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海军学校校舍。1924年(民国13年)6月16日,孙中山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

黄埔军校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
分类革命遗址及革命建筑物
时代1924年-1927年
编号3-21
登录1988年1月13日

因校址设于黄埔區长洲岛,通称黄埔军校。军校在此办到第七期,1930年9月迁往南京,后又迁往成都高雄

黄埔军校大门中央上方横匾上有谭延闓[1][2]所书“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在二门门口挂著“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对联,二门右侧牆壁上挂有蒋介石手书的校训“亲爱精诚”[3]。黄埔军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迴廊相通的楼房。军校创办时在原陆军小学堂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欧陆式大门。中山故居即“史蹟陈列室”,建筑面积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原为大清海关总税务司[4][5]。位于中山故居西的学生俱乐部是欧式红色建筑,礼堂讲台中央和两侧分别悬挂孙中山像、总理遗训、中国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林则徐[6]焚鸦片、义和团[7][8][註 1]

东征阵亡烈士墓座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岗,面积5万多平方米,是1925年中华民国军政府纪念讨伐陈炯明[9][10][11]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于1926年6月落成,葬有516位烈士遗体。墓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大字由蒋中正书。 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后由墓道、墓塚、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墓塚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于文化大革命时被破坏,在1984年修缮复原[12]。校园南面,有教思亭和北伐纪念碑。纪念碑高7米多,为纪念北伐中阵亡的将士而建。校园西南面,建有剧场式的俱乐部,其西侧设有游泳室。

军校后山的八卦山顶建有高40米孙总理纪念碑,于1928年奠基,1930年9月26日落成,碑顶塑有孙总理铜像,高达2.6米,重逾2000斤,是中山先生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出资,牧田祥哉敬作,篠原金作工场铸造。碑的正面为“孙中山纪念碑”六个隶书大字,背面为总理像,东面为总理遗训,西面为总理开学训词。从山底到山顶的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表面镶有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 [13]

1937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友会利用广州黄埔军校旧址,创办「黄埔中正学校」,学校沿用黄埔军校“亲爱精诚”校训,但创作新校歌。后学校历次迁徙易名为「广东省立黄埔中正中学」、「广东省立黄埔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14]

建筑

选址

长洲岛位于珠江中央,四面环水,环境幽静。岛内筑有多处炮台,与鱼珠炮台、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能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由于当时军阀盘踞广州,为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需选择交通不便,远离市区的地方;还有岛上有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略加修葺,即可使用,还可节省人力和资金。因此孙中山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

大门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军校大门坐,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闓的手笔。门前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戍室。

校本部

大门内正面有一幢走马楼,称为校本部。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牆,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全校自总理校长党代表之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机构总数约40个,还设有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但1938年在抗日战争中,遭日本战机炸毁。

旧址修复

 
黄埔军校建筑一角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1965年,做了较大修缮基本恢复原貌。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1988年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2000馀万元,复原了孙中山、廖仲恺、周恩来及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课室、师生的饭堂、寝室等,但由于赶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质量隐患。2005年,又投入1400多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将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和“不赶工期”两大原则。现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建筑。

1995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00年,又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23年4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5]

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中央上方横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谭延闓所书。校门于196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重新修建。在二门门口挂著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二门右侧牆壁上,挂著蒋介石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黄埔军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迴廊相通的楼房。军校创办时在原陆军小学堂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欧陆式大门。中山故居即“史蹟陈列室”,原为清朝广东海关黄埔分关的旧址,称为学海楼。砖瓦混凝土混合结构两层,建筑面积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其中陈列有伴随聂荣臻数十年的皮箱、自己装了轮子的椅子、墨镜、墨盒,解放军中唯一外籍将军洪水使用过的手纺毛毯,抗日远征军名将郑洞国的私章等珍贵文物及不少校友的捐赠。

 
俱乐部

位于孙中山故居西的学生俱乐部是欧式红色建筑,礼堂讲台中央和两侧分别悬挂孙中山像、总理遗训、中华民国国旗国民党党旗和林则徐焚鸦片、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犯天津沙基惨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画;礼堂悬挂廖仲恺朱执信史坚如等名人像。黄埔军校当年的“清党”便是在俱乐部举行。俱乐部西侧的游泳池原是小船坞改建。

