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英語:McMahon Line)是英國探險家印度測量時於英屬印度西藏邊境劃的一条分界線。该线以英国外交官亨利·麦克马洪爵士命名,因為他曾于1914年主持了西姆拉會議。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处,大致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独龙江东南的伊素拉希山口,将传统上被認為属于藏區、约9万平方公里的領土劃给印度緬甸

麦克马洪线示意

1914年3月西姆拉會議進行期間,英屬印度外務秘書麥克馬洪在德里和西藏噶廈代表秘密換文,約定若英國可促使新成立不久的中華民國政府准許西藏獨立,條件是西藏將認可形同割讓部分西藏土地的麥克馬洪線,此即《西姆拉條約》。[1][2]會議的中方代表陈贻范在此条约草案上簽名,但也声明正式签约需獲中央授權,後來袁世凯政府电令陈贻范取消“草签”,既然中國不承認麥克馬洪綫,因此当时英国政府承认西姆拉会议没有产生中国作为缔约方的协定,[3]藏方簽約雖然是正式的,卻因為中國沒有接受讓西藏獨立的《西姆拉條約》,亦對麥克馬洪綫存在爭議。[4]

麦克马洪线并不是一条画在分水岭上的边界线,全线有7处被河流穿越,為中国与印度、缅甸的关系留下後患,由于各国对麦克马洪线的理解不一,造成多次冲突,例如中缅之间产生独龙江归属之争,中印之间产生克节朗河流域归属之争,以及中印缅三国交界是位于底福山口,还是塔庐山口之争。总体而言,印度、缅甸都认为麦克马洪线是既定的历史疆界,但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兩政權都不承認其法律效力。

历史

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达旺是一个商业重镇,19世纪时为西藏噶厦政府所控制。为了确保商业利益,已经控制西藏周围所有地区的英国与清朝及西藏政府签订多个条约,确保开放通商。1907年英俄协约中,为了平衡利益,避免冲突,英俄规定关于西藏的事务两国都必须通过中国政府进行协商。1910至1912年,清朝与西藏关系恶化,清军攻入并占领西藏,十三世达赖喇嘛流亡印度。清廷将西藏由理藩院转为内务府管辖。这一事件,以及随后的辛亥革命清朝覆灭,使得英国担心失去这一商业重镇。1913年,西藏政府驱逐原清廷官吏和駐藏清軍,十三世達賴回到拉薩宣布西藏完全独立,西藏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1913年10月,西藏噶厦、英印政府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在西姆拉举行三方会谈。西藏的立场是要求承认和保证其完全完整的独立地位,中华民国政府坚持西藏是中华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国则以划分外藏内藏的方案进行调和,并据此达成一个三方协议草案,草案地图中同时画出内藏与外藏及西藏与中国其他地方的边界,并未画出西藏与英属印度的边界,这些标绘在麦克马洪爵士提供的地图上界线笼统地被称为麦克马洪线[5]

 
1936年印度测绘局的地图,虚线为麦克马洪线

现在所称的麦克马洪线,是特指从依索拉希山口伸向不丹的一段,西姆拉会议上没有只言片语讨论过它,它只是出现在英国保存的地图上,而西藏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应该保留的原件地图至今不知所踪,因此中华民国政府对麦克马洪线的态度是一个迷,但是从许多声明宣言中可见,中华民国是不知道有这样一条中印边界线的。对于《西姆拉条约》,是英国政府背弃自己在英俄條約中承诺的义务,非法与西藏政府代表签订的,中华民国政府始终坚决拒绝承认。[6]

