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哥德爾本體論證明

哥德爾本體論證明是數學家库尔特·哥德尔對11世紀意大利僧侶聖安瑟倫對於神存在性的本體論論點整理並改進後所作的數學表達方式。聖安瑟倫後曾有17世紀的莱布尼茨提出了另一個較複雜的宇宙論證版本,而這個就是哥德爾所研究並嘗試用其本體論邏輯論點去澄清的版本。

雖然哥德爾有宗教信仰,他從未發表這個證明。他在1970年代絕食而死的前幾年不斷將這個論點向身邊的朋友們展示,他去世九年後,即1987年,這論點才被出版。

哥德爾的論證證明用上了由他本人及克里普克等20世紀邏輯學家所發展的模态逻辑,分開了必需的真與偶然的真。 表示必然性,而 表示可能性。證明的關鍵在於利用「神可能存在」(定理2)及神的極致性(定義1)去推導出「神必然存在」(定理4)。在S5模態邏輯系統的框架下,這項結論可謂全然有效,因此相當驚人。然而,若使用相同的邏輯推論去假設極致偉大的存有不存在,也同樣沒有任何自相矛盾之處。

證明

聖安瑟倫的論點

11世紀的意大利僧侶聖安瑟倫,其論點用最簡潔的表達如下:「God, by definition, is that than which a greater cannot be thought(i.e. ). God exists in the understanding(i.e. ). If God exists in the understanding, we could imagine Him to be greater by existing in reality. Therefore, God must exist. 」。也就是:

1:根据定义,我们不能想出任何比上帝更伟大的存在。

2:神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之中。

3:如果上帝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之中,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上帝存在于实际之中的话,祂就更加伟大。

推论:上帝必须存在。

哥德爾的證明

哥德爾的證明若以符號表達,則如下:

  解「像神特性」,  為任一特性,  解 「  為正(也可作「善」或「偉大」)特性」,   解「 x 擁有   特性」,  解「必需存在」,   解 「  是 x 的本質(essence)」,  表示「必然性」,而   表示「可能性」: 

 

語譯

定理 1至4的證明

證明中用到的公設

哥德爾證明中的公設有5項:

公設 0: 在所有特性中挑出特性是可能的。哥德爾定義正特性頗不清晰:「正解作在道德美學上為正(independently of the accidental structure of the world)......It may also mean pure attribution as opposed to privation (or containing privation)." (Gödel 1995)

然後我們假設對於所有正特性,以下幾個條件正確(可被總結為「那些正特性們形成了一個超滤子」):

公設 1: 假如 φ 為正特性且 φ 導出 ψ,那 ψ 也是正。
公設 2: 假如 φ 是一個特性,那要麼φ與其邏輯非——「非φ」,有一個且只有一個為正特性。
公設 3: 「像神特性」G乃是正特性
公設 4: 若φ為正特性,則其必需為正特性。
公設 5: 必需存在性E是一個正特性。This mirrors the key assumption in Anselm's argument.

批評

哥德爾本體論證明的大部份批評,皆在於其公設部份。正如任何邏輯系統,假如其所依賴的公設備受懷疑,則結論也會受到懷疑。此情況特別適用於哥德爾的證明,因為其所依賴的5條公設,全部也是可以質疑的。此證明並不表示其結論正確,但假如你接受了那些公設,結論就是正確的。

很多哲學家質疑這些公設。第一層的攻擊,在於指出沒有任何理據技持為何這些公設為正確。第二層則是這些公設帶來一個不受歡迎的結論

参见

參考文獻

  • C. Anthony Anderson, "Some Emendations of Gödel's Ontological Proof", Faith and Philosophy, Vol. 7, No 3, pp. 291–303, July 1990
  • Kurt Gödel (1995). "Ontological Proof". Collected Works: Unpublished Essays & Lectures, Volume III. pp. 403–40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5147227
  • A. P. Hazen, "On Gödel's Ontological Proof",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 76, No 3, pp. 361–377, September 1998
  • Jordan Howard Sobel, "Gödel's Ontological Proof" in On Being and Saying. Essays for Richard Cartwright, ed. Judith Jarvis Thomson (MIT press, 1987)
  • Melvin Fitting, "Types, Tableaus, and Godel's God" Publisher: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2002, ISBN 9781402006043

