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伊本·图马特

阿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本·图马特(阿拉伯语:أبو عبدالله محمد ابن تومرت‎,1080年-1130年或1128年[9]),简称伊本·图马特柏柏尔伊斯兰教宗教改革家,自称马赫迪。他的追随者创建了穆瓦希德王朝


伊本·图马特
阿布-雅库布·优素福统治时期铸造的钱币,末尾刻有“乌玛伊玛目马赫迪”,大意为“国家的领袖和导师”
頭銜乌玛伊玛目马赫迪
المهدي إمام الأمة
个人资料
出生1080年
苏斯,伊吉利兹
逝世约1128年–1130年
高阿特拉斯山脈丁梅尔英语Tinmel
墓地丁梅尔清真寺英语Tinmel Mosque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民族柏柏尔人
地区馬格里布安达卢斯
法理扎希丽派
信条艾什爾里派[1][2][3]
穆爾太齊賴派[4][5][6][7]
运动英语Religious movement穆瓦希德运动[4][8]
高級職位
导师阿布-贝克尔·图尔图希英语Abu Bakr al-Turtushi

伊本·图马特早年曾在科尔多瓦麦加巴格达等地朝圣并学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狂热一神理论,反对当时的圣徒崇拜。28岁时,他回到了摩洛哥宣扬自己的学说,并在阿尔摩拉维德王朝埃米尔阿里·本·优素福非斯组织的宗教辩论会上舌战当地伊斯兰教学者。当地学者一致认为他是异端,但阿里·伊本·尤素福并未迫害他。在传教受挫的情况下,伊本·图马特自称马赫迪,并号召其信徒武装起来,以净化阿尔摩拉维德王朝已经堕落的伊斯兰信仰。

在其死后,来自阿尔及利亚的信徒阿卜杜勒·慕敏率领其支持者发动武装起义,1147年,阿卜杜勒·慕敏占领马拉喀什,灭亡阿尔摩拉维德王朝,建立穆瓦希德王朝。

生平

早年

如今关于伊本·图马特是史料记载主要是宗教性质的聖徒傳記,其中可能混有穆瓦希德王朝官方捏造的神化情节[10]。伊本·图马特出生于1078年至1082年之间,故乡在摩洛哥苏斯地区的小村庄伊吉利兹(Igiliz)[11][12],属于马斯穆达柏柏尔人的哈加(Hargha)部落[13][14]。有说法称其父本名为阿卜杜拉,图马特实是昵称,在柏柏尔语言中意为“好运”或“幸福”[15][16]伊本·赫勒敦记载,伊本·图马特童年时颇为虔诚,喜爱在清真寺点蜡烛,因此有昵称“阿萨富”(Asafu,意为“火把”或“爱光者”)[17]

伊本·图马特后来声称自己是阿里王族伊德里斯·本·阿卜杜拉的后代,伊本·赫勒敦也支持这一说法,今日学界关于此存在较大争议[13]。当时的柏柏尔领袖自称谢里夫后裔是很常见的事情。

宗教主张

 
 
伊本·图马特著作E'az Ma Yutlab的1183年抄本

在伊本·图马特的时代,马格里布安达卢斯处在穆拉比特王朝的统治之下。穆拉比特王朝主张马立克派,都城位于马拉喀什,还将伊斯兰教传入西非。伊本·图马特最初在科尔多瓦求学,师从神学家图尔图希英语Abu Bakr al-Turtushi,随后前往向东方的巴格达游学,在此期间收到了安萨里的学说的影响[18][19],并同时在艾什爾里派穆爾太齊賴派门下求学[4]。伊本·图马特在巴格达居留期间逐渐形成自己的宗教主张,混合了艾什爾里派和苏菲主义理念[7]。穆瓦希德时代的传记声称,穆拉比特王朝封禁伊本·图马特的著作,并公开焚烧,安萨里得知后决定指派他返回马格里布传播教义[12]

伊本·图马特屬於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在他的宗教主张中,最主要的是极端的认主独一,认为安拉只有一种属性,其他各种属性都有多神论嫌疑,与认主独一相矛盾[7]。他主张宿命论,支持伊斯兰教法,反对拟人论。伊本·图马特反对穆拉比特王朝的马立克派学说,认为其过度强调法学家共识,无视圣行圣训,认为马立克派法学家的法理推断是不正当的,甚至有沦于异端学说的可能[7]。伊本·图马特将马格里布人的堕落行为归咎于穆拉比特王朝的统治,例如公开售卖酒类和猪肉等古兰经禁止的或是他反对的行为。他亦反对宗教艺术。伊本·图马特的追随者自称“穆瓦希德”(al-Muwwahidun),意为“认主独一者”。

返回马格里布

有记载称,他在离开巴格达后前往麦加朝觐,但他急于规正周围人的错误信仰,导致他被人自麦加逐出[20]。他随后前往开罗,又从亚历山大港搭船,在1117年至1118年前后到达马格里布。在航行途中,他将船上的酒瓶掷入大海,还不断劝导水手依教义祷告。水手忍无可忍,将他投向大海,但发现他过了半天竟仍然在水面上下漂流,又决定救他上船。还有说法声称他平息了海上的一场风暴[21]

