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郭静云

郭靜云(1965年9月22日),出生名Olga Rapoport,筆名Olga Gorodetskaya,汉学家,通過考古藝術文獻古文字互補考證研究中國上古史先秦歷史與文化。蘇聯科學院歷史學博士,現為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和研究所教授,長駐台灣研究。蘇聯猶太人,後來歸化以色列國籍英语Israeli citizenship law中華民國國籍

郭靜云
博士
出生 (1965-09-22) 1965年9月22日57歲)
 蘇聯莫斯科
居住地 臺灣嘉義縣民雄鄉
国籍 中華民國
 以色列
學術工作
主要領域古代中國歷史
著名作品《親仁與天命:從《緇衣》看先秦儒學轉化成「經」》
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
天神與天地之道:巫覡信仰與傳統思想淵源

生平 编辑

1965年秋分生於莫斯科的蘇聯猶太人。從1983年到1989年在職就讀於蘇聯美術院、繪畫、雕塑及建築大學藝術理論及歷史學系,1989年獲藝術史碩士學位,碩士論文為《漢代人像來源》。1989至1993年在職就讀於俄羅斯國家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專業為世界古代文明文化,研究方向為中國上古文化。1993年獲得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春秋戰國時期文化中,“人”的角色變化》。攻讀碩博士期間,還曾先後在莫斯科大學北京大學訪學和進修。讀書期間曾參加黑海考古隊,在克裡米亞半島参加考古發掘。1982-1989年在蘇聯文化部國立普希金美術館工作,1989-1992年工作於蘇聯文化部國立東方民族藝術博物館。1993-2003年工作於俄羅斯國家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歷任助理研究員、研究員[1]

2003年赴臺灣,先後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專案特聘員)、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訪問學人)[2]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華梵大學東方思想研究所(兼任副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訪問研究員)等單位訪學和工作。2007-2008年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自2008年8月至今擔任中華民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教授,期間於2012-2015年受聘為廣州中山大學珠江學者講座教授。

獲獎與榮譽 编辑

  • 臺灣教育傑出青年學者獎(2010年)
  • 國立中正大學優良教師獎(2012年)
  • 臺灣國家科學委員會獎勵大專校院特殊優秀人才(2013年)
  • 廣東省珠江學者講座教授(2012-2015)

論著目錄 编辑

中文論著 编辑

專著 编辑

  1. 《親仁與天命:從《緇衣》看先秦儒學轉化成「經」》,臺北:萬卷樓圖書,2010年。
  2. 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3. 天神與天地之道:巫覡信仰與傳統思想淵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4. 《考古偵探:解讀歷史就像閱讀推理小說,帶你踏查文明起源,思辨炎黃子孫、大禹治水是否神話傳說?(上、下冊)》,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年。

期刊論文 编辑

  1. 〈秦始皇帝稱號研究〉,《歷史文物》2005第2期,臺北:歷史博物館,頁78-83。
  2. 〈由禮器紋飾、神話記載及文字論夏商雙嘴龍神信仰〉,《漢學研究》第二十五卷,第二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7,頁1-40。
  3. 〈論中西古代個人像藝術及其觀念〉,《考古學報》2007第3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頁267-294。
  4. 〈甲骨文“下上若”祈禱占辭與天地相交觀念〉,《周易研究》2007第1期,濟南:山東大學,頁7-13。本文載:《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07年5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先秦史》2007年3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頁2-13。
  5. 〈秦始皇陶俑:墓俑或功臣肖像?〉,《中山大學學報》2008年1期,頁65-78;本文轉載:《高等學院文科學術文稿》 2008年2期,頁107-109。
  6. 〈夏商神龍佑王的信仰以及聖王神子觀念〉,《殷都學刊》2008年1期,頁1-11。
  7. 〈先秦易學的“神明”概念與荀子的“神明”觀〉,《周易研究》2008年3期,頁52-61;本文轉載:《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08年9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頁38-46。
  8. 〈墓俑育功臣像資間〉,《歷史文物》180-181期,2008年7-8期,頁62-71、76-85。
  9. 〈試探西漢文官編修“天下之經”方法—以《緇衣》篇為例〉,《中國古中世史研究》第二十輯,2008年8月,頁253-285。(韓國)
  10. 〈《緇衣》“君以民芒”原義之推論〉,《湖南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頁32-38;本文轉載:《複印報刊資料.先秦史》2009年4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頁40-46。
  11. 〈郭店出土《太一》:社會歸於自然天地之道(再論老子丙組《太一》書文的結構)〉,《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13號,東京:東京大學中國出土資料學會,2009,頁41-61。
  12. 〈《尚書‧呂刑》不同版本及其思想研究〉,《史學史研究》,2009年第2期,頁84-92。〈郭店楚簡《太一》四時與四季概念〉,《文史哲》,2009年第5期,頁20-26;本文轉載:《複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09年11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頁60-66。
  13. 〈由商周文獻試論歷史時間觀念之形成〉,《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42期,2009年12月,頁1-19。
  14. 〈“賢師”與“忠臣”:試探簡本《緇衣》第十至十一章的本意以及經本主題的來源〉,《國學學刊》,2009第4期,頁35-47。
  15. 〈試論先秦儒家“ ”概念之來源與本意〉,《孔子研究》,2010年第1期,頁4-17。
  16. 〈幽玄之謎:商周時期表達青色的字彙與其意義的演化〉,《歷史研究》,2010,第2期,頁4-24。
  17. 〈史前信仰中神龍形象來源雛議〉,《中原文物》,2010年第3期,頁23-33,CSSCI,考古學一級,本文轉載于《殷都學刊》,2010年第3期,頁66-75。
  18. 〈殷商的上帝信仰與“帝”字字形新解〉,《南方文物》,2010,第2期,頁63-67;本文首載於《中國文字博物館》2期,安陽:語文出版,2009,頁37-46。
  19. 〈據出土的先秦《緇衣》版本再考證《都人士》逸詩的原文〉,《東華人文學報》,第17期,2010年7月,頁1-20。
  20. 〈商周文獻中歷史觀念形成脈絡考〉,《歷史人類學刊》第八卷第二期,2010年10月,頁1-86。THCI Core
  21. 〈從商周古文字思考“幹”、“坤”卦名構字──兼釋“ ”字〉,《周易研究》2011年2期,頁17-24。
  22. 〈從考古史實推論殷商建國的情況〉,《古代文明研究通訊》第51期,2011年12月,頁39-43。
  23. 〈古代亞洲的馴馬、乘馬與游戰族群──兼說殷商文明馬車的來源〉,《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6期,頁184-204。
  24. 〈楚簡《緇衣》的“謹言慎行”論——第十五至十六章的本意考〉,《學術研究》,2013年第1期,頁87-96。
  25. 〈殷周王關係研究〉,《考古與文物》,2013年第2期,頁53-68。
  26. 〈殷商統治者屬外來的人種──試論在中華文明形成階段中族群的多元性〉,《歷史人類學刊》第十一卷第二期,2013年10月,頁1-21。
  27. 〈江南對虎神的崇拜來原──兼探虎方之地望〉,《湖南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頁5-14。
  28. 〈從新石器刻紋白陶和八角星圖看平原與山地文化的關係〉(與郭立新合著),《東南文化》,2014年第4期,頁6—15。
  29. 〈論稻作萌生與成熟的時空問題〉(與郭立新合著),《中國農史》,2014年第5—6期,頁3—13;3—13。
  30. 〈商周虎方和盧方:兩國空間範圍考〉,《南方文物》,2014年第4期,頁101—107。
  31. 〈重新思考“壽”字來源與字形結構〉,《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5年第1期,頁59─64。

