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英語:Arleigh Burke class destroyer),簡稱為伯克級,是美國海軍装备的一型配備了「宙斯盾」作战系统AN/SPY-1 3D相控阵雷达驅逐艦,主要任務要求為協同航母战斗群的防空作戰。第一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於1991年7月4日服役,以替換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顧盛號英语USS Cushing (DD-985),之後同級艦陸續加入美國海軍以替代其他較為舊型的驅逐艦級,並在2005年9月21日至2016年5月20日间一度成為美國海軍唯一操作中的現役驅逐艦級。本艦級的命名源自美國海軍上將阿利·伯克,是二戰時代最有名的驅逐艦軍官。伯克本人在一號艦阿利·伯克號驅逐艦下水時仍在世,其在服役典禮上說:「此艦為戰而生,你們擁有的是世上最好的战舰。」

阿利·伯克級
Arleigh Burke class
阿利·伯克號於2013年在乞沙比克灣
概觀
艦種神盾驅逐艦
艦名出處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擁有國 美國
擁有者美國海軍
前型紀德級
史普魯恩斯級
次型朱姆沃爾特級
DDG(X)
製造廠英戈爾斯造船廠
巴斯鋼鐵廠
單艘造價單價18.43億美金(DDG 114-116,2011/12年度)[1]
動工1988年迄今
計劃數原計劃98艘,目前預計22艘伯克型Flight III取代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服役72艘
現況現役
技术数据
滿載排水量8,315噸(Flight I構型)
8,400噸(Flight II構型)
9,200噸(Flight IIA構型)
9,800噸(Flight III構型)
全長153.77米(Flight I/II構型)
155.29米(Flight IIA構型)
155.448米(Flight III構型)
全寬20.4米(Flight I/II/IIA構型)
20.239米(Flight III構型)
吃水9.3米(含聲納)
燃料柴油
动力4具LM2500-30燃氣渦輪發動機
2軸共輸出10.8万馬力
發電機3台Allison AG9140發電機
電力輸出每台2500 kW(3,400 hp),440 V
最高速度超过30
續航距離20節之下8400公里(4,400海浬)
乘員軍官22,士官兵315(Flight I/II構型)
軍官32,士官兵348(Flight IIA構型)
飛行設施Flight I/II:無
Flight IIA:兩架西科斯基MH-60R海鷹直升機
偵搜系统
武器裝備
艦載機西科斯基MH-60R海鹰直升机兩架(Flight IIA/III構型)

這型驱逐舰被設計為多用途驅逐艦,為適應防空作戰他們有強大的宙斯盾作战系统和标准系列防空導彈;反潛则有拖曳聲納英语Towed array sonar魚雷RUM-139 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和反潛直升機;水面戰有魚叉導彈RIM-174 標準六型飛彈 SM-6 ERAM;並可配備戰斧巡航导弹進行對地打擊。

美國海軍原本計劃建造32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接替阿利·伯克級,但只建造了3艘便中止。用於接替提康德罗加级级巡洋舰的19艘次世代巡洋艦英语CG(X)CG(X)也被美國國會中止。美国海军只能選擇重啟阿利·伯克級的生產線,令伯克級成為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造數量最多的水上戰鬥艦艇。伯克級共有1艘第I批次、20艘第IA批次、7艘第II批次、37艘第IIA批次、7艘第IIA(TI)批次(預計10艘)、生產中的第III批次(預計22艘)以及計劃中的第III批次(預計9艘[2]

特徵 编辑

阿利·伯克級是至今世界上戰力最強的驅逐艦之一,其重量和火力超過許多巡洋艦

起初伯克級約有提康德羅加級75%的防空能力,美國海軍在伯克級上縱向安裝了Mk 41垂直發射系統(VLS),可發射SM-2 MR飛彈和戰斧巡弋飛彈。但是在艦艏的Mk 41垂直發射系統只安裝了四組各8枚的發射模組(8-cell Modules )而不是提康德羅加級的八組,所以垂直發射口數量也由提康德羅加級的122具減至90具,而Flight IIA伯克級,因取消安裝垂直發射系統重填裝裝置,因而有96個垂直發射口。伯克級採用較輕且較先進的SPY-1D平面陣列雷達,第二批次的Flight II/IIA伯克級改用SPY-1D(V)平面陣列雷達,它安裝在其單一上層結構的四個轉角處(C\corner),不過伯克級只有三具AN/SPG-62照明雷達(illuminator,對RIM-66飛彈標準二型中程飛彈(SM-2)RIM-162進化型海麻雀飛彈(ESSM)進行終端導引)。

由於較為注重防空戰力的保持,反潛能力上伯克級就較提康德羅加級遜色不少。伯克級採用SQQ-89(V)4整合聲納套件,其中包含了SQS-53C艦體聲納雷達、SQR-19拖曳陣列雷達和SQQ-28直升機資料鏈等。但艦上唯一的反潛武器系統為Mk 46歸向魚雷,早先原有計畫用Mk-41 VLS垂直發射ASROC反潛火箭,不過遭到取消。當時設計觀念認為艦隊中已有其他船艦搭載足夠的直昇機,因此伯克級只需要有直升機甲板(cross decking)即可。DDG-52後,伯克級開始安裝RAST輔助著艦系統,且有幫助直升機加油和補充彈藥的設備。

伯克級建造打破傳統,艦身全用鋼製,沒有採用傳統的鋼鐵船底和鋁製上部混合法,但仍有如鋁桅竿等部位以減低重量。之所以全採用鋼材的原因,是因為1975年貝爾納普號巡洋艦英语USS Belknap (CG-26)(USS Belknap CG-26)失火導致鋁製上半部全毀,以及觀察英國軍艦在福克蘭群島戰爭受損報告,而決定全鋼製。1979年國防科學委員會提出關於軍艦弱點之研究報告,大幅影響伯克級的船艦設計。伯克級特別重視被動的防禦,除了艦體大多為鋼材料製外,在重要部分還使用了近130噸的凱夫勒裝甲。而基於匿蹤技術的考量,伯克級艦上結構平面處皆為傾斜構造,並盡量使艦體邊緣圓滑。

伯克級也是第一型有核生化空氣過濾器防護的驱逐舰[3],以及其艦體設計具有氣密的效果,所有船艙皆可增加氣壓來防止核生化污染。船艦的戰情中心英语Combat information center則設置於艦體中央,且周遭被許多通道環繞,和過去美國海軍的習慣不同。而伯克級將戰術資料分至各艙室處理,如聲納室即位於戰情中心前方,以避免伯克級因敵方的一擊而喪失戰力。

研發過程 编辑

Flight I 编辑

 
伯克級驅逐艦Flight I

1980年美國海軍為了取代過去的查爾斯·F·亞當斯級英语Charles F. Adams-class destroyer(Adams)和昆玆級英语Farragut-class destroyer (1958)(Coontz)驅逐艦,設立七個造艦合同,在計畫中,伯克級被設計成具有戰鬥群攻擊作戰能力的通用驅逐艦。1983年產生三個競爭者:巴斯鋼鐵(Bath Iron Works Shipyard)、陶德船廠和殷格司造船公司。[3] 1985年4月3日巴斯鋼鐵得到3億2千190萬美金的合約頭期款,並授權建造伯克級首艦阿利·伯克号(USS Arleigh Burke (DDG-51))號。[4] 其中船體約占預算的11億美金,另外7億7千8百萬美金則是武器系統和神盾系統。[4]然而,由於巴斯鋼鐵造船廠發生勞工問題,導致伯克級的工程遭到延誤,直到1991年第一艘伯克級才完工,此時原先要由伯克級所替換的船隻都早已退役。

伯克級堪稱美國海軍從冷戰時代以來第一種認真考慮艦體被動防護措施的水面艦艇。在核子戰爭與飛彈化的時代,原本世界各國逐漸放棄看似笨重的艦體被動防護措施,認為利用防空系統與電子戰裝置攔截或干擾 來襲武器才是治本之道;不過在伯克級的設計中,再度將艦艇被動防護措施納入重要課題。被動防護的定義包括避免被擊中,以及被擊中後盡量避免喪失戰鬥力,前者包括降低艦艇本身跡訊(包括雷達截面積、紅外線訊號、噪音等)、強化電子反制措施等,後者則包括在艦體重要艙室敷設破片防護裝甲、改良建材的耐火與抗擊能力、強化消防損管設施、重要系統採用分散及冗餘配置等等。其中,對於維持船艦中樞──戰情中心英语Combat information center的生存能力特別重視。將CIC的戰鬥系統元件分散到三個不同區域的戰鬥系統設備室,並將戰斧巡弋飛彈控制台與聲納顯控台從CIC中移出另外設置;不過對於第一線美國海軍人員而言,無論哪一種方案都會改變現有的操作習慣,並造成過若干不便,所以一開始是帶有若干排斥的。

 
 USS Milius(DDG 69) 一艘Flight I 的伯克級驅逐艦

當伯克級的預備設計進行同時,1982年的福克蘭戰爭發生了,這吸引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海軍的高度重視。在這場堪稱二戰以後第一次的正面高強度海空作戰中,英國皇家海軍有四艘水面作戰艦艇遭到阿根廷擊沈,並有多艘艦艇受創,其中暴露出許多艦艇防護設計與消防損管的課題,更是震撼了各國海軍;例如,雪菲爾號驅逐艦(HMS Sheffield)在渾然不覺的情況下被一枚飛魚反艦飛彈擊中,而這枚飛彈的彈頭雖未引爆,推進器殘餘的燃料卻引發大火,而雪菲爾號由於命中部位的關係立即喪失了主要電力與消防損管能力,加上艦內裝潢與電纜材質等並未考慮防火性能,導致 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最後終於不得不放棄該艦;而英國海軍21型巡防艦羚羊號英语HMS Antelope (F170)(HMS Antelope)、熱情號英语HMS Ardent (F184)(HMS Ardent) 中彈後,火勢延燒到鋁合金製造的上層結構,進而完全失控,一直燒到直到整個船艛完全融化坍塌、艦體折斷沈沒為止。許多當時正在設計的艦艇紛紛重新檢討防護設計,而伯克級自然不例外。海軍部長李曼隨即指示成立一個特別小組,專門研究福島戰爭對艦艇設計的所有教訓;在這樣的影響下,美國海軍修改了DDG 51的首要需求架構,特別重視艦艇的被動防護能力,包括抗震、抗爆、抵抗破片、抵抗電磁脈衝(EMP)、耐熱等項目都指定了具體的指標,此外更特別成立一個生存性計畫行動小組(SPAG)。經過研究之後,美國海軍認為當時造艦界流行以輕質鋁合金作為上層結構主要建材以降低艦體重心的作法已經不合時宜,因為鋁合金低燃點、低融點的特性正是福島戰爭中幾艘英艦中彈失火後災情迅速擴大、沒有機會滅火控制局面的主因。其實早在1975年美國海軍貝爾納普號巡洋艦與甘迺迪號航空母艦 (CV-67)相撞而失火燒毀整個上層結構後,美國海軍就已經領教到鋁合金建材耐火性差的問題,而福克蘭戰爭則促使美國造艦當局正視這個嚴重缺陷。

伯克級在設施材料的選擇上下了很多功夫,例如禁止使用木材、易燃窗簾或橡皮地毯等裝潢設施,各建材廣泛以防燃劑進行處理,電纜絕緣層採用天然和矽樹脂橡膠並加上玻璃纖維編織的保護層,以增加抵抗火災的能力。此外,艦內艙室設有完善的消防灑水設備,而消防損管能力一向是美國艦艇的強項之一。除了抵抗戰損的被動防護之外,伯克級在設計階段也把降低艦艇雷達訊號納入考量,上層結構完全採用平面並呈現傾斜角度,捨棄容易造成廣泛反射的弧狀邊緣或全反射的垂直交角,而甲板上的各種裝備也盡量集中與封閉。 早期伯克級想像圖顯示煙囪邊緣採用圓弧狀造型,後來改為直角造型。此外,直到1980年代後期,所有DDG 51想像圖中的主桅杆都採用傳統格子狀三角桅,直到最後才改成傾斜造型的桿狀合金桅杆,擁有較佳的低可偵測性技術能力。 [5]

Flight IIA 编辑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Flight IIA

之後的Flight IIA 構型有許多新功能,也有人建議改名「奧斯卡·奧斯丁級」(Oscar Austin class)来命名这一改型,奧斯卡·奧斯丁號(USS Oscar Austin DDG-79)是Flight IIA 購型的首艦。Flight IIA 增加了兩個反潛直升機停機库,受此影响,向后方覆盖的两面相位陣列雷達的安装位置被升高。另外后期舰艇换裝了新型的5吋/62倍口徑艦砲(裝於DDG-81和之後的艦)。Flight IIA 也修改了煙囪構造將囪斗埋入(裝於DDG-89和之後的艦),這成為外觀上最明顯改變.

