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鵝湖之會

鹅湖之会,是中國宋朝時的一場程朱理學心學之間的學術辯論,由呂祖謙主持。辯論方為:程朱理學派(客觀唯心主義朱熹,對抗心學派(主觀唯心主義)的陸九齡陸九淵兄弟。地點在鹅湖山(今江西省铅山县),鄰近郡縣官吏學者百人列席觀會。雙方連三日激辯,陸九淵質問朱熹「堯舜之前有何書可讀?」,認為頓悟即明心見性。陸朱兩方各持己見,陸九淵略佔上風,朱熹不滿而離去,但未明定勝敗结果。

簡介 编辑

鹅湖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上饶市铅山县。鹅湖山上建有鵝湖仁壽寺,鹅湖之会即在此举行[1]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呂祖謙為了調和朱熹理學”和陸九淵心學”之間的哲學理論分歧,使兩人的觀點“會歸於一”,於是出面邀請陸九齡、陸九淵兄弟前來與朱熹見面。六月,由呂祖謙主辦,朱熹與陸九淵陸九齡等人參加,此一次「鵝湖之會」,首開書院會講之先河,是一場中國哲學辯論,列席旁聽者有劉子澄、趙景明、潘叔度等江西浙江福建官员学者百人以上。朱、陆双方的朋友和门生弟子都参加了。

在這場大辯論中,雙方「相與講其所聞之學」,朱熹侧重“道问学”,他认为治学的方法,最好是「居敬」和「穷理」,二者相互把持运用。朱熹強調“格物致知”,認為格物就是窮盡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極。

陸九淵陆九龄侧重“尊德性”,力主发人之本心。陸九淵從“心即理”出發,提出「之前有何書可讀?」,認為只要「明心見性」即可,所謂「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但朱熹不滿意這個說法(朱熹不慊)。

雙方爭議了三天,辩论非常热烈,雖然言詞上陸九淵略佔上風,但誰也不能說服誰,最後未明定结果。

鵝湖會詩 编辑

雙方在會上初見時,有備而來的陸九齡吟了一首詩表明其哲學立場: 「孩提知愛長知欽,古聖相傳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築室,未聞無址忽成岑。留情傳註翻蓁塞,著意精微轉陸沉。珍重友朋相切琢,須知至樂在於今。

陸九淵又接著吟了一首詩為兄長做補充: 「墟墓興哀宗廟欽,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易簡工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處,真偽先須辨只今。」 兩詩的重點皆強調人的心性古今不易,不應遠離本心而窮究枝微末節的古書文句。

朱熹當下沒有吟詩回應,三年後才以此詩表明心跡: 「德業流風夙所欽,別離三載更關心。偶攜蔾杖出寒谷,又枉籃輿度遠岑。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只愁說到無言處,不信人間有古今。」 詩中除了問候的語句,還聲明自己有好好消化鵝湖會上的各種意見,但仍然質疑對方「只重視不能言說的本心、甚至認為古今的人世沒有差異」的看法[2]

後續 编辑

象山門下朱亨道有一段記載:“鵝湖講道,誠當今盛事。伯恭蓋慮朱、陸議論猶有異同,欲會歸於一,而定所適從……論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觀博覽而後歸之約,二陸之意欲先發明人之本心,而後使之博覽。”[3]。會後,張栻寫信給朱熹問到:“陸子壽兄弟如何,肯相聽否?”[4],朱熹回書說:“子壽兄弟氣象甚好,其病卻是盡廢講學而專務踐履,卻於踐履之中要人提撕省察,悟得本心,此為病之大者。要其操持謹質,表裏不二,實有過人者。惜乎其自信太過,規模窄狹,不復取人之善,將流於異學而不自知耳。”[5]後來朱熹給呂祖謙的信中說道,鵝湖之會以後,「吾痛不得自鵝湖,遂入懷玉,深山靜坐數月」。其實朱熹和陸九淵在會後仍維持君子之交,朱熹還邀請後者至白鹿洞書院講學,不過數年後雙方又展開「皇極之辨」。

思想家黄宗羲评价“鹅湖之会”说:“(朱陆)二先生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即使意见终于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6]其子黄百家也说:“二先生之立教不同,然如诏入室者,虽东西异户,及至室中,则一也。”

後代的理學家為紀念朱、陸二方的辯論,便建立“鵝湖書院”。后人为纪念鹅湖之会,于此立四贤堂,设有呂祖謙朱熹陸九淵陸九齡等四个牌位,又有一个题着“顿渐同归”字样的匾额

後來的辛棄疾陳亮也有過“鵝湖之會”。

注釋 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18-07-14]. (原始内容于2018-07-14). 
  2. ^ . [2018-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4). 
  3. ^ 《陸九淵集》卷三六《年譜》
  4. ^ 《答朱元晦》,《張栻全集》卷二十二
  5. ^ 《答張敬夫》,《朱熹文集》卷三十一
  6. ^ 《宋元学案·象山学案》

