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1917年-1923年革命

1917年到1923年間全球各地爆發了各種起義與革命,大量国家陷入政治動蕩之中,这些起义和革命又大多受俄國革命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爆發的各種混乱影響。[1]大部分起义與革命帶有社會主義反殖民主義性質;雖說如此,許多社會主義起義和革命卻沒有得以在該國建立長久的社會主義政權。革命对塑造未来的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持久且重要的影響,例如,德皇威廉二世便在革命之中被推翻。[2]

1917年-1923年革命
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反对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後影響的一部分
爆發起義或革命的歐洲國家
日期1917年3月8日 (1917-03-08)-约1923年6月16日 (1923-06-16)
地點
世界各地(主要集中在歐洲與亞洲)
起因
目標
結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各個列強爲了應付戰爭而動員了數百萬人參加進這場戰爭之中,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各國均陷入了不斷的政治動蕩之中。而政治动荡之中又孕育着革命:許多兵變和罷工頻頻發生。1917年俄國爆發的二月革命推翻了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二世,隨後又爆發了十月革命,最終演變成了導致數百萬人死亡的俄國內戰[3]1917年,法軍士兵在國內愈來愈多的罷工及俄國二月革命的消息的驱使下发生譁變,拒絕前往戰場;[4]在保加利亞,沙皇斐迪南一世被迫下退位。[5]奧匈帝國愈來愈多的兵變和罷工最終導致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崩潰。1918年11月,德國爆發十一月革命,最終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國。意大利也爆發了許多罷工。而土耳其也剛剛從獨立戰爭之中獲勝。與此同時,在世界各地,因受俄國革命之影響,起義和各種革命也在世界各地涌現。[6]

德國歷史學家恩斯特·諾爾特认为,资本主义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種種政治危机的反應造成了欧洲法西斯主义的興起。[7]

欧洲

俄國

 
十月革命(1917年,俄國莫斯科)

在饱受战争摧残的俄國,由資產階級所領導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然而,俄國在二月革命後陷入了一段更爲混亂的時期,布爾什維克在随后的十月革命之中奪取了政權,隨後其籤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以領土讓步換取和平,並與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幹涉之幹涉軍作戰。各種反對布爾什維克的力量團結在一起反對布爾什維克,較著名的爲俄國白軍與綠軍。俄國革命後,許多東歐和中亞的民族國家相繼獲得獨立,無政府主義者也借其中引發諸如坦波夫起义等起義。[8]

1921年,運輸系統和市场的崩溃,以及飢餓的情景於俄國隨處可見,就连苏维埃內部的反對派都被迫起義,喀琅施塔得起义便是個例子。盡管如此,反對布尔什维克的力量是不协调的,是缺乏組織的;而紅軍也借此擊敗他們,並掌控了全國的控制權。種種起義與波蘇戰爭失敗之因素,最終導致了世界革命之失敗,而其失敗又令布爾什維克轉向建設一國社會主義[9][10][11]列寧爲此,与英国、德国等歐洲列強重建貿易關系。

1921年新頒布的新經濟政策甚至引入了一小部分的資本主義因素。在這場革命與反革命的鬥爭之中,布爾什維克最終勝利,而苏联也最終于1922年正式成立。[12]

匈牙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随着哈布斯堡帝国的崩溃以及协约国的进攻和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消息传来,激发了匈牙利革命工人之革命斗志。[13]在匈牙利独立后,新上任的资产阶级政府无力应对革命以及协约国的最后通牒,最终,社会民主党代表同意释放监狱中的共产党人代表,而匈牙利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谈判要求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红军、没收地主土地等,两党最终合并成匈牙利工人党,匈牙利革命大势已定。[14]

1919年3月21日,人民委员会议通过并建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匈牙利的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没有遇到资产阶级的反抗。[15]4月4日,协约国代表团要求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将维克斯照会所提出的地区划给协约国,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同时拒绝协约国的最后通牒,尽管匈牙利苏维埃政府依旧期望继续谈判,但协约国却终止了谈判,其后协约国便开始为干涉镇压匈牙利革命做足准备。4月16日,按照协约国的指示,罗马尼亚进攻匈牙利,与他一并的还有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与法国的军队。[16]匈牙利苏维埃政府奋起反击,不仅收复了失地,而且深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追击干涉军,并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科希策建立了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但七月,协约国集中了优势兵力向匈牙利反攻,匈牙利红军无力抵抗,一些社会民主党人也开始向协约国投降、妥协。8月1日,苏维埃政府辞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覆灭。

愛爾蘭

愛爾蘭當時屬於英國的一部分,1916年的愛爾蘭所爆發的復活節起義最終演變成了追求愛爾蘭獨立建立共和國的爱尔兰独立战争;而這些起義與獨立戰爭又剛好与全球範圍內爆發的第一次共产主义革命浪潮处于同一历史时期。[17]

