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劳利亚的鲁杰罗级铁甲舰

劳利亚的鲁杰罗级铁甲舰義大利語Classe Ruggiero di Lauria[f]是19世纪晚期为意大利皇家海军建造的一批铁甲舰。本三舰:“劳利亚的鲁杰罗”号英语Italian ironclad Ruggiero di Lauria[g]“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号英语Italian ironclad Francesco Morosini[h]“安德烈亚·多利亚”号英语Italian ironclad Andrea Doria[i]是为早期卡约·杜里奥级铁甲舰[j]的改良版,其最主要的改进是新式后膛炮英语Breech-loading gun[k]、更好的装甲防护以及更强力的轮机。这批由朱塞佩·米凯利義大利語Giuseppe Micheli (ingegnere)[l]设计的舰只,标志着对贝纳德通·伯林英语Benedetto Brin[m]海军舰只设计理念的短暂偏离。

“劳利亚的鲁杰罗”号的绘画
概况
建造者
  • 斯塔比亚堡皇家造船厂英语Regio Cantiere di Castellammare di Stabia[a]
  • 威尼斯兵工厂義大利語Arsenale di Venezia[b]
  • 拉斯佩齐亚兵工厂英语Arsenale di La Spezia[c]
使用者  意大利皇家海军
前级 意大利级
次级 翁贝托国王级
建造期 1881–1891年
服役期 1888–1911年
规划数 3
完成数 3
退役数 3
技术数据
艦型 铁甲舰
排水量
全長 105.9米(347英尺) 全长
全寬 19.84米(65英尺1英寸)
吃水 8.29至8.37米(27英尺2英寸至27英尺6英寸)
動力輸出
  • 8座火管锅炉英语fire-tube boiler[d]
  • 10,591匹指示馬力(7,898千瓦特)
動力來源
  • 2台船用蒸汽机英语marine steam engine[e]
  • 2具螺旋桨
速度 16至17(30至31公里每小時;18至20英里每小時)
耐力 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航速下,可达2,800海里(5,186公里)
乘員 507–509名
武器裝備
  • 4门432 mm(17英寸) 27倍径
  • 2门152 mm(6英寸) 32倍径炮
  • 4具356 mm(14英寸) 水下鱼雷发射管
装甲

本级舰只的建造工期异常漫长,待到完工时,世界上第一艘前无畏舰已经开工建造。由于设计落后,本级诸舰在服役生涯内并未有太大动作。入役后,本级舰在现役和后备役之间来回轮换,主要负责进行训练和演习。1901到1911年间,三舰陆续停止服役,“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号被用作靶船英语Target ship[n],“劳利亚的鲁杰罗”号被用作浮动油箱,“安德烈亚·多利亚”号则被用作供应船英语Depot ship[o]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安德烈亚·多利亚”号被重新启用入役成为警备舰英语Guard ship[p],战后被用于储油,直到1929年被拆解。“劳利亚的鲁杰罗”号一直到1943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轰炸机击沉,残骸在1945年被打捞。

设计 编辑

随着意大利舰队在利萨海战中的失利,自1870年代起,意大利方面开始了一项大规模的海军扩张计划以对抗奥匈帝国海军[13]。这一计划包含卡约·杜里奥级和意大利级两个舰级,均由贝纳德通·伯林英语Benedetto Brin设计。但由于高层对伯林的大型铁甲舰设计案逐渐失去兴趣,之后的劳利亚的鲁杰罗级就被交给了朱塞佩·米凯利。海军中将费迪南多·阿克顿反对伯林设计的超大型铁甲舰,因此他命令米凯利设计一艘不超过10,000長噸(10,160公噸)的舰只。米凯利选择将新的设计建立在卡约·杜里奥级的简化版之上,并加入了一些改进。这些改进包括更现代的后膛装弹炮,更强大的推进系统,以及新的更有效的组合装甲英语Compound armor[q]。米凯利担任意大利大型军舰总设计师的任期很短,伯林回归后又设计建造了翁贝托国王级铁甲舰,这也是意大利第二代铁甲舰的最后一批。[15]