他在马赫迪耶上岸,先后前往突尼斯贝贾亚,沿途一直宣传其简化的教义,指责当地人的習俗,如饮酒、音乐、公开做爱,以及柏柏尔人男人戴面纱、女人不戴面纱等。他还在清真寺前和人辩论,不顾官方庇护的马利克派学者的反应。他很快遭贝贾亚当局驱逐,他于是向南抵达梅拉拉(Mellala),在当地收获了最早的追随者和信众,其中包括巴希尔(al-Bashir)、阿卜杜勒·慕敏穆罕默德·拜扎格英语Mohammed al-Baydhaq等。巴希尔成为他的军师,拜扎格写就穆瓦希德运动编年史,阿卜杜勒·慕敏后来成为他的继承者。1120年,伊本·图马特率信众进入摩洛哥,在学术中心非斯歇脚。伊本·图马特和当地的马立克派学者辩论,最终被驱逐。他随后向南抵达穆拉比特王朝的都城马拉喀什,据称他在一座清真寺遇到了君主阿里·本·优素福本人。当有人提醒他阿里就在附近时,他的回答颇为著名:“埃米尔在哪里?我在这只看到一群女人!”,是在讽刺其统治阶级蒙面,而在教义传统上只有女性才配戴面纱[22]

伊本·图马特和埃米尔及马立克派学者的辩论尤其体现其宗教主张。马立克派学者指责他煽动叛乱,伊本·图马特辩护称他只是个倡导改革的学者。他警告阿里不要听凭法学家的“教义创新”,忽略圣训圣行。马立克派学者随后称他们自己也致力于纯化当地信仰,同样重视圣训。伊本·图马特则批评道,穆拉比特王朝的纯化思想被蒙昧主义蒙蔽,以当地人不合教义的陋习作论据支撑。马立克派学者则辩驳称至少在教义上双方没有分歧,伊本·图马特便开始宣扬其认主独一的信仰。最终,马立克派学者仍然指控伊本·图马特是危险的亵渎者,很可能是哈瓦利吉派的异端,建议埃米尔处决或囚禁他。埃米尔仅实行鞭刑后便逐他出城[12]

伊本·图马特随后向南前往阿格马特。他仍然在沿途延续其传教习惯,指责当地人的着装和行为,砸烂他见到的所有酒品,和当地人进行辩论等,阿格马特的乌理玛于是向埃米尔抱怨。埃米尔派人逮捕他,在关键时刻,一位马斯穆达酋长奥马尔·欣塔塔(Omar Hintata)挺身而出,协助他逃出城外。伊本·图马特之后流亡到苏斯河谷的故乡避难。

伊吉利兹山洞

1120年年底,伊本·图马特抵达其故乡伊吉利兹避难(确切位置不详)[23]。他立刻前往附近的山洞避难,有意模仿穆罕默德光明山接受启示的事迹。当地人听闻其事迹,相信其是落难的圣人[12],他便趁机用柏柏尔语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述其教义。很多史料都记载他拥有出众的口才和高超的演讲本领。1121年斋月末尾,伊本·图马特在一次讲演中讲述了他的传教故事,随后径直自称为救世主马赫迪。这等同于向穆拉比特当局宣战,因为反抗马赫迪无异于反抗安拉,属于叛教[12]。1122年,他接受欣塔塔英语Hintata部落酋长邀请,离开山洞前往高阿特拉斯山区。他藏身的山洞在后世成为了颇受欢迎的朝圣地[24]

反叛

 
1148年为纪念伊本·图马特而建的丁梅尔清真寺。丁梅尔是伊本·图马特最初的据点

1122年,伊本·图马特在丁梅尔英语Tinmel建造里巴特堡垒,号召信众抵抗穆拉比特王朝的统治。马斯穆达的六支部落加入其麾下[25]。随后的八年里,伊本·图马特的抗争主要是在阿特拉斯山区的游击战,破坏当地税收,阻断马拉喀什以南的山路和关口,从而隔断苏斯河谷地带和马拉喀什的联系。他们还威胁着马拉喀什通向德拉河河谷的关隘,因为这里是跨撒哈拉商队的必由之路,倘若这里被阻断,马拉喀什和商路的门户西吉尔马萨之间的联系就会遭到阻碍,马拉喀什人就收不到西非的黄金。伊本·图马特在关口布防,令穆拉比特王朝难以应付。为此,当局决定在关口建造要塞,并且向东寻找替代线路[12][26]

伊本·图马特的军师巴希尔以铁腕手段治军,在1129年至1130年展开大规模的处决运动,后世以恐怖统治形容[12][27]

布海拉战役的惨败

1130年初,伊本·图马特决定率众出击,向低地的穆拉比特军队进攻,遭到惨重失败。他们最初向阿格马特进军,很快击败了当地的穆拉比特军队,随后追击逃兵,一路追到了马拉喀什。他们在马拉喀什周边设立攻城营地,埃米尔阿里征召援军应战。在围攻持续40天后的1130年5月(一说4月[28]),穆拉比特军队决定出击,打响布海拉战役(布海拉,al-Buhayra,是马拉喀什东部的园林名)。伊本·图马特的军队损失惨重,仅哈尔加部落就有12,000人丧生。巴希尔和多名将领也在战场殒命[29]。其余部趁暴雨逃向山区。

伊本·图马特率众在当晚返回战场,命令一部分信众将自己掩埋在泥土下,仅用吸管呼吸。他随后在众人面前主动询问尸体是否在圣战之后享受天堂般的幸福,埋在地下的生还者给予回应,以宗教詐騙手法提振幸存者的士气。为掩盖破绽,伊本·图马特事后将泥土下的信众的吸管掩埋,令其窒息而死[30]