当时的爱尔兰共和运动主要组成部分由或多或少带有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色彩的激进共和主义者所组成;并且其也帶有些左翼立场,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它終究不是共产主义。不过,爱尔兰和苏俄因在反对大英帝国立場上一致,因此雙方建立了贸易关系。然而,英国历史学家E.H.卡尔后来指出,「双方都没有非常认真地对待谈判。」[18]爱尔兰共和国和蘇俄後來都是被排除在巴黎和会之外的被排斥的國家。

獨立戰爭的最終结果是,雙方簽訂《英愛條約》;1922年,爱尔兰自由邦成立,雙方停火。[19]

希臘

共和主義者與君主主義者之鬥爭成為希臘一戰前後政治動盪之核心原因。在一戰爆发前的前幾年里,希腊以民族主义和种族隔离为由参加了巴尔干战争

世界大戰爆發後,共和主義者與君主主義者爆發激烈衝突。[20]左翼方面,由埃莱夫特里奥斯·维尼泽洛斯领导的维尼泽洛斯派是為自由主义、共和主义、进步主义和民族主义;而其在外交政策上親法国和英国,并在法蘭西第三共和国的激进派和英国首相勞合·乔治的影响下寻求推進民主改革。[20]右翼方面,君主主义者是保守的、親教会的和传统的;其在外交政策上親德国,并支持国王在政治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20]

1919年至1922年期间,希腊和土耳其开战,以利用奥斯曼帝国的解体之时机,借机收复希腊族人所居住的领土。希腊在杜姆卢珀纳尔战役災難性的戰敗後,嚴重衝擊了君主主義者和保守主義者之體制。

1922年的军队哗变和起义又導致了共和派军官發起军事政变,随后,1923年,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一世被迫退位。1924年共和派废除了君主制并建立希腊第二共和国;政治動盪貫徹整個戰間期。[21]1925年,潘加洛斯将军發動军事政变,後被任命为独裁者。1935年,君主制在一场军事政变被复辟。[22]

西班牙

尽管西班牙在世界大戰之中保持中立,但也受到激进的共和主义和保守的君主主义之间的鬥爭所引發的政治動盪所影響。1874年的波旁復辟,其憲法創建了一个议会制政體,但却为一个保守的轮换政體,而來自民众阶层的代表少有參與体制的运作,其这套轮换体制也令君主在政治事務中發揮重大作用。[23][24][25]1917年,激进的共和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和心怀不满的軍隊军官组成联盟试图进行民主化革命,但很快就失败了。

然而,战后,君主制的反对者越来越多,因为當時国际环境有利于共和主义或民主化的制度变革,而君主制又被证明无法解决世界大戰後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特别是战后的经济萧条以及殖民地叛亂。罢工运动在1919年至1923年间激增,特别是导致了巴塞罗那等城市的工人和雇主运动之间的准军事冲突升级。

同时,1920年,里夫戰爭爆發,以期望维持其對殖民帝国最后残余部分殖民地之控制;然而最终卻於1922年一次戰役中慘敗,使君主制最终失去任何信誉與支持。

屡次选举都没能在议会中为任何一个建制党派獲得其議會多數,以解决政治危机。面对社会动荡和輪換体制瘫痪,米格爾·普里莫·德·里維拉将军發動政變,其後其被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任命为獨裁者。[26][27]1916年-22年期間的革命和民主化运动被一个军事独裁政权的建立所阻挡,而该軍事獨裁政权一直持续到1931年的第二共和国為止。

美洲

墨西哥

墨西哥所遭遇的情况与西班牙相仿,由于埃米利亚诺·萨帕塔潘乔·比利亚领导的较激进势力在1915年输给了较保守的“索诺兰寡头”及其立宪军英语Constitutional Army,革命逐步演变成了内斗,而最后一批成组织的反革命分子费利克斯派英语Felicistas在1920年就停止了反抗。在革命军的阿尔瓦罗·奥夫雷贡将军靠着收买及暗杀掌握权力后,内斗一度有所缓解。但在随后的十年里,奥布雷贡和其他几名革命军重要人物被暗杀,军事政变的企图流产,以及反对政府迫害天主教徒英语Catholic Church in Mexico的大规模传统主义起义及其引发的基督战争,再度将这个国家拖入混乱之中。

亚洲

伊拉克

随着一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英国因此得以委任统治伊拉克。1920年5月,因对英国委任统治的不满,巴格达原先爆发的群众示威规模愈加扩大。逊尼派和什叶派甚至为此罕见的联合起来了,他们一齐在清真寺举行大型示威集会,这表明伊拉克社会上的主要的两个教派是可以联合的。 [28]15名伊拉克代表被提名向英国官员陈述伊拉克因独立的理由。代理民政专员阿诺德·威尔逊(Arnold Wilson)认为他们的要求不切实际。[29]