常规特性和轮机 编辑

 
1887年《海军年鉴》上的劳利亚的鲁杰罗级铁甲舰

劳利亚的鲁杰罗级铁甲舰的垂标间距为100米(330英尺),全长105.9米(347英尺),舷宽,19.84米(65英尺1英寸),吃水深度为8.29至8.37米(27英尺2英寸至27英尺6英寸),常规载荷下排水量9,886長噸(10,045公噸),而满载状态下排水量多达11,145長噸(11,324公噸)。这些船只安装了一座很高的艏楼,以改善之前卡约·杜里奥级糟糕的航行状况。舰舯部英语Amidships[r]安装了一根带有战斗桅楼英语Top (sailing ship)[s]战斗桅英语military mast[t],一段上层轻甲板[u]将前后部上层建筑连接起来。上层建筑的两个部分都用来存放几艘较小的船只,每个部分都还有一台大型起重机来处理这些船只。舰上常规配置507到509名官兵。[20]

本舰级的推进系统由两台复式船用蒸汽机组成,每台蒸汽机驱动一具单螺旋桨,蒸汽由8座燃煤圆柱形火管锅炉英语fire-tube boiler[v]提供。锅炉排出废气由两根烟囱排出,一根在前部上层建筑,另一根在后部上层建筑。本级诸舰中,航速最快的是“劳利亚的鲁杰罗”号,在10,591匹指示馬力(7,898千瓦特)的输出功率下最高航速达到17(31公里每小時;20英里每小時)。“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号和“安德烈亚·多利亚”号的最高航速约为16節(30公里每小時;18英里每小時)。本舰级可以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每小時)的航速下续航里程为2,800海里(5,200公里;3,200英里)。[20]

武器和装甲 编辑

劳利亚的鲁杰罗级装备了4门432毫米(17英寸)27倍径后膛炮,两门一组装在中央炮座[20]。这些舰炮为1882年式,可以以560米每秒(1,837英尺每秒)的炮口初速发射910公斤(2,000英磅)的炮弹。这些舰炮的射击速率十分缓慢,每次射击后都需要8分钟才能完成重新装弹[21]。此外,本舰级还装备有4门120毫米(4.7英寸)32倍径炮和2门152 mm(6英寸)32倍径为副炮[20]。两门152毫米炮,一门在舰首,另一门在舰尾,可以发射包括46公斤(102英磅)穿甲弹在内的各种炮弹,而120毫米炮则发射16公斤(36英磅)炮弹[20][22]。自1900年开始,舰上的副炮组得到了显著的扩大,增加了两门75毫米(3英寸)炮、10门57毫米(2.2英寸)40倍径大炮、12门37毫米(1.5英寸)炮、5门37毫米转轮炮英语Revolver cannon和两挺机枪。依照当时主力舰的设计惯例,本级舰上还装备有5具356毫米(14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装载有125公斤(276英磅)、射程达600米(2,000英尺)的鱼雷[20][23]

劳利亚的鲁杰罗级铁甲舰的防护方案由组合装甲构成。本级舰体有一条451毫米(17.75英寸)厚的水线装甲带,装甲区[w]也有同样厚度的铁板进行防护。本级舰有一块76毫米(3英寸)厚的装甲甲板,指挥塔装甲为249毫米(9.8英寸)的钢板,而炮塔则有361毫米(14.2英寸)厚的钢制装甲。[20]

建造 编辑

这些战舰的建造工期十分漫长。当完工时,英国已经开始建造第一批前无畏舰——皇家主权级战列舰英语Royal Sovereign-class battleship[x],这使得之前建造的铁甲舰变得落后。此外,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装甲生产技术(从哈维装甲到克虏伯装甲)的进步,也促使本级舰只的迅速淘汰。[26]

舰名 建造者 开建 下水 完工
“劳利亚的鲁杰罗”号英语Italian ironclad Ruggiero di Lauria
Ruggiero di Lauria
斯塔比亚堡皇家造船厂英语Regio Cantiere di Castellammare di Stabia[20] 1881年8月3日[20] 1884年8月9日[20] 1888年2月1日[20]
“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号英语Italian ironclad Francesco Morosini
Francesco Morosini
威尼斯兵工厂英语Venetian Arsenal[20] 1881年12月4日[20] 1885年7月30日[20] 1889年8月21日[20]
“安德烈亚·多利亚”号英语Italian ironclad Andrea Doria
Andrea Doria
拉斯佩齐亚兵工厂英语Arsenale di La Spezia[20] 1882年1月7日[20] 1885年11月21日[20] 1891年5月16日[20]

