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M13/40坦克

M13/40坦克義大利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使用的一種中型坦克(「M」是指「Medio」,即義大利語的中型坦克之意,而「13」是指該車預計的車重—13公噸,「40」則是第一次的生產年份—1940年),用來取代二戰初期意大利皇家陸軍裡的L3L6/40英语Fiat L6/40M11/39坦克。該車受英國維克斯六噸坦克的影響很多,並以早期M11/39坦克的改良底盤為基礎設計。事實上,M11/39坦克的生產工作還被縮短,以進行M13/40坦克的量產。儘管是以中型坦克的理念來設計,M13/40在裝甲與火力的標準較接近輕型坦克。M13/40坦克也是義大利軍使用最廣泛的坦克[4]

M13/40
於加拿大柏登基地軍事博物館展出的M13/40坦克,駕駛的車窗蓋已遺失。
类型中型坦克
(註:按英德蘇等國家的噸位標準,該坦克僅13噸的車重只維持在輕型坦克的級別)
原产地 義大利王國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40年 - 1943年
使用方 義大利王國
 澳大利亞
 英国
納粹德國[1]
参与战争/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
生产历史
研发者飛雅特安薩爾多
研发日期1937-1939年10月26日
生产日期約1940年-1941年
制造数量799輛[2]
衍生型M14/41
M15/42
基本规格
重量14公噸
长度4.9公尺
宽度2.2公尺
高度2.39公尺
操作人数4人

装甲42公釐[2]
主武器47公釐47/32 M35戰車砲
(104發)[2]
副武器3-4 x 8公釐 布雷達38車載機槍(3,048發)[2]
发动机飛雅特SPA8TM40
V型液冷8汽缸柴油引擎
125 匹馬力/1,800轉[2]
功率/重量8.92 匹/噸
悬挂葉片彈簧
燃料容量145公升
作战范围210公里[3]
速度32公里/時(平路)
制导系统聖喬治1.25倍光學瞄準鏡

性能 编辑

 
多塞特博文頓坦克博物館的M13/40

M13坦克開發時間大約從1937年起,在1938年推出原型車。雖然是由M11/39改良,然而在火力配置上更加優越,包括同軸機槍、車體機槍、甚至是車頂槍架,為這輛戰車提供基本的反步兵與防空火力配置;1939年12月,義大利為量產M13/40而提早關閉M11/39生產線,並讓生產線集中心力更換生產裝備,這個行動以後世的觀察來說為明智之舉。

裝甲由鉚接的鋼板所構成,厚度分別為車前:30公釐(同M11)、砲塔前:42公釐(M11為30公釐)、側面:25公釐(M11僅有15公釐)、車底:只有6公釐(這使它非常容易被地雷所破壞)和頂部:15公釐。車乘員於前方戰鬥艙,引擎置於車後方,傳動裝置則在前方。戰鬥艙可容納4名乘員:駕駛、機槍手兼通信士於車體,而砲手與車長則在砲塔中。

該車使用自維克斯衍生而來的傳動系統,有2個轉向架和兩側各8個的小型路輪[5],使用彈簧葉片懸吊裝置。履帶則以傳統的鋼板作骨架連結,且相當地窄。這樣的設計曾讓義軍以為在山區作戰時能有良好的機動性,但後來M13/40被部署到沙漠後則發現機動性極差。該坦克以一具125匹馬力的柴油引擎為動力,當時許多國家還未採用柴油引擎為坦克動力,是一個創新的作法且是後來的趨勢,比起汽油引擎的耗油來的少、航程較長以及引發火災的可能性較低。

該坦克的主要武器為一具47公釐主砲,能夠在500公尺的距離貫穿45公釐的裝甲板,能有效對付英軍的輕型與巡航坦克,但仍無法對付較重型的步兵坦克。共載有104發的穿甲彈與高爆彈。M13還裝有3到4座機槍:一座主砲同軸機槍和2座前方機槍,置於球形砲座。第4座機槍則彈性裝設於砲塔頂作為防空機槍。還有2座潛望鏡分別給車長和砲手使用,還有無線電作為標準配備[6]