东征烈士墓园座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是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因讨伐陈炯明等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的,安葬有国共两党516位烈士遗体,面积5万多平方米,1926年6月落成。墓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后由墓道、墓塚、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墓塚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于1984年修缮,1991年新建了“东征史蹟陈列室”。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岗石碑,为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生建立的。由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的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淙淙;屹丰碑以万世兮,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但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大部分共产党员阵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记。

此外还有中山公园、仲恺公园、黄埔公园(又称中正公园)、济深公园;张之洞倡建的大坡地抱台、白鹤岗抱台;中国海军的黄埔军港等景点。

 
孙中山先生故居

孙中山故居

大门西侧有一幢2层砖木结构楼房,原是教职员宿舍,因民国6年(1917年)孙中山曾在此憩宿,孙中山逝世后,改建为总理纪念室; 1984年又改为黄埔军校纪念馆,陈列黄埔军校校史和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的照片。有时也会举办与孙中山有关的史料展览。

孙中山纪念碑

 
孙总理纪念碑

民国17年(1928年)11月,在校园南面八桂山上建立孙中山纪念碑。 1930年在纪念碑顶上竖立孙中山铜像。纪念碑的造型独具匠心,利用两边交叉而上的阶梯及铜像,构成“文”字,暗含了孙文的意思。碑座正面刻有军校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碑座底层7级,上层5级,中间隔有较长的平级将其截然分开。 7级代表军校在此办了7期,5级则代表军校师生共参加了五次战役;也指军校在长洲岛办了7期,在外地办了5期,中国大陆共办了12期。纪念碑身正面刻有“孙总理纪念碑”六个隶体大字,为胡汉民的笔迹。东面刻有孙中山弥留之际呼唤的七字“和平、奋斗、救中国”。碑身背面刻有总理像赞,是孙中山一生的写照。西面刻有总理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国歌

孙中山铜像身穿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众、神采奕奕,高2.6公尺,重逾2000斤,是先生当年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出资,牧田祥哉敬作,篠原金作工场铸造。其铜像与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山陵和澳门孙中山纪念馆的孙中山铜像一致,分别为梅屋本人捐赠,其中南京一尊原为梅屋赠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澳门孙中山纪念馆的一尊原为梅屋庄吉赠与孙中山故乡香山孙中山故居,1938年被移往澳门。

中国,一般的纪念碑多是坐北朝南,但该纪念碑却坐南朝北,隐含著孙中山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遗愿。

东征阵亡将士墓

在万松岭北麓,有东征阵亡将士墓。此墓1925年动工,翌年落成,墓园门口门楣上的「东徵阵亡烈士纪念坊」一行字为蒋介石所题。因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造型相似,素有「小黄花岗」之称。墓中埋葬了在两次东征等战役中阵亡的516名将士。墓的西边是十七将校墓,埋藏著国军陆军十七位少将,皆出身黄埔军校,是在派系斗争中被杀,1936年骸骨迁葬于此。纪功坊则于1936年增建,为一座仿巴黎凯旋门式建造的建筑,上书“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款署「民国十五年八月,张仁杰敬题」。 1988年,国务院公佈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功坊的后面是入伍生和学生墓群,东边是一座单人墓——蔡光举烈士墓。

文革期间,东征阵亡将士题名碑、少将墓、凉亭等均遭到毁坏。 1984年广州市政府拨款对墓园进行复原维修,1991年新建了东征史迹陈列室。 [16]

北伐纪念碑

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是1929年为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生建立高7米多的花岗石碑。由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淙淙;屹丰碑以万世兮,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但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大部分共产党员阵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记。 [17]

历史

军校于1924年6月16日创办,1926年3月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8年5月更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同年9月又改名 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0年9月迁往南京

现状

旧址目前已免费参观,但需领取参观券,每天限人数2000人。逢週一闭馆,每天9:00到17:00开放参观,16:30停止入馆。

旧址低层分别开设“黄埔军校史蹟”、“黄埔群英馆”和“北伐战争中的黄埔人”三个主题共六个展馆。其中黄埔群英馆为展示在黄埔军校的学生和教官的油画,其他均为展示黄埔军校历史内容,只是史蹟为黄埔军校的历史年表,黄埔人为以人物为主轴介绍黄埔军校的历史。

