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台灣大雪山林業

台灣大雪山林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雪山林業)是台灣省政府所成立之林業公司,亦是二次大戰國民政府在台灣林業史上唯一一家由政府「公營」的公司,成立於1958年11月11日,並於台中縣東勢鎮(今台中市東勢區)設立總部。直至1973年,因經營發生困難,該公司被裁併至林務局,結束短暫的企業體制。

大雪山製材廠

經營範圍

大雪山林業公司所轄林地,主要是林產管理局大雪山周圍地區之林地轉移,主要範圍南北以大安溪大甲溪之間,東至雪山北峰興隆山大霸尖山劍山稜線,西至稍來山、東卯山及觀音山之稜線為界。原八仙山事業區72-175及大甲溪事業區1-13林班地交由大雪山林業公司經營。合計面積59,864公頃。[1]

設立沿革

戰後台灣林業對山林裡的資源不斷開發,藉此賺取更多的外匯,大雪山林區即是其中一部分。

公司成立前之經過

戰後在檢討台灣林業時,就曾對全台林區做一調查,發現大雪山一帶資源豐富,擬開發大雪山林區,並結合八仙山林區,與大甲溪、大安溪上遊一帶的資源進行開發。[2]1953年台灣省林務檢討會中決定大雪山之開發交由林產管理局專案辦理。1955年成立「大雪山開發工作專案小組」針對如何開發進行研議。1956年成立「大雪山示範林區籌建委員會」,此時開發大雪山林業資源已是共識,重點是該採取何種方式開發。

林業與工業之結合

台灣的林業絕大部分停留在伐木階段,進階的林業加工產業沒有太大改變。在產業結構更新的前提下,政府決定成立一個融合林業與工業的機構,使台灣林業結合森林砍伐與加工產業,連結林業上下游產業鏈,大力提升林業的工業化,並促進民間資源投入。政府決定採取公司經營方式,打造現代化產業示範園區之決心,成立大雪山林業公司。

資本形成

戰後政府財政匱乏,要成立現代化的林業公司所需龐大金額,可能不是政府所能負擔。大雪山林業公司資本額新台幣一億六千萬元,美援提撥八千萬元,並依據《公司法》邀集六個股東(台灣銀行土地銀行彰化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台灣省合作金庫)象徵性分配出新台幣一百萬元,其餘新台幣七千四百萬元由台灣省政府(省府)自籌。[3]然而當時省府亦無力出資,剩餘資本額由公司營業後每年盈餘抵充。所以大雪山林業公司的資金,九成以上是利用美援。美援於1956年大雪山成立籌建委員會時即開始資助,至1961年間美援共提供約245萬美元(換算台幣約九千八百萬元)[4];換句話說,大雪山林業公司係美援協助台灣省政府所成立之公司。

經營特色

大雪山林業公司標榜林業結合工業,並號稱是東亞最大的林業公司,其公司經營特色有下列幾項:

公路運輸系統

公司在成立之前,即針對林木到底該用鐵路系統或公路系統運輸做一評估,據當時工業委員會暨省公路局的評估,如用鐵路與索道系統,必須新建鐵路四段(久平線、澤溪線、梢來線與鞍馬線)與索道三段,所需經費驚人。若以公路替代之,則在運輸效益、運輸功能與投資金額上,較之鐵路更加方便與有效率,因此大雪山林業公司就成為台灣林業中,首次以公路配合索道運輸林木系統。[5]公司在林區內建立許多汽車林道,以聯結車及大卡車載運長材或短材,不僅運材上較方便,對於聚落間之連絡、造林與保林,都有很大的意義。

新式伐木技術

大雪山林業公司以省屬企業成立,除了要以企業經營的方式提升競爭力,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成為其他林區之模範。在伐木上引入先進之美式動力鏈鋸伐木,效率為傳統之五倍,集材機用柴油機取代原本之蒸汽集材機,[6]幾乎都是台灣林業之創舉。政府成立大雪山林業公司,就是希望運用新的經營方法,購買新式機械設備,砍伐、運銷與加工一體化,運用美國全套自動化製材設備,使公司成為一個林業獨立體系,從上游到下游完成系統化經營。