不定期的學刊論文 编辑

  1. 〈甲骨文中“神”字的雛型及其用義〉,《古文字研究》二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頁95-100。
  2. Портрет как мировоззрение и невербальная изобразительная история(肖像概念,視覺性的歷史記載). Восток-Запад историко-литературный альманах: 2005–2006 (東—西:歷史與文學)М.:Издательская фирма «Восточ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莫斯科:東方文學),2006,頁150-170(俄文)。
  3. 〈《郭店楚簡.太一生水》與《上海博物館竹簡.恒先》中造化三元概念〉,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二期,200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167-192。
  4. 〈先秦自然哲學中“天恒”觀念:竹簡《太一》與《恒先》論及宇宙源頭〉,《儒家文化研究》第一輯,北京:三聯書店,2007,頁357-375。
  5. 〈“神明”考〉,中華孔子學會,《中國儒學》叢刊第一輯,北京,商務出版社,2007,頁427-434。
  6. 〈甲骨、金、簡文“ ”字的通考〉,《古文字研究》二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135-140。
  7. 〈由《緇衣》看討先秦與西漢儒家觀點之異同────以簡本第二至四章為中心〉,《中國經學》第4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頁53-90,。
  8. 〈楚簡《緇衣》論刑、親民和靈命之問題〉,《中國經學》第5輯,2009年,頁137-174。
  9. 〈由商周文字論“道”的本義〉,《甲骨文與殷商史》新一輯,2009,北京:線裝書局,頁203-226。。
  10. 〈論“肖像”藝術的主題——試探跨越文化之定義〉,《意象》第三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頁135-176。
  11. 〈Ханьская эстетика(漢代美感與美學)〉,《Человек и культура востока(東方人與文化)2008》,М.: ИДВ РАН(莫斯科:遠東研究所),2009,頁15-20(俄文)。
  12. 〈由竹簡《緇衣》論戰國時期歷史語言的問題〉,《簡帛研究2007》,2010年4月,頁6-21。
  13. 〈釋甲骨文“ ”字〉,《古文字研究》二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2010,頁41。
  14. 〈殷商王族祭日與祖妣日名索隱〉,《甲骨文與殷商史》新二輯,上海古籍,2011年,頁47-76。
  15. 〈“大禾方鼎”尋鑰──兼論殷商巫覡的身分〉,《藝術史研究》第13輯,2011年,頁75-112。
  16. 〈先秦竹書與萬世之經〉,《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九、十輯,2012年,頁138-149。
  17. 〈釋楚簡“ ”、“ ”、“ ”和“ ”字〉,《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六輯,2012年,頁1-15。
  18.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е концепции «Дао» на основании данных палеографии (從古文字論“道”概念之起源)〉,《Человек и культура востока(東方人與文化)2010》,М.: ИДВ РАН(莫斯科:遠東研究所),2012年,頁37-64(俄文)。
  19. 〈甲骨文“ ”、“ ”、“ ”字考〉,《甲骨文與殷商史》第三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頁197-221。
  20. 〈商文明夔龍饕餮神紋來源之謎〉,《藝術史研究》第15輯,2013年,頁29-76,。
  21. 〈戰國秦漢出土文獻“ ”字通考〉,《簡帛研究2011》,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頁50-59。
  22. 〈試釋“虎 ”——兼論老虎為殷王室保護神的作用〉,《甲骨文與殷商史》第四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頁97-105。

嚴格審查制度的學術專書論文 编辑

  1. 〈論“ ”、“ ”、“微”、“媺”、“美”字的關係〉,黃德寬、張光裕主編。《中國古文字論稿》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頁391-396。
  2. 〈從《總物流形》第一章釋詁論戰國末期道教祭辭的萌芽〉,《出土資料と漢字文化圈》,東京:汲古書院,2011年,頁(73)-(96)。