而旧址后一排房屋作为黄埔青少年训练营成员的临时宿舍,第二排为训练营的集合教室。

图集

注释

  1. ^ 数字统计不一。按唐德刚《晚清七十年》,8月中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当中两国只为象徵式的掌旗兵)约一万六千人,分别为:日军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主要为锡克兵,及少数威海卫华人兵)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奥国五十人,意国五十三人。 抗击八国联军侵犯天津沙基惨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画;礼堂悬挂廖仲恺朱执信史坚如等名人像。黄埔军校当年的“清党”便是在俱乐部举行。俱乐部西侧的游泳池原是小船坞改建。 [8]

参考资料

  1. ^ 刘玲玲. 《“伴食宰相”谭延闓》. 百科知识. August 2012, (15): 50–52 (中文(中国大陆)). 
  2. ^ 雪珥. 十日都督焦大哥(二). 广州: 南方都市报. 2011-06-16 (中文(中国大陆)). 
  3. ^ 解思忠. 《黄埔精神的提炼概括》. 黄埔. May 2013, (3) (中文(中国大陆)). 
  4. ^ 财政部关税总局. 中华民国海关简史. 台北: 财政部关税总局. 2008-06. ISBN 9570048611 (中文(臺灣)). 
  5. ^ . 台北: 财政部财政史料陈列室. [201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中文(臺灣)). 
  6. ^ 林则徐大事年表1785-1798. 北京: 民族魂. [201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4) (中文(中国大陆)). 
  7. ^ 劳乃宣 等. 《义和拳教门源流考》.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1 (中文). 
  8. ^ 8.0 8.1 佐藤公彦. 《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中国民众Nationalism的诞生》.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04-01. ISBN 9787500459965 (中文(中国大陆)). 
  9. ^ 师永刚、张凡. 《蒋介石:1887~1975(上)》.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11-03: 112. ISBN 9787507534474 (中文(中国大陆)). 
  10. ^ 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 台北: 中正文教基金会. [2014-08-25]. (原始内容于2015-03-24) (中文(臺灣)). 
  11. ^ . [201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8) (中文(中国大陆)). 
  12. ^ . 福州: 华广网. 2011-01-17 [2013-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中文(中国大陆)). 
  13. ^ 黄埔军校外部建筑. 广州: 中国黄埔军校网. 2011-01-17. (原始内容于2016-04-08) (中文(中国大陆)). 
  14. ^ 广州六中. 广州: 广州市第六中学. [2013-02-25]. (原始内容于2020-09-19) (中文(中国大陆)). 
  15. ^ 洪钰敏. 官宣!广州新增8家4A级旅游景区. 南方日报. 2023-03-25 [2023-05-03]. (原始内容于2023-05-03). 
  16. ^ . 华广网. 2011-01-17 [2013-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17. ^ 黄埔军校旧址. 广州: 中国台湾网-黄埔军校同学会. 2014-04-16 [2017-06-09]. (原始内容于2018-04-21)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黄埔军校旧址, 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 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校舍, 1924年, 民国13年, 6月16日, 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 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所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分类革命遗址及革命建筑物时代1924年, 1927年编号3, 21登录1988年1月13日因校址设于黄埔區长洲岛, 通称黄埔军校, 军校在此办到第七期, 1930年9月迁往南京, 后又迁往成都和高雄, .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 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校舍 1924年 民国13年 6月16日 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 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 黄埔军校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所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分类革命遗址及革命建筑物时代1924年 1927年编号3 21登录1988年1月13日因校址设于黄埔區长洲岛 通称黄埔军校 军校在此办到第七期 1930年9月迁往南京 后又迁往成都和高雄 黄埔军校大门中央上方横匾上有谭延闓 1 2 所书 陆军军官学校 几个大字 在二门门口挂著 杀尽敌人方罢手 完成革命始回头 对联 二门右侧牆壁上挂有蒋介石手书的校训 亲爱精诚 3 黄埔军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 三路四进 迴廊相通的楼房 军校创办时在原陆军小学堂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欧陆式大门 中山故居即 史蹟陈列室 建筑面积805平方米 1952年重修 原为大清海关总税务司 4 5 位于中山故居西的学生俱乐部是欧式红色建筑 礼堂讲台中央和两侧分别悬挂孙中山像 总理遗训 中国国民党党旗 中华民国国旗和林则徐 6 焚鸦片 