英國政府在1914年後就不提麥克馬洪線,但是1935年植物學家F·金敦·沃德英语Frank Kingdon-Ward在西藏被捕事件導致英國政策變化。沃德未經拉薩政府批准由達旺進入西藏,藏方逮捕了他,並向當時訪問拉薩的駐錫金政務官弗雷德里克·威廉姆森抗議,沃德則稱西藏在達旺的宗本允許他入境。英屬印度外事秘書歐拉夫‧卡羅英语Olaf Caroe因此下令蒐集關於邊界的檔案,重新發現了當年英藏同意的麥克馬洪線。卡羅要求接替威廉姆森(在任上去世)的巴蒂上尉確認沃德是否越過地圖上的紅線(指麥克馬洪線)進入西藏,藏方則稱紅線並未改變,沃德遠遠越界。[7][5]

直至1947年印度獨立以及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個邊境問題一直都是懸而未決。

现状

1959年11月7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将麦克马洪线西藏段称为实际控制线。時至今日,虽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拒絕承認麦克马洪线,但仍同意以此线为临时边界,要求印度巡逻队不可越过,中国巡逻队也不越过。中印两国自1962年战后的一系列争端,都与对麦克马洪線不同认识有关,因此麦克马洪線西藏段亟待双方共同勘定。

由于印度政府强烈要求全部争议地区,結果由于這條邊界引致1962年的中印邊界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国出兵佔領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地區,印度雖得到美國及蘇聯的支持,仍然戰敗。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在戰爭中勝出,卻單方面撤退到戰爭前的控制線,表示希望印度承認主權爭議並與中方開展邊界談判,以山峰的连线作为勘界标准,試圖重新劃界。但由於印度認定麦克马洪线就是申索藏南地区的合法依据,因此再度佔領藏南。使印度得以繼續控制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地區。

1987年印度國會通過法令,正式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印爭議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稱之為藏南)和印缅边界一些地区合并建立阿魯納恰爾邦,中印争议地区的面积占该邦总面积的80%。目前,印度已有30萬的移民屯居在這個爭議的邊境上。中華人民共和国以后如果再提出边界问题,如何处理这些移民将有頗大困难。

中華人民共和国与缅甸的边界线北段,属于麦克马洪线向东的延伸,其论据是这段边界与麦克马洪线同属于英国殖民当局单方面制订的、沿分水岭和山脊线划定的边界,传统上被認為的中国领土包括今缅甸北部的野人山地区。1941年6月18日,重庆国民政府英国政府达成协议,双方以麦克马洪线走向为基础另行划定滇缅路南段中缅边界。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延续中華民國政府的立场,将中英1941年条约线订为中缅边界,称之为习惯边界。今日中印实际控制线与此线走向比较相近,但并不重合,時常因為勢力的變化而往前或後退。

麦克马洪线经过许多高寒、偏僻地带,这些地方中印双方都没有驻军,而是派遣巡逻队定期交替巡逻。在一些双方都巡逻到的过渡地带,中印军队都会试图留下标记以宣示主权[8]。虽然双方均尊重实际控制线并建立沟通制度,但由修路或军队巡逻而引起的边境对峙和冲突也时有发生[9]

2023年3月14日,美國參議院通過決議,承認麥克馬洪線是中印邊界線。[10]