服役记录 编辑

 
“安德烈亚·多利亚”号于1899年4月18日起航

自入役后的头几年一直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本级舰只都在现役舰队入役。到1895年,“劳利亚的鲁杰罗”号被调到预备役舰队,而“安德烈亚·多利亚”号和“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号则留在了现役舰队[27][28]。之后,“劳利亚的鲁杰罗”号和“安德烈亚·多利亚”号加入现役舰队进行前往英国和德国的大型巡航[29][30]。1899年,这两舰又同法国和英国舰队一道参加了在卡利亚里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举行的海上阅兵活动[31]

1905年,这三舰都被转移入预备役舰队并很快就被搁置[32]。1908年,意大利海军决定废弃“劳利亚的鲁杰罗”号和“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号,而“安德烈亚·多利亚”号则一直服役到1911年[33]。1909年9月,“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号被作为鱼雷设计实验用的靶船而击沉。“劳利亚的鲁杰罗”号在同一年被改造成一艘浮动油库并更名为“GM45”号,最终在1943年二战期间因空袭而沉没。在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一战前,“安德烈亚·多利亚”号一直都是一艘供应船,之后被派驻布林迪西担任警备舰。一战结束后该舰也被改造成为一艘油船,直至1929年被拆解[34]

脚注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译名待补充参考来源。
  2. ^ 译名参考自《泰恩河上的黄龙旗》[1]
  3. ^ 译名待补充参考来源。
  4. ^ 译名参考自《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 工程技术卷 上》[2]
  5. ^ 译名参考自《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 工程技术卷 上》[3]
  6.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4]
  7.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4]
  8.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4]
  9.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4]
  10.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5]
  11. ^ 译名参考自《英汉舰船科技词汇》[6]
  12.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4]
  13. ^ 译名参考自《战列舰与航空母舰》[7],另有来源译作“本尼迪托·布林”[8],或者“贝内代托·布林”[5]
  14. ^ 译名参考自《英汉舰船科技词汇》[9]
  15. ^ 译名参考自《英汉舰船科技词汇》[10]
  16. ^ 译名参考自《简明英汉辞典》[11],另有来源译作“警戒舰”[12]
  17. ^ 译名参考自《英汉科技大辞典》[14]
  18. ^ 译名参考自《新编英汉科技大词典》[16]
  19. ^ 译名参考自《英汉舰船科技词汇》[17]
  20. ^ 译名参考自《英汉军语词汇》[18]
  21. ^ “Hurricane deck”译名参考自《英汉舰船科技词汇》[19]
  22. ^ 译名参考自《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 工程技术卷 上》[2]
  23. ^ “Citadel”译名参考自《英汉舰船科技词汇》[24]
  24. ^ 译名参考自《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25]

引文 编辑

  1. ^ 张黎源 (2020),第575頁.
  2. ^ 2.0 2.1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2019),第240頁.
  3.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2019),第68頁.
  4. ^ 4.0 4.1 4.2 4.3 4.4 张恩东 (2018),第243頁.
  5. ^ 5.0 5.1 张恩东 (2018),第239頁.
  6. ^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编辑组 (1975),第304頁.
  7. ^ 史蒂夫 (2004),第264頁.
  8. ^ 布鲁斯·泰勒 (2021),第30頁.
  9. ^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编辑组 (1975),第577頁.
  10. ^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编辑组 (1975),第571頁.
  11. ^ 徐钟 (2006),第813頁.
  12. ^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编辑组 (1975),第572頁.
  13. ^ Greene & Massignani (1998),第394頁.
  14. ^ 吴光华 (1998),第143頁.
  15. ^ Gardiner (1979),第340-342頁.
  16. ^ 王运 (1988),第85頁.
  17. ^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编辑组 (1975),第675頁.
  18. ^ 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 (1963),第234頁.
  19. ^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编辑组 (1975),第183頁.
  20.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Gardiner (1979),第342頁.
  21. ^ Friedman (2011),第231頁.
  22. ^ Friedman (2011),第239–240頁.
  23. ^ Friedman (2011),第347頁.
  24. ^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编辑组 (1975),第124頁.
  25. ^ 张恩东 (2018),第71頁.
  26. ^ Sondhaus (2014),第107–108, 111頁.
  27. ^ Brassey (1896),第134頁.
  28. ^ The Italian Manoeuvres,第131–132頁.
  29. ^ Neal (1896),第155頁.
  30. ^ Sondhaus (1994),第131頁.
  31. ^ Robinson (1899),第154–155頁.
  32. ^ Brassey (1905),第45頁.
  33. ^ Brassey (1908),第31頁.
  34. ^ Gardiner & Gray (1985),第255–256頁.