1920年6月底伊拉克爆发武装起义。Ayatollah al-Shirazi颁布了一项法特瓦:“伊拉克人有责任要求本属于他们的权利。而在要求权利的过程中,他们应该维护和平与秩序。但若英国人阻止他们获得本属于自己的权利,那么他们因用防御性武力捍卫之。”[30]而这似乎又是在鼓励民众们武装起义。英国当局曾试图通过逮捕Zawalim部落酋长进行反击。[31]但后来,一支由部落战士组成的武装队伍冲进监狱,将其释放。

由于幼发拉底河中游地区的英国驻军较当地武装部落较多,因此起义很快就有了势头。7月下旬,叛军控制了幼发拉底河中游地区的大部分地区。[28]部落叛军在当地的获得胜利而得以使起义范围蔓延到幼发拉底河下游和整个巴格达。[32]

革命在伊拉克全国范围内得到响应,城市里出现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帜并逐渐向周围城市蔓延。起义爆发后,无论逊尼派什叶派之间,还是城市与农村的人民之间、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各个部落之间都团结起来了。英国人对起义进行了残酷的镇压,皇家空军和重型火炮,而在打击部落军队时,甚至为此动用了芥子气。[32][33]

最终起义虽被英国镇压,但阿诺德·威尔逊英语Arnold Wilson的“直接统治”伊拉克之政策也就此破灭。不久,考科思接替其任伊拉克高级专员,其推翻威尔逊政策并成立了一个过渡政府,并为接下来的王国打下基础。[32]

蒙古

1921年2月,白俄軍隊驅逐北洋軍閥,恢復了蒙古的自治,3月蒙古人民黨成立並解放南恰克圖。7月“人民革命政府”解放外蒙古全境。11月恢復獨立的大蒙古國蘇維埃俄國簽署友好條約,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衝突列表