 
拉森號艦砲射擊

由于美國國會關注在愛荷華級戰艦退役後对岸炮击能力的不足,美國海軍最近的現代化升級案是加強其艦砲系統,而 Flight I型的延伸5吋艦砲射程變成當務之急,這升級案希望藉由新型引導式彈藥(ERGMs),讓战舰可以在40海浬外炮击海岸。[6][7][8]

完成伯克Flight II的規劃之後,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OpNAV)在1988年4月5日啟動伯克級的後續改良研究,為此海上系統司令部英语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NAVSEA)之下負責水面作戰的第三部(op-3)特別組成一個領導小組與一個工作小組,分別研究不同的艦體構型組合與戰鬥系統修改,升級的方案從小規模修改到大規模更動。經過通盤考量作戰能力、成本與技術風險後,海上系統司令部於1989年正式提出伯克Flight IIA方案。

平克尼號驅逐艦(USS Pinckney DDG-91)開始,原本位於煙囪兩側船舷甲板的Mk 32型水面船艦魚雷管便移至機庫頂部垂直發射器的兩側 ,以拉近與魚雷庫之間的距離,解決了早期伯克Flight 2A不易進行魚雷再裝填的問題。此外,從平可尼號到班布里奇號(USS Bainbridge DDG-96)等六艦,配備新開發的AN/WLD-1遙控偵雷/獵雷載具(Remote Minehunting System,RMS)進行測試,為此也 在後煙囪右側增設一個AN/WLD-1的收容庫,與尾部機庫結構融為一體,平時以庫門密封。目前就只有這六艘伯克Flight 2A設有AN/WLD-1的收容庫,從哈爾西號驅逐艦(USS Helsay DDG-97)開始又將之取消。美軍新一代的DD (X)陸攻驅逐艦與LCS多功能近岸戰鬥艦都將配備此種具備獵雷與反潛偵測能力的遙控載具。

 
USS Sterett (DDG 104) Flight IIA

在Flight IIA方案中,第一大變更重點就是增加直昇機庫設施。以往美國海軍水面艦的反潛直昇機均由反潛艦艇(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諾克斯級巡防艦)或護航艦艇(如派里級巡防艦)搭載,因此在提康德羅加級神盾巡洋艦之前,美國海軍擔負防空的飛彈巡洋艦或驅逐艦都只負責替友軍反潛直昇機進行加油掛彈等後勤支援,故只配備直昇機起降甲板與若干油彈儲存/整補設施,並未配置機庫與輔降設施。然而考慮到1970年代建造的派里級、史普魯恩斯級等主要搭載反潛直昇機的艦艇將從1990年代後期開始退役,勢將嚴重影響艦隊搭載直昇機的能力。因此,伯克Flight IIA就把直昇機庫設施納入重點要求之一。由於加入機庫勢必牽涉艦體變更,美國海上系統司令部提出的概念是插入與滑動(plug and slide),盡量維持伯克級原有的艦體區塊配置,基本上是在艦體後段「插入」一個含有機庫的船段,在Flight IIA的機庫中可以停放2台SH-60 LAMPS III反潛直升機。

伯克Flight 2A配置兩組MK-41艦載垂直發射系統模組,艦首仍維持四組八聯裝,而後部八組八聯裝垂直發射器則位於機庫結構的02甲板(原本伯克Flight 1/2的後部垂直發射器位於艦尾01甲板)。這樣的容量與伯克Flight 1/2同級,然而伯克Flight 2A撤除了原本首尾各一的再裝填模組,因此實際可用的發射管數又比伯克Flight 1/2多出六管,達到96管。 由於這種再裝填起重機的最大起重能力為2噸,只能進行RIM-66飛彈飛彈防空飛彈與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的再裝填,對於更重的戰斧巡弋飛彈則無能為力。依照冷戰時代的大洋反潛、防空作戰設想,消耗最快的飛彈理當是標準防空飛彈與反潛火箭,然而直到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從沒有任何敵國武裝勢力直接從空中或水下挑戰美國海軍艦隊。反倒是從1991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以來,在歷次後冷戰時代的地區性戰爭中,戰斧巡航飛彈成為美國神盾巡洋艦/驅逐艦消耗量最大的彈種。面對最需要再補給的戰斧巡弋飛彈,海上再裝填補給裝置卻無能為力,照樣得返回港口,由碼頭邊更大型的起重機進行戰斧巡弋飛彈的再裝填。此外,實際操作經驗顯示洋面上航行中的飛彈再裝填作業有相當困難性;因此,柏克Flight2A遂把這兩組實用性不高的再裝填用起重機撤除,再多裝六個發射管。而伯克Flight 2A這種前32、後64管的構型,便稱為MK-41 Mod 7。

近迫防禦方面,原本刪除方陣近迫武器系統、改用RIM-162飛彈的,一方面是簡化艦上的配置,同時也反應當時各國海軍與國防產業對反艦飛彈防禦的看法;當時各國普遍開始質疑射程短、威力有限且一次只能對付一個目標的機砲式近迫武器系統, 將不足以應付新一代超音速反艦飛彈乃至多軸向飽和攻擊;因此,射程較長(意味較遠的攔截距離、更多的反應時間與較多的攔截次數)、威力相對較大、發射後能在空中機動追擊目標且可同時發射多枚的新一代短程防空飛彈,才是未來船艦反飛彈自衛的趨勢。因此,當時許多人建議以發展中的ESSM來取代方陣近迫武器系統,ESSM的靈活度與射程都較先前的AIM-7麻雀飛彈大幅增加,更適合對付新一代刁鑽靈活的反艦飛彈;而且ESSM採用緊致的折疊彈翼,配合特別發展的四合一發射器,每個MK-41發射管都可容納一組四合一ESSM發射器,故單一發射管的攜帶量是過去的四倍。此等近迫接戰能量遠高於過去每次至多連續射擊五個目標、之後就需要花費至少四分鐘重新裝彈的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此外,相較於1980年代後期美國開始開發的RIM-116滾體飛彈系統,ESSM射程長得多(RAM Block 0/1只有10公里級),面對超音速掠海而來/終端規避動作的來襲飛彈時,也能比RAM提前開始攔截,增加成功機率。

不過由於ESSM的開發時程趕不上伯克Flight 2A的服役,因此伯克Flight 2A仍保留前、後各一的方陣系統安裝平台,以增加一種選擇。依照原本的計畫,前四艘伯克Flight 2A(DDG-79~82)裝備MK-15 Block 1B方陣近迫武器系統作為墊檔,從接下來的哈沃德號(USS Howard DDG-83)起再以ESSM取代方陣系統,因此從DDG-83開始,各艦下水與完工進行海試時,都沒有裝備方陣系統。然而由於ESSM的研發測試時程超乎預期,直到2003年3月才進入美國艦隊展開實際驗證,因此DDG-83到DDG-102等服役時省略方陣系統的各艦,在日後進塢整修時 便陸續加裝方陣系統; 不過,只有DDG-83、84安裝了兩套方陣,DDG-85以後各艦僅在艦尾直昇機庫上方裝置一座方陣Block 1B。依照美國海軍的計畫,到2013預算年度,所有DDG-85以後的柏克級都會裝備一座方陣Block 1B。美國海軍內部對於完全放棄方陣、全靠ESSM的作法並不是沒有疑慮,即便ESSM帳面數據再漂亮,飛彈總有一段無法彌補的最小射程死角;如果懷有敵意的小型快艇或慢速飛行器(由於識別問題,這種目標不像高速的反艦飛彈,只要出現在偵測範圍就可以逕行攔截) 接近到認定必須接戰時,能夠直接瞄準開火的方陣Block 1B近迫系統才是最有效的最後一道防線。雖然柯爾號遇襲事件之後,美國艦艇多裝備了12.7mm機槍與MK-38 25mm機砲等人力操作火砲來對付迫近的小型船舶,但方陣Block 1B具備由戰情室遙控、對抗船身搖晃的穩定機制、整合紅外線熱影像儀來全天候作業等優勢,都非人工操作的簡單槍砲可比。因此,美國海軍內部對於後期型柏克只裝備一門方陣快砲來節省預算(此外,許多方陣系統也被改造成陸基防衛系統來保護地面目標,導致海軍艦艇可以裝備的方陣數量減少)的作法並不表苟同,認為這危害到在高危險區域作業的驅逐艦的安全。[9]

Flight III 编辑

 
傑克盧卡斯號(DDG-125)

美國海軍於2016年開始編列預算採購第三批次 (Flight III) 伯克級驅逐艦。與第二A批次相比,第三批次的雷達將裝置搜索能力增加30倍的AN/SPY-6英语AN/SPY-6主動式相位雷達,相較於先前的被動式相位雷達,尺寸也由12英尺(3.7米)加大至14英尺(4.3米)。第一艘第三批次伯克級驅逐艦將會是USS Jack H. Lucas (DDG-125),預定於2024年下水服役。參考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及新聞報導,這是亨廷頓英戈爾斯工業公司(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建造的第35艘神盾戰鬥系統驅逐艦,也是第三批次(Flight III)的首艦。美國國防部希望維持驅逐艦招標的競爭性,並未透露這次升級付出多少代價。新型伯克III驅逐艦以雷神(Raytheon)AN/SPY-6先進飛彈防禦雷達(Advanced Missile Defense Radar,AMDR)取代SPY-1雷達。新型AN/SPY-6為主動電子掃瞄陣列雷達(Act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 radar)結合氮化鎵收發模組,據稱功能比AN/SPY-1強30倍,探測距離約1000公里。為支援新系統,新型伯克III驅逐艦的發電與冷卻系統比舊艦強大,新型的4百萬瓦勞斯萊斯(Rolls-Royce)發電機將取代原本的3百萬瓦發電機。加入艦隊防空指揮功能,並新增航母打擊群防空作戰官,基本會取代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的任務,艦長將比照巡洋艦的上校階。

原先一般預料美國海軍會讓亨廷頓的對手巴斯鋼鐵造船廠(Bath Iron Works,BIW)建造阿利伯克III驅逐艦,以維持招標的競爭性並抑制價格。但不清楚為何軍方最後改弦易轍,繼續讓亨廷頓建造阿利伯克III驅逐艦。

AN/SPY-6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 编辑

美國海軍2021年6月7日表示,伯克級驅逐艦Flight III首艦「傑克盧卡斯號」(DDG-125)於2021年6月4日在密西西比州的帕斯卡古拉英格爾斯造船廠下水,成為第一艘安裝最新一代AN/SPY-6(V)1相陣列雷達的驅逐艦。

神盾戰鬥系統 编辑

主條目:神盾戰鬥系統

神盾戰鬥系統(Aegis combat system),正式編號是Weapon System Mk7,是全世界第一種全數位化的艦載戰鬥系統,是美國海軍第一種具備決策輔助功能的系統,美國海軍現役最重要的整合式水面艦艇作戰系統。1960年代末,美國海軍認知自己在各種環境中的反應時間,火力,運作妥善率都不足以應付蘇聯利用大量反艦飛彈對美國海軍水面艦艇的飽和攻擊

美國越戰時期的經驗以及面對蘇聯的發展下,顯示出美國海軍主要水面作戰艦艇面臨幾項有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是對於多目標的追蹤和威脅分析能力,尤其是在面對複雜地形或者是電磁干擾環境下持續作業的能力。其次是面對大量空中目標,尤其是高速反艦飛彈來自多方向的可攔截數量。傳統的機械旋轉式雷達因為資料更新率的關係,對於低空或者是高速的目標在偵測與處理上有諸多的缺點,而在越戰時期開始引入數位電腦協助的自動化作戰系統的經驗,讓美國海軍對於利用電腦增強對多目標追蹤管制與情報掌握能力愈來愈有信心,因此在發展下一代的水面艦艇作戰系統上,決定將所有的偵測,指揮,管制和作戰系統全部整合在一起,不再讓各別系統下的管制檯與作業人員各自為政。

神盾系統的核心是一套電腦化的指揮決策與武器管制系統,雖然在表面上神盾系統很強調對於空中目標的追蹤與攔截能力,不過神盾系統的核心接收來自於艦上包括雷達,各種電子作戰裝置與聲納等偵測系統的資料,加上與其他水上、水下與空中的其他載具,經由戰術資訊網路交換的情報,經過自動化的訊號處理,目標識別,威脅分析之後,顯示在神盾系統的大型(兩具42英吋乘上42英吋)显示器上,提供指揮官最即時的情報資料。相關的目標資料也會顯示在各別的控制檯上。電腦作戰系統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根據目標的威脅高低自動進行接戰。透過武器管制系統的整合與指揮,艦上的作戰系統得以發揮最大的能力進行必要的攻擊與防禦措施。武器管制系統轄下包括輕型空載多用途系統(LAMPS)、AGM-84魚叉反艦飛彈標準三型防空导弹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魚雷發射系統以及海妖反魚雷裝置英语AN/SLQ-25 Nixie等。

神盾作戰系統最重要,也是最顯眼的就是AN/SPY-1被動電子相位陣列雷达,這一套雷達共有四片,成六角形,分別裝置在艦艇上層結構的四個方向上。因為雷達本身不旋轉,完全利用改變波束相位的方式,對雷達前方的空域目標以每秒數次的速率進行掃描。第一代的SPY-1A雷達每片重量高達12000磅,上面有140套模組,每個模組包含32具發射/接收與相位控制單元。這一套雷達於1965年開始發展,1974年展開海上測試,第一套系統隨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第一艘提康德羅加號(CG-47)於1983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後來又發展到驅逐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第一艘阿利·伯克号(DDG-51)於1991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

 
spy-1 雷達

優越的防空效能 编辑

神盾系統核心的防空管制能力極為出色,加上搭配了功能強大的AN/SPY-1 3D相位陣列雷達,使其可同時處理大量目標 。相較於以往一座射控雷達需為同一枚雷達指揮或半主動雷達導引防空飛彈提供全程導引的老方法,多目標同時追蹤能力優秀且作業能量強大的SPY-1雷達在搜索監視之餘還能同時為多枚標準防空飛彈提供中途導引,僅需在終端導引階段需藉助SPG-62照明雷達的分時照射,同時接戰多目標的能力便較以往高出三至四倍。絕大部分神盾艦艇使用的MK-41艦載垂直發射系統突破了發射速度與射擊範圍的問題,更使神盾系統應付飽和攻擊的能力倍增。

