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膠子

粒子物理學中,膠子(gluon)是負責在兩個夸克之間傳遞強作用力基本粒子,類似光子負責在兩個帶電粒子之間傳遞電磁力一般。[5]

膠子
電子與正子湮滅費曼圖,膠子通常是以螺旋線表示。
组成基本粒子
玻色
基本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
符号g
理论默里·蓋爾曼(1962年)[1]
发现吴秀兰團隊(1979年)[2]
类型8
质量MeV (理論值)[3]
< 0.0002 eV (實驗上限)[4]
電荷e[3]
色荷8個線性獨立種類
自旋1

用科學術語來說明,膠子是量子色動力學用來在兩個夸克之間傳遞強相互作用矢量規範玻色子。膠子本身帶有強相互作用的色荷,這與光子不同,光子不帶有電荷。因此,膠子不但傳遞強相互作用,它還參與強相互作用,這使得量子色動力學的分析遠比量子電動力學困難。[6]:66-71

性質 编辑

膠子是矢量規範玻色子,如同光子,它的自旋為1。自旋為1的帶質量粒子可以擁有三種偏振態。在量子場論裏,為了滿足局域規範不變性,規範玻色子的質量必須為零,因此膠子不帶質量(實驗上限為0.0002 eV[4]),所以,只有兩種偏振態。[6]:239-241, 286

類似光子,膠子是個矢量粒子,所以膠子的內秉宇稱是負數-1。[6]:141

膠子的工作機制 编辑

在量子色動力學裏,依照所帶有的色荷與反色荷來區分,一共存在有8種不同的膠子。每個夸克都帶有三個不同的色荷:紅色、藍色與綠色。每個反夸克都帶有三個不同的反色荷:反紅色、反藍色與反綠色。每個膠子帶有一個色荷與一個反色荷。要想正確了解它們怎樣組合在一起,就必需更仔細地思考色荷數學。

色荷與量子疊加 编辑

在量子力學裏,根據態疊加原理,假若粒子處於由幾種量子態組合而成的疊加態,則粒子處於其中任意量子態的概率為有限值;假若對於這系統測量某物理量,則可能得到幾種不同的數值。[7]:316ff例如,設定膠子的色態為紅色-反藍色加上藍色-反紅色:

 

其中,    分別為紅色、藍色、反紅色、反藍色。

假若測量此膠子的顏色,則它的色荷是紅色-反藍色的機會為50%,是藍色-反紅色的機會為50% 。

色單態 编辑

在科普界時常會提到,由幾個夸克或反夸克組成的穩定粒子,例如像質子與中子一類的強子,假若能夠在大自然被觀察得到,則總色荷必須是無色的(或白色的):[6]:42-43

所有自然發生的粒子都是無色的。

更精準地說,所有自然發生的粒子都處於色單態,這是為了遵守夸克禁閉。例如,每一種重子的波函數在顏色部分必須是反對稱的色單態:[6]:186

 

其中, 為綠色。

膠子的色單態為[6]:285

 

由於色單態的膠子不違反夸克禁閉,它應該能夠以自由粒子的形式存在於大自然,並且在兩個強子之間傳遞強作用力,例如,在質子與中子之間傳遞強作用力,因此,強作用力也會變為遠距作用力,但是強作用力是一種短距作用力,因此色單態的膠子不存在。

八種膠子 编辑

每個膠子帶有一個單位色荷的顏色與一個單位色荷的反顏色。顏色可以是紅色 、藍色 或綠色 。反顏色可以是反紅色 、反藍色 或反綠色 。所以,膠子可能處於九種不同的色態,分別為         。實際而言,膠子是處於這九種色態的線性獨立組合,但是由於先前提到的色單態並不存在,所以只有八種色態,分別為[6]:285

          
   
   
   

這些色態共同組成「八重態」,或「色八重態」。這些色態的色波函數等價於蓋爾曼矩陣,分别为:

     
     
   

 蓋爾曼矩陣裏,第一橫排第二豎排的元素對應於紅色-反藍色,第二橫排第一豎排的元素對應於藍色-反紅色,整個矩陣對應於色態 

這八個色態彼此線性獨立,並且獨立於色單態;幾個色態的任何線性組合都無法複製其它色態;它也無法製成   ,否則,禁戒的色單態也可被製成。[8]