 
1917-1923年革命浪潮後的歐洲地圖

1917年–1924年期間的共產主義革命

左翼反苏起义

1917年–1921年期間反苏的反革命

1918年–1919年期間苏维埃的反反革命

另见

參考資料

  1. ^ Waves of Revolution. History Today. [2022-01-16]. (原始内容于2018-07-06). 
  2. ^ Bouton, S. Miles (Stephen Miles). And the Kaiser abdicates: The German Revolution November 1918-August 1919. 2012-04-29 [2022-01-16]. (原始内容于2021-11-04). 
  3. ^ Beckett, I. F. W. The Great War, 1914-1918 2nd ed. Harlow: Pearson/Longman. 2007: 523 [2022-01-16]. ISBN 978-1-4058-1252-8. OCLC 148306326. (原始内容于2022-02-22). 
  4. ^ Terraine, John. The Road to Passchendaele : the Flanders offensive of 1917 : a study in inevitability. London: Cooper in association with Secker & Warburg. 1984: 94, 100, 109 [2022-01-16]. ISBN 0-436-51732-9. OCLC 12448708. (原始内容于2022-02-22). 
  5. ^ Palmer, Alan. The Kaiser: Warlord of the Second Reich..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79-02: 276 [2022-01-16]. ISSN 1937-5239. doi:10.1086/ahr/84.1.194. (原始内容于2022-02-22). 
  6. ^ Revolutions |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First World War (WW1). encyclopedia.1914-1918-online.net. [2022-01-16]. (原始内容于2022-01-21). 
  7. ^ Schmitt, Hans A. Neutral Europe Between War and Revolution, 1917-23.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1988 [2022-01-16]. ISBN 978-0-8139-1153-3. (原始内容于2022-01-18) (英语). 
  8. ^ Abraham Ascher, //The Russian Revolution: A Beginner's Guide (Oneworld Publications, 2014)
  9. ^ Grigor., Suny, Ronald. The Soviet experiment : Russia, the USSR, and the successor stat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p106 [2022-02-22]. ISBN 978-0-19-534055-6. OCLC 423388554. (原始内容于2022-02-22). 
  10. ^ Davies, Norman. White eagle, red star: the Polish-Soviet war, 1919-20;. London,: Macdonald and Co. 1972: ix [2022-02-22]. ISBN 0-356-04013-5. OCLC 519797. (原始内容于2022-02-22). 
  11. ^ Gella, Aleksander. Development of class structure in Eastern Europe : Poland and her southern neighbors.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9: p23 [2022-02-22]. ISBN 0-585-06470-9. OCLC 42855683. (原始内容于2022-02-22). 
  12. ^ Rex A. Wade, "The Revolution at One Hundred: Issues and Trend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Historiography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f 1917." Journal of Modern Russian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9.1 (2016): 9-38.
  13. ^ 伊斯莱梁; 涅仁斯基.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中文). 
  14. ^ 伊斯莱梁; 涅仁斯基.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2: p41–42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中文). 
  15. ^ 伊斯莱梁; 涅仁斯基.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2: p44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5) (中文). 
  16. ^ 伊斯莱梁; 涅仁斯基.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2: p54–56 [2022-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5) (中文). 
  17. ^ BBC – The Proclamation. www.bbc.co.uk. [2020-04-30]. (原始内容于24 February 2020). 
  18. ^ Carr, EH The Bolshevik Revolution 1917–23, vol 3 Penguin Books, London, 4th reprint (1983), pp. 257–258.
  19. ^ Lee (1989), p. 50
  20. ^ 20.0 20.1 20.2 Kaloudis 2014,第40-41頁.
  21. ^ Kaloudis 2014, p. 40
  22. ^ Miller, William. A New Era in Greece. Foreign Affairs. 1936, 14 (4): 654–661. JSTOR 20030766. 
  23. ^ Francisco J. Romero Salvado. Spain 1914-1918: Between War and Revolution. Routledge. 2012 [2022-02-22]. ISBN 978-1-134-61449-3. (原始内容于2022-01-07). 
  24. ^ Ortiz, David. Paper Liberals: Press and Politics in Restoration Spain.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0 [2022-02-22]. ISBN 978-0-313-31216-8. (原始内容于2022-01-10) (英语). 
  25. ^ Costa, Joaquín. Oligarquía y caciquismo, Colectivismo agrario y otros escritos: (Antología).
  26. ^ Calleja, Eduardo González; Reguillo, Fernando del Rey. La defensa armada contra la revolución: una historia de las guardias cívicas en la España del siglo XX. Editorial CSIC - CSIC Press. 1995 [2022-02-22]. ISBN 978-84-00-07552-1. (原始内容于2020-04-07) (西班牙语). 
  27. ^ Linz, J.; Jerez, Miguel; Corzo, Susana. Ministers and Regimes in Spain: From First to Second Restoration, 1874-2001. CES Working Paper, no. 101, 2003. undefined. 2003 [2022-02-22]. (原始内容于2022-01-11) (英语). 
  28. ^ 28.0 28.1 Tripp, Charles. A History of Iraq.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43
  29. ^ Vinogradov, Amal. "The 1920 Revolt in Iraq Reconsidered: The Role of Tribes in Nation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ddle East Studies, Vol.3, No.2 (Apr., 1972): 135
  30. ^ al-Rahimi, ‘Abd al-Halim, Al-haraka al-Islamiyya fi al-‘Iraq: al-juthur alfikriyya wa al-waqi‘ al-tarikhi (1900–24) (The Islamic Movement in Iraq: Ideological Roots and Historical Situation, 1900–1924), Dar al-‘alamiyya, Beirut, 1985, 219
  31. ^ Vinogradov, Amal. "The 1920 Revolt in Iraq Reconsidered: The Role of Tribes in Nation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ddle East Studies, Vol.3, No.2 (Apr., 1972): 136
  32. ^ 32.0 32.1 32.2 Abdullah, Thabit. A short history of Iraq 2nd ed. Harlow, England: Longman. 2011. ISBN 978-1-4058-5937-0. OCLC 609102778. 
  33. ^ Glubb Pasha and the Arab Legion: Britain, Jordan and the End of Empire in the Middle East, p7.

扩展阅读

  • Gerwarth, Robert. "The central European counter-revolution: Paramilitary violence in Germany, Austria and Hungary after the great war." Past & Present 200.1 (2008): 175-209. 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 Maps of Europ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5-03-16. showing the Revolutions of 1917–23 at omniatlas.com

