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OSI模型

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英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縮寫:OSI;簡稱為OSI模型)是一種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定義於ISO/IEC 7498-1。

该模型将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流划分为七个层,从分布式应用程序数据的最高层表示到跨通信介质传输数据的物理实现。每个中间层为其上一层提供功能,其自身功能则由其下一层提供。功能的类别通过标准的通信协议在软件中实现。

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的开发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用以支持各种计算机联网方法的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该模型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放系统互连小组的工作产品。

历史 编辑

在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方面,起着重大作用的两大国际组织是: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与国际标准组织(ISO),虽然它们工作领域不同,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与信息处理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比较模糊,这也成了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和ISO共同关心的领域。1984年,ISO发布了著名的ISO/IEC 7498标准,它定义了网络互联的7层框架,也就是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层次划分 编辑

根据建议X.200,OSI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划分为以下七层,标有1~7,第1层在底部。 現“OSI/RM”是英文“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的缩写。

第7層 應用層 编辑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是使用者真正與電腦溝通的點,這一層只有在真正需要存取網路才有作用。以網路瀏覽器(IE,Interner,Explorer)為例,您可以從系統中移除諸如TCP/IP,NIC卡等網路元件,但仍舊可以使用IE來檢視原生的HTML檔案。不過如果您想要檢視那些必須使用HTTP來擷取遠端HTML檔案,或是利用FTP或TFTP抓取檔案時,事情就會一片混亂。這是因為IE或其他瀏覽器在回應這類請求時,會試圖存取[應用層]。基本上,[應用層]會扮演真正的應用程式與下一層之間的介面,讓應用程式能夠穿越協定堆疊向下傳送資訊。這其實不算是分層式結構的一部分,因為瀏覽器不是真的位於[應用層]內,但它會在必須處理遠端資源時,與[應用層]即其相關協定介接。 [應用層]還要負責辨識及確認可用的通訊夥伴,做好通訊準備,並驗證指定通訊類型是否能得到足夠的資源。這些任務非常重要,因為電腦應用有時需要的不只是桌面上的資源。通常會將幾個網路應用的通訊元件結合起來,例如:•網路瀏覽•檔案傳輸•電子郵件•開啟遠端存取•網路管理活動•客戶端/伺服器處理•資訊搜尋。

第6層 表现层(表示层) 编辑

表现层(Presentation Layer)把數據轉換為能與接收者的系統格式兼容並適合傳輸的格式。

第5層 會議層(会话层) 编辑

會議層(Session Layer)負責在數據傳輸中設定和維護计算机網絡中兩台计算机之間的通訊連接。

第4層 傳輸層 编辑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把傳輸表頭(TH)加至資料以形成封包。傳輸表頭包含了所使用的協定等傳送資訊。例如:傳輸控制協定(TCP)等。

第3層 網路層 编辑

網路層(Network Layer)決定數據的路徑選擇和轉寄,将網絡表頭(NH)加至數據包,以形成封包。網絡表頭包含了網絡資料。例如:互聯網協定(IP)等。

第2層 数据链路层 编辑

資料連結層(Data Link Layer)負責網絡尋址、錯誤偵測和改錯。當表頭和表尾被加至數據包時,會形成資訊框(Info Box)。數據鏈表頭(DLH)是包含了實體位址和錯誤偵測及改錯的方法。數據鏈表尾(DLT)是一串指示數據包末端的字符串。例如以太網、無線局域网(Wi-Fi)和通用分組無線服務(GPRS)等。

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LLC)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子层。

第1層 實體層(物理層) 编辑

實體層(Physical Layer)在區域網絡上傳送数据帧(Data Frame),它負責管理電腦通訊設備和網絡媒體之間的互通。包括了針腳、電壓、線纜規範、集線器、中繼器、網卡、主機介面卡、路由器等。

影响 编辑

OSI是一个定义良好的协议规范集,并有许多可选部分完成类似的任务。它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层所包括的可能的任务,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和组织各层所提供的服务。

OSI参考模型并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实现的方法,而是描述了一些概念,用来协调进程间通信标准的制定。即OSI参考模型并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个在制定标准时所使用的概念性框架。

參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Computer Networks, Third Edition, Andrew S. Tanenbaum) 熊桂喜 王小虎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 7-302-03035-9
  • CCNA網路認證先修班

