰在發聲?. 台大意識報. 2011-02-18, (38) [2012-12-11]. (原始内容于2016-03-04). 

相關連結

外部連結

  • 國立台灣大學人文館興建工程官方網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我不高,也不醜,我是人文大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臉書粉絲頁(已關閉)

國立臺灣大學人文大樓, 本文或本章節是關於臺北市施工中或已進行細部計畫的建設, 它可能包含推测性质的信息, 可能與竣工情況有所出入, 坐标, 017805, 534183, 017805, 534183, 國立臺灣大學人文館, 屬於臺灣大學文學院, 是為了因應文學院內空間不足, 院內系所之間過於分散而籌劃興建, 但其興建經歷了一些阻礙, 包括經費不足, 土地選擇問題以及建築設計爭議, 至2012年11月3日, 此工程案第三度提交給環保署環評審查會, 但因為多位教授與藝文界人士的反對, 最終環評會決議, 補件再審, . 本文或本章節是關於臺北市施工中或已進行細部計畫的建設 它可能包含推测性质的信息 可能與竣工情況有所出入 坐标 25 01 04 N 121 32 03 E 25 017805 N 121 534183 E 25 017805 121 534183 國立臺灣大學人文館 屬於臺灣大學文學院 是為了因應文學院內空間不足 院內系所之間過於分散而籌劃興建 但其興建經歷了一些阻礙 包括經費不足 土地選擇問題以及建築設計爭議 至2012年11月3日 此工程案第三度提交給環保署環評審查會 但因為多位教授與藝文界人士的反對 最終環評會決議 補件再審 1 2016年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通過 2019年1月7日開工 2 2022年6月興建完成超過8成主體建築 舉行上樑典禮 並預計於2023年6月完工 3 人文大樓模型 目录 1 興建目的 2 背景 2 1 資助 2 2 爭議 2 2 1 洞洞館拆除 2 2 2 建築設計 2 2 3 意見溝通 3 參考資料 4 相關連結 5 外部連結興建目的 编辑解決文學院空間嚴重不足問題 將系所集中 有利交流與研究教學 落實臺大博物館群校園空間規劃 人文大樓完工後 日文系遷出舊總圖書館 校史館 遷至新大樓 空出的空間 拿來存放展示人類學系保藏的珍貴文物 此外 文學院可經過一些整修 成為收藏其他系所珍藏資料的處所 4 背景 编辑参见 洞洞館 臺北帝國大學時期之文政學部為現今的文學院與法律學院的前身 那時文政學部的位置就位於現今的文學院及校史館一帶 1945年台北帝國大學改制國立臺灣大學之後 文政學部分為文學院及法學院 其中文學院留在原處 而法學院則遷至舊台北商專的位置 後來成為社會科學院以及法律學院 最初文學院只有中文系 歷史系 哲學系等三個系 隨著時間過去 後來陸續設立了外國文學系 現今的外國語文學系 考古人類學系 現今的人類學系 圖書館學系 現今的圖書資訊學系 日本語文學系 戲劇系 成為現今文學院的八個系 這八個系與相關的研究所 藝術史 語言學 音樂學 台灣文學四個研究所 以及視聽教育館 語文中心兩個附屬單位 其教職員與學生人數與戰後初期當時相比增加了非常多 因此原本的文學院已經不敷使用 為了因應 考古人類學系在洞洞館剛竣工時便搬了進去 1988年農經系和農推系新大樓建成搬離 哲學系才搬進原農經農推這一棟 戲劇系則於後來遷至一號館一樓 圖書資訊學系雖然另外興建了一棟系館 但卻位於學生第一活動中心附近 偏離了原本的文學院 外文系 日文系 中文系 歷史系則得共同使用文學院與校史館 4 5 人文大樓預定地草地以及遠處的農業陳列館 鑑於文學院空間不足 以及院內系所分散校園各處 導致系所之間的疏離 1995年 臺大校園規劃小組便在 國立臺灣大學校園規劃報告書 中規劃將洞洞館區作為文學院未來興建大樓的預定基地之一 文學院亦早在1994年的院務會議中 便討論確定了文學院未來空間規劃方案 並於2004年臺大校園規劃小組的委員會上 將興建人文藝術大樓的想法提出 當時的方案是將大樓分成一號館與二號館 分別興建於舊地理系館及洞洞館的位址 然而由於那時經費不足 計畫無法進行 只能延宕下去 5 資助 编辑 自從2004年提出了興建人文大樓的構想 企業界陸續有人提供捐款 2006年6月18日 校友施崇棠捐贈5 4億元資助興建人文大樓 使得建築經費問題得以部分解決 人文大樓的興建因此得以進行 校方也於接受捐款時 同意將人文大樓的設計與營造交由施崇棠先生資助成立的財團法人觀樹教育基金會執行 觀樹基金會則在後來與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合作 請簡學義建築師設計人文大樓 5 6 爭議 编辑 洞洞館拆除 编辑 人文大樓預定地花園 當初決定將洞洞館作為人文大樓預定地 是考量到了洞洞館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 外部為洞形陶管水泥外牆 使用者自內向外瞻望受到阻礙 人與外部環境感覺受到了隔絕 採光不足且溫度悶熱 必須浪費許多能源和經費在照明與空調設備上 通風不良 導致空氣品質差 頂樓容易有漏水的問題 缺乏安全逃生通道 4 當校方接受5 4億元捐款後 即將要拆洞洞館之際 引起一些學生與教授的反彈 他們反對拆除這三棟具有歷史的建物 有的人甚至認為這是校方向錢低頭的表現 7 最後經過文化局的認定與一些協調後 決定將洞洞館拆二留一 農業陳列館被列為文化資產而得以保存 人類系館及哲學系館則予以拆除 然而 這樣的處理也衍生了一些問題 例如保留了農業陳列館 人文大樓興建面積與原本預定的相比便減少了 成為影響建築師高樓層數設計以解決空間問題的其中一個因素 另外 哲學系與人類學系也因此被迫暫時遷至水源校區 以舊國防醫學院的大樓做為臨時系館 然而由於房舍老舊 安全條件並沒有很好 2010年11月19日 位於水源校區的系館 一樓殘障廁所天花板突然崩落 經過後續調查後發現有49處天花板的混凝土有崩落的可能 基於人類學系和哲學系師生的安全考量 