1917年, 1923年革命, 1917年到1923年間全球各地爆發了各種起義與革命, 大量国家陷入政治動蕩之中, 这些起义和革命又大多受俄國革命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爆發的各種混乱影響, 大部分起义與革命帶有社會主義或反殖民主義性質, 雖說如此, 許多社會主義起義和革命卻沒有得以在該國建立長久的社會主義政權, 革命对塑造未来的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持久且重要的影響, 例如, 德皇威廉二世便在革命之中被推翻, 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反对運動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後影響的一部分爆發起義或革命的歐洲國家日期1917年3月8. 1917年到1923年間全球各地爆發了各種起義與革命 大量国家陷入政治動蕩之中 这些起义和革命又大多受俄國革命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爆發的各種混乱影響 1 大部分起义與革命帶有社會主義或反殖民主義性質 雖說如此 許多社會主義起義和革命卻沒有得以在該國建立長久的社會主義政權 革命对塑造未来的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持久且重要的影響 例如 德皇威廉二世便在革命之中被推翻 2 1917年 1923年革命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反对運動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後影響的一部分爆發起義或革命的歐洲國家日期1917年3月8日 1917 03 08 约1923年6月16日 1923 06 16 地點世界各地 主要集中在歐洲與亞洲 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戰 俄國革命 俄罗斯之外的地区 目標世界共产主义 世界革命 民族解放 宪政主义 領土收復主義 義警主义結果俄羅斯帝國 俄國革命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俄國內戰 德意志帝國 德國革命 匈牙利王國 菊花革命 1919年革命 大蒙古國 1921年蒙古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 各個列強爲了應付戰爭而動員了數百萬人參加進這場戰爭之中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 各國均陷入了不斷的政治動蕩之中 而政治动荡之中又孕育着革命 許多兵變和罷工頻頻發生 1917年俄國爆發的二月革命推翻了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二世 隨後又爆發了十月革命 最終演變成了導致數百萬人死亡的俄國內戰 3 1917年 法軍士兵在國內愈來愈多的罷工及俄國二月革命的消息的驱使下发生譁變 拒絕前往戰場 4 在保加利亞 沙皇斐迪南一世被迫下退位 5 奧匈帝國愈來愈多的兵變和罷工最終導致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崩潰 1918年11月 德國爆發十一月革命 最終推翻君主制 建立共和國 意大利也爆發了許多罷工 而土耳其也剛剛從獨立戰爭之中獲勝 與此同時 在世界各地 因受俄國革命之影響 起義和各種革命也在世界各地涌現 6 德國歷史學家恩斯特 諾爾特认为 资本主义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種種政治危机的反應造成了欧洲法西斯主义的興起 7 目录 1 欧洲 1 1 俄國 1 2 匈牙利 1 3 愛爾蘭 1 4 希臘 1 5 西班牙 2 美洲 2 1 墨西哥 3 亚洲 3 1 伊拉克 3 2 蒙古 4 衝突列表 4 1 1917年 1924年期間的共產主義革命 4 2 左翼反苏起义 4 3 1917年 1921年期間反苏的反革命 4 4 1918年 1919年期間苏维埃的反反革命 5 另见 6 參考資料 6 1 扩展阅读 6 2 外部链接欧洲 编辑俄國 编辑 主条目 俄國革命和俄國內戰 十月革命 1917年 俄國莫斯科 在饱受战争摧残的俄國 由資產階級所領導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 然而 俄國在二月革命後陷入了一段更爲混亂的時期 布爾什維克在随后的十月革命之中奪取了政權 隨後其籤署 布列斯特 立陶夫斯克条约 以領土讓步換取和平 並與白軍 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幹涉之幹涉軍作戰 各種反對布爾什維克的力量團結在一起反對布爾什維克 較著名的爲俄國白軍與綠軍 俄國革命後 許多東歐和中亞的民族國家相繼獲得獨立 無政府主義者也借其中引發諸如坦波夫起义等起義 8 1921年 運輸系統和市场的崩溃 以及飢餓的情景於俄國隨處可見 就连苏维埃內部的反對派都被迫起義 喀琅施塔得起义便是個例子 盡管如此 反對布尔什维克的力量是不协调的 是缺乏組織的 而紅軍也借此擊敗他們 並掌控了全國的控制權 種種起義與波蘇戰爭失敗之因素 最終導致了世界革命之失敗 而其失敗又令布爾什維克轉向建設一國社會主義 9 10 11 列寧爲此 与英国 德国等歐洲列強重建貿易關系 1921年新頒布的新經濟政策甚至引入了一小部分的資本主義因素 在這場革命與反革命的鬥爭之中 布爾什維克最終勝利 而苏联也最終于1922年正式成立 12 匈牙利 编辑 主条目 1918年匈牙利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 随着哈布斯堡帝国的崩溃以及协约国的进攻和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消息传来 激发了匈牙利革命工人之革命斗志 13 在匈牙利独立后 新上任的资产阶级政府无力应对革命以及协约国的最后通牒 最终 社会民主党代表同意释放监狱中的共产党人代表 而匈牙利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谈判要求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建立红军 没收地主土地等 两党最终合并成匈牙利工人党 匈牙利革命大势已定 14 1919年3月21日 人民委员会议通过并建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匈牙利的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没有遇到资产阶级的反抗 15 4月4日 协约国代表团要求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将维克斯照会所提出的地区划给协约国 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同时拒绝协约国的最后通牒 尽管匈牙利苏维埃政府依旧期望继续谈判 但协约国却终止了谈判 其后协约国便开始为干涉镇压匈牙利革命做足准备 4月16日 按照协约国的指示 罗马尼亚进攻匈牙利 与他一并的还有捷克斯洛伐克 南斯拉夫与法国的军队 16 匈牙利苏维埃政府奋起反击 不仅收复了失地 而且深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追击干涉军 并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科希策建立了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 