製材廠

大雪山林業公司成立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將單純的伐木工業,延長至木材加工,創造更高的產業價值。公司所屬木材加工業中,規模最大、設備最新、耗資甚鉅就屬製材廠。設立前先聘請美國技術服務團范漢士(Fairhurst)前來調查,製材廠於1964年5月26日落成,佔地三公頃,廠房設計完全仿美國西雅圖大型製材廠,設備採用美國先進設備,並採取一貫化的生產流程,從原木進場至分等出場皆在廠內完成。製材廠不僅設備新穎,對於林木剩餘資源的利用是其特色,原木經過主製剥皮、大割、切邊、檢尺等作業,最後送上分等台,但中間所產生的邊皮餘材,可以成為造紙廠、乾燥廠之原料,還可以製作課桌椅與傢俱等木製品,[7]為方便製材廠將加工後的木材輸送,鐵路局東勢線延長至廠區載運木材,對運材上甚為有利。

走向黃昏

花費鉅資設立的大雪山林業公司,在台灣林業史上建立起許多里程埤,理應成為台灣林業的龍頭與指標,但為何在經營短短十餘間年,於1973年12月結束營業,正式併入林務局管轄,成為「大雪山示範林區管理處」?歸就主要原因可能為:

  • 資金問題:以美援資金為主的公司,在財務不甚健全的情況下,經營本該按部就班,尤其在全面引進新式設備時,折舊與保養都是龐大的支出,在收入還沒有穩定之前,新廠房的設立應謹慎才對,尤其在製材廠設立之後,如果沒有如預期般帶來龐大收益,勢必會對整個公司造成決定性的影響,既然成立一個「企業」,賺錢當然是首要目標,但公營企業似乎加入太多的考量(背負著政府之政策),導致過度擴張,在資金無法彌補缺口後,自然走向關閉一途。
  • 技術問題:美式的先進設備是否適合台灣,雖然美籍技師曾前來調查,但調查結果和實際結果差別太大,台灣原木如紅檜台灣扁柏等,樹齡普遍較大,樹形亦較不規則,而美國松木則較整齊。在原木不盡相同之下,製材廠的先進設備反而成為原木之殺手,過多的鋸削造成大量的浪費,造成製材成本提高、製材率過低的慘況。
  • 冗員問題:大雪山林業公司編制內有將近二百名的正式職員,工人將近一千人,全盛時期有一千三百位員工,人事開支浩繁,在本業無法有起色之際,加上如此龐大的人事支出,形成公司內的沉重壓力。
  • 市場問題:林木在戰後初期是國民政府一項重要的外匯收入,但市場的景氣與價錢不可能一直維持高峰,在木材價格不理想時,節約成本與開拓市場就成為很重要的問題,但公司的成本反而居高不下,對外市場亦無擴展。另外,政府想要藉由大雪山林業公司,將東勢鎮打造成一個林業園區,吸引民間資本前來投資設廠,但林業公司本身經營就有問題,如何吸引民間投入。

影響

 
大雪山製材廠停止營運後,規劃為「東勢林業文化園區」

大雪山林業公司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之下,確實屬於一個規模龐大的事業體,不僅投資金額驚人,政府規劃出的以森林工業做為強化島內基本工業的願景亦十分遠大,雖然最後沒有達到既定目,但還是發生影響力:

  • 日治時期做區別:大雪山林業公司,不管從運輸系統的設計,集材與製材的方式,都採用與日治時期不同的架構。大雪山林區從調查到開發,都是國民政府一手完成,所以大雪山被稱為「示範」或「模範」林區,並引進全套美式器材,可看出擺脫日治時期林業,創造屬於自己的模式。
  • 與退輔會之關係:運輸系統選擇以公路,代表要在山林開闢許多新道路。此時退輔會帶領榮民開鑿中橫已接近尾聲,開闢中橫的榮民正好可以銜接,開完路後並擔任伐木工。而大雪山林業公司裡的管理階層,除台灣省政府與林務局人員充當外,退輔會亦安插人員至公司。對退輔會來講,大雪山林業公司的成立,對榮民的安置(開闢公路、擔任伐木工與職員),有直接之助益。
  • 東勢鎮的發展:小小的東勢鎮,成為八仙山林區與大雪山林區的集中地,大量伐木工進入鎮內,大雪山林業公司於廠區內還設有林業小學供子弟就讀,運材道路的開發,對東勢交通有著一定影響,東勢鎮市街因為林業增加許多商家,其中以旅店和娛樂業最多,小小的山城成為一個熱鬧繁華的地方。