参考书目 编辑

  • Friedman, Norman.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One.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1. ISBN 978-1-84832-100-7. 
  • Gardiner, Robert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0-85177-133-5. 
  • Gardiner, Robert & Gray, Randal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0-87021-907-3. 
  • Greene, Jack & Massignani, Alessandro. Ironclads at War: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rmored Warship, 1854–1891. Pennsylvania: Da Capo Press. 1998. ISBN 0938289586. 
  • Neal, William George (编). The Marine Engineer XVII. London: Office for Advertisements and Publication. 1896. 
  • Sondhaus, Lawrence. The Naval Policy of Austria-Hungary, 1867–1918. West Lafayette: Purdu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978-1-55753-034-9. 
  • Sondhaus, Lawrence. Navies of Europe. London: Routledge. 2014. ISBN 978-1-317-86978-8. 
  • (英)布鲁斯·泰勒 (编). 战舰世界:世界海军强国主力舰图解百科:1880-1990. 邢天宁译. 南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02. ISBN 978-7-5594-5404-1 (中文(中国大陆)). 
  •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编辑组.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75-09. CSBN 17034·25 (中文(中国大陆)). 
  • 史蒂夫·克劳夫德. 杨颖莉 , 编. 战列舰与航空母舰. 世界武器图典 第1版. 长春: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4-01 [2020-02-21]. ISBN 9787538615067. (原始内容于2020-02-21) (中文(中国大陆)).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 工程技术卷 上.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9-06. ISBN 978-7-100-17102-1 (中文(中国大陆)). 
  • 吴光华. 英汉科技大辞典.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10. ISBN 7-313-02022-8 (中文(中国大陆)). 
  • 张恩东.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第1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07. ISBN 9787111599326. OCLC 1097889587 (中文(中国大陆)). 
  • 张黎源. 泰恩河上的黄龙旗.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05. ISBN 978-7-108-06822-4 (中文(中国大陆)). 
  • 王运. 新编英汉科技大词典 a new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8. ISBN 7-5023-0064-3 (中文(中国大陆)). 
  • 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 英汉军语词汇.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3-01. CSBN 17031·93. 
  • 徐钟. 简明英汉辞典.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08. ISBN 7-80198-534-6 (中文(中国大陆)). 

期刊来源 编辑

  • Brassey, Thomas A (编). Comparative Strength. The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J. Griffin & Co.). 1896. 
  • Brassey, Thomas A (编). Comparative Strength. The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J. Griffin & Co.). 1899. 
  • Brassey, Thomas A (编). Comparative Strength. The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J. Griffin & Co.). 1905: 40–57. OCLC 937691500. 
  • Brassey, Thomas A (编). Comparative Strength. The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J. Griffin & Co.). 1908. 
  • The Italian Manoeuvres. Notes on Naval Progress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 1897: 131–140. 
  • Robinson, Charles N. (编). The French and Italian Fleets at Cagliari. The Navy and Army Illustrated (London: Hudson & Kearns). 1899, VIII (118): 154–155. 
  • Ordovini, Aldo F.; Petronio, Fulvio & Sullivan, David M. Capital Ships of the Italian Royal Navy, 1860–1918, Part 2: Turret/Barbette Ships of the Duilio, Italia and Ruggerio di Lauria Classes. Warship International. 2015, LII (4): 326–349. ISSN 0043-0374. 