但七月 协约国集中了优势兵力向匈牙利反攻 匈牙利红军无力抵抗 一些社会民主党人也开始向协约国投降 妥协 8月1日 苏维埃政府辞职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覆灭 愛爾蘭 编辑 主条目 爱尔兰独立战争 愛爾蘭當時屬於英國的一部分 1916年的愛爾蘭所爆發的復活節起義最終演變成了追求愛爾蘭獨立建立共和國的爱尔兰独立战争 而這些起義與獨立戰爭又剛好与全球範圍內爆發的第一次共产主义革命浪潮处于同一历史时期 17 当时的爱尔兰共和运动主要组成部分由或多或少带有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色彩的激进共和主义者所组成 并且其也帶有些左翼立场 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但它終究不是共产主义 不过 爱尔兰和苏俄因在反对大英帝国立場上一致 因此雙方建立了贸易关系 然而 英国历史学家E H 卡尔后来指出 双方都没有非常认真地对待谈判 18 爱尔兰共和国和蘇俄後來都是被排除在巴黎和会之外的被排斥的國家 獨立戰爭的最終结果是 雙方簽訂 英愛條約 1922年 爱尔兰自由邦成立 雙方停火 19 希臘 编辑 共和主義者與君主主義者之鬥爭成為希臘一戰前後政治動盪之核心原因 在一戰爆发前的前幾年里 希腊以民族主义和种族隔离为由参加了巴尔干战争 世界大戰爆發後 共和主義者與君主主義者爆發激烈衝突 20 左翼方面 由埃莱夫特里奥斯 维尼泽洛斯领导的维尼泽洛斯派是為自由主义 共和主义 进步主义和民族主义 而其在外交政策上親法国和英国 并在法蘭西第三共和国的激进派和英国首相勞合 乔治的影响下寻求推進民主改革 20 右翼方面 君主主义者是保守的 親教会的和传统的 其在外交政策上親德国 并支持国王在政治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 20 1919年至1922年期间 希腊和土耳其开战 以利用奥斯曼帝国的解体之时机 借机收复希腊族人所居住的领土 希腊在杜姆卢珀纳尔战役災難性的戰敗後 嚴重衝擊了君主主義者和保守主義者之體制 1922年的军队哗变和起义又導致了共和派军官發起军事政变 随后 1923年 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一世被迫退位 1924年共和派废除了君主制并建立希腊第二共和国 政治動盪貫徹整個戰間期 21 1925年 潘加洛斯将军發動军事政变 後被任命为独裁者 1935年 君主制在一场军事政变被复辟 22 西班牙 编辑 主条目 西班牙1917年危机 英语 Spanish crisis of 1917 尽管西班牙在世界大戰之中保持中立 但也受到激进的共和主义和保守的君主主义之间的鬥爭所引發的政治動盪所影響 1874年的波旁復辟 其憲法創建了一个议会制政體 但却为一个保守的轮换政體 而來自民众阶层的代表少有參與体制的运作 其这套轮换体制也令君主在政治事務中發揮重大作用 23 24 25 1917年 激进的共和主义者 社会主义者和心怀不满的軍隊军官组成联盟试图进行民主化革命 但很快就失败了 然而 战后 君主制的反对者越来越多 因为當時国际环境有利于共和主义或民主化的制度变革 而君主制又被证明无法解决世界大戰後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特别是战后的经济萧条以及殖民地叛亂 罢工运动在1919年至1923年间激增 特别是导致了巴塞罗那等城市的工人和雇主运动之间的准军事冲突升级 同时 1920年 里夫戰爭爆發 以期望维持其對殖民帝国最后残余部分殖民地之控制 然而最终卻於1922年一次戰役中慘敗 使君主制最终失去任何信誉與支持 屡次选举都没能在议会中为任何一个建制党派獲得其議會多數 以解决政治危机 面对社会动荡和輪換体制瘫痪 米格爾 普里莫 德 里維拉将军發動政變 其後其被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任命为獨裁者 26 27 1916年 22年期間的革命和民主化运动被一个军事独裁政权的建立所阻挡 而该軍事獨裁政权一直持续到1931年的第二共和国為止 美洲 编辑墨西哥 编辑 主条目 墨西哥革命 墨西哥所遭遇的情况与西班牙相仿 由于埃米利亚诺 萨帕塔和潘乔 比利亚领导的较激进势力在1915年输给了较保守的 索诺兰寡头 及其立宪军 英语 Constitutional Army 革命逐步演变成了内斗 而最后一批成组织的反革命分子费利克斯派 英语 Felicistas 在1920年就停止了反抗 在革命军的阿尔瓦罗 奥夫雷贡将军靠着收买及暗杀掌握权力后 内斗一度有所缓解 但在随后的十年里 奥布雷贡和其他几名革命军重要人物被暗杀 军事政变的企图流产 以及反对政府迫害天主教徒 英语 Catholic Church in Mexico 的大规模传统主义起义及其引发的基督战争 再度将这个国家拖入混乱之中 亚洲 编辑伊拉克 编辑 主条目 1920年伊拉克革命 随着一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 英国因此得以委任统治伊拉克 1920年5月 因对英国委任统治的不满 巴格达原先爆发的群众示威规模愈加扩大 逊尼派和什叶派甚至为此罕见的联合起来了 他们一齐在清真寺举行大型示威集会 这表明伊拉克社会上的主要的两个教派是可以联合的 28 15名伊拉克代表被提名向英国官员陈述伊拉克因独立的理由 代理民政专员阿诺德 威尔逊 Arnold Wilson 认为他们的要求不切实际 29 1920年6月底伊拉克爆发武装起义 Ayatollah al Shirazi颁布了一项法特瓦 伊拉克人有责任要求本属于他们的权利 而在要求权利的过程中 他们应该维护和平与秩序 但若英国人阻止他们获得本属于自己的权利 那么他们因用防御性武力捍卫之 30 而这似乎又是在鼓励民众们武装起义 英国当局曾试图通过逮捕Zawalim部落酋长进行反击 31 但后来 一支由部落战士组成的武装队伍冲进监狱 将其释放 由于幼发拉底河中游地区的英国驻军较当地武装部落较多 因此起义很快就有了势头 7月下旬 叛军控制了幼发拉底河中游地区的大部分地区 28 部落叛军在当地的获得胜利而得以使起义范围蔓延到幼发拉底河下游和整个巴格达 32 革命在伊拉克全国范围内得到响应 城市里出现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帜并逐渐向周围城市蔓延 起义爆发后 无论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 还是城市与农村的人民之间 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各个部落之间都团结起来了 英国人对起义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皇家空军和重型火炮 而在打击部落军队时 甚至为此动用了芥子气 32 33 最终起义虽被英国镇压 但阿诺德 威尔逊 英语 Arnold Wilson 的 直接统治 伊拉克之政策也就此破灭 不久 考科思接替其任伊拉克高级专员 其推翻威尔逊政策并成立了一个过渡政府 并为接下来的王国打下基础 32 蒙古 编辑 主条目 1921年蒙古革命 1921年2月 白俄軍隊驅逐北洋軍閥 恢復了蒙古的自治 3月蒙古人民黨成立並解放南恰克圖 7月 人民革命政府 解放外蒙古全境 11月恢復獨立的大蒙古國與蘇維埃俄國簽署友好條約 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衝突列表 编辑 1917 1923年革命浪潮後的歐洲地圖 1917年 1924年期間的共產主義革命 编辑 俄國革命 1917年 蘇維埃俄國 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 