义和团 7 8 註 1 东征阵亡烈士墓座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岗 面积5万多平方米 是1925年中华民国军政府纪念讨伐陈炯明 9 10 11 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 于1926年6月落成 葬有516位烈士遗体 墓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 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 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 大字由蒋中正书 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 有小黄花岗之称 纪念坊后由墓道 墓塚 纪功坊 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 墓塚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 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 墓园于文化大革命时被破坏 在1984年修缮复原 12 校园南面 有教思亭和北伐纪念碑 纪念碑高7米多 为纪念北伐中阵亡的将士而建 校园西南面 建有剧场式的俱乐部 其西侧设有游泳室 军校后山的八卦山顶建有高40米孙总理纪念碑 于1928年奠基 1930年9月26日落成 碑顶塑有孙总理铜像 高达2 6米 重逾2000斤 是中山先生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出资 牧田祥哉敬作 篠原金作工场铸造 碑的正面为 孙中山纪念碑 六个隶书大字 背面为总理像 东面为总理遗训 西面为总理开学训词 从山底到山顶的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 表面镶有校训 亲爱精诚 四个大字 13 1937年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友会利用广州黄埔军校旧址 创办 黄埔中正学校 学校沿用黄埔军校 亲爱精诚 校训 但创作新校歌 后学校历次迁徙易名为 广东省立黄埔中正中学 广东省立黄埔中学 广州市第六中学 14 目录 1 建筑 1 1 选址 1 2 大门 1 3 校本部 1 4 旧址修复 1 5 孙中山故居 1 6 孙中山纪念碑 1 7 东征阵亡将士墓 1 8 北伐纪念碑 2 历史 3 现状 4 图集 5 注释 6 参考资料 7 外部链接建筑 编辑选址 编辑 长洲岛位于珠江中央 四面环水 环境幽静 岛内筑有多处炮台 与鱼珠炮台 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能把守控制江面 易守难攻 便于学习与练武 由于当时滇 桂军阀盘踞广州 为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 需选择交通不便 远离市区的地方 还有岛上有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 略加修葺 即可使用 还可节省人力和资金 因此孙中山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 大门 编辑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军校大门坐南向北 面临珠江 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 陆军军官学校 横匾 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闓的手笔 门前有两个哨岗 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戍室 校本部 编辑 大门内正面有一幢走马楼 称为校本部 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 两层砖木结构 三路四进 即三条主要通道 四排房舍 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 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 相互对称 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 四周有围牆 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 全校自总理 校长 党代表之下 设政治 教授 教练 管理 军需 军医六部 机构总数约40个 还设有学员宿舍 饭堂 展览室等 但1938年在抗日战争中 遭日本战机炸毁 旧址修复 编辑 黄埔军校建筑一角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 1965年 做了较大修缮基本恢复原貌 1984年 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1988年1月 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 广州市政府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 原位 原尺度 原面貌 原则重建 6月16日奠基 11月12日落成 面积10 600平方米 耗资2000馀万元 复原了孙中山 廖仲恺 周恩来及教授 教练 管理 军需 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课室 师生的饭堂 寝室等 但由于赶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质量隐患 2005年 又投入1400多万元进行全面修缮 将严格按照 修旧如旧 和 不赶工期 两大原则 现有军校正门 校本部 孙总理纪念碑 中山故居 俱乐部 游泳池 东征烈士墓 北伐纪念碑 济深公园 教思亭等十几处建筑 1995年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2000年 又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2023年4月 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15 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 中央上方横匾上 陆军军官学校 几个大字 是谭延闓所书 校门于196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重新修建 在二门门口挂著一副对联 杀尽敌人方罢手 完成革命始回头 二门右侧牆壁上 挂著蒋介石手书的 亲爱精诚 校训 