上述八重態並不是唯一選擇,也可挑選其它種八重態,但它們都數學等價,會給出同樣的物理結果,並且運算過程不會更簡易。

群論 编辑

群論來表述,色單態不存在這句話只是量子色動力學具有SU(3)對稱(八個線性獨立態),而不具有U(3)(九個線性獨立態)對稱的體現。並沒有任何先天理由選擇這種群而不選擇那種群,但是實驗結果支持SU(3)對稱。[6]:285

禁閉 编辑

 
當通量管被拉到足夠長度之時,在能量方面,從真空製成一個夸克-反夸克對會比一味地增加通量管長度更為有利,這時,通量管會斷裂,形成一個夸克-反夸克對。

由於膠子本身帶有色荷,膠子也參與強相互作用。膠子-膠子相互作用使得色場成為像絲弦一般的物體,稱為「通量管」(flux tube)。[註 1]當通量管被拉長時,會出現張力,因此將夸克禁閉於強子內部,這機制有效地局限強作用力的範圍半徑至10−15 m以內,大約為原子核的尺寸。當超過某特定長度後,假若連結兩個夸克的通量管的長度越長,則能量越高,呈線性增長;當通量管被拉到足夠長之時,在能量方面,從真空製成一個夸克-反夸克對會比一味地增加通量管長度更為有利,這時,繼續拉長通量管還可能會導致通量管會斷裂,形成一個夸克-反夸克對。[9]:2324

雖然在量子色動力學的正常相英语normal phase of QCD,單獨膠子無法自由移動,物理學者猜測,可能存在純粹由膠子形成的強子,稱為膠球[10]其它種奇異強子也可能存在,這些奇異強子的重要成分將會是真實膠子,而不是虛膠子。當不處於正常相之時,即在極端高溫與極端高壓強狀況,會形成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在這夸克-膠子等離子體裏,不會有機會形成強子,因為夸克與膠子都會變成自由粒子。[11]

實驗觀察 编辑

 
1978年PLUTO 實驗團隊發現的衰變反應 e+e → Y(9.46) → 3g。

夸克與膠子藉著分裂成更多夸克與膠子來顯現自己。這些分裂出的夸克與膠子又會強子化英语hadronization成為無色的正常粒子。1978年夏季,在國際會議、座談會、專題研討會等等多個學術場合裏,[12]德國電子加速器正負電子對撞機與儲存環(DORIS)的PLUTO 實驗團隊英语PLUTO experiments報告,發現非常狹窄共振Y(9.46)的強子型衰變可以詮釋為由三個膠子製成的 三重噴流事件英语three-jet event的證據。同一團隊後來發表分析報告確定這詮釋正確無誤,並且展示出膠子的自旋為1。[13][14][12][15]

1979年夏季,在德國電子加速器的正負電子對撞機PETRA英语PETRATASSO實驗團隊英语TASSO[16]MARK-J實驗團隊英语MARK-J[17]PLUTO實驗團隊英语PLUTO experiments[18](後來,在1980年,JADE粒子探測器英语JADE (particle detector)[19]))又觀察到三重噴流事件,這被詮釋為qq膠子軔致輻射,現在更為明顯可見。 1980年,TASSO實驗團隊英语TASSO[20]PLUTO實驗團隊英语PLUTO experiments[21]確定膠子的自旋為1。[2]1991年,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儲存環完成的一項後續實驗確定這結果正確無誤[22]

德國電子加速器強子-電子環加速器英语Hadron-Electron Ring Accelerator,膠子的物理性質被特別地研究分析。H1探測器實驗英语H1 (particle detector)ZEUS探測器實驗英语ZEUS (particle detector),這兩項實驗對於膠子在質子裏的數量分佈與動量分佈做出仔細測量。[23]從1996年至2007年,HERMES實驗英语HERMES experiment研究膠子對於質子自旋的貢獻。從H1探測器實驗英语H1 (particle detector)蒐集的光子製備數據,被用來計算光子內部的膠子密度,當光子呈現強子行為之時。[24]

色禁閉可以用無法找到自由夸克來核對,也就是說無法找到非整數的電荷。通常,為了抵銷量子顏色與風味量子數,夸克會成對產生(夸克與反夸克)。可是,在費米實驗室CDF實驗英语Collider Detector at Fermilab團隊與D0實驗英语D0 experiment團隊於2009年報告,探測到頂夸克單獨產生的證據(雖然這仍舊涉及到成對產生,但是夸克與反夸克的風味不同)。[25]至今為止,尚未能找到任何膠球存在的證據。