扩展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 Ruggero di Lauria (188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rina Militare website

劳利亚的鲁杰罗级铁甲舰, 義大利語, classe, ruggiero, lauria, 是19世纪晚期为意大利皇家海军建造的一批铁甲舰, 本级三舰, 劳利亚的鲁杰罗, 英语, italian, ironclad, ruggiero, lauria, 弗朗切斯科, 莫罗西尼, 英语, italian, ironclad, francesco, morosini, 安德烈亚, 多利亚, 英语, italian, ironclad, andrea, doria, 是为早期卡约, 杜里奥级铁甲舰, 的改良版, 其最主要的. 劳利亚的鲁杰罗级铁甲舰 義大利語 Classe Ruggiero di Lauria f 是19世纪晚期为意大利皇家海军建造的一批铁甲舰 本级三舰 劳利亚的鲁杰罗 号 英语 Italian ironclad Ruggiero di Lauria g 弗朗切斯科 莫罗西尼 号 英语 Italian ironclad Francesco Morosini h 和 安德烈亚 多利亚 号 英语 Italian ironclad Andrea Doria i 是为早期卡约 杜里奥级铁甲舰 j 的改良版 其最主要的改进是新式后膛炮 英语 Breech loading gun k 更好的装甲防护以及更强力的轮机 这批由朱塞佩 米凯利 義大利語 Giuseppe Micheli ingegnere l 设计的舰只 标志着对贝纳德通 伯林 英语 Benedetto Brin m 海军舰只设计理念的短暂偏离 劳利亚的鲁杰罗 号的绘画概况建造者斯塔比亚堡皇家造船厂 英语 Regio Cantiere di Castellammare di Stabia a 威尼斯兵工厂 義大利語 Arsenale di Venezia b 拉斯佩齐亚兵工厂 英语 Arsenale di La Spezia c 使用者 意大利皇家海军前级意大利级次级翁贝托国王级建造期1881 1891年服役期1888 1911年规划数3完成数3退役数3技术数据艦型铁甲舰排水量常规 9 886長噸 10 045公噸 满载 10 997長噸 11 173公噸 全長105 9米 347英尺 全长全寬19 84米 65英尺1英寸 吃水8 29至8 37米 27英尺2英寸至27英尺6英寸 動力輸出8座火管锅炉 英语 fire tube boiler d 10 591匹指示馬力 7 898千瓦特 動力來源2台船用蒸汽机 英语 marine steam engine e 2具螺旋桨速度16至17節 30至31公里每小時 18至20英里每小時 耐力10節 19公里每小時 12英里每小時 航速下 可达2 800海里 5 186公里 乘員507 509名武器裝備4门432 mm 17英寸 27倍径炮 2门152 mm 6英寸 32倍径炮 4具356 mm 14英寸 水下鱼雷发射管装甲水线装甲带 451毫米 17 75英寸 甲板 76毫米 3英寸 炮座 361毫米 14 2英寸 指挥塔 249毫米 9 8英寸 本级舰只的建造工期异常漫长 待到完工时 世界上第一艘前无畏舰已经开工建造 由于设计落后 本级诸舰在服役生涯内并未有太大动作 入役后 本级舰在现役和后备役之间来回轮换 主要负责进行训练和演习 1901到1911年间 三舰陆续停止服役 弗朗切斯科 莫罗西尼 号被用作靶船 英语 Target ship n 劳利亚的鲁杰罗 号被用作浮动油箱 安德烈亚 多利亚 号则被用作供应船 英语 Depot ship o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安德烈亚 多利亚 号被重新启用入役成为警备舰 英语 Guard ship p 战后被用于储油 直到1929年被拆解 劳利亚的鲁杰罗 号一直到1943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轰炸机击沉 残骸在1945年被打捞 目录 1 设计 1 1 常规特性和轮机 1 2 武器和装甲 2 建造 3 服役记录 4 脚注 4 1 注释 4 2 引文 5 参考书目 6 期刊来源 7 扩展阅读 8 外部链接设计 编辑随着意大利舰队在利萨海战中的失利 自1870年代起 意大利方面开始了一项大规模的海军扩张计划以对抗奥匈帝国海军 13 这一计划包含卡约 杜里奥级和意大利级两个舰级 均由贝纳德通 伯林 英语 Benedetto Brin 设计 但由于高层对伯林的大型铁甲舰设计案逐渐失去兴趣 之后的劳利亚的鲁杰罗级就被交给了朱塞佩 米凯利 海军中将费迪南多 阿克顿反对伯林设计的超大型铁甲舰 因此他命令米凯利设计一艘不超过10 000長噸 10 160公噸 的舰只 米凯利选择将新的设计建立在卡约 杜里奥级的简化版之上 并加入了一些改进 这些改进包括更现代的后膛装弹炮 更强大的推进系统 以及新的更有效的组合装甲 英语 Compound armor q 米凯利担任意大利大型军舰总设计师的任期很短 伯林回归后又设计建造了翁贝托国王级铁甲舰 这也是意大利第二代铁甲舰的最后一批 15 常规特性和轮机 编辑 nbsp 1887年 海军年鉴 上的劳利亚的鲁杰罗级铁甲舰劳利亚的鲁杰罗级铁甲舰的垂标间距为100米 330英尺 全长105 9米 347英尺 舷宽 19 84米 65英尺1英寸 吃水深度为8 29至8 37米 27英尺2英寸至27英尺6英寸 常规载荷下排水量9 886長噸 10 045公噸 而满载状态下排水量多达11 145長噸 11 324公噸 这些船只安装了一座很高的艏楼 以改善之前卡约 杜里奥级糟糕的航行状况 舰舯部 英语 Amidships r 安装了一根带有战斗桅楼 英语 Top sailing ship s 的战斗桅 英语 military mast t 一段上层轻甲板 u 将前后部上层建筑连接起来 上层建筑的两个部分都用来存放几艘较小的船只 每个部分都还有一台大型起重机来处理这些船只 舰上常规配置507到509名官兵 20 本舰级的推进系统由两台复式船用蒸汽机组成 每台蒸汽机驱动一具单螺旋桨 蒸汽由8座燃煤圆柱形火管锅炉 