真實發表的會議論文集 编辑

  1. 〈肖像定義與其範圍輪廓〉,《位格和個人概念在中國與西方》輔仁大學華裔學志叢書《Monumenta Serica》,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6,頁605-655。
  2. 〈道家『神明』觀〉,《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師範大學,2006年5月,頁153-168。
  3. 〈由簡本與經本《緇衣》的異同論儒家經典的形成〉,《第五屆中國經學研究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學系,2009,頁301-326。
  4. 〈“ ”與“禦”:論二字在商周語文中的涵義以及其在戰國漢代時期的關係〉,《語言文字與教學的多元對話》,台中:東海中文系,2009,頁343-357。
  5. 〈《總物流形》第一章釋詁──兼論其文章屬性及戰國末期道教的萌芽〉,《語言文字與文學詮釋的多元對話》,台中:東海大學,2011,頁107-154。
  6. 〈殷商自然天神的崇拜〉,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墟與商文化──殷墟科學發掘80周年紀念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年,頁520-548。
  7. 〈語言與文字:試論殷商文字之發源與形成〉,張光明、徐義華編,《甲骨學暨高青陳莊西周城址重大發現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濟南:齊魯書社,2014年

其他 编辑

  1. 〈閱讀《恒先》〉,簡帛研究網2008.07.25[永久失效連結]
  2. 〈《恒先》補考二則〉,簡帛網2011/03/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學術由問題始,“學科”不過是方法〉,《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2月30日
  4. 〈透過亞洲草原看石峁城址〉,《中國文物報》2014年1月17日
  5. 〈北緯32°:亞非古文明起源猜想〉,《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3月19日
  6. 〈中華文明起源新論:長江流域是中原文明發祥地〉,《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7月14日
  7. 〈自然地理的“中原”與政治化的“中原”概念〉,《中國文物報》2014年8月12日

會議論文集(會議內用) 编辑

  1. 〈中國禪宗是否影響蘇菲文化?〉,“第十三屆國際佛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華梵大學2006年10月。
  2. 〈魚絲與法索:楚簡《緇衣》第十四章本旨鉤沈〉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第四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3月
  3. 〈甲骨文用辭及福佑辭〉,《出土文獻研究視野與方法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100年6月11日。
  4. 〈呂太后受命!──西漢史官對天命所闡述及所隱藏〉,《第八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10月。
  5. 〈東北拜虎族群的活動及對殷周文明的影響〉,“王懿榮甲骨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4年8月。
  6. 〈從碳十四數據看盤龍城的年代及其與二裡頭、鄭、偃三城的關係〉,“盤龍城與長江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2014年12月(與郭立新合著)。

俄文論著(1989-2005) 编辑

專著 编辑

  1. Зарождение портрета в Китае — дипломная работа. Ленинград, 1989 《漢代人像來源》,蘇聯美術院附設繪畫、雕塑及建築大學•藝術理論及歷史系,碩士論文。
  2. "Человек" в историческом процессе древнего Китая VIII¬—III вв. до н.э. (《春秋戰國歷史過程中,“人”概念的變化》)Москва, ИВРАН(莫斯科:東方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3. В.Манухин, А.Кобзев, В.Таскин, Б.Рифтин, Д.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 или Цветы сливы в золотой вазе. Т.1, 2, 3. (Участие в переводе, научной подготовке текста, сверке с оригиналом и редактуре перевода. Примечания. Перевод и обработка стихов) - Иркутск: Улисс,1993 與V.Manuhin, A.Kobzev, V.Taskin, B.Riftin, D.Voskresenskiy 合著,《《金瓶梅》譯注 》1-3冊,1993。
  4. Цветы сливы. Китайская любовная лирика. Поэтический перевод и комментарии (《梅花:中國宋明樂府譯注》)СПб.: Нева – М.: Олма-пресс(聖彼德堡)2000。
  5. Бо Син-цзянь (《唐白行簡著作譯注》)М.: Наталис 莫斯科2003。

期刊論文 编辑

  1. Китайский эрос: загадки и парадоксы (в соавторстве с А.Кобзевым) - Азия и Африка сегодня. М.: Наука,1992,№ 7 〈中國性文化謎語及奇論〉,與A.Kobzev合著,《現今亞洲與非洲》學術月刊,№ 7(1992)。
  2. Культурный феномен древнего Чу. Истоки китайской живописи - Восток. М.: Наука,1993,№ 1 〈楚國文化現象,中國繪畫來源〉,《東方》學術雙月刊,№ 1(1993)。
  3. Портретная идеализация в культурах Востока и Запада- 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М.: Наука,1993,№ 4 〈東西肖像中的理想化方法〉,《遠東問題》學術雙月刊,№ 4(1993)。
  4. Чжан Хэн. Ода возвращению к полям (〈張衡《歸天賦》譯注〉)Орфей. Литературный альманах,(《文學年刊》莫斯科)2001,№1, 頁1-5。
  5. Хуан ши нюй бао цзюань (“Драгоценный свиток о праведной Хуан”) (Вступительная ст., поэтический пер., комментарии)(〈《皇氏女寶菤》譯注〉)Восток. М.: Наука(《東方》學術雙月刊)2002,№ 2,頁145-158。
  6. Поэтика иероглифа (〈漢字詩學〉)Восток М.: Наука(《東方》學術雙月刊),2002,№ 6,頁5-24。
  7. «Лицо», «личность» и « портрет» на Западе и Востоке. (Соотношение понятий и явлений)(〈東西方文化中“臉”、“人身”和“肖像”辭彙的概念與現象之比較〉),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Философия. М.: Наука(《遠東問題》學術雙月刊,哲學,莫斯科:科學出版社)2003,№ 3,頁135-147。
  8. Запад – Восток.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портрета в Китае и других культурах мира(〈西-東:中國與其他古代文明中,肖像的形成〉),Восток. М.: Наука(《東方》學術雙月刊,莫斯科:科學出版社)2003,№ 4,頁30-42。
  9. Путь смертного – полюбить смерть(先秦道家對死亡的概念),Восточная коллекция(《東方典藏》學術季刊,莫斯科:國家中央圖書館),2004,№ 1頁31-38。
  10. Первый снег на Янцзы(〈趙幹〈江行初雪圖〉〉),Восточная коллекция(《東方典藏》學術季刊,莫斯科:國家中央圖書館),2004,№ 2,頁9-17。
  11. Лики Шан/Инь (Китай, II тыс. до н.э.)(商代對人面與獸面的崇拜),Вестник древней истории. М: Наука(上古史季刊)莫斯科:科學出版社,2005,№ 1,208-219。
  12. Дух и тело в погребальных традициях Чжоу X—III вв. до н.э.(周代喪禮中屍體與魂魄),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Философия. М.: Наука《遠東問題》學術雙月刊,哲學)莫斯科:科學出版社,2005,№ 2,頁133-143。