伊本·图马特在1130年8月离世,即布海拉战役结束后不久[12]

后继者

穆瓦希德运动并未因布海拉战役的惨败而迅速瓦解,足以证明伊本·图马特在丁梅尔早已打下坚实的反叛基础。伊本·图马特将其信众划分为14个阶层,伊本·图马特的家族成员(Ahl ad-Dar)和最初信众组成的“十人会议”处在最顶层,“十人会议”包括最早在哈贾亚追随伊本·图马特的伊夫起亚人[31],其中就有阿卜杜勒·慕敏等元老骨干;其下一层是马斯穆达部落民以及其骨干组成的“五十人会议”[12]。伊本·图马特将军队依照部落分开,各支部队内部也有严格清晰的等级划分。十人会议中的五人都在布海拉战役阵亡,另有两人在之后不久离世。余下的三名成员是阿卜杜勒·慕敏、奥马尔·欣塔塔(Omar Hintata)和伊斯梅尔·哈兹拉吉(Ismail al-Hazraji)。

伊本·图马特的随行记录者拜扎格记载,伊本·图马特在贝贾亚就认定阿卜杜勒·慕敏为继承者,但在伊本·图马特逝世后,曾爆发激烈的权力斗争[12]。阿卜杜勒·慕敏自称是马赫迪的继任者,号称哈里发,确切时间点不详。和慕敏争夺权力者有同属十人会议的伊本·马勒维亚(Ibn Malwiya),伊本·图马特的兄弟亲族以及部分马斯穆达部落。阿卜杜勒·慕敏是泽纳塔柏柏尔人,和作为多数群体的马斯穆达部有很大差异,这虽然符合伊本·图马特抛弃多数部落认同的制衡思想,但在伊本·图马特离世后仍有两支靠东端的部落宣布退出[32]

伊本·赫勒敦声称慕敏隐瞒伊本·图马特的死讯长达两年,以争取和奥马尔·欣塔塔酋长的女儿成婚,从而消弭其潜在对手的威胁,但后世并不认同这一说法。阿卜杜勒·慕敏在1132年处决了其中一位对手伊本·马勒维亚,伊本·图马特家族也不久后淡出争夺。阿卜杜勒·慕敏的家族取而代之,成为穆瓦希德王朝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 Mukti, Mohd Fakhrudin Abdul. "The Background of Malay Kalam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Issue of the Sifat of Allah." Jurnal Akidah & Pemikiran Islam 3.1 (2002): 1-32.
  2. ^ Aymes, Marc. "Kemal H. Karpat, ed., with Robert W. Zens, Ottoman Borderlands: Issues, Personalities, and Political Changes (Madison, Wisc.: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2003). Pp. 347. $37.50 pap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ddle East Studies 40.3 (2008): 493-495.
  3. ^ De Lacy O'leary, Arabic Thought and Its Place in History, p. 249. 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 1939. ISBN 9780486149554
  4. ^ 4.0 4.1 4.2 YAVUZ, A. Ö. (2017) . "The Sectarian Identity of Ibn Tumart." CUMHURIYET ILAHIYAT DERGISI-CUMHURIYET THEOLOGY JOURNAL , vol.21, pp.2069-2101.
  5. ^ García, Sénén. "The Masmuda Berbers and Ibn Tumart: An Ethnograph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Rise of the Almohad Movement." Ufahamu: A Journal of African Studies 18.1 (1990). "Ibn Tumart preached what he considered orthodox Islam, a symbiotic doctrine of analogical interpretalion of the Qur'an, Mu'tazili and 'Ash'ari teachings, and Shi'i dogmas, especially that of the infallible Mahdi."
  6. ^ WASIL, IBN, and B. SALIM JAMALAL-DIN. "IBN YūNUS, ALi IBN “ABD." Medieval Islamic Civilization: AK, index 1 (2006): 375.
  7. ^ 7.0 7.1 7.2 7.3 Kojiro Nakamura, "Ibn Mada's Criticism of Arab Grammarians." Orient, v. 10, pp. 89–113. 1974
  8. ^ Fletcher, Madeleine. "The Almohad tawhid: Theology which relies on logic." Numen 38.1 (1991): 110-127.
  9. ^ Ibn Khaldun, Abderahman. تاريخ ابن خلدون: ديوان المبتدأ و الخبر في تاريخ العرب و البربر و من عاصرهم من ذوي الشأن الأكبر 6. دار الفكر‎. 1377: 305. 
  10. ^ A French translation of the relation of the Almohad hagiographer Mohammed al-Baydhaq, can be found in Lévi-Provençal (1928). A Spanish translation of the arguably most reliable Almohad chronicle al-Bayan al-Mughrib英语al-Bayan al-Mughrib of Ibn Idhari al-Marrakushi英语Ibn Idhari, can be found in Huici Miranda (1951). Ibn Idhari was a principal source for the account, Kitab al-'Ibar, of Ibn Khaldun. Ibn Khallikan英语Ibn Khallikan's entry on Ibn Tumart can be found in English translation in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1843 M. de Slane trans., Paris, vol. 3, p.2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Fromherz (2005: p.177) identifies Igiliz (and Ibn Tumart's nearby cave) with the modern small village of Igli, some 30 km east of Taroudannt in the Sous valley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H. Kennedy (1996)
  13. ^ 13.0 13.1 Hopkins, J.F.P. Ibn Tūmart. Encyclopaedia of Islam 2nd. Brill Publishers英语Brill Publishers: 958. [2021-02-13]. (原始内容于2018-08-31). 
  14. ^ Kennedy, Hugh. Muslim Spain and Portugal: A Political History of Al-Andalus. Routledge. 2014: 197 [2021-02-13]. ISBN 9781317870418. (原始内容于2020-08-06) (英语). 
  15. ^ Ibn al-Zayyat al-Tadili; Ahmed Toufiq. at-Tashawof. 1997 [1220]. 
  16. ^ Encyclopaedia of the Orient - Ibn Tumart. [2021-02-13]. (原始内容于2020-12-03). 
  17. ^ Dramani Issifou (1988) "Islam as a social system in Africa since the seventh century", in M. Elfasi, editor, General History of Africa, Africa from the Seventh to the Eleventh Century, ch.4, p. 99
  18. ^ Cornell, Vincent J. "Understanding is the mother of ability: Responsibility and action in the Doctrine of Ibn Tūmart." Studia Islamica (1987): 71-103.
  19. ^ Julian, p. 93; Ibn Khallikan, p.206;
  20. ^ Ibn Khallikan, p. 206
  21. ^ Wasserstein (2003)
  22. ^ Messier (2010: p. 141)
  23. ^ See Fromherz (2005).
  24. ^ Fromherz (2005: p. 181)
  25. ^ Julien, p.99
  26. ^ Messier, 2010: p.153-54)
  27. ^ Messier (2010: p. 149) reports 15,000 men of Tinmel area were killed, and their wives and belongings distributed among the Almohad warriors.
  28. ^ Messier (2010: p. 151)
  29. ^ Encyclopedia of Islam, p.59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0. ^ James Edward Budgett-Meakin, (1899) The Moorish Empire: a historical epitome, London: Sonnenschein, p.69
  31. ^ Fromherz, Allen J. The Almohads: The Rise of an Islamic Empire. I.B.Tauris. 2012: 123–124. ISBN 9781780764054 (英语). 
  32. ^ Messier (2010: p. 153)