得益於SPY-1相位陣列雷達的高速掃瞄能力與高精確度,與先前使用SPS-48E雷達掃瞄空域的防空艦艇(如維吉尼亞級巡洋艦紀德級驅逐艦等)相較,神盾系統在防空接戰時無論是反應時間或連續接戰表現都大幅提昇。以SPS-48E為例,至少需要三次 接觸才能建立目標檔案,再花費一次接觸取得第二次目標的方位距離並計算出速率,再經由數次計算速度向量來完成威脅判定 ,而SPS-48E的最大水平旋轉速率是每四秒一周,三次接觸就要花費12秒,更不提後續還需要更多雷達接觸來完成速率計算與威脅判定。即便是紀德級驅逐艦這類同時擁有兩具防空雷達的NTU艦,能以SPS-49雷達保持360度水平搜索、用SPS-48E專門指向特定方位來大幅節省掃瞄時間,也需要3到4秒才能建立目標檔案並計算出速率, 到完成威脅判定至少需要10秒;接著,由於SPS-48E本身精確度不足,因此需要再將資料轉移給MK-74飛彈射控系統,再由MK-74啟動SPG-51照明雷達重新在空中搜索目標並展開射擊接戰 ,又要多花費數秒,因此從SPS-48E首次接觸目標到第一枚飛彈射出,最快也不可能低於15秒。而SPY-1相位陣列雷達接觸目標並建立追蹤檔案 (此過程約亦需三秒左右)之後,只需要幾十分之一秒的時間就能朝目標方位密集送出波束並完成速率計算和威脅判定,而且由於SPY-1精確度足夠,能直接指揮SPG-62照明雷達 指向目標位展開照射(不需要重新搜索目標,稱為「僕役照明」,詳見標準系列區域防空飛彈一文),因此從第一次雷達接觸到發射第一枚飛彈可在10秒以內完成。首波接戰後,SPS-48E需要3至8次掃瞄才能判定是否攔截成功 ,即便繼續天線保持在固定方位,起碼也需要3至8秒;如果發現攔截失敗,很難有機會以標準飛彈進行第二波攔截(只能仰賴艦上近迫武器系統自行接戰);而精確度與掃瞄速率高的SPY-1則可在不到1秒的時間完成再掃瞄,因此仍有時間進行第二次發射 標準飛彈。 以上假設還是基於威脅來自於單一軸線,如果同時因應兩個以上不同方向的威脅,考慮到SPS-48E還需要花費額外時間輪流轉至不同的威脅方位進行精確鎖定,加上配套SPS-49雷達比SPS-48E更低的精確度與目標更新速率(最快只能五秒完成一周掃瞄),整個接戰過程花費的時間只會更長,但同時對周遭全部空域保持密集監視的SPY-1相位陣列雷達則不受影響。 [10]

 
SPG-62照明雷達

由於神盾艦的AN/SPY-1 3D相位陣列雷達相位陣列雷達與NTU艦的SPS-48/49傳統旋轉雷達在目標更新速率、追蹤精確度方面存在著巨大落差,因此同樣是標準SM-2RIM-66飛彈飛彈系統,在 神盾與NTU兩種艦艇上的運作情況也會產生不小的差別。在神盾艦上,由於SPY-1在搜獲目標後能立刻進入追蹤狀態,並同時對超過200個目標實施近似射控等級的高精確度單脈衝(monopulse)追蹤, 所以能同時追蹤目標以及在空中飛行的SM-2,此外也能隨時分出波束(S波段)對SM-2飛彈進行上鏈傳輸;在如此優渥強大的偵測/射控條件支援下,神盾艦上的SM-2RIM-66飛彈在發射後便 快速而規律地進行下鏈傳輸回報位置,接著SPY-1雷達便將目標與飛彈的位置一併餽入神盾系統的武器控制系統(WCS)武器控制系統,進而計算出飛彈與目標間的位置相對變化,然後再透過SPY-1將新的控制參數上鏈給空中的SM-2飛彈 ;此種上/下鏈傳輸的更新速率極高,並持續進行到飛彈轉入終端照明階段、由連續波照明雷達接手為止。因此對於神盾艦而言,SM-2的中途導引比較接近指揮導引機制;然而由於SM-2飛彈會計算出最佳彈道,因此又與只會直線朝目標飛行的指揮導引機制不同 。由於SPY-1雷達同時保持對目標與SM-2飛彈的掌握,免除了飛彈每次比對自身與目標位置而必然產生的誤差,故具備更好的導控精度,能最平順地進入終端導引階段,避免浪費不必要的搜索時間。而在進入終端導引階段時,SPY-1雷達能提供 相當於射控等級的高精確度來指揮飛彈命中目標,因此神盾艦的SPG-62照明雷達係直接指向SPY-1指示的目標方位/仰角並立刻開始導引,不需任何預先的搜索動作,故可將SM-2由慣性導航階段轉入終端照明導引的反應時間降至最低(只需數秒) ;此外,照明雷達開始照射之後也不需要自己追蹤目標,完全由SPY-1相位陣列雷達指揮調整照射方向直到命中,所以SPG-62又被稱為指揮照明器(Direct Illuminators)或僕役照明器(Slave Illuminators)。由於只需要單向的照明,SPG-62的構造比過去美國海軍的照明雷達簡化許多,沒有G波段搜索功能,只具備X波段(I)波段照明功能 (只有發射器,沒有接收功能),成本與重量得以降低。[11]

此外,在神盾系在設計階段時已經考慮到蘇聯各種電子反制措施的進步,故花了極大的心力,使神盾系統能在強烈的電子干擾環境中運作。

現代化 编辑

 
DDG-96發射飛彈

伯克級服役期間不斷進行改良,形成多個批次[12],美國海軍亦陸續將現役IIA型伯克級上使用的舊型AN/SPY-1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更換成新型的AN/SPY-6(V)4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

據消息人士稱,美國國防部計劃對伯克級進行40年延壽,伯克級I/IA/II型驅逐艦的設計壽命為35年,按伯克級首艦1991首艦服役的時間算,這將使伯克級的開始退役時間延後到2031年左右。

承包商 编辑

  • 船體:巴斯鋼鐵、通用動力和諾斯羅普·格魯曼造船公司
  • AN/SPY-1雷達和神盾系統:洛克希德, 雷神(Raytheon)
  • AN/SPY-6雷達:雷神(Raytheon)

同級艦 编辑

 艦名   編號   建造廠   動工   下水   服役   母港   狀態 
I型
阿利·伯克号
(Arleigh Burke)
DDG-51 巴斯鋼鐵廠 1988年
12月6日
1989年
9月16日
1991年
7月4日
西班牙羅塔海军基地 現役
IA型
貝瑞号
(Barry)
DDG-52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1年
6月8日
1992年
12月12日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現役
约翰·保罗·琼斯号
(John Paul Jones)
DDG-53 巴斯鋼鐵廠 1991年
10月26日
1993年
12月18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
柯蒂斯·威爾伯号
(Curtis Wilbur)
DDG-54 巴斯鋼鐵廠 1992年
5月16日
1994年
3月19日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現役
斯托特号
(Stout)
DDG-55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2年
10月16日
1994年
8月13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
约翰·S·麥凱恩号
(John S. McCain)
DDG-56 巴斯鋼鐵廠 1992年
9月26日
1994年
7月2日
華盛頓州埃弗雷特海軍基地英语Naval Station Everett 現役
米契爾号
(Mitscher)
DDG-57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3年
5月7日
1994年
12月10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军基地 現役
拉布恩號
(Laboon)
DDG-58 巴斯鋼鐵廠 1993年
2月20日
1995年
3月18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军基地 現役
拉塞尔号
(Russell)
DDG-59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4年
10月20日
1995年
5月20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
保罗·汉密尔顿号
(Paul Hamilton)
DDG-60 巴斯鋼鐵廠 1993年
7月24日
1995年
5月27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
拉梅奇號
(Ramage)
DDG-61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4年
2月11日
1995年
7月22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军基地 現役
費茲傑羅號
(Fitzgerald)
DDG-62 巴斯鋼鐵廠 1994年
1月29日
1995年
10月14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
史塔森號
(Stethem)
DDG-63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4年
7月17日
1995年
10月21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
卡尼號
(Carney)
DDG-64 巴斯鋼鐵廠 1994年
7月23日
1996年
4月13日
佛羅里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英语Naval Station Mayport 現役
班福特號
(Benfold)
DDG-65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4年
11月9日
1996年
3月30日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現役
岡薩雷斯號
(Gonzalez)
DDG-66 巴斯鋼鐵廠 1995年
2月18日
1996年
10月12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
科尔号
(Cole)
DDG-67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5年
2月10日
1996年
6月8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
蘇利文兄弟號
(The Sullivans)
DDG-68 巴斯鋼鐵廠 1995年
8月12日
1997年
4月19日
佛罗里达州梅波特海军基地英语Naval Station Mayport 現役
米利厄斯号
(Milius)
DDG-69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5年
8月1日
1996年
11月23日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現役
霍伯號
(Hopper)
DDG-70 巴斯鋼鐵廠 1996年
1月6日
1997年
9月6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
罗斯号
(Ross)
DDG-71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6年
3月22日
1997年
6月28日
西班牙羅塔海军基地 現役
II型
马汉号
(Mahan)
DDG-72 巴斯鋼鐵廠 1996年
6月29日
1998年
2月2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
迪凯特号
(Decatur)
DDG-73 巴斯鋼鐵廠 1996年
11月10日
1998年
8月29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
麥克福爾號
(McFaul)
DDG-74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7年
1月18日
1998年
4月25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
唐納·庫克號
(Donald Cook)
DDG-75 巴斯鋼鐵廠 1997年
5月3日
1998年
12月4日
佛羅里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英语Naval Station Mayport 現役
希金斯號
(Higgins)
DDG-76 巴斯鋼鐵廠 1997年
10月4日
1999年
4月24日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現役
奥凯恩号
(O'Kane)
DDG-77 巴斯鋼鐵廠 1998年
3月28日
1999年
10月23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
波特号
(Porter)
DDG-78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7年
11月12日
1999年
3月20日
西班牙羅塔海军基地 現役
IIA型
奥斯卡·奥斯汀号
(Oscar Austin)
DDG-79 巴斯鋼鐵廠 1998年
11月7日
2000年
8月19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
羅斯福號
(Roosevelt)
DDG-80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9年
1月10日
2000年
10月14日
西班牙羅塔海军基地 現役
溫斯頓·S·邱吉爾號
(Winston S. Churchill)
DDG-81 巴斯鋼鐵廠 1999年
4月17日
2001年
3月10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
拉森號
(Lassen)
DDG-82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9年
10月16日
2001年
4月21日
佛羅里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英语Naval Station Mayport 現役
霍華号
(Howard)
DDG-83 巴斯鋼鐵廠 1999年
11月20日
2001年
10月20日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現役
巴尔克利號
(Bulkeley)
DDG-84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0年
6月21日
2001年
12月8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
麥坎貝爾號
(McCampbell)
DDG-85 巴斯鋼鐵廠 2000年
7月2日
2002年
8月17日
華盛頓州埃弗雷特海軍基地英语Naval Station Everett 現役
肖普號
(Shoup)
DDG-86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0年
11月22日
2002年
6月22日
華盛頓州埃弗雷特海軍基地英语Naval Station Everett 現役
梅森号
(Mason)
DDG-87 巴斯鋼鐵廠 2001年
6月23日
2003年
4月12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
普雷贝尔号
(Preble)
DDG-88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1年
6月1日
2002年
11月9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
马斯廷号
(Mustin)
DDG-89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1年
12月12日
2003年
7月26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
查菲號
(Chafee)
DDG-90 巴斯鋼鐵廠 2002年
11月2日
2003年
10月18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
平克尼號
(Pinckney)
DDG-91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2年
6月26日
2004年
5月29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
莫姆森号
(Momsen)
DDG-92 巴斯鋼鐵廠 2003年
7月19日
2004年
9月18日
華盛頓州埃弗雷特海軍基地英语Naval Station Everett 現役
鍾雲號
(Chung-Hoon)
DDG-93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2年
12月15日
2004年
9月18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
尼采號
(Nitze)
DDG-94 巴斯鋼鐵廠 2004年
4月3日
2005年
3月5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
詹姆·E·威廉斯號
(James E. Williams)
DDG-95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3年
6月25日
2004年
12月11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
班布里奇号
(Bainbridge)
DDG-96 巴斯鋼鐵廠 2004年
11月13日
2005年
11月12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
海爾賽号
(Halsey)
DDG-97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4年
1月9日
2005年
7月30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
佛瑞斯特·舍曼号
(Forrest Sherman)
DDG-98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4年
10月2日
2006年
1月28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
法拉格特号
(Farragut)
DDG-99 巴斯鋼鐵廠 2005年
7月23日
2006年
6月10日
佛羅里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英语Naval Station Mayport 現役
紀德号
(Kidd)
DDG-100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5年
1月22日
2007年
6月9日
華盛頓州埃弗雷特海軍基地英语Naval Station Everett 現役
格里德利号
(Gridley)
DDG-101 巴斯鋼鐵廠 2005年
12月28日
2007年
2月10日
華盛頓州埃弗雷特海軍基地英语Naval Station Everett 現役
桑普森号
(Sampson)
DDG-102 巴斯鋼鐵廠 2006年
9月16日
2007年
11月3日
華盛頓州埃弗雷特海軍基地英语Naval Station Everett 現役
特魯斯頓號英语USS Truxtun (DDG-103)
(Truxtun)
DDG-103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7年
6月2日
2009年
4月25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
斯特雷特号
(Sterett)
DDG-104 巴斯鋼鐵廠 2007年
5月19日
2008年
8月9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
杜威号
(Dewey)
DDG-105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8年
1月26日
2010年
3月6日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現役
史托戴爾號英语USS Stockdale (DDG-106)
(Stockdale)
DDG-106 巴斯鋼鐵廠 2008年
2月24日
2009年
4月18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
格雷夫利號英语USS Gravely
(Gravely)
DDG-107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9年
3月30日
2010年
11月20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
韦恩·E·迈耶号英语USS Wayne E. Meyer
(Wayne E. Meyer)
DDG-108 巴斯鋼鐵廠 2008年
10月18日
2009年
10月10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
賈森·鄧漢號
(Jason Dunham)
DDG-109 巴斯鋼鐵廠 2009年
8月1日
2010年
11月13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
威廉·P·羅倫斯號
(William P. Lawrence)
DDG-110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9年
12月15日
2011年
6月4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
史普魯恩斯號
(Spruance)
DDG-111 巴斯鋼鐵廠 2010年
6月6日
2011年
10月1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
麥可·莫非號
(Michael Murphy)
DDG-112 巴斯鋼鐵廠 2011年
5月7日
2012年
10月6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
約翰·芬恩號
(John Finn)
DDG-113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15年
3月28日
2017年
7月15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
拉夫·約翰遜號英语USS Ralph Johnson
(Ralph Johnson)
DDG-114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15年
12月12日
2018年
3月24日[13]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14] 現役
拉斐爾·比拉達號英语USS Rafael Peralta
(Rafael Peralta)
DDG-115 巴斯鋼鐵廠 2015年
11月1日
2017年
7月29日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現役
IIA型:技術增進版(Technology Insertion)
湯馬斯·哈德納號英语USS Thomas Hudner
(Thomas Hudner)
DDG-116 巴斯鋼鐵廠 2015年
11月16日
2017年
4月1日
2018年
12月1日[15]
佛羅里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英语Naval Station Mayport 現役
保罗·伊格内修斯號英语USS Paul Ignatius
(Paul Ignatius)
DDG-117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15年
10月20日
2016年
11月12日
2019年
7月27日[16]
佛羅里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英语Naval Station Mayport 現役
丹尼尔·井上號英语USS Daniel Inouye
(Daniel Inouye)
DDG-118 巴斯鋼鐵廠 2018年
5月14日
2019年
10月27日
2021年
12月8日[17]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
德爾伯特·D·布萊克號英语USS Delbert D. Black
(Delbert D. Black)
DDG-119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16年
6月1日
2017年
9月8日
2020年
9月26日
佛羅里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英语Naval Station Mayport 現役
卡爾·M·萊文號英语USS Carl M. Levin
(Carl M. Levin)
DDG-120 巴斯鋼鐵廠 2019年
2月1日
2021年
5月16日
2023年
6月24日[18]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
小法蘭克·E·派特森號英语USS Frank E. Petersen Jr.
(Frank E. Petersen Jr.)
DDG-121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17年
2月21日
2018年
7月13日
2022年
5月14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
約翰·巴西隆號英语USS John Basilone
(John Basilone)
DDG-122 巴斯鋼鐵廠 2020年
1月10日
2022年
6月12日
預計2024年
4月
[19]
佛羅里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英语Naval Station Mayport 已下水
蕾娜·薩克利夫·希格比號英语USS Lenah Sutcliffe Higbee
(Lenah Sutcliffe Higbee)
DDG-123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17年
11月14日
2020年
1月27日
2023年
5月13日[20]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
小哈維·C·巴納姆號英语USS Harvey C. Barnum Jr.
(Harvey C .Barnum Jr.)
DDG-124 巴斯鋼鐵廠 2021年
4月6日
2023年
7月29日
預計2025年 已下水
III型
傑克·H·盧卡斯號英语USS Jack H. Lucas
(Jack H. Lucas)
DDG-125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19年
11月8日
2021年
6月4日
預計2023年
10月
[21]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已交付美國海軍
小路易斯·H·威爾遜號英语USS Louis H. Wilson Jr.
(Louis H. Wilson, Jr.)
DDG-126 巴斯鋼鐵廠 2023年
5月16日[22]
建造中
IIA型:技術增進版(Technology Insertion)
派屈克·加拉格爾號英语USS Patrick Gallagher
(Patrick Gallagher)
DDG-127 巴斯鋼鐵廠 2022年
3月30日
建造中
III型
泰德·史蒂文斯號英语USS Ted Stevens
(Ted Stevens)
DDG-128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22年
3月9日
2023年
8月15日
已下水
傑里邁亞·登頓號英语USS Jeremiah Denton
(Jeremiah Denton)
DDG-129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22年
8月16日
建造中
威廉·夏爾特號英语USS William Charette
(William Charette)
DDG-130 巴斯鋼鐵廠 計畫中
喬治·M·尼爾號英语USS George M. Neal
(George M. Neal)
DDG-131 英戈爾斯造船廠 計畫中
昆廷·沃爾什號英语USS Quentin Walsh
(Quentin Walsh)
DDG-132 巴斯鋼鐵廠 計畫中
山姆·納恩號英语USS Sam Nunn
(Sam Nunn)
DDG-133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22年
12月12日[23]
建造中
約翰·E·基爾默號英语USS John E. Kilmer
(John E. Kilmer)
DDG-134 巴斯鋼鐵廠 計畫中
泰德·柯克蘭號英语USS Thad Cochran
(Thad Cochran)
DDG-135 英戈爾斯造船廠 計畫中
理查德·G·盧加爾號
(Richard G. Lugar)
DDG-136 巴斯鋼鐵廠 計畫中
約翰·F·雷曼號
(John F. Lehman)
DDG-137 英戈爾斯造船廠 計畫中
J·威廉·米登道夫號英语USS J. William Middendorf (DDG-138)
(J. William Middendorf)
DDG-138 巴斯鋼鐵廠 計畫中
特雷斯弗羅·特立尼達號英语USS Telesforo Trinidad (DDG-139)
(Telesforo Trinidad)
DDG-139 英戈爾斯造船廠 計畫中
湯馬斯·G·凱利號英语USS Thomas G. Kelley (DDG-140)
(Thomas G. Kelley)
DDG-140 計畫中