 
麦克马洪线 1914年, 图一
 
麦克马洪线 1914年, 图二
 
西姆拉条约里面划定西藏和英属印度边界的麦克马洪线在伊述拉孜山口结束
 
西姆拉条约以西藏东南部的边界,“红线”为大西藏(藏区)边界和“蓝线” 为拉萨噶厦控制的“外西藏”与中国北洋政府控制的“内西藏”的边界

参见

参考文献

  1. ^ "Convention Between Great Britain, China, and Tibet, Simla (19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ibet Justice Cent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 March 2009
  2. ^ Sinha, Nirmal C. The Simla Convention 1914: A Chinese Puzzle[永久失效連結], p.12 (PDF page 8),Reproduced from the Presidency College Magazine: Diamond Jubilee Number (Calcutta 1974)
  3. ^ . 黑龙江新闻网. 2011-01-24 [2016-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2) (中文(简体)). 
  4. ^ Tsering Shakya. The Dragon in the Land of Snows: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Since 1947.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9: 279 [2016-11-17]. ISBN 978-0-231-11814-9. (原始内容于2017-03-30). (英文)
  5. ^ 5.0 5.1 吕昭义; 吴云宏; 杨晓慧. 《西姆拉条约》草案附图“红线”存疑. 《南亚研究》. 2006年, (第2期) [2018-11-06]. (原始内容于2015-06-10). 
  6.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及領土糾紛,但目前中華民國政府已不再發行此類中華民國全圖。
  7. ^ Karunakar Gupta. The McMahon Line 1911-45: The British Legacy. The China Quarterl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ul. - Sep., 1971), (No. 47): 526–528 [2018-11-06]. (原始内容于2021-05-08). 
  8. ^ 南方周末 - 【军事地理】穿越“麦克马洪线”的中国人. www.infzm.com. [2018-07-13]. (原始内容于2021-05-08). 
  9. ^ Porter on trek first spotted Chinese intruders at Bishing in Siang district - Times of India. The Times of India. [2018-07-13]. (原始内容于2021-05-08). 
  10. ^ https://udn.com/news/amp/story/6809/7041461 美國參議院承認「麥克馬洪線」是中印邊界線 藏南屬印度管轄]

延伸閱讀

  • Alastair Lamb. The McMahon Line: A Study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dia, China, and Tibet, 1904 to 1914. Routledge. 1966 [2018-11-05]. ASIN B0000CN2GD. (原始内容于2021-05-08). 

外部链接

  • 西行漫记—西藏
  • 前驻印度大使:麦克马洪线无效中印已多次会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原載於《国家地理》杂志

