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鈍頭鸚嘴魚

鈍頭鸚嘴魚,又名紅紫鸚哥魚,俗名紅鸚哥、紅衣、青衫(雄)、紅海蜇(雌)、紅黑落(雌),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

鈍頭鸚嘴魚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目: 隆头鱼目 Labriformes
科: 鹦哥鱼科 Scaridae
属: 鹦嘴鱼属 Scarus
种: 鈍頭鸚嘴魚 S. rubroviolaceus
二名法
Scarus rubroviolaceus
Bleeker, 1847
異名
  • Callyodon africanus
    Smith, 1955
  • Callyodon jordani
    Bleeker, 1901
  • Callyodon ruberrimus
    Jordan & Seale, 1906
  • Callyodon rubroviolaceus
    Bleeker, 1847
  • Margaritodon africanus
    Smith, 1955
  • Pseudoscarus jordani
    Jenkins, 1901
  • Scarops rubroviolaceus
    Bleeker, 1847
  • Scarus jordani
    Jenkins, 1901

分布

本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非南非馬爾地夫斯里蘭卡泰國日本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澳洲新喀里多尼亞馬紹爾群島马里亚纳群岛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諾魯斐濟群島萬那杜東加吐瓦魯吉里巴斯夏威夷群島加拉巴哥群島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墨西哥厄瓜多等海域。

深度

水深1至35公尺。

特徵

本魚體延長而略側扁。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幾被上唇所覆蓋;齒板具0至3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開始型雌魚,體棕紅色,各鱗片具1至2個暗色短斑紋,形成約有5條左右的暗線紋。腹部、頭部和各鰭條均較淡色。具截形稍凹形尾。終端型雄魚,體藍綠色,軀幹部分之鱗片中央為棕紅色,且隨體長加長越偏紅色調,另外前額突出。眼四周有數條藍綠色輻射短斑。尾鰭呈新月形,上下葉十分延長。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0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9枚。體長可達53公分。

生態

本魚偏愛生存於岩礁底質,尤其是圓石斜坡。常在較陡峭的礁岸可發現它們成群的洄游。

經濟利用

食用魚,可作魚鬆,利用紅燒或鹽燒味道不錯。以藻類及底棲生物為食物。

参考文献

鈍頭鸚嘴魚, 又名紅紫鸚哥魚, 俗名紅鸚哥, 紅衣, 青衫, 紅海蜇, 紅黑落, 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 保护状况无危, iucn,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目, 隆头鱼目, labriformes科, 鹦哥鱼科, scaridae属, 鹦嘴鱼属, scarus种, rubroviolaceus二名法scarus, rubroviolaceusbleeker, 1847異名callyodon, afr. 鈍頭鸚嘴魚 又名紅紫鸚哥魚 俗名紅鸚哥 紅衣 青衫 雄 紅海蜇 雌 紅黑落 雌 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 鈍頭鸚嘴魚保护状况无危 IUCN 3 1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目 隆头鱼目 Labriformes科 鹦哥鱼科 Scaridae属 鹦嘴鱼属 Scarus种 鈍頭鸚嘴魚 S rubroviolaceus二名法Scarus rubroviolaceusBleeker 1847異名Callyodon africanusSmith 1955 Callyodon jordaniBleeker 1901 Callyodon ruberrimusJordan amp Seale 1906 Callyodon rubroviolaceusBleeker 1847 Margaritodon africanusSmith 1955 Pseudoscarus jordaniJenkins 1901 Scarops rubroviolaceusBleeker 1847 Scarus jordaniJenkins 1901 目录 1 分布 2 深度 3 特徵 4 生態 5 經濟利用 6 参考文献分布 编辑本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 包括東非 南非 馬爾地夫 斯里蘭卡 泰國 日本 台灣 菲律賓 馬來西亞 印尼 新幾內亞 澳洲 新喀里多尼亞 馬紹爾群島 马里亚纳群岛 密克羅尼西亞 帛琉 諾魯 斐濟群島 萬那杜 東加 吐瓦魯 吉里巴斯 夏威夷群島 加拉巴哥群島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墨西哥 厄瓜多等海域 深度 编辑水深1至35公尺 特徵 编辑本魚體延長而略側扁 齒板之外表面平滑 上齒板幾被上唇所覆蓋 齒板具0至3犬齒 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 開始型雌魚 體棕紅色 各鱗片具1至2個暗色短斑紋 形成約有5條左右的暗線紋 腹部 頭部和各鰭條均較淡色 具截形稍凹形尾 終端型雄魚 體藍綠色 軀幹部分之鱗片中央為棕紅色 且隨體長加長越偏紅色調 另外前額突出 眼四周有數條藍綠色輻射短斑 尾鰭呈新月形 上下葉十分延長 背鰭硬棘9枚 背鰭軟條10枚 臀鰭硬棘3枚 臀鰭軟條9枚 體長可達53公分 生態 编辑本魚偏愛生存於岩礁底質 尤其是圓石斜坡 常在較陡峭的礁岸可發現它們成群的洄游 經濟利用 编辑食用魚 可作魚鬆 利用紅燒或鹽燒味道不錯 以藻類及底棲生物為食物 参考文献 编辑台灣魚類資料庫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鈍頭鸚嘴魚 amp oldid 6183056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