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 升官发财 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 勿入斯门 横额为 革命者来 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黄埔军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 三路四进 迴廊相通的楼房 军校创办时在原陆军小学堂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欧陆式大门 中山故居即 史蹟陈列室 原为清朝广东海关黄埔分关的旧址 称为学海楼 砖瓦混凝土混合结构两层 建筑面积805平方米 1952年重修 其中陈列有伴随聂荣臻数十年的皮箱 自己装了轮子的椅子 墨镜 墨盒 解放军中唯一外籍将军洪水使用过的手纺毛毯 抗日远征军名将郑洞国的私章等珍贵文物及不少校友的捐赠 俱乐部 位于孙中山故居西的学生俱乐部是欧式红色建筑 礼堂讲台中央和两侧分别悬挂孙中山像 总理遗训 中华民国国旗 国民党党旗和林则徐焚鸦片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犯天津 沙基惨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画 礼堂悬挂廖仲恺 朱执信 史坚如等名人像 黄埔军校当年的 清党 便是在俱乐部举行 俱乐部西侧的游泳池原是小船坞改建 东征烈士墓园座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 是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因讨伐陈炯明等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的 安葬有国共两党516位烈士遗体 面积5万多平方米 1926年6月落成 墓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 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 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 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 有小黄花岗之称 纪念坊后由墓道 墓塚 纪功坊 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 墓塚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 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 墓园于1984年修缮 1991年新建了 东征史蹟陈列室 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 是一座高10米的花岗石碑 为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生建立的 由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的碑文 平冈之石齿齿兮 黄埔之水淙淙 屹丰碑以万世兮 将以垂纪于无穷 碑的正面刻 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 碑座的东 西 北三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 但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 大部分共产党员阵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记 此外还有中山公园 仲恺公园 黄埔公园 又称中正公园 济深公园 张之洞倡建的大坡地抱台 白鹤岗抱台 中国海军的黄埔军港等景点 孙中山先生故居 孙中山故居 编辑 大门西侧有一幢2层砖木结构楼房 原是教职员宿舍 因民国6年 1917年 孙中山曾在此憩宿 孙中山逝世后 改建为总理纪念室 1984年又改为黄埔军校纪念馆 陈列黄埔军校校史和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的照片 有时也会举办与孙中山有关的史料展览 孙中山纪念碑 编辑 孙总理纪念碑 民国17年 1928年 11月 在校园南面八桂山上建立孙中山纪念碑 1930年在纪念碑顶上竖立孙中山铜像 纪念碑的造型独具匠心 利用两边交叉而上的阶梯及铜像 构成 文 字 暗含了孙文的意思 碑座正面刻有军校校训 亲爱精诚 四个大字 碑座底层7级 上层5级 中间隔有较长的平级将其截然分开 7级代表军校在此办了7期 5级则代表军校师生共参加了五次战役 也指军校在长洲岛办了7期 在外地办了5期 中国大陆共办了12期 纪念碑身正面刻有 孙总理纪念碑 六个隶体大字 为胡汉民的笔迹 东面刻有孙中山弥留之际呼唤的七字 和平 奋斗 救中国 碑身背面刻有总理像赞 是孙中山一生的写照 西面刻有总理训词 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国歌 孙中山铜像身穿西服 左手叉腰 右手前伸 面向大众 神采奕奕 高2 6公尺 重逾2000斤 是先生当年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出资 牧田祥哉敬作 篠原金作工场铸造 其铜像与广州中山大学 南京中山陵和澳门孙中山纪念馆的孙中山铜像一致 分别为梅屋本人捐赠 其中南京一尊原为梅屋赠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澳门孙中山纪念馆的一尊原为梅屋庄吉赠与孙中山故乡香山的孙中山故居 1938年被移往澳门 在中国 一般的纪念碑多是坐北朝南 但该纪念碑却坐南朝北 隐含著孙中山北定中原 统一中国的遗愿 东征阵亡将士墓 编辑 在万松岭北麓 有东征阵亡将士墓 此墓1925年动工 翌年落成 墓园门口门楣上的 东徵阵亡烈士纪念坊 一行字为蒋介石所题 因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造型相似 素有 小黄花岗 之称 墓中埋葬了在两次东征等战役中阵亡的516名将士 墓的西边是十七将校墓 埋藏著国军陆军十七位少将 皆出身黄埔军校 是在派系斗争中被杀 1936年骸骨迁葬于此 纪功坊则于1936年增建 为一座仿巴黎凯旋门式建造的建筑 上书 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 款署 民国十五年八月 张仁杰敬题 1988年 国务院公佈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功坊的后面是入伍生和学生墓群 东边是一座单人墓 蔡光举烈士墓 文革期间 东征阵亡将士题名碑 少将墓 凉亭等均遭到毁坏 1984年广州市政府拨款对墓园进行复原维修 1991年新建了东征史迹陈列室 16 北伐纪念碑 编辑 