麦克马洪线, 英語, mcmahon, line, 是英國探險家為印度測量時於英屬印度和西藏邊境劃的一条分界線, 该线以英国外交官亨利, 麦克马洪爵士命名, 因為他曾于1914年主持了西姆拉會議, 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处, 大致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独龙江东南的伊素拉希山口, 将传统上被認為属于藏區, 约9万平方公里的領土劃给印度和緬甸, 示意, 1914年3月西姆拉會議進行期間, 英屬印度外務秘書麥克馬洪在德里和西藏噶廈代表秘密換文, 約定若英國可促使新成立不久的中華民國政府准許西藏獨立, 條件是西藏將認可形. 麦克马洪线 英語 McMahon Line 是英國探險家為印度測量時於英屬印度和西藏邊境劃的一条分界線 该线以英国外交官亨利 麦克马洪爵士命名 因為他曾于1914年主持了西姆拉會議 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处 大致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独龙江东南的伊素拉希山口 将传统上被認為属于藏區 约9万平方公里的領土劃给印度和緬甸 麦克马洪线示意 1914年3月西姆拉會議進行期間 英屬印度外務秘書麥克馬洪在德里和西藏噶廈代表秘密換文 約定若英國可促使新成立不久的中華民國政府准許西藏獨立 條件是西藏將認可形同割讓部分西藏土地的麥克馬洪線 此即 西姆拉條約 1 2 會議的中方代表陈贻范在此条约草案上簽名 但也声明正式签约需獲中央授權 後來袁世凯政府电令陈贻范取消 草签 既然中國不承認麥克馬洪綫 因此当时英国政府承认西姆拉会议没有产生中国作为缔约方的协定 3 藏方簽約雖然是正式的 卻因為中國沒有接受讓西藏獨立的 西姆拉條約 亦對麥克馬洪綫存在爭議 4 麦克马洪线并不是一条画在分水岭上的边界线 全线有7处被河流穿越 為中国与印度 缅甸的关系留下後患 由于各国对麦克马洪线的理解不一 造成多次冲突 例如中缅之间产生独龙江归属之争 中印之间产生克节朗河流域归属之争 以及中印缅三国交界是位于底福山口 还是塔庐山口之争 总体而言 印度 缅甸都认为麦克马洪线是既定的历史疆界 但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政權都不承認其法律效力 目录 1 历史 2 现状 3 参见 4 参考文献 5 延伸閱讀 6 外部链接历史 编辑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达旺是一个商业重镇 19世纪时为西藏噶厦政府所控制 为了确保商业利益 已经控制西藏周围所有地区的英国与清朝及西藏政府签订多个条约 确保开放通商 1907年英俄协约中 为了平衡利益 避免冲突 英俄规定关于西藏的事务两国都必须通过中国政府进行协商 1910至1912年 清朝与西藏关系恶化 清军攻入并占领西藏 十三世达赖喇嘛流亡印度 清廷将西藏由理藩院转为内务府管辖 这一事件 以及随后的辛亥革命和清朝覆灭 使得英国担心失去这一商业重镇 1913年 西藏政府驱逐原清廷官吏和駐藏清軍 十三世達賴回到拉薩並宣布西藏完全独立 西藏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1913年10月 西藏噶厦 英印政府和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在西姆拉举行三方会谈 西藏的立场是要求承认和保证其完全完整的独立地位 中华民国政府坚持西藏是中华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英国则以划分外藏和内藏的方案进行调和 并据此达成一个三方协议草案 草案地图中同时画出内藏与外藏及西藏与中国其他地方的边界 并未画出西藏与英属印度的边界 这些标绘在麦克马洪爵士提供的地图上界线笼统地被称为麦克马洪线 5 1936年印度测绘局的地图 虚线为麦克马洪线 现在所称的麦克马洪线 是特指从依索拉希山口伸向不丹的一段 西姆拉会议上没有只言片语讨论过它 它只是出现在英国保存的地图上 而西藏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应该保留的原件地图至今不知所踪 因此中华民国政府对麦克马洪线的态度是一个迷 但是从许多声明宣言中可见 中华民国是不知道有这样一条中印边界线的 对于 西姆拉条约 是英国政府背弃自己在英俄條約中承诺的义务 非法与西藏政府代表签订的 中华民国政府始终坚决拒绝承认 6 英國政府在1914年後就不提麥克馬洪線 但是1935年植物學家F 金敦 沃德 英语 Frank Kingdon Ward 在西藏被捕事件導致英國政策變化 沃德未經拉薩政府批准由達旺進入西藏 藏方逮捕了他 並向當時訪問拉薩的駐錫金政務官弗雷德里克 威廉姆森抗議 沃德則稱西藏在達旺的宗本允許他入境 英屬印度外事秘書歐拉夫 卡羅 英语 Olaf Caroe 因此下令蒐集關於邊界的檔案 重新發現了當年英藏同意的麥克馬洪線 卡羅要求接替威廉姆森 在任上去世 的巴蒂上尉確認沃德是否越過地圖上的紅線 指麥克馬洪線 進入西藏 藏方則稱紅線並未改變 沃德遠遠越界 7 5 直至1947年印度獨立以及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這個邊境問題一直都是懸而未決 现状 编辑1959年11月7日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将麦克马洪线西藏段称为实际控制线 時至今日 虽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拒絕承認麦克马洪线 但仍同意以此线为临时边界 要求印度巡逻队不可越过 中国巡逻队也不越过 中印两国自1962年战后的一系列争端 都与对麦克马洪線不同认识有关 因此麦克马洪線西藏段亟待双方共同勘定 由于印度政府强烈要求全部争议地区 結果由于這條邊界引致1962年的中印邊界戰爭 中華人民共和国出兵佔領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地區 印度雖得到美國及蘇聯的支持 仍然戰敗 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在戰爭中勝出 卻單方面撤退到戰爭前的控制線 表示希望印度承認主權爭議並與中方開展邊界談判 以山峰的连线作为勘界标准 試圖重新劃界 但由於印度認定麦克马洪线就是申索藏南地区的合法依据 因此再度佔領藏南 