书目

  • (阿拉伯文)Le livre de Mohammed Ibn Toumert, mahdi des Almohades, 1903 edition, Ignác Goldziher, editor, Algiers: P. Fontana. full text online; introduction (F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阿拉伯文)(法文) Évariste Lévi-Provençal (1928), editor, Documents inédits d'histoire almohade: fragments manuscrits du "Legajo" 1919 du fonds arabe de l'Escurial. Paris: Geuthner.
  • (法文) Bourouiba, Rachid (1966) "A propos de la date de naissance d’Ibn Tumart", Revue d'Histoire et de Civilisation du Maghreb, January, pp. 19– 25.
  • (英文) Cornell, Vincent J. (1987) "Understanding Is the Mother of Ability: Responsibility and action in the doctrine of Ibn Tumart", Studia Islamica, No. 66 (1987), pp. 71–103, JSTOR: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 Cushing, Dana (2016) "Ibn Tumart" in: Curta and Holt, eds. Encyclopedia of Pivotal Events in Religious History
  • (英文) Fletcher, Madelaine (1991) "The Almohad Tawhid: Theology which relies on logic", Numen, Volume 38, Number 1, 1991, pp. 110–127.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 Fromherz, Allen J. (2005) "The Almohad Mecca: locating Igli and the cave of Ibn Tumart", Al-Qantara, ISSN 0211-3589, vol. 26, no1, pp. 175–190
  • (英文) García, Senén A. (1990) "The Masmuda Berbers and Ibn Tumart : an ethnograph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rise of the Almohad movement" in Ufahamu, ISSN 0041-5715, vol. 18, no. 1, pp. 3–24
  • (西班牙文) Huici, Miranda, A. (1953–54, 1963) Colección de crónicas árabes de la Reconquista, 3 vols, Tetouan. Editora Marroqui.
  • (西班牙文) Huici, Miranda, A. (1956–57) Historia politica delimperio Almohade, 2 vols., Tetouan. Editora Marroqui.
  • (英文)Ibn Khallikan,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1843 M. de Slane trans., Paris, vol. 3, p.2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法文) Julien, Charles-André (1931), Histoire de l'Afrique du Nord, des origines à 1830, 1961 ed., Paris: Payot.
  • (英文) Kennedy, Hugh (1996) Muslim Spain and Portugal: A Political History of al-Andalus. London: Addison-Wesley-Longman
  • (英文) Laoust, H., "Une fetwā d’Ibn Taimīya sur Ibn Tūmart", in "Bulletin de l’Institut Français d’Archéologie Orientale, LIX" (Cairo, 1960), pp. 158–184.
  • (英文) Messier, R.A. (2010) Almoravids and the Meanings of Jihad Santa Barbara, Calif.: Praeger.
  • (法文)Millet, René (1923) Les Almohades: Histoire d'une dynastie berbère. Paris:, Soc. d'éditions géographiques.
  • (英文) Wasserstein, D.J. (2003) "A Jonah theme in the biography of Ibn Tumart", in F. Daftary and J.W. Meri, editors, Culture and Memory in Medieval Islam: Essays in honour of Wilfred Madelung. New York: I.B. Tauris. pp. 232–49.