論文集論文 编辑

  1. 〈Концепция древнеегипетского портрета〉,《Сборник студенческих работ Академии Художеств》,1985 〈古埃及肖像概念〉,《蘇聯美術院青年學者論文集》,1985。
  2. 〈К вопросу у датировке Аменхотеп и Реннаи〉,《Труды ГМИИ им. А.С.Пушкина》,1986 〈普希金美術館收藏之Amenhotep 與Rennai木俑年代考訂〉《國立普希金美術館年刊》,1986。
  3. Искусство «весеннего дворца - Китайский эрос. М.: Квадрат,1993 〈春宮畫〉,《中國古代情色文化》,1993。
  4. Несколько слов об иллюстрациях к роману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 - Китайский эрос. М.: Квадрат,1993,〈《金瓶梅》插圖研究〉,《中國古代情色文化》,1993。
  5. Дэ как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потенция китайского императора и его империи в символах ицзинистики и образах искусства)- От магической силы к моральному императиву: категория дэ в китайской культуре. М.: Наука,1998 〈中國皇帝與帝國之“德”在易學象徵上以及藝術上的表現〉,《中國文化中“德”的概念》,1998。

會議論文集論文 编辑

  1. Глиняная армия империи Цинь - XXI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Ч.1. М.: Наука,1990 〈秦始皇兵馬俑〉,《第21屆“中國社會與國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0。
  2. Портреты великих императоров с точки зрения теории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го восполнения власти через инь - XXIII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Ч.1. М.: Наука,1991 〈帝王像與采陰補陽理論〉,《第23屆“中國社會與國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
  3. Об истоках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портрета в Китае - XXIV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Ч.1. М.: Наука,1993 〈中國肖像來源〉,《第24屆“中國社會與國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3。
  4. Хронология и анахронизма романа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 (〈論《金瓶梅》年表以及年表的混淆問題〉)- XXVI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М.: Наука,1995 (《第26屆“中國社會與國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5)。
  5. Персонажи романа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 (〈《金瓶梅》中的角色研究〉)- XXVII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М.: Наука,1996(《第27屆“中國社會與國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
  6. Поэзия и музыка в романе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金瓶梅》之詩辭及音樂〉)XXXI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М.: Наука,(《第31 屆“中國社會與國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莫斯科:科學出版社),2001,頁216-236。
  7. От иероглифа к слову (китайская поэзия по-русски)(〈中文詩俄譯法之研究〉),XXXII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М.: Наука(《第32屆“中國社會與國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莫斯科:科學出版社)2002,頁195-213。
  8. Четырежды «Четыре печальных стиха» (к вопросу о принципах перевода китайской поэзии) (〈張衡《四愁詩》四種理解與譯注〉),XXXIII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М.: Наука(《第33屆“中國社會與國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莫斯科:科學出版社)2003,頁183-192。
  9. Титулатура первого китайского императора(〈秦始皇帝稱號研究〉),IX 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Философии Восточно-Азиатского региона и мировая цивилизация». М.: ИДВ РАН(《“遠東哲學與世界文明”第十二屆研討會論文集》,莫斯科:遠東研究所)2003,頁172-181。
  10. Категория «лин» в чжоуском погребальном ритуале,Всемирный конгресс востоковедов,〈論周喪禮中的“靈”範疇〉“亞非學國際研討會 IKANAS-2004”,莫斯科,2004。

參考文獻 编辑

  1. ^ . [201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7). 
  2. ^ 存档副本. [2016-02-11]. (原始内容于2016-02-16). 
  • 姜广辉:《中国文明的源头是北方还是南方》,《中华读书报》2013年12月4日10版。
  • 郭立新:《长江中游是东亚稻作原生文 明的发祥地-郭静云教授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述评》,《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 孙隆基:评郭静云:《夏商周:从神话到 史实》,《东吴历史学报》第三十一期。
  • 刘森淼:《对中国当代考古学及史学理论实践的反思——{简评郭静云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武汉文博》2014 年第 3 期.
  • 范梓浩:《我为什么相信“夏”源于江汉之说? 》,《中华读书报》/2014 年/4 月/2 日/第 010 版。
  • Guo Lixin: Way Out of the Maze of Histo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beral Arts and Social Science,Vol. 2 No. 4, May, 2014。
  • 谢恩得:《颠覆!中华文明起源 不在黄河在长江》、《郭靜云改變上古史 學者有喊讚有搖頭》,《联合报》2014.02.21
  • 《中華文明源於長江 郭靜云演講爆滿》《联合报》2014.02.26
  • 吴越:上古文明传播并非“由北向南”?《文汇报》2014.2.26.
  • 海冰:新锐学者称上古文明起源于长江,中华文明起源新论引发学界震荡,《湖北日报》2014.12.09。
  • 许宏VS郭静云:争议中华文明起源新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7月14日第620期,
  • 《2014学术争鸣大事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2月22日。
  • 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广州中山大学珠江学者讲座教授郭静云女士来我院作学术报告[永久失效連結]
  • 台湾中正大学郭静云教授应邀做客我院“嵩阳讲坛”[永久失效連結]
  • 陕西师范大学集贤讲堂第八十八讲举行[永久失效連結]
  • 浙大东方论坛第143讲——郭静云•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郭靜云教授《夏商周:從神話到史實》新書發表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農作、青銅、馬車技術與多元文明結合的問題[永久失效連結]
  • 个文化人必须知道的真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連結 编辑