英语 fire tube boiler v 提供 锅炉排出废气由两根烟囱排出 一根在前部上层建筑 另一根在后部上层建筑 本级诸舰中 航速最快的是 劳利亚的鲁杰罗 号 在10 591匹指示馬力 7 898千瓦特 的输出功率下最高航速达到17節 31公里每小時 20英里每小時 弗朗切斯科 莫罗西尼 号和 安德烈亚 多利亚 号的最高航速约为16節 30公里每小時 18英里每小時 本舰级可以以10節 19公里每小時 12英里每小時 的航速下续航里程为2 800海里 5 200公里 3 200英里 20 武器和装甲 编辑 劳利亚的鲁杰罗级装备了4门432毫米 17英寸 27倍径后膛炮 两门一组装在中央炮座上 20 这些舰炮为1882年式 可以以560米每秒 1 837英尺每秒 的炮口初速发射910公斤 2 000英磅 的炮弹 这些舰炮的射击速率十分缓慢 每次射击后都需要8分钟才能完成重新装弹 21 此外 本舰级还装备有4门120毫米 4 7英寸 32倍径炮和2门152 mm 6英寸 32倍径为副炮 20 两门152毫米炮 一门在舰首 另一门在舰尾 可以发射包括46公斤 102英磅 穿甲弹在内的各种炮弹 而120毫米炮则发射16公斤 36英磅 炮弹 20 22 自1900年开始 舰上的副炮组得到了显著的扩大 增加了两门75毫米 3英寸 炮 10门57毫米 2 2英寸 40倍径大炮 12门37毫米 1 5英寸 炮 5门37毫米转轮炮 英语 Revolver cannon 和两挺机枪 依照当时主力舰的设计惯例 本级舰上还装备有5具356毫米 14英寸 口径鱼雷发射管 可以发射装载有125公斤 276英磅 射程达600米 2 000英尺 的鱼雷 20 23 劳利亚的鲁杰罗级铁甲舰的防护方案由组合装甲构成 本级舰体有一条451毫米 17 75英寸 厚的水线装甲带 装甲区 w 也有同样厚度的铁板进行防护 本级舰有一块76毫米 3英寸 厚的装甲甲板 指挥塔装甲为249毫米 9 8英寸 的钢板 而炮塔则有361毫米 14 2英寸 厚的钢制装甲 20 建造 编辑这些战舰的建造工期十分漫长 当完工时 英国已经开始建造第一批前无畏舰 皇家主权级战列舰 英语 Royal Sovereign class battleship x 这使得之前建造的铁甲舰变得落后 此外 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装甲生产技术 从哈维装甲到克虏伯装甲 的进步 也促使本级舰只的迅速淘汰 26 舰名 建造者 开建 下水 完工 劳利亚的鲁杰罗 号 英语 Italian ironclad Ruggiero di Lauria Ruggiero di Lauria 斯塔比亚堡皇家造船厂 英语 Regio Cantiere di Castellammare di Stabia 20 1881年8月3日 20 1884年8月9日 20 1888年2月1日 20 弗朗切斯科 莫罗西尼 号 英语 Italian ironclad Francesco Morosini Francesco Morosini 威尼斯兵工厂 英语 Venetian Arsenal 20 1881年12月4日 20 1885年7月30日 20 1889年8月21日 20 安德烈亚 多利亚 号 英语 Italian ironclad Andrea Doria Andrea Doria 拉斯佩齐亚兵工厂 英语 Arsenale di La Spezia 20 1882年1月7日 20 1885年11月21日 20 1891年5月16日 20 服役记录 编辑 nbsp 安德烈亚 多利亚 号于1899年4月18日起航自入役后的头几年一直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 本级舰只都在现役舰队入役 到1895年 劳利亚的鲁杰罗 号被调到预备役舰队 而 安德烈亚 多利亚 号和 弗朗切斯科 莫罗西尼 号则留在了现役舰队 27 28 之后 劳利亚的鲁杰罗 号和 安德烈亚 多利亚 号加入现役舰队进行前往英国和德国的大型巡航 29 30 1899年 这两舰又同法国和英国舰队一道参加了在卡利亚里为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举行的海上阅兵活动 31 1905年 这三舰都被转移入预备役舰队并很快就被搁置 32 1908年 意大利海军决定废弃 劳利亚的鲁杰罗 号和 弗朗切斯科 莫罗西尼 号 而 安德烈亚 多利亚 号则一直服役到1911年 33 1909年9月 弗朗切斯科 莫罗西尼 号被作为鱼雷设计实验用的靶船而击沉 劳利亚的鲁杰罗 号在同一年被改造成一艘浮动油库并更名为 GM45 号 最终在1943年二战期间因空袭而沉没 在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一战前 安德烈亚 多利亚 号一直都是一艘供应船 之后被派驻布林迪西担任警备舰 一战结束后该舰也被改造成为一艘油船 直至1929年被拆解 34 脚注 编辑 nbsp 意大利主题 nbsp 战争主题 注释 编辑 译名待补充参考来源 译名参考自 泰恩河上的黄龙旗 1 译名待补充参考来源 译名参考自 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 工程技术卷 上 2 译名参考自 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 工程技术卷 上 3 译名参考自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4 译名参考自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4 译名参考自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4 译名参考自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4 译名参考自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5 译名参考自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6 