服役使用 编辑

M13/40坦克被使用於1940年入侵希臘的行動入侵南斯拉夫[7]與1941年的北非戰場。M13/40並沒有用於東線,義軍於當地僅裝備了菲亞特 L6/40英语Fiat L6/4047/32自走砲。在1942年初,義軍理解到M13/40系列的火力之不足,於是趕緊在裝甲部隊中發配75/18式自走砲

初次的行動 编辑

 
1941年3月,義軍的M13/40坦克於的黎波里的街道上。

1940年秋季前,第一批的700輛M13/40坦克已交付給了部隊,並以每個月60-70輛的速度持續生產著[2]。M13也被用至希臘戰場,於當地嚴峻的地形中戰鬥。當希意戰爭爆發時,第131半人馬裝甲師第四戰車營第二戰車連是當地前線唯一配備M13/40戰車的部隊,這支戰車連主要在台佩萊納克尔曲勒兩地支援步兵進攻;在1941年1月,該連4輛戰車在防禦希臘陸軍對義軍逆襲時損毀,另外有2輛戰車在3月19日攻擊作戰中損失。

北非方面,至少有57輛的M13/40被運往當地與英軍作戰,但因為抵達時間過晚而沒趕上義軍於9月發起的攻勢,而後被用到12月的羅盤行動中,主要由義大利將軍范倫鐵諾˙巴比尼(Valentino Babini)指揮的特殊裝甲旅所轄。其他又用於多爾那剛抵達的V營部隊,以及第3營的坦克抵達附近的巴爾地亞(Bardia)。經過兩天的戰鬥(1941年1月3-4日),澳大利亞軍共456人傷亡,但義軍卻有45,000人被俘。而該單位主要作戰實績卻不是進攻任務,而是1942年1月24日與25日在梅契里(Mechili)成功抵抗英軍,雖然當時義軍已兵敗如山倒,但在當地號稱擊退英軍進攻,並摧毀了25輛盟軍戰車,但盟軍自認只損失8輛。

雖然成功的滯遲攻勢,但英軍第7裝甲師已成功的迂迴該地防線,義軍只能憑藉機械化速度繼續往西北撤往綠山省,希望自錫德拉灣附近海港取得支援,放棄自德爾納港口撤離的想法。2月6-7日,英軍發起攻勢,貫穿義軍防線並撕出一個大裂口,一路推進英軍在貝達富姆(Beda Fomm)的戰線,也成功切斷了義軍往利比亞海岸撤退的路線。最後,裝備了M13/40坦克的義軍部隊因為撤退失敗而於當地損失了所有坦克。最後殘存的6輛坦克衝入了當地的英軍指揮所,但它們接連被一具QF 2磅砲擊毀。大批的繳獲M11/39和M13/40坦克被英澳軍重新使用,裝備於澳大利亞第6師騎兵團和第6營[2]皇家坦克團[2]直到1941年春季,它們的燃料耗盡才銷毀。

隨後又在1941年4月,參與托布魯克圍城戰的公羊師(Ariete)所使用的M13/40坦克在對付英軍的瑪蒂達 II總處於劣勢。

後期在沙漠戰的使用 编辑

 
1941年4月,M13/40坦克在沙漠中急駛

1941年4月,隨著德意志非洲軍的到來,義大利軍已擁有約240輛第一線服役的M13和M14坦克。1942年,由於盟軍開始使用M3格蘭特坦克十字軍III型以及使用6磅反坦克牽引砲的步兵部隊,M13的弱點逐漸顯現出來[8]。義軍而後在每個坦克營裝備了至少一個連的較重型的75/18式自走砲。為了提昇其防護力,義軍將許多沙袋和多餘的履帶固定到車體上,但這造成了原本動力就不足的車體變得更慢,還增加了維修的困難。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義軍首次遭遇了美製M4雪曼,同時也保有230輛M13在前線戰鬥。在幾日的戰鬥後,公羊師和維托里奧維內托師被用於軸心軍團的撤退,而同樣裝備M13坦克的半人馬師[7]則在突尼西亞戰鬥,幾乎全滅。