郭静云, 郭靜云, 1965年9月22日, 出生名olga, rapoport, 筆名olga, gorodetskaya, 汉学家, 通過考古, 藝術, 文獻, 古文字互補考證研究中國上古史及先秦歷史與文化, 蘇聯科學院歷史學博士, 現為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和研究所教授, 長駐台灣研究, 蘇聯猶太人, 後來歸化以色列國籍, 英语, israeli, citizenship, 和中華民國國籍, 郭靜云, 博士出生, 1965, 1965年9月22日, 57歲, 蘇聯莫斯科居住地臺灣嘉義縣民雄鄉国籍, 中華民國, 以. 郭靜云 1965年9月22日 出生名Olga Rapoport 筆名Olga Gorodetskaya 汉学家 通過考古 藝術 文獻 古文字互補考證研究中國上古史及先秦歷史與文化 蘇聯科學院歷史學博士 現為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和研究所教授 長駐台灣研究 蘇聯猶太人 後來歸化以色列國籍 英语 Israeli citizenship law 和中華民國國籍 郭靜云 博士出生 1965 09 22 1965年9月22日 57歲 蘇聯莫斯科居住地臺灣嘉義縣民雄鄉国籍 中華民國 以色列學術工作主要領域古代中國歷史著名作品 親仁與天命 從 緇衣 看先秦儒學轉化成 經 夏商周 從神話到史實 天神與天地之道 巫覡信仰與傳統思想淵源 目录 1 生平 2 獲獎與榮譽 3 論著目錄 3 1 中文論著 3 1 1 專著 3 1 2 期刊論文 3 1 3 不定期的學刊論文 3 1 4 嚴格審查制度的學術專書論文 3 1 5 真實發表的會議論文集 3 1 6 其他 3 1 7 會議論文集 會議內用 3 2 俄文論著 1989 2005 3 2 1 專著 3 2 2 期刊論文 3 2 3 論文集論文 3 2 4 會議論文集論文 4 參考文獻 5 外部連結生平 编辑1965年秋分生於莫斯科的蘇聯猶太人 從1983年到1989年在職就讀於蘇聯美術院 繪畫 雕塑及建築大學藝術理論及歷史學系 1989年獲藝術史碩士學位 碩士論文為 漢代人像來源 1989至1993年在職就讀於俄羅斯國家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 專業為世界古代文明文化 研究方向為中國上古文化 1993年獲得博士學位 博士論文為 春秋戰國時期文化中 人 的角色變化 攻讀碩博士期間 還曾先後在莫斯科大學 北京大學訪學和進修 讀書期間曾參加黑海考古隊 在克裡米亞半島参加考古發掘 1982 1989年在蘇聯文化部國立普希金美術館工作 1989 1992年工作於蘇聯文化部國立東方民族藝術博物館 1993 2003年工作於俄羅斯國家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 歷任助理研究員 研究員 1 2003年赴臺灣 先後在國立故宮博物院 專案特聘員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 訪問學人 2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人員 華梵大學東方思想研究所 兼任副教授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訪問研究員 等單位訪學和工作 2007 2008年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自2008年8月至今擔任中華民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教授 期間於2012 2015年受聘為廣州中山大學珠江學者講座教授 獲獎與榮譽 编辑臺灣教育傑出青年學者獎 2010年 國立中正大學優良教師獎 2012年 臺灣國家科學委員會獎勵大專校院特殊優秀人才 2013年 廣東省珠江學者講座教授 2012 2015 論著目錄 编辑中文論著 编辑 專著 编辑 親仁與天命 從 緇衣 看先秦儒學轉化成 經 臺北 萬卷樓圖書 2010年 夏商周 從神話到史實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年 天神與天地之道 巫覡信仰與傳統思想淵源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年 考古偵探 解讀歷史就像閱讀推理小說 帶你踏查文明起源 思辨炎黃子孫 大禹治水是否神話傳說 上 下冊 新竹 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8年 期刊論文 编辑 秦始皇帝稱號研究 歷史文物 2005第2期 臺北 歷史博物館 頁78 83 由禮器紋飾 神話記載及文字論夏商雙嘴龍神信仰 漢學研究 第二十五卷 第二期 臺北 國家圖書館 2007 頁1 40 論中西古代個人像藝術及其觀念 考古學報 2007第3期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院 頁267 294 甲骨文 下上若 祈禱占辭與天地相交觀念 周易研究 2007第1期 濟南 山東大學 頁7 13 本文載 複印報刊資料 中國哲學 2007年5期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複印報刊資料 先秦史 2007年3期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頁2 13 秦始皇陶俑 墓俑或功臣肖像 中山大學學報 2008年1期 頁65 78 本文轉載 高等學院文科學術文稿 2008年2期 頁107 109 夏商神龍佑王的信仰以及聖王神子觀念 殷都學刊 2008年1期 頁1 11 先秦易學的 神明 概念與荀子的 神明 觀 周易研究 2008年3期 頁52 61 本文轉載 複印報刊資料 中國哲學 2008年9期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頁38 46 墓俑育功臣像資間 歷史文物 180 181期 2008年7 8期 頁62 71 76 85 試探西漢文官編修 天下之經 方法 以 緇衣 篇為例 中國古中世史研究 第二十輯 2008年8月 頁253 285 韓國 緇衣 君以民芒 原義之推論 湖南大學學報 2009年第2期 頁32 38 本文轉載 複印報刊資料 先秦史 2009年4期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頁40 46 郭店出土 太一 社會歸於自然天地之道 再論老子丙組 太一 書文的結構 中國出土資料研究 第13號 東京 東京大學中國出土資料學會 2009 頁41 61 尚書 呂刑 不同版本及其思想研究 史學史研究 2009年第2期 頁84 92 郭店楚簡 太一 四時與四季概念 文史哲 2009年第5期 頁20 26 本文轉載 複印報刊資料 中國哲學 2009年11期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頁60 66 由商周文獻試論歷史時間觀念之形成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42期 2009年12月 頁1 19 賢師 與 忠臣 試探簡本 緇衣 第十至十一章的本意以及經本主題的來源 國學學刊 2009第4期 頁35 47 試論先秦儒家 概念之來源與本意 孔子研究 2010年第1期 頁4 17 幽玄之謎 商周時期表達青色的字彙與其意義的演化 歷史研究 2010 第2期 頁4 24 史前信仰中神龍形象來源雛議 中原文物 2010年第3期 頁23 33 CSSCI 考古學一級 本文轉載于 殷都學刊 2010年第3期 頁66 75 殷商的上帝信仰與 帝 字字形新解 南方文物 2010 第2期 頁63 67 本文首載於 中國文字博物館 2期 安陽 語文出版 2009 頁37 46 據出土的先秦 緇衣 版本再考證 都人士 逸詩的原文 東華人文學報 第17期 2010年7月 頁1 20 商周文獻中歷史觀念形成脈絡考 