阿利·伯克级的DDG-112號艦迈克尔·墨菲号原为同級艦中的最后一艘,然而在2009年4月,美国海军宣布伴隨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建造数量减为3艘之故,將增加3艘阿利·伯克级的建造计划。2013年6月3日报道,美国海军授予通用动力公司造船厂和亨廷顿·英格尔斯造船厂共价值超过60亿美元合同建造9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并有可能追加建造第10艘[24]。之後美國又陸續增加新艦訂購量,並於2013年5月公開的採購報告中增加兩艘Flight III型新艦的預算,使得包含建造中與計畫中的同級艦總數增加到79艘[25]。據2015年情報指出年美國海軍最多可採購42艘Flight III型,首艘艦艇將於2023年服役[26]

海外的衍生版本 编辑

日本海上自衛隊也有四艘以Flight I為構型的阿利·伯克級改裝版,命名為金剛級護衛艦。以Flight IIA為構型的阿利·伯克級改裝版,於2008年之前服役的2艘愛宕級護衛艦和於2021之前服役的2艘摩耶級護衛艦,愛宕級為Flight IIA型標準,摩耶級為Flight IIA型技術增進版(Technology Insertion)標準。2010年金刚级完成系统升级,達到Flight IIA标准,以满足使用SM-3系统的需要。

韓國海軍世宗大王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10290噸,其原型正是美國「伯克」級,採用神盾基線7.1戰鬥系統系統,AN/SPY-1D(V)型被動相位陣列雷達Mk45 Mod4 127mm艦炮、標準2 BlockⅢA防空飛彈、RIM-116防空飛彈。

事故 编辑

2000年10月,科爾號(DDG-67)在葉門補給時遭自殺小艇撞破船身,造成39名船員受傷、17名船員喪生。該艦之後由半潛式重載船藍馬林魚號(MV Blue Marlin)載運回美國(运载费用450万美元),於2001年修復重新服役。修复过程共花费2.5亿美元。

2005年8月22日,麦克福尔号(DDG-74)和温斯顿·丘吉尔号(DDG-81)在杰克逊维尔附近沿海进行训练时发生輕微相撞,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2012年8月,波特號(DDG-78)航行通過霍爾木茲海峽時和一艘日本超大型油輪音羽山丸(MV Otowasan Maru)相撞,造成船身右舷上部及船身部分區域毀損,所幸無人受傷。由於動力系統未故障,所以自力航行回到美國,於2012年10月修復船身繼續服役。修复费用共计4940万美元。

2017年6月17日,費茲傑羅號(DDG-62)在日本靜岡縣南伊豆町外海與菲律賓籍的貨櫃輪ACX CRYSTAL相撞,造成費茲傑羅號右舷側面大面積和內部艙室損壞,包含艦長在內共3人受傷、7人喪生。該艦之後由半潛式重載船藍馬林魚號(MV Blue Marlin)从日本横须贺基地載運回美國密西西比州船厂修理。修复费用预计超过5亿美元。

2017年8月21日,麥肯號(USS John S. McCain,DDG-56)在新加坡以東、麻六甲海峽附近與賴比瑞亞籍油輪「Alnic MC」發生碰撞,已知造成美軍十人死亡、五人受傷,事故肇因還在調查中;油輪雖有受損,但裝載油料與化學物品並未傳出外洩。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德森二十一日表示,已下令美軍全球艦隊「暫停任務」,進行檢討。该船于2017年10月份已经被财富号(MV Treasure)半潜船从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运往日本横须贺基地进行修理。预料维修费用约为2.23亿美元。

伯克級Flight 3 编辑

相關影视作品 编辑

2012年所上映的美國科幻電影《超級戰艦》中登場,電影中當時參與環太平洋軍事演習的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桑普森號驅逐艦 (DDG-102)(USS Sampson DDG-102)、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約翰·保羅·瓊斯號驅逐艦 (DDG-53)(USS John Paul Jones DDG-53)、日本海上自衛隊金剛型護衛艦妙高號護衛艦(JDS Myōkō DDG-175)一同前往偵查外星戰艦墜毀地點。片中桑普森號及妙高號為了掩護約翰‧保羅‧瓊斯號能安全撤退遭受外星戰艦攻擊導致被徹底炸碎並沉沒。

