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镰鱼

镰鱼学名Zanclus cornutus)为镰鱼科镰鱼属鱼类,俗名角镰鱼角蝶魚神像魚神仙魚,其下僅有一屬一種。属于暖水性鱼类。其一般生活于礁盘浅水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东南亚。[1]

镰鱼

未予评估IUCN 3.1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目: 刺尾鲷目 Acanthuriformes
科: 镰鱼科 Zanclidae
属: 镰鱼属 Zanclus
种: 镰鱼 Z. cornutus
二名法
Zanclus cornutus
異名
  • Chaetodon canescens-Linnaeus, 1758
  • Chaetodon cornutus-Linnaeus, 1758
  • Zanclus canescens-Linnaeus, 1758

分布

本魚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印度安達曼海紅海阿拉伯海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日本台灣中國沿海以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新幾內亞澳洲新喀里多尼亞所羅門群島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斐濟群島夏威夷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諾魯東加吉里巴斯萬那杜吐瓦魯美屬薩摩亞西薩摩亞加拉巴哥群島墨西哥祕魯厄瓜多、羅德豪島、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等海域。

深度

水深1至180公尺。

特徵

 
左邊兩張都是鐮魚,右邊上面多棘馬夫魚Heniochus diphreutes)、右邊下面是馬夫魚Heniochus acuminatus),容易和角鐮魚混淆

本魚體短而高,近於菱形,極側扁。故有纖毛狀細櫛麟。吻間前突出如管狀,不可任意伸縮。上下頜齒細長,如刷毛狀,唇厚。眶間區凸起生出一對銳角。胸前因鳥喙骨與匙骨特別發達,形成一個堅強之胸甲(Thoracic cuirass)。背鰭一枚且連續,具4枚硬棘,其中第四枚延長為絲狀,但隨年齡而漸短。臀鰭具3枚硬棘,後緣垂直。胸鰭圓形,鰓裂小,向下不達口之水平位。尾鰭後略凹入,側線完全,成顯著弧形。尾柄無棘是和粗皮鯛最主要的差異。本魚的體色黃白相間,體側具2黑寬橫帶,尾鰭黑色末端具白緣,呈新月形。體長可達26公分。另外本魚和馬夫魚(又稱白吻雙帶立旗鯛)類似,乍看之下容易混淆。

生態

通常小群出現,但偶爾以成百計數的聚集。棲息環境變化大,從硬底質之渾濁港口和珊瑚礁平台到深及百公尺的乾淨珊瑚礁緣深溝皆可發現其蹤跡。主要以海綿為食,但亦吃其他動物及植物性物質,其管狀的吻部即適於小礁穴中搜尋無脊椎動物。本魚之幼魚期相當長,體長約6公分以上,始降為底棲性,故散布很廣闊。遇敵或受驚嚇時能迅速隱蔽於礁盤洞穴或縫隙中。晚間靜棲於水底,呈睡眠狀,為保護自身免於敵害侵擾,體色也隨之轉成暗色,與周圍環境一致。

經濟利用

為高價值的觀賞魚。不適合食用。

文化關聯

角鐮魚英文俗名為Moorish idol,源自於某些東方人對本魚的敬意。一旦捕獲,即需對它很尊敬的鞠躬後,再放回海裡。

而在海底總動員中,也出現了名叫Gill(吉哥)的鐮魚。

参考文献

  1. ^ 1.0 1.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台灣魚類資料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國名貴珍稀水生動物》1993年
  • 《台灣自然觀察圖鑑 磯釣的魚(二)》1993年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魚類(二)》2004年