優缺點 编辑

M13/40坦克在二戰初雖然重量等級屬於輕戰車,類似於其他衍生自維克斯6噸戰車的兄弟車種,如波軍的7TP或蘇聯的T-26坦克。但她13噸的重量配備的裝甲厚度以及擁有的火力足以對付1940-41年的英軍坦克。主砲使用的高爆彈能有效對付牽引式火砲和步兵。使用的柴油引擎除了其本身的優勢外,容易生產也是工業發展不全的義大利的良好選擇。

然而,該坦克也有著一些缺點:柴油引擎提供了該車較長的航程,但擁有可靠性的問題,更糟糕的是義大利並沒有為他們的柴油引擎設計可靠的過濾系統,卻在更骯髒的沙漠地帶作戰,使可靠性問題加重負擔。M13的引擎同M11,但前者重量較重,導致速度變慢且過於疲勞[8]。懸吊裝置和履帶雖然夠可靠,但也影響了速度,以至於對上如馬蒂尔達那類的步兵坦克時沒有優勢。武裝在1940-41年時火力還尚算足夠,但沒有跟上德軍與盟軍的武器發展,裝甲與火力接落後兩方。該車鉚釘相接的製造方式也已經落後,大部分先進國家都改採用電焊式,可防止被敵人砲彈擊中後鉚釘於車內亂飞,進而殺傷乘員的情況。兩人砲塔也被證明比三人砲塔戰鬥效率要差。另外,大部分的坦克都沒被分發到無線電裝置。

儘管歷經了嚴峻的戰鬥,M13最後仍被使用至大戰結束,少數幾輛還於戰後保存了下來。

變形 编辑

M13/40是義大利軍在戰爭中產量最多的坦克,包括後來的變形車—M14/41共生產了超過3,000輛[9]。最後一個版本—M15/42坦克則於1943年生產,裝備了更好的汽油引擎和更長的47/40坦克砲。還另外以M13/40或M14/41的底盤製造了75/18式自走砲

M14/41坦克也是該車的變形車,但換裝更強的145匹馬力引擎和為北非作戰時設計的更佳的空氣濾器。M40突擊砲則是將M13/40的砲塔去除後改裝的產物,車上還附有無線電和其他通訊裝置。

資料來源 编辑

  1. ^ Italy's M13/40, M14/41 Medium Tanks - World War II Vehicles, Tanks, and Airplanes. Wwiivehicles.com. [2009-09-27]. (原始内容于2018-10-02).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201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1). 
  3. ^ . [2010-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04). 
  4. ^ The Illustrated Guide to Tanks of the World, George Forty, 2006
  5. ^ Tank Data, Aberdeen Proving Grounds Series, 1968
  6. ^ Tanks of World War II, Duncan Crow, 1979
  7. ^ 7.0 7.1 Italian Medium Tanks in Action, Nicola Pignato, 2001
  8. ^ 8.0 8.1 Carro Armato M 13/40. [2010-08-25]. (原始内容于2013-10-11). 
  9. ^ Italy's M13/40; Carro Armato Tipo M 13-40. [2010-08-25]. (原始内容于2018-10-02). 

參考書目 编辑

  • Pignato, Nicola Storia dei mezzi corazzati, Fratelli Fabbri editore, 1976, II volume (pag.201)
  • Maraziti, Antonio L'Ariete a Bir-El Gobi, Storia militare n.136, jan 2005 (Albertelli edizioni), pag 4.