相關連結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O'Rourke, Ronald. Navy DDG-51 and DDG-1000 Destroyer Programs: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PDF).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19 April 2011 [23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 (PDF)于2012-11-30).  第六页
  2. ^ 中時新聞網. 神盾驅逐艦再來9艘 老美大省超過250億 - 軍事. 中時新聞網. 2023-08-02 [2023-08-04] (中文(臺灣)). 
  3. ^ 3.0 3.1 . The New York Times. 1984-02-28 [2022-03-18].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4-29). 
  4. ^ 4.0 4.1 . The New York Times. 1985-04-03 [2022-03-18].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04-21). 
  5. ^ . [2014-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0). 
  6. ^ Taken from the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of 2007, pages 67-68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06-10-25.
  7. ^ Taken from the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of 2007, page 193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06-10-25.
  8. ^ . [2008-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0). 
  9. ^ . [2014-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0). 
  10. ^ . [2014-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11. ^ . [2014-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 
  12. ^ Destroyers - DDG. [2008-02-19]. (原始内容于2014-12-17). 
  13. ^ Future USS Ralph Johnson to be Commissioned in Charleston (新闻稿). U.S. Navy. 23 October 2017 [31 October 2017]. NNS171023-23. (原始内容于2017-10-23). 
  14. ^ Affairs, From Naval Surface Force, U.S. Pacific Fleet Public. Future USS Ralph Johnson to be Commissioned in Charleston. www.public.navy.mil. [2018-03-25]. (原始内容于2018-03-25). 
  15. ^ . 28 November 2018 [2018-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 (英语). 
  16. ^ From the Office of the Navy Chief of Information. . US Navy. 2019-07-25 [2019-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3). 
  17. ^ .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ecember 7, 2021 [2021-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The Navy will commission the future USS Daniel Inouye (DDG 118)...during a 10:00 a.m. (HST) ceremony at Joint Base Pearl Harbor-Hickham, Dec. 8. 
  18. ^ Commissioning Committee of the USS Carl M. Levin. . baltimoredestroyer2023.com. Commissioning Committee of the USS Carl M. Levin. [28 May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May 2023). 
  19. ^ Bender, Geoffrey. USS John Basilone DDG-122. USSBasilone.org. 11 March 2023 [28 May 2023]. 
  20. ^ Commissioning Ceremony Spring 2023. USS Lenah Sutcliffe Higbee. Key West Council of the United States Navy League; Commissioning Committee. [17 December 2022]. (原始内容于2022-12-17). 
  21. ^ Jack H. Lucas will enter the fleet and be commissioned in October 2023 in Tampa.
  22. ^ Claffey, Jason. Bath Iron Works lays keel for latest destroyer. Lewiston Sun Journal. Times Record. 17 May 2023 [18 May 2023]. 
  23. ^ Future USS Sam Nunn Marks (DDG-133) Start of Fabrication. Commander Naval Sea Systems. [14 December 2022]. 
  24. ^ . [2009-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5). 
  25. ^ . 美國國防部. 2013-05-23 [2013-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0) (英语). 
  26. ^ Now Hear This – The Right Destroyer at the Right Time. [27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于16 October 2015).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阿利, 伯克級驅逐艦, 英語, arleigh, burke, class, destroyer, 簡稱為伯克級, 是美國海軍装备的一型配備了, 宙斯盾, 作战系统和an, 3d相控阵雷达的驅逐艦, 主要任務要求為協同航母战斗群的防空作戰, 第一艘於1991年7月4日服役, 以替換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顧盛號, 英语, cushing, 之後同級艦陸續加入美國海軍以替代其他較為舊型的驅逐艦級, 並在2005年9月21日至2016年5月20日间一度成為美國海軍唯一操作中的現役驅逐艦級, 本艦級的命名源自美國海軍上將阿利,. 阿利 伯克級驅逐艦 英語 Arleigh Burke class destroyer 簡稱為伯克級 是美國海軍装备的一型配備了 宙斯盾 作战系统和AN SPY 1 3D相控阵雷达的驅逐艦 主要任務要求為協同航母战斗群的防空作戰 第一艘阿利 伯克級驅逐艦於1991年7月4日服役 以替換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顧盛號 英语 USS Cushing DD 985 之後同級艦陸續加入美國海軍以替代其他較為舊型的驅逐艦級 並在2005年9月21日至2016年5月20日间一度成為美國海軍唯一操作中的現役驅逐艦級 本艦級的命名源自美國海軍上將阿利 伯克 是二戰時代最有名的驅逐艦軍官 伯克本人在一號艦阿利 伯克號驅逐艦下水時仍在世 其在服役典禮上說 此艦為戰而生 你們擁有的是世上最好的战舰 阿利 伯克級 Arleigh Burke class阿利 伯克號於2013年在乞沙比克灣概觀艦種神盾驅逐艦艦名出處阿利 伯克級驅逐艦擁有國 美國擁有者美國海軍前型紀德級史普魯恩斯級次型朱姆沃爾特級DDG X 製造廠英戈爾斯造船廠巴斯鋼鐵廠單艘造價單價18 43億美金 DDG 114 116 2011 12年度 1 動工1988年迄今計劃數原計劃98艘 目前預計22艘伯克型Flight III取代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服役72艘現況現役技术数据滿載排水量8 315噸 Flight I構型 8 400噸 Flight II構型 9 200噸 Flight IIA構型 9 800噸 Flight III構型 全長153 77米 Flight I II構型 155 29米 Flight IIA構型 155 448米 Flight III構型 全寬20 4米 Flight I II IIA構型 20 239米 Flight III構型 吃水9 3米 含聲納 燃料柴油动力4具LM2500 30燃氣渦輪發動機2軸共輸出10 8万馬力發電機3台Allison AG9140發電機電力輸出每台2500 kW 3 400 hp 440 V最高速度超过30节續航距離20節之下8400公里 4 400海浬 乘員軍官22 士官兵315 Flight I II構型 軍官32 士官兵348 Flight IIA構型 飛行設施Flight I II 無Flight IIA 兩架西科斯基MH 60R海鷹直升機偵搜系统AN SQR 19拖曳陣列聲納 Flight I II構型 AN SQR 20 TB 37U 拖曳陣列聲納 1 DDG 113起 SQS 53C聲納AN SLQ 25魚雷反制系統 1AN SPY 1D對空搜索雷達 固定式陣列天線 4 AN SPY 1D V 對空搜索雷達 固定式陣列天線 4 AN SPQ 9B X波段追蹤雷達 1 DDG 118起 DDG 125起SPQ 9B與AMDR S雷達由同一控制器控制 MK 46 Mod0 DDG 51 84 Mod1 DDG 85 光電射控儀 1AN SPG 62照射器 3AN SLQ 32 V 2 3 5電子戰系統 1MK 36 Mod6干擾彈發射器 6 SRBOC MK 53 Nulka主動式誘餌發射器 4 2000年代陸續加裝 MK 59充氣式水面誘餌發射器 4 2013年起陸續加裝 AN SPS 67 V 3平面搜索雷達 1AN SPS 64 V 9航海雷達 1 裝備於DDG 51 86 Decca Bridge Master E航海雷達 1 DDG 87起裝備 Prairie Masker氣泡幕噪音抑制系統AN WLD 1遙控獵雷載具 DDG 91 96 武器裝備Mk 41垂直發射系統 90具 Flight I II構型 前 29 後 61 96具 Flight IIA構型 前 32 後 64 96具 Flight III構型 前 32 後 64 可裝載彈藥種類 BGM 109戰斧巡弋飛彈 RIM 174標準飛彈 RIM 161飛彈 RIM 162海麻雀防空飛彈 DDG 82之後 RUM 139 阿斯洛克反潜导弹 RIM 66标准II型中程防空飛彈 RIM 67飛彈 AGM 158C遠程反艦導彈一具5吋 127mm 54 Mk 45輕型艦砲 DDG 51到80 一具5吋 127mm 62 Mk 45 Mod 4輕型艦砲 DDG 81後 兩具四聯裝MK 141RGM 84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 除Flight IIA構型外 必要時可加裝 兩具20mm方陣快砲 DDG 51到84 一具或無20mm方陣快砲 DDG 85後 MK 38 Mod1 25mm機砲 2 2000年代起加裝 MK 38 Mod2 25mm遙控機砲系統 GWS 2 DDG 104到112 M 2 12 7mm重機槍 4 2000年代起加裝 兩具Mk 32型水面船艦魚雷管 一次6枚Mk 46或Mk 50魚雷 艦載機西科斯基MH 60R海鹰直升机兩架 Flight IIA III構型 這型驱逐舰被設計為多用途驅逐艦 為適應防空作戰他們有強大的宙斯盾作战系统和标准系列防空導彈 反潛则有拖曳聲納 英语 Towed array sonar 魚雷 RUM 139 阿斯洛克反潜导弹 和反潛直升機 水面戰有魚叉導彈和RIM 174 標準六型飛彈 SM 6 ERAM 並可配備戰斧巡航导弹進行對地打擊 美國海軍原本計劃建造32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接替阿利 伯克級 但只建造了3艘便中止 用於接替提康德罗加级级巡洋舰的19艘次世代巡洋艦 英语 CG X CG X 也被美國國會中止 美国海军只能選擇重啟阿利 伯克級的生產線 令伯克級成為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造數量最多的水上戰鬥艦艇 伯克級共有1艘第I批次 20艘第IA批次 7艘第II批次 37艘第IIA批次 7艘第IIA TI 批次 預計10艘 生產中的第III批次 預計22艘 以及計劃中的第III批次 預計9艘 2 目录 1 特徵 2 研發過程 2 1 Flight I 2 2 Flight IIA 2 3 Flight III 2 3 1 AN SPY 6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 3 神盾戰鬥系統 3 1 優越的防空效能 4 現代化 5 承包商 6 同級艦 6 1 海外的衍生版本 7 事故 8 伯克級Flight 3 9 相關影视作品 10 相關連結 11 参考文献 12 延伸阅读 13 外部連結特徵 编辑阿利 伯克級是至今世界上戰力最強的驅逐艦之一 其重量和火力超過許多巡洋艦 起初伯克級約有提康德羅加級75 的防空能力 美國海軍在伯克級上縱向安裝了Mk 41垂直發射系統 VLS 可發射SM 2 MR飛彈和戰斧巡弋飛彈 但是在艦艏的Mk 41垂直發射系統只安裝了四組各8枚的發射模組 8 cell Modules 而不是提康德羅加級的八組 所以垂直發射口數量也由提康德羅加級的122具減至90具 而Flight IIA伯克級 因取消安裝垂直發射系統重填裝裝置 因而有96個垂直發射口 伯克級採用較輕且較先進的SPY 1D平面陣列雷達 第二批次的Flight II IIA伯克級改用SPY 1D V 平面陣列雷達 它安裝在其單一上層結構的四個轉角處 C corner 不過伯克級只有三具AN SPG 62照明雷達 illuminator 對RIM 66飛彈標準二型中程飛彈 SM 2 和RIM 162進化型海麻雀飛彈 ESSM 進行終端導引 由於較為注重防空戰力的保持 反潛能力上伯克級就較提康德羅加級遜色不少 伯克級採用SQQ 89 V 4整合聲納套件 其中包含了SQS 53C艦體聲納雷達 SQR 19拖曳陣列雷達和SQQ 28直升機資料鏈等 但艦上唯一的反潛武器系統為Mk 46歸向魚雷 早先原有計畫用Mk 41 VLS垂直發射ASROC反潛火箭 不過遭到取消 當時設計觀念認為艦隊中已有其他船艦搭載足夠的直昇機 因此伯克級只需要有直升機甲板 cross decking 即可 DDG 52後 伯克級開始安裝RAST輔助著艦系統 且有幫助直升機加油和補充彈藥的設備 伯克級建造打破傳統 艦身全用鋼製 沒有採用傳統的鋼鐵船底和鋁製上部混合法 但仍有如鋁桅竿等部位以減低重量 之所以全採用鋼材的原因 是因為1975年貝爾納普號巡洋艦 英语 USS Belknap CG 26 USS Belknap CG 26 失火導致鋁製上半部全毀 以及觀察英國軍艦在福克蘭群島戰爭受損報告 而決定全鋼製 1979年國防科學委員會提出關於軍艦弱點之研究報告 大幅影響伯克級的船艦設計 伯克級特別重視被動的防禦 除了艦體大多為鋼材料製外 在重要部分還使用了近130噸的凱夫勒裝甲 而基於匿蹤技術的考量 伯克級艦上結構平面處皆為傾斜構造 並盡量使艦體邊緣圓滑 伯克級也是第一型有核生化空氣過濾器防護的驱逐舰 3 以及其艦體設計具有氣密的效果 所有船艙皆可增加氣壓來防止核生化污染 船艦的戰情中心 英语 Combat information center 則設置於艦體中央 且周遭被許多通道環繞 和過去美國海軍的習慣不同 而伯克級將戰術資料分至各艙室處理 如聲納室即位於戰情中心前方 以避免伯克級因敵方的一擊而喪失戰力 研發過程 编辑Flight I 编辑 伯克級驅逐艦Flight I1980年美國海軍為了取代過去的查爾斯 F 亞當斯級 英语 Charles F Adams class destroyer Adams 和昆玆級 英语 Farragut class destroyer 1958 Coontz 驅逐艦 設立七個造艦合同 在計畫中 伯克級被設計成具有戰鬥群攻擊作戰能力的通用驅逐艦 1983年產生三個競爭者 巴斯鋼鐵 Bath Iron Works Shipyard 陶德船廠和殷格司造船公司 3 1985年4月3日巴斯鋼鐵得到3億2千190萬美金的合約頭期款 並授權建造伯克級首艦阿利 伯克号 USS Arleigh Burke DDG 51 號 4 其中船體約占預算的11億美金 另外7億7千8百萬美金則是武器系統和神盾系統 4 然而 由於巴斯鋼鐵造船廠發生勞工問題 導致伯克級的工程遭到延誤 直到1991年第一艘伯克級才完工 此時原先要由伯克級所替換的船隻都早已退役 伯克級堪稱美國海軍從冷戰時代以來第一種認真考慮艦體被動防護措施的水面艦艇 在核子戰爭與飛彈化的時代 原本世界各國逐漸放棄看似笨重的艦體被動防護措施 認為利用防空系統與電子戰裝置攔截或干擾 來襲武器才是治本之道 不過在伯克級的設計中 再度將艦艇被動防護措施納入重要課題 被動防護的定義包括避免被擊中 以及被擊中後盡量避免喪失戰鬥力 前者包括降低艦艇本身跡訊 包括雷達截面積 紅外線訊號 噪音等 強化電子反制措施等 後者則包括在艦體重要艙室敷設破片防護裝甲 改良建材的耐火與抗擊能力 強化消防損管設施 重要系統採用分散及冗餘配置等等 其中 對於維持船艦中樞 戰情中心 英语 Combat information center 的生存能力特別重視 將CIC的戰鬥系統元件分散到三個不同區域的戰鬥系統設備室 並將戰斧巡弋飛彈控制台與聲納顯控台從CIC中移出另外設置 不過對於第一線美國海軍人員而言 無論哪一種方案都會改變現有的操作習慣 並造成過若干不便 所以一開始是帶有若干排斥的 USS Milius DDG 69 一艘Flight I 的 伯克級驅逐艦當伯克級的預備設計進行同時 1982年的福克蘭戰爭發生了 這吸引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海軍的高度重視 在這場堪稱二戰以後第一次的正面高強度海空作戰中 英國皇家海軍有四艘水面作戰艦艇遭到阿根廷擊沈 並有多艘艦艇受創 其中暴露出許多艦艇防護設計與消防損管的課題 更是震撼了各國海軍 例如 雪菲爾號驅逐艦 HMS Sheffield 在渾然不覺的情況下被一枚飛魚反艦飛彈擊中 而這枚飛彈的彈頭雖未引爆 推進器殘餘的燃料卻引發大火 而雪菲爾號由於命中部位的關係立即喪失了主要電力與消防損管能力 加上艦內裝潢與電纜材質等並未考慮防火性能 導致 火勢一發不可收拾 