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达罗毗荼人

达罗毗荼人,也翻译作德拉维达人印地語द्रविड़ प्रजाति马拉雅拉姆语ദ്രാവിഡര്泰米尔语திராவிடர்,英語:Dravidian peoples),是印度的一個种族,人口超过2亿。达罗毗荼人大多分布在印度南部,约占印度人口的25%,其余的分布在印度中部、印度東部斯里兰卡孟加拉尼泊尔巴基斯坦伊朗东南部等地。

达罗毗荼人
达罗毗荼人在南亚次大陆上的分布
總人口
大约2.17亿  
分佈地區
語言
达罗毗荼语系
宗教信仰
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耆那教佛教
相关族群
布拉灰人 · 冈德人 · 卡纳达人 · 科达瓦人 · 马拉雅拉姆人 · 泰米尔人 · 泰卢固人 · 图鲁人

词源

汉语中达罗毗荼一词在唐代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中已出现,该词指代南印度的一个国家,玄奘和尚曾经到达这里[1]

英语中的Dravidian一词最早是罗伯特·考德威尔在他的达罗毗荼文法比较的书中借用梵文 drāvida一词创造的,而drāvida一词是公元7世纪的梵文文献中用来指代南印度的泰米尔语的。

关于梵文的drāvida一词的来源,学界有多种看法,这些理论大体上都围绕着tamiẓ和drāviḍa两个词之间的关系而展开。泽维勒比尔等语言学家认为二者的来源关系乃是tamiẓ >drāviḍa,而其他人则认为它们遵循Dravida -> Dramila -> Tamizha或Tamil的发展方向。Dravida一词也有可能来源于梵语的Drava,意即“水”或“海洋”,而Dravidian便是指代居住在海边的印度人,即居住于三面环海的南印度地区的居民。

达罗毗荼语系语言学家巴德里拉朱·克里什那穆尔蒂曾指出:“draviḍa、dramila首先是用来指代一个民族,其次是一个国家。在西元前僧伽罗语文献中,dameḍa-和damela-的前缀指代的是泰米尔商人。早期的佛教耆那教文献则用damiḷa-的前缀来指代南印度居民(主要是泰米尔人);damilaraṭṭha-则是南印度一个非雅利安国家;dramiḷa-, dramiḍa, and draviḍa-这几种变体是指代南印度的一个国家的。而damiḷa-的出现似乎要早于draviḍa-,后者可能是前者的梵文化形式。

達罗毗荼人的起源

 
單倍型類群 H (M69)分佈

一些人类学家认为他们是从地中海沿岸或小亚细亚进入印度的。遗传学家卡瓦利-斯福扎认为达罗毗荼人的出现要晚于南亚次大陆说南亚语系的种族(比如蒙达语族的居民),而早于印欧语系人种的到来。另一些学者(J. Bloch与M. Witzel等)则认为,达罗毗荼人进入的时间要晚于印度-雅利安人创作出《梨俱吠陀》最古老部分的年代[2]。有些印度学者认为则他们源自印度次大陆,发源于今泰米尔纳德地区[3][4][5]

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在印度-雅利安移民到来之前,达罗毗荼人遍布于印度半岛,按这种理论的观点,早期印度河流域文明,比如哈拉帕摩亨佐-达罗,有可能为达罗毗荼人所创造[6][7]

达罗毗荼人的概念

达罗毗荼(英语:Dravidian)一词来源于梵文的Dravida,在历史上曾用来指代泰米尔人[8]天主教宣教士罗伯特·考德威尔用这个词来代表南印度的居民[9]。达罗毗荼人可能曾经广泛分布在整个南亚次大陆,包括西北部地区[10],在公元前2000 - 公元前1500年,他们持续的由印度西北部迁往东南部,到了公元前1500年前后,可能已存在有北达罗毗荼、中达罗毗荼和南达罗毗荼三个方言群[11]。尽管历史上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来源不同、且同样生活在印度半岛上,但今天“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主要是根据地区分布民族和文化习俗来区分的。

族群组成和分布

达罗毗荼人由许多民族组成,其中包括:

达罗毗荼语系

达罗毗荼语系的语言包括泰卢固语泰米尔语卡纳达语马拉雅拉姆语图鲁语等共73种语言[12]。学界普遍认为,达罗毗荼语言对印度-雅利安諸语言语法结构的影响要大过后者对前者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后者是建立在达罗毗荼语言底层之上的缘故[13]