歷史人類學刊 第八卷第二期 2010年10月 頁1 86 THCI Core 從商周古文字思考 幹 坤 卦名構字 兼釋 字 周易研究 2011年2期 頁17 24 從考古史實推論殷商建國的情況 古代文明研究通訊 第51期 2011年12月 頁39 43 古代亞洲的馴馬 乘馬與游戰族群 兼說殷商文明馬車的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 2012年第6期 頁184 204 楚簡 緇衣 的 謹言慎行 論 第十五至十六章的本意考 學術研究 2013年第1期 頁87 96 殷周王關係研究 考古與文物 2013年第2期 頁53 68 殷商統治者屬外來的人種 試論在中華文明形成階段中族群的多元性 歷史人類學刊 第十一卷第二期 2013年10月 頁1 21 江南對虎神的崇拜來原 兼探虎方之地望 湖南大學學報 2014年第2期 頁5 14 從新石器刻紋白陶和八角星圖看平原與山地文化的關係 與郭立新合著 東南文化 2014年第4期 頁6 15 論稻作萌生與成熟的時空問題 與郭立新合著 中國農史 2014年第5 6期 頁3 13 3 13 商周虎方和盧方 兩國空間範圍考 南方文物 2014年第4期 頁101 107 重新思考 壽 字來源與字形結構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2015年第1期 頁59 64 不定期的學刊論文 编辑 甲骨文中 神 字的雛型及其用義 古文字研究 二十六輯 北京 中華書局 2006 頁95 100 Portret kak mirovozzrenie i neverbalnaya izobrazitelnaya istoriya 肖像概念 視覺性的歷史記載 Vostok Zapad istoriko literaturnyj almanah 2005 2006 東 西 歷史與文學 M Izdatelskaya firma Vostochnaya literatura 莫斯科 東方文學 2006 頁150 170 俄文 郭店楚簡 太一生水 與 上海博物館竹簡 恒先 中造化三元概念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 簡帛 第二期 2007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頁167 192 先秦自然哲學中 天恒 觀念 竹簡 太一 與 恒先 論及宇宙源頭 儒家文化研究 第一輯 北京 三聯書店 2007 頁357 375 神明 考 中華孔子學會 中國儒學 叢刊第一輯 北京 商務出版社 2007 頁427 434 甲骨 金 簡文 字的通考 古文字研究 二十七輯 北京 中華書局 2008 頁135 140 由 緇衣 看討先秦與西漢儒家觀點之異同 以簡本第二至四章為中心 中國經學 第4輯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年 頁53 90 楚簡 緇衣 論刑 親民和靈命之問題 中國經學 第5輯 2009年 頁137 174 由商周文字論 道 的本義 甲骨文與殷商史 新一輯 2009 北京 線裝書局 頁203 226 論 肖像 藝術的主題 試探跨越文化之定義 意象 第三期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9年9月 頁135 176 Hanskaya estetika 漢代美感與美學 Chelovek i kultura vostoka 東方人與文化 2008 M IDV RAN 莫斯科 遠東研究所 2009 頁15 20 俄文 由竹簡 緇衣 論戰國時期歷史語言的問題 簡帛研究2007 2010年4月 頁6 21 釋甲骨文 字 古文字研究 二十八輯 北京 中華書局 2010 頁41 殷商王族祭日與祖妣日名索隱 甲骨文與殷商史 新二輯 上海古籍 2011年 頁47 76 大禾方鼎 尋鑰 兼論殷商巫覡的身分 藝術史研究 第13輯 2011年 頁75 112 先秦竹書與萬世之經 傳統中國研究集刊 第九 十輯 2012年 頁138 149 釋楚簡 和 字 簡帛語言文字研究 第六輯 2012年 頁1 15 Proishozhdenie koncepcii Dao na osnovanii dannyh paleografii 從古文字論 道 概念之起源 Chelovek i kultura vostoka 東方人與文化 2010 M IDV RAN 莫斯科 遠東研究所 2012年 頁37 64 俄文 甲骨文 字考 甲骨文與殷商史 第三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年 頁197 221 商文明夔龍饕餮神紋來源之謎 藝術史研究 第15輯 2013年 頁29 76 戰國秦漢出土文獻 字通考 簡帛研究2011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3年 頁50 59 試釋 虎 兼論老虎為殷王室保護神的作用 甲骨文與殷商史 第四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年 頁97 105 嚴格審查制度的學術專書論文 编辑 論 微 媺 美 字的關係 黃德寬 張光裕主編 中國古文字論稿 合肥 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8 頁391 396 從 總物流形 第一章釋詁論戰國末期道教祭辭的萌芽 出土資料と漢字文化圈 東京 汲古書院 2011年 頁 73 96 真實發表的會議論文集 编辑 肖像定義與其範圍輪廓 位格和個人概念在中國與西方 輔仁大學華裔學志叢書 Monumenta Serica 臺北 輔仁大學出版社 2006 頁605 655 道家 神明 觀 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高雄 高雄師範大學 2006年5月 頁153 168 由簡本與經本 緇衣 的異同論儒家經典的形成 第五屆中國經學研究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臺北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學系 2009 頁301 326 與 禦 論二字在商周語文中的涵義以及其在戰國漢代時期的關係 語言文字與教學的多元對話 台中 東海中文系 2009 頁343 357 總物流形 第一章釋詁 兼論其文章屬性及戰國末期道教的萌芽 語言文字與文學詮釋的多元對話 台中 東海大學 2011 頁107 154 殷商自然天神的崇拜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 殷墟與商文化 殷墟科學發掘80周年紀念文集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1年 頁520 548 語言與文字 試論殷商文字之發源與形成 張光明 徐義華編 甲骨學暨高青陳莊西周城址重大發現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濟南 齊魯書社 2014年其他 编辑 閱讀 恒先 簡帛研究網2008 07 25 永久失效連結 恒先 補考二則 簡帛網2011 03 07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學術由問題始 學科 不過是方法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3年12月30日 透過亞洲草原看石峁城址 中國文物報 2014年1月17日 北緯32 亞非古文明起源猜想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4年3月19日 中華文明起源新論 長江流域是中原文明發祥地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4年7月14日 自然地理的 中原 與政治化的 中原 概念 中國文物報 2014年8月12日會議論文集 會議內用 