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利什曼病

利什曼病(英語:Leishmaniasis)是一種由寄生原生動物利什曼原蟲造成的疾病,是由特定種類的白蛉叮咬所散播[1]。這種疾病主要分為三種:皮膚、黏膜及內臟的利什曼疾病[1]。皮膚利什曼病會有皮膚上的潰瘍、黏膜利什曼病會有皮膚、鼻子上的潰瘍、內臟利什曼病一開始會是皮膚上的潰瘍,後來會有發燒紅血球數量減少,以及脾臟肝臟的腫大。內臟利什曼病又被称为黑热病

利什曼病
一名手背上患有皮肤利什曼病的中美洲成年人。
症状潰瘍、口腔潰瘍[*]发热、脾腫大[*]贫血肝腫大
类型原虫传染、媒介传播疾病[*]疾病
肇因利什曼原蟲、Leishmania donovani[*]、Leishmania infantum[*]、Leishmania braziliensis[*]、Leishmania mexicana[*]、Leishmania major[*]、热带利什曼原虫[*]
风险因子營養不良人口遷徙免疫抑制森林開伐城鎮化
診斷方法体格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血液學吉姆萨染液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傳染病學
ICD-111F54
ICD-10B55
ICD-9-CM085
DiseasesDB3266
MedlinePlus001386
eMedicineemerg/296
MeSHD007896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每万人中利什曼病患者人数,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数据
  无数据
  少于 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100
  100-120
  120-150
  150-200
  大于 200

此病的名称来自在1901年首次分离出病原体的英国军医威廉·布格·利什曼(William Boog Leishman),但正确认定其病原体为一种新型寄生虫的人是罗纳德·罗斯

會傳染利什曼病給人類的白蛉超過20種[1]。利什曼病的危險因子有貧窮營養不良森林開伐都市化[1]。三種利什曼病都可以在顯微鏡下觀察病原蟲來診斷,內臟利什曼病也可以用血液檢查來診斷[2]

若睡在塗有殺蟲劑的蚊帳內,可以降低沙利曼病發生的可能性[1]。其他的方式包括噴灑殺蟲劑消滅白蛉,以及及早治療沙利曼病的病患,避免進一步的感染[1]。治療方式和罹患此疾病時所在的地區、沙利曼病的種類以及感染的方式有關[1]。可治療內臟利什曼病的藥物有:兩性黴素B[3]五價銻英语Pentavalent antimonial巴龍黴素一起使用[3]、以及米替福新英语Miltefosine[4]。若是皮膚利什曼疾病,可以用巴龍黴素、氟康唑噴他脒英语Pentamidine治療[5]

目前世界上有98個國家有利什曼病[2],感染人數約有1,200萬人[6]。每年約有200萬個新的病例[2],每年死亡人數約為2-5萬人[1][7]。在亞洲、非洲、中南美洲及南歐,約有2億人住在容易罹患利什曼病的地區[2][8]。 有研究指出,未適當處理的屍體亦有傳播此疾病之虞[來源請求]。庫爾德紅新月會指控,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內戰期間隨意在街上處決無辜者、而且沒有埋葬,導致了此疾這病在敘利亞的傳播[9]

世界衛生組織可以用優惠價取得一些可治療此疾病的藥物[2]。利什曼疾病也會出現在其他動物上,包括狗和鼠[1]

生活史 编辑

 
利什曼原蟲生活史
 
巨噬細胞中的利什曼原蟲(顯微鏡照片)

利什曼原蟲的生活史有前鞭毛體(promastigote) 及無鞭毛體(amastigote)時期,依圖順序的生活史說明如下:

  1. 帶有前鞭毛體利什曼原蟲的雌性白蛉叮咬人類後,利什曼原蟲進入人體
  2. 在人體中,被巨噬細胞吞噬
  3. 在巨噬細胞中,前鞭毛體轉型為無鞭毛體
  4. 無鞭毛體在巨噬細胞和其他組織細胞(顆粒球、吞噬細胞)中增生
  5. 白蛉叮咬帶有病原的人類時,攝入被寄生的細胞
  6. 細胞中的無鞭毛體進入白蛉的中腸
  7. 在中腸,由無鞭毛體發育為前鞭毛體,並轉移至白蛉的咽頭發育成感染型,侵入口吻的尖端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Leishmaniasis Fact sheet N°37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anuary 2014 [17 February 2014]. (原始内容于2019-01-07). 
  2. ^ 2.0 2.1 2.2 2.3 2.4 Barrett, MP; Croft, SL. Management of trypanosomiasis and leishmaniasis.. British medical bulletin. 2012, 104: 175–96. PMC 3530408 . PMID 23137768. doi:10.1093/bmb/lds031. 
  3. ^ 3.0 3.1 Sundar, S; Chakravarty, J. Leishmaniasis: an update of current pharmacotherapy..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 Jan 2013, 14 (1): 53–63. PMID 23256501. doi:10.1517/14656566.2013.755515. 
  4. ^ Dorlo, TP; Balasegaram, M; Beijnen, JH; de Vries, PJ. Miltefosine: a review of its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leishmaniasis.. The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Nov 2012, 67 (11): 2576–97. PMID 22833634. doi:10.1093/jac/dks275. 
  5. ^ Minodier, P; Parola, P. Cutaneous leishmaniasis treatment.. Travel medicine and infectious disease. May 2007, 5 (3): 150–8. PMID 17448941. doi:10.1016/j.tmaid.2006.09.004. 
  6. ^ Leishmaniasis Magnitude of the problem.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7 February 2014]. (原始内容于2019-01-07). 
  7. ^ Lozano, R. Global and regional mortality from 235 causes of death for 20 age groups in 1990 and 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 Lancet. Dec 15, 2012, 380 (9859): 2095–128. PMID 23245604. doi:10.1016/S0140-6736(12)61728-0. 
  8. ^ Ejazi, SA; Ali, N. Development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isceral leishmaniasis during the last decade and future prospects.. 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 Jan 2013, 11 (1): 79–98. PMID 23428104. doi:10.1586/eri.12.148. 
  9. ^ Michele Katz. ISIS to blame for spreading ‘flesh eating bug’ across Syria. 2015-12-05 [2015-12-06]. (原始内容于2017-01-31) (英语). 

外部連結 编辑

  • 寄生蟲學-protozoa(原蟲)-Leishmania(利什曼原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文)
  • (英文),Doctors Without Borders' leishmaniasis information pag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Drugs for Neglected Diseases Initiativ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
  • (英文)
  • (英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leishmaniasis e-compendium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12-12
  • 开放式目录计划中和利什曼病相关的内容