最後終於不得不放棄該艦 而英國海軍21型巡防艦羚羊號 英语 HMS Antelope F170 HMS Antelope 熱情號 英语 HMS Ardent F184 HMS Ardent 中彈後 火勢延燒到鋁合金製造的上層結構 進而完全失控 一直燒到直到整個船艛完全融化坍塌 艦體折斷沈沒為止 許多當時正在設計的艦艇紛紛重新檢討防護設計 而伯克級自然不例外 海軍部長李曼隨即指示成立一個特別小組 專門研究福島戰爭對艦艇設計的所有教訓 在這樣的影響下 美國海軍修改了DDG 51的首要需求架構 特別重視艦艇的被動防護能力 包括抗震 抗爆 抵抗破片 抵抗電磁脈衝 EMP 耐熱等項目都指定了具體的指標 此外更特別成立一個生存性計畫行動小組 SPAG 經過研究之後 美國海軍認為當時造艦界流行以輕質鋁合金作為上層結構主要建材以降低艦體重心的作法已經不合時宜 因為鋁合金低燃點 低融點的特性正是福島戰爭中幾艘英艦中彈失火後災情迅速擴大 沒有機會滅火控制局面的主因 其實早在1975年美國海軍貝爾納普號巡洋艦與甘迺迪號航空母艦 CV 67 相撞而失火燒毀整個上層結構後 美國海軍就已經領教到鋁合金建材耐火性差的問題 而福克蘭戰爭則促使美國造艦當局正視這個嚴重缺陷 伯克級在設施材料的選擇上下了很多功夫 例如禁止使用木材 易燃窗簾或橡皮地毯等裝潢設施 各建材廣泛以防燃劑進行處理 電纜絕緣層採用天然和矽樹脂橡膠並加上玻璃纖維編織的保護層 以增加抵抗火災的能力 此外 艦內艙室設有完善的消防灑水設備 而消防損管能力一向是美國艦艇的強項之一 除了抵抗戰損的被動防護之外 伯克級在設計階段也把降低艦艇雷達訊號納入考量 上層結構完全採用平面並呈現傾斜角度 捨棄容易造成廣泛反射的弧狀邊緣或全反射的垂直交角 而甲板上的各種裝備也盡量集中與封閉 早期伯克級想像圖顯示煙囪邊緣採用圓弧狀造型 後來改為直角造型 此外 直到1980年代後期 所有DDG 51想像圖中的主桅杆都採用傳統格子狀三角桅 直到最後才改成傾斜造型的桿狀合金桅杆 擁有較佳的低可偵測性技術能力 5 Flight IIA 编辑 阿利 伯克級驅逐艦Flight IIA之後的Flight IIA 構型有許多新功能 也有人建議改名 奧斯卡 奧斯丁級 Oscar Austin class 来命名这一改型 奧斯卡 奧斯丁號 USS Oscar Austin DDG 79 是Flight IIA 購型的首艦 Flight IIA 增加了兩個反潛直升機停機库 受此影响 向后方覆盖的两面相位陣列雷達的安装位置被升高 另外后期舰艇换裝了新型的5吋 62倍口徑艦砲 裝於DDG 81和之後的艦 Flight IIA 也修改了煙囪構造將囪斗埋入 裝於DDG 89和之後的艦 這成為外觀上最明顯改變 拉森號艦砲射擊由于美國國會關注在愛荷華級戰艦退役後对岸炮击能力的不足 美國海軍最近的現代化升級案是加強其艦砲系統 而 Flight I型的延伸5吋艦砲射程變成當務之急 這升級案希望藉由新型引導式彈藥 ERGMs 讓战舰可以在40海浬外炮击海岸 6 7 8 完成伯克Flight II的規劃之後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 OpNAV 在1988年4月5日啟動伯克級的後續改良研究 為此海上系統司令部 英语 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 NAVSEA 之下負責水面作戰的第三部 op 3 特別組成一個領導小組與一個工作小組 分別研究不同的艦體構型組合與戰鬥系統修改 升級的方案從小規模修改到大規模更動 經過通盤考量作戰能力 成本與技術風險後 海上系統司令部於1989年正式提出伯克Flight IIA方案 從平克尼號驅逐艦 USS Pinckney DDG 91 開始 原本位於煙囪兩側船舷甲板的Mk 32型水面船艦魚雷管便移至機庫頂部垂直發射器的兩側 以拉近與魚雷庫之間的距離 解決了早期伯克Flight 2A不易進行魚雷再裝填的問題 此外 從平可尼號到班布里奇號 USS Bainbridge DDG 96 等六艦 配備新開發的AN WLD 1遙控偵雷 獵雷載具 Remote Minehunting System RMS 進行測試 為此也 在後煙囪右側增設一個AN WLD 1的收容庫 與尾部機庫結構融為一體 平時以庫門密封 目前就只有這六艘伯克Flight 2A設有AN WLD 1的收容庫 從哈爾西號驅逐艦 USS Helsay DDG 97 開始又將之取消 美軍新一代的DD X 陸攻驅逐艦與LCS多功能近岸戰鬥艦都將配備此種具備獵雷與反潛偵測能力的遙控載具 USS Sterett DDG 104 Flight IIA在Flight IIA方案中 第一大變更重點就是增加直昇機庫設施 以往美國海軍水面艦的反潛直昇機均由反潛艦艇 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 諾克斯級巡防艦 或護航艦艇 如派里級巡防艦 搭載 因此在提康德羅加級神盾巡洋艦之前 美國海軍擔負防空的飛彈巡洋艦或驅逐艦都只負責替友軍反潛直昇機進行加油掛彈等後勤支援 故只配備直昇機起降甲板與若干油彈儲存 整補設施 並未配置機庫與輔降設施 然而考慮到1970年代建造的派里級 史普魯恩斯級等主要搭載反潛直昇機的艦艇將從1990年代後期開始退役 勢將嚴重影響艦隊搭載直昇機的能力 因此 伯克Flight IIA就把直昇機庫設施納入重點要求之一 由於加入機庫勢必牽涉艦體變更 美國海上系統司令部提出的概念是插入與滑動 plug and slide 盡量維持伯克級原有的艦體區塊配置 基本上是在艦體後段 插入 一個含有機庫的船段 在Flight IIA的機庫中可以停放2台SH 60 LAMPS III反潛直升機 伯克Flight 2A配置兩組MK 41艦載垂直發射系統模組 艦首仍維持四組八聯裝 而後部八組八聯裝垂直發射器則位於機庫結構的02甲板 原本伯克Flight 1 2的後部垂直發射器位於艦尾01甲板 這樣的容量與伯克Flight 1 2同級 然而伯克Flight 2A撤除了原本首尾各一的再裝填模組 因此實際可用的發射管數又比伯克Flight 1 2多出六管 達到96管 由於這種再裝填起重機的最大起重能力為2噸 只能進行RIM 66飛彈飛彈防空飛彈與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的再裝填 對於更重的戰斧巡弋飛彈則無能為力 依照冷戰時代的大洋反潛 防空作戰設想 消耗最快的飛彈理當是標準防空飛彈與反潛火箭 然而直到蘇聯解體 冷戰結束 從沒有任何敵國武裝勢力直接從空中或水下挑戰美國海軍艦隊 反倒是從1991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以來 在歷次後冷戰時代的地區性戰爭中 戰斧巡航飛彈成為美國神盾巡洋艦 驅逐艦消耗量最大的彈種 面對最需要再補給的戰斧巡弋飛彈 海上再裝填補給裝置卻無能為力 照樣得返回港口 由碼頭邊更大型的起重機進行戰斧巡弋飛彈的再裝填 此外 實際操作經驗顯示洋面上航行中的飛彈再裝填作業有相當困難性 因此 柏克Flight2A遂把這兩組實用性不高的再裝填用起重機撤除 再多裝六個發射管 而伯克Flight 2A這種前32 後64管的構型 便稱為MK 41 Mod 7 近迫防禦方面 原本刪除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改用RIM 162飛彈的 一方面是簡化艦上的配置 同時也反應當時各國海軍與國防產業對反艦飛彈防禦的看法 當時各國普遍開始質疑射程短 威力有限且一次只能對付一個目標的機砲式近迫武器系統 將不足以應付新一代超音速反艦飛彈乃至多軸向飽和攻擊 因此 射程較長 意味較遠的攔截距離 更多的反應時間與較多的攔截次數 威力相對較大 發射後能在空中機動追擊目標且可同時發射多枚的新一代短程防空飛彈 才是未來船艦反飛彈自衛的趨勢 因此 當時許多人建議以發展中的ESSM來取代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ESSM的靈活度與射程都較先前的AIM 7麻雀飛彈大幅增加 更適合對付新一代刁鑽靈活的反艦飛彈 而且ESSM採用緊致的折疊彈翼 配合特別發展的四合一發射器 每個MK 41發射管都可容納一組四合一ESSM發射器 故單一發射管的攜帶量是過去的四倍 此等近迫接戰能量遠高於過去每次至多連續射擊五個目標 之後就需要花費至少四分鐘重新裝彈的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此外 相較於1980年代後期美國開始開發的RIM 116滾體飛彈系統 ESSM射程長得多 RAM Block 0 1只有10公里級 面對超音速掠海而來 終端規避動作的來襲飛彈時 也能比RAM提前開始攔截 增加成功機率 不過由於ESSM的開發時程趕不上伯克Flight 2A的服役 因此伯克Flight 2A仍保留前 後各一的方陣系統安裝平台 以增加一種選擇 依照原本的計畫 前四艘伯克Flight 2A DDG 79 82 裝備MK 15 Block 1B方陣近迫武器系統作為墊檔 從接下來的哈沃德號 USS Howard DDG 83 起再以ESSM取代方陣系統 因此從DDG 83開始 各艦下水與完工進行海試時 都沒有裝備方陣系統 然而由於ESSM的研發測試時程超乎預期 直到2003年3月才進入美國艦隊展開實際驗證 因此DDG 83到DDG 102等服役時省略方陣系統的各艦 在日後進塢整修時 便陸續加裝方陣系統 不過 只有DDG 83 84安裝了兩套方陣 DDG 85以後各艦僅在艦尾直昇機庫上方裝置一座方陣Block 1B 依照美國海軍的計畫 到2013預算年度 所有DDG 85以後的柏克級都會裝備一座方陣Block 1B 美國海軍內部對於完全放棄方陣 全靠ESSM的作法並不是沒有疑慮 即便ESSM帳面數據再漂亮 飛彈總有一段無法彌補的最小射程死角 如果懷有敵意的小型快艇或慢速飛行器 由於識別問題 這種目標不像高速的反艦飛彈 只要出現在偵測範圍就可以逕行攔截 接近到認定必須接戰時 能夠直接瞄準開火的方陣Block 1B近迫系統才是最有效的最後一道防線 雖然柯爾號遇襲事件之後 美國艦艇多裝備了12 7mm機槍與MK 38 25mm機砲等人力操作火砲來對付迫近的小型船舶 但方陣Block 1B具備由戰情室遙控 對抗船身搖晃的穩定機制 整合紅外線熱影像儀來全天候作業等優勢 都非人工操作的簡單槍砲可比 因此 美國海軍內部對於後期型柏克只裝備一門方陣快砲來節省預算 此外 許多方陣系統也被改造成陸基防衛系統來保護地面目標 導致海軍艦艇可以裝備的方陣數量減少 的作法並不表苟同 認為這危害到在高危險區域作業的驅逐艦的安全 9 Flight III 编辑 傑克盧卡斯號 DDG 125 美國海軍於2016年開始編列預算採購第三批次 Flight III 伯克級驅逐艦 與第二A批次相比 第三批次的雷達將裝置搜索能力增加30倍的AN SPY 6 英语 AN SPY 6 主動式相位雷達 相較於先前的被動式相位雷達 尺寸也由12英尺 3 7米 加大至14英尺 4 3米 第一艘第三批次伯克級驅逐艦將會是USS Jack H Lucas DDG 125 預定於2024年下水服役 參考美國 國家利益 The National Interest 及新聞報導 這是亨廷頓英戈爾斯工業公司 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 建造的第35艘神盾戰鬥系統驅逐艦 也是第三批次 Flight III 的首艦 美國國防部希望維持驅逐艦招標的競爭性 並未透露這次升級付出多少代價 新型伯克III驅逐艦以雷神 Raytheon AN SPY 6先進飛彈防禦雷達 Advanced Missile Defense Radar AMDR 取代SPY 1雷達 新型AN SPY 6為主動電子掃瞄陣列雷達 Act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 radar 結合氮化鎵收發模組 據稱功能比AN SPY 1強30倍 探測距離約1000公里 為支援新系統 新型伯克III驅逐艦的發電與冷卻系統比舊艦強大 新型的4百萬瓦勞斯萊斯 Rolls Royce 發電機將取代原本的3百萬瓦發電機 加入艦隊防空指揮功能 並新增航母打擊群防空作戰官 基本會取代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的任務 艦長將比照巡洋艦的上校階 原先一般預料美國海軍會讓亨廷頓的對手巴斯鋼鐵造船廠 Bath Iron Works BIW 建造阿利伯克III驅逐艦 以維持招標的競爭性並抑制價格 但不清楚為何軍方最後改弦易轍 繼續讓亨廷頓建造阿利伯克III驅逐艦 AN SPY 6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 编辑 美國海軍2021年6月7日表示 伯克級驅逐艦Flight III首艦 傑克盧卡斯號 DDG 125 於2021年6月4日在密西西比州的帕斯卡古拉英格爾斯造船廠下水 成為第一艘安裝最新一代AN SPY 6 V 1相陣列雷達的驅逐艦 神盾戰鬥系統 编辑主條目 神盾戰鬥系統神盾戰鬥系統 Aegis combat system 正式編號是Weapon System Mk7 是全世界第一種全數位化的艦載戰鬥系統 是美國海軍第一種具備決策輔助功能的系統 美國海軍現役最重要的整合式水面艦艇作戰系統 1960年代末 美國海軍認知自己在各種環境中的反應時間 火力 運作妥善率都不足以應付蘇聯利用大量反艦飛彈對美國海軍水面艦艇的飽和攻擊 美國在越戰時期的經驗以及面對蘇聯的發展下 顯示出美國海軍主要水面作戰艦艇面臨幾項有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對於多目標的追蹤和威脅分析能力 尤其是在面對複雜地形或者是電磁干擾環境下持續作業的能力 其次是面對大量空中目標 尤其是高速反艦飛彈來自多方向的可攔截數量 傳統的機械旋轉式雷達因為資料更新率的關係 對於低空或者是高速的目標在偵測與處理上有諸多的缺點 而在越戰時期開始引入數位電腦協助的自動化作戰系統的經驗 讓美國海軍對於利用電腦增強對多目標追蹤管制與情報掌握能力愈來愈有信心 因此在發展下一代的水面艦艇作戰系統上 決定將所有的偵測 指揮 管制和作戰系統全部整合在一起 不再讓各別系統下的管制檯與作業人員各自為政 神盾系統的核心是一套電腦化的指揮決策與武器管制系統 雖然在表面上神盾系統很強調對於空中目標的追蹤與攔截能力 不過神盾系統的核心接收來自於艦上包括雷達 各種電子作戰裝置與聲納等偵測系統的資料 加上與其他水上 水下與空中的其他載具 經由戰術資訊網路交換的情報 經過自動化的訊號處理 目標識別 威脅分析之後 顯示在神盾系統的大型 兩具42英吋乘上42英吋 显示器上 提供指揮官最即時的情報資料 相關的目標資料也會顯示在各別的控制檯上 電腦作戰系統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根據目標的威脅高低自動進行接戰 透過武器管制系統的整合與指揮 艦上的作戰系統得以發揮最大的能力進行必要的攻擊與防禦措施 武器管制系統轄下包括輕型空載多用途系統 LAMPS AGM 84魚叉反艦飛彈 標準三型防空导弹 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魚雷發射系統以及海妖反魚雷裝置 英语 AN SLQ 25 Nixie 等 神盾作戰系統最重要 也是最顯眼的就是AN SPY 1被動電子相位陣列雷达 這一套雷達共有四片 成六角形 分別裝置在艦艇上層結構的四個方向上 因為雷達本身不旋轉 完全利用改變波束相位的方式 對雷達前方的空域目標以每秒數次的速率進行掃描 第一代的SPY 1A雷達每片重量高達12000磅 上面有140套模組 每個模組包含32具發射 接收與相位控制單元 這一套雷達於1965年開始發展 1974年展開海上測試 第一套系統隨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第一艘提康德羅加號 CG 47 於1983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 後來又發展到驅逐艦 阿利 伯克級驅逐艦第一艘阿利 伯克号 DDG 51 於1991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 spy 1 雷達優越的防空效能 编辑 神盾系統核心的防空管制能力極為出色 加上搭配了功能強大的AN SPY 1 3D相位陣列雷達 使其可同時處理大量目標 相較於以往一座射控雷達需為同一枚雷達指揮或半主動雷達導引防空飛彈提供全程導引的老方法 多目標同時追蹤能力優秀且作業能量強大的SPY 1雷達在搜索監視之餘還能同時為多枚標準防空飛彈提供中途導引 僅需在終端導引階段需藉助SPG 62照明雷達的分時照射 同時接戰多目標的能力便較以往高出三至四倍 絕大部分神盾艦艇使用的MK 41艦載垂直發射系統突破了發射速度與射擊範圍的問題 更使神盾系統應付飽和攻擊的能力倍增 得益於SPY 1相位陣列雷達的高速掃瞄能力與高精確度 與先前使用SPS 48E雷達掃瞄空域的防空艦艇 如維吉尼亞級巡洋艦 紀德級驅逐艦等 相較 神盾系統在防空接戰時無論是反應時間或連續接戰表現都大幅提昇 以SPS 48E為例 至少需要三次 接觸才能建立目標檔案 再花費一次接觸取得第二次目標的方位距離並計算出速率 再經由數次計算速度向量來完成威脅判定 而SPS 48E的最大水平旋轉速率是每四秒一周 三次接觸就要花費12秒 更不提後續還需要更多雷達接觸來完成速率計算與威脅判定 即便是紀德級驅逐艦這類同時擁有兩具防空雷達的NTU艦 能以SPS 49雷達保持360度水平搜索 用SPS 48E專門指向特定方位來大幅節省掃瞄時間 也需要3到4秒才能建立目標檔案並計算出速率 到完成威脅判定至少需要10秒 接著 由於SPS 48E本身精確度不足 因此需要再將資料轉移給MK 74飛彈射控系統 再由MK 74啟動SPG 51照明雷達重新在空中搜索目標並展開射擊接戰 又要多花費數秒 因此從SPS 48E首次接觸目標到第一枚飛彈射出 最快也不可能低於15秒 而SPY 1相位陣列雷達接觸目標並建立追蹤檔案 此過程約亦需三秒左右 之後 只需要幾十分之一秒的時間就能朝目標方位密集送出波束並完成速率計算和威脅判定 而且由於SPY 1精確度足夠 能直接指揮SPG 62照明雷達 指向目標位展開照射 不需要重新搜索目標 稱為 僕役照明 詳見標準系列區域防空飛彈一文 因此從第一次雷達接觸到發射第一枚飛彈可在10秒以內完成 首波接戰後 SPS 48E需要3至8次掃瞄才能判定是否攔截成功 即便繼續天線保持在固定方位 起碼也需要3至8秒 如果發現攔截失敗 很難有機會以標準飛彈進行第二波攔截 只能仰賴艦上近迫武器系統自行接戰 而精確度與掃瞄速率高的SPY 1則可在不到1秒的時間完成再掃瞄 因此仍有時間進行第二次發射 標準飛彈 以上假設還是基於威脅來自於單一軸線 如果同時因應兩個以上不同方向的威脅 考慮到SPS 48E還需要花費額外時間輪流轉至不同的威脅方位進行精確鎖定 加上配套SPS 49雷達比SPS 48E更低的精確度與目標更新速率 最快只能五秒完成一周掃瞄 整個接戰過程花費的時間只會更長 但同時對周遭全部空域保持密集監視的SPY 1相位陣列雷達則不受影響 10 SPG 62照明雷達由於神盾艦的AN SPY 1 3D相位陣列雷達相位陣列雷達與NTU艦的SPS 48 49傳統旋轉雷達在目標更新速率 追蹤精確度方面存在著巨大落差 因此同樣是標準SM 2RIM 66飛彈飛彈系統 在 神盾與NTU兩種艦艇上的運作情況也會產生不小的差別 在神盾艦上 由於SPY 1在搜獲目標後能立刻進入追蹤狀態 並同時對超過200個目標實施近似射控等級的高精確度單脈衝 monopulse 追蹤 所以能同時追蹤目標以及在空中飛行的SM 2 此外也能隨時分出波束 S波段 對SM 2飛彈進行上鏈傳輸 在如此優渥強大的偵測 射控條件支援下 神盾艦上的SM 2RIM 66飛彈在發射後便 快速而規律地進行下鏈傳輸回報位置 接著SPY 1雷達便將目標與飛彈的位置一併餽入神盾系統的武器控制系統 WCS 武器控制系統 進而計算出飛彈與目標間的位置相對變化 然後再透過SPY 1將新的控制參數上鏈給空中的SM 2飛彈 此種上 下鏈傳輸的更新速率極高 並持續進行到飛彈轉入終端照明階段 由連續波照明雷達接手為止 因此對於神盾艦而言 SM 2的中途導引比較接近指揮導引機制 然而由於SM 2飛彈會計算出最佳彈道 因此又與只會直線朝目標飛行的指揮導引機制不同 由於SPY 1雷達同時保持對目標與SM 2飛彈的掌握 免除了飛彈每次比對自身與目標位置而必然產生的誤差 故具備更好的導控精度 能最平順地進入終端導引階段 避免浪費不必要的搜索時間 而在進入終端導引階段時 