译名参考自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4 译名参考自 战列舰与航空母舰 7 另有来源译作 本尼迪托 布林 8 或者 贝内代托 布林 5 译名参考自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9 译名参考自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10 译名参考自 简明英汉辞典 11 另有来源译作 警戒舰 12 译名参考自 英汉科技大辞典 14 译名参考自 新编英汉科技大词典 16 译名参考自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17 译名参考自 英汉军语词汇 18 Hurricane deck 译名参考自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19 译名参考自 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 工程技术卷 上 2 Citadel 译名参考自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24 译名参考自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25 引文 编辑 张黎源 2020 第575頁 2 0 2 1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2019 第240頁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2019 第68頁 4 0 4 1 4 2 4 3 4 4 张恩东 2018 第243頁 5 0 5 1 张恩东 2018 第239頁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编辑组 1975 第304頁 史蒂夫 2004 第264頁 布鲁斯 泰勒 2021 第30頁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编辑组 1975 第577頁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编辑组 1975 第571頁 徐钟 2006 第813頁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编辑组 1975 第572頁 Greene amp Massignani 1998 第394頁 吴光华 1998 第143頁 Gardiner 1979 第340 342頁 王运 1988 第85頁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编辑组 1975 第675頁 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 1963 第234頁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编辑组 1975 第183頁 20 00 20 01 20 02 20 03 20 04 20 05 20 06 20 07 20 08 20 09 20 10 20 11 20 12 20 13 20 14 20 15 20 16 20 17 20 18 Gardiner 1979 第342頁 Friedman 2011 第231頁 Friedman 2011 第239 240頁 Friedman 2011 第347頁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编辑组 1975 第124頁 张恩东 2018 第71頁 Sondhaus 2014 第107 108 111頁 Brassey 1896 第134頁 The Italian Manoeuvres 第131 132頁 Neal 1896 第155頁 Sondhaus 1994 第131頁 Robinson 1899 第154 155頁 Brassey 1905 第45頁 Brassey 1908 第31頁 Gardiner amp Gray 1985 第255 256頁 参考书目 编辑Friedman Norman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One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1 ISBN 978 1 84832 100 7 Gardiner Robert 编 Conway s All the World s Fighting Ships 1860 1905 nbsp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0 85177 133 5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Gardiner Robert amp Gray Randal 编 Conway s All the World s Fighting Ships 1906 1921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0 87021 907 3 Greene Jack amp Massignani Alessandro Ironclads at War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rmored Warship 1854 1891 Pennsylvania Da Capo Press 1998 ISBN 0938289586 Neal William George 编 The Marine Engineer XVII London Office for Advertisements and Publication 1896 Sondhaus Lawrence The Naval Policy of