2000年,歐洲核子研究組織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聲稱,在重離子對撞時觀察到退禁閉英语deconfinement[26]這意味著觀察到一種新的物質態:夸克-膠子等離子體。2004年至2010年,在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相對論性重離子對撞機(RHIC),四個不同實驗同時期找到夸克-膠子等離子體。[27]2010年,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大型強子對撞機,三個實驗大型離子對撞機實驗超環面儀器緊湊緲子線圈確定探測到夸克-膠子等離子體。[28]

参阅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三個膠子相互作用
     
    四個膠子相互作用
    由於膠子帶有色荷,幾個膠子會相互耦合,如右圖所示。光子不帶有電荷,所以不會相互耦合。

参考文献 编辑

  1. ^ M. Gell-Mann. Symmetries of Baryons and Mesons. Physical Review. 1962, 125 (3): 1067–1084. Bibcode:1962PhRv..125.1067G. doi:10.1103/PhysRev.125.1067. 
  2. ^ 2.0 2.1 P. Söding. On the discovery of the gluon.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H. 2010, 35 (1): 3–28. Bibcode:2010EPJH...35....3S. doi:10.1140/epjh/e2010-00002-5. 
  3. ^ 3.0 3.1 W.-M. Yao; et al. 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 (PDF). Journal of Physics G. 2006, 33: 1 [2008-01-25]. Bibcode:2006JPhG...33....1Y. arXiv:astro-ph/0601168 . doi:10.1088/0954-3899/33/1/001. (原始内容 (PDF)于2017-02-22). 
  4. ^ 4.0 4.1 F. Yndurain. Limits on the mass of the gluon. Physics Letters B. 1995, 345 (4): 524. Bibcode:1995PhLB..345..524Y. doi:10.1016/0370-2693(94)01677-5. 
  5. ^ C.R. Nave. The Color Force. HyperPhysics.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ysics. [2012-04-02]. (原始内容于2007-08-20).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Griffiths, David J., Introduction to Elementary Particles 2nd revised, WILEY-VCH, 2008, ISBN 978-3-527-40601-2 
  7. ^ French, Anthony, An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Physics, W. W. Norton, Inc., 1978, ISBN 0-393-09106-0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8. ^ J. Baez. . [2009-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11-01). 
  9. ^ Jeff Greensit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finement Problem.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3 January 2011. ISBN 978-3-642-14381-6. 
  10. ^ Frank Close and Phillip R. Page, "Glueballs", Scientific American, vol. 279 no. 5 (November 1998) pp. 80–85
  11. ^ Miklos Gyulassy. The QGP Discovered at RHIC. 2004. arXiv:nucl-th/0403032  |class=被忽略 (帮助). 
  12. ^ 12.0 12.1 B.R. Stella and H.-J. Meyer. Y(9.46 GeV) and the gluon discovery (a critical recollection of PLUTO results).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H. 2011, 36 (2): 203–243. Bibcode:2011EPJH...36..203S. arXiv:1008.1869v3 . doi:10.1140/epjh/e2011-10029-3. 
  13. ^ Ch. Berger et al. (PLUTO Collaboration). Jet analysis of the Y(9.46) decay into charged hadrons. Physics Letters B. 1979, 82 (3–4): 449. Bibcode:1979PhLB...82..449B. doi:10.1016/0370-2693(79)90265-X. 
  14. ^ Ch. Berger et al. (PLUTO Collaboration). Topology of the Y decay. Zeitschrift für Physik C. 1981, 8 (2): 101. Bibcode:1981ZPhyC...8..101B. doi:10.1007/BF01547873. 