外部連結

  •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Ontological Argumen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哥德爾本體論證明, 是數學家库尔特, 哥德尔對11世紀意大利僧侶聖安瑟倫對於神存在性的本體論論點整理並改進後所作的數學表達方式, 聖安瑟倫後曾有17世紀的莱布尼茨提出了另一個較複雜的宇宙論證版本, 而這個就是哥德爾所研究並嘗試用其本體論邏輯論點去澄清的版本, 雖然哥德爾有宗教信仰, 他從未發表這個證明, 他在1970年代絕食而死的前幾年不斷將這個論點向身邊的朋友們展示, 他去世九年後, 即1987年, 這論點才被出版, 哥德爾的論證證明用上了由他本人及克里普克等20世紀邏輯學家所發展的模态逻辑, 分開了必需的真與偶. 哥德爾本體論證明是數學家库尔特 哥德尔對11世紀意大利僧侶聖安瑟倫對於神存在性的本體論論點整理並改進後所作的數學表達方式 聖安瑟倫後曾有17世紀的莱布尼茨提出了另一個較複雜的宇宙論證版本 而這個就是哥德爾所研究並嘗試用其本體論邏輯論點去澄清的版本 雖然哥德爾有宗教信仰 他從未發表這個證明 他在1970年代絕食而死的前幾年不斷將這個論點向身邊的朋友們展示 他去世九年後 即1987年 這論點才被出版 哥德爾的論證證明用上了由他本人及克里普克等20世紀邏輯學家所發展的模态逻辑 分開了必需的真與偶然的真 displaystyle Box 表示必然性 而 displaystyle Diamond 表示可能性 證明的關鍵在於利用 神可能存在 定理2 及神的極致性 定義1 去推導出 神必然存在 定理4 在S5模態邏輯系統的框架下 這項結論可謂全然有效 因此相當驚人 然而 若使用相同的邏輯推論去假設極致偉大的存有不存在 也同樣沒有任何自相矛盾之處 目录 1 證明 1 1 聖安瑟倫的論點 1 2 哥德爾的證明 1 2 1 語譯 1 2 2 定理 1至4的證明 1 2 3 證明中用到的公設 2 批評 3 参见 4 參考文獻 5 外部連結證明 编辑聖安瑟倫的論點 编辑 11世紀的意大利僧侶聖安瑟倫 其論點用最簡潔的表達如下 God by definition is that than which a greater cannot be thought i e G x f P f f x displaystyle G x iff forall varphi P varphi rightarrow varphi x God exists in the understanding i e x G x displaystyle Diamond exists x G x If God exists in the understanding we could imagine Him to be greater by existing in reality Therefore God must exist x G x displaystyle Box exists x G x 也就是 1 根据定义 我们不能想出任何比上帝更伟大的存在 2 神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之中 3 如果上帝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之中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 如果上帝存在于实际之中的话 祂就更加伟大 推论 上帝必须存在 哥德爾的證明 编辑 哥德爾的證明若以符號表達 則如下 G displaystyle G 解 像神特性 f displaystyle varphi 及ps displaystyle psi 為任一特性 P f displaystyle P varphi 解 f displaystyle varphi 為正 也可作 善 或 偉大 特性 f x displaystyle varphi x 解 x 擁有 f displaystyle varphi 特性 E displaystyle E 解 必需存在 f ess x displaystyle varphi operatorname ess x 解 f displaystyle varphi 是 x 的本質 essence displaystyle Box 表示 必然性 而 displaystyle Diamond 表示 可能性 Ax 0 f P f Ax 1 x f x ps x P f P ps Ax 2 P f P f Th 1 P f x f x Df 1 G x f P f f x Ax 3 P G Th 2 x G x Df 2 f ess x f x ps ps x y f y ps y Ax 4 P f P f Th 3 G x G ess x Df 3 E x f f ess x y f y Ax 5 P E Th 4 x G x displaystyle begin array rl mbox Ax 0 amp Box exists varphi P varphi mbox Ax 1 amp Box forall x lbrace varphi x rightarrow psi x land P varphi rbrace rightarrow P psi mbox Ax 2 amp P neg varphi leftrightarrow neg P varphi mbox Th 1 amp P varphi rightarrow Diamond exists x varphi x mbox Df 1 amp G x iff forall varphi P varphi rightarrow varphi x mbox Ax 3 amp P G mbox Th 2 amp Diamond exists x G x mbox Df 2 amp varphi operatorname ess x iff varphi x land forall psi