參考

  1. ^ 姚鶴年,《台灣森林史料圖文彙編》(台北:農委會,2001),頁220。
  2. ^ 林渭訪,〈台灣之林業及其研究〉,《台灣銀行季刊》1卷4期,1937年,頁59。
  3. ^ 莊世滋,〈成敗論英雄-論析大雪山林業公司在台灣經濟發展上的歷史意義〉,《白沙歷史地理學報》1期,2006年4月,頁173。
  4. ^ 張賜福,《大雪山林業史話》(台中:農委會林務局,2003),頁14-15。
  5. ^ 莊世滋,〈成敗論英雄-論析大雪山林業公司在台灣經濟發展上的歷史意義〉,《白沙歷史地理學報》,頁169、177。另外,大雪山林區的道路,是由退輔會技術總隊的榮民所開闢。
  6. ^ 張賜福,《大雪山林業史話》,頁6-7。
  7. ^ 張賜福、張偉祐,〈大雪山林業公司及其製材廠歷史回顧〉,《台灣林業》28卷4期,2002年8月。

參考書目

  • 姚鶴年,《台灣森林史料圖文彙編》(台北:農委會,2001)。
  • 張賜福,《大雪山林業史話》(台中:農委會林務局,2003)。
  • 莊世滋,〈成敗論英雄:論析大雪山林業公司在台灣經濟發展上的歷史意義〉,《白沙歷史地理學報》1期,2006年4月。
  • 林渭訪,〈台灣之林業及其研究〉,《台灣銀行季刊》1卷4期,1937年。