外部連結 编辑

40坦克, 是義大利王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使用的一種中型坦克, 是指, medio, 即義大利語的中型坦克之意, 是指該車預計的車重, 13公噸, 則是第一次的生產年份, 1940年, 用來取代二戰初期意大利皇家陸軍裡的l3, 英语, fiat, 和m11, 39坦克, 該車受英國維克斯六噸坦克的影響很多, 並以早期m11, 39坦克的改良底盤為基礎設計, 事實上, 39坦克的生產工作還被縮短, 以進行的量產, 儘管是以中型坦克的理念來設計, 40在裝甲與火力的標準較接近輕型坦克, 也是義大利軍使用最廣泛的坦克,. M13 40坦克是義大利王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使用的一種中型坦克 M 是指 Medio 即義大利語的中型坦克之意 而 13 是指該車預計的車重 13公噸 40 則是第一次的生產年份 1940年 用來取代二戰初期意大利皇家陸軍裡的L3 L6 40 英语 Fiat L6 40 和M11 39坦克 該車受英國維克斯六噸坦克的影響很多 並以早期M11 39坦克的改良底盤為基礎設計 事實上 M11 39坦克的生產工作還被縮短 以進行M13 40坦克的量產 儘管是以中型坦克的理念來設計 M13 40在裝甲與火力的標準較接近輕型坦克 M13 40坦克也是義大利軍使用最廣泛的坦克 4 M13 40於加拿大柏登基地軍事博物館展出的M13 40坦克 駕駛的車窗蓋已遺失 类型中型坦克 註 按英德蘇等國家的噸位標準 該坦克僅13噸的車重只維持在輕型坦克的級別 原产地 義大利王國服役记录服役期间1940年 1943年使用方 義大利王國 澳大利亞 英国 納粹德國 1 参与战争 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生产历史研发者飛雅特 安薩爾多研发日期1937 1939年10月26日生产日期約1940年 1941年制造数量799輛 2 衍生型M14 41M15 42基本规格重量14公噸长度4 9公尺宽度2 2公尺高度2 39公尺操作人数4人装甲42公釐 2 主武器47公釐47 32 M35戰車砲 104發 2 副武器3 4 x 8公釐 布雷達38車載機槍 3 048發 2 发动机飛雅特SPA8TM40V型液冷8汽缸柴油引擎125 匹馬力 1 800轉 2 功率 重量8 92 匹 噸悬挂葉片彈簧燃料容量145公升作战范围210公里 3 速度32公里 時 平路 制导系统聖喬治1 25倍光學瞄準鏡 目录 1 性能 2 服役使用 2 1 初次的行動 2 2 後期在沙漠戰的使用 3 優缺點 4 變形 5 資料來源 6 參考書目 7 外部連結性能 编辑 nbsp 在多塞特博文頓坦克博物館的M13 40M13坦克開發時間大約從1937年起 在1938年推出原型車 雖然是由M11 39改良 然而在火力配置上更加優越 包括同軸機槍 車體機槍 甚至是車頂槍架 為這輛戰車提供基本的反步兵與防空火力配置 1939年12月 義大利為量產M13 40而提早關閉M11 39生產線 並讓生產線集中心力更換生產裝備 這個行動以後世的觀察來說為明智之舉 裝甲由鉚接的鋼板所構成 厚度分別為車前 30公釐 同M11 砲塔前 42公釐 M11為30公釐 側面 25公釐 M11僅有15公釐 車底 只有6公釐 這使它非常容易被地雷所破壞 和頂部 15公釐 車乘員於前方戰鬥艙 引擎置於車後方 傳動裝置則在前方 戰鬥艙可容納4名乘員 駕駛 機槍手兼通信士於車體 而砲手與車長則在砲塔中 該車使用自維克斯衍生而來的傳動系統 有2個轉向架和兩側各8個的小型路輪 5 使用彈簧葉片懸吊裝置 履帶則以傳統的鋼板作骨架連結 且相當地窄 這樣的設計曾讓義軍以為在山區作戰時能有良好的機動性 但後來M13 40被部署到沙漠後則發現機動性極差 該坦克以一具125匹馬力的柴油引擎為動力 當時許多國家還未採用柴油引擎為坦克動力 是一個創新的作法且是後來的趨勢 比起汽油引擎的耗油來的少 航程較長以及引發火災的可能性較低 該坦克的主要武器為一具47公釐主砲 能夠在500公尺的距離貫穿45公釐的裝甲板 能有效對付英軍的輕型與巡航坦克 但仍無法對付較重型的步兵坦克 共載有104發的穿甲彈與高爆彈 