编辑 中國禪宗是否影響蘇菲文化 第十三屆國際佛學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華梵大學2006年10月 魚絲與法索 楚簡 緇衣 第十四章本旨鉤沈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第四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1年3月 甲骨文用辭及福佑辭 出土文獻研究視野與方法研討會 臺北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100年6月11日 呂太后受命 西漢史官對天命所闡述及所隱藏 第八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1 10月 東北拜虎族群的活動及對殷周文明的影響 王懿榮甲骨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4年8月 從碳十四數據看盤龍城的年代及其與二裡頭 鄭 偃三城的關係 盤龍城與長江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4年12月 與郭立新合著 俄文論著 1989 2005 编辑 專著 编辑 Zarozhdenie portreta v Kitae diplomnaya rabota Leningrad 1989 漢代人像來源 蘇聯美術院附設繪畫 雕塑及建築大學 藝術理論及歷史系 碩士論文 Chelovek v istoricheskom processe drevnego Kitaya VIII III vv do n e 春秋戰國歷史過程中 人 概念的變化 Moskva IVRAN 莫斯科 東方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 V Manuhin A Kobzev V Taskin B Riftin D Voskresenskij Czin Pin Mej ili Cvety slivy v zolotoj vaze T 1 2 3 Uchastie v perevode nauchnoj podgotovke teksta sverke s originalom i redakture perevoda Primechaniya Perevod i obrabotka stihov Irkutsk Uliss 1993 與V Manuhin A Kobzev V Taskin B Riftin D Voskresenskiy 合著 金瓶梅 譯注 1 3冊 1993 Cvety slivy Kitajskaya lyubovnaya lirika Poeticheskij perevod i kommentarii 梅花 中國宋明樂府譯注 SPb Neva M Olma press 聖彼德堡 2000 Bo Sin czyan 唐白行簡著作譯注 M Natalis 莫斯科2003 期刊論文 编辑 Kitajskij eros zagadki i paradoksy v soavtorstve s A Kobzevym Aziya i Afrika segodnya M Nauka 1992 7 中國性文化謎語及奇論 與A Kobzev合著 現今亞洲與非洲 學術月刊 7 1992 Kulturnyj fenomen drevnego Chu Istoki kitajskoj zhivopisi Vostok M Nauka 1993 1 楚國文化現象 中國繪畫來源 東方 學術雙月刊 1 1993 Portretnaya idealizaciya v kulturah Vostoka i Zapada Problemy Dalnego Vostoka M Nauka 1993 4 東西肖像中的理想化方法 遠東問題 學術雙月刊 4 1993 Chzhan Hen Oda vozvrasheniyu k polyam 張衡 歸天賦 譯注 Orfej Literaturnyj almanah 文學年刊 莫斯科 2001 1 頁1 5 Huan shi nyuj bao czyuan Dragocennyj svitok o pravednoj Huan Vstupitelnaya st poeticheskij per kommentarii 皇氏女寶菤 譯注 Vostok M Nauka 東方 學術雙月刊 2002 2 頁145 158 Poetika ieroglifa 漢字詩學 Vostok M Nauka 東方 學術雙月刊 2002 6 頁5 24 Lico lichnost i portret na Zapade i Vostoke Sootnoshenie ponyatij i yavlenij 東西方文化中 臉 人身 和 肖像 辭彙的概念與現象之比較 Problemy Dalnego Vostoka Filosofiya M Nauka 遠東問題 學術雙月刊 哲學 莫斯科 科學出版社 2003 3 頁135 147 Zapad Vostok Formirovanie portreta v Kitae i drugih kulturah mira 西 東 中國與其他古代文明中 肖像的形成 Vostok M Nauka 東方 學術雙月刊 莫斯科 科學出版社 2003 4 頁30 42 Put smertnogo polyubit smert 先秦道家對死亡的概念 Vostochnaya kollekciya 東方典藏 學術季刊 莫斯科 國家中央圖書館 2004 1頁31 38 Pervyj sneg na Yanczy 趙幹 江行初雪圖 Vostochnaya kollekciya 東方典藏 學術季刊 莫斯科 國家中央圖書館 2004 2 頁9 17 Liki Shan In Kitaj II tys do n e 商代對人面與獸面的崇拜 Vestnik drevnej istorii M Nauka 上古史季刊 莫斯科 科學出版社 2005 1 208 219 Duh i telo v pogrebalnyh tradiciyah Chzhou X III vv do n e 周代喪禮中屍體與魂魄 Problemy Dalnego Vostoka Filosofiya M Nauka 遠東問題 學術雙月刊 哲學 莫斯科 科學出版社 2005 2 頁133 143 論文集論文 编辑 Koncepciya drevneegipetskogo portreta Sbornik studencheskih rabot Akademii Hudozhestv 1985 古埃及肖像概念 蘇聯美術院青年學者論文集 1985 K voprosu u datirovke Amenhotep i Rennai Trudy GMII im A S Pushkina 1986 普希金美術館收藏之Amenhotep 與Rennai木俑年代考訂 國立普希金美術館年刊 1986 Iskusstvo vesennego dvorca Kitajskij eros M Kvadrat 1993 春宮畫 中國古代情色文化 1993 Neskolko slov ob illyustraciyah k romanu Czin Pin Mej Kitajskij eros M Kvadrat 1993 金瓶梅 插圖研究 中國古代情色文化 1993 De kak energeticheskaya potenciya kitajskogo imperatora i ego imperii v simvolah iczinistiki i obrazah iskusstva Ot magicheskoj sily k moralnomu imperativu kategoriya de v kitajskoj kulture M Nauka 1998 中國皇帝與帝國之 德 在易學象徵上以及藝術上的表現 中國文化中 德 的概念 1998 會議論文集論文 编辑 Glinyanaya armiya imperii Cin XXI nauchnaya konferenciya Obshestvo i gosudarstvo v Kitae Ch 1 M Nauka 