外部链接

  • Biography on 'Muslim philosophy': [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omparative notes (in English) on sources of Moroccan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French historian Lagadère.
  • Profile on Ibn Tumar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Dar-Sirr.com

伊本, 图马特, 阿布, 阿卜杜拉, 穆罕默德, 图马特, 阿拉伯语, أبو, عبدالله, محمد, ابن, تومرت, 1080年, 1130年或1128年, 简称, 柏柏尔伊斯兰教宗教改革家, 自称马赫迪, 他的追随者创建了穆瓦希德王朝, 乌玛的伊玛目马赫迪阿布, 雅库布, 优素福统治时期铸造的钱币, 末尾刻有, 乌玛的伊玛目马赫迪, 大意为, 国家的领袖和导师, 頭銜乌玛的伊玛目马赫迪, المهدي, إمام, الأمة, 个人资料出生1080年苏斯, 伊吉利兹逝世约1128年, 1130. 阿布 阿卜杜拉 穆罕默德 本 图马特 阿拉伯语 أبو عبدالله محمد ابن تومرت 1080年 1130年或1128年 9 简称伊本 图马特 柏柏尔伊斯兰教宗教改革家 自称马赫迪 他的追随者创建了穆瓦希德王朝 乌玛的伊玛目马赫迪伊本 图马特阿布 雅库布 优素福统治时期铸造的钱币 末尾刻有 乌玛的伊玛目马赫迪 大意为 国家的领袖和导师 頭銜乌玛的伊玛目马赫迪 المهدي إمام الأمة 个人资料出生1080年苏斯 伊吉利兹逝世约1128年 1130年高阿特拉斯山脈 丁梅尔 英语 Tinmel 墓地丁梅尔清真寺 英语 Tinmel Mosque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民族柏柏尔人地区馬格里布 安达卢斯法理扎希丽派信条艾什爾里派 1 2 3 穆爾太齊賴派 4 5 6 7 运动 英语 Religious movement 穆瓦希德运动 4 8 高級職位导师阿布 贝克尔 图尔图希 英语 Abu Bakr al Turtushi 受影响于 伊本 哈兹姆 英语 Ibn Hazm 图尔图希 英语 Abu Bakr al Turtushi 安薩里施影响于 哈夫斯王朝伊本 图马特早年曾在科尔多瓦 麦加 巴格达等地朝圣并学习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狂热一神理论 反对当时的圣徒崇拜 28岁时 他回到了摩洛哥宣扬自己的学说 并在阿尔摩拉维德王朝埃米尔阿里 本 优素福于非斯组织的宗教辩论会上舌战当地伊斯兰教学者 当地学者一致认为他是异端 但阿里 伊本 尤素福并未迫害他 在传教受挫的情况下 伊本 图马特自称马赫迪 并号召其信徒武装起来 以净化阿尔摩拉维德王朝已经堕落的伊斯兰信仰 在其死后 来自阿尔及利亚的信徒阿卜杜勒 慕敏率领其支持者发动武装起义 1147年 阿卜杜勒 慕敏占领马拉喀什 灭亡阿尔摩拉维德王朝 建立穆瓦希德王朝 目录 1 生平 1 1 早年 1 2 宗教主张 1 3 返回马格里布 1 4 伊吉利兹山洞 1 5 反叛 1 6 布海拉战役的惨败 2 后继者 3 参考文献 3 1 书目 4 外部链接生平 编辑早年 编辑 如今关于伊本 图马特是史料记载主要是宗教性质的聖徒傳記 其中可能混有穆瓦希德王朝官方捏造的神化情节 10 伊本 图马特出生于1078年至1082年之间 故乡在摩洛哥苏斯地区的小村庄伊吉利兹 Igiliz 11 12 属于马斯穆达柏柏尔人的哈加 Hargha 部落 13 14 有说法称其父本名为阿卜杜拉 图马特实是昵称 在柏柏尔语言中意为 好运 或 幸福 15 16 伊本 赫勒敦记载 伊本 图马特童年时颇为虔诚 喜爱在清真寺点蜡烛 因此有昵称 阿萨富 Asafu 意为 火把 或 爱光者 17 伊本 图马特后来声称自己是阿里王族伊德里斯 本 阿卜杜拉的后代 伊本 赫勒敦也支持这一说法 今日学界关于此存在较大争议 13 当时的柏柏尔领袖自称谢里夫后裔是很常见的事情 宗教主张 编辑 伊本 图马特著作E az Ma Yutlab的1183年抄本 在伊本 图马特的时代 马格里布和安达卢斯处在穆拉比特王朝的统治之下 穆拉比特王朝主张马立克派 都城位于马拉喀什 还将伊斯兰教传入西非 伊本 图马特最初在科尔多瓦求学 师从神学家图尔图希 英语 Abu Bakr al Turtushi 随后前往向东方的巴格达游学 在此期间收到了安萨里的学说的影响 18 19 并同时在艾什爾里派和穆爾太齊賴派门下求学 4 伊本 图马特在巴格达居留期间逐渐形成自己的宗教主张 混合了艾什爾里派和苏菲主义理念 7 穆瓦希德时代的传记声称 穆拉比特王朝封禁伊本 图马特的著作 并公开焚烧 安萨里得知后决定指派他返回马格里布传播教义 12 伊本 图马特屬於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 在他的宗教主张中 最主要的是极端的认主独一 认为安拉只有一种属性 其他各种属性都有多神论嫌疑 与认主独一相矛盾 7 他主张宿命论 支持伊斯兰教法 反对拟人论 伊本 图马特反对穆拉比特王朝的马立克派学说 认为其过度强调法学家共识 无视圣行圣训 认为马立克派法学家的法理推断是不正当的 甚至有沦于异端学说的可能 7 伊本 图马特将马格里布人的堕落行为归咎于穆拉比特王朝的统治 例如公开售卖酒类和猪肉等古兰经禁止的或是他反对的行为 他亦反对宗教艺术 伊本 图马特的追随者自称 穆瓦希德 al Muwwahidun 意为 认主独一者 返回马格里布 编辑 有记载称 他在离开巴格达后前往麦加朝觐 但他急于规正周围人的错误信仰 导致他被人自麦加逐出 20 他随后前往开罗 又从亚历山大港搭船 在1117年至1118年前后到达马格里布 在航行途中 他将船上的酒瓶掷入大海 还不断劝导水手依教义祷告 水手忍无可忍 将他投向大海 但发现他过了半天竟仍然在水面上下漂流 又决定救他上船 还有说法声称他平息了海上的一场风暴 21 他在马赫迪耶上岸 先后前往突尼斯和贝贾亚 沿途一直宣传其简化的教义 指责当地人的習俗 如饮酒 音乐 公开做爱 以及柏柏尔人男人戴面纱 女人不戴面纱等 他还在清真寺前和人辩论 不顾官方庇护的马利克派学者的反应 他很快遭贝贾亚当局驱逐 他于是向南抵达梅拉拉 Mellala 在当地收获了最早的追随者和信众 其中包括巴希尔 al Bashir 阿卜杜勒 慕敏 穆罕默德 拜扎格 英语 Mohammed al Baydhaq 等 巴希尔成为他的军师 拜扎格写就穆瓦希德运动编年史 阿卜杜勒 慕敏后来成为他的继承者 1120年 伊本 图马特率信众进入摩洛哥 在学术中心非斯歇脚 伊本 图马特和当地的马立克派学者辩论 最终被驱逐 他随后向南抵达穆拉比特王朝的都城马拉喀什 据称他在一座清真寺遇到了君主阿里 