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赤點石斑魚

赤點石斑魚,俗名為石斑、紅斑,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個。2006年獲選為世界自然基金會海洋十寶的其中一員。現時有赤點石斑魚養殖業。

赤點石斑魚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目: 鲈形目 Perciformes
科: 鮨科 Serranidae
属: 石斑魚屬 Epinephelus
种: 赤點石斑魚 E. akaara
二名法
Epinephelus akaara
異名
  • Serranus shihpan
    Richardson, 1846
  • Serranus variegatus
    Richardson, 1846
  • Epinephelus lobotoides
    Nichols, 1913
  • Epinephelus ionthas
    Jordan & Metz, 1913
  • Serranus akaara
    Temminck & Schlegel, 1842

分布 编辑

本魚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中國南部和東海日本南部(九州本州)、韓國南部、台灣沿岸。越南的記錄有可能並不是赤點石斑魚,而是擬青石斑魚〔Epinephelus fasciatomaculosus〕,而菲律賓印度小笠原群島有可疑記錄。

深度 编辑

水深4至50公尺。

特徵 编辑

本魚體呈紅褐色,頭、背較深,腹部顏色較淡,頭部及體側密佈與瞳孔等大之橙紅色斑點;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少數大犬齒,兩側齒細尖,背鰭最後數棘下方有一大型黑斑,其餘鰭無顯著之斑點。背鰭硬棘11枚,軟條15至17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8枚,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體被細小櫛鱗,有孔側線鱗片數約50至53枚。前鰓蓋骨後緣一般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體長可達50公分。

生態 编辑

幼魚期棲息在較淺之礁區水域,長大後在較深水域。常可在岩礁外圍見其蹤跡。一般不呈大群體活動。幼魚具高度洄游性。肉食性,以魚類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類等為食。

繁殖於夏季。

經濟利用 编辑

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肉質鮮美,清蒸或煮薑絲清湯均宜。香港有活魚作海鮮銷售,是香港出售的石斑中最昂貴的。 由於魚身為中國文化中象徵吉祥的紅色,曾是中式喜宴中受歡迎的食用魚

威脅 编辑

高經濟價值導致的過度捕魚令赤點石斑魚數量大減,除了捕捉赤點石斑魚令其數量直接大減外,過度捕魚令赤點石斑魚的食物減少。 一些魚苗被捉去進行養殖,在人工環境將野生魚苗養大出售,也令能長大至有繁殖能力的成魚數量減少。 各地的沿岸發展和污染也令赤點石斑賴以為生的生境受破壞。

保護 编辑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2003年列為「瀕危」。 在香港,並沒有法律上的保護,但政府亦建立人工魚礁來增加赤點石斑魚產卵和棲息的地方,而作為禁捕區的鶴咀海岸保護區也提供保護,近年因數量下降而評估為「極危」。

参考文献 编辑

赤點石斑魚, 俗名為石斑, 紅斑, 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個種, 2006年獲選為世界自然基金會海洋十寶的其中一員, 現時有養殖業, 保护状况極危, iucn,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目, 鲈形目, perciformes科, 鮨科, serranidae属, 石斑魚屬, epinephelus种, akaara二名法epinephelus, akaaratemminck, schlegel, 1842異名se. 赤點石斑魚 俗名為石斑 紅斑 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個種 2006年獲選為世界自然基金會海洋十寶的其中一員 現時有赤點石斑魚養殖業 赤點石斑魚保护状况極危 IUCN 3 1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目 鲈形目 Perciformes科 鮨科 Serranidae属 石斑魚屬 Epinephelus种 赤點石斑魚 E akaara二名法Epinephelus akaaraTemminck amp Schlegel 1842異名Serranus shihpanRichardson 1846 Serranus variegatusRichardson 1846 Epinephelus lobotoidesNichols 1913 Epinephelus ionthasJordan amp Metz 1913 Serranus akaaraTemminck amp Schlegel 1842 目录 1 分布 2 深度 3 特徵 4 生態 5 經濟利用 6 威脅 7 保護 8 参考文献分布 编辑本魚分布於西太平洋區 包括中國南部和東海 日本南部 九州和本州 韓國南部 台灣沿岸 越南的記錄有可能並不是赤點石斑魚 而是擬青石斑魚 Epinephelus fasciatomaculosus 而菲律賓 印度與小笠原群島有可疑記錄 深度 编辑水深4至50公尺 特徵 编辑本魚體呈紅褐色 頭 背較深 腹部顏色較淡 頭部及體側密佈與瞳孔等大之橙紅色斑點 口大 上下頜前端具少數大犬齒 兩側齒細尖 背鰭最後數棘下方有一大型黑斑 其餘鰭無顯著之斑點 背鰭硬棘11枚 軟條15至17枚 臀鰭硬棘3枚 軟條8枚 胸鰭圓形 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 且長於腹鰭 體被細小櫛鱗 有孔側線鱗片數約50至53枚 前鰓蓋骨後緣一般具鋸齒 下緣光滑 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 體長可達50公分 生態 编辑幼魚期棲息在較淺之礁區水域 長大後在較深水域 常可在岩礁外圍見其蹤跡 一般不呈大群體活動 幼魚具高度洄游性 肉食性 以魚類 軟體動物 甲殼動物 蝦類等為食 繁殖於夏季 經濟利用 编辑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肉質鮮美 清蒸或煮薑絲清湯均宜 香港有活魚作海鮮銷售 是香港出售的石斑中最昂貴的 由於魚身為中國文化中象徵吉祥的紅色 曾是中式喜宴中受歡迎的食用魚 威脅 编辑高經濟價值導致的過度捕魚令赤點石斑魚數量大減 除了捕捉赤點石斑魚令其數量直接大減外 過度捕魚令赤點石斑魚的食物減少 一些魚苗被捉去進行養殖 在人工環境將野生魚苗養大出售 也令能長大至有繁殖能力的成魚數量減少 各地的沿岸發展和污染也令赤點石斑賴以為生的生境受破壞 保護 编辑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 於2003年列為 瀕危 在香港 並沒有法律上的保護 但政府亦建立人工魚礁來增加赤點石斑魚產卵和棲息的地方 而作為禁捕區的鶴咀海岸保護區也提供保護 近年因數量下降而評估為 極危 参考文献 编辑台灣魚類資料庫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世界自然基金會 海洋十寶 Froese R amp Pauly D eds 2011 Epinephelus akaara FishBase Version 2011 12 IUCN Redlis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赤點石斑魚 amp oldid 6819033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