  15. ^ A. Ali and G. Kramer. JETS and QCD: 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quark and gluon jets and its impact on QCD.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H. 2011, 36 (2): 245–326. Bibcode:2011EPJH...36..245A. arXiv:1012.2288 . doi:10.1140/epjh/e2011-10047-1. 
  16. ^ R. Brandelik et al. (TASSO collaboration). Evidence for Planar Events in e+e Annihilation at High Energies. Physics Letters B. 1979, 86 (2): 243–249. Bibcode:1979PhLB...86..243B. doi:10.1016/0370-2693(79)90830-X. 
  17. ^ D.P. Barber et al. (MARK-J collaboration). Discovery of Three-Jet Events and a Test of Quantum Chromodynamics at PETRA.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79, 43 (12): 830. Bibcode:1979PhRvL..43..830B. doi:10.1103/PhysRevLett.43.830. 
  18. ^ Ch. Berger et al. (PLUTO Collaboration). Evidence for Gluon Bremsstrahlung in e+e Annihilations at High Energies. Physics Letters B. 1979, 86 (3–4): 418. Bibcode:1979PhLB...86..418B. doi:10.1016/0370-2693(79)90869-4. 
  19. ^ W. Bartel et al. (JADE Collaboration). Observation of planar three-jet events in e+e annihilation and evidence for gluon bremsstrahlung. Physics Letters B. 1980, 91: 142. Bibcode:1980PhLB...91..142B. doi:10.1016/0370-2693(80)90680-2. 
  20. ^ R. Brandelik et al. (TASSO Collaboration). Evidence for a spin-1 gluon in three-jet events. Physics Letters B. 1980, 97 (3–4): 453. Bibcode:1980PhLB...97..453B. doi:10.1016/0370-2693(80)90639-5. 
  21. ^ Ch. Berger et al. (PLUTO Collaboration). A study of multi-jet events in e+e annihilation. Physics Letters B. 1980, 97 (3–4): 459. Bibcode:1980PhLB...97..459B. doi:10.1016/0370-2693(80)90640-1. 
  22. ^ G. Alexander et al. (OPAL Collaboration). Measurement of Three-Jet Distributions Sensitive to the Gluon Spin in e+e Annihilations at √s = 91 GeV. Zeitschrift für Physik C. 1991, 52 (4): 543. Bibcode:1991ZPhyC..52..543A. doi:10.1007/BF01562326. 
  23. ^ L. Lindeman (H1 and ZEUS collaborations). Proton structure functions and gluon density at HERA. Nuclear Physics B Proceedings Supplements. 1997, 64: 179–183. Bibcode:1998NuPhS..64..179L. doi:10.1016/S0920-5632(97)01057-8. 
  24. ^ C. Adloff et al. (H1 collaboration). Charged particle cross sections in the photoproduction and extraction of the gluon density in the photon.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 1999, 10: 363–372. Bibcode:1999EPJC...10..363H. arXiv:hep-ex/9810020 . doi:10.1007/s100520050761. 
  25. ^ M. Chalmers. Top result for Tevatron. Physics World. 6 March 2009 [2012-04-02]. (原始内容于2012-02-09). 
  26. ^ M.C. Abreu; et al. Evidence for deconfinement of quark and antiquark from the J/Ψ suppression pattern measured in Pb-Pb collisions at the CERN SpS. Physics Letters B. 2000, 477: 28–36. Bibcode:2000PhLB..477...28A. doi:10.1016/S0370-2693(00)00237-9. 
  27. ^ D. Overbye. In Brookhaven Collider, Scientists Briefly Break a Law of Nature. New York Times. 15 February 2010 [2012-04-02]. (原始内容于2021-05-08). 
  28. ^ (新闻稿). CERN. 26 November 2010 [2012-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13日). 