台灣大雪山林業, 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大雪山林業, 是台灣省政府所成立之林業公司, 亦是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在台灣林業史上唯一一家由政府, 公營, 的公司, 成立於1958年11月11日, 並於台中縣東勢鎮, 今台中市東勢區, 設立總部, 直至1973年, 因經營發生困難, 該公司被裁併至林務局, 結束短暫的企業體制, 大雪山製材廠, 目录, 經營範圍, 設立沿革, 公司成立前之經過, 林業與工業之結合, 資本形成, 經營特色, 公路運輸系統, 新式伐木技術, 製材廠, 走向黃昏, 影響, 參考, 參考書目經營範圍,. 台灣大雪山林業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大雪山林業 是台灣省政府所成立之林業公司 亦是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在台灣林業史上唯一一家由政府 公營 的公司 成立於1958年11月11日 並於台中縣東勢鎮 今台中市東勢區 設立總部 直至1973年 因經營發生困難 該公司被裁併至林務局 結束短暫的企業體制 大雪山製材廠 目录 1 經營範圍 2 設立沿革 2 1 公司成立前之經過 2 2 林業與工業之結合 2 3 資本形成 3 經營特色 3 1 公路運輸系統 3 2 新式伐木技術 3 3 製材廠 4 走向黃昏 5 影響 6 參考 7 參考書目經營範圍 编辑大雪山林業公司所轄林地 主要是林產管理局將大雪山周圍地區之林地轉移 主要範圍南北以大安溪 大甲溪之間 東至雪山北峰之興隆山 大霸尖山與劍山稜線 西至稍來山 東卯山及觀音山之稜線為界 原八仙山事業區72 175及大甲溪事業區1 13林班地交由大雪山林業公司經營 合計面積59 864公頃 1 設立沿革 编辑戰後台灣林業對山林裡的資源不斷開發 藉此賺取更多的外匯 大雪山林區即是其中一部分 公司成立前之經過 编辑 戰後在檢討台灣林業時 就曾對全台林區做一調查 發現大雪山一帶資源豐富 擬開發大雪山林區 並結合八仙山林區 與大甲溪 大安溪上遊一帶的資源進行開發 2 1953年台灣省林務檢討會中決定大雪山之開發交由林產管理局專案辦理 1955年成立 大雪山開發工作專案小組 針對如何開發進行研議 1956年成立 大雪山示範林區籌建委員會 此時開發大雪山林業資源已是共識 重點是該採取何種方式開發 林業與工業之結合 编辑 台灣的林業絕大部分停留在伐木階段 進階的林業加工產業沒有太大改變 在產業結構更新的前提下 政府決定成立一個融合林業與工業的機構 使台灣林業結合森林砍伐與加工產業 連結林業上下游產業鏈 大力提升林業的工業化 並促進民間資源投入 政府決定採取公司經營方式 打造現代化產業示範園區之決心 成立大雪山林業公司 資本形成 编辑 戰後政府財政匱乏 要成立現代化的林業公司所需龐大金額 可能不是政府所能負擔 大雪山林業公司資本額新台幣一億六千萬元 美援提撥八千萬元 並依據 公司法 邀集六個股東 台灣銀行 土地銀行 彰化銀行 第一銀行 華南銀行 台灣省合作金庫 象徵性分配出新台幣一百萬元 其餘新台幣七千四百萬元由台灣省政府 省府 自籌 3 然而當時省府亦無力出資 剩餘資本額由公司營業後每年盈餘抵充 所以大雪山林業公司的資金 九成以上是利用美援 美援於1956年大雪山成立籌建委員會時即開始資助 至1961年間美援共提供約245萬美元 換算台幣約九千八百萬元 4 換句話說 大雪山林業公司係美援協助台灣省政府所成立之公司 經營特色 编辑大雪山林業公司標榜林業結合工業 並號稱是東亞最大的林業公司 其公司經營特色有下列幾項 公路運輸系統 编辑 公司在成立之前 即針對林木到底該用鐵路系統或公路系統運輸做一評估 據當時工業委員會暨省公路局的評估 如用鐵路與索道系統 必須新建鐵路四段 久平線 澤溪線 梢來線與鞍馬線 與索道三段 所需經費驚人 若以公路替代之 則在運輸效益 運輸功能與投資金額上 較之鐵路更加方便與有效率 因此大雪山林業公司就成為台灣林業中 首次以公路配合索道運輸林木系統 5 公司在林區內建立許多汽車林道 以聯結車及大卡車載運長材或短材 不僅運材上較方便 對於聚落間之連絡 造林與保林 都有很大的意義 新式伐木技術 编辑 大雪山林業公司以省屬企業成立 除了要以企業經營的方式提升競爭力 還有一個重要功能 就是成為其他林區之模範 在伐木上引入先進之美式動力鏈鋸伐木 效率為傳統之五倍 集材機用柴油機取代原本之蒸汽集材機 6 幾乎都是台灣林業之創舉 政府成立大雪山林業公司 就是希望運用新的經營方法 購買新式機械設備 砍伐 運銷與加工一體化 運用美國全套自動化製材設備 使公司成為一個林業獨立體系 從上游到下游完成系統化經營 製材廠 编辑 大雪山林業公司成立的原因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將單純的伐木工業 延長至木材加工 創造更高的產業價值 