镰鱼, 学名, zanclus, cornutus, 为科属的鱼类, 俗名角, 角蝶魚, 神像魚, 神仙魚, 其下僅有一屬一種, 属于暖水性鱼类, 其一般生活于礁盘浅水海域,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东南亚, 保护状况未予评估, iucn,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目, 刺尾鲷目, acanthuriformes科, zanclidae属, zanclus种, cornutus二名法zanclus, cornutuslinnaeu. 镰鱼 学名 Zanclus cornutus 为镰鱼科镰鱼属的鱼类 俗名角镰鱼 角蝶魚 神像魚 神仙魚 其下僅有一屬一種 属于暖水性鱼类 其一般生活于礁盘浅水海域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东南亚 1 镰鱼保护状况未予评估 IUCN 3 1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目 刺尾鲷目 Acanthuriformes科 镰鱼科 Zanclidae属 镰鱼属 Zanclus种 镰鱼 Z cornutus二名法Zanclus cornutusLinnaeus 1758 1 異名Chaetodon canescens Linnaeus 1758 Chaetodon cornutus Linnaeus 1758 Zanclus canescens Linnaeus 1758 目录 1 分布 2 深度 3 特徵 4 生態 5 經濟利用 6 文化關聯 7 参考文献分布 编辑本魚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 包括東非 馬達加斯加 模里西斯 塞席爾群島 馬爾地夫 斯里蘭卡 印度 安達曼海 紅海 阿拉伯海 泰國 馬來西亞 印尼 菲律賓 日本 台灣 中國沿海以及西沙群岛 南沙群岛 新幾內亞 澳洲 新喀里多尼亞 所羅門群島 馬里亞納群島 馬紹爾群島 斐濟群島 夏威夷群島 法屬玻里尼西亞 密克羅尼西亞 帛琉 諾魯 東加 吉里巴斯 萬那杜 吐瓦魯 美屬薩摩亞 西薩摩亞 加拉巴哥群島 墨西哥 祕魯 厄瓜多 羅德豪島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等海域 深度 编辑水深1至180公尺 特徵 编辑 左邊兩張都是鐮魚 右邊上面多棘馬夫魚 Heniochus diphreutes 右邊下面是馬夫魚 Heniochus acuminatus 容易和角鐮魚混淆 本魚體短而高 近於菱形 極側扁 故有纖毛狀細櫛麟 吻間前突出如管狀 不可任意伸縮 上下頜齒細長 如刷毛狀 唇厚 眶間區凸起生出一對銳角 胸前因鳥喙骨與匙骨特別發達 形成一個堅強之胸甲 Thoracic cuirass 背鰭一枚且連續 具4枚硬棘 其中第四枚延長為絲狀 但隨年齡而漸短 臀鰭具3枚硬棘 後緣垂直 胸鰭圓形 鰓裂小 向下不達口之水平位 尾鰭後略凹入 側線完全 成顯著弧形 尾柄無棘是和粗皮鯛最主要的差異 本魚的體色黃白相間 體側具2黑寬橫帶 尾鰭黑色末端具白緣 呈新月形 體長可達26公分 另外本魚和馬夫魚 又稱白吻雙帶立旗鯛 類似 乍看之下容易混淆 生態 编辑通常小群出現 但偶爾以成百計數的聚集 棲息環境變化大 從硬底質之渾濁港口和珊瑚礁平台到深及百公尺的乾淨珊瑚礁緣深溝皆可發現其蹤跡 主要以海綿為食 但亦吃其他動物及植物性物質 其管狀的吻部即適於小礁穴中搜尋無脊椎動物 本魚之幼魚期相當長 體長約6公分以上 始降為底棲性 故散布很廣闊 遇敵或受驚嚇時能迅速隱蔽於礁盤洞穴或縫隙中 晚間靜棲於水底 呈睡眠狀 為保護自身免於敵害侵擾 體色也隨之轉成暗色 與周圍環境一致 經濟利用 编辑為高價值的觀賞魚 不適合食用 文化關聯 编辑角鐮魚英文俗名為Moorish idol 源自於某些東方人對本魚的敬意 一旦捕獲 即需對它很尊敬的鞠躬後 再放回海裡 而在海底總動員中 也出現了名叫Gill 吉哥 的鐮魚 参考文献 编辑 1 0 1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镰鱼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 04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5 台灣魚類資料庫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國名貴珍稀水生動物 1993年 台灣自然觀察圖鑑 磯釣的魚 二 1993年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魚類 二 2004年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镰鱼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镰鱼 amp oldid 6183191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