SPY 1雷達能提供 相當於射控等級的高精確度來指揮飛彈命中目標 因此神盾艦的SPG 62照明雷達係直接指向SPY 1指示的目標方位 仰角並立刻開始導引 不需任何預先的搜索動作 故可將SM 2由慣性導航階段轉入終端照明導引的反應時間降至最低 只需數秒 此外 照明雷達開始照射之後也不需要自己追蹤目標 完全由SPY 1相位陣列雷達指揮調整照射方向直到命中 所以SPG 62又被稱為指揮照明器 Direct Illuminators 或僕役照明器 Slave Illuminators 由於只需要單向的照明 SPG 62的構造比過去美國海軍的照明雷達簡化許多 沒有G波段搜索功能 只具備X波段 I 波段照明功能 只有發射器 沒有接收功能 成本與重量得以降低 11 此外 在神盾系在設計階段時已經考慮到蘇聯各種電子反制措施的進步 故花了極大的心力 使神盾系統能在強烈的電子干擾環境中運作 現代化 编辑 DDG 96發射飛彈伯克級服役期間不斷進行改良 形成多個批次 12 美國海軍亦陸續將現役IIA型伯克級上使用的舊型AN SPY 1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更換成新型的AN SPY 6 V 4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 據消息人士稱 美國國防部計劃對伯克級進行40年延壽 伯克級I IA II型驅逐艦的設計壽命為35年 按伯克級首艦1991首艦服役的時間算 這將使伯克級的開始退役時間延後到2031年左右 承包商 编辑船體 巴斯鋼鐵 通用動力和諾斯羅普 格魯曼造船公司 AN SPY 1雷達和神盾系統 洛克希德 雷神 Raytheon AN SPY 6雷達 雷神 Raytheon 同級艦 编辑 艦名 編號 建造廠 動工 下水 服役 母港 狀態 I型阿利 伯克号 Arleigh Burke DDG 51 巴斯鋼鐵廠 1988年12月6日 1989年9月16日 1991年7月4日 西班牙羅塔海军基地 現役IA型貝瑞号 Barry DDG 52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1年6月8日 1992年12月12日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現役约翰 保罗 琼斯号 John Paul Jones DDG 53 巴斯鋼鐵廠 1991年10月26日 1993年12月18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柯蒂斯 威爾伯号 Curtis Wilbur DDG 54 巴斯鋼鐵廠 1992年5月16日 1994年3月19日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現役斯托特号 Stout DDG 55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2年10月16日 1994年8月13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约翰 S 麥凱恩号 John S McCain DDG 56 巴斯鋼鐵廠 1992年9月26日 1994年7月2日 華盛頓州埃弗雷特海軍基地 英语 Naval Station Everett 現役米契爾号 Mitscher DDG 57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3年5月7日 1994年12月10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军基地 現役拉布恩號 Laboon DDG 58 巴斯鋼鐵廠 1993年2月20日 1995年3月18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军基地 現役拉塞尔号 Russell DDG 59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4年10月20日 1995年5月20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保罗 汉密尔顿号 Paul Hamilton DDG 60 巴斯鋼鐵廠 1993年7月24日 1995年5月27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拉梅奇號 Ramage DDG 61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4年2月11日 1995年7月22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军基地 現役費茲傑羅號 Fitzgerald DDG 62 巴斯鋼鐵廠 1994年1月29日 1995年10月14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史塔森號 Stethem DDG 63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4年7月17日 1995年10月21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卡尼號 Carney DDG 64 巴斯鋼鐵廠 1994年7月23日 1996年4月13日 佛羅里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 英语 Naval Station Mayport 現役班福特號 Benfold DDG 65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4年11月9日 1996年3月30日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現役岡薩雷斯號 Gonzalez DDG 66 巴斯鋼鐵廠 1995年2月18日 1996年10月12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科尔号 Cole DDG 67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5年2月10日 1996年6月8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蘇利文兄弟號 The Sullivans DDG 68 巴斯鋼鐵廠 1995年8月12日 1997年4月19日 佛罗里达州梅波特海军基地 英语 Naval Station Mayport 現役米利厄斯号 Milius DDG 69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5年8月1日 1996年11月23日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現役霍伯號 Hopper DDG 70 巴斯鋼鐵廠 1996年1月6日 1997年9月6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罗斯号 Ross DDG 71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6年3月22日 1997年6月28日 西班牙羅塔海军基地 現役II型马汉号 Mahan DDG 72 巴斯鋼鐵廠 1996年6月29日 1998年2月2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迪凯特号 Decatur DDG 73 巴斯鋼鐵廠 1996年11月10日 1998年8月29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麥克福爾號 McFaul DDG 74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7年1月18日 1998年4月25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唐納 庫克號 Donald Cook DDG 75 巴斯鋼鐵廠 1997年5月3日 1998年12月4日 佛羅里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 英语 Naval Station Mayport 現役希金斯號 Higgins DDG 76 巴斯鋼鐵廠 1997年10月4日 1999年4月24日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現役奥凯恩号 O Kane DDG 77 巴斯鋼鐵廠 1998年3月28日 1999年10月23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波特号 Porter DDG 78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7年11月12日 1999年3月20日 西班牙羅塔海军基地 現役IIA型奥斯卡 奥斯汀号 Oscar Austin DDG 79 巴斯鋼鐵廠 1998年11月7日 2000年8月19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羅斯福號 Roosevelt DDG 80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9年1月10日 2000年10月14日 西班牙羅塔海军基地 現役溫斯頓 S 邱吉爾號 Winston S Churchill DDG 81 巴斯鋼鐵廠 1999年4月17日 2001年3月10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拉森號 Lassen DDG 82 英戈爾斯造船廠 1999年10月16日 2001年4月21日 佛羅里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 英语 Naval Station Mayport 現役霍華号 Howard DDG 83 巴斯鋼鐵廠 1999年11月20日 2001年10月20日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現役巴尔克利號 Bulkeley DDG 84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0年6月21日 2001年12月8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麥坎貝爾號 McCampbell DDG 85 巴斯鋼鐵廠 2000年7月2日 2002年8月17日 華盛頓州埃弗雷特海軍基地 英语 Naval Station Everett 現役肖普號 Shoup DDG 86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0年11月22日 2002年6月22日 華盛頓州埃弗雷特海軍基地 英语 Naval Station Everett 現役梅森号 Mason DDG 87 巴斯鋼鐵廠 2001年6月23日 2003年4月12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普雷贝尔号 Preble DDG 88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1年6月1日 2002年11月9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马斯廷号 Mustin DDG 89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1年12月12日 2003年7月26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查菲號 Chafee DDG 90 巴斯鋼鐵廠 2002年11月2日 2003年10月18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平克尼號 Pinckney DDG 91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2年6月26日 2004年5月29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莫姆森号 Momsen DDG 92 巴斯鋼鐵廠 2003年7月19日 2004年9月18日 華盛頓州埃弗雷特海軍基地 英语 Naval Station Everett 現役鍾雲號 Chung Hoon DDG 93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2年12月15日 2004年9月18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尼采號 Nitze DDG 94 巴斯鋼鐵廠 2004年4月3日 2005年3月5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詹姆 E 威廉斯號 James E Williams DDG 95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3年6月25日 2004年12月11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班布里奇号 Bainbridge DDG 96 巴斯鋼鐵廠 2004年11月13日 2005年11月12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海爾賽号 Halsey DDG 97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4年1月9日 2005年7月30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佛瑞斯特 舍曼号 Forrest Sherman DDG 98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4年10月2日 2006年1月28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法拉格特号 Farragut DDG 99 巴斯鋼鐵廠 2005年7月23日 2006年6月10日 佛羅里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 英语 Naval Station Mayport 現役紀德号 Kidd DDG 100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5年1月22日 2007年6月9日 華盛頓州埃弗雷特海軍基地 英语 Naval Station Everett 現役格里德利号 Gridley DDG 101 巴斯鋼鐵廠 2005年12月28日 2007年2月10日 華盛頓州埃弗雷特海軍基地 英语 Naval Station Everett 現役桑普森号 Sampson DDG 102 巴斯鋼鐵廠 2006年9月16日 2007年11月3日 華盛頓州埃弗雷特海軍基地 英语 Naval Station Everett 現役特魯斯頓號 英语 USS Truxtun DDG 103 Truxtun DDG 103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7年6月2日 2009年4月25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斯特雷特号 Sterett DDG 104 巴斯鋼鐵廠 2007年5月19日 2008年8月9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杜威号 Dewey DDG 105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8年1月26日 2010年3月6日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現役史托戴爾號 英语 USS Stockdale DDG 106 Stockdale DDG 106 巴斯鋼鐵廠 2008年2月24日 2009年4月18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格雷夫利號 英语 USS Gravely Gravely DDG 107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9年3月30日 2010年11月20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韦恩 E 迈耶号 英语 USS Wayne E Meyer Wayne E Meyer DDG 108 巴斯鋼鐵廠 2008年10月18日 2009年10月10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賈森 鄧漢號 Jason Dunham DDG 109 巴斯鋼鐵廠 2009年8月1日 2010年11月13日 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現役威廉 P 羅倫斯號 William P Lawrence DDG 110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09年12月15日 2011年6月4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史普魯恩斯號 Spruance DDG 111 巴斯鋼鐵廠 2010年6月6日 2011年10月1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麥可 莫非號 Michael Murphy DDG 112 巴斯鋼鐵廠 2011年5月7日 2012年10月6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約翰 芬恩號 John Finn DDG 113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15年3月28日 2017年7月15日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拉夫 約翰遜號 英语 USS Ralph Johnson Ralph Johnson DDG 114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15年12月12日 2018年 3月24日 13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14 現役拉斐爾 比拉達號 英语 USS Rafael Peralta Rafael Peralta DDG 115 巴斯鋼鐵廠 2015年11月1日 2017年7月29日 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 現役IIA型 技術增進版 Technology Insertion 湯馬斯 哈德納號 英语 USS Thomas Hudner Thomas Hudner DDG 116 巴斯鋼鐵廠 2015年11月16日 2017年4月1日 2018年12月1日 15 佛羅里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 英语 Naval Station Mayport 現役保罗 伊格内修斯號 英语 USS Paul Ignatius Paul