膠子, 在粒子物理學中, gluon, 是負責在兩個夸克之間傳遞強作用力的基本粒子, 類似光子負責在兩個帶電粒子之間傳遞電磁力一般, 電子與正子湮滅的費曼圖, 通常是以螺旋線表示, 组成基本粒子系玻色基本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符号g理论默里, 蓋爾曼, 1962年, 发现吴秀兰團隊, 1979年, 类型8质量5000000000000000000, 理論值, 6977320435297400000, 0002, 實驗上限, 電荷0, 色荷8個線性獨立種類自旋1用科學術語來說明, 是量子色動力學用來在兩個夸克之間傳遞強相. 在粒子物理學中 膠子 gluon 是負責在兩個夸克之間傳遞強作用力的基本粒子 類似光子負責在兩個帶電粒子之間傳遞電磁力一般 5 膠子電子與正子湮滅的費曼圖 膠子通常是以螺旋線表示 组成基本粒子系玻色基本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符号g理论默里 蓋爾曼 1962年 1 发现吴秀兰團隊 1979年 2 类型8质量5000000000000000000 0 MeV 理論值 3 lt 6977320435297400000 0 0002 eV 實驗上限 4 電荷0 e 3 色荷8個線性獨立種類自旋1用科學術語來說明 膠子是量子色動力學用來在兩個夸克之間傳遞強相互作用的矢量規範玻色子 膠子本身帶有強相互作用的色荷 這與光子不同 光子不帶有電荷 因此 膠子不但傳遞強相互作用 它還參與強相互作用 這使得量子色動力學的分析遠比量子電動力學困難 6 66 71 目录 1 性質 2 膠子的工作機制 2 1 色荷與量子疊加 2 2 色單態 2 3 八種膠子 2 4 群論 3 禁閉 4 實驗觀察 5 参阅 6 註釋 7 参考文献性質 编辑膠子是矢量規範玻色子 如同光子 它的自旋為1 自旋為1的帶質量粒子可以擁有三種偏振態 在量子場論裏 為了滿足局域規範不變性 規範玻色子的質量必須為零 因此膠子不帶質量 實驗上限為6977320435297400000 0 0002 eV 4 所以 只有兩種偏振態 6 239 241 286類似光子 膠子是個矢量粒子 所以膠子的內秉宇稱是負數 1 6 141膠子的工作機制 编辑在量子色動力學裏 依照所帶有的色荷與反色荷來區分 一共存在有8種不同的膠子 每個夸克都帶有三個不同的色荷 紅色 藍色與綠色 每個反夸克都帶有三個不同的反色荷 反紅色 反藍色與反綠色 每個膠子帶有一個色荷與一個反色荷 要想正確了解它們怎樣組合在一起 就必需更仔細地思考色荷數學 色荷與量子疊加 编辑 在量子力學裏 根據態疊加原理 假若粒子處於由幾種量子態組合而成的疊加態 則粒子處於其中任意量子態的概率為有限值 假若對於這系統測量某物理量 則可能得到幾種不同的數值 7 316ff例如 設定膠子的色態為紅色 反藍色加上藍色 反紅色 r b b r 2 displaystyle r bar b b bar r sqrt 2 nbsp 其中 r displaystyle r nbsp b displaystyle b nbsp r displaystyle bar r nbsp b displaystyle bar b nbsp 分別為紅色 藍色 反紅色 反藍色 假若測量此膠子的顏色 則它的色荷是紅色 反藍色的機會為50 是藍色 反紅色的機會為50 色單態 编辑 在科普界時常會提到 由幾個夸克或反夸克組成的穩定粒子 例如像質子與中子一類的強子 假若能夠在大自然被觀察得到 則總色荷必須是無色的 或白色的 6 42 43 所有自然發生的粒子都是無色的 更精準地說 所有自然發生的粒子都處於色單態 這是為了遵守夸克禁閉 例如 每一種重子的波函數在顏色部分必須是反對稱的色單態 6 186 b a r y o n c o l o r r g b r b g g r b g b r b r g b g r 6 displaystyle mathrm baryon color rangle rgb rbg grb gbr brg bgr sqrt 6 nbsp 其中 g displaystyle g nbsp 為綠色 膠子的色單態為 6 285 g l u o n c o l o r r r b b g g 3 displaystyle mathrm gluon color rangle r bar r b bar b g bar g sqrt 3 nbsp 由於色單態的膠子不違反夸克禁閉 它應該能夠以自由粒子的形式存在於大自然 並且在兩個強子之間傳遞強作用力 例如 在質子與中子之間傳遞強作用力 因此 強作用力也會變為遠距作用力 但是強作用力是一種短距作用力 因此色單態的膠子不存在 八種膠子 编辑 每個膠子帶有一個單位色荷的顏色與一個單位色荷的反顏色 顏色可以是紅色r displaystyle r nbsp 藍色b displaystyle b nbsp 或綠色g displaystyle g nbsp 反顏色可以是反紅色r displaystyle bar r nbsp 反藍色b displaystyle bar b nbsp 或反綠色g displaystyle bar g nbsp 所以 膠子可能處於九種不同的色態 分別為r r displaystyle r bar r nbsp r b displaystyle r bar b nbsp r g displaystyle r bar g nbsp b r displaystyle b bar r nbsp b b displaystyle b bar b nbsp b g displaystyle b bar g nbsp g r displaystyle g bar r nbsp g b displaystyle g bar b nbsp g g displaystyle g bar g nbsp 實際而言 膠子是處於這九種色態的線性獨立組合 但是由於先前提到的色單態並不存在 所以只有八種色態 分別為 6 285 r b b r 2 displaystyle r bar b b bar r sqrt 2 nbsp i r b b r 2 displaystyle i r bar b b bar r sqrt 2 nbsp r g g r 2 displaystyle r bar g g bar r sqrt 2 nbsp i r g g r 2 displaystyle i r bar g g bar r sqrt 2 nbsp b g g b 2 displaystyle b bar g g bar b sqrt 2 nbsp i b g g b 2 displaystyle i b bar g g bar b sqrt 2 nbsp r r b b 2 displaystyle r bar r b bar b sqrt 2 nbsp r r b b 2 g g 6 displaystyle r bar r b