利什曼病,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英語, leishmaniasis, 是一種由寄生原生動物利什曼原蟲造成的疾病, 是由特定種類的白蛉叮咬所散播, 這種疾病主要分為三種, 皮膚, 黏膜及內臟的利什曼疾病, 皮膚會有皮膚上的潰瘍, 黏膜會有皮膚, 鼻子上的潰瘍, 內臟一開始會是皮膚上的潰瘍, 後來會有發燒, 紅血球數量減少, 以及脾臟和肝臟的腫大, 內臟又被称为黑热病, 一名手背上患有皮肤的中美洲成年人, 症状潰瘍, 口腔潰瘍.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利什曼病 英語 Leishmaniasis 是一種由寄生原生動物利什曼原蟲造成的疾病 是由特定種類的白蛉叮咬所散播 1 這種疾病主要分為三種 皮膚 黏膜及內臟的利什曼疾病 1 皮膚利什曼病會有皮膚上的潰瘍 黏膜利什曼病會有皮膚 鼻子上的潰瘍 內臟利什曼病一開始會是皮膚上的潰瘍 後來會有發燒 紅血球數量減少 以及脾臟和肝臟的腫大 內臟利什曼病又被称为黑热病 利什曼病一名手背上患有皮肤利什曼病的中美洲成年人 症状潰瘍 口腔潰瘍 发热 脾腫大 贫血 肝腫大类型原虫传染 媒介传播疾病 疾病肇因利什曼原蟲 Leishmania donovani Leishmania infantum Leishmania braziliensis Leishmania mexicana Leishmania major 热带利什曼原虫 风险因子營養不良 人口遷徙 免疫抑制 森林開伐 城鎮化診斷方法体格检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聚合酶链式反应 血液學 吉姆萨染液分类和外部资源醫學專科傳染病學ICD 111F54ICD 10B55ICD 9 CM085DiseasesDB3266MedlinePlus001386eMedicineemerg 296MeSHD007896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每万人中利什曼病患者人数 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数据 无数据 少于 20 20 30 30 40 40 50 50 60 60 70 70 80 80 100 100 120 120 150 150 200 大于 200此病的名称来自在1901年首次分离出病原体的英国军医威廉 布格 利什曼 William Boog Leishman 但正确认定其病原体为一种新型寄生虫的人是罗纳德 罗斯 會傳染利什曼病給人類的白蛉超過20種 1 利什曼病的危險因子有貧窮 營養不良 森林開伐及都市化 1 三種利什曼病都可以在顯微鏡下觀察病原蟲來診斷 內臟利什曼病也可以用血液檢查來診斷 2 若睡在塗有殺蟲劑的蚊帳內 可以降低沙利曼病發生的可能性 1 其他的方式包括噴灑殺蟲劑消滅白蛉 以及及早治療沙利曼病的病患 避免進一步的感染 1 治療方式和罹患此疾病時所在的地區 沙利曼病的種類以及感染的方式有關 1 可治療內臟利什曼病的藥物有 兩性黴素B 3 五價銻 英语 Pentavalent antimonial 及巴龍黴素一起使用 3 以及米替福新 英语 Miltefosine 4 若是皮膚利什曼疾病 可以用巴龍黴素 氟康唑或噴他脒 英语 Pentamidine 治療 5 目前世界上有98個國家有利什曼病 2 感染人數約有1 200萬人 6 每年約有200萬個新的病例 2 每年死亡人數約為2 5萬人 1 7 在亞洲 非洲 中南美洲及南歐 約有2億人住在容易罹患利什曼病的地區 2 8 有研究指出 未適當處理的屍體亦有傳播此疾病之虞 來源請求 庫爾德紅新月會指控 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內戰期間隨意在街上處決無辜者 而且沒有埋葬 導致了此疾這病在敘利亞的傳播 9 世界衛生組織可以用優惠價取得一些可治療此疾病的藥物 2 利什曼疾病也會出現在其他動物上 包括狗和鼠 1 生活史 编辑 nbsp 利什曼原蟲生活史 nbsp 巨噬細胞中的利什曼原蟲 顯微鏡照片 利什曼原蟲的生活史有前鞭毛體 promastigote 及無鞭毛體 amastigote 時期 依圖順序的生活史說明如下 帶有前鞭毛體利什曼原蟲的雌性白蛉叮咬人類後 利什曼原蟲進入人體 在人體中 被巨噬細胞吞噬 在巨噬細胞中 前鞭毛體轉型為無鞭毛體 無鞭毛體在巨噬細胞和其他組織細胞 顆粒球 吞噬細胞 中增生 白蛉叮咬帶有病原的人類時 攝入被寄生的細胞 細胞中的無鞭毛體進入白蛉的中腸 在中腸 由無鞭毛體發育為前鞭毛體 並轉移至白蛉的咽頭發育成感染型 侵入口吻的尖端參考文獻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Leishmaniasis Fact sheet N 37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anuary 2014 17 Febr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1 07 2 0 2 1 2 2 2 3 2 4 Barrett MP Croft SL Management of trypanosomiasis and leishmaniasis British medical bulletin 2012 104 175 96 PMC 3530408 nbsp PMID 23137768 doi 10 1093 bmb lds031 3 0 3 1 Sundar S Chakravarty J Leishmaniasis an update of current pharmacotherapy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 Jan 2013 14 1 53 63 PMID 23256501 doi 10 1517 14656566 2013 755515 Dorlo TP Balasegaram M Beijnen JH de Vries PJ Miltefosine a review of its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leishmaniasis The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Nov 2012 67 11 2576 97 PMID 22833634 doi 10 1093 jac dks275 Minodier P Parola P Cutaneous leishmaniasis treatment Travel medicine and infectious disease May 2007 5 3 150 8 PMID 17448941 doi 10 1016 j tmaid 2006 09 004 Leishmaniasis Magnitude of the problem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7 Febr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1 07 Lozano R Global and regional mortality from 235 causes of death for 20 age groups in 1990 and 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 Lancet Dec 15 2012 380 9859 2095 128 PMID 23245604 doi 10 1016 S0140 6736 12 61728 0 Ejazi SA Ali N Development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isceral leishmaniasis during the last decade and future prospects Expert review of anti infective therapy Jan 2013 11 1 79 98 PMID 23428104 doi 10 1586 eri 12 148 Michele Katz ISIS to blame for spreading flesh eating bug across Syria 2015 12 05 2015 12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1 31 英语 外部連結 编辑寄生蟲學 protozoa 原蟲 Leishmania 利什曼原蟲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文 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办公厅上关于利什曼病的简介 英文 Doctors Without Borders leishmaniasis information pag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Drugs for Neglected Diseases Initiativ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International Leishmania Network 英文 Leish L discussion list 英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 leishmaniasis e compendiumArchive is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2 12 12 开放式目录计划中和利什曼病相关的内容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利什曼病 amp oldid 7894784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