鵝湖之會, 鹅湖之会, 是中國宋朝時的一場程朱理學與心學之間的學術辯論, 由呂祖謙主持, 辯論方為, 程朱理學派, 客觀唯心主義, 朱熹, 對抗心學派, 主觀唯心主義, 的陸九齡, 陸九淵兄弟, 地點在鹅湖山, 今江西省铅山县, 鄰近郡縣官吏, 學者百人列席觀會, 雙方連三日激辯, 陸九淵質問朱熹, 堯舜之前有何書可讀, 認為頓悟即明心見性, 陸朱兩方各持己見, 陸九淵略佔上風, 朱熹不滿而離去, 但未明定勝敗结果, 目录, 簡介, 鵝湖會詩, 後續, 注釋簡介, 编辑鹅湖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上饶市铅山县, 鹅湖山上建. 鹅湖之会 是中國宋朝時的一場程朱理學與心學之間的學術辯論 由呂祖謙主持 辯論方為 程朱理學派 客觀唯心主義 朱熹 對抗心學派 主觀唯心主義 的陸九齡 陸九淵兄弟 地點在鹅湖山 今江西省铅山县 鄰近郡縣官吏 學者百人列席觀會 雙方連三日激辯 陸九淵質問朱熹 堯舜之前有何書可讀 認為頓悟即明心見性 陸朱兩方各持己見 陸九淵略佔上風 朱熹不滿而離去 但未明定勝敗结果 目录 1 簡介 2 鵝湖會詩 3 後續 4 注釋簡介 编辑鹅湖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上饶市铅山县 鹅湖山上建有鵝湖仁壽寺 鹅湖之会即在此举行 1 南宋淳熙二年 1175年 呂祖謙為了調和朱熹 理學 和陸九淵 心學 之間的哲學理論分歧 使兩人的觀點 會歸於一 於是出面邀請陸九齡 陸九淵兄弟前來與朱熹見面 六月 由呂祖謙主辦 朱熹與陸九淵 陸九齡等人參加 此一次 鵝湖之會 首開書院會講之先河 是一場中國哲學大辯論 列席旁聽者有劉子澄 趙景明 潘叔度等江西 浙江 福建官员及学者百人以上 朱 陆双方的朋友和门生弟子都参加了 在這場大辯論中 雙方 相與講其所聞之學 朱熹侧重 道问学 他认为治学的方法 最好是 居敬 和 穷理 二者相互把持运用 朱熹強調 格物致知 認為格物就是窮盡事物之理 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極 陸九淵 陆九龄侧重 尊德性 力主发人之本心 陸九淵從 心即理 出發 提出 堯 舜之前有何書可讀 認為只要 明心見性 即可 所謂 學苟知本 六經皆我註腳 但朱熹不滿意這個說法 朱熹不慊 雙方爭議了三天 辩论非常热烈 雖然言詞上陸九淵略佔上風 但誰也不能說服誰 最後未明定结果 鵝湖會詩 编辑雙方在會上初見時 有備而來的陸九齡吟了一首詩表明其哲學立場 孩提知愛長知欽 古聖相傳只此心 大抵有基方築室 未聞無址忽成岑 留情傳註翻蓁塞 著意精微轉陸沉 珍重友朋相切琢 須知至樂在於今 陸九淵又接著吟了一首詩為兄長做補充 墟墓興哀宗廟欽 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積至滄溟水 拳石崇成泰華岑 易簡工夫終久大 支離事業竟浮沉 欲知自下升高處 真偽先須辨只今 兩詩的重點皆強調人的心性古今不易 不應遠離本心而窮究枝微末節的古書文句 朱熹當下沒有吟詩回應 三年後才以此詩表明心跡 德業流風夙所欽 別離三載更關心 偶攜蔾杖出寒谷 又枉籃輿度遠岑 舊學商量加邃密 新知培養轉深沉 只愁說到無言處 不信人間有古今 詩中除了問候的語句 還聲明自己有好好消化鵝湖會上的各種意見 但仍然質疑對方 只重視不能言說的本心 甚至認為古今的人世沒有差異 的看法 2 後續 编辑象山門下朱亨道有一段記載 鵝湖講道 誠當今盛事 伯恭蓋慮朱 陸議論猶有異同 欲會歸於一 而定所適從 論及教人 元晦之意 欲令人泛觀博覽而後歸之約 二陸之意欲先發明人之本心 而後使之博覽 3 會後 張栻寫信給朱熹問到 陸子壽兄弟如何 肯相聽否 4 朱熹回書說 子壽兄弟氣象甚好 其病卻是盡廢講學而專務踐履 卻於踐履之中要人提撕省察 悟得本心 此為病之大者 要其操持謹質 表裏不二 實有過人者 惜乎其自信太過 規模窄狹 不復取人之善 將流於異學而不自知耳 5 後來朱熹給呂祖謙的信中說道 鵝湖之會以後 吾痛不得自鵝湖 遂入懷玉 深山靜坐數月 其實朱熹和陸九淵在會後仍維持君子之交 朱熹還邀請後者至白鹿洞書院講學 不過數年後雙方又展開 皇極之辨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评价 鹅湖之会 说 朱陆 二先生同植纲常 同扶名教 同宗孔孟 即使意见终于不合 亦不过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6 其子黄百家也说 二先生之立教不同 然如诏入室者 虽东西异户 及至室中 则一也 後代的理學家為紀念朱 陸二方的辯論 便建立 鵝湖書院 后人为纪念鹅湖之会 于此立四贤堂 设有呂祖謙 朱熹 陸九淵 陸九齡等四个牌位 又有一个题着 顿渐同归 字样的匾额 後來的辛棄疾和陳亮也有過 鵝湖之會 注釋 编辑 存档副本 2018 07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14 存档副本 2018 07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0 04 陸九淵集 卷三六 年譜 答朱元晦 張栻全集 卷二十二 答張敬夫 朱熹文集 卷三十一 宋元学案 象山学案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鵝湖之會 amp oldid 6861966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