bar b 2g bar g sqrt 6 nbsp 這些色態共同組成 八重態 或 色八重態 這些色態的色波函數等價於蓋爾曼矩陣 分别为 l 1 0 1 0 1 0 0 0 0 0 displaystyle lambda 1 begin pmatrix 0 amp 1 amp 0 1 amp 0 amp 0 0 amp 0 amp 0 end pmatrix nbsp l 2 0 i 0 i 0 0 0 0 0 displaystyle lambda 2 begin pmatrix 0 amp i amp 0 i amp 0 amp 0 0 amp 0 amp 0 end pmatrix nbsp l 3 1 0 0 0 1 0 0 0 0 displaystyle lambda 3 begin pmatrix 1 amp 0 amp 0 0 amp 1 amp 0 0 amp 0 amp 0 end pmatrix nbsp l 4 0 0 1 0 0 0 1 0 0 displaystyle lambda 4 begin pmatrix 0 amp 0 amp 1 0 amp 0 amp 0 1 amp 0 amp 0 end pmatrix nbsp l 5 0 0 i 0 0 0 i 0 0 displaystyle lambda 5 begin pmatrix 0 amp 0 amp i 0 amp 0 amp 0 i amp 0 amp 0 end pmatrix nbsp l 6 0 0 0 0 0 1 0 1 0 displaystyle lambda 6 begin pmatrix 0 amp 0 amp 0 0 amp 0 amp 1 0 amp 1 amp 0 end pmatrix nbsp l 7 0 0 0 0 0 i 0 i 0 displaystyle lambda 7 begin pmatrix 0 amp 0 amp 0 0 amp 0 amp i 0 amp i amp 0 end pmatrix nbsp l 8 1 3 1 0 0 0 1 0 0 0 2 displaystyle lambda 8 frac 1 sqrt 3 begin pmatrix 1 amp 0 amp 0 0 amp 1 amp 0 0 amp 0 amp 2 end pmatrix nbsp 在l 1 displaystyle lambda 1 nbsp 蓋爾曼矩陣裏 第一橫排第二豎排的元素對應於紅色 反藍色 第二橫排第一豎排的元素對應於藍色 反紅色 整個矩陣對應於色態 r b b r 2 displaystyle r bar b b bar r sqrt 2 nbsp 這八個色態彼此線性獨立 並且獨立於色單態 幾個色態的任何線性組合都無法複製其它色態 它也無法製成r r displaystyle r bar r nbsp b b displaystyle b bar b nbsp g g displaystyle g bar g nbsp 否則 禁戒的色單態也可被製成 8 上述八重態並不是唯一選擇 也可挑選其它種八重態 但它們都數學等價 會給出同樣的物理結果 並且運算過程不會更簡易 群論 编辑 用群論來表述 色單態不存在這句話只是量子色動力學具有SU 3 對稱 八個線性獨立態 而不具有U 3 九個線性獨立態 對稱的體現 並沒有任何先天理由選擇這種群而不選擇那種群 但是實驗結果支持SU 3 對稱 6 285禁閉 编辑主条目 色禁閉 nbsp 當通量管被拉到足夠長度之時 在能量方面 從真空製成一個夸克 反夸克對會比一味地增加通量管長度更為有利 這時 通量管會斷裂 形成一個夸克 反夸克對 由於膠子本身帶有色荷 膠子也參與強相互作用 膠子 膠子相互作用使得色場成為像絲弦一般的物體 稱為 通量管 flux tube 註 1 當通量管被拉長時 會出現張力 因此將夸克禁閉於強子內部 這機制有效地局限強作用力的範圍半徑至6985100000000000000 10 15 m以內 大約為原子核的尺寸 當超過某特定長度後 假若連結兩個夸克的通量管的長度越長 則能量越高 呈線性增長 當通量管被拉到足夠長之時 在能量方面 從真空製成一個夸克 反夸克對會比一味地增加通量管長度更為有利 這時 繼續拉長通量管還可能會導致通量管會斷裂 形成一個夸克 反夸克對 9 2324雖然在量子色動力學的正常相 英语 normal phase of QCD 單獨膠子無法自由移動 物理學者猜測 可能存在純粹由膠子形成的強子 稱為膠球 10 其它種奇異強子也可能存在 這些奇異強子的重要成分將會是真實膠子 而不是虛膠子 當不處於正常相之時 即在極端高溫與極端高壓強狀況 會形成夸克 膠子等離子體 在這夸克 膠子等離子體裏 不會有機會形成強子 因為夸克與膠子都會變成自由粒子 11 實驗觀察 编辑 nbsp 1978年PLUTO 實驗團隊發現的衰變反應 e e Y 9 46 3g 夸克與膠子藉著分裂成更多夸克與膠子來顯現自己 這些分裂出的夸克與膠子又會強子化 英语 hadronization 成為無色的正常粒子 1978年夏季 在國際會議 座談會 專題研討會等等多個學術場合裏 12 德國電子加速器的正負電子對撞機與儲存環 DORIS 的PLUTO 實驗團隊 英语 PLUTO experiments 報告 發現非常狹窄共振Y 9 46 的強子型衰變可以詮釋為由三個膠子製成的 三重噴流事件 英语 three jet event 的證據 同一團隊後來發表分析報告確定這詮釋正確無誤 並且展示出膠子的自旋為1 13 14 12 15 1979年夏季 在德國電子加速器的正負電子對撞機PETRA 英语 PETRA TASSO實驗團隊 英语 TASSO 16 MARK J實驗團隊 英语 MARK J 17 PLUTO實驗團隊 英语 PLUTO experiments 18 後來 在1980年 JADE粒子探測器 英语 JADE particle detector 19 又觀察到三重噴流事件 這被詮釋為qq膠子軔致輻射 現在更為明顯可見 1980年 TASSO實驗團隊 英语 TASSO 20 與PLUTO實驗團隊 英语 PLUTO experiments 21 確定膠子的自旋為1 2 1991年 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儲存環完成的一項後續實驗確定這結果正確無誤 22 在德國電子加速器的強子 電子環加速器 英语 Hadron Electron Ring Accelerator 膠子的物理性質被特別地研究分析 H1探測器實驗 英语 H1 particle detector 與ZEUS探測器實驗 英语 ZEUS particle detector 這兩項實驗對於膠子在質子裏的數量分佈與動量分佈做出仔細測量 23 從1996年至2007年 HERMES實驗 英语 HERMES experiment 研究膠子對於質子自旋的貢獻 從H1探測器實驗 英语 H1 particle detector 