Austria Hungary 1867 1918 West Lafayette Purdue University Press 1994 ISBN 978 1 55753 034 9 Sondhaus Lawrence Navies of Europe London Routledge 2014 ISBN 978 1 317 86978 8 英 布鲁斯 泰勒 编 战舰世界 世界海军强国主力舰图解百科 1880 1990 邢天宁译 南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02 ISBN 978 7 5594 5404 1 中文 中国大陆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编辑组 英汉舰船科技词汇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75 09 CSBN 17034 25 中文 中国大陆 史蒂夫 克劳夫德 杨颖莉 编 战列舰与航空母舰 世界武器图典 第1版 长春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4 01 2020 02 21 ISBN 978753861506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21 中文 中国大陆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 工程技术卷 上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9 06 ISBN 978 7 100 17102 1 中文 中国大陆 吴光华 英汉科技大辞典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 10 ISBN 7 313 02022 8 中文 中国大陆 张恩东 铁甲舰与前无畏舰百科图鉴 第1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07 ISBN 9787111599326 OCLC 1097889587 中文 中国大陆 张黎源 泰恩河上的黄龙旗 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20 05 ISBN 978 7 108 06822 4 中文 中国大陆 王运 新编英汉科技大词典 a new english chinese dictiona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8 ISBN 7 5023 0064 3 中文 中国大陆 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 英汉军语词汇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3 01 CSBN 17031 93 徐钟 简明英汉辞典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 08 ISBN 7 80198 534 6 中文 中国大陆 期刊来源 编辑Brassey Thomas A 编 Comparative Strength The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J Griffin amp Co 1896 Brassey Thomas A 编 Comparative Strength The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J Griffin amp Co 1899 Brassey Thomas A 编 Comparative Strength The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J Griffin amp Co 1905 40 57 OCLC 937691500 Brassey Thomas A 编 Comparative Strength The Naval Annual Portsmouth J Griffin amp Co 1908 The Italian Manoeuvres Notes on Naval Progress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 1897 131 140 Robinson Charles N 编 The French and Italian Fleets at Cagliari The Navy and Army Illustrated London Hudson amp Kearns 1899 VIII 118 154 155 Ordovini Aldo F Petronio Fulvio amp Sullivan David M Capital Ships of the Italian Royal Navy 1860 1918 Part 2 Turret Barbette Ships of the Duilio Italia and Ruggerio di Lauria Classes Warship International 2015 LII 4 326 349 ISSN 0043 0374 扩展阅读 编辑Fraccaroli Aldo Italian Warships of World War I London Ian Allan 1970 ISBN 978 0 7110 0105 3 外部链接 编辑Ruggero di Lauria 1884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rina Militare website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劳利亚的鲁杰罗级铁甲舰 amp oldid 7875361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