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銀鋸眶鯻

銀鋸眶鯻學名Bidyanus bidyanus、英語:Silver Perch),又稱銀鱸[2],為鱸形目鱸亞目鯻科的一種魚類,是澳洲墨累—大令盆地底中層水域的特有種[3][4],被IUCN列為易危物種[1]

銀鋸眶鯻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目: 鲈形目 Perciformes
科: 鯻科 Terapontidae
属: 鋸眶鯻屬 Bidyanus
种: 銀鋸眶鯻 B. bidyanus
二名法
Bidyanus bidyanus
Mitchell, 1838
異名
  • Therapon ellipticus, Günther, 1859
  • Acerina bidyana, Mitchell, 1838
  • Therapon bidyanus, Mitchell, 1838
  • Theraton bidyanus, Mitchell, 1838
  • Therapon niger, Castelnau, 1872
  • Therapon richardsoni, Castelnau, 1872
  • Terapon richardsoni, Castelnau, 1872

外形 编辑

銀鋸眶鯻體延長而側扁,高度中等,頭小、眼小,吻尖,背部褐色至深灰色,體側為銀灰色,腹部銀白色,背鰭及尾鰭黑色,臀鰭白色,體長多為30-40公分,體重約1.5公斤,但亦有體長超過60公分、體重接近8公斤的紀錄,是鯻科體型最大的魚類。[5][6]

分類 编辑

銀鋸眶鯻於1832年由澳洲探險家湯瑪斯·米謝爾英语Thomas Mitchell (explorer)探索巴望河英语Barwon River (New South Wales)時紀錄發表,其學名來自當地原住民對這種魚的稱呼「Bidyan」[4]。銀鋸眶鯻的英文俗名雖為「Silver Perch」,但其屬於鯻科,並非鱸屬英语PercaPerca)的成員。

生態 编辑

成魚棲息在水流快速的溪流、水庫及湖泊,成群活動,屬雜食性,以水生昆蟲軟體動物蠕蟲藻類等為食[3][7],會進行季性洄游,繁殖期為11月至隔年1月,成魚於黃昏或夜間在接近表面的水域交配,雌魚可一次產50萬顆漂浮卵,卵在水流不明顯時會沉入水中。水溫攝氏26-27度時,其卵於24-36小時後孵化,不過其卵能孵化的溫度範圍較廣,有記錄顯示在攝氏20度以下的低溫仍可孵化,但所需時間較久[3]

過去認為銀鋸眶鯻和澳洲東南部其他原生種魚類一樣相當長壽,此特徵可以確保其成魚在當地嚴峻的環境中,一生至少可以經歷一次特別適合產卵的季節(通常是每10-20年發生一次、造成當地特別潮濕的強烈反聖嬰現象[3][5][7],曾有27歲的個體被紀錄[6]。不過201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銀鋸眶鯻族群中,只有少部分個體能存活超過7年,因此若連續幾年的氣候都不適合繁殖,其族群就會面臨嚴重危機[8]

經濟利用 编辑

 
銀鋸眶鯻,攝於澳洲坎培拉國家動物園和水族館英语National Zoo & Aquarium

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在澳洲將銀鋸眶鯻做為養殖魚的農場逐漸增加[9]