蒐集的光子製備數據 被用來計算光子內部的膠子密度 當光子呈現強子行為之時 24 色禁閉可以用無法找到自由夸克來核對 也就是說無法找到非整數的電荷 通常 為了抵銷量子顏色與風味量子數 夸克會成對產生 夸克與反夸克 可是 在費米實驗室的CDF實驗 英语 Collider Detector at Fermilab 團隊與D0實驗 英语 D0 experiment 團隊於2009年報告 探測到頂夸克單獨產生的證據 雖然這仍舊涉及到成對產生 但是夸克與反夸克的風味不同 25 至今為止 尚未能找到任何膠球存在的證據 2000年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聲稱 在重離子對撞時觀察到退禁閉 英语 deconfinement 26 這意味著觀察到一種新的物質態 夸克 膠子等離子體 2004年至2010年 在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的 相對論性重離子對撞機 RHIC 四個不同實驗同時期找到夸克 膠子等離子體 27 2010年 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大型強子對撞機 三個實驗大型離子對撞機實驗 超環面儀器與緊湊緲子線圈確定探測到夸克 膠子等離子體 28 参阅 编辑夸克模型註釋 编辑 nbsp 三個膠子相互作用 nbsp 四個膠子相互作用由於膠子帶有色荷 幾個膠子會相互耦合 如右圖所示 光子不帶有電荷 所以不會相互耦合 参考文献 编辑 M Gell Mann Symmetries of Baryons and Mesons Physical Review 1962 125 3 1067 1084 Bibcode 1962PhRv 125 1067G doi 10 1103 PhysRev 125 1067 2 0 2 1 P Soding On the discovery of the gluon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H 2010 35 1 3 28 Bibcode 2010EPJH 35 3S doi 10 1140 epjh e2010 00002 5 3 0 3 1 W M Yao et al 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 PDF Journal of Physics G 2006 33 1 2008 01 25 Bibcode 2006JPhG 33 1Y arXiv astro ph 0601168 nbsp doi 10 1088 0954 3899 33 1 0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02 22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4 0 4 1 F Yndurain Limits on the mass of the gluon Physics Letters B 1995 345 4 524 Bibcode 1995PhLB 345 524Y doi 10 1016 0370 2693 94 01677 5 C R Nave The Color Force HyperPhysics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ysics 2012 04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8 20 6 0 6 1 6 2 6 3 6 4 6 5 6 6 6 7 Griffiths David J Introduction to Elementary Particles 2nd revised WILEY VCH 2008 ISBN 978 3 527 40601 2 French Anthony An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Physics W W Norton Inc 1978 ISBN 0 393 09106 0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J Baez Why are there eight gluons and not nine 2009 09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 11 01 Jeff Greensit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finement Problem Springer Science amp Business Media 23 January 2011 ISBN 978 3 642 14381 6 Frank Close and Phillip R Page Glueballs Scientific American vol 279 no 5 November 1998 pp 80 85 Miklos Gyulassy The QGP Discovered at RHIC 2004 arXiv nucl th 0403032 nbsp class 被忽略 帮助 12 0 12 1 B R Stella and H J Meyer Y 9 46 GeV and the gluon discovery a critical recollection of PLUTO results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H 2011 36 2 203 243 Bibcode 2011EPJH 36 203S arXiv 1008 1869v3 nbsp doi 10 1140 epjh e2011 10029 3 Ch Berger et al PLUTO Collaboration Jet analysis of the Y 9 46 decay into charged hadrons Physics Letters B 1979 82 3 4 449 Bibcode 1979PhLB 82 449B doi 10 1016 0370 2693 79 90265 X Ch Berger et al PLUTO Collaboration Topology of the Y decay Zeitschrift fur Physik C 1981 8 2 101 Bibcode 1981ZPhyC 8 101B doi 10 1007 BF01547873 A Ali and G Kramer JETS and QCD 