M13還裝有3到4座機槍 一座主砲同軸機槍和2座前方機槍 置於球形砲座 第4座機槍則彈性裝設於砲塔頂作為防空機槍 還有2座潛望鏡分別給車長和砲手使用 還有無線電作為標準配備 6 服役使用 编辑M13 40坦克被使用於1940年入侵希臘的行動 入侵南斯拉夫 7 與1941年的北非戰場 M13 40並沒有用於東線 義軍於當地僅裝備了菲亞特 L6 40 英语 Fiat L6 40 和47 32自走砲 在1942年初 義軍理解到M13 40系列的火力之不足 於是趕緊在裝甲部隊中發配75 18式自走砲 初次的行動 编辑 nbsp 1941年3月 義軍的M13 40坦克於的黎波里的街道上 1940年秋季前 第一批的700輛M13 40坦克已交付給了部隊 並以每個月60 70輛的速度持續生產著 2 M13也被用至希臘戰場 於當地嚴峻的地形中戰鬥 當希意戰爭爆發時 第131半人馬裝甲師第四戰車營第二戰車連是當地前線唯一配備M13 40戰車的部隊 這支戰車連主要在台佩萊納與克尔曲勒兩地支援步兵進攻 在1941年1月 該連4輛戰車在防禦希臘陸軍對義軍逆襲時損毀 另外有2輛戰車在3月19日攻擊作戰中損失 北非方面 至少有57輛的M13 40被運往當地與英軍作戰 但因為抵達時間過晚而沒趕上義軍於9月發起的攻勢 而後被用到12月的羅盤行動中 主要由義大利將軍范倫鐵諾 巴比尼 Valentino Babini 指揮的特殊裝甲旅所轄 其他又用於多爾那剛抵達的V營部隊 以及第3營的坦克抵達附近的巴爾地亞 Bardia 經過兩天的戰鬥 1941年1月3 4日 澳大利亞軍共456人傷亡 但義軍卻有45 000人被俘 而該單位主要作戰實績卻不是進攻任務 而是1942年1月24日與25日在梅契里 Mechili 成功抵抗英軍 雖然當時義軍已兵敗如山倒 但在當地號稱擊退英軍進攻 並摧毀了25輛盟軍戰車 但盟軍自認只損失8輛 雖然成功的滯遲攻勢 但英軍第7裝甲師已成功的迂迴該地防線 義軍只能憑藉機械化速度繼續往西北撤往綠山省 希望自錫德拉灣附近海港取得支援 放棄自德爾納港口撤離的想法 2月6 7日 英軍發起攻勢 貫穿義軍防線並撕出一個大裂口 一路推進英軍在貝達富姆 Beda Fomm 的戰線 也成功切斷了義軍往利比亞海岸撤退的路線 最後 裝備了M13 40坦克的義軍部隊因為撤退失敗而於當地損失了所有坦克 最後殘存的6輛坦克衝入了當地的英軍指揮所 但它們接連被一具QF 2磅砲擊毀 大批的繳獲M11 39和M13 40坦克被英澳軍重新使用 裝備於澳大利亞第6師騎兵團和第6營 2 皇家坦克團 2 直到1941年春季 它們的燃料耗盡才銷毀 隨後又在1941年4月 參與托布魯克圍城戰的公羊師 Ariete 所使用的M13 40坦克在對付英軍的瑪蒂達 II總處於劣勢 後期在沙漠戰的使用 编辑 nbsp 1941年4月 M13 40坦克在沙漠中急駛1941年4月 隨著德意志非洲軍的到來 義大利軍已擁有約240輛第一線服役的M13和M14坦克 1942年 由於盟軍開始使用M3格蘭特坦克 十字軍III型以及使用6磅反坦克牽引砲的步兵部隊 M13的弱點逐漸顯現出來 8 義軍而後在每個坦克營裝備了至少一個連的較重型的75 18式自走砲 為了提昇其防護力 義軍將許多沙袋和多餘的履帶固定到車體上 但這造成了原本動力就不足的車體變得更慢 還增加了維修的困難 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 義軍首次遭遇了美製M4雪曼 同時也保有230輛M13在前線戰鬥 在幾日的戰鬥後 公羊師和維托里奧維內托師被用於軸心軍團的撤退 而同樣裝備M13坦克的半人馬師 7 則在突尼西亞戰鬥 幾乎全滅 優缺點 编辑M13 40坦克在二戰初雖然重量等級屬於輕戰車 類似於其他衍生自維克斯6噸戰車的兄弟車種 如波軍的7TP或蘇聯的T 26坦克 但她13噸的重量配備的裝甲厚度以及擁有的火力足以對付1940 41年的英軍坦克 主砲使用的高爆彈能有效對付牽引式火砲和步兵 使用的柴油引擎除了其本身的優勢外 容易生產也是工業發展不全的義大利的良好選擇 然而 該坦克也有著一些缺點 柴油引擎提供了該車較長的航程 但擁有可靠性的問題 更糟糕的是義大利並沒有為他們的柴油引擎設計可靠的過濾系統 卻在更骯髒的沙漠地帶作戰 使可靠性問題加重負擔 M13的引擎同M11 但前者重量較重 導致速度變慢且過於疲勞 