参考文献

  1. ^ 大唐西域记, 玄奘,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2. ^ Bryant, Edwin. . The Quest for the Origins of Vedic Culture: The Indo-Aryan Migration Debat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76–107 [2014-01-27]. ISBN 978-0-19-51377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 
  3. ^ Sahoo, Sanghamitra; Anamika Singh, G. Himabindu, Jheelam Banerjee, T. Sitalaximi, Sonali Gaikwad, R. Trivedi, Phillip Endicott, Toomas Kivisild, Mait Metspalu, Richard Villems and V. K. Kashyap. .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Jan 2006, 103 (4): 843–8 [2008-11-17]. PMC 1347984 . PMID 16415161. doi:10.1073/pnas.0507714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4). 
  4. ^ Sengupta, S.; et al. Polarity and temporality of high-resolution y-chromosome distributions in India identify both indigenous and exogenous expansions and reveal minor genetic influence of Central Asian pastoralists.. Am J Hum Genet. Feb 2006, 78 (2): 201–21. PMC 1380230 . PMID 16400607. doi:10.1086/499411. 
  5. ^ Sharma, S.; Saha A, Rai E, Bhat A, Bamezai R. Human mtDNA hypervariable regions, HVR I and II, hint at deep common maternal founder and subsequent maternal gene flow in Indian population groups.. J Hum Genet. 2005, 50 (10): 497–506. PMID 16205836. doi:10.1007/s10038-005-0284-2. 
  6. ^ Mallory 1989
  7. ^ Stone celts in Harapp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06-09-04.
  8. ^ Annamalai, E. Facts about Dravidian languages. 2003-11-07 [2008-09-17]. (原始内容于2012-11-07). 
  9. ^ P. 678 Dancing With Siva: Hinduism's Contemporary Catechism, By Himalayan Academy, Satguru Sivaya Subramuniyaswami, Master Subramuniya.
  10. ^ "Dravidian language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8.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5 June 2008
  11.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2. ^ Ethnologue study. [2008-11-17]. (原始内容于2008-09-17). 
  13. ^ Krishnamurti, Bhadriraju (2003) The Dravidian Languag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ISBN 0-521-77111-0 at p. 40-41.