本 优素福本人 当有人提醒他阿里就在附近时 他的回答颇为著名 埃米尔在哪里 我在这只看到一群女人 是在讽刺其统治阶级蒙面 而在教义传统上只有女性才配戴面纱 22 伊本 图马特和埃米尔及马立克派学者的辩论尤其体现其宗教主张 马立克派学者指责他煽动叛乱 伊本 图马特辩护称他只是个倡导改革的学者 他警告阿里不要听凭法学家的 教义创新 忽略圣训圣行 马立克派学者随后称他们自己也致力于纯化当地信仰 同样重视圣训 伊本 图马特则批评道 穆拉比特王朝的纯化思想被蒙昧主义蒙蔽 以当地人不合教义的陋习作论据支撑 马立克派学者则辩驳称至少在教义上双方没有分歧 伊本 图马特便开始宣扬其认主独一的信仰 最终 马立克派学者仍然指控伊本 图马特是危险的亵渎者 很可能是哈瓦利吉派的异端 建议埃米尔处决或囚禁他 埃米尔仅实行鞭刑后便逐他出城 12 伊本 图马特随后向南前往阿格马特 他仍然在沿途延续其传教习惯 指责当地人的着装和行为 砸烂他见到的所有酒品 和当地人进行辩论等 阿格马特的乌理玛于是向埃米尔抱怨 埃米尔派人逮捕他 在关键时刻 一位马斯穆达酋长奥马尔 欣塔塔 Omar Hintata 挺身而出 协助他逃出城外 伊本 图马特之后流亡到苏斯河谷的故乡避难 伊吉利兹山洞 编辑 1120年年底 伊本 图马特抵达其故乡伊吉利兹避难 确切位置不详 23 他立刻前往附近的山洞避难 有意模仿穆罕默德在光明山接受启示的事迹 当地人听闻其事迹 相信其是落难的圣人 12 他便趁机用柏柏尔语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述其教义 很多史料都记载他拥有出众的口才和高超的演讲本领 1121年斋月末尾 伊本 图马特在一次讲演中讲述了他的传教故事 随后径直自称为救世主马赫迪 这等同于向穆拉比特当局宣战 因为反抗马赫迪无异于反抗安拉 属于叛教 12 1122年 他接受欣塔塔 英语 Hintata 部落酋长邀请 离开山洞前往高阿特拉斯山区 他藏身的山洞在后世成为了颇受欢迎的朝圣地 24 反叛 编辑 1148年为纪念伊本 图马特而建的丁梅尔清真寺 丁梅尔是伊本 图马特最初的据点 1122年 伊本 图马特在丁梅尔 英语 Tinmel 建造里巴特堡垒 号召信众抵抗穆拉比特王朝的统治 马斯穆达的六支部落加入其麾下 25 随后的八年里 伊本 图马特的抗争主要是在阿特拉斯山区的游击战 破坏当地税收 阻断马拉喀什以南的山路和关口 从而隔断苏斯河谷地带和马拉喀什的联系 他们还威胁着马拉喀什通向德拉河河谷的关隘 因为这里是跨撒哈拉商队的必由之路 倘若这里被阻断 马拉喀什和商路的门户西吉尔马萨之间的联系就会遭到阻碍 马拉喀什人就收不到西非的黄金 伊本 图马特在关口布防 令穆拉比特王朝难以应付 为此 当局决定在关口建造要塞 并且向东寻找替代线路 12 26 伊本 图马特的军师巴希尔以铁腕手段治军 在1129年至1130年展开大规模的处决运动 后世以恐怖统治形容 12 27 布海拉战役的惨败 编辑 1130年初 伊本 图马特决定率众出击 向低地的穆拉比特军队进攻 遭到惨重失败 他们最初向阿格马特进军 很快击败了当地的穆拉比特军队 随后追击逃兵 一路追到了马拉喀什 他们在马拉喀什周边设立攻城营地 埃米尔阿里征召援军应战 在围攻持续40天后的1130年5月 一说4月 28 穆拉比特军队决定出击 打响布海拉战役 布海拉 al Buhayra 是马拉喀什东部的园林名 伊本 图马特的军队损失惨重 仅哈尔加部落就有12 000人丧生 巴希尔和多名将领也在战场殒命 29 其余部趁暴雨逃向山区 伊本 图马特率众在当晚返回战场 命令一部分信众将自己掩埋在泥土下 仅用吸管呼吸 他随后在众人面前主动询问尸体是否在圣战之后享受天堂般的幸福 埋在地下的生还者给予回应 以宗教詐騙手法提振幸存者的士气 为掩盖破绽 伊本 图马特事后将泥土下的信众的吸管掩埋 令其窒息而死 30 伊本 图马特在1130年8月离世 即布海拉战役结束后不久 12 后继者 编辑穆瓦希德运动并未因布海拉战役的惨败而迅速瓦解 足以证明伊本 图马特在丁梅尔早已打下坚实的反叛基础 伊本 图马特将其信众划分为14个阶层 伊本 图马特的家族成员 Ahl ad Dar 和最初信众组成的 十人会议 处在最顶层 十人会议 包括最早在哈贾亚追随伊本 图马特的伊夫起亚人 31 其中就有阿卜杜勒 慕敏等元老骨干 其下一层是马斯穆达部落民以及其骨干组成的 五十人会议 12 伊本 图马特将军队依照部落分开 各支部队内部也有严格清晰的等级划分 十人会议中的五人都在布海拉战役阵亡 另有两人在之后不久离世 余下的三名成员是阿卜杜勒 慕敏 奥马尔 欣塔塔 Omar Hintata 和伊斯梅尔 哈兹拉吉 Ismail al Hazraji 伊本 图马特的随行记录者拜扎格记载 伊本 图马特在贝贾亚就认定阿卜杜勒 慕敏为继承者 但在伊本 图马特逝世后 曾爆发激烈的权力斗争 12 阿卜杜勒 慕敏自称是马赫迪的继任者 号称哈里发 确切时间点不详 和慕敏争夺权力者有同属十人会议的伊本 马勒维亚 Ibn Malwiya 伊本 图马特的兄弟亲族以及部分马斯穆达部落 阿卜杜勒 慕敏是泽纳塔柏柏尔人 和作为多数群体的马斯穆达部有很大差异 这虽然符合伊本 图马特抛弃多数部落认同的制衡思想 但在伊本 图马特离世后仍有两支靠东端的部落宣布退出 32 伊本 赫勒敦声称慕敏隐瞒伊本 图马特的死讯长达两年 以争取和奥马尔 欣塔塔酋长的女儿成婚 从而消弭其潜在对手的威胁 但后世并不认同这一说法 阿卜杜勒 慕敏在1132年处决了其中一位对手伊本 马勒维亚 伊本 图马特家族也不久后淡出争夺 阿卜杜勒 慕敏的家族取而代之 成为穆瓦希德王朝的主体 参考文献 编辑 Mukti Mohd Fakhrudin Abdul The Background of Malay Kalam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Issue of the Sifat of Allah Jurnal Akidah amp Pemikiran Islam 3 1 2002 1 32 Aymes Marc Kemal H Karpat ed with Robert W Zens Ottoman Borderlands Issues Personalities and Political Changes Madison Wisc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2003 Pp 347 37 50 pap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ddle East Studies 40 3 2008 493 495 De Lacy O leary Arabic Thought and Its Place in History p 249 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 1939 ISBN 9780486149554 4 0 4 1 4 2 YAVUZ A O 2017 The Sectarian