Ignatius DDG 117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15年10月20日 2016年11月12日 2019年7月27日 16 佛羅里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 英语 Naval Station Mayport 現役丹尼尔 井上號 英语 USS Daniel Inouye Daniel Inouye DDG 118 巴斯鋼鐵廠 2018年5月14日 2019年10月27日 2021年12月8日 17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德爾伯特 D 布萊克號 英语 USS Delbert D Black Delbert D Black DDG 119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16年6月1日 2017年9月8日 2020年9月26日 佛羅里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 英语 Naval Station Mayport 現役卡爾 M 萊文號 英语 USS Carl M Levin Carl M Levin DDG 120 巴斯鋼鐵廠 2019年2月1日 2021年5月16日 2023年6月24日 18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小法蘭克 E 派特森號 英语 USS Frank E Petersen Jr Frank E Petersen Jr DDG 121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17年2月21日 2018年7月13日 2022年5月14日 夏威夷州珍珠港 現役約翰 巴西隆號 英语 USS John Basilone John Basilone DDG 122 巴斯鋼鐵廠 2020年1月10日 2022年6月12日 預計2024年4月 19 佛羅里達州梅波特海軍基地 英语 Naval Station Mayport 已下水蕾娜 薩克利夫 希格比號 英语 USS Lenah Sutcliffe Higbee Lenah Sutcliffe Higbee DDG 123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17年11月14日 2020年1月27日 2023年5月13日 20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現役小哈維 C 巴納姆號 英语 USS Harvey C Barnum Jr Harvey C Barnum Jr DDG 124 巴斯鋼鐵廠 2021年4月6日 2023年7月29日 預計2025年 已下水III型傑克 H 盧卡斯號 英语 USS Jack H Lucas Jack H Lucas DDG 125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19年11月8日 2021年6月4日 預計2023年10月 21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海軍基地 已交付美國海軍小路易斯 H 威爾遜號 英语 USS Louis H Wilson Jr Louis H Wilson Jr DDG 126 巴斯鋼鐵廠 2023年5月16日 22 建造中IIA型 技術增進版 Technology Insertion 派屈克 加拉格爾號 英语 USS Patrick Gallagher Patrick Gallagher DDG 127 巴斯鋼鐵廠 2022年3月30日 建造中III型泰德 史蒂文斯號 英语 USS Ted Stevens Ted Stevens DDG 128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22年3月9日 2023年8月15日 已下水傑里邁亞 登頓號 英语 USS Jeremiah Denton Jeremiah Denton DDG 129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22年8月16日 建造中威廉 夏爾特號 英语 USS William Charette William Charette DDG 130 巴斯鋼鐵廠 計畫中喬治 M 尼爾號 英语 USS George M Neal George M Neal DDG 131 英戈爾斯造船廠 計畫中昆廷 沃爾什號 英语 USS Quentin Walsh Quentin Walsh DDG 132 巴斯鋼鐵廠 計畫中山姆 納恩號 英语 USS Sam Nunn Sam Nunn DDG 133 英戈爾斯造船廠 2022年12月12日 23 建造中約翰 E 基爾默號 英语 USS John E Kilmer John E Kilmer DDG 134 巴斯鋼鐵廠 計畫中泰德 柯克蘭號 英语 USS Thad Cochran Thad Cochran DDG 135 英戈爾斯造船廠 計畫中理查德 G 盧加爾號 Richard G Lugar DDG 136 巴斯鋼鐵廠 計畫中約翰 F 雷曼號 John F Lehman DDG 137 英戈爾斯造船廠 計畫中J 威廉 米登道夫號 英语 USS J William Middendorf DDG 138 J William Middendorf DDG 138 巴斯鋼鐵廠 計畫中特雷斯弗羅 特立尼達號 英语 USS Telesforo Trinidad DDG 139 Telesforo Trinidad DDG 139 英戈爾斯造船廠 計畫中湯馬斯 G 凱利號 英语 USS Thomas G Kelley DDG 140 Thomas G Kelley DDG 140 計畫中阿利 伯克级的DDG 112號艦迈克尔 墨菲号原为同級艦中的最后一艘 然而在2009年4月 美国海军宣布伴隨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建造数量减为3艘之故 將增加3艘阿利 伯克级的建造计划 2013年6月3日报道 美国海军授予通用动力公司造船厂和亨廷顿 英格尔斯造船厂共价值超过60亿美元合同建造9艘阿利 伯克级驱逐舰 并有可能追加建造第10艘 24 之後美國又陸續增加新艦訂購量 並於2013年5月公開的採購報告中增加兩艘Flight III型新艦的預算 使得包含建造中與計畫中的同級艦總數增加到79艘 25 據2015年情報指出年美國海軍最多可採購42艘Flight III型 首艘艦艇將於2023年服役 26 海外的衍生版本 编辑 日本海上自衛隊也有四艘以Flight I為構型的阿利 伯克級改裝版 命名為金剛級護衛艦 以Flight IIA為構型的阿利 伯克級改裝版 於2008年之前服役的2艘愛宕級護衛艦和於2021之前服役的2艘摩耶級護衛艦 愛宕級為Flight IIA型標準 摩耶級為Flight IIA型技術增進版 Technology Insertion 標準 2010年金刚级完成系统升级 達到Flight IIA标准 以满足使用SM 3系统的需要 韓國海軍世宗大王級驅逐艦 滿載排水量10290噸 其原型正是美國 伯克 級 採用神盾基線7 1戰鬥系統系統 AN SPY 1D V 型被動相位陣列雷達 Mk45 Mod4 127mm艦炮 標準2 Block A防空飛彈 RIM 116防空飛彈 事故 编辑2000年10月 科爾號 DDG 67 在葉門補給時遭自殺小艇撞破船身 造成39名船員受傷 17名船員喪生 該艦之後由半潛式重載船藍馬林魚號 MV Blue Marlin 載運回美國 运载费用450万美元 於2001年修復重新服役 修复过程共花费2 5亿美元 2005年8月22日 麦克福尔号 DDG 74 和温斯顿 丘吉尔号 DDG 81 在杰克逊维尔附近沿海进行训练时发生輕微相撞 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2012年8月 波特號 DDG 78 航行通過霍爾木茲海峽時和一艘日本超大型油輪音羽山丸 MV Otowasan Maru 相撞 造成船身右舷上部及船身部分區域毀損 所幸無人受傷 由於動力系統未故障 所以自力航行回到美國 於2012年10月修復船身繼續服役 修复费用共计4940万美元 2017年6月17日 費茲傑羅號 DDG 62 在日本靜岡縣南伊豆町外海與菲律賓籍的貨櫃輪ACX CRYSTAL相撞 造成費茲傑羅號右舷側面大面積和內部艙室損壞 包含艦長在內共3人受傷 7人喪生 該艦之後由半潛式重載船藍馬林魚號 MV Blue Marlin 从日本横须贺基地載運回美國密西西比州船厂修理 修复费用预计超过5亿美元 2017年8月21日 麥肯號 USS John S McCain DDG 56 在新加坡以東 麻六甲海峽附近與賴比瑞亞籍油輪 Alnic MC 發生碰撞 已知造成美軍十人死亡 五人受傷 事故肇因還在調查中 油輪雖有受損 但裝載油料與化學物品並未傳出外洩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 理查德森二十一日表示 已下令美軍全球艦隊 暫停任務 進行檢討 该船于2017年10月份已经被财富号 MV Treasure 半潜船从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运往日本横须贺基地进行修理 预料维修费用约为2 23亿美元 伯克級Flight 3 编辑相關影视作品 编辑2012年所上映的美國科幻電影 超級戰艦 中登場 電影中當時參與環太平洋軍事演習的美國海軍阿利 伯克級驅逐艦桑普森號驅逐艦 DDG 102 USS Sampson DDG 102 美國海軍阿利 伯克級驅逐艦約翰 保羅 瓊斯號驅逐艦 DDG 53 USS John Paul Jones DDG 53 日本海上自衛隊金剛型護衛艦妙高號護衛艦 JDS Myōkō DDG 175 一同前往偵查外星戰艦墜毀地點 片中桑普森號及妙高號為了掩護約翰 保羅 瓊斯號能安全撤退遭受外星戰艦攻擊導致被徹底炸碎並沉沒 相關連結 编辑 美國 提康德罗加级飛彈巡洋舰 美國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 中国 055型驱逐舰 中国 052D型驱逐舰 中国 052C型驅逐艦 日本 金剛型護衛艦 日本 愛宕型護衛艦 日本 摩耶級護衛艦 韩国 世宗大王級驅逐艦 美國海軍艦艇列表 神盾戰鬥系統参考文献 编辑 O Rourke Ronald Navy DDG 51 and DDG 1000 Destroyer Programs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PDF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19 April 2011 23 Octo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2 11 30 第六页 中時新聞網 神盾驅逐艦再來9艘 老美大省超過250億 軍事 中時新聞網 2023 08 02 2023 08 04 中文 臺灣 3 0 3 1 The dust has settled on the Air Force s Great Engine The New York Times 1984 02 28 2022 03 18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 04 29 含有連結內容需訂閱查看的頁面 link 4 0 4 1 Maine shipbuilder gets Navy contract for a new destroyer The New York Times 1985 04 03 2022 03 18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22 04 21 含有連結內容需訂閱查看的頁面 link DDG51 MDC軍武狂人夢 2014 06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1 30 Taken from the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of 2007 pages 67 68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06 10 25 Taken from the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of 2007 page 193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06 10 25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report on the MK 45 5 inch gun and ammunition payload for the US Arleigh Burke class destroyers 2008 02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6 10 DDG51 MDC軍武狂人夢 2014 06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1 30 神盾戰鬥系統 MDC軍武狂人夢 2014 06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7 16 標準區域防空飛彈 MDC軍武狂人夢 2014 06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5 Destroyers DDG 2008 02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12 17 Future USS Ralph Johnson to be Commissioned in Charleston 新闻稿 U S Navy 23 October 2017 31 October 2017 NNS171023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0 23 Affairs From Naval Surface Force U S Pacific Fleet Public Future USS Ralph Johnson to be Commissioned in Charleston www public navy mil 2018 03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3 25 Navy to Commission Guided Missile Destroyer Thomas Hudner 28 November 2018 2018 11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11 英语 From the Office of the Navy Chief of Information Navy to Commission Guided Missile Destroyer Paul Ignatius US Navy 2019 07 25 2019 07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1 13 Navy to Commission Guided Missile Destroyer Daniel Inouye U S Department of Defense December 7 2021 2021 1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15 The Navy will commission the future USS Daniel Inouye DDG 118 during a 10 00 a m HST ceremony at Joint Base Pearl Harbor Hickham Dec 8 Commissioning Committee of the USS Carl M Levin MEET THE NAVY S TOP NEW RECRUIT Commissioning the USS CARL M LEVIN baltimoredestroyer2023 com Commissioning Committee of the USS Carl M Levin 28 May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May 2023 Bender Geoffrey USS John Basilone DDG 122 USSBasilone org 11 March 2023 28 May 2023 Commissioning Ceremony Spring 2023 USS Lenah Sutcliffe Higbee Key West Council of the United States Navy League Commissioning Committee 17 Decem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12 17 Jack H Lucas will enter the fleet and be commissioned in October 2023 in Tampa Claffey Jason Bath Iron Works lays keel for latest destroyer Lewiston Sun Journal Times Record 17 May 2023 18 May 2023 Future USS Sam Nunn Marks DDG 133 Start of Fabrication Commander Naval Sea Systems 14 December 2022 Contractors Agree on Deal to Build Stealth Destroyer 2009 05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1 05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nounces Selected Acquisition Report 美國國防部 2013 05 23 2013 06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8 20 英语 Now Hear This The Right Destroyer at the Right Time 27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October 2015 延伸阅读 编辑Sanders Michael S The Yard Building a Destroyer at the Bath Iron Works New York HarperCollins 1999 ISBN 0 06 019246 1 描述了巴斯钢铁厂建造唐纳德 库克号 DDG 75 外部連結 编辑 海军主题 Arleigh Burke class destroyer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Destroyer History Foundat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leigh Burke unit lis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阿利 伯克級驅逐艦 amp oldid 7856413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