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共同生活弟兄會

共同生活弟兄會(拉丁語:Fratres Vitae Communis;英語:Brethren of the Common Life),為現代靈修運動中的產物,於十四世紀末在羅馬天主教中所成立的敬虔團體,最開始組成的並不是弟兄會,反而是姐妹會,是一群非常敬虔的婦女們,她們希望能以使徒行傳所描繪的基督徒共同團體的模式來生活,但是她們不想進入修道院中,她們不願追求修道院式外在形式的敬虔,反而追求的是敬虔內心的更新,後來逐漸發展為共同生活弟兄會,他們放棄世俗的物品,以財物共享的方式生活,並且遵守團體規章生活,由顧瑞特英语Geert Groote在荷蘭的丹文特開始組織共同生活弟兄會,帶領人們群聚過敬虔生活。[1]

信仰主張

共同生活弟兄會強調宗教教育的重要性,他們希望藉由宗教教育能夠推動教會的改革,尤其他們想將生活方式帶入群眾當中,而不是以離群索居的修道院模式和群眾遠離,他們也追求個人與群體兩者之間平衡的敬拜,每日禮拜、讀經、默想、講道和工作,並重視兒童教育和廣設學校,[2]譬如他們在丹文特(Deventer)設立的學校成為北地文藝復興新學術傳播的重要中心,並影響了不少人文主義的學者和後代的宗教改革。

對後代的影響

其中較負盛名的有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韋索的約翰(John of Wessel)、伊拉斯谟(Erasmus)及金碧士(Thomas a Kempis),馬丁路德曾在共同生活弟兄會設立在馬得堡的學校就讀,這種追求內在生命的更新而非外在的形式儀文,或多或少都曾影響著他及後來的宗教改革。[3]

十五世紀中期的韋索的約翰(John of Wessel)被稱為「世界之光」,曾經接受共同生活弟兄會創辦的學校中造就,後來於德國耳弗特(Erfurt)大學執教,他反對羅馬天主教販售贖罪券,並且教導「因信稱義」的真理,主張「唯獨因信得救」,並且不接受化質說,最後遭受羅馬天主教的審判定為異端死於獄中。

共同生活弟兄會中,最負盛名的是伊拉斯謨,出生於1466年的荷蘭鹿特丹,九歲的時候被送到共同生活弟兄會所經營的學校就讀,吸收他們的「靈修生活的實踐」,他與馬丁路德為同世代的人物,有句話是這樣形容他們對於信仰傳承的關係「是伊拉斯姆下了蛋(改教運動),馬丁路德將它孵出來!」,伊拉斯姆接受人文主義的新精神,他終生的夢想是改革羅馬天主教,但並非要把它搞的四分五裂。[4]

另一位深受共同生活弟兄會影響的人物為金碧士(Thomas a Kempis),他大約於1392年到荷蘭的代芬特爾加入共同生活弟兄會,後進入奧古斯丁修道院,他所著的「效法基督」一書是流傳至今的中世紀靈修名著,以基督為中心,鼓勵在生活中落實基督信仰,在當時政治混亂、教會腐敗之際,勸勉信徒效法基督,,逃避世界的虛浮,從迷失中轉回神的面前。[5]

参考文献

  1. ^ Good TV 好消息電視台,〈空中主日學〉,2020/5/18,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bQ23GOBrWQ。
  2. ^ Hans Baron, "Fifteenth century civilisation and the Renaissance", in The New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 vol. I (1957:64).
  3. ^ 王德昭,《西洋通史》(香港:商務印書館,2017),429
  4. ^ 奧爾森(Roger E. Olson),《 神學的故事 》,吳瑞誠、徐成德譯(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 2002,430;楊百川〈教會使與人物誌〉,2020/5/18,http://ll1591.blogspot.com/2015/09/blog-post_22.html。
  5. ^ 金碧士(Thomas a Kempis),《效法基督》,陳桂英譯(台北市:證主協會), 2017,導論及封底。