這似乎成為人文大樓之興建更具正當性與急迫性的原因 但有人呼籲 人文大樓之興建和水源系館的安全問題是兩個不必然相干的議題 校方應針對水源系館予以修繕 而對於人文大樓的興建與否仍須經過審慎協調與考量 5 8 建築設計 编辑 人文大樓的興建位置就在臺大校門口 因此其建築設計 包括高度 內部空間規劃 是否具人文素養等等便容易受到討論與引起爭議 建築師簡學義最初的設計構想是蓋三棟分別為十樓 七樓 五樓的建築 因為建物高度會造成校門口天際線的改變 所以引起了討論 5 2009一場 設計構想研討會 漢寶德教授曾提出建議 橫豎會是一個古怪的東西 不如在靠大門處蓋一個新高樓地標 讓其他側能與旁邊配合得更好 因為這項建議 導致第四個方案的產生 第四個方案將大樓的樓層數增加到23層樓 顯示設計師聽取漢寶德意見後 對 高樓 的顧忌大減 這一次方案在內部空間上也受到一些批評 包括教授研究室呈長條狀產生空間上的壓迫與不方便 還有不必要的加入剪力牆設計 以及缺乏特定的公共聯誼空間等等 最後 因為此方案所需經費過多 只好宣告失敗 9 2012年6月13日 人文大樓工程第十號案說明會於文學院演講廳召開 會議中提出 降低樓層 系所一體 功能合併 及 增加公共空間 等三項調整 希望符合大眾的期待 此外 也納入了綠建築的計劃 到了第十號案 已經有自然採光 建築外殼低耗能 空中花園 植物栽種 景觀水池 雨水再利用及多層次數目等規劃 也會將分離式冷氣安裝於教授研究室中 並改善大樓通風設備 陸續加入其他環保構想 10 設計人文大樓的很大難處便在於如何和附近建築物取得和諧 如何與農業陳列館在建築上相得益彰 以及如何將此建築賦予 人文素養 如何營造 台大校門意象 有些人認為建築師的設計不具人文素養 而建築師則認為自己是希望透過現代主義建築傳遞 人文精神 展現 當代性 並且連結跟老建築的關係 如此一來 便產生了 一個人文 各自表述 的情況 畢竟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美學觀點 因此想要形成共識 只有經過不斷的討論與協調才可能做到 9 意見溝通 编辑 由於人文大樓建案的建築師是由捐贈單位所指定 因此設計案一開始就喪失了更多元性的可能性 討論與溝通便顯得格外重要 但在規劃過程中 是否能有足夠的討論時間與效率 一直飽受爭議 溝通為何會引起爭議 資訊取得不易 沒有達到成果的說明會 公聽會 以及 意見沒辦法有效匯整與傳達 也許為其中的三項原因 9 儘管校方曾舉辦幾場說明會與對談會 如2011年11月25日的 人文大樓的理性對談 但真正能被注意到的參與人員似乎只有院長 系主任 少數幾位教授等人 許多老師與學生的意見很難被傳達 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管道取得關於人文大樓的資訊 因此難以對這個建案有全面的了解 因此 對於人文大樓的建案資訊 有些教職員與學生認為校方提供的確實溝通管道不足 此外 儘管會議記錄一筆又一筆 但到了最後這些意見常常也難以形成交集與結論 11 參考資料 编辑 台大工程環評 3度補件再審 2012 11 13 聯合晚報 A10版 都會生活 引用日期2012 12 11 財團法人慶琅文化藝術基金會捐贈人文館藝文空間 簽約儀式 www ntu edu tw 2022 04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27 中文 臺灣 當年施崇棠慨捐5 4億 期許臺大再現 五四 精神 人文館今上樑 離夢想又更近一步 今周刊 2022 06 01 2022 06 20 中文 臺灣 4 0 4 1 4 2 人文大樓籌建歷史背景 2012 12 10 2012 1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2 03 5 0 5 1 5 2 5 3 5 4 預言家學報 臺大文學院發展與新人文學園 2012 12 10 2012 1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1 08 華碩董座施崇棠 捐台大5 4億 2006 06 18 經濟日報 A3版 高價股的故事 引用日期2012 12 10 有了人文館 要拆洞洞館 向錢低頭 教授直言 為1棟新建築 打掉3座老建築 最笨的人做最笨的事 2006 06 19 聯合晚報 3版 焦點話題 引用日期2012 12 10 廖明中 人文大樓的 交換 哲學 台大意識報 2011 02 18 2012 12 11 9 0 9 1 9 2 失控的 水泥墳墓 談現今人文大樓建案 2010年11月20日台大意識報 引用 2012 12 18 137 人文大樓工程再提修改 校方仍未定案 2012年9月22日臺大學生報 引用 2012 12 18 2012 12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4 13 李盈佳 人文大樓 是誰在發聲 台大意識報 2011 02 18 38 2012 12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相關連結 编辑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洞洞館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外部連結 编辑國立台灣大學人文館興建工程官方網站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我不高 也不醜 我是人文大樓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臉書粉絲頁 已關閉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國立臺灣大學人文大樓 amp oldid 7301103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