1918年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19年 立陶宛 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18年 1919年 拉脫維亞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 愛沙尼亞勞動人民公社 芬蘭社會主義工人共和國左翼反苏起义 编辑 左翼社會革命黨起義 1918年 反對布爾什維克的左翼起義 1918年 1922年 乌克兰革命起义军 1920年 1922年 坦波夫起义 1920年 1921年 喀琅施塔得起义 1921年 八月起义 英语 August Uprising 1924年 1917年 1921年期間反苏的反革命 编辑 俄国白军 1917年 1923年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1917年 1921年 庫班人民共和國 1918年 1920年 北高加索山区共和国 1917年 1920年 喬治亞民主共和國 1918年 1921年 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 1918年 1920年 亚美尼亚山地共和国 1921年 亞塞拜然民主共和國 1918年 1920年 普雷克穆列共和国 英语 Republic of Prekmurje 1919年 保加利亚1923年政变 英语 Bulgarian coup d etat of 1923 西班牙1923年军事政变1918年 1919年期間苏维埃的反反革命 编辑 俄国内战 1917年 1923年 红色恐怖 1918年 波苏战争 1919年 1921年 另见 编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影响 战间期国际外交关系 世界政治史參考資料 编辑 Waves of Revolution History Today 2022 0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06 Bouton S Miles Stephen Miles And the Kaiser abdicates The German Revolution November 1918 August 1919 2012 04 29 2022 0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04 Beckett I F W The Great War 1914 1918 2nd ed Harlow Pearson Longman 2007 523 2022 01 16 ISBN 978 1 4058 1252 8 OCLC 148306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22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Terraine John The Road to Passchendaele the Flanders offensive of 1917 a study in inevitability London Cooper in association with Secker amp Warburg 1984 94 100 109 2022 01 16 ISBN 0 436 51732 9 OCLC 12448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22 Palmer Alan The Kaiser Warlord of the Second Reich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 s Sons 1979 02 276 2022 01 16 ISSN 1937 5239 doi 10 1086 ahr 84 1 1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22 Revolutions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First World War WW1 encyclopedia 1914 1918 online net 2022 01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21 Schmitt Hans A Neutral Europe Between War and Revolution 1917 23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1988 2022 01 16 ISBN 978 0 8139 1153 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18 英语 Abraham Ascher The Russian Revolution A Beginner s Guide Oneworld Publications 2014 Grigor Suny Ronald The Soviet experiment Russia the USSR and the successor stat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p106 2022 02 22 ISBN 978 0 19 534055 6 OCLC 4233885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22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Davies Norman White eagle red star the Polish Soviet war 1919 20 London Macdonald and Co 1972 ix 2022 02 22 ISBN 0 356 04013 5 OCLC 51979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22 Gella Aleksander Development of class structure in Eastern Europe Poland and her southern neighbors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9 p23 2022 02 22 ISBN 0 585 06470 9 OCLC 428556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22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Rex A Wade The Revolution at One Hundred Issues and Trend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Historiography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f 1917 Journal of Modern Russian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9 1 2016 9 38 伊斯莱梁 涅仁斯基 匈牙利现代史 1918 1962年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2 2022 