Identity of Ibn Tumart CUMHURIYET ILAHIYAT DERGISI CUMHURIYET THEOLOGY JOURNAL vol 21 pp 2069 2101 Garcia Senen The Masmuda Berbers and Ibn Tumart An Ethnograph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Rise of the Almohad Movement Ufahamu A Journal of African Studies 18 1 1990 Ibn Tumart preached what he considered orthodox Islam a symbiotic doctrine of analogical interpretalion of the Qur an Mu tazili and Ash ari teachings and Shi i dogmas especially that of the infallible Mahdi WASIL IBN and B SALIM JAMALAL DIN IBN YuNUS ALi IBN ABD Medieval Islamic Civilization AK index 1 2006 375 7 0 7 1 7 2 7 3 Kojiro Nakamura Ibn Mada s Criticism of Arab Grammarians Orient v 10 pp 89 113 1974 Fletcher Madeleine The Almohad tawhid Theology which relies on logic Numen 38 1 1991 110 127 Ibn Khaldun Abderahman تاريخ ابن خلدون ديوان المبتدأ و الخبر في تاريخ العرب و البربر و من عاصرهم من ذوي الشأن الأكبر 6 دار الفكر 1377 305 A French translation of the relation of the Almohad hagiographer Mohammed al Baydhaq can be found in Levi Provencal 1928 A Spanish translation of the arguably most reliable Almohad chronicle al Bayan al Mughrib 英语 al Bayan al Mughrib of Ibn Idhari al Marrakushi 英语 Ibn Idhari can be found in Huici Miranda 1951 Ibn Idhari was a principal source for the account Kitab al Ibar of Ibn Khaldun Ibn Khallikan 英语 Ibn Khallikan s entry on Ibn Tumart can be found in English translation in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1843 M de Slane trans Paris vol 3 p 205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herz 2005 p 177 identifies Igiliz and Ibn Tumart s nearby cave with the modern small village of Igli some 30 km east of Taroudannt in the Sous valley 12 0 12 1 12 2 12 3 12 4 12 5 12 6 12 7 12 8 12 9 H Kennedy 1996 13 0 13 1 Hopkins J F P Ibn Tumart Encyclopaedia of Islam 2nd Brill Publishers 英语 Brill Publishers 958 2021 0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8 31 Kennedy Hugh Muslim Spain and Portugal A Political History of Al Andalus Routledge 2014 197 2021 02 13 ISBN 978131787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6 英语 Ibn al Zayyat al Tadili Ahmed Toufiq at Tashawof 1997 1220 Encyclopaedia of the Orient Ibn Tumart 2021 02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03 Dramani Issifou 1988 Islam as a social system in Africa since the seventh century in M Elfasi editor General History of Africa Africa from the Seventh to the Eleventh Century ch 4 p 99 Cornell Vincent J Understanding is the mother of ability Responsibility and action in the Doctrine of Ibn Tumart Studia Islamica 1987 71 103 Julian p 93 Ibn Khallikan p 206 Ibn Khallikan p 206 Wasserstein 2003 Messier 2010 p 141 See Fromherz 2005 Fromherz 2005 p 181 Julien p 99 Messier 2010 p 153 54 Messier 2010 p 149 reports 15 000 men of Tinmel area were killed and their wives and belongings distributed among the Almohad warriors Messier 2010 p 151 Encyclopedia of Islam p 59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ames Edward Budgett Meakin 1899 The Moorish Empire a historical