osi模型, 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 英語,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 縮寫, 簡稱為, 是一種概念模型,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 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 定義於iso, 7498, 该模型将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流划分为七个层, 从分布式应用程序数据的最高层表示到跨通信介质传输数据的物理实现, 每个中间层为其上一层提供功能, 其自身功能则由其下一层提供, 功能的类别通过标准的通信协议在软件中实现, 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的开发始于上世纪70年代. 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 英語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 縮寫 OSI 簡稱為OSI模型 是一種概念模型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 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 定義於ISO IEC 7498 1 该模型将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流划分为七个层 从分布式应用程序数据的最高层表示到跨通信介质传输数据的物理实现 每个中间层为其上一层提供功能 其自身功能则由其下一层提供 功能的类别通过标准的通信协议在软件中实现 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的开发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 用以支持各种计算机联网方法的出现 在上世纪80年代 该模型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开放系统互连小组的工作产品 目录 1 历史 2 层次划分 2 1 第7層 應用層 2 2 第6層 表现层 表示层 2 3 第5層 會議層 会话层 2 4 第4層 傳輸層 2 5 第3層 網路層 2 6 第2層 数据链路层 2 7 第1層 實體層 物理層 3 影响 4 參見 5 参考文献历史 编辑在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方面 起着重大作用的两大国际组织是 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 与国际标准组织 ISO 虽然它们工作领域不同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信与信息处理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比较模糊 这也成了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部門和ISO共同关心的领域 1984年 ISO发布了著名的ISO IEC 7498标准 它定义了网络互联的7层框架 也就是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层次划分 编辑根据建议X 200 OSI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划分为以下七层 标有1 7 第1层在底部 現 OSI RM 是英文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的缩写 第7層 應用層 编辑 主条目 应用层 應用層 Application Layer 是使用者真正與電腦溝通的點 這一層只有在真正需要存取網路才有作用 以網路瀏覽器 IE Interner Explorer 為例 您可以從系統中移除諸如TCP IP NIC卡等網路元件 但仍舊可以使用IE來檢視原生的HTML檔案 不過如果您想要檢視那些必須使用HTTP來擷取遠端HTML檔案 或是利用FTP或TFTP抓取檔案時 事情就會一片混亂 這是因為IE或其他瀏覽器在回應這類請求時 會試圖存取 應用層 基本上 應用層 會扮演真正的應用程式與下一層之間的介面 讓應用程式能夠穿越協定堆疊向下傳送資訊 這其實不算是分層式結構的一部分 因為瀏覽器不是真的位於 應用層 內 但它會在必須處理遠端資源時 與 應用層 即其相關協定介接 應用層 還要負責辨識及確認可用的通訊夥伴 做好通訊準備 並驗證指定通訊類型是否能得到足夠的資源 這些任務非常重要 因為電腦應用有時需要的不只是桌面上的資源 通常會將幾個網路應用的通訊元件結合起來 例如 網路瀏覽 檔案傳輸 電子郵件 開啟遠端存取 網路管理活動 客戶端 伺服器處理 資訊搜尋 第6層 表现层 表示层 编辑 主条目 表示层 表现层 Presentation Layer 把數據轉換為能與接收者的系統格式兼容並適合傳輸的格式 第5層 會議層 会话层 编辑 主条目 会话层 會議層 Session Layer 負責在數據傳輸中設定和維護计算机網絡中兩台计算机之間的通訊連接 第4層 傳輸層 编辑 主条目 传输层 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 把傳輸表頭 TH 加至資料以形成封包 傳輸表頭包含了所使用的協定等傳送資訊 例如 傳輸控制協定 TCP 等 第3層 網路層 编辑 主条目 网络层 網路層 Network Layer 決定數據的路徑選擇和轉寄 将網絡表頭 NH 加至數據包 以形成封包 網絡表頭包含了網絡資料 例如 互聯網協定 IP 等 第2層 数据链路层 编辑 主条目 数据链路层 資料連結層 Data Link Layer 負責網絡尋址 錯誤偵測和改錯 當表頭和表尾被加至數據包時 會形成資訊框 Info Box 數據鏈表頭 DLH 是包含了實體位址和錯誤偵測及改錯的方法 數據鏈表尾 DLT 是一串指示數據包末端的字符串 例如以太網 無線局域网 Wi Fi 和通用分組無線服務 GPRS 等 分为两个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 logical link control LLC 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子层 第1層 實體層 物理層 编辑 主条目 物理层 實體層 Physical Layer 在區域網絡上傳送数据帧 Data Frame 它負責管理電腦通訊設備和網絡媒體之間的互通 包括了針腳 電壓 線纜規範 集線器 中繼器 網卡 主機介面卡 路由器等 影响 编辑OSI是一个定义良好的协议规范集 并有许多可选部分完成类似的任务 它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 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层所包括的可能的任务 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和组织各层所提供的服务 OSI参考模型并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实现的方法 而是描述了一些概念 用来协调进程间通信标准的制定 即OSI参考模型并不是一个标准 而是一个在制定标准时所使用的概念性框架 參見 编辑DoD模型 Department of Defense Model 四層是為了ARPANET所開發出來的模型 網路傳輸協議 TCP IP 与OSI模型有类似结构的现行网络模型参考文献 编辑计算机网络 第三版 Computer Networks Third Edition Andrew S Tanenbaum 熊桂喜 王小虎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 7 302 03035 9 CCNA網路認證先修班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OSI模型 amp oldid 7895600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