8 懸吊裝置和履帶雖然夠可靠 但也影響了速度 以至於對上如馬蒂尔達那類的步兵坦克時沒有優勢 武裝在1940 41年時火力還尚算足夠 但沒有跟上德軍與盟軍的武器發展 裝甲與火力接落後兩方 該車鉚釘相接的製造方式也已經落後 大部分先進國家都改採用電焊式 可防止被敵人砲彈擊中後鉚釘於車內亂飞 進而殺傷乘員的情況 兩人砲塔也被證明比三人砲塔戰鬥效率要差 另外 大部分的坦克都沒被分發到無線電裝置 儘管歷經了嚴峻的戰鬥 M13最後仍被使用至大戰結束 少數幾輛還於戰後保存了下來 變形 编辑M13 40是義大利軍在戰爭中產量最多的坦克 包括後來的變形車 M14 41共生產了超過3 000輛 9 最後一個版本 M15 42坦克則於1943年生產 裝備了更好的汽油引擎和更長的47 40坦克砲 還另外以M13 40或M14 41的底盤製造了75 18式自走砲 M14 41坦克也是該車的變形車 但換裝更強的145匹馬力引擎和為北非作戰時設計的更佳的空氣濾器 M40突擊砲則是將M13 40的砲塔去除後改裝的產物 車上還附有無線電和其他通訊裝置 資料來源 编辑 Italy s M13 40 M14 41 Medium Tanks World War II Vehicles Tanks and Airplanes Wwiivehicles com 2009 09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0 02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Carro Armato M14 41 M13 40 2010 08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6 11 Carro M13 40 2010 08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8 04 The Illustrated Guide to Tanks of the World George Forty 2006 Tank Data Aberdeen Proving Grounds Series 1968 Tanks of World War II Duncan Crow 1979 7 0 7 1 Italian Medium Tanks in Action Nicola Pignato 2001 8 0 8 1 Carro Armato M 13 40 2010 08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10 11 Italy s M13 40 Carro Armato Tipo M 13 40 2010 08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0 02 參考書目 编辑Pignato Nicola Storia dei mezzi corazzati Fratelli Fabbri editore 1976 II volume pag 201 Maraziti Antonio L Ariete a Bir El Gobi Storia militare n 136 jan 2005 Albertelli edizioni pag 4 外部連結 编辑 nbsp 戰車主题 M13 40 M14 41 Medium Tank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wwiivehicles com CARRO M13 40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comandosupremo com M13 40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onwar com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M13 40坦克 amp oldid 7864170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