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 是1929年为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生建立高7米多的花岗石碑 由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碑文 平冈之石齿齿兮 黄埔之水淙淙 屹丰碑以万世兮 将以垂纪于无穷 碑的正面刻 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 碑座的东 西 北三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 但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 大部分共产党员阵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记 17 历史 编辑军校于1924年6月16日创办 1926年3月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928年5月更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 同年9月又改名 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 1930年9月迁往南京 现状 编辑旧址目前已免费参观 但需领取参观券 每天限人数2000人 逢週一闭馆 每天9 00到17 00开放参观 16 30停止入馆 旧址低层分别开设 黄埔军校史蹟 黄埔群英馆 和 北伐战争中的黄埔人 三个主题共六个展馆 其中黄埔群英馆为展示在黄埔军校的学生和教官的油画 其他均为展示黄埔军校历史内容 只是史蹟为黄埔军校的历史年表 黄埔人为以人物为主轴介绍黄埔军校的历史 而旧址后一排房屋作为黄埔青少年训练营成员的临时宿舍 第二排为训练营的集合教室 图集 编辑 黄埔军校大门 卫戍室 管理部 政治部 校长室 校长办公厅 总理室 校长会客厅 官长集合室 黄埔军校旧址管理单位办公室 官长饭厅 教授部 入伍生总队部 书报阅览室 自习室 学生宿舍 黄埔军校史蹟展览 黄埔群英馆 北伐战争的黄埔人展览 黄埔军校走廊望大门 黄埔军校讲解员在作解说 黄埔军校部分房屋被黄埔军校训练营使用 校舍 第四期学生毕业纪念册注释 编辑 数字统计不一 按唐德刚 晚清七十年 8月中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 当中两国只为象徵式的掌旗兵 约一万六千人 分别为 日军八千人 俄军四千八百人 英军 主要为锡克兵 及少数威海卫华人兵 三千人 美军二千一百人 法军八百人 奥国五十人 意国五十三人 抗击八国联军侵犯天津 沙基惨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画 礼堂悬挂廖仲恺 朱执信 史坚如等名人像 黄埔军校当年的 清党 便是在俱乐部举行 俱乐部西侧的游泳池原是小船坞改建 8 参考资料 编辑 刘玲玲 伴食宰相 谭延闓 百科知识 August 2012 15 50 52 中文 中国大陆 雪珥 十日都督焦大哥 二 广州 南方都市报 2011 06 16 中文 中国大陆 解思忠 黄埔精神的提炼概括 黄埔 May 2013 3 中文 中国大陆 财政部关税总局 中华民国海关简史 台北 财政部关税总局 2008 06 ISBN 9570048611 中文 臺灣 历任海关首长照片 台北 财政部财政史料陈列室 2013 03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7 14 中文 臺灣 林则徐大事年表1785 1798 北京 民族魂 2013 03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4 24 中文 中国大陆 劳乃宣 等 义和拳教门源流考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 1 中文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8 0 8 1 佐藤公彦 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 中国民众Nationalism的诞生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04 01 ISBN 9787500459965 中文 中国大陆 师永刚 张凡 蒋介石 1887 1975 上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11 03 112 ISBN 9787507534474 中文 中国大陆 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 台北 中正文教基金会 2014 08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24 中文 臺灣 陈炯明 维新立宪 辛亥与二次革命 闽南护法 2013 03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7 08 中文 中国大陆 东征阵亡烈士墓园 逝者长眠精神永存 福州 华广网 2011 01 17 2013 06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7 14 中文 中国大陆 黄埔军校外部建筑 广州 中国黄埔军校网 2011 01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4 08 中文 中国大陆 广州六中 广州 广州市第六中学 2013 02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19 中文 中国大陆 洪钰敏 官宣 广州新增8家4A级旅游景区 南方日报 2023 03 25 2023 05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5 03 东征阵亡烈士墓园 逝者长眠精神永存 华广网 2011 01 17 2013 06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7 14 黄埔军校旧址 广州 中国台湾网 黄埔军校同学会 2014 04 16 2017 06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4 21 中文 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黄埔军校旧址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黄埔军校网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黄埔军校旧址 amp oldid 7728196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