02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08 中文 伊斯莱梁 涅仁斯基 匈牙利现代史 1918 1962年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2 p41 42 2022 02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08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伊斯莱梁 涅仁斯基 匈牙利现代史 1918 1962年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2 p44 2022 02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5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伊斯莱梁 涅仁斯基 匈牙利现代史 1918 1962年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72 p54 56 2022 02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4 05 中文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BBC The Proclamation www bbc co uk 2020 04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February 2020 Carr EH The Bolshevik Revolution 1917 23 vol 3 Penguin Books London 4th reprint 1983 pp 257 258 Lee 1989 p 50 20 0 20 1 20 2 Kaloudis 2014 第40 41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Kaloudis2014 help Kaloudis 2014 p 40 Miller William A New Era in Greece Foreign Affairs 1936 14 4 654 661 JSTOR 20030766 Francisco J Romero Salvado Spain 1914 1918 Between War and Revolution Routledge 2012 2022 02 22 ISBN 978 1 134 61449 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07 Ortiz David Paper Liberals Press and Politics in Restoration Spain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0 2022 02 22 ISBN 978 0 313 31216 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10 英语 Costa Joaquin Oligarquia y caciquismo Colectivismo agrario y otros escritos Antologia Calleja Eduardo Gonzalez Reguillo Fernando del Rey La defensa armada contra la revolucion una historia de las guardias civicas en la Espana del siglo XX Editorial CSIC CSIC Press 1995 2022 02 22 ISBN 978 84 00 07552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4 07 西班牙语 Linz J Jerez Miguel Corzo Susana Ministers and Regimes in Spain From First to Second Restoration 1874 2001 CES Working Paper no 101 2003 undefined 2003 2022 02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11 英语 28 0 28 1 Tripp Charles A History of Iraq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43 Vinogradov Amal The 1920 Revolt in Iraq Reconsidered The Role of Tribes in Nation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ddle East Studies Vol 3 No 2 Apr 1972 135 al Rahimi Abd al Halim Al haraka al Islamiyya fi al Iraq al juthur alfikriyya wa al waqi al tarikhi 1900 24 The Islamic Movement in Iraq Ideological Roots and Historical Situation 1900 1924 Dar al alamiyya Beirut 1985 219 Vinogradov Amal The 1920 Revolt in Iraq Reconsidered The Role of Tribes in Nation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ddle East Studies Vol 3 No 2 Apr 1972 136 32 0 32 1 32 2 Abdullah Thabit A short history of Iraq 2nd ed Harlow England Longman 2011 ISBN 978 1 4058 5937 0 OCLC 609102778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Glubb Pasha and the Arab Legion Britain Jordan and the End of Empire in the Middle East p7 扩展阅读 编辑 Gerwarth Robert The central European counter revolution Paramilitary violence in Germany Austria and Hungary after the great war Past amp Present 200 1 2008 175 209 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 Maps of Europ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5 03 16 showing the Revolutions of 1917 23 at omniatlas com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1917年 1923年革命 amp oldid 7605244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