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quark and gluon jets and its impact on QCD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H 2011 36 2 245 326 Bibcode 2011EPJH 36 245A arXiv 1012 2288 nbsp doi 10 1140 epjh e2011 10047 1 R Brandelik et al TASSO collaboration Evidence for Planar Events in e e Annihilation at High Energies Physics Letters B 1979 86 2 243 249 Bibcode 1979PhLB 86 243B doi 10 1016 0370 2693 79 90830 X D P Barber et al MARK J collaboration Discovery of Three Jet Events and a Test of Quantum Chromodynamics at PETRA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79 43 12 830 Bibcode 1979PhRvL 43 830B doi 10 1103 PhysRevLett 43 830 Ch Berger et al PLUTO Collaboration Evidence for Gluon Bremsstrahlung in e e Annihilations at High Energies Physics Letters B 1979 86 3 4 418 Bibcode 1979PhLB 86 418B doi 10 1016 0370 2693 79 90869 4 W Bartel et al JADE Collaboration Observation of planar three jet events in e e annihilation and evidence for gluon bremsstrahlung Physics Letters B 1980 91 142 Bibcode 1980PhLB 91 142B doi 10 1016 0370 2693 80 90680 2 R Brandelik et al TASSO Collaboration Evidence for a spin 1 gluon in three jet events Physics Letters B 1980 97 3 4 453 Bibcode 1980PhLB 97 453B doi 10 1016 0370 2693 80 90639 5 Ch Berger et al PLUTO Collaboration A study of multi jet events in e e annihilation Physics Letters B 1980 97 3 4 459 Bibcode 1980PhLB 97 459B doi 10 1016 0370 2693 80 90640 1 G Alexander et al OPAL Collaboration Measurement of Three Jet Distributions Sensitive to the Gluon Spin in e e Annihilations at s 91 GeV Zeitschrift fur Physik C 1991 52 4 543 Bibcode 1991ZPhyC 52 543A doi 10 1007 BF01562326 L Lindeman H1 and ZEUS collaborations Proton structure functions and gluon density at HERA Nuclear Physics B Proceedings Supplements 1997 64 179 183 Bibcode 1998NuPhS 64 179L doi 10 1016 S0920 5632 97 01057 8 C Adloff et al H1 collaboration Charged particle cross sections in the photoproduction and extraction of the gluon density in the photon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 1999 10 363 372 Bibcode 1999EPJC 10 363H arXiv hep ex 9810020 nbsp doi 10 1007 s100520050761 M Chalmers Top result for Tevatron Physics World 6 March 2009 2012 04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2 09 M C Abreu et al Evidence for deconfinement of quark and antiquark from the J PS suppression pattern measured in Pb Pb collisions at the CERN SpS Physics Letters B 2000 477 28 36 Bibcode 2000PhLB 477 28A doi 10 1016 S0370 2693 00 00237 9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D Overbye In Brookhaven Collider Scientists Briefly Break a Law of Nature New York Times 15 February 2010 2012 04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08 LHC experiments bring new insight into primordial universe 新闻稿 CERN 26 November 2010 2012 04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13日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膠子 amp oldid 7748257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