保育 编辑

銀鋸眶鯻於1970年代前廣泛分布於墨累河達令河流域,然而之後由於不明的原因,野外的族群大量消失,目前僅墨累河的族群數量較多,雖然人工養殖的數量及範圍增加,然其對於該物種的保育的成效並不佳。經研究其數量減少的原因可能是因爲水壩的興建,導致魚群無法進行洄游,又其魚卵須沉澱在含氧量高的沉積物上,然水壩的調節水量功能,致使魚卵因沉積物掩埋、缺氧而死亡[3][7]。另外,外來種魚類(如鯉魚)的入侵和傳染疾病(如EHN病毒)亦為導致銀鋸眶鯻數量減少的原因[10][11]。自2000年起,墨累河的許多壩堰建立了魚道,使當地原生魚類得以洄游,加上環境流量英语environmental flow的管理,使銀鋸眶鯻的野外族群開始復甦[3]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Wager, R.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 1996, 1996: e.T2804A9482704 [6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2. ^ . 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8). 
  3. ^ 3.0 3.1 3.2 3.3 3.4 3.5 Australian Government Conservation Advice for Silver Perch (PDF). Australian Government -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nergy. 2013 [2018-10-30]. (原始内容 (PDF)于2017-03-17). 
  4. ^ 4.0 4.1 Mitchell, Thomas. Three Expeditions into the Interior of Eastern Australia; with Descriptions of the Recently Explored Region of Australia Felix, and of the Present Colony of New South Wales 2nd. London: T. and W. Boone. 1838 [2018-10-29]. (原始内容于2018-09-05). 
  5. ^ 5.0 5.1 (PDF). NSW Department of Primary Industries. 2006 [7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1-08). 
  6. ^ 6.0 6.1 Mallen-Cooper, Martin; Stuart, Ivor G. Age, growth and non-flood recruitment of two potamodromous fishes in a large semi-arid/temperate river system.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3, 19 (7) [7 September 2016]. doi:10.1002/rra.714. (原始内容于2017-03-24). 
  7. ^ 7.0 7.1 7.2 Clunie, Pam; Koehn, John D. Silver Perch: A Resource Document (报告). Murray-Darling Basin Commission:Canberra. 2001 [7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于2018-10-30). 
  8. ^ Research prompts new approach to supporting silver perch. Murray-Darling Basin Authority. [2018-10-30]. (原始内容于2018-07-12). 
  9. ^ Bidyanus bidyanus (Mitchell, 1838). Fishbase. [2018-10-30]. (原始内容于2018-10-30). 
  10. ^ Impacts of weirs on downstream passage of native fish in the Murray-Darling Basin. Finterest. 2013 [7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于2018-10-29). 
  11. ^ Boys, CA; Baumgartner, L; Robinson, W; Lay, C. (PDF). Murray Darling Basin Authority. 2010 [7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15 July 2012). 