1990 秦始皇兵馬俑 第21屆 中國社會與國家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0 Portrety velikih imperatorov s tochki zreniya teorii energeticheskogo vospolneniya vlasti cherez in XXIII nauchnaya konferenciya Obshestvo i gosudarstvo v Kitae Ch 1 M Nauka 1991 帝王像與采陰補陽理論 第23屆 中國社會與國家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1 Ob istokah formirovaniya portreta v Kitae XXIV nauchnaya konferenciya Obshestvo i gosudarstvo v Kitae Ch 1 M Nauka 1993 中國肖像來源 第24屆 中國社會與國家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3 Hronologiya i anahronizma romana Czin Pin Mej 論 金瓶梅 年表以及年表的混淆問題 XXVI nauchnaya konferenciya Obshestvo i gosudarstvo v Kitae M Nauka 1995 第26屆 中國社會與國家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5 Personazhi romana Czin Pin Mej 金瓶梅 中的角色研究 XXVII nauchnaya konferenciya Obshestvo i gosudarstvo v Kitae M Nauka 1996 第27屆 中國社會與國家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6 Poeziya i muzyka v romane Czin Pin Mej 金瓶梅 之詩辭及音樂 XXXI nauchnaya konferenciya Obshestvo i gosudarstvo v Kitae M Nauka 第31 屆 中國社會與國家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莫斯科 科學出版社 2001 頁216 236 Ot ieroglifa k slovu kitajskaya poeziya po russki 中文詩俄譯法之研究 XXXII nauchnaya konferenciya Obshestvo i gosudarstvo v Kitae M Nauka 第32屆 中國社會與國家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莫斯科 科學出版社 2002 頁195 213 Chetyrezhdy Chetyre pechalnyh stiha k voprosu o principah perevoda kitajskoj poezii 張衡 四愁詩 四種理解與譯注 XXXIII nauchnaya konferenciya Obshestvo i gosudarstvo v Kitae M Nauka 第33屆 中國社會與國家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莫斯科 科學出版社 2003 頁183 192 Titulatura pervogo kitajskogo imperatora 秦始皇帝稱號研究 IX Vserossijskaya nauchnaya konferenciya Filosofii Vostochno Aziatskogo regiona i mirovaya civilizaciya M IDV RAN 遠東哲學與世界文明 第十二屆研討會論文集 莫斯科 遠東研究所 2003 頁172 181 Kategoriya lin v chzhouskom pogrebalnom rituale Vsemirnyj kongress vostokovedov 論周喪禮中的 靈 範疇 亞非學國際研討會 IKANAS 2004 莫斯科 2004 參考文獻 编辑 存档副本 2016 07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7 27 存档副本 2016 02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2 16 姜广辉 中国文明的源头是北方还是南方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2月4日10版 郭立新 长江中游是东亚稻作原生文 明的发祥地 郭静云教授著 夏商周 从神话到史实 述评 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 孙隆基 评郭静云 夏商周 从神话到 史实 东吴历史学报 第三十一期 刘森淼 对中国当代考古学及史学理论实践的反思 简评郭静云著 lt 夏商周 从神话到史实 gt 武汉文博 2014 年第 3 期 范梓浩 我为什么相信 夏 源于江汉之说 中华读书报 2014 年 4 月 2 日 第 010 版 Guo Lixin Way Out of the Maze of Hist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beral Arts and Social Science Vol 2 No 4 May 2014 谢恩得 颠覆 中华文明起源 不在黄河在长江 郭靜云改變上古史 學者有喊讚有搖頭 联合报 2014 02 21 中華文明源於長江 郭靜云演講爆滿 联合报 2014 02 26 吴越 上古文明传播并非 由北向南 文汇报 2014 2 26 海冰 新锐学者称上古文明起源于长江 中华文明起源新论引发学界震荡 湖北日报 2014 12 09 许宏VS郭静云 争议中华文明起源新论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年7月14日第620期 2014学术争鸣大事件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年12月22日 孙隆基教授演讲中国文明起源的一些问题 以评论 夏商周 从神话到史实 一书为本 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 广州中山大学珠江学者讲座教授郭静云女士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永久失效連結 中山大学博雅讲座第五十二讲 夏商周 从神话到史实 台湾中正大学郭静云教授应邀做客我院 嵩阳讲坛 永久失效連結 陕西师范大学集贤讲堂第八十八讲举行 永久失效連結 夏商周 从神话到史实 浙大东方论坛第143讲 郭静云 夏商周 从神话到史实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明伦堂讲会第143期 郭靜云教授 夏商周 從神話到史實 新書發表會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郭静云教授讲述 夏商周 从神话到史实 農作 青銅 馬車技術與多元文明結合的問題 永久失效連結 2013中国影响力图书排行榜 中华文明南 北起源说 读 夏商周 从神话到史实 个文化人必须知道的真相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連結 编辑中正大學郭靜云教授 永久失效連結 郭靜云教授 in Academi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郭静云 amp oldid 7578288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