使印度得以繼續控制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地區 1987年印度國會通過法令 正式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印爭議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稱之為藏南 和印缅边界一些地区合并建立阿魯納恰爾邦 中印争议地区的面积占该邦总面积的80 目前 印度已有30萬的移民屯居在這個爭議的邊境上 中華人民共和国以后如果再提出边界问题 如何处理这些移民将有頗大困难 中華人民共和国与缅甸的边界线北段 属于麦克马洪线向东的延伸 其论据是这段边界与麦克马洪线同属于英国殖民当局单方面制订的 沿分水岭和山脊线划定的边界 传统上被認為的中国领土包括今缅甸北部的野人山地区 1941年6月18日 重庆国民政府与英国政府达成协议 双方以麦克马洪线走向为基础另行划定滇缅路南段中缅边界 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延续中華民國政府的立场 将中英1941年条约线订为中缅边界 称之为习惯边界 今日中印实际控制线与此线走向比较相近 但并不重合 時常因為勢力的變化而往前或後退 麦克马洪线经过许多高寒 偏僻地带 这些地方中印双方都没有驻军 而是派遣巡逻队定期交替巡逻 在一些双方都巡逻到的过渡地带 中印军队都会试图留下标记以宣示主权 8 虽然双方均尊重实际控制线并建立沟通制度 但由修路或军队巡逻而引起的边境对峙和冲突也时有发生 9 2023年3月14日 美國參議院通過決議 承認麥克馬洪線是中印邊界線 10 麦克马洪线 1914年 图一 麦克马洪线 1914年 图二 达旺附近的麦克马洪线 西姆拉条约里面划定西藏和英属印度边界的麦克马洪线在伊述拉孜山口结束 西姆拉条约以西藏东南部的边界 红线 为大西藏 藏区 边界和 蓝线 为拉萨噶厦控制的 外西藏 与中国北洋政府控制的 内西藏 的边界参见 编辑西姆拉會議 西姆拉條約 藏南地區 中印關係 中印边境战争 中華民國與西藏關係史 底富山口 伊述拉孜山口参考文献 编辑 Convention Between Great Britain China and Tibet Simla 1914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ibet Justice Center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 March 2009 Sinha Nirmal C The Simla Convention 1914 A Chinese Puzzle 永久失效連結 p 12 PDF page 8 Reproduced from the Presidency College Magazine Diamond Jubilee Number Calcutta 1974 袁世凯三令捍卫西藏主权 黑龙江新闻网 2011 01 24 2016 11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1 02 中文 简体 Tsering Shakya The Dragon in the Land of Snows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Since 1947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9 279 2016 11 17 ISBN 978 0 231 11814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3 30 英文 5 0 5 1 吕昭义 吴云宏 杨晓慧 西姆拉条约 草案附图 红线 存疑 南亚研究 2006年 第2期 2018 11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6 10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及領土糾紛 但目前中華民國政府已不再發行此類中華民國全圖 Karunakar Gupta The McMahon Line 1911 45 The British Legacy The China Quarterl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ul Sep 1971 No 47 526 528 2018 11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08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南方周末 军事地理 穿越 麦克马洪线 的中国人 www infzm com 2018 07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08 Porter on trek first spotted Chinese intruders at Bishing in Siang district Times of India The Times of India 2018 07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08 https udn com news amp story 6809 7041461 美國參議院承認 麥克馬洪線 是中印邊界線 藏南屬印度管轄 延伸閱讀 编辑Alastair Lamb The McMahon Line A Study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dia China and Tibet 1904 to 1914 Routledge 1966 2018 11 05 ASIN B0000CN2GD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08 外部链接 编辑西行漫记 西藏 前驻印度大使 麦克马洪线无效中印已多次会谈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12年10月的中國地圖原載於 国家地理 杂志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麦克马洪线 amp oldid 7660465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