外部链接

参见

达罗毗荼人, 也翻译作德拉维达人, 印地語, रव, रज, 马拉雅拉姆语, ഡര, 泰米尔语, டர, 英語, dravidian, peoples, 是印度的一個种族, 人口超过2亿, 大多分布在印度南部, 约占印度人口的25, 其余的分布在印度中部, 印度東部, 斯里兰卡, 孟加拉, 尼泊尔, 巴基斯坦和伊朗东南部等地, 在南亚次大陆上的分布總人口大约2, 17亿, 分佈地區語言达罗毗荼语系宗教信仰印度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耆那教, 佛教相关族群布拉灰人, 冈德人, 卡纳达人, 科达瓦人, 马拉雅拉姆人. 达罗毗荼人 也翻译作德拉维达人 印地語 द रव ड प रज त 马拉雅拉姆语 ദ ര വ ഡര 泰米尔语 த ர வ டர 英語 Dravidian peoples 是印度的一個种族 人口超过2亿 达罗毗荼人大多分布在印度南部 约占印度人口的25 其余的分布在印度中部 印度東部 斯里兰卡 孟加拉 尼泊尔 巴基斯坦和伊朗东南部等地 达罗毗荼人达罗毗荼人在南亚次大陆上的分布總人口大约2 17亿 分佈地區語言达罗毗荼语系宗教信仰印度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耆那教 佛教相关族群布拉灰人 冈德人 卡纳达人 科达瓦人 马拉雅拉姆人 泰米尔人 泰卢固人 图鲁人 目录 1 词源 2 達罗毗荼人的起源 3 达罗毗荼人的概念 4 族群组成和分布 5 达罗毗荼语系 6 参考文献 7 外部链接 8 参见词源 编辑汉语中达罗毗荼一词在唐代的 大唐西域记 一书中已出现 该词指代南印度的一个国家 玄奘和尚曾经到达这里 1 英语中的Dravidian一词最早是罗伯特 考德威尔在他的达罗毗荼文法比较的书中借用梵文 dravida一词创造的 而dravida一词是公元7世纪的梵文文献中用来指代南印度的泰米尔语的 关于梵文的dravida一词的来源 学界有多种看法 这些理论大体上都围绕着tamiẓ和draviḍa两个词之间的关系而展开 泽维勒比尔等语言学家认为二者的来源关系乃是tamiẓ gt draviḍa 而其他人则认为它们遵循Dravida gt Dramila gt Tamizha或Tamil的发展方向 Dravida一词也有可能来源于梵语的Drava 意即 水 或 海洋 而Dravidian便是指代居住在海边的印度人 即居住于三面环海的南印度地区的居民 达罗毗荼语系语言学家巴德里拉朱 克里什那穆尔蒂曾指出 draviḍa dramila首先是用来指代一个民族 其次是一个国家 在西元前的僧伽罗语文献中 dameḍa 和damela 的前缀指代的是泰米尔商人 早期的佛教和耆那教文献则用damiḷa 的前缀来指代南印度居民 主要是泰米尔人 damilaraṭṭha 则是南印度一个非雅利安国家 dramiḷa dramiḍa and draviḍa 这几种变体是指代南印度的一个国家的 而damiḷa 的出现似乎要早于draviḍa 后者可能是前者的梵文化形式 達罗毗荼人的起源 编辑 單倍型類群 H M69 分佈 一些人类学家认为他们是从地中海沿岸或小亚细亚进入印度的 遗传学家卡瓦利 斯福扎认为达罗毗荼人的出现要晚于南亚次大陆说南亚语系的种族 比如蒙达语族的居民 而早于印欧语系人种的到来 另一些学者 J Bloch与M Witzel等 则认为 达罗毗荼人进入的时间要晚于印度 雅利安人创作出 梨俱吠陀 最古老部分的年代 2 有些印度学者认为则他们源自印度次大陆 发源于今泰米尔纳德地区 3 4 5 一些语言学家认为 在印度 雅利安移民到来之前 达罗毗荼人遍布于印度半岛 按这种理论的观点 早期印度河流域文明 比如哈拉帕和摩亨佐 达罗 有可能为达罗毗荼人所创造 6 7 达罗毗荼人的概念 编辑达罗毗荼 英语 Dravidian 一词来源于梵文的Dravida 在历史上曾用来指代泰米尔人 8 天主教宣教士罗伯特 考德威尔用这个词来代表南印度的居民 9 达罗毗荼人可能曾经广泛分布在整个南亚次大陆 包括西北部地区 10 在公元前2000 公元前1500年 他们持续的由印度西北部迁往东南部 到了公元前1500年前后 可能已存在有北达罗毗荼 中达罗毗荼和南达罗毗荼三个方言群 11 尽管历史上达罗毗荼人和印度 雅利安人来源不同 且同样生活在印度半岛上 但今天 达罗毗荼人 和 印度 雅利安人 主要是根据地区分布民族和文化习俗来区分的 族群组成和分布 编辑达罗毗荼人由许多民族组成 其中包括 布拉灰人 属于北达罗毗荼分支 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 如今在文化和人种特征上已与俾路支人相似 库鲁克人 属于北达罗毗荼分支 分布于印度及孟加拉国 是孟加拉国内唯一的达罗毗荼民族 孔德人 分布于印度奥里萨邦和安得拉邦的部落民 冈德人 分布于中印度 卡纳达人 属于南达罗毗荼分支 主要分布于卡纳塔克邦和喀拉拉邦北部 科达瓦人 属于南达罗毗荼分支 主要分布于卡纳塔克邦的果达古县 马拉雅拉姆人 属于南达罗毗荼分支 主要分布于喀拉拉邦 泰米尔人 属于南达罗毗荼分支 主要分布于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 安达曼 尼科巴群岛 喀拉拉邦 安得拉邦 卡纳塔克邦的部分地区 新加坡 斯里兰卡 马来西亚和南非的部分地区 泰卢固人 属于南达罗毗荼分支 过去曾被列为中达罗毗荼分支 主要分布于安得拉邦 泰倫加納邦 也有在奥里萨邦 泰米尔纳德邦和卡纳塔克邦 图鲁人 属于南达罗毗荼分支 主要分布于卡纳塔克邦南部和喀拉拉邦北部 这一地区也叫做图鲁纳德 达罗毗荼语系 编辑主条目 达罗毗荼语系 达罗毗荼语系的语言包括泰卢固语 泰米尔语 卡纳达语 马拉雅拉姆语 图鲁语等共73种语言 12 学界普遍认为 达罗毗荼语言对印度 雅利安諸语言语法结构的影响要大过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这可能是由于后者是建立在达罗毗荼语言底层之上的缘故 13 参考文献 编辑 大唐西域记 玄奘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Bryant Edwin Linguistic Substrata in Sanskrit Texts The Quest for the Origins of Vedic Culture The Indo Aryan Migration Debat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76 107 2014 01 27 ISBN 978 0 19 513777 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6 27 Sahoo Sanghamitra Anamika Singh G Himabindu Jheelam Banerjee T Sitalaximi Sonali Gaikwad R Trivedi Phillip Endicott Toomas Kivisild Mait Metspalu Richard Villems and V K Kashyap A prehistory of Indian Y chromosomes Evaluating demic diffusion scenarios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Jan 2006 103 4 843 8 2008 11 17 PMC 1347984 PMID 16415161 doi 10 1073 pnas 0507714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7 24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Sengupta S et al Polarity and temporality of high resolution y chromosome distributions in India identify both indigenous and exogenous expansions and reveal minor genetic influence of Central Asian pastoralists Am J Hum Genet Feb 2006 78 2 201 21 PMC 1380230 PMID 16400607 doi 10 1086 499411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Sharma S Saha A Rai E Bhat A Bamezai R Human mtDNA hypervariable regions HVR I and II hint at deep common maternal founder and subsequent maternal gene flow in Indian population groups J Hum Genet 2005 50 10 497 506 PMID 16205836 doi 10 1007 s10038 005 0284 2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Mallory 1989 Stone celts in Harapp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06 09 04 Annamalai E Facts about Dravidian languages 2003 11 07 2008 09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1 07 P 678 Dancing With Siva Hinduism s Contemporary Catechism By Himalayan Academy Satguru Sivaya Subramuniyaswami Master Subramuniya Dravidian languages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2008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Online 5 June 2008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Ethnologue study 2008 11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9 17 Krishnamurti Bhadriraju 2003 The Dravidian Languag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ISBN 0 521 77111 0 at p 40 41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达罗毗荼人参见 编辑 亚洲主题 印度主题 印度河文明 雅利安人 种姓制度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达罗毗荼人 amp oldid 7556421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