共同生活弟兄會, 此條目没有前往其他条目的內部链接, 未能構築百科全书的链接网络, 2020年6月3日, 請加上與內容有關的內部链接并适当维基化以改進此條目, 拉丁語, fratres, vitae, communis, 英語, brethren, common, life, 為現代靈修運動中的產物, 於十四世紀末在羅馬天主教中所成立的敬虔團體, 最開始組成的並不是弟兄會, 反而是姐妹會, 是一群非常敬虔的婦女們, 她們希望能以使徒行傳所描繪的基督徒共同團體的模式來生活, 但是她們不想進入修道院中, 她們不願追求修. 此條目没有前往其他条目的內部链接 未能構築百科全书的链接网络 2020年6月3日 請加上與內容有關的內部链接并适当维基化以改進此條目 共同生活弟兄會 拉丁語 Fratres Vitae Communis 英語 Brethren of the Common Life 為現代靈修運動中的產物 於十四世紀末在羅馬天主教中所成立的敬虔團體 最開始組成的並不是弟兄會 反而是姐妹會 是一群非常敬虔的婦女們 她們希望能以使徒行傳所描繪的基督徒共同團體的模式來生活 但是她們不想進入修道院中 她們不願追求修道院式外在形式的敬虔 反而追求的是敬虔內心的更新 後來逐漸發展為共同生活弟兄會 他們放棄世俗的物品 以財物共享的方式生活 並且遵守團體規章生活 由顧瑞特 英语 Geert Groote 在荷蘭的丹文特開始組織共同生活弟兄會 帶領人們群聚過敬虔生活 1 信仰主張 编辑共同生活弟兄會強調宗教教育的重要性 他們希望藉由宗教教育能夠推動教會的改革 尤其他們想將生活方式帶入群眾當中 而不是以離群索居的修道院模式和群眾遠離 他們也追求個人與群體兩者之間平衡的敬拜 每日禮拜 讀經 默想 講道和工作 並重視兒童教育和廣設學校 2 譬如他們在丹文特 Deventer 設立的學校成為北地文藝復興新學術傳播的重要中心 並影響了不少人文主義的學者和後代的宗教改革 對後代的影響 编辑其中較負盛名的有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韋索的約翰 John of Wessel 伊拉斯谟 Erasmus 及金碧士 Thomas a Kempis 馬丁路德曾在共同生活弟兄會設立在馬得堡的學校就讀 這種追求內在生命的更新而非外在的形式儀文 或多或少都曾影響著他及後來的宗教改革 3 十五世紀中期的韋索的約翰 John of Wessel 被稱為 世界之光 曾經接受共同生活弟兄會創辦的學校中造就 後來於德國耳弗特 Erfurt 大學執教 他反對羅馬天主教販售贖罪券 並且教導 因信稱義 的真理 主張 唯獨因信得救 並且不接受化質說 最後遭受羅馬天主教的審判定為異端死於獄中 共同生活弟兄會中 最負盛名的是伊拉斯謨 出生於1466年的荷蘭鹿特丹 九歲的時候被送到共同生活弟兄會所經營的學校就讀 吸收他們的 靈修生活的實踐 他與馬丁路德為同世代的人物 有句話是這樣形容他們對於信仰傳承的關係 是伊拉斯姆下了蛋 改教運動 馬丁路德將它孵出來 伊拉斯姆接受人文主義的新精神 他終生的夢想是改革羅馬天主教 但並非要把它搞的四分五裂 4 另一位深受共同生活弟兄會影響的人物為金碧士 Thomas a Kempis 他大約於1392年到荷蘭的代芬特爾加入共同生活弟兄會 後進入奧古斯丁修道院 他所著的 效法基督 一書是流傳至今的中世紀靈修名著 以基督為中心 鼓勵在生活中落實基督信仰 在當時政治混亂 教會腐敗之際 勸勉信徒效法基督 逃避世界的虛浮 從迷失中轉回神的面前 5 参考文献 编辑 Good TV 好消息電視台 空中主日學 2020 5 18 https www youtube com watch v FbQ23GOBrWQ Hans Baron Fifteenth century civilisation and the Renaissance in The New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 vol I 1957 64 王德昭 西洋通史 香港 商務印書館 2017 429 奧爾森 Roger E Olson 神學的故事 吳瑞誠 徐成德譯 新北市 校園書房出版社 2002 430 楊百川 教會使與人物誌 2020 5 18 http ll1591 blogspot com 2015 09 blog post 22 html 金碧士 Thomas a Kempis 效法基督 陳桂英譯 台北市 證主協會 2017 導論及封底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共同生活弟兄會 amp oldid 7478941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