epitome London Sonnenschein p 69 Fromherz Allen J The Almohads The Rise of an Islamic Empire I B Tauris 2012 123 124 ISBN 9781780764054 英语 Messier 2010 p 153 书目 编辑 阿拉伯文 Le livre de Mohammed Ibn Toumert mahdi des Almohades 1903 edition Ignac Goldziher editor Algiers P Fontana full text online introduction Fr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阿拉伯文 法文 Evariste Levi Provencal 1928 editor Documents inedits d histoire almohade fragments manuscrits du Legajo 1919 du fonds arabe de l Escurial Paris Geuthner 法文 Bourouiba Rachid 1966 A propos de la date de naissance d Ibn Tumart Revue d Histoire et de Civilisation du Maghreb January pp 19 25 英文 Cornell Vincent J 1987 Understanding Is the Mother of Ability Responsibility and action in the doctrine of Ibn Tumart Studia Islamica No 66 1987 pp 71 103 JSTOR 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Cushing Dana 2016 Ibn Tumart in Curta and Holt eds Encyclopedia of Pivotal Events in Religious History 英文 Fletcher Madelaine 1991 The Almohad Tawhid Theology which relies on logic Numen Volume 38 Number 1 1991 pp 110 127 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Fromherz Allen J 2005 The Almohad Mecca locating Igli and the cave of Ibn Tumart Al Qantara ISSN 0211 3589 vol 26 no1 pp 175 190 英文 Garcia Senen A 1990 The Masmuda Berbers and Ibn Tumart an ethnograph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rise of the Almohad movement in Ufahamu ISSN 0041 5715 vol 18 no 1 pp 3 24 西班牙文 Huici Miranda A 1953 54 1963 Coleccion de cronicas arabes de la Reconquista 3 vols Tetouan Editora Marroqui 西班牙文 Huici Miranda A 1956 57 Historia politica delimperio Almohade 2 vols Tetouan Editora Marroqui 英文 Ibn Khallikan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1843 M de Slane trans Paris vol 3 p 205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法文 Julien Charles Andre 1931 Histoire de l Afrique du Nord des origines a 1830 1961 ed Paris Payot 英文 Kennedy Hugh 1996 Muslim Spain and Portugal A Political History of al Andalus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英文 Laoust H Une fetwa d Ibn Taimiya sur Ibn Tumart in Bulletin de l Institut Francais d Archeologie Orientale LIX Cairo 1960 pp 158 184 英文 Messier R A 2010 Almoravids and the Meanings of Jihad Santa Barbara Calif Praeger 法文 Millet Rene 1923 Les Almohades Histoire d une dynastie berbere Paris Soc d editions geographiques 英文 Wasserstein D J 2003 A Jonah theme in the biography of Ibn Tumart in F Daftary and J W Meri editors Culture and Memory in Medieval Islam Essays in honour of Wilfred Madelung New York I B Tauris pp 232 49 外部链接 编辑Biography on Muslim philosophy 3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mparative notes in English on sources of Moroccan histor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French historian Lagadere Profile on Ibn Tumar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Dar Sirr com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伊本 图马特 amp oldid 7416650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