lbrace psi x rightarrow Box forall y varphi y rightarrow psi y rbrace mbox Ax 4 amp P varphi rightarrow Box P varphi mbox Th 3 amp G x rightarrow G operatorname ess x mbox Df 3 amp E x iff forall varphi varphi operatorname ess x rightarrow Box exists y varphi y mbox Ax 5 amp P E mbox Th 4 amp Box exists x G x end array 語譯 编辑 語譯公設 0 在所有特性中挑出正特性f displaystyle varphi 是可能的 i e 在所有特性當中 我們總得界別其中一些為善 否則定義善特性已經沒意思了 公設 1 任何由一個正特性f displaystyle varphi 所導出的特性ps displaystyle psi 必然為正 公設 2 假如一個特性f displaystyle varphi 的邏輯非為正 那f displaystyle varphi 為非正 i e 特性f displaystyle varphi 與非f displaystyle varphi 必為一善一邪 定理 1 如果一個特性f displaystyle varphi 為正 那它是相容 consistent 的 即是 f displaystyle varphi 可能找得到例子 exemplified i e 世上總有些善的東西 定義 1 x像神若且唯若x擁有所有正特性 i e 擁有所有善特性的才能稱得上神 公設 3 像神特性G為正 i e 能稱得上神 是一種善的特性 定理 2 可能存在一個物體x像神 i e 神可能存在 定義 2 f displaystyle varphi 是x的本質 essence 若且唯若 f displaystyle varphi 是x的特性 及 對於x所擁有的每一個特性ps displaystyle psi 對所有y而言ps displaystyle psi 皆由f displaystyle varphi 而來 公設 4 假如一個特性f displaystyle varphi 為正 那f displaystyle varphi 必需為正 定理 3 假若一件物體x像神 那使其像神的特性G是x的本質 essence 定義 3 x必需存在若且唯若x的每一個本質 essence f displaystyle varphi 必需能找得到例子 exemplified 公設 5 必需存在 此特性 名為特性E 為正 定理 4 像神的特性G必定能找到例子 exemplified i e 即神存在 定理 1至4的證明 编辑 Th 1的證明 x f x displaystyle lnot Diamond exists x varphi x x f x displaystyle rightarrow Box lnot exists x varphi x x f x displaystyle rightarrow Box forall x lnot varphi x x ps ps x f x displaystyle rightarrow Box forall x lbrace forall psi psi x rightarrow lnot varphi x rbrace x ps ps x f x a P a i e 由 Ax 0 displaystyle rightarrow Box forall x lbrace forall psi psi x rightarrow lnot varphi x rbrace land Box exists alpha P alpha mbox i e 由 Ax 0 x a x f x P a displaystyle rightarrow Box forall x alpha x rightarrow lnot varphi x land P alpha x a x f x P a i e f x 的 定 義 為 f x displaystyle rightarrow Box forall x alpha x rightarrow lnot varphi x land P alpha mbox i e lnot varphi x mbox 的 定 義 為 lnot varphi x P f i e 由 Ax 1 displaystyle rightarrow P lnot varphi mbox i e 由 Ax 1 P f i e 由 Ax 2 displaystyle rightarrow lnot P varphi mbox i e 由 Ax 2 P f x f x displaystyle therefore P varphi rightarrow Diamond exists x varphi x Th 2的證明P G i e 由 Ax 3 displaystyle P G mbox i e 由 Ax 3 x G x i e 由 Th 1 displaystyle rightarrow Diamond exists x G x mbox i e 由 Th 1 Th 3的證明Lemma 1 f P f f x displaystyle forall varphi P varphi rightarrow varphi x f P f f x displaystyle rightarrow forall varphi P lnot varphi rightarrow lnot varphi x f P f f x i e 由 Ax 2 displaystyle rightarrow forall varphi lnot P varphi rightarrow lnot varphi x mbox i e 由 Ax 2 f P f f x displaystyle rightarrow forall varphi P varphi leftarrow varphi