公司所屬木材加工業中 規模最大 設備最新 耗資甚鉅就屬製材廠 設立前先聘請美國技術服務團范漢士 Fairhurst 前來調查 製材廠於1964年5月26日落成 佔地三公頃 廠房設計完全仿美國西雅圖大型製材廠 設備採用美國先進設備 並採取一貫化的生產流程 從原木進場至分等出場皆在廠內完成 製材廠不僅設備新穎 對於林木剩餘資源的利用是其特色 原木經過主製剥皮 大割 切邊 檢尺等作業 最後送上分等台 但中間所產生的邊皮餘材 可以成為造紙廠 乾燥廠之原料 還可以製作課桌椅與傢俱等木製品 7 為方便製材廠將加工後的木材輸送 鐵路局東勢線延長至廠區載運木材 對運材上甚為有利 走向黃昏 编辑花費鉅資設立的大雪山林業公司 在台灣林業史上建立起許多里程埤 理應成為台灣林業的龍頭與指標 但為何在經營短短十餘間年 於1973年12月結束營業 正式併入林務局管轄 成為 大雪山示範林區管理處 歸就主要原因可能為 資金問題 以美援資金為主的公司 在財務不甚健全的情況下 經營本該按部就班 尤其在全面引進新式設備時 折舊與保養都是龐大的支出 在收入還沒有穩定之前 新廠房的設立應謹慎才對 尤其在製材廠設立之後 如果沒有如預期般帶來龐大收益 勢必會對整個公司造成決定性的影響 既然成立一個 企業 賺錢當然是首要目標 但公營企業似乎加入太多的考量 背負著政府之政策 導致過度擴張 在資金無法彌補缺口後 自然走向關閉一途 技術問題 美式的先進設備是否適合台灣 雖然美籍技師曾前來調查 但調查結果和實際結果差別太大 台灣原木如紅檜或台灣扁柏等 樹齡普遍較大 樹形亦較不規則 而美國松木則較整齊 在原木不盡相同之下 製材廠的先進設備反而成為原木之殺手 過多的鋸削造成大量的浪費 造成製材成本提高 製材率過低的慘況 冗員問題 大雪山林業公司編制內有將近二百名的正式職員 工人將近一千人 全盛時期有一千三百位員工 人事開支浩繁 在本業無法有起色之際 加上如此龐大的人事支出 形成公司內的沉重壓力 市場問題 林木在戰後初期是國民政府一項重要的外匯收入 但市場的景氣與價錢不可能一直維持高峰 在木材價格不理想時 節約成本與開拓市場就成為很重要的問題 但公司的成本反而居高不下 對外市場亦無擴展 另外 政府想要藉由大雪山林業公司 將東勢鎮打造成一個林業園區 吸引民間資本前來投資設廠 但林業公司本身經營就有問題 如何吸引民間投入 影響 编辑 大雪山製材廠停止營運後 規劃為 東勢林業文化園區 大雪山林業公司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之下 確實屬於一個規模龐大的事業體 不僅投資金額驚人 政府規劃出的以森林工業做為強化島內基本工業的願景亦十分遠大 雖然最後沒有達到既定目 但還是發生影響力 與日治時期做區別 大雪山林業公司 不管從運輸系統的設計 集材與製材的方式 都採用與日治時期不同的架構 大雪山林區從調查到開發 都是國民政府一手完成 所以大雪山被稱為 示範 或 模範 林區 並引進全套美式器材 可看出擺脫日治時期林業 創造屬於自己的模式 與退輔會之關係 運輸系統選擇以公路 代表要在山林開闢許多新道路 此時退輔會帶領榮民開鑿中橫已接近尾聲 開闢中橫的榮民正好可以銜接 開完路後並擔任伐木工 而大雪山林業公司裡的管理階層 除台灣省政府與林務局人員充當外 退輔會亦安插人員至公司 對退輔會來講 大雪山林業公司的成立 對榮民的安置 開闢公路 擔任伐木工與職員 有直接之助益 東勢鎮的發展 小小的東勢鎮 成為八仙山林區與大雪山林區的集中地 大量伐木工進入鎮內 大雪山林業公司於廠區內還設有林業小學供子弟就讀 運材道路的開發 對東勢交通有著一定影響 東勢鎮市街因為林業增加許多商家 其中以旅店和娛樂業最多 小小的山城成為一個熱鬧繁華的地方 參考 编辑 姚鶴年 台灣森林史料圖文彙編 台北 農委會 2001 頁220 林渭訪 台灣之林業及其研究 台灣銀行季刊 1卷4期 1937年 頁59 莊世滋 成敗論英雄 論析大雪山林業公司在台灣經濟發展上的歷史意義 白沙歷史地理學報 1期 2006年4月 頁173 張賜福 大雪山林業史話 台中 農委會林務局 2003 頁14 15 莊世滋 成敗論英雄 論析大雪山林業公司在台灣經濟發展上的歷史意義 白沙歷史地理學報 頁169 177 另外 大雪山林區的道路 是由退輔會技術總隊的榮民所開闢 張賜福 大雪山林業史話 頁6 7 張賜福 張偉祐 大雪山林業公司及其製材廠歷史回顧 台灣林業 28卷4期 2002年8月 參考書目 编辑姚鶴年 台灣森林史料圖文彙編 台北 農委會 2001 張賜福 大雪山林業史話 台中 農委會林務局 2003 莊世滋 成敗論英雄 論析大雪山林業公司在台灣經濟發展上的歷史意義 白沙歷史地理學報 1期 2006年4月 林渭訪 台灣之林業及其研究 台灣銀行季刊 1卷4期 1937年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台灣大雪山林業 amp oldid 7514758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