銀鋸眶鯻, 學名, bidyanus, bidyanus, 英語, silver, perch, 又稱銀鱸, 為鱸形目鱸亞目鯻科的一種魚類, 是澳洲墨累, 大令盆地底中層水域的特有種, 被iucn列為易危物種, 保护状况易危, iucn,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目, 鲈形目, perciformes科, 鯻科, terapontidae属, 鋸眶鯻屬, bidyanus种, bidyanus二名法bidyanus, bid. 銀鋸眶鯻 學名 Bidyanus bidyanus 英語 Silver Perch 又稱銀鱸 2 為鱸形目鱸亞目鯻科的一種魚類 是澳洲墨累 大令盆地底中層水域的特有種 3 4 被IUCN列為易危物種 1 銀鋸眶鯻保护状况易危 IUCN 3 1 1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目 鲈形目 Perciformes科 鯻科 Terapontidae属 鋸眶鯻屬 Bidyanus种 銀鋸眶鯻 B bidyanus二名法Bidyanus bidyanusMitchell 1838異名Therapon ellipticus Gunther 1859 Acerina bidyana Mitchell 1838 Therapon bidyanus Mitchell 1838 Theraton bidyanus Mitchell 1838 Therapon niger Castelnau 1872 Therapon richardsoni Castelnau 1872 Terapon richardsoni Castelnau 1872 目录 1 外形 2 分類 3 生態 4 經濟利用 5 保育 6 參考文獻外形 编辑銀鋸眶鯻體延長而側扁 高度中等 頭小 眼小 吻尖 背部褐色至深灰色 體側為銀灰色 腹部銀白色 背鰭及尾鰭黑色 臀鰭白色 體長多為30 40公分 體重約1 5公斤 但亦有體長超過60公分 體重接近8公斤的紀錄 是鯻科體型最大的魚類 5 6 分類 编辑銀鋸眶鯻於1832年由澳洲探險家湯瑪斯 米謝爾 英语 Thomas Mitchell explorer 探索巴望河 英语 Barwon River New South Wales 時紀錄發表 其學名來自當地原住民對這種魚的稱呼 Bidyan 4 銀鋸眶鯻的英文俗名雖為 Silver Perch 但其屬於鯻科 並非鱸屬 英语 Perca Perca 的成員 生態 编辑成魚棲息在水流快速的溪流 水庫及湖泊 成群活動 屬雜食性 以水生昆蟲 軟體動物 蠕蟲 藻類等為食 3 7 會進行季性洄游 繁殖期為11月至隔年1月 成魚於黃昏或夜間在接近表面的水域交配 雌魚可一次產50萬顆漂浮卵 卵在水流不明顯時會沉入水中 水溫攝氏26 27度時 其卵於24 36小時後孵化 不過其卵能孵化的溫度範圍較廣 有記錄顯示在攝氏20度以下的低溫仍可孵化 但所需時間較久 3 過去認為銀鋸眶鯻和澳洲東南部其他原生種魚類一樣相當長壽 此特徵可以確保其成魚在當地嚴峻的環境中 一生至少可以經歷一次特別適合產卵的季節 通常是每10 20年發生一次 造成當地特別潮濕的強烈反聖嬰現象 3 5 7 曾有27歲的個體被紀錄 6 不過201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銀鋸眶鯻族群中 只有少部分個體能存活超過7年 因此若連續幾年的氣候都不適合繁殖 其族群就會面臨嚴重危機 8 經濟利用 编辑 nbsp 銀鋸眶鯻 攝於澳洲坎培拉的國家動物園和水族館 英语 National Zoo amp Aquarium 可做為食用魚及遊釣魚 在澳洲將銀鋸眶鯻做為養殖魚的農場逐漸增加 9 保育 编辑銀鋸眶鯻於1970年代前廣泛分布於墨累河 達令河流域 然而之後由於不明的原因 野外的族群大量消失 目前僅墨累河的族群數量較多 雖然人工養殖的數量及範圍增加 然其對於該物種的保育的成效並不佳 經研究其數量減少的原因可能是因爲水壩的興建 導致魚群無法進行洄游 又其魚卵須沉澱在含氧量高的沉積物上 然水壩的調節水量功能 致使魚卵因沉積物掩埋 缺氧而死亡 3 7 另外 外來種魚類 如鯉魚 的入侵和傳染疾病 如EHN病毒 亦為導致銀鋸眶鯻數量減少的原因 10 11 自2000年起 墨累河的許多壩堰建立了魚道 使當地原生魚類得以洄游 加上環境流量 英语 environmental flow 的管理 使銀鋸眶鯻的野外族群開始復甦 3 參考文獻 编辑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 銀鋸眶鯻 1 0 1 1 Wager R Bidyanus bidyanus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 1996 1996 e T2804A9482704 6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7 01 銀鱸 雙語詞彙 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8 10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1 08 3 0 3 1 3 2 3 3 3 4 3 5 Australian Government Conservation Advice for Silver Perch PDF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nergy 2013 2018 10 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03 17 4 0 4 1 Mitchell Thomas Three Expeditions into the Interior of Eastern Australia with Descriptions of the Recently Explored Region of Australia Felix and of the Present Colony of New South Wales 2nd London T and W Boone 1838 2018 10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9 05 5 0 5 1 Silver Perch Bidyanus bidyanus NSW Recovery Plan PDF NSW Department of Primary Industries 2006 7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8 11 08 6 0 6 1 Mallen Cooper Martin Stuart Ivor G Age growth and non flood recruitment of two potamodromous fishes in a large semi arid temperate river system 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3 19 7 7 September 2016 doi 10 1002 rra 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3 24 7 0 7 1 7 2 Clunie Pam Koehn John D Silver Perch A Resource Document 报告 Murray Darling Basin Commission Canberra 2001 7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0 30 Research prompts new approach to supporting silver perch Murray Darling Basin Authority 2018 10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12 Bidyanus bidyanus Mitchell 1838 Fishbase 2018 10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0 30 Impacts of weirs on downstream passage of native fish in the Murray Darling Basin Finterest 2013 7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0 29 Boys CA Baumgartner L Robinson W Lay C Protecting migrating fish at in stream structures downstream mortality at weirs and screening water diversions PDF Murray Darling Basin Authority 2010 7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15 July 2012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銀鋸眶鯻 amp oldid 7291728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