x Lemma 2 G x f P f f x i e 由 Df 1 displaystyle G x iff forall varphi P varphi rightarrow varphi x mbox i e 由 Df 1 G x f P f f x i e 由 Lemma 1 displaystyle rightarrow lbrace G x iff forall varphi P varphi iff varphi x rbrace mbox i e 由 Lemma 1 Lemma 3 y G y f P f f y i e 由 Df 1 displaystyle Box forall y lbrace G y iff forall varphi P varphi rightarrow varphi y rbrace mbox i e 由 Df 1 y f G y P f f y displaystyle rightarrow Box forall y forall varphi lbrace G y land P varphi rightarrow varphi y rbrace f P f y G y f y displaystyle rightarrow forall varphi lbrace P varphi rightarrow Box forall y G y rightarrow varphi y rbrace Th 3的證明 G x G x f f x P f i e 由 Lemma 2 displaystyle G x rightarrow G x land forall varphi lbrace varphi x rightarrow P varphi rbrace mbox i e 由 Lemma 2 G x f f x y G y f y i e 由 Lemma 3 displaystyle rightarrow G x land forall varphi lbrace varphi x rightarrow Box forall y G y rightarrow varphi y rbrace mbox i e 由 Lemma 3 G ess x i e 由 Df 2 displaystyle rightarrow G operatorname ess x mbox i e 由 Df 2 Th 4的證明 證明中用到的公設 编辑 哥德爾證明中的公設有5項 公設 0 在所有特性中挑出正特性是可能的 哥德爾定義正特性頗不清晰 正解作在道德美學上為正 independently of the accidental structure of the world It may also mean pure attribution as opposed to privation or containing privation Godel 1995 然後我們假設對於所有正特性 以下幾個條件正確 可被總結為 那些正特性們形成了一個超滤子 公設 1 假如 f 為正特性且 f 導出 ps 那 ps 也是正 公設 2 假如 f 是一個特性 那要麼f與其邏輯非 非f 有一個且只有一個為正特性 公設 3 像神特性 G乃是正特性公設 4 若f為正特性 則其必需為正特性 公設 5 必需存在性E是一個正特性 This mirrors the key assumption in Anselm s argument 批評 编辑對哥德爾本體論證明的大部份批評 皆在於其公設部份 正如任何邏輯系統 假如其所依賴的公設備受懷疑 則結論也會受到懷疑 此情況特別適用於哥德爾的證明 因為其所依賴的5條公設 全部也是可以質疑的 此證明並不表示其結論正確 但假如你接受了那些公設 結論就是正確的 很多哲學家質疑這些公設 第一層的攻擊 在於指出沒有任何理據技持為何這些公設為正確 第二層則是這些公設帶來一個不受歡迎的結論参见 编辑本体论证明 绝对无限 宗教哲学 有神论參考文獻 编辑C Anthony Anderson Some Emendations of Godel s Ontological Proof Faith and Philosophy Vol 7 No 3 pp 291 303 July 1990 Kurt Godel 1995 Ontological Proof Collected Works Unpublished Essays amp Lectures Volume III pp 403 40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5147227 A P Hazen On Godel s Ontological Proof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Vol 76 No 3 pp 361 377 September 1998 Jordan Howard Sobel Godel s Ontological Proof in On Being and Saying Essays for Richard Cartwright ed Judith Jarvis Thomson MIT press 1987 Melvin Fitting Types Tableaus and Godel s God Publisher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c 2002 ISBN 9781402006043外部連結 编辑Kurt Godel s Ontological Argument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Ontological Argumen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哥德爾本體論證明 amp oldid 7331152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